資源簡介 (共30張PPT)專題(二) 運動和力期末復習專題01分類突破02綜合提升目錄考向一 牛頓第一定律1. (2024·天津西青期末)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的時候,我們做了如圖所示實驗。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B )第1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A. 每次實驗時,應將小車從斜面上不同的位置釋放B. 實驗中通過改變接觸面粗糙程度來改變小車受到的摩擦力C. 實驗表明,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運動的距離越近D. 根據甲、乙、丙的實驗現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頓第一定律2. 將小球豎直向上拋出后,每隔0.1s的位置如圖所示。假設小球運動至甲處時,所受所有外力都消失,則推測小球從甲處開始,其運動情況及每隔0.1s的位置正確的是( B )A. A B. B C. C D. D第2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考向二 慣性3. 如果錘頭松了,人們常用撞擊錘柄下端的方法使錘頭緊套,這是利用了 (填“錘頭”或“錘柄”)的慣性;低速行駛的汽車,一旦被追尾,這時 (填“安全帶”“頭枕”或“安全氣囊”)對人體起到保護作用。4. (2024·天津期末)選項中的車貼提示語不屬于預防慣性造成危害的是( B )錘頭 頭枕 BABC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5. (2024·徐州)用力拍打剛曬過的被子,可以除去附著在被子上的灰塵,這是( A )A. 利用慣性 B. 防止慣性的危害C. 利用摩擦 D. 減小摩擦的影響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考向三 二力平衡6. 燈通過電線掛在天花板上處于靜止狀態,燈對電線的拉力和電線對燈的拉力是一對 力,電線對燈的拉力和燈所受的重力是一對 力。7. 一個重為200N的箱子放在水平面上,受到8N的水平推力,箱子未動,這時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8N。當水平推力增大到12N時,箱子恰好做勻速直線運動;當水平推力增大到20N時,箱子受到的摩擦力為 N。相互作用 平衡 等于 12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8. (2024·上海)小申坐電梯回家時,電梯勻速上升。若他對電梯的壓力為F1,電梯對他的支持力為F2,他受到的重力為G,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D )A. F1>GB. F2>GC. F1和F2是平衡力D. F2和G是平衡力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9. 如圖所示,物體A在水平方向的壓力F的作用下,靜止在豎直墻壁上。當水平壓力減小為F時,物體A恰好沿豎直墻壁勻速下滑,此時下列對于物體A的描述正確的是( A )A. 其所受摩擦力大小和原來一樣B. 其摩擦力方向豎直向下C. 其所受摩擦力大小為原來的D. 其所受摩擦力大小為原來的第9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0. 小華同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具體操作如下:第1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 如圖甲所示,用直徑略小于滑輪孔徑的鐵釘把三個滑輪A、B、C分別釘在木板上,木板豎直掛起待用,用大號縫衣針把細線沿輕質塑料塊(忽略重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的中心軸線穿過,并在緊靠塑料塊的兩側各打一線結,使塑料塊與細線固定在一起,且塑料塊不與木板接觸。在線的兩端掛上數量不等的鉤碼。松手后,塑料塊由靜止開始運動。實驗表明,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方向 ,但大小 ,則這兩個力不平衡。相反 不相等 第1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按住塑料塊,把跨過B輪的細線移到C輪上,在線的兩端掛上相同質量的鉤碼,松手后塑料塊由靜止開始轉動,如圖乙所示。設計此步驟的目的是探究 的兩個力能否平衡。轉動過后,塑料塊 (填“會”或“不會”)靜止在AC所在的直線的方向上,此時塑料塊受到的兩個拉力 (填“是”或“不是”)一對平衡力。不在同一直線上 會 是 第1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在探究同一問題時,另一名同學將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設計了如圖丙所示的實驗,同學們認為小華的實驗優于此實驗,其主要原因是 。減小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 第1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考向四 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11. (2024·達州開江期末)將質量為1kg的物體豎直向上拋出,在上升的過程中它受到空氣的阻力為2N,其所受力的合力大小是 N,方向為豎直 。(g取10N/kg)12. (2024·上海虹口二模)重為100N的小車,在水平向右大小為30N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勻速直線運動。若此時將小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減小為10N,此時小車在水平方向受到力的合力的大小( B )12 向下 BA. 一定為0N B. 一定為20N C. 可能為0N D. 可能為60N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3. (2024·福州平潭模擬)一段彈簧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如圖甲),將一個小球放在彈簧上使其處于靜止狀態(如圖乙),用豎直向下的力F壓小球至圖丙的位置,然后撤去力F,小球向上運動到A點后下落(如圖丁),不計空氣阻力的影響。從撤去力F開始,到小球第一次運動到A點的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A. 整個過程中,小球受到的合力越來越小B. 小球離開彈簧時,受到的合力最小C. 小球離開彈簧前,速度先增加后減小D. 小球在A點時,處于靜止狀態第13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4. (2024·天津河北校級模擬)在巴黎奧運會游泳男子100米決賽中,中國運動員為中國贏得金牌。如圖所示,在比賽過程中,若一切外力都消失,他將處于( B )A. 靜止狀態 B. 勻速直線運動狀態C. 加速狀態 D. 減速狀態第14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5. (2024·深圳福田校級開學)立定跳遠是體育中考項目之一,其動作分解如圖所示。下列對運動員在立定跳遠過程中的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D )A. 起跳時,運動員沒有受到地面對他的作用力B. 騰空到達最高點時,若一切外力都消失,則人將保持靜止C. 騰空到達最高點時,速度大小剛好減為零D. 落地瞬間,人會向前傾第15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6.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物體受到力的作用,運動狀態一定會發生改變B. 相互平衡的兩個力,這兩個力的三要素一定相同C. 若一個物體受到平衡力,則它一定保持靜止狀態D. 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汽車受到的合力一定為零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7. 如圖所示,騎自行車出行郊游,是一種時尚、環保的生活方式。當我們在平直路面上勻速向前騎行時,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D )A. 自行車停下,慣性就消失了B. 自行車受到的動力大于自行車受到的阻力C. 路面受到的壓力與人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D. 人和車受到的重力與地面對人和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第17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8. 直升機沿豎直方向勻速升空時,在豎直方向上受到升力F、重力G和阻力f,下列關于這三個力的關系式正確的是( C )A. F>G+f B. F<G-fC. F=G+f D. F=G-f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9. (2024·新鄉輝縣模擬)(多選題)如圖所示,小華在課間活動時踢毽子,已知毽子運動過程中速度越大,所受空氣阻力越大,以下對毽子上下飛舞時受力的分析正確的是( AD )A. 毽子在最高點時處于非平衡狀態B. 毽子上升過程中所受力的合力方向向上C. 毽子下落過程中合力越來越大D. 小華踢毽子的力改變了毽子的運動狀態第19題A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 人類發射的探測器已飛出了太陽系,如果探測器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那么探測器將做 運動;殲擊機在進入戰斗狀態時要丟掉副油箱,這樣做是為了減小質量,這樣飛機的慣性會更 ,使其運動狀態易于改變。勻速直線 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1. (2024·天津和平校級三模)馬水平拉著載有1000kg貨物的雪橇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雪橇的運動情況如圖所示。在第3s時馬對雪橇的拉力是400N,此時雪橇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阻力大小為 N,若拉雪橇運動第6s時拉力大小與第1s時相比較,拉力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第21題400 不變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2. 