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主題3 太陽方位1.太陽方位規律(1)一年當中太陽的日出日落方位——看太陽直射點的位置①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全球各地東北日出,西北日落(極晝、極夜地區除外);太陽直射點緯度越高,日出方位偏北越明顯。②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全球各地正東日出,正西日落(極點除外)。③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全球各地東南日出,西南日落(極晝、極夜地區除外);太陽直射點緯度越高,日出方位偏南越明顯。(2)正午太陽方位——看所在地與太陽直射點的位置關系①所在地位于太陽直射點以北:正午太陽在正南;②所在地位于太陽直射點以南:正午太陽在正北;③所在地位于太陽直射點上:正午太陽在正上空。(3)太陽視運動狀況決定太陽方位太陽視運動軌跡圖是以觀測點為中心,目視太陽在天球上運行所形成的軌跡示意圖。它能直觀地反映出某地全年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的變化以及某地全年日出、日落方位的變化。以北半球為例,如下圖所示:①北極點 ②北極圈內③北極圈上 ④北溫帶⑤北半球熱帶 ⑥赤道2.太陽方位規律的應用(1)推知時間(季節)信息①判斷季節(或節氣):若太陽東北升起、西北落下,則為北半球的夏半年(如夏至);若太陽東南升起、西南落下,則為北半球的冬半年(如冬至);若太陽正東升起、正西落下,則為北半球的春、秋分。②判斷時間:若太陽在偏東天空、太陽高度逐漸增大,則為上午;若太陽在偏西天空、太陽高度逐漸減小,則為下午。太陽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陽高度最大時,則為地方時12時。(2)太陽方位與物體影子①影子方向:與太陽方位相反。②影子移動方向:與太陽視運動方向相反。③影子長短:與太陽高度大小呈負相關,日出時影子最長,之后變短;正午時最短,之后變長;日落時達最長;太陽直射時無影子。(選擇題1~11題,每小題4分,共44分)(2024·廣東地理)距今約3 000年前的金沙遺址(30°41′N,104°01′E)是古蜀國時期的一處大型聚落遺址。在該遺址祭祀區的東部,有一處九柱建筑基址,其9個柱洞呈“田”字形分布。研究發現,這些柱洞分布具有一定的天文屬性。圖1為“九柱建筑的復原示意圖”;圖2示意該建筑柱洞平面分布及當時冬至日的日出方位。據此完成1~2題。1.如果當時祭祀人員站在圖2中的D5處,他在夏至日看到的日出方位位于( )A.D5→D6連線方向B.D6和D9之間C.D5→D9連線方向D.D8和D9之間2.已知3 000年前的黃赤交角比現今大,與現在遺址地居民相比,則當時金沙先民在( )A.春分日看到日出時間更早B.夏至日經歷更長的夜長C.秋分日看到日落時間更晚D.冬至日經歷更短的晝長(2023·山東地理)某文化廣場(37°N,105°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勻排列成圓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小明在圓中心豎立一根細桿,以觀察太陽周日視運動變化。下圖示意夏至日兩個時刻的桿影指向。據此完成3~4題。3.該地夏至日地方時16:00時,桿影指向( )A.生肖虎 B.生肖虎與兔之間C.生肖兔 D.生肖兔與龍之間4.11月至次年2月,一日內被桿影指向的生肖石像個數最多為( )A.5個 B.6個 C.7個 D.8個(2023·福建地理)局部強降雨后,太陽光線以一定的角度投射在雨幕上可能形成彩虹。下圖示意彩虹最高視點與太陽高度角(h)的關系。據此完成5~7題。5.華南是我國出現彩虹概率最大的地區之一,主要原因是該地區( )A.鋒面活動頻繁 B.強對流天氣多C.地形較復雜 D.日照時數長6.暑假某日,小明同學在武夷山旅游,雨后邂逅一輪美麗的彩虹。此時的時間和他的朝向最可能是( )A.07:30~08:30,面向太陽B.10:30~11:30,背向太陽C.14:30~15:30,面向太陽D.16:30~17:30,背向太陽7.從冬季到夏季,我國北方的彩虹可見概率的增幅較南方更大,主要是因為夏季北方較南方( )A.白晝更長 B.降水更多C.大氣能見度更高 D.太陽高度角更大(2023·6月浙江選考)塔式光熱發電是利用成千上萬個獨立跟蹤太陽的定日鏡,將陽光聚集到鏡場中心的集熱塔,通過能量轉換來發電。下圖1為“青海某地塔式光熱發電場景觀圖”,圖2為“定日鏡工作原理示意圖”。完成8~9題。8.與浙江省相比,當地布局光熱發電場的優勢區位因素有( )①土地 ②太陽輻射 ③勞動力 ④電網分布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9.