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適應(yīng)性訓(xùn)練 習(xí)題課件(共7份打包)2024-2025學(xué)年度滬科版物理八年級全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適應(yīng)性訓(xùn)練 習(xí)題課件(共7份打包)2024-2025學(xué)年度滬科版物理八年級全一冊

資源簡介

(共27張PPT)
適應(yīng)性訓(xùn)練1(力與運動)
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4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
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讓滑塊從斜面滑下,逐漸減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測量滑塊在水平面
上的運動距離,探究“運動物體如果不受其他物體的作用,會一直運動
下去嗎”。下列做法能獲得結(jié)論的是( D )
A. 堅持不懈地進行多次實驗探究
B. 改進實驗裝置進行實驗探究
C. 調(diào)整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探究
D. 在實驗基礎(chǔ)上進行合理推理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 如圖所示的情景中,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是( C )
A. 下落的蘋果 B. 加速奔跑的獵豹
C. 勻速豎直下降的傘兵 D. 繞地球勻速運動的衛(wèi)星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 下列交通規(guī)則中,與慣性無關(guān)的是( B )
A. 嚴禁超載 B. 靠右行駛
C. 系好安全帶 D. 保持車距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4. 平直公路上有一輛公交車,圖甲是車內(nèi)拉環(huán)正面的示意圖。圖乙、
丙、丁是該車內(nèi)觀察到的同一拉環(huán)在不同時刻側(cè)面的情景,車頭在拉環(huán)
的右方,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C )
C
A. 圖乙中,車此時一定處于靜止狀態(tài)
B. 圖丙中,車此時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C. 圖丁中,車此時可能在剎車禮讓人
D. 圖丁中,車此時可能處于向前加速狀態(tài)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5. 踢毽子起源于漢代,徐炬在《新鐫古今事物原始全書》中記載:“今
時小兒以鉛錫為錢,裝以雞羽,呼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在如圖所
示的某次游戲中,不計空氣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毽子在空中飛行時,其慣性消失
B. 毽子豎直上升到最高點時,若所受外力全部消失,毽子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C. 毽子在上升過程中,只受重力作用,合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D. 毽子最終會落在水平地面上,說明毽子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6. 下圖是一款智能配送機器人,它在平直的道路上做勻速直線運動。下
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機器人所受的牽引力和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B. 機器人所受的重力和機器人對地面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C. 機器人對地面的壓力和地面對機器人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D. 機器人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對機器人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7. 機智號電動直升機在火星地表首飛成功,如圖所示。在勻速上升、空
中懸停和勻速下降階段,機智號旋翼的升力分別為F1、F2和F3,不計機
體受到的火星氣體的阻力,則( D )
A. F1>F2>F3 B. F1<F2<F3
C. F1=F2>F3 D. F1=F2=F3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8. 如圖所示,桌上有一個裝有水的瓶子,水中有一個氣泡。瓶子在桌面
上向右勻速運動的過程中,氣泡相對于瓶子( A )
A. 保持靜止 B. 向左運動
C. 向右運動 D. 先向右后向左運動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9. 如圖所示,A、B兩物塊疊放在一起,放于粗糙水平面上。現(xiàn)對B施加
一個10 N的水平方向的力F,此時A、B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下列
說法正確的是( D )
A. 水平面對B的摩擦力為10 N,方向水平向右
B. B與水平面之間沒有摩擦力
C. A對B的摩擦力為10 N,方向水平向左
D. A、B間沒有摩擦力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0. 如圖所示,物體放在水平面上,當(dāng)受到水平方向F1=9 N和F2=5 N的
力作用時,物體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將F1撤去,此時物體所受的合力
為( A )
A. 9 N B. 5 N C. 4 N D. 1 N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二、填空題:本題共5小題,每空2分,共20分。
11. 下圖為我國宋代研制的一種攻擊武器——床弩,扣動扳機,箭被發(fā)射
出去,最遠可至一千多米,箭離開弦后由于  慣性 能繼續(xù)運動;若此
時箭所受的外力都消失,箭將  做勻速直線運動 。
慣性 
做勻速直線運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2. 將重2 N的小球豎直向上拋出,小球在上升和下降過程中受到的空氣
阻力都為0.5 N,則小球在上升過程中所受合力的大小為  2.5 N,下降
過程中所受合力的方向為  豎直向下 。
13. 某同學(xué)用水平推力推停在水平公路上的汽車,沒能推動,這時推
力  等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汽車所受的摩擦力;該同學(xué)
加大水平推力,但仍沒能推動汽車,汽車所受的摩擦力  增大 。
2.5 
豎直向下 
等于 
增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4. 如圖所示,在水平桌面一本靜止的書上豎直放置一塊橡皮,當(dāng)書突
然向右運動時,橡皮將  向左傾倒 ;如果書的表面絕對光滑,上述現(xiàn)
