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節 基本營養物質1.根據糖類的組成、結構來認識糖類的分類、性質及應用,培養“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2.通過設計實驗證明糖類水解及水解產物與水解程度,培養“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3.根據氨基酸、蛋白質、油脂的組成與結構認識三者的主要性質,培養“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4.根據蛋白質、油脂的性質,了解兩者在日常生活、生產中的應用,培養“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課時1 糖類 一、糖類的組成和分類 營養物質主要包括糖類、蛋白質、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前三者為人體必需的基本營養物質。 1 糖類的組成 糖類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的一類有機化合物,其組成大多可以用通式Cn(H2O)m表示,也被稱為碳水化合物。 2 糖類的分類類別 代表物 分子式 相互關系單糖 葡萄糖、果糖 C6H12O6 同分異構體二糖 蔗糖、麥芽糖、乳糖 C12H22O11 同分異構體多糖 淀粉、纖維素 (C6H10O5)n 不屬于同分異構體 二、葡萄糖 葡萄糖是最重要的單糖,是構成多種二糖和多糖的基本單元。 1 組成與結構 葡萄糖是一種有甜味的無色晶體,能溶于水,其分子式為C6H12O6,它的結構簡式:CH2OH(CHOH)4CHO。在葡萄糖分子中含有兩種決定葡萄糖化學性質的官能團,它們分別是—OH(羥基)和(醛基)。 2 主要性質 (1)葡萄糖與新制的Cu(OH)2的反應 ①實驗過程 ②實驗現象:在酒精燈上加熱一段時間后試管內出現磚紅色沉淀。 ③實驗分析及結論 出現的磚紅色沉淀為氧化亞銅(Cu2O),說明在加熱條件下,葡萄糖可以把新制的氫氧化銅還原為Cu2O。 (2)葡萄糖與銀氨溶液的反應——銀鏡反應 ①實驗過程 銀氨溶液的制備:在潔凈的試管中加入1 mL 2%的AgNO3溶液,然后邊振蕩試管邊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產生的沉淀恰好溶解為止,制得銀氨溶液。 ②實驗現象:在試管內壁上附著一層光亮的銀鏡。 ③實驗結論:銀氨溶液與葡萄糖反應生成了銀。 三、蔗糖、淀粉和纖維素 1 淀粉的特征反應 (1)實驗操作:將碘溶液滴到一片饅頭或土豆上,觀察實驗現象。 (2)實驗現象:變藍。 (3)實驗結論:淀粉遇碘變藍。 2 蔗糖、淀粉和纖維素的水解反應 (1)淀粉水解反應實驗 ①實驗過程 ②實驗現象:最終有磚紅色沉淀生成。 ③實驗結論:淀粉水解生成的葡萄糖與新制的Cu(OH)2共熱生成磚紅色沉淀。 (2)糖類的水解反應 ①二糖:在稀酸催化作用下,一分子蔗糖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 ②多糖:在稀酸催化作用下,多糖水解為多個單糖: (3)葡萄糖在人體內緩慢氧化:反應為C6H12O6+6O2 6CO2+6H2O。此反應提供人體活動所需能量。 (4)葡萄糖釀酒的反應為C6H12O6 2C2H5OH+2CO2↑。 (5)淀粉在人體內的變化例題1 (不定項選擇題)下列關于纖維素、淀粉和葡萄糖的說法,正確的是( )A.葡萄糖屬于二糖B.葡萄糖可發生銀鏡反應C.稀酸催化下,纖維素和淀粉都能發生水解反應D.人體不能吸收纖維素,因此不宜食用含纖維素的食物【解析】葡萄糖是單糖;葡萄糖中含有醛基,能發生銀鏡反應;淀粉和纖維素在酸性條件下能發生水解反應;人體雖然不能消化吸收纖維素,但纖維素能促進腸胃蠕動,防止便秘,人體需要攝取纖維素。