定日鏡工作期間,鏡面朝向(圖2所示)的水平和垂直轉動方向分別是( )A.順時針 先逆時針后順時針B.順時針 先順時針后逆時針C.逆時針 先順時針后逆時針D.逆時針 先逆時針后順時針(山東地理)某日,小李在某地(110°E,40°N)廣場游玩時,發現廣場平面圖中的指向標模糊不清(圖a)。他通過觀測廣場石柱影子的長度和方向(圖b),確定了平面圖的指向標。據此完成10~11題。10.該廣場平面圖的指向標應該是圖c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11.一周后的相同時刻,小李再次測量發現該石柱的影長變長,則第二次觀測日期可能在( )A.2月16日前后 B.5月8日前后C.8月20日前后 D.11月10日前后(選擇題1~12題,每小題4分,共48分)(2024·天津八校聯考)華北某學校組織地理實踐活動,下圖是某同學于4月19日、5月10日和6月7日在同一位置拍攝的黃昏樓群日落的景觀。據此完成1~2題。1.該同學拍攝時位于作品中樓群的( )A.東北方向 B.西北方向C.東南方向 D.西南方向2.如果在同一位置再次拍到與6月7日太陽位置相同的作品,至少需要等待( )A.半個月 B.一個月C.半年 D.一年(2024·湖南益陽模擬)中國南極長城站位于南極半島附近的喬治王島上(圖1),圖2中A、B、C、D四點示意長城站白晝最短和最長時的日出、日落方位,其中A點為6月21日日出方位。據此完成3~4題。3.6月21日過后半年內,長城站日落方位( )A.從C往D移動 B.從D往B移動C.從B往D移動 D.從D往C移動4.夏季長城站霧較多,原因可能是夏季( )A.偏北風帶來暖濕氣流B.氣溫高,冰雪消融C.東南風利于水汽蒸發D.風力小,霧難以擴散(2024·山東省實驗中學模擬)為了研究太陽視運動特點,三位中學生于同一天在北溫帶的甲、乙、丙三地分別觀測了太陽高度的變化情況,并繪制了“太陽高度曲線圖”。據此完成5~6題。5.圖中甲、乙、丙三地的方位關系排序依次是( )A.自東北向西南 B.自西北向東南C.自東南向西北 D.自西南向東北6.若此日為夏至日,天氣為晴天,根據該圖信息可推測( )A.三地正午太陽高度越低,晝越短B.甲地正午時新的一天約占一半C.乙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D.丙地日出、日落位置更偏南下圖示意世界某地6月22日太陽高度角日變化狀況,該地位于11°E經線上。據此完成7~8題。7.6月22日,該地太陽高度最小的時刻,北京時間約為( )A.6月21日7時16分B.6月22日16時55分C.6月22日7時16分D.6月23日16時55分8.圖中能反映該地6月22日太陽視運動方向的是( )A.甲和乙 B.甲和丙C.丙和丁 D.乙和丁(2024·天津和平區模擬)2023年12月15日,我國南極科考中山站(69°22′S,76°22′E)第39次越冬隊與第40次越冬隊舉行了交接儀式。該日,某科研人員將相機固定在一個位置,轉動鏡頭每間隔4小時對太陽拍攝一張照片,并合成了“太陽視運動軌跡圖”(下圖,圖中箭頭代表拍攝的先后順序)。據此完成9~10題。9.整個拍攝過程中,照相機朝向的變化過程大致是( )A.西→南→東→北→西B.南→東→北→西→南C.北→東→南→西→北D.東→北→西→南→東10.拍攝最后一張照片時,北京時間約為( )A.12時 B.15時 C.18時 D.21時(2024·北京海淀模擬)陶寺觀象臺(左圖)位于山西省臨汾市(36°N,111°E),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最早的精密天文觀測遺跡。觀象臺主體是一組扇形排列的夯土柱,柱間留有觀測縫隙。在一些特定的日子,站在圓心位置的觀測點上,會看到日出時光線從某個對應的縫隙中間穿過,以此來確定節氣。右圖為“觀象臺主體復原示意圖”。據此完成11~12題。11.該觀象臺確定節氣主要是根據( )A.土柱影長 B.日出方位C.太陽高度 D.日出時刻12.若在長沙(28°N,113°E)模擬建設該觀象臺,則觀測時間推后的節氣最可能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主題3 太陽方位真題演練1.B 2.D [第1題,根據指向標可知,正東方向大約位于D5→D9。冬至日日出方位位于東南方向,夏至日日出方位與冬至日日出方位關于正東方向對稱,即夏至日日出方位為東偏北方向,應位于D6和D9之間,選B。第2題,黃赤交角較大,回歸線的緯度較大,各地晝夜長短的年變化幅度增大。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晝更短、夜更長,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晝更長、夜更短,B錯誤、D正確;春秋分日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全球晝夜平分,該地日出日落時間不會發生變化,A、C錯誤。故選D。]