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中考化學第一輪復習學案:第2講 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中考化學第一輪復習學案:第2講 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2講 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考點 常見題型 考點分值
1.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或離子構成(了解) 選擇、填空 2~4分
2.說出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了解) 選擇(綜合型)、填空 2~4分
3.說出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了解) 選擇(綜合型)、填空 2~4分
4.建立模型的思想方法(了解) 選擇(綜合型)、填空 2~6分
5.人類對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了解) 選擇(綜合型)、填空 2~4分
一、物質的構成
1.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
(1)物質都是由_分子__、_原子__或__離子__構成的。
①分子構成的物質:如H2、O2、CO、H2O等。
②原子構成的物質:如Fe、Cu、C、He等。
③離子構成的物質:如NaCl、CaCl2等。
(2)在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中,__分子__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__原子__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的微粒;離子是帶電的_原子__或__原子團_,分為陽離子和陰離子。
歸納總結:分子、原子、離子間的轉化關系:
2.分子的性質
(1)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極其微小的粒子。
(2)分子總是在__做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___,溫度越高,運動速率越__快___。如氣體擴散和品紅擴散、夏天衣服晾干更快等。
(3)分子之間存在__間隙__;物質的狀態不同,分子間的__間隙_不同。如水和酒精混合后的體積__小于_水和酒精的體積之和、氧氣分子空隙比液氧大等。
(4)分子之間存在_引_力和_斥__力,不但物體內部的分子之間存在著引力,兩個物體接觸面上的分子之間同樣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如鉛柱黏合實驗、塑料很難拉斷、水很難被壓縮等。
【特別提醒】同種物質的分子化學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化學性質不同。如液氧和氧氣的化學性質相同,而水和過氧化氫的化學性質不同。
二、原子的構成
質子:每個質子帶一個
原子 原子核 單位的_正_電荷 由_夸克_構成
(呈電中性) _中子_:不帶電
核外電子:每個電子帶一個單位的負電荷
1.在原子中:①質子數=_核電荷數___= 核外電子數 = 原子序數 。因此原子呈電中性。
②質子數 不一定 等于中子數。原子核內 不一定 有中子。
③相對原子質量= 質子數 + 中子數 。
2.__原子核__的體積很小,幾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質量,__電子__在核外空間高速運動。
3. 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和中子都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__夸克__構成。
三、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與發展過程
1. 模型的建立
(1)模型方法:通過一定的科學方法,建立一個適當的模型來代替和反映客觀對象,并通過研究這個模型來揭示客觀對象的形態、特征和本質,這是一個建模的過程,這樣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2)在微觀粒子的研究中,可利用放大的模型來解釋小到難以觀察的物體,表示不同的物質構成。
(3)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個不斷__完善__、不斷__修正___的過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質。
2. 原子結構模型的發展過程
(1)道爾頓——__實心球_模型——提出近代原子學說。
(2)湯姆生——__西瓜__模型——發現原子內含有電子。
(3)盧瑟福——__核式__模型(行星繞日模型)——α粒子散射實驗,該實驗證明了原子核的存在。
備考補充:α粒子散射實驗
①過程:帶正電的α粒子轟擊金箔;
②現象:多數α粒子穿過金屬箔后仍保持_原來__的運動方向,但有極少數α粒子發生了__較大角度的偏轉__。
原子模型圖
(4)玻爾——分層模型——電子只能在原子內的一些特定軌道上運動,該模型的建立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近乎完美的境界。
(5)現代——電子云模型。
知識點1 分子運動論
【例題】
1.小華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觀看了《乒乓球復原》實驗視頻,對化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熱水能使壓癟的乒乓球復原,這一宏觀現象的微觀解釋正確的是
A.分子之間有間隔 B.分子的體積變大
C.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D.分子的質量變大
【答案】A
【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熱水能使壓癟的乒乓球復原,是因為分子之間存在間隔,溫度升高,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故符合題意;
B. 熱水能使壓癟的乒乓球復原,是因為溫度升高,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分子的體積不變,故不符合題意;
C. 熱水能使壓癟的乒乓球復原,是因為溫度升高,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不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故不符合題意;
D. 熱水能使壓癟的乒乓球復原,是因為溫度升高,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分子的質量不變,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根據溫度升高,分子間間隔變大分析。
◆變式訓練
2.杜甫詩中寫到“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該情景主要說明
A.分子有一定的質量 B.分子間存在間隔
C.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D.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答案】C
【知識點】物質的微粒性;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春風花草香”是指能聞到花草的香味,這是因為花草中含有的分子很小,且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斷地運動,花香分子被人的鼻子捕捉到了,就聞到了花香,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分子在不斷運動的分析。
知識點2 原子的構成
【例題】
3.小華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了解了原子的內部結構。下列關于原子的構成說法錯誤的是(  )
A.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
B.電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空間內做高速運動
C.原子核的質量和電子的質量相差不大
D.原子核的體積與整個原子的體積相比要小很多
【答案】C
【知識點】原子的定義與構成
【解析】【解答】A、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A答案正確;
B、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間,電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空間內做高速運動。B答案正確;
C、電子的質量很小,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答案錯誤;
D、原子核的體積很小。D答案正確;
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原子的結構分析。
◆變式訓練
4.元素觀和微粒觀是化學核心觀念。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原子的質量幾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
B.原子是由帶正電荷的原子核和帶負電荷的核外電子構成的
C.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
D.原子可以失去或得到電子形成離子,原子也能直接構成物質
【答案】C
【知識點】原子的定義與構成;原子和離子的相互轉化
知識點3 原子結構模型及其發展歷史
【例題】
5.小華看了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群發的《道爾頓的原子實心球模型》、《湯姆生的原子棗糕模型》、《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這三個科學視頻,對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過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下列關于物質組成和構成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
A.跟盧瑟福原子模型比較,道爾頓原子模型不科學,對科學發展的貢獻不大
B.種類有限的元素組成了種類繁多龐雜無序的物質世界
C.“元素論”和“原子-分子論”是物質科學的基石,是科學和哲學的重要思想工具
D.核外電子特別是最外層電子,是決定原子間相互作用的重要原因
【答案】A
【知識點】制作模型并展示科學家探索物質組成與結構的歷程
【解析】【解答】A、 道爾頓原子模型雖不科學,但為后來研究原子結構作出了很大貢獻 ,符合題意;
B、 種類有限的元素通過不同的組合,組成了種類繁多龐雜無序的物質世界 ,不符合題意;
C、“元素論”和“原子-分子論”是物質科學的基石,是科學和哲學的重要思想工具,不符合題意;
D、 核外電子特別是最外層電子,是決定原子間相互作用的重要原因 ,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A、根據原子的每一段研究過程都有相當重要的艇分析;
B、根據物質的元素組成分析;
C、根據“元素論”和“原子-分子論”的意義分析;
D、根據最外層電子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分析。
◆變式訓練
6.對原子結構模型的形成,湯姆孫、盧瑟福和玻爾等科學家做出了突出貢獻。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科學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
B.1911年,盧瑟福等人進行了α粒子(α粒子是帶兩個單位正電荷的氮原子核)散射實驗,為建立現代原子理論打下了基礎。如圖a、b、c、d四條線中,a不可能是α粒子在該實驗中的運動軌跡
C.湯姆孫通過實驗發現了電子,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類借助模型建立,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
【答案】C
【知識點】原子的定義與構成;化學相關人物及貢獻
【解析】【解答】A、隨著科學家的研究,科學模型在不斷的假設、驗證,所以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A不符合題意;
B、1911年,盧瑟福等人進行了α粒子(α粒子是帶兩個單位正電荷的氮原子核)散射實驗,為建立現代原子理論打下了基礎,由于原子核和α粒子均帶正電荷,同性相斥,所以α粒子不可能向原子核靠近,應遠離原子核,則圖a、b、c、d四條線中,a不可能是α粒子在該實驗中的運動軌跡,B不符合題意;
C、湯姆孫通過實驗發現了電子,提出了葡萄干布丁模型,為后續的原子結構研究提供了重要線索和啟示,但盧瑟福的實驗否定了湯姆遜提出的葡萄干布丁模型,說法錯誤,C符合題意;
D、人類借助模型的建立,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掌握原子結構模型的發展歷史是解答該問題的關鍵。
7.科學家運用了模型建構的方法探索原子的結構。下列對原子結構模型演變過程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A.道爾頓認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實心球,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
B.湯姆孫等人在原子中發現了電子,推翻了道爾頓實心球模型
C.盧瑟福等人通過粒子散射實驗修正了湯姆孫葡萄干布丁模型
D.盧瑟福核式模型是最完善的原子結構模型,不會被替代
【答案】D
【知識點】原子的定義與構成;化學相關人物及貢獻
【解析】【解答】A、道爾頓是探索原子的結構較早的科學家,受當時科學水平的局限性,道爾頓認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實心球體”,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由于湯姆孫等人在原子中發現了電子,提出湯姆孫葡萄干布丁模型,所以推翻了道爾頓實心球模型。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C、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設計了α粒子散射實驗,得出盧瑟福核式模型,修正了湯姆孫關于原子結構的湯姆孫葡萄干布丁模型。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D、盧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個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電荷和幾乎全部質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但盧瑟福核式模型也不是是最完善的原子結構模型,將會被替代。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永無止境。故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根據原子結構模型演變過程,結合科學家的貢獻分析。
8.建立模型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下圖有關模型正確的是
A.氟原子結構示意圖
B.原子結構模型
C.物質分類模型
D.化學反應分類模型
【答案】A
【知識點】原子的定義與構成;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化合反應及其應用;純凈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氟為9號元素,其質子數=核外電子數=9,核外電子排布為2、7,該圖示正確,符合題意;
B、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模型中質子不在原子核內,該圖示錯誤,不符合題意;
C、純凈物中包含化合物;混合物和純凈物是并列關系,噶圖示錯誤,不符合題意;
D、氧化反應與化合反應屬于交叉關系,如蠟燭燃燒是氧化反應但不是化合反應,二氧化碳與水生成碳酸是化合反應但不是氧化反應,硫燃燒生成二氧化硫即是氧化反應也是化合反應,該圖示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A、根據原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來解答;
B、根據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原子核是由質子數和中子構成來解答;
C、根據物質分為混合物和純凈物,純凈物包含化合物和單質來解答;
D、根據化學變化有分解反應、化合反應、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氧化反應與分解、化合反應是交叉關系來解答。
9.海浩現象是在持續-15℃的超低溫度下,蒸發的海水與低溫冷空氣中的顆粒物相結合,形成冰晶后,呈現出煙雨茫茫的自然景象。這種由水蒸氣形成冰晶的過程發生變化的是
A.分子的種類變多 B.每個水分子體積變大
C.分子的間隔變小 D.每個水分子質量變大
【答案】C
【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水蒸氣形成冰晶的過程,物質的狀態發生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分子種類不變,故不符合題意;
B. 水蒸氣形成冰晶,分子本身不變,每個水分子的體積不變,故不符合題意;
C. 水蒸氣形成冰晶,物質由氣態變成固態,分子本身不變,分子間間隔變小,故符合題意;
D. 水蒸氣形成冰晶,分子本身不變,每個水分子的質量不變,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水蒸氣形成冰晶的過程,水由氣態變成固態,分子間間隔變小了,沒有新物質生成,分析判斷。
10.如圖為硫原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硫原子核外有3個電子層
B.硫原子在化學變化中易得到電子形成陽離子
C.硫原子的質子數為16
D.硫原子的第二層電子數為8
【答案】B
【知識點】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
【解析】【解答】A、硫原子核外有3個電子層,不符合題意;
B、硫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6,在化學變化中易得到電子形成陰離子,符合題意;
C、圓圈內數字表示原子核內質子數,硫原子的質子數為16,不符合題意;
D、由圖可知,硫原子的第二層電子數為8,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原子結構示意圖圓圈及圈內數字表示原子核及核內質子數,弧線表示電子層,弧線上數字表示各層上電子數,最外層電子數大于4的原子易得電子形成陰離子分析。
11.關于下列符號或圖示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表示2個氫元素
B.②表示鋁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
C.③表示鎂離子的結構示意圖
D.由④可知硒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答案】C
【知識點】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化合價與離子表示方法上的異同點
【解析】【解答】A. 元素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原子個數,故①表示 2 個氫原子,故錯誤;
B. 位于離子符號中元素或原子團的右上角,表示一個離子所帶的電荷數。故②表示1個鋁離子帶3個單位的正電荷,故錯誤;
C. ③質子數=原子序數,12號元素是鎂元素,質子數大于核外電子數,故③表示鎂離子的結構示意圖,故正確;
D. 由④可知硒的相對原子質量為78.9,相對原子質量單位不為g,故錯誤。
故答案為:C。
【分析】A、元素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原子個數。
B、位于離子符號中元素或原子團的右上角,表示一個離子所帶的電荷數。
C、根據元素的概念分析。
在粒子中,質子數大于核外電子數,表示陽離子。
D、根據相對原子質量單位為“1”,不為g分析。
12.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分子、原子和離子都能直接構成物質
B.原子中原子核與核外電子的電量相等、電性相反,因而原子不顯電性
C.決定原子質量大小的主要是原子核,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
