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第十一章 簡單機械專題十二 杠桿作圖和杠桿動態平衡類型一 杠桿作圖角度1 力和力臂作圖1. 在圖中畫出使用鍘刀時動力F的力臂l。1234567891011121314152. 斜身引體是一種訓練上肢力量的運動。如圖所示,身體可以看成以腳為支點O的杠桿,畫出運動員做斜身引體時受到重力的示意圖和拉力F的力臂l。1234567891011121314153. 在如圖所示的杠桿中畫出動力臂l1和阻力F2。1234567891011121314154. 圖甲是一種下開式窗戶,圖乙為該窗戶的結構簡圖,其中B點為轉動軸,O點為窗扇的重心,請在圖乙中畫出窗扇所受的重力G及其力臂l。1234567891011121314155. 如圖所示,杠桿處于靜止狀態,請畫出作用在杠桿上的動力F1和阻力臂l2。123456789101112131415角度2 最小力相關作圖6. 拉桿式旅行箱可看成杠桿,請畫出旅行箱在圖示位置靜止時,施加在端點A的最小作用力F的示意圖和重力的力臂l。1234567891011121314157. 如圖所示,AOD為繞O點轉動的輕質杠桿,A點下方掛一物體M,為使杠桿平衡,請在D點畫出最小的動力F及動力臂l。1234567891011121314158. (2023·四川南充)圖甲是小明自行車的手閘,其中ABO可視為一種杠桿,其簡化示意圖如圖乙所示,O為支點,F2為阻力,請在圖乙中畫出作用在A點的最小動力F1及其力臂l1。1234567891011121314159. 如圖所示,在撬棒AD上作出撬起“石塊1”的最小力F及對應的力臂l。12345678910111213141510. 如圖所示,工人沿臺階向上滾動圓柱形塑料桶,O1為支點,O2為塑料桶的橫截面的圓心。工人用最小的動力F將塑料桶滾上臺階,請在圖中畫出此最小動力F的示意圖并作出其力臂l。123456789101112131415類型二 動態杠桿11. 如圖所示,杠桿可繞O點轉動,力F作用在杠桿一端且始終與杠桿垂直。在將杠桿緩慢地由位置A拉到位置B的過程中,力F( A )A. 變大 B. 變小C. 不變 D. 先變大后變小A12345678910111213141512. 如圖所示,用一個始終水平向右的力F,把杠桿OA從圖示位置緩慢拉至水平的過程中,力F的大小將( C )A. 變小 B. 不變C. 變大 D. 先變大后變小C12345678910111213141513. 如圖所示,用剪刀將一張紙片緩慢地一刀剪斷的過程中,阻力臂l阻和動力F動的變化情況是( C )A. l阻不變,F動變大 B. l阻不變,F動不變C. l阻變大,F動變大 D. l阻變大,F動不變C12345678910111213141514. (2024·江蘇蘇州)圖甲是健身步道上的坐式劃船訓練器。如圖乙所示,人坐在座板上,用始終與把手垂直的力緩慢向后將把手拉至身體兩側,此過程中,拉力大小的變化情況是 變小 。若要增加訓練強度,應將配重盤向 a (填“a”或“b”)端移動。變小 a 12345678910111213141515. 如圖所示,長為L的輕質木板(不計質量)左端可繞O點轉動,右端放一重為G的小物塊,用豎直向上的力F拉著木板的右端,使木板始終在水平位置保持靜止。小物塊向左勻速滑行的過程中,下圖中能正確表示拉力F與小物塊運動時間t的關系的是( A )A B C DA123456789101112131415第十一章 簡單機械實 踐 制作“龍骨水車”模型1. 如圖甲所示,龍骨水車是一種古代用于農田灌溉的水車工具,它包括固定整臺水車的木架、操作者腳下的大輪和踏板、連接水槽和水源的木質水槽、安裝在水槽另一端的小輪,以及連接大輪和小輪的木制鏈條,鏈條的下鏈輪和車身一部分沒入水中,操作者通過踩踏踏板,驅動鏈輪,刮水板就沿水槽刮水上升,到水槽上端將水送出,使水車能夠從水源抽水灌溉田地,其工作過程如圖乙所示。12(1)車頭大輪與拐木組成了一個輪軸(可視為一種變形的杠桿),當拐木長度大于大輪半徑時,該機械相當于一個 省力 (填“省力”或“費力”)杠桿。(2)勻速刮水上升時水的 重力勢 能增大;刮水板的面積越大,水車旋轉一周提升的水就越多,對水所做的功越 多?。划敳葎犹ぐ宓乃俣燃?br/>快時,提升水的功率會變 大 。省力 重力勢 多 大 12(3)勞動課上,小明踩動龍骨水車旋轉一周可將約20 L水提升到離水源3 m高的田地中,所用時間為60 s,小明做功的總功率為40 W,則該過程中做的總功為 2 400 J,機械效率為 25% 。(g取10 N/kg)2 400 25% 122. 明代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記載的農業生產汲水裝置——轆轤,沿用至今。圖甲是一種轆轤,由具有共同轉動軸的大輪和小輪組成。提水時,用力使大輪轉動,小輪隨之轉動并纏繞井繩,提起水桶。12(1)圖甲所示的轆轤可視為不等臂杠桿,為方便提水,它是按照 省(填“省力”或“費力”)杠桿來設計的。某時刻用轆轤提水的示意圖如圖乙所示,它的支點是 B (填“A”“B”或“C”)點。省力B 12(2)設大輪與小輪的半徑之比為3∶1,水桶受到的總重力為90 N。使周長為3 m的大輪轉動一圈,水桶勻速上升,井繩對水桶做的功為 90 J;若要使轆轤靜止在圖乙所示的位置,作用在C點的最小動力應為 30 N。(不計井繩的粗細和自重)(3)如圖丙所示,水龍頭開關的設計也應用了同樣的原理,為了更省力,開關應選用圖丙中的 ?、佟?填“①”或“②”)。90 30 ① 12(共33張PPT)第十一章 簡單機械第三節 機械效率第1課時 機械效率知識點一 有用功、額外功、總功1. 如圖所示,用繩子和動滑輪將鉤碼提升至一定的高度,此過程做的有用功是( A )A. 克服鉤碼重力做的功 B.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C. 彈簧測力計拉力做的功 D. 克服動滑輪重力做的功A123456789101112132. 當用桶從井中打水時,對水做的功是 有用功 ,對桶做的功是 額外功??;若桶掉到井里,將桶打撈上來時桶里進了一些水,則對水做的功是 額外功 ,對桶做的功是 有用功 ,對桶和水做的功是 總功 。(均填“有用功”“額外功”或“總功”)有用功 額外功 額外功 有用功 總功 12345678910111213知識點二 機械效率3. 甲機械的機械效率為70%,乙機械的機械效率為5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甲機械做功比乙機械做功更省力B. 甲機械做功快C. 甲機械做功多D. 甲機械所做有用功在總功中所占的比例大D123456789101112134. 甲、乙兩機械的參數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甲機械的總功較大 B. 甲機械的有用功較小C. 乙機械的額外功較小 D. 乙機械的機械效率較高B123456789101112135. 如圖所示,工人師傅利用滑輪將物體運上樓,該滑輪是 定 滑輪。若工人師傅用1 000 N的拉力將重為800 N的物體勻速提升5 m,則工人師傅做的有用功為 4 000 J,該滑輪的機械效率為 80% 。定 4 000 80% 123456789101112136. 如圖所示,工人用重50 N的動滑輪將質量為45 kg的材料從地面豎直勻速提升到3 m高的地方。在此過程中,工人所用的拉力至少為 250 N,動滑輪的機械效率最高為 90% 。(g取10 N/kg)250 90% 123456789101112137. 如圖所示,利用輕質滑輪組勻速拉動水平地面上重300 N的物體,拉力F為30 N。若物體和地面之間的摩擦力為30 N,則A處的拉力為 30 N,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50% 。30 50% 123456789101112138. 中國是世界基建強國,塔吊是基建的常用設備,圖甲是塔吊的簡化模型,圖乙是塔吊中滑輪組的局部放大圖。已知物體重1.2×104 N,動滑輪重0.3×104 N,在繩子自由端施加拉力F后,物體在20 s內勻速上升了10 m。