象中橡皮將  保持靜止 。(均填“向右傾倒”“保持靜止”或“向左傾
倒”)
向左傾倒 
保持靜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5. 如圖甲所示,用一拉力傳感器(能感應(yīng)力大小的裝置)水平向右拉動水
平面上的重物,圖乙為拉力隨時間變化的關(guān)系圖像,圖丙為重物運動速
度隨時間變化的關(guān)系圖像。根據(jù)圖中所給信息可知:第4 s時,重物所受
摩擦力的大小為  5.5 N;第8 s時,重物所受的合力大小為  0.4 N。
5.5 
0.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三、作圖題:本題共2小題,每小題2分,共4分。
16. 圖甲是某景區(qū)巨石奇觀,圖乙是其簡化圖,O點為上方巨石的重心。
請在圖乙中畫出上方巨石受力的示意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7. 如圖所示,質(zhì)地均勻的小球從彈簧正上方豎直下落,壓縮彈簧并減
速下降。請作出此時小球所受重力G和彈力F的示意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四、簡答題:本題共1小題,共4分。
18. 如圖所示,小華利用家中物品做實驗,他將玻璃杯放在桌布上,然
后猛地將桌布從桌面上抽出,玻璃杯幾乎不隨桌布運動,請用物理知識
說明玻璃杯不隨桌布運動的原因。
玻璃杯與桌布原來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當(dāng)猛地將桌布抽出時,玻璃杯由于
慣性仍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所以玻璃杯不隨桌布運動。
玻璃杯與桌布原來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當(dāng)猛地將桌布抽出時,玻璃杯由于
慣性仍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所以玻璃杯不隨桌布運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五、實驗題:本題共2小題,共24分。
19. (12分)如圖甲所示,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中,
讓小車從同一斜面的頂端由靜止滑下,觀察比較小車在不同表面上滑
行的距離。
(1)讓小車從同一斜面的頂端由靜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車每次到達水平面
的  速度 相同。
速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對小車受力分析: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時,豎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
與  支持力 是一對平衡力,豎直方向上的合力為0,小車在水平方向上
只受到  阻力(或摩擦力) 的作用。
支持力 
阻力(或摩擦力) 
(3)實驗中發(fā)現(xiàn)小車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離最短,在木板表面上滑行的
距離最長。這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  慢 。進一步
推理得出:如果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時受到的阻力為0,它將  做勻速直
線運動 。
(4)通過上面的探究,你認為圖乙中的足球飛到空中的A點時,若它受到
的一切外力同時消失,則足球的運動軌跡將是  AC (填“AB”“AC”
或“AD”)。
慢 
做勻速直
線運動 
A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0. (12分)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甲 乙 丙
(1)小閩將系于小卡片(重力忽略不計)兩對角的線分別跨過左右支架上的
滑輪,在線的兩端掛上鉤碼,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兩個拉力方向  相 ,并通過調(diào)整鉤碼的個數(shù)來改變拉力的大小,設(shè)計此步驟的目的是探究二力平衡時,兩個力大小是否  相等 。
(2)當(dāng)小卡片平衡時,小閩將小卡片轉(zhuǎn)過一定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不
(填“能”或“不能”)平衡。
相反
相等 
不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小明將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設(shè)計了如圖乙所示的實驗來探究二力平
衡的條件,同學(xué)們認為小閩的實驗優(yōu)于小明的實驗,其最主要的原因
是  A 。(填序號)
A. 減小了摩擦力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
B. 小卡片是比較容易獲取的材料
C. 容易讓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 小卡片容易扭轉(zhuǎn)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4)通過以上探究可知,二力平衡的條件是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  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
(5)結(jié)論應(yīng)用:用細繩懸掛重物,使重物向右上方做勻速直線運動,運動
軌跡如圖丙中虛線所示,不計空氣阻力,圖中繩子方向正確的
是  A 。(填序號)
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六、計算題:本題共1小題,共8分。
21. 福廈高鐵是國內(nèi)首條跨海高鐵,設(shè)計速度350 km/h,路線全長
277.42 km。鐵路建成通車后,福州、廈門兩地將實現(xiàn)“一小時生活圈”。(g取10 N/kg)
(1)若以設(shè)計速度行駛,動車通過全程需用多少小時?(結(jié)果保留兩位
小數(shù))
解:(1)由v=可得,動車通過全程需要的時間
t==≈0.79 h。
解:由v=可得,動車通過全程需要的時間
t==≈0.79 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0.79 h
(2)若一列動車的總質(zhì)量為5×105 kg,水平軌道對動車的阻力是車重的
0.02,求動車受到的阻力大小。
解:(2)動車所受的重力
G=mg=5×105 kg×10 N/kg=5×106 N,
因為動車所受的阻力是車重的0.02,所以動車所受的阻力
f=0.02G=0.02×5×106 N=1×105 N。
解:動車所受的重力
G=mg=5×105 kg×10 N/kg=5×106 N,
因為動車所受的阻力是車重的0.02,所以動車所受的阻力
f=0.02G=0.02×5×106 N=1×105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1×105 N
(3)當(dāng)動車在一段平直的軌道上勻速行駛時,動車的牽引力是多少?
