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高中地理三輪沖刺:專題二 地球上的大氣 主題5 熱力環流與風(課件41張PPT 學案,共2份)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高中地理三輪沖刺:專題二 地球上的大氣 主題5 熱力環流與風(課件41張PPT 學案,共2份)

資源簡介

主題5 熱力環流與風
1.熱力環流原理的形成及常見形式
(1)一個形成過程
(2)兩個氣流運動方向
①垂直運動——受熱上升,冷卻下沉。
②水平運動——由高壓指向低壓。
(3)三個關系
①溫壓關系
下墊面溫度低的地方形成高壓,溫度高的地方形成低壓。
②風壓關系
水平方向上,風總是從高壓吹向低壓。
③氣壓分布
在同一水平方向上,近地面的氣壓形式與對應高空是相反的;在垂直方向上,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降低,氣壓降低;高壓和低壓總是在同一水平面相對而言的。
(4)四個關鍵點
(5)常見的熱力環流及其影響
①海陸風:使濱海地區氣溫日較差減小,降水增多。
②山谷風:在山谷和盆地,夜間的山風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內形成逆溫層,阻礙了空氣的垂直運動,易造成大氣污染。
③城市熱島環流:一般將綠化帶布局在氣流下沉處或下沉距離以內,將衛星城或污染較重的工業布局于氣流下沉距離之外。
2.圖解影響風速的因素
3.風的影響
(選擇題1~8題,每小題6分,共48分)
(2024·湖北地理)某科研小組利用多套測風系統,觀測記錄了敦煌綠洲邊緣某年沙漠風和綠洲風的風速、風向與頻次,并對表層沙粒采樣分析。結果發現,當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風為主,晚上沙漠風和綠洲風頻次相當;自沙漠向綠洲方向風速呈減小趨勢,綠洲風風速衰減幅度比沙漠風小。下圖示意采樣點及其沙粒分選系數。據此完成1~3題。
1.沿采樣點1至9方向,沙粒(  )
A.分選性由好變差
B.平均粒徑由細到粗
C.分選性由差變好
D.平均粒徑由粗到細
2.關于當地冬季晝夜主要風向成因的說法,合理的是(  )
A.冬季白天,綠洲“冷島效應”顯著
B.冬季白天,綠洲“熱島效應”顯著
C.冬季夜晚,綠洲“冷島效應”顯著
D.冬季夜晚,綠洲“熱島效應”顯著
3.綠洲風對當地綠洲生態環境改善明顯,是因為綠洲風有利于(  )
A.降低綠洲居住區噪聲污染
B.給綠洲地區帶來豐富的降水
C.沙物質從綠洲運移回沙漠
D.增加綠洲地區陽光照射強度
(2024·廣東地理)下圖為“珠穆朗瑪峰南坡某冰川區暖季上、下氣流運動狀況示意圖”。據此完成4~5題。
4.若暖季上、下行氣流常在圖中P地附近交匯,則該地(  )
A.大氣下沉氣流增強
B.冰面的流水作用減弱
C.局地降水概率增加
D.下行風焚風效應減弱
5.近30年來,該地區暖季午間下行氣流勢力呈現增強趨勢,由此可引起P地附近(  )
A.年均氣溫趨于降低
B.冰川消融加快
C.年降水量趨于增加
D.湖泊效應增強
(2023·湖北地理)下圖示意我國四個國家氣象觀測站測得的2018~2022年地面站點各月平均氣壓狀況。據此完成6~8題。
6.甲、乙、丙、丁四個站點分別位于(  )
A.海口 武漢 烏魯木齊 拉薩
B.武漢 海口 拉薩 烏魯木齊
C.烏魯木齊 武漢 拉薩 海口
D.武漢 烏魯木齊 海口 拉薩
7.丙地氣壓夏季高于冬季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夏季熱,氣流輻合 ②夏季熱,氣流輻散 ③冬季冷,氣流輻合 ④冬季冷,氣流輻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影響四地氣壓年變化差異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理緯度 ②天氣狀況 ③海拔高度 ④海陸性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選擇題1~6題,每小題6分,共36分)