3.D 4.A [第3題,由材料“某文化廣場(37°N,105°E)”,得出該地地方時與北京時間相差1個小時。由圖中北京時間9:20桿影指向正西,得出該地地方時8:20時太陽位于正東;根據正午前后對稱性,可知地方時15:40太陽位于正西,進而推知地方時16:00的太陽位于生肖雞以北。又因該日日出方位為生肖虎,根據對稱規律可知日落方位為生肖狗,故地方時16:00太陽位于生肖雞和狗之間,桿影在生肖兔與龍之間,選D。第4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1月到次年2月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二分日,該地正東日出、正西日落,桿影可指向圖中生肖雞與兔及其以北的生肖石像;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時,該地東南日出、西南日落,則桿影不再指向生肖雞與兔,只能指向圖中生肖雞、兔以北的生肖石像,即一日內最多可以指向5個生肖石像,選A。]5.B 6.D 7.A [第5題,彩虹是局部強降雨后太陽光線被“投影”到雨幕上形成的光學現象,需要局部強降雨后天氣轉晴。強降雨是強烈對流的產物,華南地區緯度低,受太陽輻射影響,地面受熱升溫較快,容易形成強對流天氣,選B。鋒面活動一般歷時較長,鋒面過境后較長時間才能天氣轉晴,較難形成彩虹,A錯;地形復雜會加大地勢起伏,加大太陽光線的投射角度,C錯;彩虹能否出現取決于雨過天晴后光線的投射角度,且夏季我國北方日照時數多于南方,D錯。第6題,從原理圖可知,太陽與彩虹分別位于觀察者的前后兩側,即觀察者需要背向太陽,排除A、C;因太陽光線與地面夾角小于42°彩虹才能出現在地平面以上,10:30~11:30接近正午,太陽高度角已經超過42°,排除B;16:30~17:30接近日落,太陽高度低于42°,可以看見彩虹,選D。第7題,北方緯度高,夏季白晝比南方長,太陽高度角也比南方小,雨后見到彩虹的概率更大,A對、D錯;我國北方夏季降水量少于南方,B錯;大氣能見度對彩虹的出現影響小,C錯。]8.A 9.B [第8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青海比浙江太陽能資源豐富,②正確;塔式光熱發電場需要架設成千上萬個定日鏡,占地面積大,青海相比浙江土地面積更大,且價格較低,①正確;浙江位于東部沿海地區,相比青海人口密集、經濟發達、勞動力豐富、電網密集完善,③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第9題,青海位于北回歸線以北,終年太陽日運行軌跡大體上為“東→南→西”,定日鏡的鏡面隨太陽運行軌跡轉動,故鏡面朝向水平轉動方向為順時針;日太陽高度先增大后減小,定日鏡的高度角(仰角)先減小后增大,故鏡面朝向垂直轉動方向為先順時針后逆時針。]10.B 11.C [第10題,正北方向指向標可以根據當地地物的影子朝向確定。北京時間12:10對應110°E的地方時是11:30,此時太陽在南偏東一點,地物影子應該是北偏西一點。圖中石柱影子在左側,即左側方向是北偏西,正北方向應該是②所示的方向,選B。第11題,石柱影長一周后變長意味著太陽直射點正在遠離該地,小李位于40°N,意味著太陽直射點是向南方移動,排除A、B。地方時11:30的情況下,圖中石柱高度6.6 m,影長3.2 m,太陽高度角遠大于45°(6.6/3.2≈2.06;tan64°≈2.05,太陽高度角約64°),正午的太陽高度角應更大一些,說明太陽直射點與小李所在的緯度差不足40°,即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選C。]模擬預測1.C 2.B [第1題,讀圖可知,圖示時間段正處于夏半年,日出東北、日落西北,且日出和日落位置均向北移動,根據太陽位于西北方向和樓群的方位,可以確定拍攝者位于樓群的東南方向,故選C。第2題,6月7日距離夏至日約15天,則夏至日后15天的日期即7月7日前后拍到的作品與6月7日太陽位置相同,所以至少需要等待一個月,B正確。]3.C 4.A [第3題,6月21日(夏至日),長城站白晝最短,A為日出方位,則A為東北方,B為西北方位(日落方位);C為白晝最長時日出方位,即東南,D為對應的日落方位,即西南。6月21日過后半年內,日落方位由西北向西南移動,即從B往D移動,C正確。第4題,南半球夏季,氣壓帶、風帶南移,長城站受西北風影響較大,從北方海面帶來暖濕氣流遇冷凝結成霧,A正確;氣溫高,冰雪消融對霧的形成影響較小,B錯誤;當地受西北風的影響,且風力較大,C、D錯。]5.C 6.C [第5題,正午太陽高度由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南北兩側遞減。圖中甲、乙、丙三地均位于北回歸線以北,故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因此圖中三地由南到北排序為甲、乙、丙。