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上22《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認識“崛、范”等9個生字,會寫“肅、默、晰”等 12個生字,會寫“嚴肅、默默、清晰”等16個詞語。2.能歸納課文講述的三件事,并連起來說清楚課文的主要內容。3.能查找資料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說出周恩來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志向的原因。4.寫出自己讀書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教學重點】1.在閱讀中體會文中表達的“中華不振”,感受落后就挨打的道理。了解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教學難點】明白自己讀書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教學過程】一.古詩古文導入 1.出示《自勉詩》《少年中國說》 2.第一首是什么主題的古詩?第二首呢? 3.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從小就勉勵自己的中國少年——周恩來 4.板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默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幾件事?(立志振興中華,耳聞不振,目睹不振)2.這三件事之間是什么關系? (因果關系)3.我們能不能用上因果關系的提示,幫助我們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提示用上:之所以……是因為……)三.以讀促悟,品詞析句,強化重點1.讓我們把時間拉回到12歲那年,同桌合作讀11——17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你從哪些地方看到了中華不振?有感觸的地方可以在旁邊進行批注。2.學生自讀思考并批注3.學生匯報:①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國人占據了,不要隨便去玩,有事也要繞著走,免得惹出麻煩沒有地方說理。(指導朗讀,體會說話人的心情,體會中華不振)②“中華不振哪!”伯父嘆了口氣,沒有再說什么。(我們學著伯父的樣子一起演一演,該怎么說?體會中華不振)③這一帶果真和別處大不相同:街道上熱鬧非凡,往來的大多是外國人。(對比描寫,體會中華不振)④一問才知道,這個女人的親人被外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給她撐腰,懲處這個外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外國人,反而訓斥她。(如果你是這個婦女,你會怎樣說?指導朗讀,深入體會中華不振)4.為什么在我們中國人的地盤上,反而使我們受人欺負呢?四.小組合作,突破難點,提升語用能力1.是啊,這只是冰山一角,讓我們拿出自己搜集的資料,看看但是的中國是什么樣?小組交流:歷史背景資料2.小組匯報,老師出示圖片,我們再次感受當時的政府無能,人民無奈,被受欺負。3.就是這樣的種種深深的印在了少年周恩來的腦海中,所有他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4.讓我們再次回到那節修身課上:師:你們為什么而讀書?第一個:為家父而讀書。第二個:為明理而讀書。第三個:為光耀門楣而讀書。5.作為21世紀的你們因為什么而讀書?6.同樣一個問題,周恩來是怎么回答的?7.你們再清晰而堅定地說一遍,為什么而讀書?8.是啊,周恩來明白,要想立志救國,要有真才實學才行,于是他遠渡日本,提升自己,在離開祖國之前,他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大江歌罷掉頭東 周恩來 大江歌罷掉頭東, 邃密群科濟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 難酬蹈海亦英雄。13.講解故事含義,再次體會周恩來的雄心壯志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五.拓展周恩來從小就有遠大的抱負,終其一生都在為理想而奮斗,讓我們再次走進走恩來,去感受他的魅力!1.故事《周總理的睡衣》,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樣的周總理。2.關于周總理的外交小故事,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樣的周總理。3.出示國際友人對周總理的評價,你看到了什么樣的周總理?4.就是這么一位深受人民愛戴,在國際享有極高盛譽的總理,在1976年與世長辭了。5.播放《十里長街送總理》的視頻,孩子們談感受,你又看到了什么樣的周總理?6.周總理用盡一生的心血就是為了振興中華,而如今,我們的中國不再是七十年前的滿目瘡痍,在七十年的國慶大典上,我們看到了祖國的振興,總理的愿望實現了!7.播放視頻《祖國七十年》我們祖國的發展,靠的就是一代代人的不斷努力,老師相信,將來,你們會用自己的雙手與智慧,把我們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8.推薦書目:《大地的兒子——周恩來》《偉人的故事》六.作業1. 推薦閱讀《大地的兒子——周恩來》,并談談自己的感受。2.請以“我為……而讀書”為題寫一篇日記。課堂總結周恩來在感受到“中華不振”后,并沒有僅僅是哀嘆“中華不振”,他認識到只有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才能找到拯救中國的道路。后來他想方設法東渡日本求學,出發前夕,他又寫下了一首抒發救國抱負的著名詩篇: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板書設計22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立志(立志讀書)少年周恩來 疑惑(中華不振) 博大遠大氣憤(中國人被欺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