D.相對于原子來說,原子核的體積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答案】C
【知識點】原子的定義與構成;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
【解析】【解答】A. 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離子,所以分子、原子和離子都能直接構成物質,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B. 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與核外電子所帶的負電荷數電量相等,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C. 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所以決定原子質量大小的主要是原子核(即質子和中子),但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例如氫原子的原子核只有質子,沒有中子,故錯誤,符合題意;
D. 在原子中,原子核極小,體積只占原子體積的幾千億分之一,因此相對于原子來說,原子核的體積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A、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離子。
B、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與核外電子所帶的負電荷數電量相等,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C、根據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所以決定原子質量大小的主要是原子核(即質子和中子),但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分析判斷。
D、根據在原子中,原子核極小,體積只占原子體積的幾千億分之一分析。
13.下列有關粒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原子均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
B.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氯化鈉是由氯化鈉分子構成的
D.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答案】A
【知識點】原子的定義與構成;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
【解析】【解答】A. 原子均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故正確;
B. 分子可分為原子,原子可分為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所以原子可分,故錯誤;
C. 氯化鈉是由氯離子和鈉離子構成的,故錯誤;
D. 分子和原子的大小沒有特定關系,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故錯誤。
故答案為:A。
【分析】A、根據原子的結構分析。
B、根據分子可分為原子,原子可分為原子核和核外電子分析。
C、氯化鈉是由氯離子和鈉離子構成的。
D、根據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分析。
14.轎子雪山是滇中第一高峰。游客攀登轎子雪山可攜帶便攜式氧氣瓶,避免出現高原反應。氧氣可被壓縮在便攜式氧氣瓶中的原因是
A.分子在不斷運動 B.分子的質量很小
C.分子之間有間隔 D.分子的體積很小
【答案】C
【知識點】物質的微粒性;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氧氣可被壓縮在便攜式氧氣瓶中,是由于分子間有間隔,隨壓強的變大,分子間隔變小;
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分子間存在間隔,隨壓強的增大而減小分析。
15.圖甲為某元素的原子結構模型,乙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甲原子的最外層有4個電子
B.原子序數大小比較:C>O
C.Si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D.He屬于稀有氣體
【答案】B
【知識點】原子的定義與構成;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 由圖甲原子結構模型和電子帶負電可知,甲原子的最外層有4個電子,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B. 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數遞增的順序排列的,故原子序數大小比較:CC. 硅原子原子序數是14,根據原子中:原子序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硅原子核電荷數是14,核外電子數也是14,再根據核外電子排布規律可知,第1層排有2個電子,第2層排有8個電子,第3層排有4個電子,原子結構示意圖為:,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D. 元素周期表最右邊一列屬于稀有氣體元素,組成的物質為稀有氣體,故He屬于稀有氣體,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A、根據圖甲原子結構模型和電子帶負電可知,甲原子的最外層有4個電子分析。
B、根據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數遞增的順序排列的分析。
C、根據原子中:原子序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硅原子核電荷數是14,核外電子數也是14,再根據核外電子排布規律分析。
D、根據元素周期表最右邊一列屬于稀有氣體元素分析。
16.建立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的相互聯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
(1)鈰元素是一種常見的稀土元素,在合金、醫藥、制革、玻璃、紡織等工業應用廣泛。由圖1可知,鈰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
(2)圖2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循環圖。從宏觀角度看,圖中三種物質的組成中都含有    ;從微觀角度看,圖中三種物質都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離子”)構成的。
(3)圖3中, A、B屬于同種元素的原因是    相同。C粒子的符號為    。A、D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
【答案】(1)140.1
(2)氧元素;分子
(3)核內質子數;Al3+;MgCl2
【知識點】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解析】【解答】(1)由圖1可知,鈰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40.1。
(2)從宏觀角度看,圖中三種物質的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從微觀角度看,圖中三種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
(3)圖3中,A、B屬于同種元素,是因為二者的核內質子數相同;C粒子帶有3個單位的正電荷,其符號為Al3+;A、D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鎂,其化學式為MgCl2。
【分析】(1)根據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方的數字表示質子數,最下方數字表示原子的相對質量來解答;
(2)根據物質由元素組成,由分子構成來解答;
(3)根據原子內的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電子數小于質子數是陽離子,電子數大于質子數是陰離子,化合物中正負價的代數和為0來解答。
(1)由圖1可知,鈰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40.1;
(2)從宏觀角度看,圖中三種物質的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從微觀角度看,圖中三種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
(3)圖3中,A、B屬于同種元素,是因為二者的核內質子數相同;C粒子帶有3個單位的正電荷,其符號為Al3+;A、D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鎂,其化學式為MgCl2。
17.2017年3月27日,疏勒河、黨河時隔六十余年后,“再次重逢會流”,干涸半個多世紀的敦煌哈拉湖也重現碧波,煥發生機。
(1)要想知道哈拉湖水是否為硬水,可使用______檢測。生活中經常使用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凈化水時,常用到活性炭,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
(3)哈拉湖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中,不發生變化的是_____(填字母代號)。
A.分子質量 B.分子種類 C.分子間隔
【答案】(1)肥皂水;煮沸 (2)吸附色素或有異味的物質 (3)AB
【知識點】水的凈化;硬水與軟水;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檢驗硬水和軟水用到的是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攪拌,若是軟水會產生大量的泡沫,若是硬水則泡沫較少并會產生大量的浮渣;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有蒸餾和煮沸,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能吸附顏色和異味;
(3)水變成水蒸氣沒有生成新物質屬物理變化,物質的種類、分子的種類沒有變,但分子間的間隔變大了。
【分析】(1)根據生活中常用肥皂水來鑒別硬水和軟水,泡沫多的是軟水,煮沸降低水的硬度來解答;
(2)根據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異味來解答;
(3)根據分子的特性有分子間有間隔,分子在運動,物理變化分子的種類不變來解答。
18.建立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的相互聯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根據如圖信息回答問題。
(1)已知氦-3是含有2個質子和1個中子的氦原子,其原子結構示意圖為圖1中的   (填字母序號)。
(2)圖2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循環圖,從宏觀角度看,圖中三種物質的組成中都含有   ,從微觀角度看,圖中三種物質都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離子”)構成的。
(3)“三效催化轉換器”可將汽車尾氣中的有毒氣體轉化為無毒氣體,其微觀反應示意圖如圖3.
①左邊方框中的物質屬于   (填“純凈物”或“混合物”)。
②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③在“三效催化轉換器”使用過程中   (填“需要”或“不需要”)經常添加催化劑。
【答案】(1)A
(2)氧元素;分子
(3)混合物;;不需要
【知識點】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純凈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原子里核內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氦-3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為A;
(2)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從宏觀角度看,圖中三種物質都含有氧元素,三種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
(3)①多種物質組成的是混合物,左邊方框中的物質屬于混合物;
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③催化劑只能改變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都不發生改變,使用過程中不需要經常添加催化劑。
【分析】(1)根據原子里核內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分析;
(2)根據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物質是由分子,原子,離子構成的分析;
(3)根據多種物質組成的是混合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氣,催化劑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發生改變分析。
19.2024年中國航天日的主題是“極目楚天,共襄星漢”。
(1)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采用液氧煤油發動機。構成液氧的微觀粒子是   (用化學符號表示)。
(2)空間站的太陽能電池板使用了鋁合金箔片,畫出鋁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
(3)多位航天員在“太空菜園”中成功種植生菜、小麥、水稻等。生菜可為人體提供的有機營養素是   。
(4)“天宮課堂”上航天員做了泡騰片實驗。泡騰片的主要成分是檸檬酸,中C、H元素的質量比為   (填最簡整數比)。
【答案】(1)
(2)
(3)維生素
(4)9:1
【知識點】生命活動與六大營養素;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化學式的相關計算
【解析】【解答】(1)液氧是由氧氣分子構成的,所以構成液氧的微觀粒子是;
(2)鋁為13號元素,原子序數=原子的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鋁原子的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均為13;鋁原子有13個電子,第一層2個電子,第二層8個電子,最外層3個電子,所以鋁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為 ;
(3)生菜屬于蔬菜,故生菜可為人體提供的有機營養素是維生素;
(4)C6H8O7中C、H元素的質量比為(12×6):(1×8)=9:1。
【分析】根據氧氣由氧分子構成,氯原子的質子數等于電子數,人體的六大營養素以及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來解答。
(1)液氧是由氧氣分子構成的,所以構成液氧的微觀粒子是;
(2)鋁為13號元素,原子序數=原子的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鋁原子的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均為13;鋁原子有13個電子,第一層2個電子,第二層8個電子,最外層3個電子,所以鋁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為;
(3)生菜屬于蔬菜,故生菜可為人體提供的有機營養素是維生素;
(4)C6H8O7中C、H元素的質量比為(12×6):(1×8)=9:1。
20.從古希臘的古代元素觀,到近代原子結構模型,直至今天的人工合成元素,人類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對物質世界構成規律的探索。
(1)模型法是科學學習重要的方法,如圖為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圖,其中①為道爾頓實心球原子模型,②為盧瑟福的有核原子模型,③為湯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④為近代電子云原子模型,請按照歷史演變順序進行排序   。核外電子距離原子核越遠,電子能量越   。
(2)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艱辛的努力,終于提出了現代元素周期表的雛形。下表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示意圖,請利用下表回答相關問題。
我發現如下規律:
①化學反應中,第Ⅰ縱行的元素比較容易   電子(除H外),達到8個電子的穩定結構。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決定于原子的   數。
②從原子結構方面看:同一橫行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   數。
③根據下圖預測核電荷數為35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位于第   周期,第   族。該元素與   (寫一種即可)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寫出該元素與鈉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   。
(3)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研究成果與手性分子有關。如上圖中S—檸檬烯(),這種結構的檸檬烯聞起來是檸檬味,其對稱結構的R—檸檬烯聞起來是橘子味。由此你認為手性分子的化學式相同(),性質是否相同?   (填“是”或“否”)。
【答案】(1)①③②④;高(或大等)
(2)失去;最外層電子;核外電子層;4;ⅦA;氯(或氟);NaBr
(3)否
【知識點】原子的定義與構成;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
21.人們為了弄清原子結構的奧秘,經歷了漫長的探索過程。尤其是英國科學家盧瑟福為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貢獻,他于1911年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
【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①α粒子發生器﹣﹣放射性物質放出α粒子(帶正電荷),質量是電子質量的7000倍;②金箔﹣﹣作為靶子,厚度1μm,重疊了3000層左右的原子;③探測屏﹣﹣α粒子打在上面發出閃光。
【實驗現象】如圖乙所示: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但是有少數α粒子卻發生了偏轉,并且有極少數α粒子發生較大的偏轉甚至像是被金屬箔彈了回來。
【分析解釋】
(1)若原子的質量、正電荷在原子內均勻分布,則α粒子   (選填“會”或“不會”)發生偏轉。
(2)盧瑟福認為“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才會出現上述現象。他說的“很小的結構”指的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   ,推測原子中存在這個“很小的結構”的證據是   。
(3)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方向不變,說明   。
【答案】會;原子核;極少數α粒子發生較大的偏轉甚至像是被金屬箔彈了回來;原子核很小,原子內部有很大空間
【知識點】原子的定義與構成
22.宏觀、微觀、符號相結合是化學獨特的表示物質及其變化的方法.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2023年2月,我國首個甲醇制氫加氫一體站正式投入使用,為解決目前氫能發展面臨的運輸、存儲難題提供了新路徑.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甲醇生產國,占全球甲醇產能的,甲醇來源豐富、成本低廉,常溫常壓下為液體,便于儲存和運輸.
(1)用甲醇制取氫氣的優點是   (寫一條).
(2)如圖是氫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
(3)如圖是甲醇()和水蒸氣重整制氫的微觀反應示意圖.
①該反應的微觀實質是   .
②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反應生成兩種物質的質量比為   .
(4)氫氣作燃料的優點是   .