不計繩重和摩擦,求:12345678910111213(1)拉力F的大??;解:(1)由題圖乙可知,承擔動滑輪和物重的繩子段數n=2,不計繩重和摩擦,拉力F的大小F=(G+G動)=×(1.2×104 N+0.3×104 N)=7.5×103 N。答:(1)7.5×103 N解:(1)由題圖乙可知,承擔動滑輪和物重的繩子段數n=2,不計繩重和摩擦,拉力F的大小F=(G+G動)=×(1.2×104 N+0.3×104 N)=7.5×103 N。答:(1)7.5×103 N12345678910111213(2)拉力F做的功;解:(2)拉力F做的功為總功,即W總=Fs=Fnh=7.5×103 N×2×10 m=1.5×105 J。答:(2)1.5×105 J解:(2)拉力F做的功為總功,即W總=Fs=Fnh=7.5×103 N×2×10 m=1.5×105 J。答:(2)1.5×105 J12345678910111213(3)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解:(3)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100%=×100%=×100%=×100%=×100%=80%。答:(3)80%。解:(3)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100%=×100%=×100%=×100%=×100%=80%。答:(3)80%。123456789101112139. 如圖所示,某同學分別用甲、乙兩套滑輪把同一桶沙子從一樓地面勻速提升到二樓。用甲滑輪所做的總功為W1,機械效率為η1;用乙滑輪所做的總功為W2,機械效率為η2。不計繩重和滑輪的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 W1<W2,η1>η2 B. W1<W2,η1<η2C. W1=W2,η1=η2 D. W1=W2,η1<η2A1234567891011121310. (2024·福州十九中期末)用相同的滑輪繞成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個滑輪組,用它們分別將A、B兩物體勻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兩繩自由端的拉力F恰好相等,不計繩重和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物體重GA<GBB.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甲>η乙C. 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甲<s乙D. 滑輪組做的額外功W額甲>W額乙B1234567891011121311. 如圖所示,工人用平行于斜面的推力,把一個重800 N的物體,沿著長5 m、高1 m的斜面由底端勻速推到頂端,推力為200 N,則推力所做的有用功為 800 J,總功為 1 000 J,斜面的機械效率為 80% ,物體與斜面間的摩擦力為 40 N。800 1 000 80% 40 1234567891011121312. 質量為60 kg的裝卸工人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勻速提升重200 N的貨物,貨物在2 s內被提升6 m,在此過程中,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不計繩重及摩擦,求:(1)工人做的有用功;解:(1)工人做的有用功W有=Gh=200 N×6 m=1 200 J。答:(1)1 200 J解:(1)工人做的有用功W有=Gh=200 N×6 m=1 200 J。答:(1)1 200 J12345678910111213(2)繩子自由端的拉力;解:(2)拉力做的總功W總===1 500 J,由題圖可知,承擔動滑輪和物重的繩子段數n=2,則拉力移動的距離s=2h=2×6 m=12 m,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125 N。答:(2)125 N解:(2)拉力做的總功W總===1 500 J,由題圖可知,承擔動滑輪和物重的繩子段數n=2,則拉力移動的距離s=2h=2×6 m=12 m,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125 N。答:(2)125 N12345678910111213(3)動滑輪所受的重力。解:(3)拉力做的額外功W額=W總-W有=1 500 J-1 200 J=300 J,不計繩重及摩擦,額外功是克服動滑輪的重力所做的功,則動滑輪所受的重力G動===50 N。答:(3)50 N。解:(3)拉力做的額外功W額=W總-W有=1 500 J-1 200 J=300 J,不計繩重及摩擦,額外功是克服動滑輪的重力所做的功,則動滑輪所受的重力G動===50 N。答:(3)50 N。1234567891011121313. 用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與物重G物的關系,改變G物,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計算并繪出η與G物的關系圖像,如圖乙所示。若不計繩重和摩擦,此滑輪組中動滑輪重 3 N;當G物=6 N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 66.7% (結果保留到0.1%)。3 66.7% 12345678910111213第十一章 簡單機械第三節 機械效率第2課時 測量機械效率知識點一 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1. 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A. 實驗時彈簧測力計可以在靜止時讀數B. 彈簧測力計必須豎直向上拉C. 測量機械效率的原理:η=×100%D. 此裝置可以探究滑輪組機械效率與繩子段數的關系A12345672. (2024·福州連江期末)在“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利用圖1中甲、乙、丙三個實驗裝置進行實驗,測得的實驗數據見下表。(鉤碼規格相同,動滑輪重不可忽略)1234567實驗次序 鉤碼重G/N 提升高度h/m 繩端拉力F/N 繩端移動的距離s/m 機械效率η1 4 0.1 0.32 8 0.1 3.2 0.3 83.3%3 8 0.1 2.0 0.5 80.0%(1)在實驗中,應沿豎直方向 勻速 拉動彈簧測力計。勻速 1234567(2)第1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2所示,其讀數為 1.8 N,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74.1% (結果保留到0.1%)。(3)由1、2兩次實驗數據可得出結論: 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重物時,物重越大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1.8 74.1% 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重物時,物重越大 1234567(4)由 2、3 兩次實驗數據可得出結論:使用不同滑輪組提升相同重物時,動滑輪越重,機械效率越低。(5)如圖1中丁所示,在第3次實驗操作的基礎上,改變繩子自由端拉力的方向,測得的拉力大小將 變大 。2、3 變大 1234567知識點二 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3. 