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生物的多樣性1.校園生物大搜索1.科學家研究一個區域的生物多樣性,通常要對這個區域的生物種類進行調查: 一是統計一個區域內生物的種類數目,二是統計單位面積內生物的種類數目。2.找一張校園平面圖,根據生態環境的不同,將校園分成幾個小區域。分小組調查每個區域的生物種類和數量,觀察生物之間的聯系。3.調查方法(1)把不認識的動植物畫下來或拍照片。(2)從腳印、糞便、毛發等蹤跡推測躲藏起來的動物和曾經來過的動物,將它 們記錄下來。4.成果形式:在校園平面分布圖上標注出觀察到的動植物。5.校園生物大搜索活動注意事項:(1)不要傷害生物,注意自己的安全!(2)如果校園中的生物較少,可以到周圍公園或田間開展調查活動。(3)遇到小鳥從校園里飛到校園外,我們也應該記錄下來。2.制作校園生物分布圖1.利用二歧分類法對植物進行分類(1)二歧分類法:確定一個標準,將我們發現的校園植物分成兩類,在每一類 下,再確定新的標準,將其分為兩類,繼續確定新的分類標準,直到不能再 分為止。(2)草質莖:莖中木質部成分少,通常較柔軟,易折斷,外表常呈綠色。(3)木質莖:莖稈堅硬,大部分由木質部組成。2.校園中的花壇、草坪、池塘等區域生物種類較多,橡膠操場、水泥路面、教室 等區域生物種類較少。這說明生物生存需要適宜的環境。3.形形色色的植物1.認識形形色色的植物:苔蘚、蕨類、云杉(裸子植物)、水稻(被子植物)2.提供種子或其他器官的植物是親代,種子或其他器官發育長成的新植物是后代。3.遺傳和變異(1)植物后代和親代非常相似,這種現象叫遺傳。(2)植物后代和親代之間也會有一些細微的不同,這種現象叫變異。(3)遺傳和變異是普遍存在的,是生物進化的基礎。(4)正是因為有了遺傳和變異,自然界才出現了形形色色的植物。4.人類利用植物的遺傳和變異現象改善著人類生活(1)袁隆平院士發明的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2)抗倒小麥增加了糧食產量。(3)太空椒、無籽西瓜等都改善著人類生活。5.孟德爾花了八年時間用豌豆進行實驗,終于揭開了生物一代與一代之間又像 又不像的奧秘,這就是著名的孟德爾遺傳定律。4.多種多樣的動物1.比較動物后代與親代的異同(形態特征、行為方式、生活習性)(1)右側小狗的毛色與狗媽媽相同,它遺傳了狗媽媽的毛色。左側小狗的毛色 與狗媽媽不同,它相對狗媽媽的毛色來說發生了變異。(2)推測狗爸爸的毛色可能是白色的,因為左側小狗的毛色是 白色,它可能是遺傳了狗爸爸的毛色。2.動物具有遺傳和變異現象,動物親代與后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細微不同。3.與植物世界一樣,正是有了遺傳和變異,自然界才出現了多種多樣的動物。4.動物的分類(1)像麻雀那樣,身體上長有羽毛的動物是鳥類。鳥類包括燕子、大雁、丹頂 鶴、雞、鴕鳥、企鵝等。(2)像兔子那樣,直接生下小動物,并用乳汁喂養小動物的動物是哺乳動物(哺 乳類)。哺乳動物包括大象、長頸鹿、馬、牛、豬、貓、狗、袋鼠、河馬、 海豚、鯨、蝙蝠等。人類也屬于哺乳動物。(3)像鯉魚那樣,終生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的動物是魚類。魚類包括鯽魚、 金魚、帶魚、鯊魚等。有一些動物名稱里含魚,但不是魚類,如鯨魚、鱷魚、 章魚、墨魚等都不屬于魚類。(4)像螞蟻那樣,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有三對足的動物是昆蟲(昆蟲 類)。昆蟲包括蠶、蝴蝶、蜜蜂、蒼蠅、蚊子、蜻蜓、蟑螂、蟋蟀等。5.“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描述的是遺傳現象。“一母生九子,連 母十個樣”描述的是變異現象。5.相貌各異的我們1.動植物的種類多種多樣,同種生物中也找不到兩個完全相同的個體。在世界上不能找到完全相同的兩個人。2.我們人類遺傳組合的可能性幾乎是無窮盡的,身高、體重、頭發、眼睛的顏色等有無數種組合可能。3.人的相貌特征、血型、性格、行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著遺傳變異現象。4.紅綠色盲、高血壓、糖尿病、血友病等許多疾病都是可以遺傳的。6.古代生物的多樣性1.化石是存留在巖石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或遺跡。借助地層中的化石,科學家們一點點復原出各種生物的樣貌、它們當年的生活環境,研究生物是怎樣變化的,了解生物的多樣性。2.1999年由我國科學家在云南發現的昆明魚化石是至今發現的最古老的魚類,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動物。3.遠古時期,地球上存在著不同的生物。有些古生物已經滅絕,一些現存生物與古生物相似,也有些古生物至今仍存活,如鱟(hòu)等。4.科學家通過將化石提供的古代生物信息,與觀察到的現在生物特征進行比較,可以推測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7.保護生物多樣性1.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的健康和生存至關重要。生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形成復雜的、互相聯系的生態系統,提供了所有生命賴以生存的條件。2.目前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正在采取的措施:(1)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瀕危物種。(2)建立植物種子庫和花粉庫。(3)建立動物精子庫。(4)頒布相關法律法規。3.自然保護區,是指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跡等保護對象所在的陸地、陸地水體或者海域,依法劃出一定面積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