【答案】(1)制氫原料來源豐富
(2)1
(3)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甲醇分子分解為碳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水分子分解為氫原子和氧原子,每2個氫原子重新結合成1個氫分子,每2個氧原子和1個碳原子重新結合成1個二氧化碳分子;;
(4)燃燒產物是水,無污染
【知識點】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氫氣的化學性質與燃燒實驗
【解析】【解答】(1)甲醇來源豐富、成本低廉,常溫常壓下為液體,便于儲存和運輸,用甲醇制取氫氣的優點是制氫原料來源豐富;
(2)氫原子的核內質子數為1,n=1;
(3)①該反應的微觀實質是: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甲醇分子分解為碳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水分子分解為氫原子和氧原子,每2個氫原子重新結合成1個氫分子,每2個氧原子和1個碳原子重新結合成1個二氧化碳分子;
②甲醇和水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生成氫氣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生成的兩種物質的質量比為6:44=3:22;
(4)氫氣作燃料的優點是:燃燒產物是水,無污染。
【分析】(1)根據甲醇來源豐富、成本低廉,常溫常壓下為液體,便于儲存和運輸分析;
(2)根據氫原子的核內質子數為1分析;
(3)根據反應的微觀實質,甲醇和水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生成氫氣和二氧化碳分析;
(4)根據氫氣燃燒產物是水,無污染分析。
23.科普閱讀
鍺是半導體制造中的核心基礎原材料。它可以調控半導體的能帶結構和禁帶寬度,提高半導體的導電性能和光電性能。鍺是一種灰白色金屬,有光澤,質硬。常溫下鍺能與3%H2O2溶液反應產生一氧化鍺和水,一氧化鍺在電子器件領域也有重要應用。鍺不可與酸、堿類產品共貯混運。下圖是鍺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和鍺元素的相關信息。
(1)寫出鍺的一點物理性質   。
(2)圖中x=   。
(3)鍺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
(4)鍺與過氧化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5)根據鍺的貯存和運輸方法,推測鍺還可能具有的化學性質   。
【答案】(1)灰白色金屬
(2)4
(3)72.63
(4)Ge+H2O2═GeO+H2O
(5)鍺能與酸、堿反應
【知識點】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鍺是一種灰白色金屬,有光澤,質硬,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均屬于物理性質;
(2)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x為;
(3)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故鍺的相對原子質量為72.63;
(4)常溫下鍺能與3%H2O2溶液反應產生一氧化鍺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Ge+H2O2═GeO+H2O;
(5)鍺不可與酸、堿類產品共貯混運,說明鍺能與酸、堿反應。
【分析】(1)根據金屬的物理性質有金屬光澤,硬來解答;
(2)根據在原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來解答;
(3)根據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左上方的數字表示質子數,右上方的的符號表示元素符號,最下方的數字表示原子的相對質量來解答;
(4)根據鍺和過氧化氫反應生成氧化鍺和水來解答;
(5)根據鍺能與酸、堿反應來解答。
(1)鍺是一種灰白色金屬,有光澤,質硬,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均屬于物理性質;
(2)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32=2+8+18+x,x=4;
(3)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鍺的相對原子質量為72.63;
(4)常溫下鍺能與3%H2O2溶液反應產生一氧化鍺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Ge+H2O2═GeO+H2O;
(5)鍺不可與酸、堿類產品共貯混運,說明鍺能與酸、堿反應。
24.“鈣”世無雙,帶你走進鈣的世界。
(1)發現鈣:電解熔融的氯化鈣可得到金屬鈣和氯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認識鈣:①如圖是鈣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結構示意圖,則鈣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鈣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   。從圖中你還能得出的一點信息是   。②人體內的鈣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齒中,鈣元素攝入不足,可能導致的疾病是   。
(3)應用鈣: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氫氧化鈣的俗稱是   ,其水溶液可用于檢驗二氧化碳,原理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答案】(1)CaCl2Ca+Cl2↑
(2)40.08;2;鈣元素的原子序數為20;骨質疏松
(3)熟石灰;Ca(OH)2+CO2CaCO3↓+H2O
【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解析】【解答】(1)電解熔融的氯化鈣可得到金屬鈣和氯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l2Ca+Cl2↑;
(2)①單元格中下方的數字是相對原子質量,鈣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40.08,鈣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2,從圖中還能得到的信息是 鈣元素的原子序數為20;
②鈣元素攝入不足可能導致的疾病是佝僂病或者是骨質疏松;
(3)氫氧化鈣俗稱熟石灰或消石灰,氫氧化鈣可用于檢驗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CO2=CaCO3↓+H2O。
【分析】(1)根據電解熔融的氯化鈣可得到金屬鈣和氯氣分析;
(2)根據單元格中下方的數字是相對原子質量,鈣元素攝入不足可能導致的疾病是佝僂病或者是骨質疏松分析;
(3)根據氫氧化鈣俗稱熟石灰或消石灰,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分析。
25.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科的重要思維方式。
(1)物質是由微觀粒子構成的,下列物質由原子直接構成的是____(填字母序號)。
A.汞 B.氮氣 C.硫酸鈉
(2)如圖1所示是幾種微觀粒子的微粒結構示意圖,結合圖示回答問題。
①圖1中微觀粒子共表示   種元素,其中屬于離子的是   (填字母序號)。
②由D、E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
③圖2為A在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請在圖中補全信息。   
(3)圖3為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
根據圖示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答案】(1)A
(2)四;C;NaCl;
(3)C2H4+3O22CO2+2H2O
【知識點】物質的微粒性;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
【解析】【解答】(1)汞是由汞原子構成的,氮氣是由氮分子構成的,硫酸鈉是由鈉離子和硫酸根離子構成的。
故答案為:A。
(2)①元素的種類由核內質子數決定,圖中共有四種元素,離子的核內質子數不等于核外電子數,圖中屬于離子的是C;
②D的最外層電子數為1,形成化合物時表現+1價,E的最外層電子數為7,形成化合物時表現為-1價,由D、E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NaCl;
③單元格中左上角的數字是原子序數,氧的原子序數為8;
(3)由圖可分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2H4+3O22CO2+2H2O。
【分析】(1)根據金屬由原子構成分析;
(2)根據元素的種類由核內質子數決定,離子的核內質子數不等于核外電子數,D的最外層電子數為1,形成化合物時表現+1價,E的最外層電子數為7,形成化合物時表現為-1價分析;
(3)根據圖示分析。
26.氟化鈉是某些牙膏的添加劑,能有效預防齲齒。圖是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及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
(1)圖為鎂原子結構示意圖,在化學反應中鎂原子易    填“失”或“得”電子。
(2)用化學符號表示:鎂離子     ;個鎂原子     。
(3)C、、、中,化學性質最穩定的是    填標號。
(4)圖為鈉原子結構示意圖,含氟牙膏中存在化合物,已知為價,則的化合價為     。
【答案】(1)失
(2);
(3)C
(4)-1
【知識點】核外電子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解析】【解答】(1)鎂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2,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
(2)鎂離子帶2個單位正電荷,符號為 ,2個鎂原子符號為 。
(3) C、、、中,C最外層電子數達到8個電子的穩定結構,化學性質最穩定。
(4)中為價,鈉為+1價,氧為-2價,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0,設的化合價為x,則(+1)×2+x+(+5)+(-2)×3=0,x=-1.
【分析】(1)根據最外層電子數小于4的易失電子分析;
(2)根據鎂離子帶2個單位正電荷,元素符號前加系數為原子個數分析;
(3)根據最外層電子數為8的結構化學性質最穩定分析;
(4)根據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0分析。
27.請從分子的角度解釋下列生活、生產中的現象。
(1)當我們走進鮮花盛開的花園時,會聞到花的香味。
(2)6000L的氧氣在加壓的情況下可裝入容積為40L的鋼瓶中。
【答案】(1)分子在不斷運動
(2)分子之間有間隔
【知識點】物質的微粒性;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 (1)、當我們走進鮮花盛開的花園時,會聞到花的香味說明分子式在不斷運動的;
(2)6000L的氧氣在加壓的情況下可裝入容積為40L的鋼瓶中 ,分子本身的質量、大小、體積都不變,改變的是微粒間的空隙,由此可知分子間有空隙。
【分析】微粒的性質:質量和體積都很小、是在不斷運動的、微粒間有空隙,據此解答。
28.元素周期表是我們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它的內容十分豐富。下面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內容,請回答下列問題:
(1)表中不同種元素最本質的區別是原子中   不同。
(2)從表中可查出鎂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該元素屬于   (填“金屬”或“非金屬”)元素。
(3)請根據上圖碘原子的結構示意圖推斷碘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在化學反應中容易   (選填“得”或“失”)電子,它的化學性質與上表   (填元素名稱)的原子化學性質相似。
【答案】(1)質子數
(2)24.31;金屬
(3)五;得;氟元素或氯元素
【知識點】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元素是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表中不同種元素最本質的區別是原子中質子數(即核電荷數)不同;
(2)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則鎂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4.31,該元素漢字名稱中含有“金”字偏旁,屬于金屬元素;
(3)根據碘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可知,碘原子核外有5個電子層,在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數=原子核外電子層數,則碘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 最外層電子為7,多于4,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得電子形成陰離子, 決定元素化學性質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層電子數, 碘原子的最外層電子為7,它位于VIIA族,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元素化學性質相似,它的化學性質與上表氟元素或氯元素的原子化學性質相似。
【分析】(1)根據元素是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金屬元素名稱一般有“金”字旁,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周期數=原子核外電子層數;若最外層電子數多于4,在化學反應中易得電子,若最外層電子數少于4,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 決定元素化學性質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層電子數, 進行分析解答。
本題難度不大,靈活運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數、元素符號、元素名稱、相對原子質量)、原子結構示意圖的含義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29.X、Y、Z、W、R是初中化學常見的五種元素,X的單質是密度最小的氣體,Y的一種單質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質,Z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的原子序數為11,R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X陽離子的離子結構示意圖為   ,W離子的離子符號為   ;
②實驗室用一種白色固體制備Z單質,該化學方程式為   ;
③元素X、Y、Z、W和元素X、Z、R可分別組成兩種化合物甲和乙.甲和乙都是治療胃酸(鹽酸)過多的藥劑,甲、乙治療胃酸過多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   、   .
【答案】;Na+;2KMnO4 K2MnO4+MnO2+O2↑;NaHCO3+HCl=NaCl+H2O+CO2↑;Al(OH)3+3HCl=AlCl3+3H2O
【知識點】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文字表達式;物質的鑒別、推斷
【解析】【解答】解:X、Y、Z、W、R是初中化學常見的五種元素,X的單質是密度最小的氣體,所以X是氫元素,Y的一種單質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質,所以Y是碳元素,Z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所以Z是氧元素,W的原子序數為11,所以W是鈉元素,R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所以R是鋁元素,經過驗證,推導正確,所以①氫原子的陽離子的離子結構示意圖為 ,W離子的離子符號為Na+;②實驗室可用一種暗紅色固體制備氧氣,高錳酸鉀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KMnO4 K2MnO4+MnO2+O2↑;③元素X、Y、Z、W和元素X、Z、R可分別組成兩種化合物甲和乙.甲和乙都是治療胃酸(鹽酸)過多的藥劑,甲、乙治療胃酸過多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NaHCO3+HCl=NaCl+H2O+CO2↑,Al(OH)3+3HCl=AlCl3+3H2O.
故答案為:(1)① ,Na+;②2KMnO4 K2MnO4+MnO2+O2↑;③NaHCO3+HCl=NaCl+H2O+CO2↑,Al(OH)3+3HCl=AlCl3+3H2O.
【分析】根據X、Y、Z、W、R是初中化學常見的五種元素,X的單質是密度最小的氣體,所以X是氫元素,Y的一種單質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質,所以Y是碳元素,Z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所以Z是氧元素,W的原子序數為11,所以W是鈉元素,R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所以R是鋁元素,然后將推出的元素進行驗證即可.
30.鎵是第一個先從理論預言,后在自然界中被發現驗證的化學元素,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
(1)由圖1可知的信息有   。
(2)鎵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圖2,部分信息未標出)。圖中X的數值為   。
(3)合金體溫計是汞體溫計的最佳替代品。鎵銦錫合金與純金屬鎵相比,其熔點更   (填“低”、“高”)。
(4)最近,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鎳鎵催化劑,可實現低壓情況下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醇(CH4O),從而實現二氧化碳的資源化利用。二氧化碳轉化為甲醇的微觀示意圖如圖3,該反應中參加反應氫氣和二氧化碳的質量比為   。
(5)氮化鎵(GaN)是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一般采用GaCl3與NH3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生成氮化鎵和氯化氫,該反應中各元素的化合價均未發生變化。GaN中鎵元素的化合價為   ,請寫出制備氮化鎵的化學方程式   。
【答案】(1)鎵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69.72(合理即可)
(2)3
(3)低
(4)3:22
(5)+3/+3價;
【知識點】常見金屬的特性及其應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
【解析】【解答】(1)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分析可知,鎵的質子數是31,相對原子質量為69.72。
(2)在原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故鎵原子核外電子排布是4層,為2、8、18、3的結構,故X等于3.