在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要使此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提高,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D )A. 減小定滑輪的重力 B. 增大被提升物體的高度C. 增大動滑輪的重力 D. 增大被提升物體的重力D12345674. 某實驗小組分別用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個滑輪組(每個滑輪重相同)在相同時間內把重物G提升相同高度。若F1和F2大小相等,不計繩重及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F1和F2做功的功率相同B. F1和F2做的總功相同C. 兩個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一樣大D. 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比乙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高D12345675. 在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小明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先勻速提升重為G1的物體,額外功與有用功之比為1∶3;再勻速提升重為G2的物體,G1∶G2=1∶3。若不計繩重和摩擦,則先后兩次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1∶η2為( A )A. 5∶6 B. 6∶5 C. 1∶3 D. 3∶1A12345676. 斜面是一種簡單機械,生活中人們常常利用它來搬運貨物,以達到省力的目的。小明想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傾斜程度的關系”,于是他找來一塊長木板、一個木塊、三個高度不同的長方體、一把刻度尺和一個彈簧測力計進行實驗,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實驗數據見下表。1234567實驗 次序 斜面傾斜 程度 木塊重 G/N 斜面的 高度h/m 沿斜面的 拉力F/N 木塊移動 的距離s/m 斜面的機械效率η1 較緩 5 0.2 3.3 0.5 60.6%2 較陡 5 0.25 3.8 0.5 65.8%3 最陡 5 0.3 4.2 0.5(1)在實驗過程中,沿斜面向上拉動木塊,使木塊做 勻速直線 運動。(2)由表中數據可知,第3次實驗時斜面的機械效率為 71.4% 。(結果保留到0.1%)勻速直線 71.4% 1234567(3)分析比較表中的實驗數據,可初步得出結論:斜面越陡,其機械效率越 高 。(4)除了傾斜程度會影響斜面的機械效率,你認為斜面的 粗糙程度 也會影響斜面的機械效率,這樣猜想的依據是 斜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做的額外功越多,機械效率就越低 。高 粗糙程度 斜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做的額外功越多,機械效率就越低 12345677. 在“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某小組的實驗裝置如圖甲、乙、丙所示,實驗數據見下表。實驗次序 1 2 3鉤碼重G/N 4 4 6鉤碼上升的高度h/m 0.1 0.1 0.1繩端拉力F/N 1.8 1.6 2.4繩端移動的距離s/m 0.3 0.4機械效率η 74.1% 62.5%1234567(1)該小組同學用第1次實驗中使用的裝置做第3次實驗,請將表中第3次實驗空缺的數據填寫完整:繩端移動的距離s= 0.3 m,機械效率η= 83.3% (結果保留到0.1%)。0.3 83.3% (2)若采用圖丙中的裝置,改變動滑輪重,提升同一物體并進行多次實驗,根據實驗數據繪制出圖丁所示的圖像,分析圖丁可知:被提升物體所受的重力相同時,動滑輪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越低 ;由圖丁中的A點坐標可知,被提升物體所受的重力為 3 N。(不計繩重和摩擦)(3)若每個滑輪的質量均為0.1 kg,則第2次實驗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為 0.04 J。(不計繩重,g取10 N/kg)越低 3 0.04 1234567(共23張PPT)第十一章 簡單機械專題十三 機械效率的綜合計算類型一 滑輪組豎直提升類1. 如圖所示,拉力F在5 s內將重400 N的物體勻速提升0.4 m。已知動滑輪重100 N,繩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500 N,不計繩重及摩擦。求:(1)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解:(1)由題圖可知,滑輪組繩子的有效段數n=2,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nh=2×0.4 m=0.8 m。答:(1)0.8 m解:(1)由題圖可知,滑輪組繩子的有效段數n=2,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nh=2×0.4 m=0.8 m。答:(1)0.8 m123456(2)在這個過程中拉力的功率;解:(2)因為不計繩重及摩擦,所以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G+G動)=×(400 N+100 N)=250 N,拉力做的總功W總=Fs=250 N×0.8 m=200 J,拉力做功的功率P===40 W。答(2)40 W解:(2)因為不計繩重及摩擦,所以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G+G動)=×(400 N+100 N)=250 N,拉力做的總功W總=Fs=250 N×0.8 m=200 J,拉力做功的功率P===40 W。答:(2)40 W123456(3)該滑輪組的最大機械效率。解:(3)不計繩重及摩擦,滑輪組能提升的最大物重G最大=nF最大-G動=2×500 N-100 N=900 N,滑輪組的最大機械效率η=×100%=×100%=×100%=×100%=×100%=90%。答(3)90%。解:(3)不計繩重及摩擦,滑輪組能提升的最大物重G最大=nF最大-G動=2×500 N-100 N=900 N,滑輪組的最大機械效率η=×100%=×100%=×100%=×100%=×100%=90%。答:(3)90%。1234562. (2024·江蘇蘇州)某起重機的滑輪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其最大載重為5 t。起重機將3 600 kg的鋼板勻速提升到10 m高的橋墩上,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不計鋼絲繩重和摩擦,g取10 N/kg。求:123456(1)克服鋼板重力做的功W有;解:(1)鋼板所受的重力G鋼板=m鋼板g=3 600 kg×10 N/kg=3.6×104 N,克服鋼板重力做的功為有用功,即W有=G鋼板h=3.6×104 N×10 m=3.6×105 J。答:(1)3.6×105 J解:(1)鋼板所受的重力G鋼板=m鋼板g=3 600 kg×10 N/kg=3.6×104 N,克服鋼板重力做的功為有用功,即W有=G鋼板h=3.6×104 N×10 m=3.6×105 J。答:(1)3.6×105 J123456(2)鋼絲繩的拉力F;解:(2)由題圖可知,滑輪組共有4段繩子拉著動滑輪,故繩端移動的距離為鋼板提升高度的4倍,即s=4h=4×10 m=40 m,拉力做的功W總===4.5×105 J,鋼絲繩的拉力F===1.125×104 N。