根據圖中三地正午出現的時間早晚可知,三地由東向西排序為甲、乙、丙。綜上所述,圖中甲、乙、丙三地的方位關系排序依次是自東南向西北,故選C。第6題,若此日為夏至日,三地正午太陽高度越低,緯度越高,晝越長,A錯誤;甲地正午時約為北京時間12時,此時180°經線為16時,新的一天范圍大于一半,B錯誤;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結合圖中乙地的正午太陽高度計算得知乙地的緯度,再根據乙地的緯度可計算乙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C正確;丙地晝長更長,日出、日落位置更偏北,D錯誤。]7.C 8.D [第7題,讀圖可知,該地出現極晝現象,6月22日該地太陽高度最小的時刻是該地地方時0時。該地位于11°E經線上,北京時間為120°E的地方時,與11°E相差經度為109°,時間相差7小時16分,由于北京位于該地東側,該地太陽高度最小的時刻(該地地方時0時)對應的北京時間為6月22日7時16分,故選C。第8題,讀圖可知,6月22日該地整日都可以看到太陽,說明該地有極晝現象,且最小太陽高度大于0,應位于北極圈以內。北極圈以內極晝地區太陽正北升、正北落,太陽升起后往偏東方向移動,至正午太陽移動至正南方,接著逐漸西移,因此太陽的視運動方向為順時針。圖中甲和丙為逆時針方向,乙和丁為順時針方向,故選D。]9.A 10.D [第9題,中山站位于南極地區,12月15日出現極晝現象,正午太陽位于觀測者的正北方,正午過后太陽視運動向西偏移,太陽高度角最低時位于正南方,隨后太陽東移位于東南,正午太陽位于觀測者的正北方。由圖可知,拍攝經歷了太陽高度角最低值和最高值,所以圖中整個拍攝過程中,照相機朝向的變化過程大致是西→南→東→北→西,故選A。第10題,結合材料分析可知,拍攝最后一張照片時中山站當地時間為正午之后6小時,即當地時間18時,中山站經度約為76°E,與北京時間所在時區的中央經度(120°E)相差44°,時間相差約3個小時,因北京時間早于中山站,故北京時間約為18+3=21時,D正確。]11.B 12.B [第11題,根據材料“在一些特定的日子,站在圓心位置的觀測點上,會看到日出時光線從某個對應的縫隙中間穿過,以此來確定節氣”,可知該觀象臺確定節氣主要是根據日出方位,B正確。第12題,北半球春、秋分日,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在任何地點觀測時間都不會推后,A、C錯誤;北半球夏至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在北半球觀測,緯度位置越低,晝長越短,觀測時間越推后,B正確;北半球冬至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回歸線,在北半球觀測,緯度位置越低,晝長越長,觀測時間越提前,D錯誤。](共54張PPT)專題一 地球運動主題3太陽方位精講點撥模擬預測真題演練內容索引(1)一年當中太陽的日出日落方位——看太陽直射點的位置①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全球各地東北日出,西北日落(極晝、極夜地區除外);太陽直射點緯度越高,日出方位偏北越明顯。②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全球各地正東日出,正西日落(極點除外)。③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全球各地東南日出,西南日落(極晝、極夜地區除外);太陽直射點緯度越高,日出方位偏南越明顯。1.太陽方位規律精講點撥PART ONE(2)正午太陽方位——看所在地與太陽直射點的位置關系①所在地位于太陽直射點以北:正午太陽在正南;②所在地位于太陽直射點以南:正午太陽在正北;③所在地位于太陽直射點上:正午太陽在正上空。①北極點 ②北極圈內 ③北極圈上 ④北溫帶 ⑤北半球熱帶 ⑥赤道 (3)太陽視運動狀況決定太陽方位太陽視運動軌跡圖是以觀測點為中心,目視太陽在天球上運行所形成的軌跡示意圖。它能直觀地反映出某地全年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的變化以及某地全年日出、日落方位的變化。以北半球為例,如右圖所示:2.太陽方位規律的應用(1)推知時間(季節)信息①判斷季節(或節氣):若太陽東北升起、西北落下,則為北半球的夏半年(如夏至);若太陽東南升起、西南落下,則為北半球的冬半年(如冬至);若太陽正東升起、正西落下,則為北半球的春、秋分。②判斷時間:若太陽在偏東天空、太陽高度逐漸增大,則為上午;若太陽在偏西天空、太陽高度逐漸減小,則為下午。太陽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陽高度最大時,則為地方時12時。(2)太陽方位與物體影子①影子方向:與太陽方位相反。