解: (3)動車做勻速直線運動,牽引力與阻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
F牽=f=1×105 N。
答:(1)0.79 h;(2)1×105 N;(3)1×105 N。
解: 動車做勻速直線運動,牽引力與阻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
F牽=f=1×105 N。
答: 1×105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共29張PPT)
適應(yīng)性訓(xùn)練4(功與機械能)
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
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為了紀念英國物理學(xué)家瓦特在物理學(xué)上作出的貢獻,用他的名字命名
為單位的物理量是( A )
A. 功率 B. 功 C. 壓強 D. 力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下列四幅圖是小明同學(xué)提包回家的情景,他提包的力做了功的是
( A )
A. 將包從地上提起 B. 提包站著不動
C. 站在向前行駛的車上 D. 在平直的路上行走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國慶放假期間,小莉和同學(xué)們進行了一場登山比賽。關(guān)于功率,下列
說法正確的是( D )
A. 用時最短的功率最大 B. 用時最長的功率最大
C. 體重最大的功率最大 D. 做功最快的功率最大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 如圖所示,旅游景區(qū)的索道纜車載著游客勻速上山。關(guān)于纜車動能和
重力勢能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動能增大,重力勢能增大
B. 動能減小,重力勢能增大
C. 動能不變,重力勢能不變
D. 動能不變,重力勢能增大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 一名體重為500 N的同學(xué)在跳繩測試中,1 min跳180次,每次騰空的高
度約為4 cm,則他在跳繩過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為( A )
A. 60 W B. 3.6×103 W
C. 6×103 W D. 3.6×105 W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 如圖所示,運動員在射箭比賽時總是要把弓拉得很彎,其主要目的是
( C )
A. 增大箭的彈性勢能 B. 減小箭的動能
C. 增大弓的彈性勢能 D. 使箭沿直線運動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 如圖所示,一個物體靜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的O處,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
開始向右加速運動,依次經(jīng)過a、b、c三處,且a、b之間和b、c之間的距
離相等,F(xiàn)在ab段做的功為W1,做功的功率為P1;在bc段做的功為W2,
做功的功率為P2,下列關(guān)系正確的是( D )
A. W1=W2,P1>P2 B. W1>W(wǎng)2,P1<P2
C. W1>W(wǎng)2,P1>P2 D. W1=W2,P1<P2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8. 小華在甲、乙兩個不同位置開展跨學(xué)科研學(xué)活動,右圖為研學(xué)點附近
的等高線圖,g取10 N/kg,則( C )
A. 河水由乙處流向甲處
B. 甲處的大氣壓比乙處的大
C. 小華在甲處具有的重力勢能比
在乙處大
D. 質(zhì)量為50 kg的小華從甲處走到乙處,重力做功1.5×104 J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 踢毽子是一項有益的體育活動。如圖所示,毽子某次被踢出后,豎直
上升經(jīng)過某位置時,毽子的動能和重力勢能分別為Ek1和Ep1。下落經(jīng)過
同一位置時,毽子的動能和重力勢能分別為Ek2和Ep2,則( A )
A. Ek1>Ek2
B. Ek1<Ek2
C. Ep1<Ep2
D. Ep1>Ep2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 右圖為“反向蹦極”的示意圖。彈性輕繩的上端固定在O點,拉長后
將下端固定在體驗者的身上,體驗者用扣環(huán)鎖定在地面上,打開扣環(huán),
人從A點由靜止釋放,像火箭一樣被“豎直發(fā)射”上升到最高位置C點,
在B點時彈性輕繩的拉力與人所受的重力相等。上升過程中,人的動能
E1、重力勢能E2、機械能E3和輕繩的彈性勢能E4隨位置變化的關(guān)系圖像
中,可能正確的是( D )
D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填空題:本題共5小題,每空2分,共20分。
11. 滑板車是深受同學(xué)們喜愛的玩具,使用時一只腳站在滑板車上,另一
只腳蹬地,滑板車就能載著人前進。蹬地時人對車  做功 ;蹬地的腳
離地后,人和車由于慣性一起繼續(xù)向前滑行,滑行時人對車  不 做。(均填“做功”或“不做功”)
做功 
不做功
12. 人們常常利用物體具有各種形式的機械能來做功。例如,機械手表
里擰緊的發(fā)條具有  彈性勢 能,可以帶動小齒輪和指針轉(zhuǎn)動;風(fēng)具
有  動 能,可以推動帆船航行。
彈性勢 
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3. 在體育考試中,小明投出的實心球在空中的運動軌跡如圖所示。若
實心球質(zhì)量為2 kg,從最高點到落地點的過程中,球下降的高度為2.7 m,用時約0.75 s,則球下降過程中重力做功的功率為  72 W;實心球在最
高點時  具有 (填“具有”或“不具有”)動能。(g取10 N/kg)
72 
具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 如圖所示,不可伸長的輕繩一端固定在O點,另一端系一小球,在O
點正下方P點固定一個釘子,小球由A點自由釋放。不考慮一切摩擦,小
球從A點到1點的過程中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  動 能,擺到右側(cè)最高點的位
置是圖中的  3 點。
動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5. 物體置于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用水平拉力F使它從位置A運動
到位置B,用時10 s,AB間的距離為8 m。已知物體前半程做勻速直線運