答:(2)1.125×104 N解:(2)由題圖可知,滑輪組共有4段繩子拉著動滑輪,故繩端移動的距離為鋼板提升高度的4倍,即s=4h=4×10 m=40 m,拉力做的功W總===4.5×105 J,鋼絲繩的拉力F===1.125×104 N。答:(2)1.125×104 N123456(3)滑輪組滿載時的機械效率。(結果保留到0.1%)解:(3)提升鋼板時做的額外功W額=W總-W有=4.5×105 J-3.6×105 J=9×104 J,動滑輪所受的重力G動===9×103 N,滑輪組滿載時的最大質量m=5 t=5×103 kg,則滿載時的最大物重G最大=mg=5×103 kg×10 N/kg=5×104 N,不計鋼絲繩重和摩擦,滑輪組滿載時的機械效率解:(3)提升鋼板時做的額外功W額=W總-W有=4.5×105 J-3.6×105 J=9×104 J,動滑輪所受的重力G動===9×103 N,滑輪組滿載時的最大質量m=5 t=5×103 kg,則滿載時的最大物重G最大=mg=5×103 kg×10 N/kg=5×104 N,不計鋼絲繩重和摩擦,滑輪組滿載時的機械效率123456η'=×100%=×100%=×100%=×100%≈84.7%。答:(3)84.7%。η'=×100%=×100%=×100%=×100%≈84.7%。答:(3)84.7%。123456類型二 滑輪組水平拉動類3. 如圖所示,用滑輪組拉著重1 000 N的物體A沿水平地面向右勻速移動了5 m,所用拉力F為200 N,若物體A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為450 N,則在上述過程中,求:123456(1)拉力F做的功;解:(1)由題圖可知,滑輪組繩子的有效段數n=3,則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繩=ns物=3×5 m=15 m,拉力F做的功W總=Fs繩=200 N×15 m=3 000 J。答:(1)3 000 J解:(1)由題圖可知,滑輪組繩子的有效段數n=3,則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繩=ns物=3×5 m=15 m,拉力F做的功W總=Fs繩=200 N×15 m=3 000 J。答:(1)3 000 J123456(2)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解:(2)拉力做的有用功W有=fs物=450 N×5 m=2 250 J,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100%=×100%=75%。答:(2)75%。解:(2)拉力做的有用功W有=fs物=450 N×5 m=2 250 J,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100%=×100%=75%。答:(2)75%。1234564. 質量為1.8 t的小汽車陷入泥濘中,在大家都一籌莫展的時候,聰明的小紅很快想到了辦法,利用所學滑輪組的知識,帶領大家將小汽車順利拉出,如圖所示。已知小汽車所受的阻力為車重的0.2,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g取10 N/kg。求:123456(1)小汽車所受的阻力f;解:(1)小汽車所受的阻力f=0.2G=0.2mg=0.2×1.8×103 kg×10 N/kg=3 600 N。答:(1)3 600 N解:(1)小汽車所受的阻力f=0.2G=0.2mg=0.2×1.8×103 kg×10 N/kg=3 600 N。答:(1)3 600 N123456(2)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1;解:(2)滑輪組繩子的有效段數n=3,由η====可知,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1===1 500 N。答:(2)1 500 N解:(2)滑輪組繩子的有效段數n=3,由η====可知,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1===1 500 N。答:(2)1 500 N123456(3)樹承受的拉力F2;解:(3)樹承受的拉力F2=f-F1=3 600 N-1 500 N=2 100 N。答:(3)2 100 N(4)小汽車以0.1 m/s的速度勻速運動時,拉力F1的功率。解:(4)小汽車以0.1 m/s的速度勻速運動時,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v繩=0.3 m/s,拉力F1的功率P===F1v繩=1 500 N×0.3 m/s=450 W。答:(4)450 W。解:(3)樹承受的拉力F2=f-F1=3 600 N-1 500 N=2 100 N。答:(3)2 100 N解:(4)小汽車以0.1 m/s的速度勻速運動時,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v繩=0.3 m/s,拉力F1的功率P===F1v繩=1 500 N×0.3 m/s=450 W。答:(4)450 W。123456類型三 斜面類5. 如圖所示,工人在往車上搬運箱子時,先用3 m長的木板搭了一個斜面,再用500 N的推力把重1 200 N的箱子沿斜面勻速推到1 m高的車廂上。求該過程中:123456(1)克服箱子重力所做的功;解:(1)克服箱子重力所做的功W有=Gh=1 200 N×1 m=1 200 J。答:(1)1 200 J(2)斜面的機械效率;解:(2)推力做的總功W總=Fs=500 N×3 m=1 500 J,斜面的機械效率η=×100%=×100%=80%。答:(2)80%解:(1)克服箱子重力所做的功W有=Gh=1 200 N×1 m=1 200 J。答:(1)1 200 J解:(2)推力做的總功W總=Fs=500 N×3 m=1 500 J,斜面的機械效率η=×100%=×100%=80%。答:(2)80%123456(3)箱子受到的摩擦力。解:(3)此過程中做的額外功W額=W總-W有=1 500 J-1 200 J=300 J,由W額=fs得,箱子受到的摩擦力f===100 N。答:(3)100 N。解:(3)此過程中做的額外功W額=W總-W有=1 500 J-1 200 J=300 J,由W額=fs得,箱子受到的摩擦力f===100 N。答:(3)100 N。123456類型四 杠桿類6. 研學實踐活動時,小明在農家樂看到一種農具,如圖甲所示。他查閱資料后知道,這種農具叫“腳踏碓”,農民搗谷用的,其工作原理圖如圖乙所示,AOB為碓桿,O為支點,A處連接著碓頭,碓桿的B處可使碓頭升高,抬起腳,碓頭會落下去擊打稻谷。已知碓頭重為40 N,每踩一次,碓頭上升的高度為60 cm,AO長1.6 m,OB長0.4 m。問:123456(1)不計碓桿重和摩擦,腳至少用多大的力才可以將碓頭抬起?解:(1)不計碓桿重和摩擦,當腳用力方向垂直于OB向下時,動力臂最長,動力最小,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GlAO=FlOB,則腳所用的最小力F===160 N。答:(1)160 N解:(1)不計碓桿重和摩擦,當腳用力方向垂直于OB向下時,動力臂最長,動力最小,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GlAO=FlOB,則腳所用的最小力F===160 N。答:(1)160 N123456(2)每踩一次,腳對碓頭做的功是多少?解:(2)每踩一次,腳對碓頭做的功W=Gh=40 N×0.6 m=24 J。答:(2)24 J解:(2)每踩一次,腳對碓頭做的功W=Gh=40 N×0.6 m=24 J。答:(2)24 J123456(3)若人用腳1 min內將碓桿的B處踩下30次,腳踏碓的機械效率為60%,則人做功的功率是多少?解:(3)腳踏碓的機械效率為60%,每踩一次,人做的總功W人===40 J,若1 min內將碓桿的B處踩下30次,則人做功的功率P====20 W。