兩個完全相同的物體A和B疊放在一起,在F=12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在水平面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物體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為 N;物體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N。第22題12 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3. (2023·蘇州)兩端開口的玻璃管,下端套有扎緊的氣球,管中裝有適量水,處于豎直靜止狀態(如圖甲所示)。手握管子突然 (填“向上”或“向下”)運動時,氣球突然變大(如圖乙所示),此時手對管子豎直向上的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管子總重,該現象的產生是由于 具有慣性。第23題向上 大于 水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4. (2023·涼山)如圖所示,物塊A重為15N、B重為5N,B放在A上。用100N的水平推力F將A壓在豎直墻面上,恰能讓A和B一起勻速下滑,A所受到的摩擦力是 N。保持推力F不變,將B拿走,在A的下方施加一個豎直向上的力F1,使物塊A恰好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則F1的大小為 N。第24題20 35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在水平向右行駛的小車車廂,頂端用細線懸掛一小球,小車水平地板上放置一物塊A,從某時刻起,發現小球向右(運動的同方向)擺動,如圖所示,請畫出此時物塊A受力的示意圖。第25題答案252626. (2024·天津武清校級模擬)探究牛頓第一定律:物理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第26題(1) 實驗中讓小車從同一斜面相同高度自由滑下,可使小車進入水平面時的速度 。相同 2526(2) 小車在木板表面上受阻力最小、運動距離最 。推理:若小車在更光滑的水平面上運動,受阻力更小,運動距離 。進一步推理:若運動的小車不受阻力,將 (填“最終停下來”或“一直運動下去”)。遠 更遠一直運動下去 第26題2526(3) 三次實驗中,小車最終都會停止運動,這是由于力能 (填“改變”或“維持”)物體的運動狀態。(4) 興趣小組同學用彈簧測力計拉反放的小車在水平面上做 運動,此時測力計對小車的拉力與小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是一對 (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摩擦力大小等于 。改變 勻速直線平衡力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第26題2526(共29張PPT)專題(四) 浮 力期末復習專題01分類突破02綜合提升目錄考向一 浮力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 (2024·南寧興寧期中)彈簧測力計下吊著重為12N的長方體金屬塊,當金屬塊完全浸入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6N,則金屬塊所受浮力為 N,若金屬塊上表面受到水的壓力為10N,則其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為 N。第1題6 16 2. (2024·天津濱海新區校級模擬)小明同學用一個彈簧測力計、一個金屬塊、兩個相同的燒杯(分別裝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對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進行了探究,如圖表示為探究過程及有關數據。第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 分析圖B、C、D,說明浮力大小跟 有關。(2) 分析圖 ,說明浮力大小跟液體密度有關。(3) 物體浸沒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 N。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A、D、E 2.4 第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4) 小明還想探究浮力大小與物體形狀是否有關,請你簡述實驗方法: 。用彈簧測力計測出一塊橡皮泥的物重G,然后將橡皮泥捏成兩種不同的形狀,先后浸沒于同一杯水中,測出兩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1、F2,然后比較,若示數相同,則與形狀無關;若示數不同,則與形狀有關 第2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考向二 阿基米德原理3. 運用如圖所示器材進行“探究浮力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的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第3題DA. 圖甲、乙所示實驗說明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有關B. 在圖乙中,物體受到的浮力為1.5NC. 圖乙中物體受到的重力與浮力互相平衡D. 為減小實驗誤差,該實驗合理的順序應為丁、甲、乙、丙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4. (2024·天津河北校級模擬)(多選題)如圖所示,體積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四個小球甲、乙、丙、丁靜止在水中,這四個小球所受的浮力分別為F甲、F乙、F丙、F丁,則( BD )A. F甲=F乙 B. F甲<F丁C. F乙>F丙 D. F丙=F丁第4題B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5. 小華用如圖甲所示裝置進行“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A是實心圓柱體,根據數據作出的彈簧測力計示數F與圓柱體浸入水中的深度h的關系圖像如圖乙所示,從圖乙可知( B )第5題BA. 圓柱體受到的重力為2NB. 當圓柱體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為2NC. 該圓柱體的密度為1.0×103kg/m3D. 浸入液體中的圓柱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深度成正比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考向三 物體的浮沉條件6. 甲、乙、丙是由不同材料制成、質量相等的實心球,把它們投入水中靜止后,甲球漂浮、乙球懸浮、丙球沉底,則它們受到浮力的情況是( D )A. 三球所受浮力相同 B. 甲球所受浮力最小C. 乙球所受浮力最小 D. 丙球所受浮力最小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7. (多選題)如圖所示,甲、乙兩個完全相同的杯子內盛有不同的液體,將同一個雞蛋分別放入兩杯液體中靜止時,兩個杯子中的液面恰好相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C )第7題BCA. 雞蛋的密度大于甲杯中液體的密度B. 甲杯中液體的密度大于乙杯中液體的密度C. 雞蛋在兩種液體中受到的浮力相同D. 兩種液體對杯底的壓強相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8. (2024·天津濱海新區期末)底面積為S0的圓柱形薄壁容器內裝有密度為ρ的液體,液面上漂浮著一個橫截面積為S1的圓柱形物塊A,此時物塊A浸入液體的深度為h0,如圖甲所示。現將物塊B置于物塊A上方,靜止后物塊A浸入液體的深度為h1,且仍有部分體積露在液面外,如圖乙所示。請解答下列問題:第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 在圖甲中,畫出此時物塊A的受力示意圖。解:(1) 如圖甲所示(2) 分別求出物塊A、B的質量。解:(2) 圓柱形物塊A在圖甲中漂浮,則GA=F浮A=ρgVA排=ρgS1h0,所以, mA===ρS1h0;將物塊B置于物塊A上方,靜止后物塊A仍然漂浮,則G總=F浮總=ρgV排總=ρgS1h1,所以m總===ρS1h1,所以,mB=m總-mA=ρS1h1-ρS1h0=ρS1(h1-h0)第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考向四 物體浮沉條件的應用9. “山東艦”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國產航空母艦,其滿載時的排水量約為6.5萬噸,則滿載時其受到的浮力為 N。在航行過程中,艦載機從“山東艦”上起飛后航母的吃水深度將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g取10N/kg)6.5×108 變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0. (2024·開封龍亭期末)如圖是某同學制作的“潛水艇”模型,通過膠管從燒瓶中吸氣或向燒瓶中吹氣,就可使其下沉或上浮。若從燒瓶中吸氣,則關于“潛水艇”分析正確的是( B )B第10題A. 所受到的重力減小B. 排開水的重力不變C. 受到水的浮力變大D. 在水中將會上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1. (2024·揚州邗江期末)小明在飲料吸管中塞入一些細鐵絲作為配重,并將一端封閉,制作了一支簡易密度計;將其先后放入甲、乙兩杯液體中,當密度計靜止時,兩杯中液體深度相同,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密度計在甲杯液體中受到的浮力更大B. 密度計的刻度線越往上標注的密度值越大C. 乙杯中液體的密度比甲杯中的液體密度小D. 乙杯中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更大第11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2. (2024·云南二模)將兩塊質量相等的橡皮泥捏成兩只小船,分別裝4個和6個相同的玻璃球,然后輕輕放入盛有鹽水和水的甲、乙兩個相同的燒杯內,使其漂浮在液面上,如圖所示,此時兩杯中液體的深度相同。