【答案】BC例題2 下列關于糖類的說法正確的是( )A.所有糖類均有甜味且溶于水,且組成符合通式Cn(H2O)mB.所有糖類均可以發生水解反應C.蔗糖、淀粉的水解最終產物均是葡萄糖D.淀粉遇到碘單質才變成藍色,而遇到化合態的碘(如I-、I等)不變色【解析】淀粉、纖維素沒有甜味,糖類也并非都符合Cn(H2O)m的通式,A項錯誤;單糖不能發生水解反應,B項錯誤;蔗糖的水解產物是葡萄糖和果糖,C項錯誤;淀粉遇碘單質變藍,遇碘的化合物不變藍,D項正確。【答案】D例題3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淀粉、纖維素水解的最終產物均為葡萄糖B.糖類是高分子,能發生水解反應C.葡萄糖既可以與銀氨溶液反應,又可以與新制的氫氧化銅反應D.可用碘檢驗淀粉是否發生完全水解【解析】單糖、二糖不屬于高分子,二糖、多糖可以發生水解,而單糖不能水解,B錯誤。【答案】B 例題4 (不定項選擇題)某學生設計了三個實驗方案,用以檢驗淀粉的水解情況。方案甲: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溶液變藍方案乙:淀粉液水解液無銀鏡現象方案丙: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有銀鏡出現這三個實驗方案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A.方案甲可說明淀粉完全沒有水解B.方案乙可說明淀粉完全沒有水解C.方案丙說明淀粉完全水解D.方案丙說明淀粉已經水解【解析】甲方案水解后的溶液中加I2后溶液變藍色有兩種可能的情況:①淀粉完全沒有水解,②淀粉部分水解,故不可得出淀粉尚未水解的結論,A項錯誤;淀粉完全水解后應用稀堿中和作為催化劑的酸,然后再做銀鏡反應的實驗,乙方案中無銀鏡現象出現,可能淀粉尚未水解,也可能淀粉水解完全或部分水解,B項錯誤;丙方案說明淀粉已經水解,但無法確定是否完全水解,C項錯誤,D項正確。【答案】ABC例題5 某同學進行的“纖維素水解實驗”步驟如下:①將一小團棉花放在試管中,加入3~5滴稀硫酸,并且用玻璃棒小心地把棉花搗成糊狀;②在酒精燈火焰上稍微加熱,使之成為亮棕色;③在亮棕色溶液中加入2 mL新制的氫氧化銅,加熱煮沸。可是該同學并沒有觀察到預期的實驗現象。其主要原因是( )A.硫酸的濃度過大B.水解后沒有滴加堿中和酸C.在酒精燈上的加熱時間太短D.加入的新制氫氧化銅量過少【解析】葡萄糖與新制氫氧化銅的反應必須在堿性條件下進行。【答案】B- 4 -第四節 基本營養物質1.根據糖類的組成、結構來認識糖類的分類、性質及應用,培養“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2.通過設計實驗證明糖類水解及水解產物與水解程度,培養“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3.根據氨基酸、蛋白質、油脂的組成與結構認識三者的主要性質,培養“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4.根據蛋白質、油脂的性質,了解兩者在日常生活、生產中的應用,培養“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課時1 糖類 一、糖類的組成和分類 營養物質主要包括 、 、 、維生素、無機鹽和水,前三者為人體必需的基本營養物質。 1 糖類的組成 糖類是由 三種元素組成的一類有機化合物,其組成大多可以用通式Cn(H2O)m表示,也被稱為 。 2 糖類的分類類別 代表物 分子式 相互關系單糖 葡萄糖、果糖 同分異構體二糖 蔗糖、麥芽糖、乳糖多糖 淀粉、纖維素 不屬于同分異構體 二、葡萄糖 葡萄糖是最重要的單糖,是構成多種二糖和多糖的基本單元。 