答:(3)20 W。解:(3)腳踏碓的機械效率為60%,每踩一次,人做的總功W人===40 J,若1 min內將碓桿的B處踩下30次,則人做功的功率P====20 W。答:(3)20 W。123456(共20張PPT)第十一章 簡單機械章末復習力固定點支點動力臂阻力省力費費力省等臂固定不動等臂改變力的方向運動省力省力改變力的方向費距離省力改變力的方向額外功有用功總功減小減小增大考點一 杠桿1. (2024·山東臨沂改編)2023年9月24日,中國組合在賽艇女子輕量級雙人雙槳決賽中奪冠, 斬獲杭州亞運會首金。如圖所示,賽艇的槳可視為杠桿,下列工具正常使用時,與槳屬于同類杠桿的是( A )AA. 筷子 B. 瓶起子 C. 核桃夾 D. 榨汁器12345678910111213142. (2024·山東煙臺)骨骼、肌肉和關節等構成了人體的運動系統,人體中最基本的運動大多是由肌肉牽引骨骼繞關節轉動產生的。關于人體中的杠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圖甲:手托重物時,可視為省力杠桿B. 圖甲:手托重物時,肱二頭肌對前臂的牽引力是阻力C. 圖乙:踮腳時,可視為費力杠桿D. 圖乙:向上踮腳的過程中,腓腸肌對足部骨骼的牽引力是動力D12345678910111213143. (2024·安徽)如圖甲所示,用核桃鉗夾核桃時,用力握緊手柄即可夾碎核桃。將上部的手柄ABC簡化為如圖乙所示的杠桿,若F1=20 N,l1=10cm,l2=4 cm,忽略杠桿自身的重力,則F2的大小為 50 N。50 12345678910111213144. (2024·甘肅白銀)用如圖所示的扳手擰螺絲時,一只手穩住扳手的十字交叉部位,另一只手用同樣大小和方向的力在 C (填“A”“B”或“C”)點更容易擰動螺絲,原因是 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時,動力臂越長越省力 。C 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時,動力臂越長越省力 12345678910111213145. (2024·四川廣元)圖甲是壓制餃子皮的“神器”,壓皮時壓桿可視為一個杠桿。圖乙是其簡化示意圖,圖中O為支點,F2為壓餃子皮時作用在B點的阻力。請在圖乙中畫出壓餃子皮時作用在A點的最小動力F1及阻力F2的力臂l2。12345678910111213146. (2024·青海改編)在學習了杠桿的相關知識后,“飛天”興趣小組嘗試做了簡易桿秤并進行了以下探究:該興趣小組自制的桿秤如圖所示。其中:秤砣質量為200 g,A點為秤盤掛繩位置,B點為提紐掛繩位置,C點為零刻度線位置。1234567891011121314(1)由圖可知,利用該桿秤最多可稱量 1 000 g的物體,D點處的刻度數為 400 g。1 000 400 1234567891011121314(2)忽略秤桿自身重量對桿秤平衡的影響,用m1表示秤砣的質量,m2表示秤盤的質量,l1表示B、C之間的距離,l2表示A、B之間的距離。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當秤砣在C點處平衡時,將滿足 m1l1=m2l2 (用上述物理量表示),由此可得,秤盤的質量為 160 g。(3)若想測量質量更大的物體,你可采取的辦法是 將提紐向左移(或增加秤砣的質量) 。(寫出一條即可)m1l1=m2l2 160 將提紐向左移(或增加秤砣的質量) 1234567891011121314考點二 滑輪7. (2024·黑龍江牡丹江)如圖所示,利用動滑輪提升物體,使其在10 s內勻速上升4 m。物體重10 N,動滑輪重2 N,不計繩重與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使用動滑輪可以省距離 B. 物體運動的速度為4 m/sC. 拉力的大小為5 N D. 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8 mD12345678910111213148. (2023·湖南常德)如圖所示,小明組裝了甲、乙兩種滑輪,用來提升同一物體,G物=200 N。不計繩重、滑輪重和摩擦,要使物體豎直勻速提升2 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F甲=200 N,并向上移動4 mB. F甲=100 N,并向上移動2 mC. F乙=200 N,并向上移動1 mD. F乙=400 N,并向上移動1 mD1234567891011121314考點三 機械效率9. (2024·河南)如圖所示,甲、乙兩人用不同的裝置,在相同時間內把質量相等的貨物勻速提升到同一平臺,不計繩重及滑輪的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甲做的有用功多 B. 乙做的總功多C. 甲做總功的功率大 D. 乙所用裝置的機械效率小C123456789101112131410. (2024·甘肅蘭州)塔吊吊起重物的情景如圖所示,在拉力F的作用下,重為1×103 N的重物被豎直向上勻速吊起。已知動滑輪重200 N,重物在8 s內上升了10 m,不計繩重及摩擦,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 )A. 拉力F的大小為400 NB. 拉力F的功率為1 250 WC. 克服動滑輪重力做的功為2 000 JD.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約為83.3%B123456789101112131411. (2024·四川廣元)假期間,小明隨爸爸去建筑工地勞動體驗。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來提升材料,當提升的材料重300 N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75%,則動滑輪所受的重力為 100 N;若繩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500N,則該滑輪組能提起材料的最大質量為 90 kg。(不計空氣阻力、摩擦力及繩重,g取10 N/kg)100 90 123456789101112131412. (2024·四川自貢)如圖所示,把重為40 N的物體從斜面底端勻速推到斜面頂端,斜面長2 m,高0.6 m,沿斜面向上的推力F為20 N。那么,此過程中做的有用功為 24 J,斜面的機械效率為 60% 。24 60% 123456789101112131413. (2024·四川瀘州)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忽略繩重及繩與滑輪間的摩擦,將物體放在水平粗糙的桌面上,物體受到的水平向左的恒力F=100N,滑輪組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為F繩。當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繩=60 N時,物體處于靜止狀態,物體與桌面間的摩擦力恰好為0,則動滑輪重 20 N;當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繩1=90 N時,物體水平向右勻速運動,物體與桌面之間的滑動摩擦力為 60 N;撤去水平向左的恒力F,改變繩子自由端拉力F繩的大小,仍使物體水平向右勻速運動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75% 。20 60 75% 123456789101112131414. (2024·江蘇無錫)右圖是《天工開物》中記載的我國古代的提水工具“轆轤”,在兩個支架上擺放一根直的硬棒,支點為O1、O2,A端系一個石塊,B端裝有輪軸,輪軸能繞著硬棒轉動,懸吊空桶的繩索另一端繞過輪軸后系緊在輪軸上。若空桶的質量為10 kg,輪軸的質量為10 kg,空桶和輪軸對硬棒的作用力視作施加在B位置,O1A長為0.6 m,O1O2長為1m,O2B長為0.8 m,硬棒及繩索質量忽略不計。