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C )第12題CA. 甲杯中的小船所受的浮力較大B. 兩杯杯底受到的液體的壓強相等C. 乙杯中小船排開液體的質量較大D. 兩小船底部受到的液體的壓力相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3. 如圖所示,半潛船也稱半潛式母船,它通過本身壓載水的調整,把裝貨甲板潛入水中,以便將所要承運的特定貨物從指定位置浮入半潛船的裝貨甲板上,將貨物運到指定位置。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C )A. 半潛船甲板下沉沒入水中過程所受浮力減小B. 半潛船甲板向上浮出水面過程所受浮力增大C. 半潛船從長江駛入東海,所受浮力大小不變D. 半潛船通過改變排開水的體積來改變浮力,從而實現上浮和下沉第13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4. (多選題)在底面積為S的薄壁柱形容器內注入適量的水,讓空燒杯漂浮在水面上,測出水的深度為h0,如圖所示;再將一金屬球放入燒杯中,此時燒杯仍漂浮在水面上,測出水的深度為h1;最后將該金屬球取出放入水中(空燒杯仍漂浮在水面上),待金屬球沉底后測出水的深度為h2。已知水的密度為ρ水,g為已知常量,則( AD )ADA. 金屬球的密度為 ρ水B. 金屬球的密度為 ρ水C. 金屬球沉底后,它對容器底的壓力為ρ水g(h1-h0)SD. 金屬球沉底后,它對容器底的壓力為ρ水g(h1-h2)S第14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5. (2024·鄒城校級二模)小喆同學想利用浮力知識測量蘋果的密度:把溢水杯放在水平桌面上,水面恰好到達溢水口,將一蘋果輕輕放入杯內,靜止時,溢出162cm3的水,則蘋果在水中所受浮力為 N;用一細鐵絲將蘋果完全壓入水中時,又溢出18cm3的水,蘋果的密度為 kg/m3。(g取10N/kg)1.62 0.9×103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6. (2024·鎮江期末)圖中在水下沿水平方向勻速向右行駛的潛艇,從A區域行駛到B區域出現了“掉深”現象,即航行深度急劇增大,其原因是海水密度發生突變。行駛區域中海水密度較大的是 (填“A”或“B”)區域,潛艇在B區域“掉深”過程中上表面受到的海水壓強會變 。若想自救,應使潛艇水艙內的水量 (填“增加”或“減少”)。A 大 減少 第16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7. (2024·天津武清校級模擬)如圖所示,小華利用彈簧測力計和裝滿水的輕薄塑料袋等器材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第17題(1) 圖乙中塑料袋受到的浮力為 N。0.8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 分析圖中的實驗數據可知: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物體 有關。(3) 將圖丙中的塑料袋繼續向下移動但不接觸容器底,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若給圖丙燒杯中的水中加入濃鹽水并去掉彈簧測力計,看到的現象是 。排開液體的體積 不變 塑料袋會上浮,并浮出水面 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8. (2024·天津河東校級三模)小明的媽媽有一個玉石掛墜,小明想測量玉石掛墜的密度。利用如圖所示的工具和器材:刻度尺、試管、足夠大的圓柱形玻璃杯和水(已知水的密度為ρ0)、細線,大小合適的玉石,請你幫他們設計兩種測量玉石密度的實驗方案。第18題要求:寫出兩種實驗方案的步驟和表達式(用已知量和測量量表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解:方法一:① 玻璃杯中裝入適量的水,用刻度尺測量水的深度為h1;② 將試管開口向上漂浮在玻璃杯內的水面上,用刻度尺測量水的深度為h2;③ 將玉石掛墜放入試管中,讓試管漂浮在玻璃杯水面上,用刻度尺測量水的深度為h3;④ 取出試管,將玉石掛墜沉沒在玻璃杯內的水中,用刻度尺測量水的深度為h4。玉石掛墜的密度ρ= 方法二:① 玻璃杯中裝入適量的水,將試管放入玻璃杯內的水面上,試管漂浮在水面上,用刻度尺測量水的深度為h1;② 將玉石掛墜放入試管中,再將試管放入玻璃杯內,試管仍漂浮在水面上,用刻度尺測量水的深度為h2;③ 將試管中掛墜放入水中,再將試管放入玻璃杯內,用刻度尺測量水的深度為h3。玉石掛墜的密度ρ=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9. 如圖所示,薄壁容器的底面積為S,水的密度為ρ水,物體A的體積為V、底面積為S1,輕質彈簧(不計質量和體積)的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另一端與A連接。當容器中的水深為h時,彈簧的長度恰好等于原長,物體A有一半的體積浸在水中。(已知:科學家胡克經過大量的實驗研究發現,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彈力和其形變量Δl成正比,即F=k·Δl,k是勁度系數,由彈簧的結構和材料決定)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解:(1) 當容器中的水深為h時,彈簧的長度恰好等于原長,物體A有一半的體積浸在水中,可知A漂浮,則F浮=GA,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公式、重力公式可得,ρ水g·=ρAVg,解得ρA=第19題(2) 若將A和輕質彈簧取走,則容器中的水面下降的高度是多少?解:(2) 由于物體A有一半的體積浸在水中,若將A和輕質彈簧取走,則水面下降時減小的體積ΔV=,則水面下降的高度Δh==(1) 求物體A的密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3) 若在A上加放重為GB的物體B,A恰好浸沒,則彈簧的勁度系數k為多少?解:(3) 在A上加放重為GB的物體B,A恰好浸沒,以A、B整體為研究對象,對其受力分析,整體受到的豎直向上的支持力、豎直向上的浮力和總重力平衡,則F支+F浮'=GA+GB,此時彈簧對A的支持力F支=GA+GB-F浮'=ρAVg+GB-ρ水gV=ρ水Vg+GB-ρ水gV=GB-ρ水gV ① ;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A原來漂浮在水面上,在A上加放重為GB的物體B,A剛好浸沒,A向下移動的距離x和水面同時上升的高度之和等于物體A高度的,即x+=×,所以A向下移動的距離(即彈簧縮短距離)x=,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和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即F支=kx=k· ②;由①②可得,GB-ρ水gV=k·,解得k=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共37張PPT)專題(六) 簡單機械期末復習專題01分類突破02綜合提升目錄考向一 杠桿1. (2023·廣州)圖甲中工人用工具搬運石頭,該工具可簡化成圖乙中的杠桿AB,移動支架,可使支點O在AB間移動。桿水平靜止,忽略桿重。第1題(1) 人對桿的壓力為F1,繩對桿的拉力為F2,F1、F2豎直向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① 請在圖乙中畫出F1的力臂l1。② F2的力臂l2= (用F1、F2、l1表示)。 第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同一石頭仍懸掛在桿的B端,人對桿A端的壓力方向不變,只通過移動支點O使該壓力變小,桿仍保持水平靜止,支點O應向 (填“A”或“B”)端移動。B 第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下列工具中,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C )A. 剪鐵皮的剪刀B. 剪鋼絲的鉗子CC. 賽艇船槳D. 修剪樹枝的剪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3. (2024·鎮江)小明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杠桿始終保持水平平衡,此時彈簧測力計處于豎直方向,他發現彈簧測力計示數稍稍超過量程。為了完成實驗,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D )A. 鉤碼的數量適當增加B. 鉤碼的位置適當左移C. 彈簧測力計轉到圖中虛線位置D. 彈簧測力計位置適當向左平移第3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4. (2024·大連西崗校級模擬)桿秤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歷史最悠久的衡器之一,如圖所示為桿秤的結構示意圖。關于秤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秤桿的工作原理是二力平衡原理B. 使用提紐a比提紐b所能測的最大物體質量更小C. 被測物體質量一定大于秤砣質量D. 使用同一提紐,物體質量越大,秤砣離提紐越遠第4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5. (2024·錦州凌河校級模擬)小明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器材:杠桿、支架、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線和質量相同的鉤碼(50g)若干個,g取10N/kg。(1) 實驗前若向左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調節之前杠桿 端高。左 第5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圖甲中,小明在A處掛2個鉤碼,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在B處掛 個鉤碼。第二次實驗,保持A處鉤碼不變,換在C點用彈簧測力計豎直 (填“向上”或“向下”)拉杠桿,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N;兩次實驗后,小明便得出了杠桿的平衡條件為F1l1=F2l2。小張認為他這樣得出的結論是不合理的,原因是 。1 向上 0.5 兩次實驗很具有偶然性,要多進行幾次實驗,避免偶然性 第5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3) 圖乙中,杠桿平衡后,小明用一滑輪緩慢推動懸線,會發現杠桿 (填“左端下沉”“右端下沉”或“仍然平衡”)。