②影子移動方向:與太陽視運動方向相反。③影子長短:與太陽高度大小呈負相關,日出時影子最長,之后變短;正午時最短,之后變長;日落時達最長;太陽直射時無影子。真題演練PART TWO(2024·廣東地理)距今約3 000年前的金沙遺址(30°41′N,104°01′E)是古蜀國時期的一處大型聚落遺址。在該遺址祭祀區的東部,有一處九柱建筑基址,其9個柱洞呈“田”字形分布。研究發現,這些柱洞分布具有一定的天文屬性。圖1為“九柱建筑的復原示意圖”;圖2示意該建筑柱洞平面分布及當時冬至日的日出方位。據此完成1~2題。123456789101.如果當時祭祀人員站在圖2中的D5處,他在夏至日看到的日出方位位于11A.D5→D6連線方向 B.D6和D9之間C.D5→D9連線方向 D.D8和D9之間√1234567891011根據指向標可知,正東方向大約位于D5→D9。冬至日日出方位位于東南方向,夏至日日出方位與冬至日日出方位關于正東方向對稱,即夏至日日出方位為東偏北方向,應位于D6和D9之間,選B。12345678910112.已知3 000年前的黃赤交角比現今大,與現在遺址地居民相比,則當時金沙先民在A.春分日看到日出時間更早B.夏至日經歷更長的夜長C.秋分日看到日落時間更晚D.冬至日經歷更短的晝長√(2024·廣東地理)距今約3 000年前的金沙遺址(30°41′N,104°01′E)是古蜀國時期的一處大型聚落遺址。在該遺址祭祀區的東部,有一處九柱建筑基址,其9個柱洞呈“田”字形分布。研究發現,這些柱洞分布具有一定的天文屬性。圖1為“九柱建筑的復原示意圖”;圖2示意該建筑柱洞平面分布及當時冬至日的日出方位。據此完成1~2題。1234567891011黃赤交角較大,回歸線的緯度較大,各地晝夜長短的年變化幅度增大。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晝更短、夜更長,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晝更長、夜更短,B錯誤、D正確;春秋分日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全球晝夜平分,該地日出日落時間不會發生變化,A、C錯誤。故選D。1234567891011(2023·山東地理)某文化廣場(37°N,105°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勻排列成圓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小明在圓中心豎立一根細桿,以觀察太陽周日視運動變化。下圖示意夏至日兩個時刻的桿影指向。據此完成3~4題。3.該地夏至日地方時16:00時,桿影指向A.生肖虎B.生肖虎與兔之間C.生肖兔D.生肖兔與龍之間√1234567891011由材料“某文化廣場(37°N,105°E)”,得出該地地方時與北京時間相差1個小時。由圖中北京時間9:20桿影指向正西,得出該地地方時8:20時太陽位于正東;根據正午前后對稱性,可知地方時15:40太陽位于正西,進而推知地方時16:00的太陽位于生肖雞以北。又因該日日出方位為生肖虎,根據對稱規律可知日落方位為生肖狗,故地方時16:00太陽位于生肖雞和狗之間,桿影在生肖兔與龍之間,選D。1234567891011(2023·山東地理)某文化廣場(37°N,105°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勻排列成圓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小明在圓中心豎立一根細桿,以觀察太陽周日視運動變化。下圖示意夏至日兩個時刻的桿影指向。據此完成3~4題。4.11月至次年2月,一日內被桿影指向的生肖石像個數最多為A.5個 B.6個C.7個 D.8個√123456789101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1月到次年2月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二分日,該地正東日出、正西日落,桿影可指向圖中生肖雞與兔及其以北的生肖石像;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時,該地東南日出、西南日落,則桿影不再指向生肖雞與兔,只能指向圖中生肖雞、兔以北的生肖石像,即一日內最多可以指向5個生肖石像,選A。5.華南是我國出現彩虹概率最大的地區之一,主要原因是該地區A.鋒面活動頻繁 B.強對流天氣多C.地形較復雜 D.日照時數長1234567891011√(2023·福建地理)局部強降雨后,太陽光線以一定的角度投射在雨幕上可能形成彩虹。下圖示意彩虹最高視點與太陽高度角(h)的關系。據此完成5~7題。1234567891011彩虹是局部強降雨后太陽光線被“投影”到雨幕上形成的光學現象,需要局部強降雨后天氣轉晴。