(g取10 N/kg)1234567891011121314(1)人對轆轤不施加力。桶中未裝水,為保證硬棒不會翻轉,石塊的質量最多為 60 kg;若A點系上質量為40 kg的石塊,提水時為保證硬棒不翻轉,桶中最多可裝 60 kg的水。(2)若桶內水的質量為40 kg,人用時20 s將桶勻速提升3 m,此時轆轤提水的機械效率為50%,則桶對水做的功為 1 200 J,人做功的功率為 120 W。60 60 1 200 120 1234567891011121314(共32張PPT)第十一章 簡單機械第二節 滑輪及其應用第1課時 定滑輪和動滑輪知識點一 定滑輪1. 如圖所示,旗桿的頂部裝有滑輪,升旗時旗手向下拉繩子,旗子就會升起。關于該滑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它是動滑輪 B. 使用它可以省力C. 使用它可以省距離 D. 使用它可以改變力的方向D12345678910111213142. 在我國古代,簡單機械就有了許多巧妙的應用,護城河上安裝的吊橋裝置就是一個例子。如圖所示,護城河旁邊頂端的滑輪屬于 定 滑輪,它的作用是 改變力的方向 。定 改變力的方向 12345678910111213143. 某實驗小組研究滑輪的特點時按如圖所示的方式安裝實驗裝置,該滑輪是 定 滑輪。測得物體重10 N,讓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手拉彈簧測力計在1位置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10 N。若手拉彈簧測力計在1、2、3三個不同位置時的拉力分別為F1、F2、F3,則它們的大小關系為F1 ?。健2 ?。健3。這說明使用這種滑輪 不能 (填“能”或“不能”)省力, 能 (填“能”或“不能”)改變力的方向。定 10 = = 不能 能 1234567891011121314知識點二 動滑輪4. (2024·福州延安中學期末)如圖所示的裝置中,利用了動滑輪的是( C )A B C DC12345678910111213145. 如圖所示,工人借用動滑輪勻速提升重物,這樣做( A )A. 省力,不改變用力的方向B. 省力,同時也可以省距離C. 不省力,改變用力的方向D. 不省力,也不改變用力的方向A12345678910111213146. 小聰同學按照如圖所示的裝置對動滑輪的特點進行了探究,實驗數據見下表。通過分析數據,他認為與“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力”的結論偏差較大。實驗次序 物重G/N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N1 1.0 0.72 1.5 1.03 2.0 1.3(1)該實驗中出現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沒有考慮 動滑輪的自重 。(2)在實驗過程中,提升重物時應該注意沿豎直方向 勻速 拉動滑輪。動滑輪可視為其支點為 A (填“A”“B”或“C”)點的 省力 (填“省力”“費力”或“等臂”)杠桿。動滑輪的自重 勻速 A 省力 1234567891011121314知識點三 動滑輪和定滑輪的相關計算7. 如圖所示,健身者向下擺動腳踝使細繩拉著物體緩慢提升,從而達到鍛煉的目的,圖中的滑輪是 定 滑輪。若物體重50 N,不計繩重和摩擦,則需要的拉力為 50 N。定 50 12345678910111213148. 一輛汽車不小心陷進泥潭后,司機按如圖所示的兩種方法拉車,圖甲中的滑輪是 定 滑輪,圖 乙 中的方式較省力。如果圖乙中繩子自由端移動了1 m,那么汽車被拉動了 0.5 m。定 乙 0.5 12345678910111213149. 如圖甲、乙所示,物體A、B所受的重力均為200 N。(1)圖 乙 (填“甲”或“乙”)中的滑輪可以看作是等臂杠桿。若滑輪重、繩重和摩擦均不計,當用力勻速提起物體A和B時,力F1為 100 N,力F2為 200 N。乙 100 200 1234567891011121314(2)若物體A、B均上升0.2 m,用時1 s,則圖甲中繩端移動了 0.4 m,圖乙中繩端移動了 0.2 m;圖甲中繩端移動的速度為 0.4 m/s,圖乙中繩端移動的速度為 0.2 m/s。(3)實際測量時發現,拉力F1為120 N,若繩重和摩擦均不計,則滑輪重 40 N。0.4 0.2 0.4 0.2 40 123456789101112131410. 為了方便市民便捷投放垃圾,廈門市部分收集點增設了如圖甲所示的垃圾桶“翻蓋神器”,向下拉動拉手就能打開垃圾桶蓋,方便又衛生,圖乙是其工作原理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D )A. 裝置中的滑輪是動滑輪B. 滑輪起到省力作用C. 垃圾桶蓋相當于費力杠桿D. 滑輪起到了改變力的方向的作用D123456789101112131411. (2024·江蘇鹽城)下列挪動球形石墩的方法中,最省力的是( A )A123456789101112131412. 如圖所示,動滑輪重1 N,拉力F為5 N,則重物G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分別為( C )A. 4 N,5 N B. 9 N,10 NC. 9 N,5 N D. 10 N,5 NC123456789101112131413. 用如圖甲、乙所示的兩個裝置分別拉動物塊A,使其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勻速滑動,已知物塊A在地面上滑動時所受的摩擦力為40 N。不考慮繩重、滑輪重及滑輪與繩之間的摩擦,則拉力F甲與F乙的大小分別為 40 N和 20 N。40 20 123456789101112131414. 如圖所示,物重G=100 N,滑輪重G輪=10 N。用力F將重物以0.1m/s的速度豎直勻速提升,則需要的拉力F為 210 N,拉力F的移動速度為 0.05 m/s。(不計繩重和摩擦)210 0.05 1234567891011121314第十一章 簡單機械第二節 滑輪及其應用第2課時 滑輪組知識點一 滑輪組1. 關于滑輪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不能省力,但可以改變用力方向B. 可以省力,但不能改變用力方向C. 可以省力,同時又可以省距離D. 可以省力和改變用力方向,但不能省距離D123456789101112132. 為了便于研究,某健身器材中訓練拉力部分的機械結構可簡化為如圖所示的滑輪組。若不計摩擦,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C )A. 兩個滑輪在裝置中起的作用相同B. 拉力移動的距離與配重上升的距離相同C. 沿方向1與方向2勻速拉動配重,所用的力大小相等D. 兩個滑輪都相當于等臂杠桿C123456789101112133. 物理課堂上,同學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四種裝置來勻速提升同一個物體。若不計滑輪重、繩重和摩擦,則繩端的拉力F最小的是( D )D123456789101112134. 如圖所示,分別用甲、乙兩個滑輪組勻速提升重物A,重物A重600N,不計動滑輪重及摩擦,則繩子的拉力F乙為 300 N;若將重物A提高1 m,則甲滑輪組中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 3 m;若乙滑輪組中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為40 cm/s,則重物A移動的速度為 0.2 m/s。300 3 0.2 123456789101112135. 分別用如圖甲、乙所示的兩種形式組合滑輪,把重為400 N的物體以0.5 m/s的速度勻速向上提升2 m。