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第四章運動和力的關系4.5 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目錄一、上節回溯三、小結四、練習二、知識講解一、上節回溯1.基本單位(1)基本量(2)基本單位2.導出單位(1)導出量(2)導出單位3.單位制4.國際單位制二、知識講解——從受力確定運動情況 為了盡量縮短停車時間,旅客按照站臺上標注的車門位置候車。列車進站時總能準確地停靠在對應車門的位置。這是如何做到的?問題引入 牛頓第二定律確定了運動和力的關系,使我們能夠把物體的運動情況和受力情況聯系起來。牛頓第二定律的作用二、知識講解——從受力確定運動情況例題 1: 運動員把冰壺沿水平冰面投出,讓冰壺在冰面上自由滑行,在不與其他冰壺碰撞的情況下,最終停在遠處的某個位置。按比賽規則,投擲冰壺運動員的隊友,可以用毛刷在冰壺滑行前方來回摩擦冰面,減小冰面的動摩擦因數以調節冰壺的運動。(1)運動員以 3.4 m/s 的速度投擲冰壺,若冰壺和冰面的動摩擦因數為 0.02,冰壺能在冰面上滑行多遠?g 取 10 m/s2 。(2)若運動員仍以 3.4 m/s 的速度將冰壺投出,其隊友在冰壺自由滑行 10 m 后開始在其滑行前方摩擦冰面,冰壺和冰面的動摩擦因數變為原來的 90 %,冰壺多滑行了多少距離? 已知物體的受力情況,可以由牛頓第二定律求出物體的加速度,再通過運動學的規律確定物體的運動情況。二、知識講解——從受力確定運動情況分析 (1)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后,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以求得冰壺滑行時的加速度,再結合冰壺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的規律求得冰壺滑行的距離。 (2)冰壺在滑行 10 m 后進入冰刷摩擦后的冰面,動摩擦因數變化了,所受的摩擦力發生了變化,加速度也會變化。前一段滑行 10 m 的末速度等于后一段運動的初速度(圖 4.5-2)。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后一段運動的加速度,并通過運動學規律求出冰壺在后一段過程的滑行距離,就能求得比第一次多滑行的距離。圖 4.5-2二、知識講解——從受力確定運動情況解 (1)選擇滑行的冰壺為研究對象。冰壺所受的合力等于滑動摩擦力 Ff(圖 4.5-3)。設冰壺的質量為 m ,以冰壺運動方向為正方向建立一維坐標系,滑動摩擦力 Ff 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則Ff=-μ1FN=-μ1mg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冰壺的加速度為a1==-=-μ1g=-0.02×10 m/s2=-0.2 m/s2 加速度為負值,方向與 x 軸正方向相反。 將 v0=3.4 m/s,v=0 代入 v2-v02=2a1x1,得冰壺的滑行距離為x1=-=- m=28.9 m 冰壺滑行了 28.9 m 。圖 4.5-3二、知識講解——從受力確定運動情況 (2)設冰壺滑行了 10 m 后的速度為 v10,則對冰壺前一段的運動有v102=v02+2a1x10 冰壺后一段運動的加速度為a2=-μ2g=-0.02×0.9×10 m/s2=-0.18 m/s2 滑行 10 m 后為勻減速直線運動 ,由 v2-v102=2a1x1,v=0 得x2=-=-=- m=21 m 第二次比第一次多滑行了(10+21-28.9) m=2.1 m 第二次比第一次多滑行了 2.1 m 。二、知識講解——從受力確定運動情況(1)本題中的研究對象是誰?(2)研究對象受多少個力的作用?畫出正確的受力分析示意圖。(3)研究對象的運動情況是怎樣的?畫出運動過程的示意簡圖。(4)分析已知條件,應該如何求加速度?(5)如何確定研究對象最終的運動情況?問題討論二、知識講解——從受力確定運動情況例題 2: 如圖一位滑雪者,人與裝備的總質量為 75 kg,以 2 m/s 的初速度沿山坡勻加速直線滑下,山坡傾角為 30°,在 5 s 的時間內滑下的路程為 60 m 。求滑雪者對雪面的壓力及滑雪者受到的阻力(包括摩擦和空氣阻力),取 g=10 m/s2。 已知物體的運動情況,可以由運動學規律求出物體的加速度,結合受力分析,再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力 。二、知識講解——從運動情況確定受力分析 由于不知道動摩擦因數及空氣阻力與速度的關系,不能直接求滑雪者受到的阻力。應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和時間的關系式求出滑雪者的加速度,然后,對滑雪者進行受力分析。滑雪者在下滑的過程中,受到重力 mg 、山坡的支持力 FN 以及阻力 Ff 的共同作用。通過牛頓第二定律可以求得滑雪者受到的阻力。解 以滑雪者為研究對象。建立如圖 4.5-5 所示的直角坐標系。滑雪者沿山坡向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有:x=v0t+at2 其中 v0=2 m/s,t=5 s,x=60 m,則有a== m/s2=4 m/s230°mgmg sin30°amgcos30°FfFNxyO圖 4.5-5二、知識講解——從運動情況確定受力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 y 方向 FN-mg cos θ=0 x 方向 mg sin θ-Ff=ma 得 FN=mg Ff=m (g sin θ-a) 其中,m=75 kg,θ=30° ,則有 Ff=75 N,FN=650 N 根據牛頓第三定律,滑雪者對雪面的壓力大小等于雪面對滑雪者的支持力大小,為 650 N,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滑雪者受到的阻力大小為 75 N,方向沿山坡向上。