動,后半程做變速直線運動。拉力F的大小與路程s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則
物體從位置A運動到位置B,拉力F做的功為  28 J,摩擦力做功的功率
為  2.4 W。
28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簡答題:本題共1小題,共4分。
16. 《天工開物》中記載有一種自動引水灌溉工具——“高轉(zhuǎn)筒車”,
如圖所示。使用時下方轉(zhuǎn)輪安裝在河道中,流水驅(qū)動輪子轉(zhuǎn)動,系在傳
動繩索上的竹筒將水從河里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上方農(nóng)田中。請判斷水從
河里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上方農(nóng)田中時重力勢能的變化,并判斷轉(zhuǎn)輪轉(zhuǎn)速
變化對輸水做功功率變化的影響。
水從河里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上方農(nóng)田中時,水的質(zhì)量不變,高度增加,
所以重力勢能增大;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由P=可知,
輸水做功相同時,轉(zhuǎn)速增大,做功時間減小,其功率變大。
水從河里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上方農(nóng)田中時,水的質(zhì)量不變,高度增加,
所以重力勢能增大;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由P=可知,
輸水做功相同時,轉(zhuǎn)速增大,做功時間減小,其功率變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四、實驗題:本題共2小題,共26分。
17. (12分)小明在家和媽媽一起做飯時,一個飲料瓶不小心落到了松軟的
面團上,在面團上留下較深的痕跡。于是他靈機一動,利用面團和裝有
水的飲料瓶,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來探究影響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總結(jié)實驗①②③發(fā)現(xiàn),該實驗要探究的是物體重力勢能的大小與物
體  質(zhì)量 和  所在位置的高度 的關(guān)系。實驗中物體重力勢能的大小
可由  瓶子陷進面團的深度 來體現(xiàn)。
質(zhì)量 
所在位置的高度 
瓶子陷進面團的深度 
(2)利用實驗①②可得出結(jié)論:  高度 相同時,  質(zhì)量 越大的物體具
有的重力勢能越大。
高度 
質(zhì)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法律規(guī)定“禁止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生活中更要杜絕“高空拋
物”這種嚴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高空拋物”危害性大的原因,可
通過分析實驗②③得出的結(jié)論來解釋,請你寫出該結(jié)論:  質(zhì)量相同
時,越高的物體具有的重力勢能越大 。
質(zhì)量相同
時,越高的物體具有的重力勢能越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8. (14分)小閩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物體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
關(guān)”。將A、B兩小球分別拉到與豎直方向成一定角度的位置,然后都由
靜止釋放,當(dāng)小球擺動到豎直位置時,將與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木塊C發(fā)
生碰撞,木塊C都會在水平地面上滑行一定距離后停止。圖中的擺長L都
相同,θ1<θ2,A、B兩小球的質(zhì)量mA<m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本實驗中判斷運動物體動能大小的依據(jù)是  木塊被撞擊后滑行的 距。
(2)如圖甲、乙所示,同時釋放A、B兩小球,觀察到它們并排擺動且始終
相對靜止,同時到達豎直位置,表明A、B兩小球在擺動過程中的任一時
刻的速度大小與小球的  質(zhì)量 無關(guān)。
木塊被撞擊后滑行的距離
質(zhì)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如圖甲、乙所示,觀察到B小球?qū)⒛緣KC撞得更遠,由此可得出結(jié)
論:  速度 相同時,  質(zhì)量 越大的物體具有的動能越大。
(4)圖乙中B小球到達豎直位置時的速度  小于 (填“大于”“等于”或
“小于”)圖丙中B小球到達豎直位置時的速度。圖丙中木塊C滑行得更遠
些,由此可得出結(jié)論:  質(zhì)量相同時,速度越大的物體具有的動能 越 。
速度 
質(zhì)量 
小于 
質(zhì)量相同時,速度越大的物體具有的動能越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小閩通過實驗探究出物體的動能大小與物體的速度和質(zhì)量兩個因素有
關(guān)后,為了進一步研究其中的哪一個因素對動能的影響大,他繼續(xù)就運
動小球撞擊水平地面上的木塊做了多次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見下表。你認為
運動物體的  速度 對動能的影響較大。
速度 
實驗次
序 運動小球的質(zhì)量
m/kg 運動小球的速度
v/(m·s-1) 木塊移動的距離s/m
1 0.5 1 0.3
2 1.0 1 0.6
3 1.5 1 0.9
4 0.5 2 1.2
5 0.5 3 2.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五、計算題:本題共2小題,共20分。
19. (8分)下圖是新上市的某款新能源電動汽車,該電動汽車的質(zhì)量為
2 000 kg。該電動汽車在封閉平直的道路上進行測試時,10 s內(nèi)勻速行
駛了550 m,行駛過程中所受的阻力為車重的0.2。(g取10 N/kg)求此過
程中,該電動汽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牽引力的大小;
解:(1)該電動汽車所受的重力
G=mg=2 000 kg×10 N/kg=20 000 N,
該電動汽車勻速行駛時,牽引力的大小等于其所受的阻力大小,則牽引
力的大小
F=f=0.2G=0.2×20 000 N=4 000 N。
答:(1)4 000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牽引力的功率。
解: (2)牽引力做功的功率P====2.2×105 W。
答:(1)4 000 N;(2)2.2×105 W。