已知每個滑輪重20 N,忽略摩擦和繩重,則圖甲中車對繩子的拉力為 400 N,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 2 m;圖乙中人對繩子的拉力為 210 N,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為 1 m/s。400 2 210 1 12345678910111213知識點二 滑輪組作圖6. 如圖所示,地面上的工人通過滑輪組提升重物,請畫出滑輪組的繞線方法。123456789101112137. 下圖是小明家陽臺上的手搖晾衣架,動滑輪和晾衣架總重為20 N,若衣服的總重為80 N,不計繩重及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裝置中的A和B都是定滑輪B. 衣服上升0.2 m,人通過搖柄將繩拉過1 mC. 利用該裝置能省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D. 衣服勻速上升時,人通過搖柄作用在繩上的拉力F為25 ND123456789101112138. 如圖所示,每個滑輪所受的重力相等,物重G1=60 N、G2=38 N,甲、乙兩種情況下繩子在相等拉力F的作用下靜止。不計繩重和摩擦,則每個動滑輪所受的重力為( B )A. 3 N B. 6 N C. 11 N D. 22 NB123456789101112139. 重為60 N的物體A放在水平桌面上,利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使物體A以0.2 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彈簧測力計始終保持水平,其示數為2N。不計繩子與滑輪間的摩擦,則拉力F為 2 N,水平桌面對物體A的摩擦力為 6 N,在10 s內拉力F作用點移動的距離為 6 m。2 6 6 1234567891011121310. 如圖所示,當物體B重20 N時,物體A以2 cm/s的速度勻速上升,不計繩重、滑輪重和摩擦,則5 s內物體B移動的距離為 0.05 m,物體A重 10 N;若每個滑輪重4 N,不計繩重和摩擦,當滑輪組處于平衡狀態時,物體A重 12 N。0.05 10 12 1234567891011121311. 如圖所示的裝置中,物體B重48 N,每個滑輪均重12 N,不計繩重及滑輪與繩間的摩擦?,F用大小為25 N的水平拉力F向右勻速拉動物體A,此時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為 5 N;當水平拉力F= 15 N時,物體A將勻速向左運動。5 15 1234567891011121312. 工人利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將重為400 N的物體向上勻速提起,所用拉力為250 N。(不計繩重和摩擦)(1)當把物體向上勻速提起2 m時,繩子自由端向下拉了多少米?解:(1)由題圖可知,承擔動滑輪和物重的繩子段數n=2,當把物體向上勻速提起2 m時,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nh=2×2 m=4 m。答:(1)4 m解:(1)由題圖可知,承擔動滑輪和物重的繩子段數n=2,當把物體向上勻速提起2 m時,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nh=2×2 m=4 m。答:(1)4 m12345678910111213(2)求動滑輪所受的重力。解:(2)不計繩重和摩擦,由F=(G物+G動)可得,動滑輪所受的重力G動=2F-G物=2×250 N-400 N=100 N。答:(2)100 N解:(2)不計繩重和摩擦,由F=(G物+G動)可得,動滑輪所受的重力G動=2F-G物=2×250 N-400 N=100 N。答:(2)100 N12345678910111213(3)若繩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800 N,則該滑輪組一次能提起的最大物重是多少?解:(3)繩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800 N,故所用的最大拉力F'為800N,則滑輪組能提起的最大物重G物'=nF'-G動=2×800 N-100 N=1 500 N。答:(3)1 500 N。解:(3)繩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800 N,故所用的最大拉力F'為800N,則滑輪組能提起的最大物重G物'=nF'-G動=2×800 N-100 N=1 500 N。答:(3)1 500 N。1234567891011121313. 如圖所示的裝置中,不計滑輪、彈簧測力計及繩的質量,當拉力F=4 N時,整個裝置處于靜止狀態,則甲、乙兩彈簧測力計的讀數分別為( A )A. 12 N,8 N B. 8 N,8 NC. 8 N,12 N D. 12 N,12 NA12345678910111213(共30張PPT)第十一章 簡單機械第一節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第1課時 杠桿知識點一 認識杠桿1.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杠桿都是直的硬棒B. 力臂是力的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C. 動力的作用點一定在杠桿上D. 支點不一定在杠桿上C1234567891011122. 如圖所示的杠桿OB,動力F的力臂是( D )A. OC B. ABC. CA D. OAD1234567891011123. 如圖所示,一名同學在做俯臥撐,如果把人的軀干看成一個杠桿,該杠桿的支點是 B 點,動力是 地面對手掌的支持力 (填“手掌對地面的壓力”或“地面對手掌的支持力”),阻力是 自身的重力 。B 地面對手掌的支持力 自身的重力 123456789101112知識點二 杠桿作圖4. (2024·內蒙古呼倫貝爾)如圖所示,某同學用輕質撬棒撬動地面上的石頭,O點是撬棒的支點。請在圖中畫出石頭對撬棒的壓力FN的示意圖,以及力F的力臂l。1234567891011125. (2024·山東棗莊改編)用手提起重物時,前臂可簡化為杠桿:橈骨在肱二頭肌牽引力F1的作用下,繞肘關節(支點O)轉動,如圖甲所示。請在圖乙中畫出動力F1的力臂l1和A處受到的阻力F2。123456789101112知識點三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6. 如圖所示,杠桿水平平衡。若在左邊的鉤碼下方再掛上一個相同的鉤碼,為使杠桿再次水平平衡,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D )A. 在右邊鉤碼下方加掛一個相同的鉤碼B. 將左、右兩邊的鉤碼分別向支點移動一格C. 將左邊的鉤碼向右移動一格D. 將右邊的鉤碼向右移動一格D1234567891011127.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1)實驗前,杠桿靜止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此時杠桿處于 平衡 (填“平衡”或“非平衡”)狀態。接下來,應將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 右 調節,直至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 便于測量力臂 。平衡 右 便于測量力臂 123456789101112(2)實驗時,小明在已調平的杠桿兩側分別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調節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進行了三次實驗,實驗數據見下表。