(2024·黑龍江齊齊哈爾模擬)城市公園主要由水體和綠色植被等景觀構成。城市公園內的氣溫低于周圍都市區氣溫的現象被稱為冷島效應。據此完成1~2題。
1.夜間冷島效應更強,主要是因為城市公園(  )
A.夜間降溫慢 B.夜間降溫快
C.日間氣溫低 D.日間氣溫高
2.受冷島效應的影響,公園內部比外部(  )
A.空氣對流更旺盛 B.空氣濕度更小
C.地表風力更強勁 D.大氣層結構更穩定
(2024·江西南昌模擬)由于湖陸熱力差異,鄱陽湖周邊形成明顯的湖陸風環流。湖陸風起止時刻具有季節變化。下圖是“鄱陽湖甲監測站2010~2015年湖陸風起止時刻及其頻次統計圖”,四條曲線表示湖風開始、湖風停止、陸風開始、陸風停止時刻。據此完成3~4題。
3.四條曲線中,表示陸風停止時刻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與夏季相比,鄱陽湖冬季湖風起止時刻(  )
A.開始晚,結束晚 B.開始晚,結束早
C.開始早,結束晚 D.開始早,結束早
(2024·安徽合肥模擬)下圖示意某年8月3日晴天午后我國某綠洲和周邊沙漠的氣溫隨高度變化。據此完成5~6題。
5.圖示時刻,在距地面1~10米范圍內,綠洲地區氣溫(  )
A.垂直變率上部較大 B.一直高于周邊沙漠
C.垂直變率大于沙漠 D.隨高度升高而升高
6.圖示時刻,綠洲地區(  )
A.空氣對流運動弱,利于水分保持
B.氣壓較低,利于干燥氣流匯入
C.空氣對流運動強,利于水分散失
D.氣壓較高,利于濕潤氣流流入
7.(2024·山東濱州模擬)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2016年6月,圖示峽谷地區發生了一次強雷暴大風天氣。此次雷暴天氣是由于高空西北氣流推動冷空氣南下后,與當地氣團組成不穩定的大氣結構,形成颮線(強對流天氣帶)后產生的天氣現象,大風是由颮線發育過程中冷空氣快速下沉產生的下擊暴流所引發。下圖分別示意該地等高線地形、新田觀測點此次天氣過程的氣象要素變化。
(1)判斷新田站觀測點颮線出現的時間,并指出判斷依據。
(2)分析此次天氣過程中颮線的形成條件。
(3)此次天氣過程中,分析峽谷地形對大風的影響。
主題5 熱力環流與風
真題演練
1.D 2.B 3.C [第1題,由圖中注記可知,分選系數數值越小,表示分選性越好。圖中沿采樣點1至9方向,沙粒分選系數先變大后變小,說明分選性由好變差再變好,A、C錯誤;由文字材料可知,自沙漠向綠洲方向風速呈減小趨勢,可推測自沙漠向綠洲方向風力搬運作用逐漸減弱,沿采樣點1至9方向,沙粒平均粒徑由粗到細,D正確、B錯誤。第2題,由材料可知,當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風為主,說明近地面沙漠氣壓高于綠洲,沙漠溫度低于綠洲,可推測冬季白天綠洲“熱島效應”顯著,B正確、A錯誤;由材料可知,冬季晚上綠洲風和沙漠風頻次相當,說明冬季夜晚有時吹綠洲風,有時吹沙漠風,若綠洲“冷島效應”顯著,則以綠洲風為主,若綠洲“熱島效應”顯著,則以沙漠風為主,C、D錯誤。第3題,綠洲風從綠洲吹向沙漠,由材料可知,綠洲風風速衰減幅度比沙漠風小,故可推測綠洲風搬運沙物質向綠洲外輸送,將部分沙物質運移回沙漠,從而改善綠洲的生態環境,C正確;綠洲風對噪聲和光照影響不大,且噪聲和光照也不是綠洲地區的生態環境問題,A、D錯誤;綠洲風會將綠洲的水汽向外輸送,不能給綠洲地區帶來降水,B錯誤。]
4.C 5.A [第4題,下行氣流在P地與上行氣流相遇,受到上行氣流的阻擋而減弱,A錯;P地位于陽坡,加上暖季氣溫偏高,冰川融水增多,流水作用增強,B錯;上行、下行氣流在P地交匯,上行氣流途經山下的河流、湖泊,氣流暖濕,與下行氣流相遇后被抬升,形成局部降水,C正確;焚風效應強弱取決于空氣濕度、下沉距離,與氣流相遇沒有關系,D錯。第5題,暖季午間氣溫高,冰川融化吸熱,導致冰川表面空氣冷卻,下行氣流勢力增強,下行氣流將高海拔地區的冷空氣吹向低海拔地區,P地受到冰川冷卻效應影響,導致年均氣溫趨于降低,A正確;因下行氣流是來自高海拔的冷氣流,P地附近冰川消融會減慢,B錯;下行氣流勢力加強,與上行氣流相遇的地點會向P地下游方向推移,P地則受下行氣流的影響,降水減少,C錯;來自湖泊表面的大氣挾帶湖面蒸發的水汽上行,在P地與下行氣流相遇形成降水,因下行氣流勢力增強,兩股氣流交匯地點下移,P地附近湖泊效應減弱,D錯。]
