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海陵區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學業質量監測試卷九年級語文(考試時間:150分鐘滿分:150分)請注意:所有試題的答案均填寫在答題卡上,寫在試卷上無效。一、積累與運用(24分)閱讀下列文字,完成1~3題。(8分)雨果說:“進步,意味著目標不斷前移,階段不斷更新,它的視野總是不斷變化的。”zg觀人類歷史,文明的進步無不伴隨著人類對科技的孜孜以求。在甲,人類“新航海”壯闊啟航口在乙,人類于黑夜中也有了眼睛口在丙,隔閡和分qi在“地球村”中逐漸消弭…如今,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shè及人們能想象的任何領域。這是人機互動的一小步,更是人類科技創新發展的一大步。一切進步皆從變化中來,變化和進步yùn育新的動能。1.根據拼音按順序在田字格內寫出相應的漢字。(4分)2.依次填入甲、乙、丙處的短語,最恰當的一項是(2分)①電光火石的閃耀中②信息爆炸的吶喊中③水汽車輪的轟鳴中A.③②①B.③①②C.①③②D.①②③3.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2分)A雨果是英國二十世紀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等。B.填入上文兩處 內的標點應該是分號。C.“人類于黑夜中也有了眼晴”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科技在人類發展中的重要作用。D.畫線句為遞進復句,強調了人工智能對科技創新的巨大意義。4根據提示,用課文原句填空。(8分)閱讀經典詩文,猶如開啟潤心啟智之旅。你會發現,內心富足的人不會輕易被外物干擾,宋濂《送東陽馬生序》中“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①”,正是范仲淹《岳陽樓記》中“②,③”的生動體現;志向遠大的人身處困厄也不失報國之心,李白《行路難》(其一)中“④)⑤”和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中“⑥⑦”都借典故表達報效朝廷的渴望;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了卻君王天下事,⑧”更表達了收復北方失地的理想。5.語文綜合實踐活動。(8分)第1頁共8頁班級開展“君子自強不息”綜合性學習活動,你擔任活動主持人。【討論背景音樂】(1)為營造活動氛圍,同學們就背景音樂的選擇展開了討論。(2分)小泰:我覺得歌曲《孤勇者》可以作為這次活動的背景音樂。小州:這首歌是陳奕迅唱的,我最喜歡他了!小海:是的!這首歌是《英雄聯盟》動畫主題曲,我最喜歡里面的人物金克絲!這時,你作為主持人,應該這樣說:【開展主題演講】(2)同桌將作《青年當自強不息》演講,你認為以下哪句最適合推薦他引用?(2分)A.失于一物之細,疏于一事之微。B根深才能葉茂,本固方可枝榮。C攻堅克難,唯有勇毅篤行。D.眾智謀事必明,眾力舉事必成。【設計采訪提綱】(3)“尋找身邊自強不息人物”環節,你聯系了獲評“中國好人”的王小莉法官,擬對她進行采訪,請完善你的采訪提綱。(4分)資料:王小莉是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法官。出生時的醫療事故讓她失去了右手,通過不懈努力,她成為了一名法官。司法工作中,她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克服身體殘疾,肯鉆研、能吃苦、善作為,被譽為“左手落槌的追光者”。采訪對象王小莉采訪目的①問題1:②采訪問題問題2:③二、閱讀理解(66分)(一)閱讀歐陽修的《戲答元珍》,完成第6題。(6分)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注】①宋仁宗景祐三年五月,歐陽修降職為夷陵縣令,次年,朋友丁寶臣(元珍)寫詩給他,歐陽修回詩酬答。②花下客:歐陽修曾在洛陽為官,領略過當地牡丹盛況。6.(1)以下對詩歌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A首聯令人想到“春風不度玉門關”,既交代季節,又含蓄表達皇恩不到的孤寂。B領聯以一個“欲”字賦予竹筍以知覺,生動地表現了早春的生機之態。C頸聯首句與“衡陽雁去無留意”都借“雁”的意象表達思鄉之情。D.尾聯“不須嗟”與上聯中“感物華”表達的情感一致。(2)本詩與《醉翁亭記》都寫于作者被貶時期,從中可見作者面對人生低谷期的智慧。結合本詩內容,談談你對這種智慧的理解。(4分)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