解: (2)牽引力做功的功率P====2.2×105 W。
答: (2)2.2×105 W。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 (12分)學(xué)校機器人興趣小組進行“精準吊裝”實驗。7塊長短不一的
長方體木塊均平放在水平地面上,機器人將木塊按長度從大到小的順序
依次吊裝并對稱疊放。已知木塊的密度相同,高度h均為0.2 m,寬度b均
為0.2 m,不同序號木塊的質(zhì)量見下表,其中m=12 kg。(g取10 N/kg)
序號 1 2 3 4 5 6 7
質(zhì)量 2m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如圖所示,把2號木塊吊裝到1號木塊的上面,求此過程中克服木塊重
力所做的功。
解:(1)由題意可知,把2號木塊吊裝到1號木塊的上面,此過程中克服木
塊重力所做的功
W=G2h=mgh=12 kg×10 N/kg×0.2 m=24 J。
解:(1)由題意可知,把2號木塊吊裝到1號木塊的上面,此過程中克服木
塊重力所做的功
W=G2h=mgh=12 kg×10 N/kg×0.2 m=24 J。
答:(1)24 J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機器人完成全部吊裝疊放用時6 min,求整個過程中克服木塊重力做功
的功率。
解:(2)由題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吊裝n(n>1)號木塊時克服木塊重力所
做的功
Wn=Gn(n-1)h=×(n-1)h=mgh=24 J,
則機器人完成全部吊裝疊放做的功
W總=6Wn=6×24 J=144 J,
整個過程中克服木塊重力做功的功率
P===0.4 W。
答:(1)24 J;(2)0.4 W。
解:(2)由題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吊裝n(n>1)號木塊時克服木塊重力所
做的功
Wn=Gn(n-1)h=×(n-1)h=mgh=24 J,
則機器人完成全部吊裝疊放做的功
W總=6Wn=6×24 J=144 J,
整個過程中克服木塊重力做功的功率
P===0.4 W。
答: (2)0.4 W。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序號 1 2 3 4 5 6 7
質(zhì)量 2m m(共53張PPT)
適應(yīng)性訓(xùn)練6(期中)
注意:全卷g取10 N/kg。
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2分,共2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
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下列科學(xué)家中,對“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作出巨大貢獻的是( B )
A. 阿基米德 B. 伽利略
C. 亞里士多德 D. 帕斯卡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 物理知識滲透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交通事故都是因為物體具有慣性
造成的。下列描述與慣性無關(guān)的是( B )
A. 汽車后窗貼有“保持車距”警示貼
B. 行人靠右行走
C. 公路旁立有“雨天路滑,減速慢行”標志牌
D. 駕駛員和乘客都要系好安全帶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3.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如圖所示,將斧頭磨鋒利的目的是
( B )
A. 增大壓力 B. 增大壓強
C. 減小壓力 D. 減小壓強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4. 如圖所示,下列四種河堤的截面設(shè)計中最安全可靠的是( D )
A B C D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5. 連通器在日常生產(chǎn)和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yīng)用,如圖所示的實例中,不
是利用連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D )
A. 茶壺 B. U形“反水彎”
C. 船閘 D. 活塞式抽水機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6. 如圖所示,小榕房間的鬧鐘放在水平桌面上靜止不動。下列說法正確
的是( A )
A. 鬧鐘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對鬧鐘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B. 鬧鐘受到的重力和鬧鐘對桌面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C. 鬧鐘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對鬧鐘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 鬧鐘受到的重力和鬧鐘對桌面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7. 下圖是測量大氣壓強的實驗裝置,下列操作(或情況)會使測得的大氣
壓的數(shù)值減小的是( A )
A. 玻璃管內(nèi)進入少量氣泡
B. 換一個粗一些的玻璃管
C. 把玻璃管傾斜一些
D. 將玻璃管下壓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8. 起重機以1 m/s的速度勻速吊起一個重物,鋼絲繩對重物的拉力為3 000 N。若起重機吊著這個重物以2 m/s的速度勻速下降,這時鋼絲繩對重物的拉力為( C )
A. 12 000 N B. 6 000 N
C. 3 000 N D. 無法判定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9. 下圖是我國自主研發(fā)的C919商用大飛機。關(guān)于該飛機的相關(guān)物理知
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該飛機所在高空的大氣壓強,比海平面附近的大氣壓強大
B. 該飛機采用密度大的材料,可以減輕它受到的重力
C. 該飛機升空利用了“空氣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較小”的原理
D. 該飛機在加速起飛階段,受平衡力作用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0. 將重6 N的物體浸沒在裝滿水的杯中,溢出了4 N的水,則物體受到的
浮力為( C )
