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上14《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在反復的指認和書寫中,學生能迅速無誤地讀出11個生字,并會寫“言”字;2、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之間的對話,感受到種葫蘆人的自大,不聽勸告。3、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了解故事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我所教授的是二年級的孩子,他們聰明活潑。領悟能力強,善于表現自己,好奇,對于新鮮事物刨根問底,抓住這一特點,創設情境,讓學生當文本中的主人公,體會種葫蘆的樂趣,從情境中圍繞“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這一問題展開教學,讓學生在趣味中學習本文。[教學重點] 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之間的對話,感受到種葫蘆人的自大,不聽勸告。 [教學難點]: 了解故事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1.出示圖片:你認識這種植物嗎 (葫蘆)2.讓我們快來跟它打個招呼吧!(出示“葫蘆”的讀音,強調輕聲lu) 3.它能用來做什么呢?(圖片:盛水,做葫蘆絲,裝飾)4.哇,這么可愛這么多用途的小葫蘆你喜歡嗎?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朋友,他也很喜歡葫蘆呢!他一直高喊著:“我要的是葫蘆”。5.板書課題:我要的是葫蘆二.初讀識字1.翻開書,老師范讀,同學們邊聽邊指邊認生字2.大屏幕出示:帶拼音的詞語(1)你認識這些詞語寶寶嗎?同桌互相讀一讀(2)玩領讀游戲:默契同桌在哪里?(同桌兩人一起領讀)(3)玩鞏固游戲:詞語蹲蹲大接龍。(男生女生開火車)。(4)玩考察游戲:開雙列火車。(5)玩拓展游戲:用大屏幕上的詞語造句。3、看來呀詞語寶寶難不倒你們,我提高難度,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看看誰還認識。(1)玩考察讀音的游戲,看看剛剛學的怎么樣:青蛙跳。(2)提升難度:四人小組合作,辨析生字的偏旁結構。(3)再次提升難度:講解“艸”“忄”的意思,并且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字是這個偏旁的。(4)擴詞(5)男女生開火車鞏固生字。4.我們不能只會認生字,還要會寫呢!我們先來看看,古代人是怎么寫字的:出示甲骨文“言”,講解字的演變,說文解字。(1)展示“言”字演變,講解意思,造字方法。(2)給“言”擴詞,老師出示四字成語: 三言兩語 千言萬語 自言自語 少言寡語 甜言蜜語(3)指導書寫:先觀察筆順筆畫,位置結構,寫字姿勢,再范寫。(4)講評學生的字:書寫正確,占位正確,干凈整齊為三星。三.再讀學文1.把生字寶寶送回課文中,齊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種葫蘆得人是一個怎樣的人?(自以為是,不聽勸,很愛葫蘆)2.是啊,他一直期待的小葫蘆長什么樣子呀?(出示“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3. 我請女生來給我們介紹小葫蘆的樣子。(女生齊聲朗讀)4.這么可愛的小葫蘆,你喜歡嗎?讓我們一起來贊美一下!(出示“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5.這么可愛的小葫蘆最后長大了嗎?它怎么樣啦?男生快來給我們說說——男生齊讀(出示第四自然段“沒過幾天,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小葫蘆慢慢的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6.真可惜啊!怎么會變成這樣?到底發生了什么呢?快走進課文去看一看吧!(出示第二第三自然段的內容,請兩名同學來讀讀,其他同學找答案。)7.當他看到葉子上生了蚜蟲,他是怎么想的?出示: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講解:有幾個蟲子不可怕。8.講解感嘆句變陳述句。(練習兩個句式)(1)媽媽不在家怕什么!(2)地上有只螞蟻怕什么!9.他又說了什么?同桌互相讀一讀,演一演。(出示:種葫蘆的人和鄰居的三段對話。)10.講解: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反問句變陳述句,并練習11.再次體會反問句的人物語氣,再分角色演一演。四.歸納與拓展1.沒錯呀,他要的是葫蘆,為什么要管葉子上的蚜蟲呢?誰能給大家講講?(引出葉子,葫蘆,藤之間的生長關系以及光合作用。)2.學了這一課你有什么啟示,有什么話想對種葫蘆的人說?3.同學們總結的真好,老師送給你們一個小故事,我們一起來聽聽! 讀故事《亡羊補牢》4.這個故事該訴我們什么道理?(亡羊補牢,為時不晚)5.如果種葫蘆的人能夠亡羊補牢,等到第二年種葫蘆的時候他又會怎么做呢?6.續說故事。(老師給提示,同學們填空)五.星級作業1星:給爸爸媽媽講講這個故事,說說你獲得了什么啟示。2星:你能搜集幾個成語來形容一下種葫蘆得人嗎?3星:我會續寫故事[板書設計] 14.我要的是葫蘆 藤——葉子——葫蘆 互相聯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