30°mgmg sin30°amgcos30°FfFNxyO圖 4.5-5二、知識講解——從運動情況確定受力科學思維動力學兩類問題的兩個分析:兩個分析過程分析受力分析多個過程分體應逐一分析每個過程,找出相鄰過程的聯系點受力分析時明確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二、知識講解——從運動情況確定受力應用牛頓運動定律解題步驟1.已知受力情況確定運動情況:(1)確定研究對象;(2)對確定的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畫出物體的受力示意圖;(3)建立直角坐標系,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分別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列式 Fx=max,Fy=may 。求得物體運動的加速度;(4)應用運動學的公式求解物體的運動學量。二、知識講解——從運動情況確定受力應用牛頓運動定律解題步驟2.已知運動情況確定受力情況:(1)確定研究對象;(2)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并建立題目中的物理情景,畫出運動示意圖;(3)根據物體的運動情況對物體運用運動學公式求出加速度;(4)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結合物體受力分析求出所求的力。二、知識講解——從運動情況確定受力學以致用1.一位同學通過電視機觀看火箭發射的直播,他聽到現場指揮倒計時結束發出“點火”命令后,立刻用停表計時,測得從火箭點火到火箭底部通過發射架頂端的時間 t=4.8 s,如果不計空氣阻力,他想算出火箭受到的推力為多大,還要知道哪些條件?請你幫助該名同學完善他的測量方案,把需要知道的條件設為已知量,寫出火箭受到的推力表達式。二、知識講解——從運動情況確定受力學以致用2. 如圖小球 m1、m2 原來均靜止,現如果從圖中 A 處剪斷,則在剪斷瞬間:(1) 圖中的彈簧的拉力將如何變化?(2) m1 的瞬時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3) m2 的瞬時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二、知識講解——從運動情況確定受力學以致用認真觀察手釋放瞬間,三個球的運動情況會怎樣?二、知識講解——從運動情況確定受力三、小結受力情況運動情況加速度 a加速度 a受力分析圖運動示意圖G=mgF=kxf =μN其它力F=maF=ma運動學分析運動學分析第一類問題第二類問題vt=v0+atx=v0t+at22ax=-四、練習1.民航客機都有緊急出口,發生意外情況的飛機緊急著陸后,打開緊急出口,狹長的氣囊會自動充氣,生成一條連接出口與地面的斜面,人員可沿斜面滑行到地面(圖 4.5-7)。若機艙口下沿距地面 3.2 m ,氣囊所構成的斜面長度為6.5 m ,一個質量為 60 kg 的人沿氣囊滑下時所受的阻力是 240 N,那么,人滑至氣囊底端時的速度是多少?g 取10 m/s2 。答:設斜面的傾角為 θ ,則 sin θ==0.49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 mg sin θ-Ff=ma 。代入數據得 a=0.92 m/s2 。人滑至氣囊底端的速度 v2=2ax 。代入數據解得 v=3.5 m/s 。圖 4.5-72.汽車輪胎與公路路面之間必須要有足夠大的動摩擦因數,才能保證汽車安全行駛。為檢測某公路路面與汽車輪胎之間的動摩擦因數,需要測試剎車車痕。測試汽車在該公路水平直道上以 54 km/h 的速度行駛時,突然緊急剎車,車輪被抱死后在路面上滑動,直至停下來。量得車輪在公路上摩擦的痕跡長度是 17.2 m ,則路面和輪胎之間的動摩擦因數是多少?g 取 10m/s2 。答:汽車初速度為 v0=54 km/h=15 m/s ,剎車后做勻減速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 a== m/s2=6.5 m/s2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 μmg=ma,故 μ===0.65 。四、練習3.一輛貨車運載著圓柱形光滑的空油桶。在車廂底,一層油桶平整排列,相互緊貼并被牢牢固定,上層只有一只桶 C ,自由地擺放在桶 A、B 之間,沒有用繩索固定。桶 C 受到桶 A 和桶 B 的支持,和汽車一直保持靜止,如圖所示。(1)當汽車以某一加速度向左加速時,A 對 C 和 B 對 C 的支持力大小,會增大還是減小?請說明理由。(2)當汽車向左運動的加速度增大到一定值時,桶 C 就脫離 A 而運動到 B 的右邊,這個加速度有多大?四、練習答:(1)以 C 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受力分析如圖所示,貨車靜止時,FA=FB== mg 。當貨車以加速度 a 向左運動時 Fy=F′B cos 30°+F′Acos 30°- mg=0Fx= F′B sin 30°-F′Asin 30°=ma 。解得 F′A= mg -ma、 F′B= mg+ma 。與靜止時相比,A 對 C 的支持力減小,B 對 C 的支持力增大。mgxyFAFBC四、練習答:(2)由 F′A= mg -ma 可知 ,加速度 a 增大,A 對 C 的支持力減小。當 A 對 C 的支持力減小到 0 時,C 就脫離 A,解得 a= g 。四、練習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