A. 10 N B. 6 N C. 4 N D. 2 N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1. 如圖所示,甲、乙、丙、丁四個體積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小球靜止在水
中,這四個小球所受的浮力分別為F甲、F乙、F丙、F丁,則下列關(guān)系正確
的是( B )
A. F甲=F乙 B. F乙<F丁
C. F乙>F丙 D. F甲<F乙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2. 同學(xué)們在體育課上進行實心球投擲訓(xùn)練,下圖是實心球離開手之后
到剛好接觸地面瞬間的運動軌跡。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D )
A. 實心球從B→C上升的過程中受到了向上的力的作用
B. 實心球從C→D下降的過程中速度變大,則其慣性增大
C. 實心球到達C點時,處于靜止狀態(tài)
D. 若實心球在B點時所受外力都消失,實心球?qū)⒆鰟蛩僦本€運動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3. 如圖甲所示,圓柱形容器內(nèi)裝有適量的水,當(dāng)水溫從0 ℃升高到15
℃時,水的密度ρ與水溫t的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此過程中水的質(zhì)量不變,
不考慮圓柱形容器的熱脹冷縮。如圖丙所示,把測力計下懸掛的實心金
屬塊M(體積不變)浸沒在水中,金屬塊M處于靜止狀態(tài),下列圖像能正確
反映測力計示數(shù)F與水溫t關(guān)系的是( A )
A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4. 立定跳高可分解為下蹲、蹬伸和騰空三個過程。下圖為某運動員下
蹲后在蹬伸過程中所受地面的支持力F隨時間t變化的關(guān)系圖像。下列說
法正確的是( C )
A. 該運動員受到的重力為850 N
B. 該運動員在t2時刻到達最高點
C. 該運動員在t3時刻速度達到最大值
D. 該運動員在t4時刻所受合力為0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二、填空題:本題共6小題,每空1分,共12分。
  利用身邊的器材可以做很多小實驗,以此來驗證我們所學(xué)的物理知
識。如圖所示,小剛用礦泉水瓶做了一組實驗,請回答15~17題。
                 
15. 將兩個相同的礦泉水瓶按圖甲所示的方式放置,驗證的是壓力的作
用效果與  受力面積 的關(guān)系;圖甲中左邊礦泉水瓶中的水對瓶蓋的壓
強為p1,右邊礦泉水瓶中的水對瓶底的壓強為p2,則p1  > p2。
受力面積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6. 如圖乙所示,在空礦泉水瓶中裝入少量熱水,迅速倒出水并馬上擰
緊瓶蓋,看到礦泉水瓶變癟了,這個實驗驗證的是  大氣壓 的存在;
如圖丙所示,用力握住空礦泉水瓶時,手和礦泉水瓶都會凹陷,說明物
體間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
大氣壓 
相互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7. 在礦泉水瓶中裝滿水,在側(cè)壁扎上三個小孔,觀察到如圖丁所示的
現(xiàn)象,該現(xiàn)象可以說明液體內(nèi)部壓強與  深度 有關(guān)。通過小孔中射出
的水流路徑可以得出結(jié)論:  同種液體產(chǎn)生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 而增。
深度 
同種液體產(chǎn)生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8. 某同學(xué)練習(xí)排球墊球時,排球離開胳膊后能夠繼續(xù)向上運動,是因
為排球具有  慣性 ;排球重2.7 N,在豎直上升的過程中,某時刻所受
的空氣阻力大小為0.5 N,方向豎直向下,此時排球所受的合力大小
為  3.2 N。
慣性 
3.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9. 如圖所示,“福船”因由福建所造而得名,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
重要航運工具。若“福船”的排水量為2×105 kg,則它航行時受到的浮
力為  2×106 N;當(dāng)“福船”在碼頭卸下貨物后,它受到的浮力  變 。
2×106 
變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 如圖甲所示,A、B是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正方體,沿水平方向從該模型
上方切去一定高度,該模型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p隨切去高度h變化的
圖像如圖乙所示,則正方體B的棱長為  0.1 m,正方體A的密度
為  1.0×103 kg/m3。
0.1 
1.0×10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三、作圖題:本題共2小題,每小題2分,共4分。
21. 如圖所示,物體A沿斜面勻速下滑,畫出物體A受到的重力和對斜面
的壓力的示意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2. 如圖所示,洗菜時茄子漂浮在水面上,請畫出茄子的受力示意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四、簡答題:本題共1小題,共4分。
23. 生活中處處有物理。如圖甲所示,打雞蛋時,往往向碗沿碰一下,
蛋殼就破了;如圖乙所示,為了分離蛋黃、蛋清,先用手捏空礦泉水
瓶,再把瓶口貼著蛋黃,松手后蛋黃會被吸進瓶里。請解釋:
(1)打雞蛋要向碗沿碰一下的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打雞蛋時,往往向碗沿碰一下,不往平面處碰,是在壓力一定時,通
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使蛋殼更容易破。
(2)蛋黃被吸進瓶里的原因。
(2)用手捏空礦泉水瓶,排除瓶內(nèi)部分空氣,把瓶口貼著蛋黃,松手后礦
泉水瓶恢復(fù)原狀,體積增大,瓶內(nèi)氣壓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蛋黃在
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被吸進瓶里。
(1)打雞蛋時,往往向碗沿碰一下,不往平面處碰,是在壓力一定時,通
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使蛋殼更容易破。
(2)用手捏空礦泉水瓶,排除瓶內(nèi)部分空氣,把瓶口貼著蛋黃,松手后礦