強降雨是強烈對流的產物,華南地區緯度低,受太陽輻射影響,地面受熱升溫較快,容易形成強對流天氣,選B。1234567891011鋒面活動一般歷時較長,鋒面過境后較長時間才能天氣轉晴,較難形成彩虹,A錯;地形復雜會加大地勢起伏,加大太陽光線的投射角度,C錯;彩虹能否出現取決于雨過天晴后光線的投射角度,且夏季我國北方日照時數多于南方,D錯。6.暑假某日,小明同學在武夷山旅游,雨后邂逅一輪美麗的彩虹。此時的時間和他的朝向最可能是A.07:30~08:30,面向太陽 B.10:30~11:30,背向太陽C.14:30~15:30,面向太陽 D.16:30~17:30,背向太陽1234567891011√(2023·福建地理)局部強降雨后,太陽光線以一定的角度投射在雨幕上可能形成彩虹。下圖示意彩虹最高視點與太陽高度角(h)的關系。據此完成5~7題。1234567891011從原理圖可知,太陽與彩虹分別位于觀察者的前后兩側,即觀察者需要背向太陽,排除A、C;因太陽光線與地面夾角小于42°彩虹才能出現在地平面以上,10:30~11:30接近正午,太陽高度角已經超過42°,排除B;16:30~17:30接近日落,太陽高度低于42°,可以看見彩虹,選D。7.從冬季到夏季,我國北方的彩虹可見概率的增幅較南方更大,主要是因為夏季北方較南方A.白晝更長 B.降水更多C.大氣能見度更高 D.太陽高度角更大(2023·福建地理)局部強降雨后,太陽光線以一定的角度投射在雨幕上可能形成彩虹。下圖示意彩虹最高視點與太陽高度角(h)的關系。據此完成5~7題。6123457891011√6123457891011北方緯度高,夏季白晝比南方長,太陽高度角也比南方小,雨后見到彩虹的概率更大,A對、D錯;我國北方夏季降水量少于南方,B錯;大氣能見度對彩虹的出現影響小,C錯。8.與浙江省相比,當地布局光熱發電場的優勢區位因素有①土地 ②太陽輻射 ③勞動力 ④電網分布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6123457891011√(2023·6月浙江選考)塔式光熱發電是利用成千上萬個獨立跟蹤太陽的定日鏡,將陽光聚集到鏡場中心的集熱塔,通過能量轉換來發電。下圖1為“青海某地塔式光熱發電場景觀圖”,圖2為“定日鏡工作原理示意圖”。完成8~9題。612345789101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青海比浙江太陽能資源豐富,②正確;塔式光熱發電場需要架設成千上萬個定日鏡,占地面積大,青海相比浙江土地面積更大,且價格較低,①正確;浙江位于東部沿海地區,相比青海人口密集、經濟發達、勞動力豐富、電網密集完善,③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9.定日鏡工作期間,鏡面朝向(圖2所示)的水平和垂直轉動方向分別是A.順時針 先逆時針后順時針B.順時針 先順時針后逆時針C.逆時針 先順時針后逆時針D.逆時針 先逆時針后順時針(2023·6月浙江選考)塔式光熱發電是利用成千上萬個獨立跟蹤太陽的定日鏡,將陽光聚集到鏡場中心的集熱塔,通過能量轉換來發電。下圖1為“青海某地塔式光熱發電場景觀圖”,圖2為“定日鏡工作原理示意圖”。完成8~9題。6123457891011√6123457891011青海位于北回歸線以北,終年太陽日運行軌跡大體上為“東→南→西”,定日鏡的鏡面隨太陽運行軌跡轉動,故鏡面朝向水平轉動方向為順時針;日太陽高度先增大后減小,定日鏡的高度角(仰角)先減小后增大,故鏡面朝向垂直轉動方向為先順時針后逆時針。6123457891011(山東地理)某日,小李在某地(110°E,40°N)廣場游玩時,發現廣場平面圖中的指向標模糊不清(圖a)。他通過觀測廣場石柱影子的長度和方向(圖b),確定了平面圖的指向標。據此完成10~11題。10.該廣場平面圖的指向標應該是圖c中的A.① B.②C.③ D.④√6123457891011正北方向指向標可以根據當地地物的影子朝向確定。北京時間12:10對應110°E的地方時是11:30,此時太陽在南偏東一點,地物影子應該是北偏西一點。圖中石柱影子在左側,即左側方向是北偏西,正北方向應該是②所示的方向,選B。6123457891011(山東地理)某日,小李在某地(110°E,40°N)廣場游玩時,發現廣場平面圖中的指向標模糊不清(圖a)。他通過觀測廣場石柱影子的長度和方向(圖b),確定了平面圖的指向標。據此完成10~11題。11.一周后的相同時刻,小李再次測量發現該石柱的影長變長,則第二次觀測日期可能在A.2月16日前后 B.5月8日前后C.8月20日前后 D.11月10日前后√6123457891011石柱影長一周后變長意味著太陽直射點正在遠離該地,小李位于40°N,意味著太陽直射點是向南方移動,排除A、B。地方時11:30的情況下,圖中石柱高度6.6 m,影長3.2 m,太陽高度角遠大于45°(6.6/3.2≈2.06;tan64°≈2.05,太陽高度角約64°),正午的太陽高度角應更大一些,說明太陽直射點與小李所在的緯度差不足40°,即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選C。