6.B 7.B 8.C [第6題,根據海拔高度對氣壓數值的影響特征結合選項可知,丙為位于我國第一級階梯的拉薩,丁為位于我國第二級階梯的烏魯木齊;甲、乙同處我國第三級階梯,海拔高度相差不大,但冬季甲地氣壓明顯高于乙地,而武漢冬季氣溫顯著低于海口,受亞洲高壓影響更大,可判斷甲地為武漢,乙地為海口。故選B。第7題,根據丙地氣壓數值顯著低于海平面標準氣壓值,可以判斷該地海拔較高。夏季整個大陸上的氣柱膨脹,氣流輻合上升,使高山高原地區地面以上的氣柱質量增加,氣壓較高;冬季大氣冷卻,整個大陸上的氣柱收縮,使高山高原地區地面以上的氣柱質量減少,氣流向低海拔輻散,氣壓較低。高海拔高原的熱力性質也進一步加劇了氣流的季節性升降運動。故選B。第8題,由前面分析可知,氣壓年變化與地理緯度、海陸性質、海拔高度等自然地理條件有關,而天氣狀況主要影響短時期的氣象要素,對氣壓年變化影響不大。故選C。]
模擬預測
1.C 2.D
3.C 4.B [第3題,由所學知識可知,一般而言,湖風出現在白天,早晨開始、傍晚結束;陸風出現在夜晚,傍晚開始、早晨結束。再考慮氣溫的滯后性,可判斷①為陸風開始、③為陸風結束,④為湖風開始、②為湖風結束。選C。第4題,湖陸風的轉變,實際上是由湖陸熱力差異導致的。湖風多發生在白天,冬季白晝短,日出時間較晚,日落時間較早,故湖風開始晚,結束早,選B。]
5.D 6.A [第5題,讀圖,在距地面1~10米范圍內,綠洲地區氣溫隨高度升高而升高,但同一高度下綠洲氣溫低于沙漠,且整體而言,綠洲在該海拔范圍內氣溫的變化幅度較小,其垂直變率小于沙漠,且綠洲氣溫在該海拔的上部地區變化幅度更小,垂直變率較小,故選D。第6題,圖示時刻,綠洲氣溫較沙漠低,氣溫較低,氣壓較高,近地面氣流向沙漠流動,不利于沙漠干燥氣流匯入,且有可能導致部分水汽從近地面向沙漠散失,B、D錯。上空熱氣流從沙漠向綠洲上空匯集,綠洲“下冷上熱”,大氣層結構穩定,空氣對流運動弱,利于水分保持,A正確,C錯。]
7.(1)6月4日18:00~20:00。觀測點氣溫驟降、相對濕度猛增、氣壓陡升。
(2)夏季午后,峽谷中的大氣受強烈太陽輻射增溫,氣溫偏高;冷空氣南下后,峽谷處的高空氣溫驟降;峽谷處大氣形成下熱上冷的結構,產生強對流。
(3)颮線發育過程中冷空氣快速下沉,受地形約束,空氣在谷底堆積,谷底氣壓升高,形成低空大風;峽谷南北走向,限制風向為南北方向;峽谷的狹管效應使風速增大。(共41張PPT)
主題5
熱力環流與風
專題二 地球上的大氣
精講點撥
模擬預測
真題演練
內容索引
18.5
(1)一個形成過程
1.熱力環流原理的形成及常見形式
精講點撥
PART ONE
(2)兩個氣流運動方向
①垂直運動——受熱上升,冷卻下沉。
②水平運動——由高壓指向低壓。
(3)三個關系
①溫壓關系
下墊面溫度低的地方形成高壓,溫度高的地方形成低壓。
②風壓關系
水平方向上,風總是從高壓吹向低壓。
③氣壓分布
在同一水平方向上,近地面的氣壓形式與對應高空是相反的;在垂直方向上,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降低,氣壓降低;高壓和低壓總是在同一水平面相對而言的。
(4)四個關鍵點
(5)常見的熱力環流及其影響
①海陸風:使濱海地區氣溫日較差減小,降水增多。
②山谷風:在山谷和盆地,夜間的山風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內形成逆溫層,阻礙了空氣的垂直運動,易造成大氣污染。
③城市熱島環流:一般將綠化帶布局在氣流下沉處或下沉距離以內,將衛星城或污染較重的工業布局于氣流下沉距離之外。
2.圖解影響風速的因素
3.風的影響
真題演練
PART TWO
(2024·湖北地理)某科研小組利用多套測風系統,觀測記錄了敦煌綠洲邊緣某年沙漠風和綠洲風的風速、風向與頻次,并對表層沙粒采樣分析。結果發現,當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風為主,晚上沙漠風和綠洲風頻次相當;自沙漠向綠洲方向風速呈減小趨勢,綠洲風風速衰減幅度比沙漠風小。
1
2
3
4
5
6
7
8
右圖示意采樣點及其沙粒分選系數。據此完成1~3題。
1
2
3
4
5
6
7
8
1.沿采樣點1至9方向,沙粒
A.分選性由好變差
B.平均粒徑由細到粗
C.分選性由差變好
D.平均粒徑由粗到細