泉水瓶恢復(fù)原狀,體積增大,瓶內(nèi)氣壓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蛋黃在
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被吸進瓶里。
(1)打雞蛋要向碗沿碰一下的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五、實驗題:本題共5小題,共30分。
24. (5分)小明利用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1)實驗時,將棉布鋪在水平木板上,讓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觀
察小車滑行的距離;去掉棉布,再次讓小車從斜面的  同一高度(或頂
端) 由靜止滑下,觀察小車滑行的距離。
同一高度(或頂
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實驗中發(fā)現(xiàn),小車在棉布表面上滑行的距離較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
離較長,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  慢 。由此可以推
測,假如小車在水平面上滑行時受到的阻力為0,它將  做勻速直線運 。
(3)通過該實驗可以  B 。(填序號)
A. 說明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
B. 說明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C. 直接得出牛頓第一定律
慢 
做勻速直線運動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4)通過上面的探究后,小明又思考了如下問題,如圖乙所示,擺球從A
點由靜止釋放擺到右側(cè)最高點C時,如果擺球所受的力忽然全部消失,則
擺球?qū)? 靜止 (填“往回擺”“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
靜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6分)科創(chuàng)小組的同學(xué)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時,實驗過程如圖
所示。活動中,小組同學(xué)根據(jù)自己的猜想設(shè)計了如圖甲、乙、丙所示的
三種實驗裝置,其中A為方木塊,B為底部帶輪子的實驗小車,C為一輕
薄卡片,實驗中所用的每一個鉤碼的質(zhì)量均為50 g,不計繩重及繩子與
滑輪之間的摩擦。
25
26
27
28
29
30
31
(1)當(dāng)物體處于靜止或  勻速直線運動 狀態(tài)時,我們認為它受到的力是
相互平衡的。實驗中科創(chuàng)小組的同學(xué)們通過調(diào)整  鉤碼數(shù)量 來改變拉
力的大小。
勻速直線運動 
鉤碼數(shù)量 
(2)小明發(fā)現(xiàn)使用圖甲的實驗裝置探究時,無論只在左邊還是只在右邊單
獨懸掛一個鉤碼,方木塊A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而同組的小剛采用圖乙實驗
裝置探究時,卻沒有這種情況,分析其原因主要是  摩擦力 對該實驗
影響較大。
摩擦力 
25
26
27
28
29
30
31
(3)通過大家的探究和分析,小華最后選擇圖丙的實驗裝置來進行探究。
當(dāng)卡片C平衡時,將卡片轉(zhuǎn)過一定角度,松手后,發(fā)現(xiàn)卡片  不能 (填
“能”或“不能”)保持松手前的狀態(tài)。設(shè)計該實驗步驟的目的是探
究  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兩個力能否平衡 。
(4)為了驗證只有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才能平衡,在圖丙實驗裝
置的基礎(chǔ)上,小華下一步的操作是  用剪刀將卡片沿豎直方向剪成兩 部。
不能 
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兩個力能否平衡 
用剪刀將卡片沿豎直方向剪成兩部分
25
26
27
28
29
30
31
26. (5分)如圖所示,某實驗小組利用彈簧測力計、水和物塊等器材探究
“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
(1)物塊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為  1.7 N。
(2)分析(a)、(b)、(c)三次實驗可知,當(dāng)液體的密度一定時,物體  排開液
體的體積 越大,浮力就越大。
1.7 
排開液
體的體積 
25
26
27
28
29
30
31
(3)分析(a)、(c)、(d)三次實驗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其浸沒在液體
中的深度  無關(guān) 。
(4)分析(a)、(d)、(e)三次實驗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  液體的密
度 有關(guān)。
無關(guān) 
液體的密
度 
25
26
27
28
29
30
31
(5)圖(f)所示的實驗中,實驗小組用電子秤測出空燒杯的質(zhì)量為m1,將物
塊緩慢浸入裝滿水的溢水杯中,水不流以后測得燒杯和水的總質(zhì)量為
m2,物塊浸入水中前后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的變化量為ΔF,則ΔF=  (m2-
m1)g 。(用m1、m2和g表示)
(m2-
m1)g 
25
26
27
28
29
30
31
27. (8分)如圖所示,某同學(xué)用U形管壓強計探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特點。
(1)實驗所用U形管壓強計的金屬盒上的橡皮膜選用  薄 (填“薄”或
“厚”)一些的較好。U形管壓強計中的U形管  不屬于 (填“屬于”或
“不屬于”)連通器。
薄 
不屬于 
25
26
27
28
29
30
31
(2)圖甲實驗通過觀察  U形管兩管液面高度差的變化 來比較液體內(nèi)部
壓強的大小。下列操作能使U形管兩管液面高度差對比更加明顯的
是  B (填序號)。
A. 燒杯中換密度差更小的液體
B. U形管中換用密度更小的酒精
C. 將U形管換成更細的
U形管兩管液面高度差的變化 
B 
25
26
27
28
29
30
31
(3)在圖甲中保持探頭位置不變,改變探頭的朝向,發(fā)現(xiàn)U形管兩管液面
高度差始終不變,可以得出結(jié)論:在相同液體內(nèi)部,同一深度處各個方
向的壓強大小  相等 。
(4)圖乙A、B、C、D四個位置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最明顯的是  D 位置,
探頭在A、B兩位置所受的浮力FA  > FB。
相等 
D 
> 
25