(3)合金的熔點比純金屬低,硬度大。
(4)在反應模型圖中,反應物是氫氣和二氧化碳,生成物是甲醇和水,故該反應的方程式為:
,故參加反應的氫氣和二氧化碳的質量比為3:22。
(5)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故GaN中鎵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氯化鎵和氨氣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氮化鎵和氯化氫,該反應的方程式為: 。
【分析】(1)根據元素周期表的一格的信息來解答;
(2)根據原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來解答;
(3)根據合金的特性是熔點低,硬度大來解答;
(4)根據模型圖寫出方程式,根據方程式的意義來解答;
(5)根據氯化鎵和氨氣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氮化鎵和氯化氫,以及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來解答。
31.(2024·攀枝花)分子篩具有多孔結構,孔徑均勻。利用孔徑合適的某型分子篩將氧氣從空氣中“篩”出,從而獲得氧氣的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過程發生的是物理變化
B.根據相關信息推斷分子的大小:N2C.氧氣穿過分子篩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
D.孔徑合適的分子篩也可用于濾去水中不溶物
【答案】B
【知識點】過濾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
【解析】【解答】A. 該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B. 氧分子能透過分子篩,氮氣分子沒能透過分子篩,說明氮分子>氧分子,故錯誤,符合題意;
C. 氧氣穿過分子篩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 ,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D. 孔徑合適的分子篩也可用于濾去水中不溶物 ,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A、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屬于物理變化。
B、根據氧分子能透過分子篩,氮氣分子沒能透過分子篩分析。
C、根據分子在不斷運動的分析。
D、孔徑合適的分子篩也可用于濾去水中不溶物
32.(2024·煙臺)海洋是巨大的資源寶庫,下圖是從海水中獲取淡水的簡易裝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水杯中的水是淡水 B.該過程中水分子大小發生改變
C.該過程中用到蒸餾的方法 D.獲取淡水的快慢與溫度有關
【答案】B
【知識點】蒸發與蒸餾操作;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海洋中的資源
【解析】【解答】A、該裝置中,水杯中水是海水蒸發變成的水蒸氣再遇冷液化所得,屬于淡水,不符合題意;
B、該過程中,只是水的狀態的變化,即水分子間隔的改變,分子的大小不變,符合題意;
C、該過程中利用的蒸餾方法,不符合題意;
D、獲取淡水的快慢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水蒸發的越快,獲得淡水的速率越快,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蒸餾原理及影響因素、物質狀態的變化是分子間隔發生改變分析。
33.(2024·武威)“宏微結合”是化學學科的重要思想之一。下列對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不正確的是(  )
選項 宏觀事實 微觀解釋
A 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差異很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 自行車輪胎夏天容易爆裂 氣體 分子受熱變大
C 墻內開花墻外香 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學性質不同 分子構成不同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金剛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構成的不同單質,它們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質差異大,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夏天溫度高,分子的間隔變大,該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C、分子在運動,可以聞到花香,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D、不同物質不同分子的化學性質不同,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分子的特性有分子運動,分子間有間隔,同種分子化學性質相同,不同分子化學性質不同,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來解答。
34.(2024·涼山) “見著知微”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特點之一,下列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選項 宏觀事實 微觀解釋
A 1滴水中大約有個水分子 分子的體積很小
B 水結成冰后不再流動 分子停止了運動
C 水燒開時,壺蓋被頂開 分子間的間隔變大
D 氧氣可供給呼吸,臭氧卻不能 分子種類不同,化學性質不同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1滴水中大約有個水分子 ,說明分子體積很小,不符合題意;
B、 水結成冰后不再流動 ,是由于分子間隔變小,分子仍是在不斷運動的,符合題意;
C、 水燒開時,壺蓋被頂開 ,是由于分子間隔變大,不符合題意;
D、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其分子保持物質化學性質,不同種分子化學性質不同,氧氣可供給呼吸,臭氧卻不能,是由于二者分子構成不同,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分子的性質分析,分子總是不斷運動的,分子間存在間隔,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不同種分子性質不同。
35.(2024·棗莊)水通過三態變化實現了天然循環,其中水蒸氣液化發生變化的是(  )
A.分子的種類 B.分子的質量
C.分子間的間隔 D.分子的體積
【答案】C
【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
【解析】【解答】水是由水分子構成,液態水分子受熱分子間的間隔增大變成氣態的水分子,分子本身不變。
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水由液態變成氣態,分子間的間隔發生變化來解答。
36.(2024九下·貴州)唐朝詩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有詩句“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能聞到荷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之間有間隔 B.分子的質量很小
C.分子在不斷運動 D.分子的體積很小
【答案】C
【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能聞到荷花香,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香味的分子運動到人的嗅覺器官的結果。
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分子的不斷運動分析。
37.(2024九下·黑龍江)有“鋰”走遍天下,無“鋰”寸步難行。科學不斷進步,鋰電池應用日益廣泛。下圖是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鋰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
B.鋰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
C.氯化鋰的化學式為
D.鋰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電子
【答案】D
【知識點】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A、鋰元素屬于金屬元素,不符合題意;
B、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分析可知,元素名稱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故鋰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6.941,不符合題意;
C、在鋰原子的結構圖中,最外層電子數為1,小于4,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最外層1個電子,從而帶上1個單位的正電荷,故鋰元素在化合物中顯+1價,氯元素通常顯-1價,故氯化鋰的化學式為:LiCl,不符合題意;
D、鋰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1,小于4,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電子,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根據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決定是否是金屬元素,符號表示元素符號,左上方的數字表示質子數,最下方的數字表示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在原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原子最外層電子數小于4個電子的原子,在化學變化中易失去電子帶正電來解答。
38.(2024九下·黑龍江)建立宏觀和微觀之間的聯系是化學學科獨特的思維方式。對下列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選項 宏觀事實 微觀解釋
A 量體溫時,水銀溫度計汞柱上升 汞分子間隔變大
B 金剛石、石墨物理性質差異很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硫酸鈉溶液能導電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
D 金秋時節,丹桂飄香 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量體溫時,溫度升高,汞原子間間隔變大,所以溫度計的水銀柱液面上升,該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B、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差異較大,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硫酸鈉溶液中有自由移動的鈉離子和硫酸根離子,能導電,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D、因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斷的運動的,所以丹桂飄香,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根據分子的特性有分子間有間隔,分子在運動,不同物質的結構不同,性質不同,溶液中有自由移動的離子才會導電來解答。
39.(2024九下·白銀)“宏微結合”是化學學科的重要思想之一。下列對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不正確的是
選項 宏觀事實 微觀解釋
A 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差異很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 自行車輪胎夏天容易爆裂 氣體分子受熱變大
C 墻內開花墻外香 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學性質不同 分子構成不同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識點】物質的微粒性;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二者的物理性質差異大原因是兩種物質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溫度越高分子間的間隔越大。故自行車輪胎在陽光下暴曬時,分子間的間隔變大,物質的體積變大而炸裂,該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C、具有花香味的物質的分子運動到墻外人的鼻孔處,使人聞到花香味,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D、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一氧化碳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兩種物質的化學性質不同,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A、根據物質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金剛石和石墨中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來解答;
B、根據分子間的間隔與溫度有關來解答;
C、根據分子的運動來解答;
D、根據不同分子的化學性質不同來解答。
40.(2024九下·宜賓)下列化學用語表示錯誤的是
A.2個氮氣分子:
B.二氧化氮的化學式:
C.硫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D.3個硫酸根離子:
【答案】B
【知識點】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解析】【解答】A、分子用化學式表示,多個分子就是在其化學式前面加上相應的數字,故2個氮氣分子表示為:2N2,該書寫正確,不符合題意;
B、二氧化氮中氮元素為+4價,氧元素為-2價,故二氧化氮的化學式表示為:NO2,該書寫錯誤,符合題意;
C、硫原子核內質子數為16,核外有3個電子層,第1電子層上有2個電子,第2電子層上有8個電子,第3電子層上有6個電子,則硫原子的結構示意圖表示為:,該結構圖正確,不符合題意;
D、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該元素符號的右上角標上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號在后,帶一個電荷時,1通常省略,多個離子,就是在元素符號前面加上相應的數字,故3個硫酸根離子表示為:,該書寫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元素符號右上方的數字表示一個離子所帶的電荷數,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微粒個數,在化合物中正負價的代數和為0,在原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以及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列來解答。
41.(2023·株洲)如圖為某元素原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該原子的結構示意圖中x=1
B.該元素屬于活潑的非金屬元素
C.該元素的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電子
D.該元素形成的單質容易與氧氣反應
【答案】B
【知識點】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x=1,故A正確;
B、該元素為鈉元素,鈉元素屬于活潑金屬元素,故B錯誤;
C、該元素的原子最外層只有1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電子,故C正確;
D、鈉元素屬于活潑金屬元素,容易與氧氣反應,故D正確;
故答案為:B。
【分析】原子中,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則2+8+x=11,解得x=1,該元素為鈉元素。
42.(2024·攀枝花)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科的重要思維方式。根據相關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共有   種元素,②表示的微粒符號是   。
(2)圖1中,④和⑤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
(3)圖2中,屬于金屬元素的是   (名稱或符號均可),硼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
(4)圖2中硫元素與圖1中   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填元素名稱)。
【答案】(1)3;Na+
(2)Al2O3
(3)銻;10.81
(4)氧
【知識點】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化合價與離子表示方法上的異同點
【解析】【解答】(1)元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即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在圖1粒子的結構示意圖中,圓圈內的數字表示該元素的質子數,①④質子數相同,屬于同種元素,③⑤質子數相同,屬于同種元素,圖示粒子中質子數有3種(8、11、13),所以表示3種元素。
②中,質子數=11,核外電子數=2+8=10,表示帶1個單位正電荷的鈉離子,微粒符號表示為Na+。
(2)圖1中,④質子數=8,核外電子數=2+8=10,表示帶2個單位負電荷的氧離子,則氧元素在化合物中顯-2價,⑤質子數=13,核外電子數=2+8=10,表示帶3個單位正電荷的鋁離子,則鋁元素在化合物中顯+3價,根據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④和⑤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Al2O3。
(3)圖2中,銻帶有金字旁,屬于金屬元素,元素符號為Sb。
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漢字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則硼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0.81。
(4)元素化學性質與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有密切關系。圖2中硫原子的質子數=核外電子數=16,核外電子排布依次為2、8、6,硫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6,圖1中①的最外層電子數也是6,圖1表示氧原子結構示意圖,則硫元素與圖1中氧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
【分析】(1)根據元素的概念分析。
根據在原子的結構示意圖中,圓圈內的數字表示該元素的質子數,原子的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分析。
根據②中,質子數=11,核外電子數=2+8=10,表示帶1個單位正電荷的鈉離子分析。
(2)先分析元素的化合價,再根據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分析化學式。
(3)根據元素符號的字旁,確定元素的種類,書寫元素符號。
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漢字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
(4)元素化學性質與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有密切關系。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相等,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
(1)元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即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在圖1粒子的結構示意圖中,圓圈內的數字表示該元素的質子數,①④質子數相同,屬于同種元素,③⑤質子數相同,屬于同種元素,圖示粒子中質子數有3種(8、11、13),所以表示3種元素;
②中,質子數=11,核外電子數=2+8=10,表示帶1個單位正電荷的鈉離子,微粒符號表示為Na+;
(2)圖1中,④質子數=8,核外電子數=2+8=10,表示帶2個單位負電荷的氧離子,則氧元素在化合物中顯-2價,⑤質子數=13,核外電子數=2+8=10,表示帶3個單位正電荷的鋁離子,則鋁元素在化合物中顯+3價,根據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④和⑤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Al2O3;
(3)圖2中,銻帶有金字旁,屬于金屬元素,元素符號為Sb;
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漢字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則硼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0.81;
(4)元素化學性質與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有密切關系。圖2中硫原子的質子數=核外電子數=16,核外電子排布依次為2、8、6,硫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6,圖1中①的最外層電子數也是6,圖1表示氧原子結構示意圖,則硫元素與圖1中氧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
43.(2024·湖南)圍爐煮茶和月下賞梅都是人們喜歡的休閑交友方式。
(1)“圍爐煮茶”時常用木炭作燃料,木炭主要成分碳的化學式是   。
(2)“月下賞梅”時聞到了梅花的清香,說明分子具有的性質是   。
【答案】(1)C
(2)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解析】【解答】(1) 木炭主要成分碳的化學式是C。
(2)“月下賞梅”時聞到了梅花的清香,說明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
【分析】(1)根據碳的化學式用元素符號表示分析;
(2)根據分子的不斷運動分析。
44.(2024九下·連云港)O2是人類生存必需的物質,認識和獲取O2具有重要意義。
(1)工業生產的O2可加壓貯存在藍色鋼瓶中,在此過程中發生的變化是   (填字母)。
a.O2分子質量變小 b.O2分子間間隔減小 c.O2分子轉變為其他分子
(2)實驗室里現有MnO2固體、H2O2,溶液以及下列裝置(A~D):
①儀器M的名稱是   (填字母)。
a.長頸漏斗 b.錐形瓶 c.集氣瓶
②利用上述藥品制取O2,應選擇的兩個裝置是   (填字母)。
③檢驗一瓶無色氣體是氧氣的簡單方法是   (包括操作和現象)。
(3)氣焊的化學原理為,X的化學式為   。
(4)氧循環對維持自然界中的物質、能量及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①能向自然界中釋放O2的是   (填字母)。
a.動植物的呼吸 b.可燃物的燃燒 c.植物的光合作用
②氧氣和臭氧(O3)可以相互轉化。在紫外線的作用下,O2轉化為O3的化學方程式為   。
【答案】(1)b
(2)a;B、C;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瓶中,木條復燃
(3)C2H2
(4)c;
【知識點】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氧氣的檢驗和驗滿;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工業生產的O2可加壓貯存在藍色鋼瓶中,是因為分子間有間隔,氣體受壓后,分子間的間隔變小,而分子本身的質量不變,也不會轉變為其他分子,故選b;
(2)①儀器M的名稱是長頸漏斗,故選a;②利用上述藥品(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固體)制取O2,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氣和水,該反應為固液常溫型,發生裝置可選擇B,氧氣密度比空氣大,氧氣不易溶于水,可選擇向上排空氣法活排水法收集,根據圖示裝置,收集裝置可選擇C,故應選擇的兩個裝置是B、C;③氧氣具有助燃性,檢驗一瓶無色氣體是氧氣的簡單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瓶中,木條復燃,則該無色氣體是氧氣;