1 組成與結構 葡萄糖是一種有甜味的無色晶體, 溶于水,其分子式為 ,它的結構簡式: 。在葡萄糖分子中含有兩種決定葡萄糖化學性質的官能團,它們分別是 和(醛基)。 2 主要性質 (1)葡萄糖與新制的Cu(OH)2的反應 ①實驗過程 ②實驗現象:在酒精燈上加熱一段時間后試管內出現 色沉淀。 ③實驗分析及結論 出現的 色沉淀為 ,說明在加熱條件下,葡萄糖可以把新制的氫氧化銅還原為 。 (2)葡萄糖與銀氨溶液的反應——銀鏡反應 ①實驗過程 銀氨溶液的制備:在潔凈的試管中加入1 mL 2%的AgNO3溶液,然后邊振蕩試管邊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產生的沉淀恰好溶解為止,制得銀氨溶液。 ②實驗現象:在試管內壁上附著一層 。 ③實驗結論:銀氨溶液與葡萄糖反應生成了 。 三、蔗糖、淀粉和纖維素 1 淀粉的特征反應 (1)實驗操作:將碘溶液滴到一片饅頭或土豆上,觀察實驗現象。 (2)實驗現象: 。 (3)實驗結論:淀粉遇碘 。 2 蔗糖、淀粉和纖維素的水解反應 (1)淀粉水解反應實驗 ①實驗過程 ②實驗現象:最終有 色沉淀生成。 ③實驗結論:淀粉水解生成的 與新制的Cu(OH)2共熱生成磚紅色沉淀。 (2)糖類的水解反應 ①二糖:在稀酸催化作用下,一分子蔗糖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 ②多糖:在稀酸催化作用下,多糖水解為多個單糖: (3)葡萄糖在人體內緩慢氧化:反應為 。此反應提供人體活動所需能量。 (4)葡萄糖釀酒的反應為 。 (5)淀粉在人體內的變化例題1 (不定項選擇題)下列關于纖維素、淀粉和葡萄糖的說法,正確的是( )A.葡萄糖屬于二糖B.葡萄糖可發生銀鏡反應C.稀酸催化下,纖維素和淀粉都能發生水解反應D.人體不能吸收纖維素,因此不宜食用含纖維素的食物例題2 下列關于糖類的說法正確的是( )A.所有糖類均有甜味且溶于水,且組成符合通式Cn(H2O)mB.所有糖類均可以發生水解反應C.蔗糖、淀粉的水解最終產物均是葡萄糖D.淀粉遇到碘單質才變成藍色,而遇到化合態的碘(如I-、I等)不變色例題3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淀粉、纖維素水解的最終產物均為葡萄糖B.糖類是高分子,能發生水解反應C.葡萄糖既可以與銀氨溶液反應,又可以與新制的氫氧化銅反應D.可用碘檢驗淀粉是否發生完全水解例題4 (不定項選擇題)某學生設計了三個實驗方案,用以檢驗淀粉的水解情況。方案甲: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溶液變藍方案乙:淀粉液水解液無銀鏡現象方案丙: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有銀鏡出現這三個實驗方案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A.方案甲可說明淀粉完全沒有水解B.方案乙可說明淀粉完全沒有水解C.方案丙說明淀粉完全水解D.方案丙說明淀粉已經水解例題5 某同學進行的“纖維素水解實驗”步驟如下:①將一小團棉花放在試管中,加入3~5滴稀硫酸,并且用玻璃棒小心地把棉花搗成糊狀;②在酒精燈火焰上稍微加熱,使之成為亮棕色;③在亮棕色溶液中加入2 mL新制的氫氧化銅,加熱煮沸。可是該同學并沒有觀察到預期的實驗現象。其主要原因是( )A.硫酸的濃度過大B.水解后沒有滴加堿中和酸C.在酒精燈上的加熱時間太短D.加入的新制氫氧化銅量過少- 4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七章 第四節 課時1 糖類 - 學生版.docx 第七章 第四節 課時1 糖類.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