右端下沉 第5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考向二 滑輪6. (2024·南陽南召校級模擬)如圖所示,用三種不同方法用滑輪拉同一物體在同一水平地面做勻速直線運動,若物體與地面間的摩擦力為4N(不計繩子與滑輪間的摩擦),則拉力大小分別為F1= N,F2= N,F3= N。第6題2 4 8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7. 圖中的每個滑輪重為0.5N,物體A重為6N,托板重為1N。在2s的時間內,拉力F的作用點沿豎直方向勻速升高了1.2m,這個過程中,不計滑輪與軸的摩擦和繩重,則:第7題(1) 拉力F的大小為 N。(2) 物體A上升的速度為 m/s。2 0.15 (3) 天花板對定滑輪的拉力大小為 N。4.5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考向三 機械效率8. (2024·陜西)工人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提升物料,該裝置中的滑輪為 滑輪。已知滑輪重80N,貨籃重120N,不計繩重及摩擦。工人用該裝置勻速提升空貨籃時的拉力為 N。若繩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520N,每根鋼條重100N,該裝置勻速提升鋼條時,所能達到的最大機械效率為 %。第8題動 100 8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9. (2024·天津東麗校級模擬)如圖,斜面長s為5m、高h為3m,現將重為10N的物體沿斜面向上從底端勻速拉到頂端,共用時5s,若拉力F為8N,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 斜面的機械效率為75%B. 拉力做的功的功率為5WC. 提升物體的速度為0.6m/sD. 物體所受的摩擦力等于8N第9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0. 如圖所示,在探究“滑輪組機械效率”時,小強利用兩組滑輪組進行了4次測量,用一個動滑輪和一個定滑輪測得第1、2組數據,用兩個動滑輪和兩個定滑輪測得第 3、4組數據(如表所示)。第1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實驗 次序 物重/N 動滑輪重/N 拉力F/N 機械效率η/%1 1 0.5 0.7 47.62 2 0.5 1.1 60.63 4 1 1.44 4 2 50.0(1) 根據“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實驗”的過程,畫出圖甲中滑輪組的繞繩方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在實驗中,測量繩端拉力F時,應 向上拉動彈簧測力計;第4次實驗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則其拉力為 N;第3次實驗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約為 %(結果精確至0.1%)。勻速 1.6 57.1 第1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3) 由第3、4組數據可知,同一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 有關。(4) 在第3次實驗中,若鉤碼升高10cm,克服摩擦所做額外功的范圍是 。動滑輪重力 小于0.2J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1. (2024·天津津南校級模擬) 如圖甲所示,用滑輪組提升質量為60kg的重物,物體在拉力F的作用下以0.4m/s的速度勻速上升了8m。此過程中,拉力F做的功W隨時間t的變化圖像如圖乙所示。(g取10N/kg)(1) 求拉力F的功率。解:(1) 物體上升8m所需的時間t===20s,由圖乙可知,此時拉力做的總功W總=6000J,則拉力做功的功率P===300W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解:(2) 物體的重力G=mg=60kg×10N/kg=600N,拉力做的有用功W有用=Gh=600N×8m=4800J,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100%=×100%=8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3) 若克服摩擦與繩重所做的額外功占總額外功的三分之一,求動滑輪的重力。 第11題解:(3) 額外功W額外=W總-W有用=6000J-4800J=1200J,克服摩擦與繩重所做的額外功Wf=W額外=×1200J=400J,則克服動滑輪重力做的額外功W動=W額外-Wf=1200J-400J=800J,動滑輪的重力G動===100N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2. (2023·深圳)下列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D )A. 汽車方向盤B. 門把手DC. 水龍頭D. 雨刮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3. (2024·天津武清校級模擬) 校園勞動實踐中,為了拔除果園中的小灌木,小龍自制下列輕質拔草器。使用時,將拔草器前端的叉子插入植株根部,用手對拔草器后端施力,可將植株連根拔起。若將同一植株拔起,施力最小的是( A )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4. 如圖所示,小明分別使用滑輪和滑輪組勻速提升質量為m1的物體。滑輪的質量均相等且為m2(m1>m2),在相同的時間內物體被提升的高度均為h,不計繩重和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第14題DA. 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關系為F甲<F乙<F丙B. 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關系為v甲>v乙>v丙C. 甲、乙、丙三種裝置做的功相同D. 甲裝置的機械效率高于乙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5. (2024·天津河東模擬)(多選題)用圖甲所示滑輪組送貨物上樓,每件貨物重為G0,每次運送的數量不定,圖乙記錄了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隨貨物重力增加而變化的圖像。不計繩重和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D ) 第15題BDA. 該滑輪組中的動滑輪重力為B. 運送一件貨物時,繩子的拉力F為C. 運送四件貨物時,繩子的拉力F為D. 運送四件貨物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10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6. (2023·河北)在均勻直尺的中央挖一個小凹槽,把一個薄金屬片的一端插入橡皮中,另一端支在直尺的凹槽內制成一個簡易“天平”,靜止時直尺水平平衡。在直尺的兩側各放一個相同的小盤,在小盤中倒入質量不等的大米和小米,調整小盤在直尺上的位置,使直尺再次水平平衡,如圖所示。由圖可知,大米的質量 (填“大于”或“小于”)小米的質量。F是左盤對直尺施加的力,請在圖中畫出F的力臂l。現向左盤中再加入少量大米,寫出一種能夠使直尺恢復平衡的方法: 。第16題答案小于 向右盤中加入小米(合理即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7. (2024·西安雁塔校級段考)《墨經·經下》里記載的一種斜面引重車,可以將重物拉舉到所需的高度。如圖所示為這種引重車的側面示意圖,該裝置是一種 (填“省力”或“費力”)機械。若用該引重車將重為1000N的木箱從斜面的底端勻速拉到頂端用時20s。已知斜板長2m,高0.8m,此時后輪軸上繩子受到的拉力為500N(不計繩重、軸處的摩擦),此過程中對重物所做的有用功為 J,拉力的功率為 W。若減小斜面的粗糙程度,斜面的機械效率會變 。省力 800 50 大 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8. 如圖甲所示為一個拔草神器。拔草時,可以看成一個杠桿,圖乙為其簡化的示意圖。請在圖乙中畫出:(1) A點受到阻力F2的力臂l2。(2) 作用在B點的最小動力F1及其力臂l1。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9. (2023·仙桃)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第19題(1) 實驗前,杠桿左端下沉,如圖甲所示,則應將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調節,直至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右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調節鉤碼的位置,使杠桿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讀出實驗數據并記錄在表格中。如圖乙所示,阻力臂l2為 cm。實驗次序 動力F1/N 動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1 0.5 16.0 1.02 1.0 15.0 1.0 15.03 2.0 15.0 1.5 20.08.0 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3) 分析表中實驗數據,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為 (用F1、F2、l1、l2表示);第3次實驗的杠桿類型屬于 (填“省力”“費力”或“等臂”)杠桿,教室里的工具中有這類杠桿,請舉一例: 。(4) 如圖丙所示,F始終與杠桿垂直,將杠桿緩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的過程中,F的大小將 (填字母)。A. 不變 B. 變小C. 變大 D. 先變大后變小F1l1=F2l2 費力 掃帚(合理即可) C 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0. (2024·蘇州高新區校級模擬)小明用如圖所示裝置,沿斜面拉動物體時,使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來探究“斜面機械效率”,實驗記錄如表。