(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反應前有10個氧原子,反應后由于4個碳原子、4個氫原子和10個氧原子,則2X中有4個碳原子和4個氫原子,X中有2個碳原子和2個氫原子,化學式為C2H2;
(4)氧氣可以供給呼吸,動植物的呼吸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a不符合題意;氧氣具有助燃性,可燃物的燃燒消耗氧氣,b不符合題意;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釋放氧氣,c符合題意;
②氧氣和臭氧(O3)可以相互轉化。在紫外線的作用下,O2轉化為O3,化學方程式為:。
【分析】(1)根據物質狀態的變化是分子間隔發生變化分析;
(2)根據常用儀器名稱,二氧化碳制取原理、裝置特點及氧氣利用帶火星木條檢驗分析;
(3)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個數不變分析;
(4)根據氧氣幫助呼吸的性質、光合作用原理及在紫外線的作用下,O2轉化為O3分析。
(1)工業生產的O2可加壓貯存在藍色鋼瓶中,是因為分子間有間隔,氣體受壓后,分子間的間隔變小,而分子本身的質量不變,也不會轉變為其他分子,故選b;
(2)①儀器M的名稱是長頸漏斗,故選a;
②利用上述藥品(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固體)制取O2,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氣和水,該反應為固液常溫型,發生裝置可選擇B,氧氣密度比空氣大,氧氣不易溶于水,可選擇向上排空氣法活排水法收集,根據圖示裝置,收集裝置可選擇C,故應選擇的兩個裝置是B、C;
③氧氣具有助燃性,檢驗一瓶無色氣體是氧氣的簡單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瓶中,木條復燃,則該無色氣體是氧氣;
(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反應前有10個氧原子,反應后由于4個碳原子、4個氫原子和10個氧原子,則2X中有4個碳原子和4個氫原子,X中有2個碳原子和2個氫原子,化學式為C2H2;
(4)a.氧氣可以供給呼吸,動植物的呼吸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不符合題意;
b.氧氣具有助燃性,可燃物的燃燒消耗氧氣,不符合題意;
c.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符合題意;
故選c;
②氧氣和臭氧(O3)可以相互轉化。在紫外線的作用下,O2轉化為O3,化學方程式為:。
45.(2024九下·廣安)金屬鎵(Ga)可用于制作半導體,鎵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信息以及Ga、A、B、C、D、E的微粒結構示意圖如下圖所示。元素周期表中,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和稀有氣體元素常用不同顏色區分。
回答下列問題:
(1)鎵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
(2)在元素周期表中,鎵元素與A元素所占方格顏色   (填“相同”或“不同”)。
(3)上圖中,一共涉及   種元素。
(4)E失去3個電子,形成陽離子,該離子符號為   。
【答案】(1)四
(2)不同
(3)五
(4)Al3+
【知識點】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1)鎵原子核外有4個電子層,鎵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2)A為氯元素,為非金屬元素,鎵為金屬元素,由題中信息可知,在元素周期表中,鎵元素與A元素所占方格顏色不同;
(3)元素種類由質子數決定,圖示中A、C質子數相同,屬于同種元素,所以共涉及五種元素;
(4)E的質子數為13,為鋁元素,鋁原子失去最外層3個電子,形成帶3個單位正電荷的陽離子,符號為Al3+。
【分析】(1)根據元素周期數即為原子核外電子層數分析;
(2)根據元素周期表中金屬元素和非金屬顏色不同,氯元素為非金屬元素,鎵元素為金屬元素分析;
(3)根據元素種類由質子數決定分析;
(4)根據鋁離子符號書寫分析。
(1)鎵原子核外有4個電子層,故鎵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2)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屬和非金屬顏色不同。由“金”字旁可知,鎵元素屬于金屬元素,質子數=原子序數,A是17號元素,是氯元素,由“氣”字旁可知,氯屬于非金屬元素,故在元素周期表中,鎵元素與A元素所占方格顏色不同;
(3)元素是質子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A、C質子數相同,屬于同種元素,故圖中涉及五種元素;
(4)質子數=原子序數,E的質子數為13,13號元素是鋁元素,鋁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3,小于4,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最外層3個電子,從而帶上3個單位的正電荷,表示為:Al3+。
46.(2024九下·達州)達州蘊藏有豐富的鋰、鉀、溴等資源。圖1是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圖2是幾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利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由圖1可知,鋰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
(2)圖2中,具有相對穩定結構的原子是   (填字母序號),A與C化學性質相似的原因是   相同。
(3)A與B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
【答案】(1)6.941
(2)E;最外層電子數
(3)NaF
【知識點】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解析】【解答】(1)在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鋰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6.941;
(2)圖2中D、E具有相對穩定結構,其中D為陰離子,E為原子,決定元素化學性質的為最外層電子數,A、C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化學性質相似;
(3)A是氟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1個電子而形成帶1個單位負電荷的陰離子,B是鈉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1個電子而形成帶1個單位正電荷的陽離子,兩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學式為NaF。
【分析】(1)根據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分析;
(2)根據最外層電子數為8個電子(第一層為最外層電子數2個)的結構為相對原子結構,元素化學性質由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分析;
(3)根據陰陽離子形成化合物時得失電子個數相等分析。
(1)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稱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故鋰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6.941;
(2)最外層為8電子的結構屬于穩定結構,圖2中具有相對穩定結構的原子(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是E;決定元素化學性質的為最外層電子數,A、C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化學性質相似;
(3)A是氟原子,氟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7,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1個電子而形成帶1個單位負電荷的陰離子,則氟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B是鈉原子,鈉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1,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1個電子而形成帶1個單位正電荷的陽離子,則鈉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故兩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學式為NaF。
47.(2023·海南)物質是由微觀粒子構成的,請從微觀視角解釋生活中的下列現象。
(1)玉蘭花開后,很遠都能聞到花香。
(2)40L的鋼瓶中可以容納6000L氧氣。
【答案】(1)分子在不斷運動
(2)分子間有間隔
【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玉蘭花開后,很遠都能聞到花香。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花香分子不斷運動,被人的鼻子捕捉到了,就聞到了花香。
(2)40L的鋼瓶中可以容納6000L氧氣是因為分子間有間隔,加壓,分子間間隔會減小,氣體體積會變小。
【分析】根據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分子之間有間隔;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分析。
48.(2024九下·北京市)用如圖所示裝置和干燥紫色石蕊紙花進行實驗,驗證的性質。
(1)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由該實驗還可以得出分子具有的性質是   。
(2)為驗證能與水反應,需進行的操作及現象是   。
【答案】(1);分子在不斷運動
(2)先將干燥紫色石蕊紙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紙花不變色,將紙花取出噴水后再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紙花變紅
【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
【解析】【解答】(1)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發生反應為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實驗中,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沒有直接接觸,一段時間后,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當二氧化碳分子運動到澄清石灰水處時,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2)驗證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可先將干燥紫色石蕊紙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紙花不變色,說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變色,將紙花取出噴水后再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紙花變紅,說明二氧化碳和水發生了反應,故填:先將干燥紫色石蕊紙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紙花不變色,將紙花取出噴水后再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紙花變紅。
【分析】(1)根據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分子的不斷運動分析;
(2)根據利用石蕊試液驗證二氧化碳與水反應需先排除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變紅,再證明二氧化碳和水反應能使石蕊變紅分析。
(1)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發生反應為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實驗中,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沒有直接接觸,一段時間后,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當二氧化碳分子運動到澄清石灰水處時,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2)驗證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可先將干燥紫色石蕊紙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紙花不變色,說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變色,將紙花取出噴水后再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紙花變紅,說明二氧化碳和水發生了反應,故填:先將干燥紫色石蕊紙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紙花不變色,將紙花取出噴水后再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紙花變紅。
49.(2024·重慶市)鋰(Li)離子電池應用廣泛,有利于電動汽車的不斷發展。
(1)Li   (填“得到”或“失去”)電子變成Li+。
(2)鋰離子電池中含有鋁箔,通常由鋁錠打造而成,說明鋁具有良好的   性。
(3)鋰離子電池中還含有銅箔,為驗證鋁和銅的金屬活動性順序,設計了如下實驗:
【方案一】將鋁片和銅片相互刻劃,金屬片上出現劃痕者更活潑。
【方案二】將鋁絲和銅絲表面打磨后,同時放入5mL相同的稀鹽酸中,金屬絲表面產生氣泡者更活潑。
【方案三】將鋁絲和銅絲表面打磨后,同時放入5mL相同硝酸銀溶液中,金屬絲表面有銀白色物質析出者更活潑。
以上方案中,你認為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填方案序號),該方案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答案】(1)失去
(2)延展
(3)二;
【知識點】原子和離子的相互轉化;金屬活動性的探究;金屬的物理性質
【解析】【解答】(1)鋰離子帶正電荷,說明是鋰原子失去電子形成。
(2)鋁錠打造成成鋁箔,是利用鋁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3) 將鋁片和銅片相互刻劃,是比較二者硬度大小,不能比較活動性大小,方案一錯誤; 將鋁絲和銅絲表面打磨后,同時放入5mL相同的稀鹽酸中,依據金屬絲表面是否產生氣泡及產生氣泡快慢,可確定鋁和銅的金屬活動性順序,方案二正確; 將鋁絲和銅絲表面打磨后,同時放入5mL相同硝酸銀溶液中,鋁和銅都能與硝酸銀反應產生銀,不能比較鋁和銅的活動性強弱,方案三錯誤。鋁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氫氣,方程式為 。
【分析】(1)根據陽離子是原子失電子形成的分析;
(2)根據金屬的延展性分析;
(3)根據刻劃比較硬度,金屬能否與酸或鹽溶液反應可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分析。
50.(2023·湘潭)2023全球6G技術大會3月22日在南京召開。硅(Si)是制作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請結合圖2回答下列問題
(1)硅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
(2)C粒子屬于   (填“原子”、“陽離子”或“陰離子”)。
(3)圖2中與硅元素化學性質相似的是   (填字母序號)。
(4)硅元素與B所對應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是   。
【答案】(1)28.09
(2)陰離子
(3)A
(4)
【知識點】核外電子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解析】【解答】(1) 硅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28.09;
(2)C粒子質子數為17,電子數為18,為陰離子;
(3)硅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4,與A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化學性質相似;
(4)B對應元素為氧元素,形成化合物時呈-2價,硅元素形成化合物時呈+4價,硅元素與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為二氧化硅,化學式為 。
【分析】(1)根據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數字為相對原子質量分析;
(2)根據質子數小于電子數的粒子為陰離子分析;
(3)根據化學性質由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分析;
(4)根據化合物化學式書寫遵循化合價代數和為0的原則分析。
51.(2024·重慶市)2024年5月3日,嫦娥六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月球背面采樣之旅。
(1)月球背面的水有固態和氣態兩種存在方式。
①氣態水的分子間隔比固態水更   (填“大”或“小”)。
②水由固態變為氣態的過程中,沒有發生變化的是   (填“物理”或“化學”)性質。
(2)科研人員曾用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證實:在一定條件下,月壤中的FeO(鐵橄欖石的主要成分)分解生成Fe3O4(磁鐵礦的主要成分)以及單質鐵。
①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②下列關于含鐵物質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填序號)。
A.磁鐵礦是工業煉鐵的重要原料
B.鐵銹的主要成分是
C.鐵合金比純鐵應用更為廣泛
【答案】(1)大;化學
(2);ABC
【知識點】鐵銹的主要成分;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鐵的冶煉
【解析】【解答】(1) ①氣態水的分子間隔比固態水更大。 ②水由固態變為氣態的過程中,發生的是物理變化,沒有發生變化的是物理性質。
(2) ① 由題中信息可知,在一定條件下,月壤中的FeO(鐵橄欖石的主要成分)分解生成Fe3O4(磁鐵礦的主要成分)以及單質鐵,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②磁鐵礦是工業煉鐵的重要原料,A正確;鐵銹的主要成分是,B正確;鐵合金性能比純鐵優越,應用更為廣泛,C正確。
【分析】(1)根據物質氣態分子間隔最大,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化學性質不變分析;
(2)根據題中所給信息書寫反應方程式,鐵銹成分、煉鐵原料、合金的用途分析。
52.(2024·河北)“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一走進白洋淀。
(1)盛夏時節,滿池荷花盛開,荷香四溢。從微觀角度分析,“荷香四溢”的原因是   。蓮子中富含鈣、磷、鉀等元素,其中的   元素可預防骨質疏松。
(2)白洋淀的藕質細脆甜,久負盛名。藕中淀粉含量高,淀粉屬于人體所需重要營養物質中的   (選填“糖類”“油脂”或“蛋白質”):藕中含有纖維素[],纖維素屬于   。(選填“無機”或“有機”)化合物。
(3)為保持白洋淀水質優良,請給當地居民或游客提出一條合理建議:   。
【答案】(1)分子在不斷運動;)鈣(Ca)
(2)糖類;有機
(3)合理使用化肥農藥
【知識點】保護水資源;人體的元素組成與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有機物的特征、分類及聚合物的特性
【解析】【解答】(1)從微觀角度分析,“荷香四溢”的原因是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蓮子中富含鈣、磷、鉀等元素,其中的鈣元素可預防骨質疏松。
(2)淀粉屬于人體所需重要營養物質中的糖類;
藕中含有纖維素[(C6H10O5)n],纖維素是一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化合物。
(3)為保持白洋淀水質優良,給當地居民或游客提出的合理建議有不向湖水中丟垃圾、不向湖水中排放生活污染、使用無磷洗衣粉等。
【分析】(1)根據分子的性質、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分析。
(2)根據人體所需營養素,物質的分類分析。
(3)根據防止水污染的做法分析。
53.(2024·眉山)2023年,我國實現了“固態氫能”發電并網,“綠電”與“綠氫”轉化的示意圖如下:
(1)“燃料電池發電”是將化學能轉化為   能。
(2)“電解水制氫”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固態合金儲氫裝置中釋放出氫氣,將氫氣高壓加注到新能源汽車中。高壓加注壓縮時氫分子間的間隔變   (填“大”或“小”)。
(4)氫氣作燃料的優點是   。
【答案】(1)電
(2)
(3)小
(4)燃燒放出的熱量高;產物是水,不污染空氣。
【知識點】電解水實驗;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的能量變化;氫氣的用途和氫能的優缺點
【解析】【解答】(1)“燃料電池發電”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2)“電解水制氫”是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方程式為 。
(3) 高壓加注壓縮時氫分子間的間隔隨壓強的增加而變小。
(4) 氫氣作燃料具有燃燒放出的熱量高;產物是水,不污染空氣等優點。
【分析】(1)根據電池發電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分析;
(2)根據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分析;
(3)根據分子間隔隨壓強的增加而減小分析;
(4)根據氫氣熱值高,產物是水無污染分析。
54.(2024·福建)我國正在籌建月球科考站。針對“月球上是否存在大氣”,查閱資料:
資料1 當天體中氣體的分子運動平均速率大于分子脫離速率的20%時,該氣體會脫離天體逸散到宇宙中。月球表面氣體分子的脫離速率均為。
資料2 使用質譜儀測定,在月球黑暗處發現有極微量的氣體生成,其主要成分是氫氣、氦氣、氖氣和氬氣等。日出時,月球表面有極微量的甲烷和氨氣產生。
(1)氖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和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分別如下圖所示。
①氖原子的核外電子比氬原子的少   個。
②氬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
(2)0℃時,氫氣、氦氣和氮氣的分子運動示意圖分別如下所示。
①由上圖分析,分子運動平均速率與   有關。
②日出時,月球表面產生的氨氣(NH3)是由氨分子()聚集而成的。畫出氮原子和氫原子結合成氨分子的微觀示意圖:   
③已知月球表面最高溫度超過100℃。月球表面因不能留住氫氣、氦氣等氣體分子,所以不存在穩定大氣,結合資料信息說明其原因:   
【答案】(1)8;39.95
(2)相對分子質量;;0℃時,氫分子、氦分子等分子運動平均速率大于分子脫離速率的20%,且溫度升高,速率更快
【知識點】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
【解析】【解答】(1)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左上方的數字表示質子數,右上方的符號表示該元素符號,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最下方的數字表示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在原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
①氖原子的質子數是10,氬原子的質子數是18,在原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故氖原子的核外電子比氬原子的少個。
②氬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9.95.