1
2
3
4
5
6
7
8
由圖中注記可知,分選系數數值越小,表示分選性越好。圖中沿采樣點1至9方向,沙粒分選系數先變大后變小,說明分選性由好變差再變好,A、C錯誤;
由文字材料可知,自沙漠向綠洲方向風速呈減小趨勢,可推測自沙漠向綠洲方向風力搬運作用逐漸減弱,沿采
樣點1至9方向,沙粒平均粒徑由粗到細,D正確、B錯誤。
1
2
3
4
5
6
7
8
2.關于當地冬季晝夜主要風向成因的說法,合理的是
A.冬季白天,綠洲“冷島效應”顯著
B.冬季白天,綠洲“熱島效應”顯著
C.冬季夜晚,綠洲“冷島效應”顯著
D.冬季夜晚,綠洲“熱島效應”顯著

1
2
3
4
5
6
7
8
由材料可知,當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風為主,說明近地面沙漠氣壓高于綠洲,沙漠溫度低于綠洲,可推測冬季白天綠洲“熱島效應”顯著,B正確、A錯誤;
由材料可知,冬季晚上綠洲風和沙漠風頻次相當,說明冬季夜晚有時吹綠洲風,有時吹沙漠風,若綠洲“冷島
效應”顯著,則以綠洲風為主,若綠洲“熱島效應”顯著,則以沙漠風為主,C、D錯誤。
1
2
3
4
5
6
7
8
3.綠洲風對當地綠洲生態環境改善明顯,是因為綠洲風有利于
A.降低綠洲居住區噪聲污染
B.給綠洲地區帶來豐富的降水
C.沙物質從綠洲運移回沙漠
D.增加綠洲地區陽光照射強度