第2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實驗次序 1 2物體種類 小車 木塊物重G/N 9 9斜面高h/cm 10 10沿斜面的拉力F/N 1斜面長s/cm 100 100機械效率η/% 9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 根據圖中彈簧測力計示數為 N,可知第2次實驗的機械效率為 %。(2) 比較表中“物重”和“ ”兩欄對應的數據,可知斜面是一種 (填“省力”或“費力”)的簡單機械。(3) 由實驗可得初步結論:斜面傾斜程度相同時, 越大,機械效率越小;第2次實驗中,木塊所受摩擦力為 N。1.2 75 沿斜面的拉力 省力 摩擦力 0.3 第2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1. 如圖所示為某工地上運建材的裝置,用滑輪組拉著重為800N的小車A沿水平方向勻速直線運動,小車受到的摩擦力為160N。在50s內小車移動了10m,拉力F做的功為2000J,滑輪的重力大小可以忽略不計。求:(1) 拉力F的大小。解:(1) 由圖可知,滑輪組繩子的有效股數n=2,則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nsA=2×10m=20m,由W總=Fs可得,工人對繩子的拉力F===100N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解:(2) 拉力F做的有用功W有用=F1sA=fsA=160N×10m=1600J,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100%=×100%=80%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共34張PPT)專題(一) 力期末復習專題01分類突破02綜合提升目錄考向一 力1. (2024·內江市中校級期中)下列關于力的知識,說法錯誤的是( C )A. 運動員拉開弓表明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B. 兩個物體沒有直接接觸也能產生力的作用C. 力的產生離不開施力物體,但可以沒有受力物體D. 用手推墻壁,墻同時對人施力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2024·普洱期末)足球是青少年喜愛的運動之一。運動員在踢球過程中( C )A. 先有腳對球的作用力,后有球對腳的作用力B. 球對腳沒有力的作用C. 腳對球的作用力改變了球的運動狀態D. 腳對球的作用力使腳發生形變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點火后,推動火箭離開發射底座向上運動的施力物體是( A )A. 噴出的尾焰 B. 火箭C. 地球 D. 底座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 將一個彈性好的鋼片固定在桌邊,在鋼片上用細線掛鉤碼(使用的鉤碼規格完全相同),鋼片發生的形變如圖所示,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 A )第4題AA. 力的大小有關B. 力的作用點有關C. 力的方向有關D. 力的受力面積大小有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5. (2024·天水麥積一模)如圖所示,用細繩將一個均勻實心球掛靠在墻上,請畫出此球所受力的示意圖。(O點為球的重心)第5題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考向二 彈力6. (2024·安順期末)如圖為老師用手壓彈簧的示意圖,下列選項中,由于彈簧形變產生的力是( B )A. 地面對彈簧的支持力B. 彈簧對手的支持力C. 手對彈簧的壓力D. 彈簧自身的重力第6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7. (2024·鹽城)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未掛重物時指針在零刻度線下方。在使用它測量鉤碼重力之前,應該先( D )A. 把掛鉤向下拉B. 把掛鉤向上托C. 把面板向上移D. 把面板向下移第7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8. (2024·武威涼州校級期中)某彈簧原長10cm,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5N的拉力時彈簧長16cm,受到8N的拉力時彈簧長( B )A. 19cm B. 19.6cmC. 18cm D. 9.6cm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考向三 重力9. (2024·長沙岳麓校級期末)地球周圍的一切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下列物體受到的重力最接近2N的是( B )A. 一個大西瓜 B. 一個蘋果C. 一顆草莓 D. 一顆櫻桃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0. 如圖所示為運動員在跳臺滑雪比賽中的身姿,下列關于在空中滑翔時的運動員所受重力的示意圖,正確的是( D )第10題DABC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1. (2023·長沙)小明用家里的器材探究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如圖甲、乙所示,小明用布袋裝著質量不同的米,用電子秤測其質量,用液晶屏拉力器測其重力,實驗數據如表所示。第1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實驗序號 1 2 3 4 5電子秤的示數/g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拉力器的示數/N 0.98 1.96 2.94 3.92 4.90(1) 在圖乙中,當米袋靜止時,拉力器的示數與這袋米所受重力的大小 。相等 第1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分析表中數據可得: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它的質量成 ,下列數據處理方法可以得到此結論的是 (填字母)。A. 計算每一次實驗中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比值B. 計算每一次實驗中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乘積正比A 第1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考向四 摩擦力12. (2023·成都)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某班全體同學深入社區養老院,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如圖是小文同學打掃衛生時推移沙發的情景,當他推動沙發向左運動時,地面對沙發的摩擦力方向是向 的。小文覺得如果給沙發裝上輪子,那么推起來會更省力,他這樣思考的依據是在一般情況下,滾動摩擦 滑動摩擦。第12題右 小于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3. (2024·天津西青期末)如圖所示,將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使其運動,下列操作能使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增大的是( B )A. 增大對木塊的拉力B. 在木塊上增加砝碼C. 改變木塊運動方向D. 在桌面上涂潤滑油第13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4. (2024·天津紅橋期末)下列實例中,為了減小摩擦的是( D )A. 足球守門員戴有防滑手套B. 騎自行車剎車時用力捏閘C. 運動鞋的底部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紋D. 給自行車的車軸加潤滑油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5. 一彈簧右側連接一個小球,小球向左運動壓縮彈簧后,經歷了如圖甲、乙所示的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 )第15題CA. 壓縮過程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B. 壓縮過程中小球受到的彈力方向向右C. 彈開過程中小球受到的彈力逐漸變大D. 整個過程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6. 下列為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釋放手中石塊的四幅示意圖,圖中的虛線表示石塊下落的路徑,則對石塊下落路徑的描述最接近實際的示意圖是( D )DABC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7. (2024·天津河北期末)下列圖中物體的受力示意圖正確的是(不計空氣阻力)( D )第17題DA. 圖甲中物塊沿粗糙斜面下滑B. 圖乙中物塊沿粗糙斜面向上運動C. 圖丙中物塊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粗糙斜面下滑D. 圖丁中物塊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粗糙斜面向上運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8. 如圖所示,我們的祖先曾用滾木巧妙地移動巨石,下列措施中,改變摩擦力大小的方法與此相同的是( D )A. 用力壓住橡皮,來回擦去寫錯的鉛筆字B. 汽車在冰雪路面行駛,車輪上繞有鐵鏈C. 在衣服的拉鏈上涂些蠟D. 自行車轉軸處裝有滾珠軸承第18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9. 駱駝行進在沙漠中時,所載貨物輕重不同,留下腳印的深淺也就不同,這是由于力的 影響了力的作用效果;騎自行車時,為了方便控制車的方向,一般將手放在車頭兩邊的把手上,而不放在中間,這主要是力的 不同,會使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大小 作用點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 (2023·泰州)小華利用飲料瓶、氣球、瓶蓋、吸管等制作了一個簡易噴氣小車,如圖所示。