(2024·天津八校聯考)華北某學校組織地理實踐活動,下圖是某同學于4月19日、5月10日和6月7日在同一位置拍攝的黃昏樓群日落的景觀。據此完成1~2題。123456789101112模擬預測PART THREE1.該同學拍攝時位于作品中樓群的A.東北方向 B.西北方向C.東南方向 D.西南方向√1234567891012讀圖可知,圖示時間段正處于夏半年,日出東北、日落西北,且日出和日落位置均向北移動,根據太陽位于西北方向和樓群的方位,可以確定拍攝者位于樓群的東南方向,故選C。11(2024·天津八校聯考)華北某學校組織地理實踐活動,下圖是某同學于4月19日、5月10日和6月7日在同一位置拍攝的黃昏樓群日落的景觀。據此完成1~2題。2.如果在同一位置再次拍到與6月7日太陽位置相同的作品,至少需要等待A.半個月 B.一個月C.半年 D.一年1234567891012√1112345678910126月7日距離夏至日約15天,則夏至日后15天的日期即7月7日前后拍到的作品與6月7日太陽位置相同,所以至少需要等待一個月,B正確。113.6月21日過后半年內,長城站日落方位A.從C往D移動B.從D往B移動C.從B往D移動D.從D往C移動1234567891012√(2024·湖南益陽模擬)中國南極長城站位于南極半島附近的喬治王島上(圖1),圖2中A、B、C、D四點示意長城站白晝最短和最長時的日出、日落方位,其中A點為6月21日日出方位。據此完成3~4題。1112345678910126月21日(夏至日),長城站白晝最短,A為日出方位,則A為東北方,B為西北方位(日落方位);C為白晝最長時日出方位,即東南,D為對應的日落方位,即西南。6月21日過后半年內,日落方位由西北向西南移動,即從B往D移動,C正確。114.夏季長城站霧較多,原因可能是夏季A.偏北風帶來暖濕氣流B.氣溫高,冰雪消融C.東南風利于水汽蒸發D.風力小,霧難以擴散(2024·湖南益陽模擬)中國南極長城站位于南極半島附近的喬治王島上(圖1),圖2中A、B、C、D四點示意長城站白晝最短和最長時的日出、日落方位,其中A點為6月21日日出方位。據此完成3~4題。1234567891012√111234567891012南半球夏季,氣壓帶、風帶南移,長城站受西北風影響較大,從北方海面帶來暖濕氣流遇冷凝結成霧,A正確;氣溫高,冰雪消融對霧的形成影響較小,B錯誤;當地受西北風的影響,且風力較大,C、D錯。111234567891012(2024·山東省實驗中學模擬)為了研究太陽視運動特點,三位中學生于同一天在北溫帶的甲、乙、丙三地分別觀測了太陽高度的變化情況,并繪制了“太陽高度曲線圖”。據此完成5~6題。5.圖中甲、乙、丙三地的方位關系排序依次是A.自東北向西南 B.自西北向東南C.自東南向西北 D.自西南向東北√111234567891012正午太陽高度由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南北兩側遞減。圖中甲、乙、丙三地均位于北回歸線以北,故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因此圖中三地由南到北排序為甲、乙、丙。根據圖中三地正午出現的時間早晚可知,三地由東向西排序為甲、乙、丙。綜上所述,圖中甲、乙、丙三地的方位關系排序依次是自東南向西北,故選C。11(2024·山東省實驗中學模擬)為了研究太陽視運動特點,三位中學生于同一天在北溫帶的甲、乙、丙三地分別觀測了太陽高度的變化情況,并繪制了“太陽高度曲線圖”。據此完成5~6題。6.若此日為夏至日,天氣為晴天,根據該圖信息可推測A.三地正午太陽高度越低,晝越短B.甲地正午時新的一天約占一半C.乙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D.丙地日出、日落位置更偏南1234567891012√111234567891012若此日為夏至日,三地正午太陽高度越低,緯度越高,晝越長,A錯誤;甲地正午時約為北京時間12時,此時180°經線為16時,新的一天范圍大于一半,B錯誤;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結合圖中乙地的正午太陽高度計算得知乙地的緯度,再根據乙地的緯度可計算乙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C正確;丙地晝長更長,日出、日落位置更偏北,D錯誤。111234567891012下圖示意世界某地6月22日太陽高度角日變化狀況,該地位于11°E經線上。據此完成7~8題。7.6月22日,該地太陽高度最小的時刻,北京時間約為A.6月21日7時16分B.6月22日16時55分C.6月22日7時16分D.6月23日16時55分√111234567891012讀圖可知,該地出現極晝現象,6月22日該地太陽高度最小的時刻是該地地方時0時。