1
2
3
4
5
6
7
8
綠洲風從綠洲吹向沙漠,由材料可知,綠洲風風速衰減幅度比沙漠風小,故可推測綠洲風搬運沙物質向綠洲外輸送,將部分沙物質運移回沙漠,從而改善綠洲的生態環境,C正確;
綠洲風對噪聲和光照影響不大,且噪聲和光照也不是綠洲地區的生態環境
問題,A、D錯誤;綠洲風會將綠洲的水汽向外輸送,不能給綠洲地區帶來降水,B錯誤。
1
2
3
4
5
6
7
8
(2024·廣東地理)下圖為“珠穆朗瑪峰南坡某冰川區暖季上、下氣流運動狀況示意圖”。據此完成4~5題。
4.若暖季上、下行氣流常在圖中P地附近交匯,則該地
A.大氣下沉氣流增強
B.冰面的流水作用減弱
C.局地降水概率增加
D.下行風焚風效應減弱

1
2
3
4
5
6
7
8
下行氣流在P地與上行氣流相遇,受到上行氣流的阻擋而減弱,A錯;
P地位于陽坡,加上暖季氣
溫偏高,冰川融水增多,流水作用增強,B錯;
上行、下行氣流在P地交匯,上行氣流途經山下的河流、湖泊,氣流暖濕,與下行氣流相遇后被抬升,形成局部降水,C正確;
焚風效應強弱取決于空氣濕度、下沉距離,與氣流相遇沒有關系,D錯。
1
2
3
4
5
6
7
8
(2024·廣東地理)下圖為“珠穆朗瑪峰南坡某冰川區暖季上、下氣流運動狀況示意圖”。據此完成4~5題。
5.近30年來,該地區暖季午間下行氣流勢力呈現增強趨勢,由此可引起P地附近
A.年均氣溫趨于降低
B.冰川消融加快
C.年降水量趨于增加
D.湖泊效應增強

1
2
3
4
5
6
7
8
暖季午間氣溫高,冰川融化吸熱,導致冰川表面空氣冷卻,下行氣流勢力增強,下行氣流將高海拔地區的冷空氣吹向低海拔地,
區P地受到冰川冷卻效應影響,導致年均氣溫趨于降低,A正確;
因下行氣流是來自高海拔的冷氣流,P地附近冰川消融會減慢,B錯;
1
2
3
4
5
6
7
8
下行氣流勢力加強,與上行氣流相遇的地點會向P地下游方向推移,P地則受下行氣流的影響,降水減少,C錯;
來自湖泊表面的大氣挾帶湖面蒸發的水汽上行,在P地與下行氣流相遇形成降水,因下行氣流勢力增強,兩股氣流交匯地點下移,P地附近湖泊效應減弱,D錯。
1
2
3
4
5
6
7
8
(2023·湖北地理)下圖示意我國四個國家氣象觀測站測得的2018~2022年地面站點各月平均氣壓狀況。據此完成6~8題。
6.甲、乙、丙、丁四個站點分別位于
A.海口 武漢 烏魯木齊 拉薩 B.武漢 海口 拉薩 烏魯木齊
C.烏魯木齊 武漢 拉薩 海口 D.武漢 烏魯木齊 海口 拉薩