拔掉吸管口的塞子,氣球向左噴氣,同時小車會向右運動,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 的,也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 ,使小車前進的力的施力物體是 。第20題相互 運動狀態 噴出的氣體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1. (2024·佛山順德校級模擬)小明發現打羽毛球時,球能飛很高但總會落向地面,是由于受到 力的作用,若球的質量為0.02kg,則其受到的這個力的大小為 N。并且每次擊球時,都是球頭與球拍接觸,這是因為羽毛球的 在球頭位置。(g取10N/kg)第21題重 0.2 重心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2. (2024·遼寧一模)如圖是滑板車的結構示意圖,將拉桿拉到相應高度后,旋緊調節旋鈕是通過 的方法增大摩擦固定拉桿的;車把刻有花紋是通過 的方法增大摩擦的。第22題增大壓力 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3. (2023·自貢)如圖所示,物體A靜止在斜面上,請畫出物體A的受力示意圖。第23題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4. 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如圖甲所示,把鉤碼逐個掛在彈簧測力計上,分別測出它們受到的重力,并記錄在表一中。第24題甲質量m/g 100 200 300 400 500重力G/N 1 2 3 4 5表 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 根據表一中的實驗數據,在圖乙中畫出重力G與質量m的關系圖像。第24題乙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由此實驗得出的結論是 。(3) 從前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名商人在荷蘭買進了大量青魚,裝上船從荷蘭運往靠近赤道附近的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到了那里,稱得青魚的重力少了3×105N,這么多的青魚到哪里去了?利用表二提供的信息,回答問題。物體所受重力跟物體的質量成正比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地 點 赤道 北京 莫斯科g值的大小/(N·kg-1) 9.749 9.801 9.816緯 度 0° 39°56' 55°45'地 點 北極 上海 紐約g值的大小/(N·kg-1) 9.832 9.780 9.803緯 度 90° 31°12' 40°41'表二說明g值可能與 有關,青魚“失蹤”的原因是 。緯度 赤道附近的g值小,相同質量的青魚重力小 表 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2024·天津東麗期中)如圖所示為某物理實驗小組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第25題(1) 在甲、乙、丙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水平 拉動物體,依據 原理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勻速直線 二力平衡 25(2) 通過甲、乙兩圖中的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結論: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 ,滑動摩擦力越大。(3) 通過 兩圖的實驗數據可得出,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大 甲、丙 第25題25(4) 甲實驗中,若把水平拉力增加到3N,則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是 N。(5) 丁實驗中是將物體切掉一半后并疊放,通過與甲實驗的對比說明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受力面積大小 (填“有關”或“無關”)。1.6 無關 第25題25(共31張PPT)專題(五) 功和機械能期末復習專題01分類突破02綜合提升目錄考向一 功1. 一名同學正在進行投擲實心球的訓練,下列情境中,他對實心球做功的是( A )A. 將球從地面托起舉過頭頂B. 手托球做水平勻速直線運動C. 拋出后的球在空中繼續運動D. 手拿球靜止在空中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2024·開封鼓樓校級期末)小明同學樂于助人,某次小雨腳扭傷了行動不方便,小明幫助小雨背書包。他背著兩只書包勻速上樓,到達二樓后放下小雨書包又繼續登上五樓,整個過程中小明對書包所做的功W與登樓高度h的關系如圖所示。由圖可知( A )A. 兩只書包的總重為100NB. 小雨的書包重力為50NC. 小明對兩只書包做功一樣多D. 小明對小雨的書包做功多一些第2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小明打籃球時,將籃球投向籃圈,籃球在空中的運動軌跡如圖所示,已知籃圈距地豎直高度為3.05m,籃球重約為6N,則籃球從A處離手后在空中運動至B處的過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約為( B )A. 5J B. 10JC. 25J D. 35J第3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考向二 功率4. “綠色環保,低碳出行。”一輛純電動公交車在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發動機的功率為200kW,速度為72km/h。公交車行駛1h,發動機做的功為 J,公交車行駛時的平均牽引力為 N。7.2×108 1×104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 (2024·宿遷宿豫段考)如圖所示,一個物體靜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的O點,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開始向右加速運動,依次經過a、b、c三個點,且a、b之間和b、c之間的距離相等,F在ab段做功為W1,做功功率為P1;在bc段做功為W2,做功功率為P2,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D )D第5題A. W1=W2,P1>P2 B. W1>W2,P1<P2C. W1>W2,P1>P2 D. W1=W2,P1<P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6. 跳傘是一項極具挑戰的運動,現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在某次跳傘訓練過程中,一名體重為600N的運動員從空中懸停的直升機上由靜止開始豎直跳下,其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經15s下落210m后,再勻速直線下落15s。求:(1) 運動員在這30s內下落的總高度。解:(1) 由題可知,運動員在0~15s內下落的路程s1=210m,由圖像可知,15s后運動員以6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則運動員在15~30s內通過的路程s2=vt2=6m/s×15s=90m;運動員在這30s內下落的總高度h=s1+s2=210m+90m=300m第6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這30s內重力做的功。解:(2) 重力做的功W=Gh=600N×300m=1.8×105J第6題(3) 勻速下降時,重力做功的功率。解:(3) 勻速下降時,重力做功的功率P===Gv=600N×6m/s=3.6×103W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考向三 動能和勢能7. (2024·天津河西期末)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如圖,在飛船從發射塔加速上升的過程中,航天員的( A )A. 動能增大,重力勢能增大B. 動能減小,重力勢能增大C. 動能不變,重力勢能增大D. 動能增大,重力勢能不變第7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8. 如圖所示,小明和小紅在“探究物體的動能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讓鋼球從斜槽上一定高度的位置由靜止自由滾下,在水平面上運動,碰上木塊C并將C推動一段距離,通過木塊C被推動距離的大小來判斷動能大小。第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 實驗中探究的動能是指 (填字母)。 A. 鋼球撞擊木塊時的動能B. 鋼球撞擊木塊后的動能C. 木塊被鋼球撞擊后的動能A 第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如圖甲、乙所示為小明兩次實驗的示意圖,鋼球A、B的質量為mA>mB,高度為hA>hB,距離為sA>sB。他得出“物體的質量越大,動能越大”的結論,他的實驗方法是 (填“正確”或“錯誤”)的,理由是 。(3) 小紅讓鋼球A分別從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靜止自由滾下,撞擊木塊,這是為了探究物體動能與 的關系。錯誤 沒有控制鋼球的速度相同 速度 第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考向四 機械能及其轉化9. 如圖所示,彈簧的左端固定,右端連接一個小球,把它們套在光滑的水平桿上,a是壓縮彈簧后小球靜止釋放的位置,b是彈簧處于原長時小球的位置,c是小球到達最右端的位置。小球從a運動到c的過程中,在 (填“a”“b”或“c”)位置動能最大;從b運動到c的過程中,小球的動能轉化為彈簧的 ;小球從a運動到b的過程中,機械能總量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第9題b 彈性勢能 變大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0. (2024·天津紅橋期末)某塊磚在一對平衡力作用下運動,則該塊磚( B )A. 機械能一定不變,動能一定不變B. 機械能可能改變,動能一定不變C. 機械能可能改變,動能可能改變D. 機械能一定不變,動能可能改變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1. (2024·深圳二模)將甲、乙兩重物用細線相連并跨過定滑輪,使兩重物距離地面相同高度,如圖所示。