(2)0℃時,氫氣、氦氣和氮氣的分子運動示意圖分別如下所示。
①由上圖分析,分子運動平均速率與相對分子質量有關。
②日出時,月球表面產生的氨氣(NH3)是由氨分子()聚集而成的,氮氣和氫氣反應生成氨氣。故氮原子和氫原子結合成氨分子的微觀示意圖為: 。
③已知月球表面最高溫度超過100℃。月球表面因不能留住氫氣、氦氣等氣體分子,所以不存在穩定大氣,結合資料信息說明其原因: 0℃時,氫分子、氦分子等分子運動平均速率大于分子脫離速率的20%,且溫度升高,速率更快。
【分析】(1)根據在原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來解答;
(2)根據 0℃時,氫氣、氦氣和氮氣的分子運動示意圖分析來解答。
55.(2024·福建)氫氣的發現、生產和應用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
(1)18世紀,科學家利用鐵和稀鹽酸反應得到“易燃空氣”,之后命名為氫氣。
①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②發現氫氣后,人們一直追求將氫氣作為一種綠色能源,其理由是   。
(2)1969年,科學家利用催化劑TiO2實現光分解水制氫氣。
①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②氫氣儲運成本較高,原因之一是氫氣易逸散而對儲運容器密閉性的要求極高。從微觀粒子視角分析氫氣易逸散的原因:   
(3)2023年我國建成首座氨制氫加氫站。氨制氫的一種生產流程圖如下所示。
①步驟Ⅱ的反應屬于    (填基本反應類型)。
②步驟Ⅲ的分子篩只讓氫分子通過而阻止其他分子通過,該過程屬于   (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③利用氨生產氫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2講 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考點 常見題型 考點分值
1.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或離子構成(了解) 選擇、填空 2~4分
2.說出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了解) 選擇(綜合型)、填空 2~4分
3.出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了解) 選擇(綜合型)、填空 2~4分
4.建立模型的思想方法(了解) 選擇(綜合型)、填空 2~6分
5.人類對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了解) 選擇(綜合型)、填空 2~4分
一、物質的構成
1.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
(1)物質都是由______、______或______構成的。
①分子構成的物質:如H2、O2、CO、H2O等。
②原子構成的物質:如Fe、Cu、C、He等。
③離子構成的物質:如NaCl、CaCl2等。
(2)在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中,________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________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的微粒;離子是帶電的______或________,分為陽離子和陰離子。
歸納總結:分子、原子、離子間的轉化關系:
2.分子的性質
(1)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極其微小的粒子。
(2)分子總是在__________________,溫度越高,運動速率越________。如氣體擴散和品紅擴散、夏天衣服晾干更快等。
(3)分子之間存在________;物質的狀態不同,分子間的______不同。如水和酒精混合后的體積______水和酒精的體積之和、氧氣分子空隙比液氧大等。
(4)分子之間存在______力和______力,不但物體內部的分子之間存在著引力,兩個物體接觸面上的分子之間同樣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如鉛柱黏合實驗、塑料很難拉斷、水很難被壓縮等。
【特別提醒】同種物質的分子化學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化學性質不同。如液氧和氧氣的化學性質相同,而水和過氧化氫的化學性質不同。
二、原子的構成
質子:每個質子帶一個
原子 原子核 單位的_____電荷 由_____構成
(呈電中性) ____:不帶電
核外電子:每個電子帶一個單位的負電荷
1.在原子中:①質子數=__________= = 。因此原子呈電中性。
②質子數 等于中子數。原子核內 有中子。
③相對原子質量= + 。
2.________的體積很小,幾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質量,________在核外空間高速運動。
3. 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和中子都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________構成。
三、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與發展過程
1. 模型的建立
(1)模型方法:通過一定的科學方法,建立一個適當的模型來代替和反映客觀對象,并通過研究這個模型來揭示客觀對象的形態、特征和本質,這是一個建模的過程,這樣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2)在微觀粒子的研究中,可利用放大的模型來解釋小到難以觀察的物體,表示不同的物質構成。
(3)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個不斷________、不斷________的過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質。
2. 原子結構模型的發展過程
(1)道爾頓——________模型——提出近代原子學說。
(2)湯姆生——________模型——發現原子內含有電子。
(3)盧瑟福——________模型(行星繞日模型)——α粒子散射實驗,該實驗證明了原子核的存在。
備考補充:α粒子散射實驗
①過程:帶正電的α粒子轟擊金箔;
②現象:多數α粒子穿過金屬箔后仍保持______的運動方向,但有極少數α粒子發生了______________。
原子模型圖
(4)玻爾——分層模型——電子只能在原子內的一些特定軌道上運動,該模型的建立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近乎完美的境界。
(5)現代——電子云模型。
知識點1 分子運動論
【例題】
1.小華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觀看了《乒乓球復原》實驗視頻,對化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熱水能使壓癟的乒乓球復原,這一宏觀現象的微觀解釋正確的是
A.分子之間有間隔 B.分子的體積變大
C.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D.分子的質量變大
◆變式訓練
2.杜甫詩中寫到“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該情景主要說明
A.分子有一定的質量 B.分子間存在間隔
C.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D.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知識點2 原子的構成
【例題】
3.小華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了解了原子的內部結構。下列關于原子的構成說法錯誤的是(  )
A.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
B.電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空間內做高速運動
C.原子核的質量和電子的質量相差不大
D.原子核的體積與整個原子的體積相比要小很多
◆變式訓練
4.元素觀和微粒觀是化學核心觀念。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原子的質量幾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
B.原子是由帶正電荷的原子核和帶負電荷的核外電子構成的
C.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
D.原子可以失去或得到電子形成離子,原子也能直接構成物質
知識點3 原子結構模型及其發展歷史
【例題】
5.小華看了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群發的《道爾頓的原子實心球模型》、《湯姆生的原子棗糕模型》、《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這三個科學視頻,對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過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下列關于物質組成和構成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
A.跟盧瑟福原子模型比較,道爾頓原子模型不科學,對科學發展的貢獻不大
B.種類有限的元素組成了種類繁多龐雜無序的物質世界
C.“元素論”和“原子-分子論”是物質科學的基石,是科學和哲學的重要思想工具
D.核外電子特別是最外層電子,是決定原子間相互作用的重要原因
◆變式訓練
6.對原子結構模型的形成,湯姆孫、盧瑟福和玻爾等科學家做出了突出貢獻。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科學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
B.1911年,盧瑟福等人進行了α粒子(α粒子是帶兩個單位正電荷的氮原子核)散射實驗,為建立現代原子理論打下了基礎。如圖a、b、c、d四條線中,a不可能是α粒子在該實驗中的運動軌跡
C.湯姆孫通過實驗發現了電子,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類借助模型建立,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
7.科學家運用了模型建構的方法探索原子的結構。下列對原子結構模型演變過程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A.道爾頓認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實心球,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
B.湯姆孫等人在原子中發現了電子,推翻了道爾頓實心球模型
C.盧瑟福等人通過粒子散射實驗修正了湯姆孫葡萄干布丁模型
D.盧瑟福核式模型是最完善的原子結構模型,不會被替代
8.建立模型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下圖有關模型正確的是
A.氟原子結構示意圖
B.原子結構模型
C.物質分類模型
D.化學反應分類模型
9.海浩現象是在持續-15℃的超低溫度下,蒸發的海水與低溫冷空氣中的顆粒物相結合,形成冰晶后,呈現出煙雨茫茫的自然景象。這種由水蒸氣形成冰晶的過程發生變化的是
A.分子的種類變多 B.每個水分子體積變大
C.分子的間隔變小 D.每個水分子質量變大
10.如圖為硫原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硫原子核外有3個電子層
B.硫原子在化學變化中易得到電子形成陽離子
C.硫原子的質子數為16
D.硫原子的第二層電子數為8
11.關于下列符號或圖示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表示2個氫元素
B.②表示鋁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
C.③表示鎂離子的結構示意圖
D.由④可知硒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12.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分子、原子和離子都能直接構成物質
B.原子中原子核與核外電子的電量相等、電性相反,因而原子不顯電性
C.決定原子質量大小的主要是原子核,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
D.相對于原子來說,原子核的體積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13.下列有關粒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原子均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
B.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氯化鈉是由氯化鈉分子構成的
D.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14.轎子雪山是滇中第一高峰。游客攀登轎子雪山可攜帶便攜式氧氣瓶,避免出現高原反應。氧氣可被壓縮在便攜式氧氣瓶中的原因是
A.分子在不斷運動 B.分子的質量很小
C.分子之間有間隔 D.分子的體積很小
15.圖甲為某元素的原子結構模型,乙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甲原子的最外層有4個電子
B.原子序數大小比較:C>O
C.Si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D.He屬于稀有氣體
16.建立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的相互聯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
(1)鈰元素是一種常見的稀土元素,在合金、醫藥、制革、玻璃、紡織等工業應用廣泛。由圖1可知,鈰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
(2)圖2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循環圖。從宏觀角度看,圖中三種物質的組成中都含有    ;從微觀角度看,圖中三種物質都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離子”)構成的。
(3)圖3中, A、B屬于同種元素的原因是    相同。C粒子的符號為    。A、D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
17.2017年3月27日,疏勒河、黨河時隔六十余年后,“再次重逢會流”,干涸半個多世紀的敦煌哈拉湖也重現碧波,煥發生機。
(1)要想知道哈拉湖水是否為硬水,可使用______檢測。生活中經常使用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凈化水時,常用到活性炭,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
(3)哈拉湖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中,不發生變化的是_____(填字母代號)。
A.分子質量 B.分子種類 C.分子間隔
18.建立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的相互聯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根據如圖信息回答問題。
(1)已知氦-3是含有2個質子和1個中子的氦原子,其原子結構示意圖為圖1中的   (填字母序號)。
(2)圖2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循環圖,從宏觀角度看,圖中三種物質的組成中都含有   ,從微觀角度看,圖中三種物質都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離子”)構成的。
(3)“三效催化轉換器”可將汽車尾氣中的有毒氣體轉化為無毒氣體,其微觀反應示意圖如圖3.