1
2
3
4
5
6
7
8
根據海拔高度對氣壓數值的影響特征結合選項可知,丙為位于我國第一級階梯的拉薩,丁為位于我國第二級階梯的烏魯木齊;甲、乙同處我國第三級階梯,海拔高度相差不大,但冬季甲地氣壓明顯高于乙地,而武漢冬季氣溫顯著低于海口,受亞洲高壓影響更大,可判斷甲地為武漢,乙地為海口。故選B。
6
1
2
3
4
5
7
8
(2023·湖北地理)下圖示意我國四個國家氣象觀測站測得的2018~2022年地面站點各月平均氣壓狀況。據此完成6~8題。
7.丙地氣壓夏季高于冬季的主要原因是
①夏季熱,氣流輻合 ②夏季熱,氣流輻散 
③冬季冷,氣流輻合 ④冬季冷,氣流輻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
1
2
3
4
5
7
8
根據丙地氣壓數值顯著低于海平面標準氣壓值,可以判斷該地海拔較高。夏季整個大陸上的氣柱膨脹,氣流輻合上升,使高山高原地區地面以上的氣柱質量增加,氣壓較高;冬季大氣冷卻,整個大陸上的氣柱收縮,使高山高原地區地面以上的氣柱質量減少,氣流向低海拔輻散,氣壓較低。高海拔高原的熱力性質也進一步加劇了氣流的季節性升降運動。故選B。
6
1
2
3
4
5
7
8
(2023·湖北地理)下圖示意我國四個國家氣象觀測站測得的2018~2022年地面站點各月平均氣壓狀況。據此完成6~8題。
8.影響四地氣壓年變化差異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理緯度 ②天氣狀況 ③海拔高度 ④海陸性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
1
2
3
4
5
7
8
由前面分析可知,氣壓年變化與地理緯度、海陸性質、海拔高度等自然地理條件有關,而天氣狀況主要影響短時期的氣象要素,對氣壓年變化影響不大。故選C。
(2024·黑龍江齊齊哈爾模擬)城市公園主要由水體和綠色植被等景觀構成。城市公園內的氣溫低于周圍都市區氣溫的現象被稱為冷島效應。據此完成1~2題。
1.夜間冷島效應更強,主要是因為城市公園
A.夜間降溫慢 B.夜間降溫快
C.日間氣溫低 D.日間氣溫高
1
2
3
4
5
6
7
模擬預測
PART THREE

1
2
3
4
5
6
7
夜間降溫速度慢,會導致氣溫更高,A錯誤;
城市公園植被覆蓋率較高,夜間降溫速度較硬化路面慢,B錯誤;
城市公園植被覆蓋率高,白天升溫速度慢,日間氣溫低,使夜間城市公園氣溫較低,在夜間的城市熱島效應更為嚴重的情況下,使冷島效應更強,C正確,D錯誤。
1
2
3
4
5
6
7
(2024·黑龍江齊齊哈爾模擬)城市公園主要由水體和綠色植被等景觀構成。城市公園內的氣溫低于周圍都市區氣溫的現象被稱為冷島效應。據此完成1~2題。
2.受冷島效應的影響,公園內部比外部
A.空氣對流更旺盛 B.空氣濕度更小
C.地表風力更強勁 D.大氣層結構更穩定

受冷島效應影響,公園內部的氣溫更低,空氣對流較弱,大氣層結構更穩定,地表風力較弱,A、C錯誤,D正確;
公園內部受植被以及水體等因素的影響,空氣濕度更大,B錯誤。
1
2
3
4
5
6
7
(2024·江西南昌模擬)由于湖陸熱力差異,鄱陽湖周邊形成明顯的湖陸風環流。湖陸風起止時刻具有季節變化。下圖是“鄱陽湖甲監測站2010~2015年湖陸風起止時刻及其頻次統計圖”,四條曲線表示湖風開始、湖風停止、陸風開始、陸風停止時刻。據此完成3~4題。
3.四條曲線中,表示陸風停止時刻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
2
3
4
5
6
7
由所學知識可知,一般而言,湖風出現在白天,早晨開始、傍晚結束;陸風出現在夜晚,傍晚開始、早晨結束。再考慮氣溫的滯
后性,可判斷①為陸風開始、③為陸風結束,④為湖風開始、②為湖風結束。選C。
1
2
3
4
5
6
7
(2024·江西南昌模擬)由于湖陸熱力差異,鄱陽湖周邊形成明顯的湖陸風環流。湖陸風起止時刻具有季節變化。下圖是“鄱陽湖甲監測站2010~2015年湖陸風起止時刻及其頻次統計圖”,四條曲線表示湖風開始、湖風停止、陸風開始、陸風停止時刻。據此完成3~4題。
4.與夏季相比,鄱陽湖冬季湖風起止時刻
A.開始晚,結束晚
B.開始晚,結束早
C.開始早,結束晚
D.開始早,結束早