當由靜止自由釋放后,甲加速下降,乙加速上升,如圖所示。假設細線及定滑輪的重力不計,且細線與定滑輪間無摩擦力,在重物運動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甲的機械能增加,乙的機械能減少B. 甲的重力勢能減少,乙的機械能不變C. 甲的動能增加,乙的機械能增加D. 甲和乙的機械能都增加第11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 在臺球比賽中,選手推動球桿撞擊白球,白球發生運動后碰撞其他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 手推動球桿前進時,手對球桿做了功B. 球在水平桌面滾動時,重力對球做了功C. 桌面對球的支持力做了功D. 白球撞擊黑球后沒有靜止,是因為人的手還在對白球做功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3. (2023·武漢)電動叉車托著質量為100kg的貨物,在5s內沿著水平方向行駛10m,如圖甲所示;接著在10s內把貨物勻速豎直提升1m,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g取10N/kg)( B )第13題BA. 叉車水平行駛過程中,貨物的重力做的功為1×104JB. 叉車提升貨物過程中,克服貨物的重力做的功為1×103JC. 叉車水平行駛過程中,叉車的重力勢能轉化為貨物的動能D. 叉車提升貨物過程中,貨物的動能轉化為貨物的重力勢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4. (2024·常州鐘樓校級段考)在粗糙程度均勻的水平地面上運動的物體,受到方向不變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其F-t和v-t圖像分別如圖甲和圖乙所示。下列有關拉力做功及其功率的分析正確的是( D )第14題DA. 0~3s內拉力做功為9JB. 3~6s內拉力的功率逐漸變小C. 第6s拉力的功率為54WD. 9~12s內拉力做功為18J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5. (2024·成都)2023年7月28日,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成都隆重開幕。如圖是我國運動健兒在跳高比賽中的場景。關于跳高運動員的能量,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C )A. 助跑過程中,動能保持不變B. 助跑過程中,機械能總量保持不變C. 起跳后的上升過程中,重力勢能增大D. 越過橫桿后的下降過程中,動能保持不變第15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6. 重為500N的物體在10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以0.5m/s的速度勻速直線運動10s。在這個過程中,拉力所做功的功率是 W,重力做的功為 J。50 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7. (2023·麗水)重為0.027N的乒乓球,從1m高的A點自由下落,第一次落地彈起至0.6m的最高點B(如圖甲所示)。將乒乓球置于裝有適量水的杯子中,一起從1m高處自由下落,杯子落地后乒乓球彈起的高度遠大于1m(如圖乙所示)。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 圖甲中的乒乓球從A點下落到彈起至B點的過程中,機械能減少 J。(2) 圖乙中的乒乓球彈起的高度遠大于1m,是由于乒乓球彈起的瞬間機械能增大,此時對乒乓球做功的物體是 。0.0108 水 第1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8. 質量相等的甲、乙兩個物體在同一斜面下滑過程中,每隔相等時間曝光一次得到的頻閃照片如圖所示。甲、乙兩物體到達斜面底端的動能分別為E甲和E乙,則E甲 (填“>”“<”或“=”)E乙。甲、乙兩物體從初始位置運動到斜面底端過程中,重力做功的功率分別為P甲和P乙,則P甲∶P乙= 。第18題> 2∶1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9. (2024·張家口橋西校級期中)小明同學在體育活動中,從鉛球下落陷入沙坑的深度情況受到啟發,并產生了如下猜想:第19題猜想一:物體的重力勢能與物體的質量有關。猜想二:物體的重力勢能與物體的下落高度有關。猜想三:物體的重力勢能與物體的運動路徑有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為此小明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用大小、形狀相同的A、B、C、D四個金屬小球,其中A、C、D三球的質量為m,B球質量為2m,讓A、B兩球從距沙表面高H處由靜止下落,C球從距沙表面高3H處由靜止下落,D球從距沙表面高3H處的光滑彎曲管道上端靜止滑入,最后從管道下端豎直地落下(球在光滑管道中運動時的能量損失不計)。實驗中測得A、B兩球陷入沙中深度分別為h1和h2,C、D兩球陷入沙中深度均為h3,且h1<h2<h3。(1) 本實驗是通過觀察 來判斷重力勢能大小的。小球陷入沙中的深度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比較A、B兩球,發現B球陷入沙中的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 。(3) 為驗證猜想二,應比較 兩球,可得出結論,當物體質量相同時,下落的高度越高,物體的重力勢能越大。當下落高度一定時,物體的質量越大,重力勢能越大 A、C 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 由B、C兩球不能探究重力勢能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理由是 。(5) 比較C、D兩球,發現兩球運動的路徑不同,但陷入沙中深度相同,由此可得出結論,物體的重力勢能與物體運動的路徑 (填“有關”或“無關”)。沒有控制下落高度相同 無關 第19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 (2024·宿遷沭陽段考)一輛在水平路面上沿直線勻速行駛的貨車,貨車(含駕駛員)空載時重為3×104N,行駛時所受的阻力為車總重的。求:(1) 貨車空載行駛時所受的阻力。解:(1) 貨車空載行駛時所受的阻力f=G空=0.05×3×104N=1500N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貨車空載時以20m/s的速度勻速直線行駛,10s內貨車牽引力做的功。解:(2) 貨車勻速行駛的速度v=20m/s,貨車勻速行駛10s通過的路程s=vt=20m/s×10s=200m,由于貨車在水平路面上沿直線勻速行駛,由二力平衡可知,貨車的牽引力等于其受到的阻力,即F=f=1500N,所以牽引力做的功W=Fs=1500N×200m=3×105J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當貨車裝載7×104N重的貨物,以80kW恒定功率勻速行駛時,貨車行駛的速度。解:(3) 當貨車裝載G貨=7×104N重的貨物時,貨車的總重G總=G空+G貨=3×104N+7×104N=1×105N,貨車勻速行駛時所受的阻力f'=G總=0.05×1×105N=5×103N,由于貨車在水平路面上沿直線勻速行駛,由二力平衡可知,貨車的牽引力等于其受到的阻力,即F'=f'=5×103N,根據P===Fv可得,貨車的速度v'===16m/s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共30張PPT)專題(三) 壓 強期末復習專題01分類突破02綜合提升目錄考向一 壓強1. (2024·佛山順德期末)如圖所示,體重相近的小明和小紅站在雪地上,小明陷下去了,小紅卻沒有的主要原因是( D )A. 小明對雪地壓力大B. 小明對雪地受力面積大C. 小紅對雪地壓力大D. 小紅對雪地受力面積大第1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2024·天津西青期末)下列選項中屬于增大壓強的是( A )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3. (2024·天津河西期中)(多選題)高度、材料相同的實心長方體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它們的大小如圖所示。它們對桌面的壓力分別為FA、FB,壓強分別為pA、pB,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AC )A. FA>FBB. FA<FBC. pA=pBD. pA>pB第3題A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4. 如圖所示為我國自主研發的四輪長航程極地漫游機器人,科考隊員在附近遙控機器人。若機器人質量為500kg,履帶與地面的接觸總面積為4000cm2,則:(g取10N/kg)(1) 機器人受到的重力為多少?解:(1) 機器人的重力G=mg=500kg×10N/kg=5000N第4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若南極某處冰面能承受的最大壓強為2×104Pa,該機器人能順利通過該冰面嗎?解:(2) 機器人對冰面的壓力F=G=5000N,受力面積S=4000cm2=0.4m2,機器人對冰面的壓強p===1.25×104Pa,因為p<2×104Pa,所以機器人可以順利通過該冰面 第4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考向二 液體的壓強5. (2024·安慶懷寧期末)三峽工程是舉世矚目的跨世紀工程,如圖所示,三峽大壩的正常蓄水位為175m,則離水面距離為30m處的大壩受到水的壓強為 Pa。輪船在通過三峽大壩時,需經過五級船閘才能完成“跳大壩”的壯舉,船閘利用了 原理。(ρ水=1.0×103kg/m3,g取10N/kg)第5題3×105 連通器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6. 如圖所示,容器中間的隔板將容器分成左右兩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圓孔用橡皮膜封閉,若在容器的左側裝酒精,在容器的右側裝等高的水,則橡皮膜( B )A. 向右側凸起B. 向左側凸起C. 保持相平,沒有凸起D. 無法判斷向哪側凸起第6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7. (2024·天津東麗期中)如圖,某同學用下列器材探究“液體內部的壓強”。第7題(1) 他向圖甲的U形管內注入適量的紅墨水,紅墨水靜止時,U形管兩側液面高度 。