該地位于11°E經線上,北京時間為120°E的地方時,與11°E相差經度為109°,時間相差7小時16分,由于北京位于該地東側,該地太陽高度最小的時刻(該地地方時0時)對應的北京時間為6月22日7時16分,故選C。1112345678910128.圖中能反映該地6月22日太陽視運動方向的是A.甲和乙B.甲和丙C.丙和丁D.乙和丁√下圖示意世界某地6月22日太陽高度角日變化狀況,該地位于11°E經線上。據此完成7~8題。111234567891012讀圖可知,6月22日該地整日都可以看到太陽,說明該地有極晝現象,且最小太陽高度大于0,應位于北極圈以內。北極圈以內極晝地區太陽正北升、正北落,太陽升起后往偏東方向移動,至正午太陽移動至正南方,接著逐漸西移,因此太陽的視運動方向為順時針。圖中甲和丙為逆時針方向,乙和丁為順時針方向,故選D。1112345678910129.整個拍攝過程中,照相機朝向的變化過程大致是A.西→南→東→北→西B.南→東→北→西→南C.北→東→南→西→北D.東→北→西→南→東√(2024·天津和平區模擬)2023年12月15日,我國南極科考中山站(69°22′S,76°22′E)第39次越冬隊與第40次越冬隊舉行了交接儀式。該日,某科研人員將相機固定在一個位置,轉動鏡頭每間隔4小時對太陽拍攝一張照片,并合成了“太陽視運動軌跡圖”(下圖,圖中箭頭代表拍攝的先后順序)。據此完成9~10題。111234567891012中山站位于南極地區,12月15日出現極晝現象,正午太陽位于觀測者的正北方,正午過后太陽視運動向西偏移,太陽高度角最低時位于正南方,隨后太陽東移位于東南,正午太陽位于觀測者的正北方。由圖可知,拍攝經歷了太陽高度角最低值和最高值,所以圖中整個拍攝過程中,照相機朝向的變化過程大致是西→南→東→北→西,故選A。11123456789101210.拍攝最后一張照片時,北京時間約為A.12時 B.15時C.18時 D.21時√(2024·天津和平區模擬)2023年12月15日,我國南極科考中山站(69°22′S,76°22′E)第39次越冬隊與第40次越冬隊舉行了交接儀式。該日,某科研人員將相機固定在一個位置,轉動鏡頭每間隔4小時對太陽拍攝一張照片,并合成了“太陽視運動軌跡圖”(下圖,圖中箭頭代表拍攝的先后順序)。據此完成9~10題。111234567891012結合材料分析可知,拍攝最后一張照片時中山站當地時間為正午之后6小時,即當地時間18時,中山站經度約為76°E,與北京時間所在時區的中央經度(120°E)相差44°,時間相差約3個小時,因北京時間早于中山站,故北京時間約為18+3=21時,D正確。11123456789101211.該觀象臺確定節氣主要是根據A.土柱影長 B.日出方位C.太陽高度 D.日出時刻√(2024·北京海淀模擬)陶寺觀象臺(下圖)位于山西省臨汾市(36°N,111°E),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最早的精密天文觀測遺跡。觀象臺主體是一組扇形排列的夯土柱,柱間留有觀測縫隙。在一些特定的日子,站在圓心位置的觀測點上,會看到日出時光線從某個對應的縫隙中間穿過,以此來確定節氣。下圖為“觀象臺主體復原示意圖”。據此完成11~12題。111234567891012根據材料“在一些特定的日子,站在圓心位置的觀測點上,會看到日出時光線從某個對應的縫隙中間穿過,以此來確定節氣”,可知該觀象臺確定節氣主要是根據日出方位,B正確。11123456789101212.若在長沙(28°N,113°E)模擬建設該觀象臺,則觀測時間推后的節氣最可能是A.春分 B.夏至C.秋分 D.冬至√(2024·北京海淀模擬)陶寺觀象臺(下圖)位于山西省臨汾市(36°N,111°E),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最早的精密天文觀測遺跡。觀象臺主體是一組扇形排列的夯土柱,柱間留有觀測縫隙。在一些特定的日子,站在圓心位置的觀測點上,會看到日出時光線從某個對應的縫隙中間穿過,以此來確定節氣。下圖為“觀象臺主體復原示意圖”。據此完成11~12題。111234567891012北半球春、秋分日,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在任何地點觀測時間都不會推后,A、C錯誤;北半球夏至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在北半球觀測,緯度位置越低,晝長越短,觀測時間越推后,B正確;北半球冬至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回歸線,在北半球觀測,緯度位置越低,晝長越長,觀測時間越提前,D錯誤。1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一 主題3 太陽方位 學案(含解析).docx 專題一 主題3 太陽方位.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