實驗次序 動力F1/N 動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1 1.0 10 0.5 202 2.0 10 1.0 203 2.0 20 4.0 10123456789101112由實驗數據可得,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F1l1=F2l2 。(用字母表示)(3)杠桿水平平衡后,小明在圖乙所示的A位置掛上兩個鉤碼,這時應在B位置掛上 4 個相同的鉤碼,才能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F1l1=F2l2 4 (4)為了精準地測量力的大小,小明引入可直接讀出拉力大小的拉力傳感器,如圖丙所示,不計杠桿的質量和摩擦且杠桿刻度均勻。將拉力傳感器向圖丙虛線處轉動,杠桿始終保持平衡,電腦通過拉力傳感器采集的數據繪制了如圖丁所示的拉力-時間圖像,請你分析拉力傳感器中數據變化的原因: 轉動過程中,拉力傳感器對杠桿拉力的力臂變小 。轉動過程中,拉力傳感器對杠桿拉力的力臂變小 1234567891011128. (2024·福州校級期末聯考)同學們常用的燕尾夾如圖所示,MON可以看作一個杠桿。當用力摁住N點打開夾子時,下列杠桿示意圖表示合理的是( C )A B C DC1234567891011129. 如圖所示,小明和爸爸坐在蹺蹺板上,此時蹺蹺板處于平衡狀態。若小明和爸爸都向中間移動相同的距離,則蹺蹺板( C )A. 仍然平衡 B. 左端下降C. 右端下降 D. 可能左端下降,也可能右端下降C12345678910111210. 如圖所示,救援隊員使用撬棒把滾落在公路上的石塊撬起。若救援隊員在撬棒D點沿DM方向用力撬起石塊1,則撬棒的支點為 A 點;若救援隊員在撬棒D點沿DN方向用力撬起石塊1,則此時阻力的作用點為 B 點。(均填“A”“B”或“C”)A B 12345678910111211. 如圖所示,小閩在運動會上豎直舉著班牌勻速前進,前進時班牌遇到水平向后的風,風的阻力等效作用在A點上。若將班牌視為杠桿,則 B (填“B”或“C”)點為支點,小閩的另一只手對桿的水平作用力較小,這個力的方向 水平向后 (填“水平向前”或“水平向后”)。B 水平向后 12345678910111212. 工人在豎起水泥電線桿(用圖中用白色長方形表示)的過程中,要先挖土方,再把電線桿豎起來,F是工人對電線桿的力。下列方案既省力又便捷的是( A )A B C DA123456789101112第十一章 簡單機械第一節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第2課時 杠桿的應用知識點一 杠桿的分類1. (2024·黑龍江牡丹江)下列工具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A )A. 鑷子 B. 天平 C. 瓶起子 D. 核桃夾A12345678910111213142. 如圖所示的四種工具中,正常使用時屬于省力杠桿的是( C )A. 魚竿 B. 掃把 C. 手動榨汁機 D. 筷子C12345678910111213143. (2024·河南)人體中有很多結構可簡化為杠桿。如圖所示,手提起物體時,橈骨在肱二頭肌的收縮牽引下繞肘關節轉動,這是一種 費力 杠桿,此過程中肱二頭肌收縮的距離 小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手移動的距離。費力 小于 1234567891011121314知識點二 杠桿平衡條件的應用4. 桿秤是一種中國傳統的稱量工具,凝聚著中國人民的智慧。如圖所示,O為桿秤提紐,OA=8 cm,秤砣的質量m=0.2 kg,不掛重物和秤砣時,手提提紐,桿秤可水平平衡。用它稱魚,當秤砣置于B點時,桿秤再次水平平衡,此時測得OB=32 cm,則魚的質量為( B )A. 1.0 kg B. 0.8 kg C. 0.6 kg D. 0.4 kgB12345678910111213145. 圖甲是我國古代汲水裝置——桔槔,圖乙是它水平靜止時的簡化模型,該裝置是 杠桿 (填簡單機械名稱);此時配重物所受的重力為G1,水桶所受的重力為G2,l1∶l2=2∶1,若不計桿重,則G1∶G2= 1∶2 。杠桿 1∶2 12345678910111213146. 如圖所示,工人用獨輪車搬運磚塊,設獨輪車和磚塊的總重G=900 N,運送磚塊時從A點提起獨輪車把手的力為F,則F的力臂為 1 m,F的大小至少為 270 N。1 270 12345678910111213147. 扁擔是一種勞動工具。如圖所示,一位挑擔人用一根長1.6 m的扁擔挑起貨物。若在扁擔的前端掛300 N的貨物,后端掛200 N的貨物,挑貨物時使扁擔水平平衡,則扁擔頂在肩膀的位置需距前端 0.64 m。(不計扁擔所受的重力)0.64 12345678910111213148. 如圖所示,用杠桿將物體A提起,請畫出在B點施加的最小力F及其力臂l。12345678910111213149. 植樹節當天,學校初二年級開展植樹活動。同學們分工合作,如圖甲所示,小高正在用鐵鍬鏟土。將鐵鍬視為杠桿,O為支點,在圖乙中畫出:①手在A處施加的最小動力F1;②F1的力臂l1。123456789101112131410. (2024·北京)如圖所示,園藝工人在修剪枝條時,常把枝條盡量往剪刀的軸處靠近,這樣做是為了( D )A. 增大動力臂,能夠省力 B. 增大阻力臂,方便使用C. 減小動力臂,方便使用 D. 減小阻力臂,能夠省力D123456789101112131411. 筆記本電腦在人們日常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個筆記本電腦的側面圖如圖所示,用與電腦屏幕始終垂直的力F勻速掀開屏幕到豎直位置的過程中,力F( B )A. 變大 B. 變小C. 不變 D. 先變小后變大B123456789101112131412. 如圖所示,裝滿物品的拉桿式旅行箱總重60 N,其重心在箱體的幾何中心,圖中箱體AB與拉桿BC等長?,F將平放在地面上的旅行箱的C端抬離地面,至少需要 15 N的力;拉桿BC越短,所需的力越 大 。15 大 123456789101112131413. 圖甲是《天工開物》里記載的一種舂谷的腳踏碓,其簡化原理圖如圖乙所示,OA∶AB=3∶5,舂谷人對B點的作用力F1使水平靜止的橫木轉動。若碓頭的質量為20 kg,g取10 N/kg,不計橫木重和轉動摩擦,圖乙中的腳踏碓相當于 費力 杠桿,舂谷人對B點的作用力F1最小為 300 N,舂谷人的腳越靠近O點越費力。費力 300 123456789101112131414. (2024·重慶A卷)同學們模仿中藥房的戥秤制作桿秤,用筷子作為秤桿,用鉤碼作為秤砣,用細線將秤盤系在A點。當不掛秤砣且秤盤不放物體時,在O點提起提紐,秤桿水平平衡;當在秤盤放100 g物體、秤砣移到B點時,秤桿再次水平平衡,如圖所示。在O到B兩條刻度線之間均勻地畫上49條刻度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BA. 自制桿秤的每一格約表示2.08 gB. 稱中藥時B端翹起應減少中藥使秤桿恢復水平平衡C. 若秤砣磨損,則測量結果會比真實質量偏小D. 若將提紐移到O點右側,可以增大桿秤的量程123456789101112131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1.1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課件)2024-2025學年度滬科版物理八年級全一冊.pptx 11.2 滑輪及其應用(課件)2024-2025學年度滬科版物理八年級全一冊.pptx 11.3 機械效率(課件)2024-2025學年度滬科版物理八年級全一冊.pptx 專題十三 機械效率的綜合計算(課件)2024-2025學年度滬科版物理八年級全一冊.pptx 專題十二 杠桿作圖和杠桿動態平衡(課件)2024-2025學年度滬科版物理八年級全一冊.pptx 第十一章 簡單機械 章末復習(課件)2024-2025學年度滬科版物理八年級全一冊.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