①左邊方框中的物質屬于   (填“純凈物”或“混合物”)。
②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③在“三效催化轉換器”使用過程中   (填“需要”或“不需要”)經常添加催化劑。
19.2024年中國航天日的主題是“極目楚天,共襄星漢”。
(1)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采用液氧煤油發動機。構成液氧的微觀粒子是   (用化學符號表示)。
(2)空間站的太陽能電池板使用了鋁合金箔片,畫出鋁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
(3)多位航天員在“太空菜園”中成功種植生菜、小麥、水稻等。生菜可為人體提供的有機營養素是   。
(4)“天宮課堂”上航天員做了泡騰片實驗。泡騰片的主要成分是檸檬酸,中C、H元素的質量比為   (填最簡整數比)。
20.從古希臘的古代元素觀,到近代原子結構模型,直至今天的人工合成元素,人類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對物質世界構成規律的探索。
(1)模型法是科學學習重要的方法,如圖為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圖,其中①為道爾頓實心球原子模型,②為盧瑟福的有核原子模型,③為湯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④為近代電子云原子模型,請按照歷史演變順序進行排序   。核外電子距離原子核越遠,電子能量越   。
(2)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艱辛的努力,終于提出了現代元素周期表的雛形。下表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示意圖,請利用下表回答相關問題。
我發現如下規律:
①化學反應中,第Ⅰ縱行的元素比較容易   電子(除H外),達到8個電子的穩定結構。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決定于原子的   數。
②從原子結構方面看:同一橫行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   數。
③根據下圖預測核電荷數為35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位于第   周期,第   族。該元素與   (寫一種即可)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寫出該元素與鈉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   。
(3)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研究成果與手性分子有關。如上圖中S—檸檬烯(),這種結構的檸檬烯聞起來是檸檬味,其對稱結構的R—檸檬烯聞起來是橘子味。由此你認為手性分子的化學式相同(),性質是否相同?   (填“是”或“否”)。
21.人們為了弄清原子結構的奧秘,經歷了漫長的探索過程。尤其是英國科學家盧瑟福為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貢獻,他于1911年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
【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①α粒子發生器﹣﹣放射性物質放出α粒子(帶正電荷),質量是電子質量的7000倍;②金箔﹣﹣作為靶子,厚度1μm,重疊了3000層左右的原子;③探測屏﹣﹣α粒子打在上面發出閃光。
【實驗現象】如圖乙所示: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但是有少數α粒子卻發生了偏轉,并且有極少數α粒子發生較大的偏轉甚至像是被金屬箔彈了回來。
【分析解釋】
(1)若原子的質量、正電荷在原子內均勻分布,則α粒子   (選填“會”或“不會”)發生偏轉。
(2)盧瑟福認為“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才會出現上述現象。他說的“很小的結構”指的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   ,推測原子中存在這個“很小的結構”的證據是   。
(3)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方向不變,說明   。
22.宏觀、微觀、符號相結合是化學獨特的表示物質及其變化的方法.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2023年2月,我國首個甲醇制氫加氫一體站正式投入使用,為解決目前氫能發展面臨的運輸、存儲難題提供了新路徑.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甲醇生產國,占全球甲醇產能的,甲醇來源豐富、成本低廉,常溫常壓下為液體,便于儲存和運輸.
(1)用甲醇制取氫氣的優點是   (寫一條).
(2)如圖是氫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
(3)如圖是甲醇()和水蒸氣重整制氫的微觀反應示意圖.
①該反應的微觀實質是   .
②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反應生成兩種物質的質量比為   .
(4)氫氣作燃料的優點是   .
23.科普閱讀
鍺是半導體制造中的核心基礎原材料。它可以調控半導體的能帶結構和禁帶寬度,提高半導體的導電性能和光電性能。鍺是一種灰白色金屬,有光澤,質硬。常溫下鍺能與3%H2O2溶液反應產生一氧化鍺和水,一氧化鍺在電子器件領域也有重要應用。鍺不可與酸、堿類產品共貯混運。下圖是鍺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和鍺元素的相關信息。
(1)寫出鍺的一點物理性質   。
(2)圖中x=   。
(3)鍺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
(4)鍺與過氧化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5)根據鍺的貯存和運輸方法,推測鍺還可能具有的化學性質   。
24.“鈣”世無雙,帶你走進鈣的世界。
(1)發現鈣:電解熔融的氯化鈣可得到金屬鈣和氯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認識鈣:①如圖是鈣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結構示意圖,則鈣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鈣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   。從圖中你還能得出的一點信息是   。②人體內的鈣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齒中,鈣元素攝入不足,可能導致的疾病是   。
(3)應用鈣: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氫氧化鈣的俗稱是   ,其水溶液可用于檢驗二氧化碳,原理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5.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科的重要思維方式。
(1)物質是由微觀粒子構成的,下列物質由原子直接構成的是____(填字母序號)。
A.汞 B.氮氣 C.硫酸鈉
(2)如圖1所示是幾種微觀粒子的微粒結構示意圖,結合圖示回答問題。
①圖1中微觀粒子共表示   種元素,其中屬于離子的是   (填字母序號)。
②由D、E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
③圖2為A在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請在圖中補全信息。   
(3)圖3為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
根據圖示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6.氟化鈉是某些牙膏的添加劑,能有效預防齲齒。圖是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及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
(1)圖為鎂原子結構示意圖,在化學反應中鎂原子易    填“失”或“得”電子。
(2)用化學符號表示:鎂離子     ;個鎂原子     。
(3)C、、、中,化學性質最穩定的是    填標號。
(4)圖為鈉原子結構示意圖,含氟牙膏中存在化合物,已知為價,則的化合價為     。
27.請從分子的角度解釋下列生活、生產中的現象。
(1)當我們走進鮮花盛開的花園時,會聞到花的香味。
(2)6000L的氧氣在加壓的情況下可裝入容積為40L的鋼瓶中。
28.元素周期表是我們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它的內容十分豐富。下面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內容,請回答下列問題:
(1)表中不同種元素最本質的區別是原子中   不同。
(2)從表中可查出鎂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該元素屬于   (填“金屬”或“非金屬”)元素。
(3)請根據上圖碘原子的結構示意圖推斷碘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在化學反應中容易   (選填“得”或“失”)電子,它的化學性質與上表   (填元素名稱)的原子化學性質相似。
29.X、Y、Z、W、R是初中化學常見的五種元素,X的單質是密度最小的氣體,Y的一種單質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質,Z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的原子序數為11,R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X陽離子的離子結構示意圖為   ,W離子的離子符號為   ;
②實驗室用一種白色固體制備Z單質,該化學方程式為   ;
③元素X、Y、Z、W和元素X、Z、R可分別組成兩種化合物甲和乙.甲和乙都是治療胃酸(鹽酸)過多的藥劑,甲、乙治療胃酸過多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   、   .
30.鎵是第一個先從理論預言,后在自然界中被發現驗證的化學元素,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
(1)由圖1可知的信息有   。
(2)鎵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圖2,部分信息未標出)。圖中X的數值為   。
(3)合金體溫計是汞體溫計的最佳替代品。鎵銦錫合金與純金屬鎵相比,其熔點更   (填“低”、“高”)。
(4)最近,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鎳鎵催化劑,可實現低壓情況下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醇(CH4O),從而實現二氧化碳的資源化利用。二氧化碳轉化為甲醇的微觀示意圖如圖3,該反應中參加反應氫氣和二氧化碳的質量比為   。
(5)氮化鎵(GaN)是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一般采用GaCl3與NH3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生成氮化鎵和氯化氫,該反應中各元素的化合價均未發生變化。GaN中鎵元素的化合價為   ,請寫出制備氮化鎵的化學方程式   。
31.(2024·攀枝花)分子篩具有多孔結構,孔徑均勻。利用孔徑合適的某型分子篩將氧氣從空氣中“篩”出,從而獲得氧氣的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過程發生的是物理變化
B.根據相關信息推斷分子的大小:N2C.氧氣穿過分子篩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
D.孔徑合適的分子篩也可用于濾去水中不溶物
32.(2024·煙臺)海洋是巨大的資源寶庫,下圖是從海水中獲取淡水的簡易裝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水杯中的水是淡水 B.該過程中水分子大小發生改變
C.該過程中用到蒸餾的方法 D.獲取淡水的快慢與溫度有關
33.(2024·武威)“宏微結合”是化學學科的重要思想之一。下列對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不正確的是(  )
選項 宏觀事實 微觀解釋
A 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差異很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 自行車輪胎夏天容易爆裂 氣體 分子受熱變大
C 墻內開花墻外香 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學性質不同 分子構成不同
A.A B.B C.C D.D
34.(2024·涼山) “見著知微”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特點之一,下列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選項 宏觀事實 微觀解釋
A 1滴水中大約有個水分子 分子的體積很小
B 水結成冰后不再流動 分子停止了運動
C 水燒開時,壺蓋被頂開 分子間的間隔變大
D 氧氣可供給呼吸,臭氧卻不能 分子種類不同,化學性質不同
A.A B.B C.C D.D
35.(2024·棗莊)水通過三態變化實現了天然循環,其中水蒸氣液化發生變化的是(  )
A.分子的種類 B.分子的質量
C.分子間的間隔 D.分子的體積
36.(2024九下·貴州)唐朝詩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有詩句“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能聞到荷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之間有間隔 B.分子的質量很小
C.分子在不斷運動 D.分子的體積很小
37.(2024九下·黑龍江)有“鋰”走遍天下,無“鋰”寸步難行。科學不斷進步,鋰電池應用日益廣泛。下圖是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鋰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
B.鋰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
C.氯化鋰的化學式為
D.鋰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電子
38.(2024九下·黑龍江)建立宏觀和微觀之間的聯系是化學學科獨特的思維方式。對下列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選項 宏觀事實 微觀解釋
A 量體溫時,水銀溫度計汞柱上升 汞分子間隔變大
B 金剛石、石墨物理性質差異很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硫酸鈉溶液能導電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
D 金秋時節,丹桂飄香 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A.A B.B C.C D.D
39.(2024九下·白銀)“宏微結合”是化學學科的重要思想之一。下列對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不正確的是
選項 宏觀事實 微觀解釋
A 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差異很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 自行車輪胎夏天容易爆裂 氣體分子受熱變大
C 墻內開花墻外香 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學性質不同 分子構成不同
A.A B.B C.C D.D
40.(2024九下·宜賓)下列化學用語表示錯誤的是
A.2個氮氣分子:
B.二氧化氮的化學式:
C.硫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D.3個硫酸根離子:
41.(2023·株洲)如圖為某元素原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該原子的結構示意圖中x=1
B.該元素屬于活潑的非金屬元素
C.該元素的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電子
D.該元素形成的單質容易與氧氣反應