1
2
3
4
5
6
7
湖陸風的轉變,實際上是由湖陸熱力差異導致的。湖風多發生在白天,冬季白晝短,日出時間較晚,日落時間較早,故湖風開始晚,結束早,選B。
1
2
3
4
5
6
7
(2024·安徽合肥模擬)下圖示意某年8月3日晴天午后我國某綠洲和周邊沙漠的氣溫隨高度變化。據此完成5~6題。
5.圖示時刻,在距地面1~10米范圍內,綠洲地區氣溫
A.垂直變率上部較大
B.一直高于周邊沙漠
C.垂直變率大于沙漠
D.隨高度升高而升高

1
2
3
4
5
6
7
讀圖,在距地面1~10米范圍內,綠洲地區氣溫隨高度升高而升高,但同一高度下綠洲氣溫低于沙漠,且整體而言,綠洲在該海拔范圍內氣溫的變化幅度較小,其垂直變率小于沙漠,且
綠洲氣溫在該海拔的上部地區變化幅度更小,垂直變率較小,故選D。
6.圖示時刻,綠洲地區
A.空氣對流運動弱,利于水分保持
B.氣壓較低,利于干燥氣流匯入
C.空氣對流運動強,利于水分散失
D.氣壓較高,利于濕潤氣流流入
1
2
3
4
5
6
7
(2024·安徽合肥模擬)下圖示意某年8月3日晴天午后我國某綠洲和周邊沙漠的氣溫隨高度變化。據此完成5~6題。

1
2
3
4
5
6
7
圖示時刻,綠洲氣溫較沙漠低,氣溫較低,氣壓較高,近地面氣流向沙漠流動,不利于沙漠干燥氣流匯入,且有可能導致部分水汽從近地面向沙漠散失,B、D錯。
上空熱氣流從沙漠向綠洲上空匯集,綠洲“下冷上熱”,大氣層結構穩定,空氣對流運動弱,利于水分保持,A正確,C錯。
1
2
3
4
5
6
7
7.(2024·山東濱州模擬)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6月,圖示峽谷地區發生了一次強雷暴大風天氣。此次雷暴天氣是由于高空西北氣流推動冷空氣南下后,與當地氣團組成不穩定的大氣結構,形成颮線(強對流天氣帶)后產生的天氣現象,大風是由颮線發育過程中冷空氣快速下沉產生的下擊暴流所引發。右圖分別示意該地等高線地形、新田觀測點此次天氣過程的氣象要素變化。
1
2
3
4
5
6
7
(1)判斷新田站觀測點颮線出現的時間,并指出判斷依據。
答案 6月4日18:00~20:00。觀測點氣溫驟降、相對濕度猛增、氣壓陡升。
1
2
3
4
5
6
7
(2)分析此次天氣過程中颮線的形成條件。
答案 夏季午后,峽谷中的大氣受強烈太陽輻射增溫,氣溫偏高;冷空氣南下后,峽谷處的高空氣溫驟降;峽谷處大氣形成下熱上冷的結構,產生強對流。
1
2
3
4
5
6
7
(3)此次天氣過程中,分析峽谷地形對大風的影響。
答案 颮線發育過程中冷空氣快速下沉,受地形約束,空氣在谷底堆積,谷底氣壓升高,形成低空大風;峽谷南北走向,限制風向為南北方向;峽谷的狹管效應使風速增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昌市| 兴国县| 东乌| 柘城县| 赤壁市| 荆州市| 当涂县| 甘泉县| 清流县| 剑阁县| 涡阳县| 通江县| 平罗县| 连山| 辽阳县| 朝阳市| 黔东| 仁怀市| 东平县| 包头市| 永善县| 高安市| 古交市| 紫阳县| 怀宁县| 泽普县| 伊川县| 白银市| 龙山县| 肇州县| 连平县| 花莲县| 平陆县| 丰城市| 永顺县| 阿瓦提县| 樟树市| 大田县| 苏尼特左旗| 张家界市| 蓝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