相同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圖乙壓強計通過U形管兩側液面的 來反映橡皮膜所受壓強的大小,用手指按壓橡皮膜發現U形管中的液面升降靈活,說明該裝置 (填“漏氣”或“不漏氣”)。高度差 不漏氣 第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3) 他把探頭放入水面下6cm處,探頭受到水的壓強是 Pa;繼續向下移動探頭,會看到U形管兩側液面的高度差變大,說明液體內部的壓強與液體的 有關。(g取10N/kg)(4) 為了檢驗“液體內部的壓強與液體密度有關”這一結論,他用圖丙的裝置,在容器的左右兩側分別裝入深度相同的不同液體,看到橡皮膜向左側凸起,則 (填“左”或“右”)側液體的密度較大。600 深度 右 第7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考向三 大氣壓強8. (2024·天津濱海新區校級模擬)如圖所示,把一張小紙片放在水平的硬幣的上表面,松手后紙片不是單獨飄落而是和硬幣貼在一起下落,使紙片跟硬幣貼在一起的力最有可能是( D )A. 支持力 B. 摩擦力C. 重力 D. 大氣壓力 第8題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9. (2024·普洱期末)關于大氣壓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 )A. 吸管吸飲料是利用大氣壓把飲料壓入嘴中B. 大氣壓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減小C. 馬德堡半球實驗最早測出了大氣壓的數值D. 活塞式抽水機利用大氣壓將水從井中抽出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0. (2024·天津河東期末)(多選題)如圖所示,在做托里拆利實驗時,若測得的大氣壓值小于標準大氣壓,其原因可能是( CD )A. 水銀槽中的水銀太多了B. 玻璃管太粗了C. 玻璃管內水銀面上方有空氣D. 該實驗在山頂上完成的第10題C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考向四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11. 跑車尾部一般都安裝有氣流偏導器(如圖所示),可以防止跑車在高速通過彎道時發生側翻事故。其物理原理是跑車高速行駛時,氣流偏導器下方的空氣流速 (填“大”或“小”),壓強 (填“大”或“小”),從而使氣流偏導器受到向 的壓力。第11題大 小 下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2. (2024·北京西城校級二模)如圖所示,小明將a、b兩張紙懸掛起來,把兩只吹風機分別置于紙的外側。當吹風機同時豎直向下吹風時,會發生的現象是( C )A. a、b的下部同時向左側飄動B. a、b的下部同時向右側飄動C. a的下部向左側飄動,b的下部向右側飄動D. a、b的下部同時向中間靠攏第12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3. (2024·重慶北碚校級模擬)如圖所示,《天工開物》向我們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人們在勞作時,主要是為了減小壓強的勞動工具是( A )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4. (2024·天津和平校級期中)如圖所示,兩個相同的柱形容器中分別盛有甲、乙兩種液體,將兩個相同的U形管壓強計的金屬盒分別放入液體中,U形管內液面的高度差ΔH0相同,兩液體的密度分別為ρ甲、ρ乙,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分別為p甲、p乙。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C )A. ρ甲>ρ乙,p甲>p乙B. ρ甲>ρ乙,p甲<p乙C. ρ甲<ρ乙,p甲<p乙D. ρ甲<ρ乙,p甲>p乙第14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5. (2024·天津河北期末)同學們同時用兩種不同的液體(密度為ρ1和ρ2)在同一地點做托里拆利實驗,如圖所示,兩根完全相同的玻璃管內上方都是真空,兩管內液柱高度h1、h2之比為4∶5,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液體密度ρ1、ρ2之比為4∶5B. 液體密度ρ1、ρ2之比為5∶4C. 所測大氣壓的值之比為4∶5D. 所測大氣壓的值之比為5∶4第15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6. (2024·重慶九龍坡模擬)如圖所示,實心均勻正方體甲、乙棱長之比為1∶2,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相等。現將甲、乙先后疊放到對方的上表面中央,此時甲、乙對水平地面的壓強分別為p甲'、p乙',甲、乙對水平地面的壓強變化量分別為Δp甲、Δp乙,則( A )A. p甲'∶p乙'=4∶1,Δp甲∶Δp乙=16∶1B. p甲'∶p乙'=4∶1,Δp甲∶Δp乙=3∶1C. p甲'∶p乙'=2∶1,Δp甲∶Δp乙=3∶1D. p甲'∶p乙'=2∶1,Δp甲∶Δp乙=16∶1第16題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7. (2024·眉山)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對如圖所示的現象進行討論,其中錯誤的是( A )第17題AA. 圖甲,用吸管喝飲料,瓶里的飲料是被吸上來的B. 圖乙,吹氣時兩紙向中間靠攏,說明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C. 圖丙,洗手槽排水管下方設計成U形“反水彎”,利用了連通器原理D. 圖丁,停止沸騰的水,澆上冷水后水再次沸騰,說明液面氣壓減小,液體沸點降低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8. (2023·廣州)(1) 如圖甲所示,用力把重力為G=3N的測力計壓在水平桌面上,測力計對桌面的壓力F=50N,與桌面的接觸面積S1=1×10-4m2,桌面的面積S2=0.5m2,用題中物理量符號寫出測力計對桌面的壓強表達式: ,該壓強是 Pa。 p= 5×105 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如圖乙所示,塑料管兩端開口,抽氣時,A點的空氣流速小于B點的,A點的氣壓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點的氣壓;用氣壓計測出A點的氣壓是9.9×104Pa,該氣壓值等于 m高的靜止水柱所產生的壓強。(水的密度為1×103kg/m3,g取10N/kg)大于 9.9 第18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9. (2024·泰州海陵校級模擬)如圖是飛機舷窗安裝時的側視圖,該舷窗玻璃與艙內空氣接觸面積為700cm2,與艙外大氣接觸面積為650cm2,艙內氣壓維持在80kPa。該舷窗玻璃受到艙內空氣對它的壓力為 N;當飛機在12km的高空飛行時,外界大氣壓為20kPa,此時舷窗玻璃受到內外氣體的壓力差為 N。第19題5600 430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0. (2024·達州模擬)如圖所示,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小聰將廢棄的礦泉水瓶裝上水后分別放在海綿和磚塊上進行實驗。第20題(1) 實驗時,通過觀察 來比較瓶對海綿的壓力的作用效果。海綿的凹陷程度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要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可以選用 兩次實驗。(3) 通過分析比較圖中C、D、E三次實驗。得出 相同時,壓力的作用效果與 有關的結論。B、C 受力面積 壓力大小 第2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5) 同組的小麗在實驗過程中又提出一個問題:在B、C兩次實驗中,瓶中的水對底部的壓力和壓強大小相等嗎?若在B、C兩次實驗中水對瓶底和瓶蓋的壓力分別為FB、FC,水對瓶底和瓶蓋的壓強分別為pB、pC,請你分析并比較:FB FC,pB pC。(填“>”“<”或“=”)(4) 你認為 (填“能”或“不能”)通過A、B兩次實驗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理由是 。不能 受壓面材料不同 > = 第20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1. (2024·天津濱海新區期中)小明放學回家,看見水平茶幾的中央放著一個盛有水的平底玻璃杯,玻璃杯厚度忽略不計,玻璃杯質量為100g,如圖所示,于是他利用家中的鋼尺測得水深為15cm,粗略測出玻璃杯的底面積為20cm2,又估測出水的質量約為400g,求:(g取10N/kg)(1) 水對杯底的壓力和壓強。解:(1) 水對杯底的壓強p水=ρ水gh=1×103kg/m3×10N/kg×0.15m=1500Pa,水對杯底的壓力F水=p水S=1500Pa×20×10-4m2=3N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 盛水杯子對水平茶幾的壓力和壓強。解:(2) 盛水杯子對水平茶幾的壓力F=G總=m總g=(0.1kg+0.4kg)×10N/kg=5N,盛水杯子對水平茶幾的壓強p===2500Pa第21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一) 力 訓練提升(課件)2024-2025學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專題(三) 壓強 訓練提升(課件)2024-2025學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專題(二) 運動和力 訓練提升(課件)2024-2025學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專題(五) 功和機械能 訓練提升(課件)2024-2025學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專題(六) 簡單機械 訓練提升(課件)2024-2025學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專題(四) 浮力 訓練提升(課件)2024-2025學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