42.(2024·攀枝花)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科的重要思維方式。根據相關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共有   種元素,②表示的微粒符號是   。
(2)圖1中,④和⑤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
(3)圖2中,屬于金屬元素的是   (名稱或符號均可),硼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
(4)圖2中硫元素與圖1中   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填元素名稱)。
43.(2024·湖南)圍爐煮茶和月下賞梅都是人們喜歡的休閑交友方式。
(1)“圍爐煮茶”時常用木炭作燃料,木炭主要成分碳的化學式是   。
(2)“月下賞梅”時聞到了梅花的清香,說明分子具有的性質是   。
44.(2024九下·連云港)O2是人類生存必需的物質,認識和獲取O2具有重要意義。
(1)工業生產的O2可加壓貯存在藍色鋼瓶中,在此過程中發生的變化是   (填字母)。
a.O2分子質量變小 b.O2分子間間隔減小 c.O2分子轉變為其他分子
(2)實驗室里現有MnO2固體、H2O2,溶液以及下列裝置(A~D):
①儀器M的名稱是   (填字母)。
a.長頸漏斗 b.錐形瓶 c.集氣瓶
②利用上述藥品制取O2,應選擇的兩個裝置是   (填字母)。
③檢驗一瓶無色氣體是氧氣的簡單方法是   (包括操作和現象)。
(3)氣焊的化學原理為,X的化學式為   。
(4)氧循環對維持自然界中的物質、能量及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①能向自然界中釋放O2的是   (填字母)。
a.動植物的呼吸 b.可燃物的燃燒 c.植物的光合作用
②氧氣和臭氧(O3)可以相互轉化。在紫外線的作用下,O2轉化為O3的化學方程式為   。
45.(2024九下·廣安)金屬鎵(Ga)可用于制作半導體,鎵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信息以及Ga、A、B、C、D、E的微粒結構示意圖如下圖所示。元素周期表中,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和稀有氣體元素常用不同顏色區分。
回答下列問題:
(1)鎵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
(2)在元素周期表中,鎵元素與A元素所占方格顏色   (填“相同”或“不同”)。
(3)上圖中,一共涉及   種元素。
(4)E失去3個電子,形成陽離子,該離子符號為   。
46.(2024九下·達州)達州蘊藏有豐富的鋰、鉀、溴等資源。圖1是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圖2是幾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利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由圖1可知,鋰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
(2)圖2中,具有相對穩定結構的原子是   (填字母序號),A與C化學性質相似的原因是   相同。
(3)A與B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
47.(2023·海南)物質是由微觀粒子構成的,請從微觀視角解釋生活中的下列現象。
(1)玉蘭花開后,很遠都能聞到花香。
(2)40L的鋼瓶中可以容納6000L氧氣。
48.(2024九下·北京市)用如圖所示裝置和干燥紫色石蕊紙花進行實驗,驗證的性質。
(1)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由該實驗還可以得出分子具有的性質是   。
(2)為驗證能與水反應,需進行的操作及現象是   。
49.(2024·重慶市)鋰(Li)離子電池應用廣泛,有利于電動汽車的不斷發展。
(1)Li   (填“得到”或“失去”)電子變成Li+。
(2)鋰離子電池中含有鋁箔,通常由鋁錠打造而成,說明鋁具有良好的   性。
(3)鋰離子電池中還含有銅箔,為驗證鋁和銅的金屬活動性順序,設計了如下實驗:
【方案一】將鋁片和銅片相互刻劃,金屬片上出現劃痕者更活潑。
【方案二】將鋁絲和銅絲表面打磨后,同時放入5mL相同的稀鹽酸中,金屬絲表面產生氣泡者更活潑。
【方案三】將鋁絲和銅絲表面打磨后,同時放入5mL相同硝酸銀溶液中,金屬絲表面有銀白色物質析出者更活潑。
以上方案中,你認為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填方案序號),該方案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50.(2023·湘潭)2023全球6G技術大會3月22日在南京召開。硅(Si)是制作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請結合圖2回答下列問題
(1)硅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
(2)C粒子屬于   (填“原子”、“陽離子”或“陰離子”)。
(3)圖2中與硅元素化學性質相似的是   (填字母序號)。
(4)硅元素與B所對應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是   。
51.(2024·重慶市)2024年5月3日,嫦娥六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月球背面采樣之旅。
(1)月球背面的水有固態和氣態兩種存在方式。
①氣態水的分子間隔比固態水更   (填“大”或“小”)。
②水由固態變為氣態的過程中,沒有發生變化的是   (填“物理”或“化學”)性質。
(2)科研人員曾用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證實:在一定條件下,月壤中的FeO(鐵橄欖石的主要成分)分解生成Fe3O4(磁鐵礦的主要成分)以及單質鐵。
①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②下列關于含鐵物質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填序號)。
A.磁鐵礦是工業煉鐵的重要原料
B.鐵銹的主要成分是
C.鐵合金比純鐵應用更為廣泛
52.(2024·河北)“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一走進白洋淀。
(1)盛夏時節,滿池荷花盛開,荷香四溢。從微觀角度分析,“荷香四溢”的原因是   。蓮子中富含鈣、磷、鉀等元素,其中的   元素可預防骨質疏松。
(2)白洋淀的藕質細脆甜,久負盛名。藕中淀粉含量高,淀粉屬于人體所需重要營養物質中的   (選填“糖類”“油脂”或“蛋白質”):藕中含有纖維素[],纖維素屬于   。(選填“無機”或“有機”)化合物。
(3)為保持白洋淀水質優良,請給當地居民或游客提出一條合理建議:   。
53.(2024·眉山)2023年,我國實現了“固態氫能”發電并網,“綠電”與“綠氫”轉化的示意圖如下:
(1)“燃料電池發電”是將化學能轉化為   能。
(2)“電解水制氫”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固態合金儲氫裝置中釋放出氫氣,將氫氣高壓加注到新能源汽車中。高壓加注壓縮時氫分子間的間隔變   (填“大”或“小”)。
(4)氫氣作燃料的優點是   。
54.(2024·福建)我國正在籌建月球科考站。針對“月球上是否存在大氣”,查閱資料:
資料1 當天體中氣體的分子運動平均速率大于分子脫離速率的20%時,該氣體會脫離天體逸散到宇宙中。月球表面氣體分子的脫離速率均為。
資料2 使用質譜儀測定,在月球黑暗處發現有極微量的氣體生成,其主要成分是氫氣、氦氣、氖氣和氬氣等。日出時,月球表面有極微量的甲烷和氨氣產生。
(1)氖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和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分別如下圖所示。
①氖原子的核外電子比氬原子的少   個。
②氬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
(2)0℃時,氫氣、氦氣和氮氣的分子運動示意圖分別如下所示。
①由上圖分析,分子運動平均速率與   有關。
②日出時,月球表面產生的氨氣(NH3)是由氨分子()聚集而成的。畫出氮原子和氫原子結合成氨分子的微觀示意圖:   
③已知月球表面最高溫度超過100℃。月球表面因不能留住氫氣、氦氣等氣體分子,所以不存在穩定大氣,結合資料信息說明其原因:   
55.(2024·福建)氫氣的發現、生產和應用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
(1)18世紀,科學家利用鐵和稀鹽酸反應得到“易燃空氣”,之后命名為氫氣。
①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②發現氫氣后,人們一直追求將氫氣作為一種綠色能源,其理由是   。
(2)1969年,科學家利用催化劑TiO2實現光分解水制氫氣。
①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②氫氣儲運成本較高,原因之一是氫氣易逸散而對儲運容器密閉性的要求極高。從微觀粒子視角分析氫氣易逸散的原因:   
(3)2023年我國建成首座氨制氫加氫站。氨制氫的一種生產流程圖如下所示。
①步驟Ⅱ的反應屬于    (填基本反應類型)。
②步驟Ⅲ的分子篩只讓氫分子通過而阻止其他分子通過,該過程屬于   (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③利用氨生產氫氣的優點有   (寫一個)。
56.(2024·河南)液化石油氣是常用燃料。從分子及其運動的角度解釋下列現象。
(1)石油氣加壓后可裝入容積為的鋼瓶中(如右圖)。
(2)液化石油氣中添加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一旦液化石油氣泄漏,周圍較大范圍都能聞到特殊臭味,可及時采取安全措施。
57.(2024·蘇州)氨氣是制備各類含氮化合物的基礎原料,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會產生氨氮廢水,需處理達標后才能排放。
I.氨的合成
(1)工業上利用N2+3H22NH3合成氨氣。
①可通過分離液態空氣獲得原料N2,該過程屬于________(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②催化劑可用Fe3O4。高溫下,部分Fe3O4被H2還原為FeO,轉化過程中固體所含鐵元素的質量分數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Ⅱ.氨的應用
(2)液氨可用作制冷劑。氨氣轉化為液氨過程中,發生改變的是________(從微觀角度解釋)。
(3)利用NH3去除汽車尾氣中的NO,生成水和一種氣體單質。該過程中化合價發生變化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號)。
Ⅲ.氨氮測定
(4)測定氨氮含量:取200mL氨氮廢水,將氮元素完全轉化為NH3,完全吸收所得NH3需要消耗9.8g10%的稀硫酸[反應原理2NH3+H2SO4=(NH4)2SO4]。計算該廢水中的氮元素含量。(含量以g L-1表示,寫出計算過程。H2SO4的相對分子質量為98)________。
Ⅳ.氨氮廢水處理
某工廠的氨氮廢水處理流程如圖:
已知:水體中的氮元素通常以氨氮(NH或NH3)、硝氮(NO或NO)形式存在。
(5)“吹脫”時,加入物質X,將NH轉化為NH3,并通入熱空氣將NH3吹出。物質X可選用_______(填字母)。
A. 稀鹽酸 B. NaOH溶液 C. NaCl溶液 D. 生石灰
(6)“氧化”時,次氯酸鈉投入質量m(NaClO)對廢水中的氨氮去除率(×100%)和總氮殘留率(×100%)的影響如圖所示。
①NaClO將NH3反應轉化為N2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②當m(NaClO)>m1時,廢水中總氮殘留率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
第2講 物質的組成與結構答案
知識梳理
一、物質的構成
1. (1) 分子 原子 離子 (2) 分子 原子 原子 原子團
2. (2) 做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 快 (3) 間隙 間隙 小于 (4) 引力 斥力
二、原子的構成
正 中子 夸克
1.①核電荷數 核外電子數 原子序數 ② 不一定 不一定 ③ 質子數 中子數
2. 原子核 電子 3. 夸克
三、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與發展過程
1. (3) 完善 修正 2. (1) 實心球 (2) 西瓜 (3) 核式 ② 原來 較大角度的偏轉
考點突破
1.A 2.C 3.C 4.C 5.A 6.C
夯實基礎
7.D 8.A 9.C 10.B 11.C 12.C 13.A 14.C 15.B
16.(1)140.1 (2)氧元素;分子 (3)核內質子數;Al3+;MgCl2
17.(1)肥皂水;煮沸 (2)吸附色素或有異味的物質 (3)AB
18.(1)A (2)氧元素;分子 (3)混合物;;不需要
19.(1) (2) (3)維生素 (4)9:1
20.(1)①③②④;高(或大等)
(2)失去;最外層電子;核外電子層;4;ⅦA;氯(或氟);NaBr (3)否
21.會;原子核;極少數α粒子發生較大的偏轉甚至像是被金屬箔彈了回來;原子核很小,原子內部有很大空間
22.(1)制氫原料來源豐富 (2)1
(3)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甲醇分子分解為碳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水分子分解為氫原子和氧原子,每2個氫原子重新結合成1個氫分子,每2個氧原子和1個碳原子重新結合成1個二氧化碳分子;;
(4)燃燒產物是水,無污染
23.(1)灰白色金屬 (2)4 (3)72.63 (4)Ge+H2O2═GeO+H2O (5)鍺能與酸、堿反應
24.(1)CaCl2Ca+Cl2↑ (2)40.08;2;鈣元素的原子序數為20;骨質疏松
(3)熟石灰;Ca(OH)2+CO2CaCO3↓+H2O
25.(1)A (2)四;C;NaCl; (3)C2H4+3O22CO2+2H2O
26.(1)失 (2); (3)C (4)-1
27.(1)分子在不斷運動 (2)分子之間有間隔
28.(1)質子數 (2)24.31;金屬 (3)五;得;氟元素或氯元素
29.;Na+;2KMnO4 K2MnO4+MnO2+O2↑;NaHCO3+HCl=NaCl+H2O+CO2↑;
Al(OH)3+3HCl=AlCl3+3H2O
30.(1)鎵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69.72(合理即可) (2)3 (3)低 (4)3:22
(5)+3/+3價;
真題再現
31.B 32.B 33.B 34.B 35.C 36.C 37.D 38.A 39.B 40.B 41.B
42.(1)3;Na+ (2)Al2O3 (3)銻;10.81 (4)氧
43.(1)C (2)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44.(1)b (2)a;B、C;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瓶中,木條復燃
(3)C2H2 (4)c;
45.(1)四 (2)不同 (3)五 (4)Al3+
46.(1)6.941 (2)E;最外層電子數 (3)NaF
47.(1)分子在不斷運動 (2)分子間有間隔
48.(1);分子在不斷運動
(2)先將干燥紫色石蕊紙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紙花不變色,將紙花取出噴水后再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紙花變紅
49.(1)失去 (2)延展 (3)二;
50.(1)28.09 (2)陰離子 (3)A (4)
51.(1)大;化學 (2);ABC
52.(1)分子在不斷運動;)鈣(Ca) (2)糖類;有機 (3)合理使用化肥農藥
53.(1)電 (2) (3)小
(4)燃燒放出的熱量高;產物是水,不污染空氣。
54.(1)8;39.95 (2)相對分子質量;;0℃時,氫分子、氦分子等分子運動平均速率大于分子脫離速率的20%,且溫度升高,速率更快
55.(1);氫氣的燃燒產物是水,不會污染環境
(2);氫分子很小
(3)分解反應;物理;氨儲運相對容易
56.(1)分子間有間隔,加壓使分子間隔變小。
(2)分子在不斷運動,特殊臭味在空氣中擴散。
57.(1) 物理變化 升高
(2) 氨氣分子間的間隙
(3) N
(4)
設吸收氨氣的質量為x
=
x=0.34g
氮元素的質量為:0.34g××100%=0.28g
廢水中的氮元素含量==1.4g L-1
答:廢水中的氮元素含量為1.4g L-1
(5) B,D
(6) 3NaClO+2NH3=N2+3NaCl+3H2O 部分氨氣被轉化為NO或NO,留在廢水中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宿松县| 犍为县| 台东县| 和田县| 醴陵市| 宜兰市| 环江| 太原市| 洛扎县| 高州市| 大石桥市| 宁津县| 吉木乃县| 十堰市| 庆安县| 澄城县| 罗山县| 清远市| 巫山县| 兴海县| 阿巴嘎旗| 连城县| 浦北县| 绥江县| 天祝| 大足县| 莒南县| 高安市| 上犹县| 江源县| 肥西县| 麦盖提县| 青川县| 教育| 瑞昌市| 文昌市| 招远市| 肥西县| 启东市| 鲜城| 绥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