26
27
28
29
30
31
(5)該同學(xué)自制了如圖丙所示的實驗裝置,a中下部蒙有一層張緊的橡皮
膜。向a中加水,再向b中加入密度未知的液體,直到橡皮膜水平。分別
測出水深為h1,橡皮膜到b底部的距離為h2,未知液體的深度為h3,則未
知液體的密度ρ=  ρ水 。(用測量量的符號和ρ水表示)
ρ水 
25
26
27
28
29
30
31
28. (6分)“漏刻”是古代一種滴水計時的工具。項目式學(xué)習(xí)小組制作了
一個漏刻,裝置如圖甲所示,播水壺不斷滴水,受水壺內(nèi)由標尺與浮塊
組成的浮箭上升后,通過指針指向浮箭上標尺的刻度即可讀取時間。
25
26
27
28
29
30
31
①先測空燒杯的質(zhì)量,接水后再測滴水和燒杯的總質(zhì)量。
②先測滴水和燒杯的總質(zhì)量,倒去水后再測燒杯的質(zhì)量。
測得1 min滴水的質(zhì)量為80 g,則1刻鐘(15 min)滴水的體積為  1 cm3。
1 200
(1)測滴水量:播水壺裝滿水后,計劃用燒杯接取滴水。為了減小誤差,
測量滴水的質(zhì)量應(yīng)選擇以下方案中的  ① 。(填序號)
① 
25
26
27
28
29
30
31
(2)分析測算:圓筒形受水壺內(nèi)部底面積為600 cm2,浮箭總重為6 N,長
方體浮塊的底面積為300 cm2、高為3 cm。受水壺內(nèi)無水時,指針對應(yīng)標
尺的位置標記為“←開始滴水”。滴水后,當(dāng)浮箭剛浮起時,受到的浮
力為  6 N,此時受水壺內(nèi)的水面高度為  2 cm。
(3)標尺定標:如圖乙所示的標尺上每一格表示1 cm,請你在標尺上對應(yīng)
位置標出“←3刻鐘”。
6 
2 
25
26
27
28
29
30
31
(4)成品試測:經(jīng)檢測,漏刻每1刻鐘的實際時間均超出15 min,發(fā)現(xiàn)隨著
播水壺內(nèi)水量減少,滴水間隔時間越來越長。為使滴水間隔時間相同,
小組討論后,將播水壺裝置改進成如圖丙所示,依據(jù)的物理知識是  根
據(jù)p=ρgh,水的深度保持不變,出水口的液體壓強不變(合理即可) 。

據(jù)p=ρgh,水的深度保持不變,出水口的液體壓強不變(合理即可) 
25
26
27
28
29
30
31
六、計算題:本題共3小題,共22分。
29. (6分)如圖所示,港珠澳大橋是建筑史上里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
難度最大的跨海大橋。一輛質(zhì)量為1.6 t的小車在水平橋面上做勻速直線
運動時,受到的阻力是車重的0.05,小車與橋面接觸的總面積為0.04 m2,求:
25
26
27
28
29
30
31
(1)小車受到的重力;
解:(1)小車受到的重力
G=mg=1.6×103 kg×10 N/kg=1.6×104 N。
(2)小車的牽引力;
解:(2)小車在水平橋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處于平衡狀態(tài),根據(jù)題意
和二力平衡條件可得,小車的牽引力
F牽=f=0.05G=0.05×1.6×104 N=800 N。
解:(1)小車受到的重力
G=mg=1.6×103 kg×10 N/kg=1.6×104 N。
解:(2)小車在水平橋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處于平衡狀態(tài),根據(jù)題意
和二力平衡條件可得,小車的牽引力
F牽=f=0.05G=0.05×1.6×104 N=800 N。
答:(1)1.6×104 N
答: (2)800 N
25
26
27
28
29
30
31
(3)小車對水平橋面的壓強。
解:(3)小車對水平橋面的壓力F壓=G=1.6×104 N,則小車對水平橋面
的壓強
p===4×105 Pa。
答:(1)1.6×104 N;(2)800 N;(3)4×105 Pa。
解:(3)小車對水平橋面的壓力F壓=G=1.6×104 N,則小車對水平橋面
的壓強
p===4×105 Pa。
答: (3)4×105 Pa。
25
26
27
28
29
30
31
30. (7分)如圖甲所示,釣魚竿上配有浮標和鉛墜。釣魚時,浮標和鉛墜
的位置如圖乙所示,浮標的體積為15 cm3(質(zhì)量不計),鉛墜的體積為0.5
cm3,當(dāng)浮標的體積浸入水中時,釣線a處于松弛狀態(tài),鉛墜剛好在水面
下0.6 m處。不計釣線、魚鉤和魚餌的體積及質(zhì)量,求此時:
25
26
27
28
29
30
31
(1)鉛墜受到水的壓強;
解:(1)鉛墜受到水的壓強
p=ρ水gh=1.0×103 kg/m3×10 N/kg×0.6 m=6×103 Pa。
(2)浮標受到水的浮力;
解:(2)浮標排開水的體積
V排=V=×15 cm3=10 cm3,
浮標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 kg/m3×10 N/kg×10×10-6 m3=0.1 N。
解:(1)鉛墜受到水的壓強
p=ρ水gh=1.0×103 kg/m3×10 N/kg×0.6 m=6×103 Pa。
解:(2)浮標排開水的體積
V排=V=×15 cm3=10 cm3,
浮標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 kg/m3×10 N/kg×10×10-6 m3=0.1 N。
答:(1)6×103 Pa
答: (2)0.1 N
25
26
27
28
29
30
31
(3)鉛墜受到的重力。
(3)浮標和鉛墜排開水的總體積
V排'=(V排+V鉛)=(10+0.5)×10-6 m3=1.05×10-5 m3,
因釣線a處于松弛狀態(tài),則此時浮標和鉛墜整體處于漂浮狀態(tài),不計浮
標、魚鉤和魚餌的質(zhì)量,由漂浮條件可知鉛墜所受的重力等于總浮力,
則鉛墜所受的重力
G鉛墜=F浮'=ρ水gV排'=1.0×103 kg/m3×10 N/kg×1.05×10-5 m3=
0.105 N。
答:(1)6×103 Pa;(2)0.1 N;(3)0.105 N。
(3)浮標和鉛墜排開水的總體積
V排'=(V排+V鉛)=(10+0.5)×10-6 m3=1.05×10-5 m3,
因釣線a處于松弛狀態(tài),則此時浮標和鉛墜整體處于漂浮狀態(tài),不計浮
標、魚鉤和魚餌的質(zhì)量,由漂浮條件可知鉛墜所受的重力等于總浮力,
則鉛墜所受的重力
G鉛墜=F浮'=ρ水gV排'=1.0×103 kg/m3×10 N/kg×1.05×10-5 m3=
0.105 N。
答: (3)0.105 N。
25
26
27
28
29
30
31
31. (9分)水平桌面上有一個盛有水的柱形容器,其底面積為200 cm2,將
一體積為1 000 cm3的木塊用細線系住沒入水中,如圖甲所示,此時容器
中水深30 cm。將細線剪斷,木塊最終漂浮在水面上,且有的體積露出
水面,如圖乙所示。求:
25
26
27
28
29
30
31
(1)圖甲中木塊受到水的浮力;
解:(1)題圖甲中,木塊浸沒,木塊排開水的體積
V排=V=1 000 cm3=1×10-3 m3,
木塊受到水的浮力
F浮甲=ρ水gV排=1.0×103 kg/m3×10 N/kg×1×10-3 m3=10 N。
解:(1)題圖甲中,木塊浸沒,木塊排開水的體積
V排=V=1 000 cm3=1×10-3 m3,
木塊受到水的浮力
F浮甲=ρ水gV排=1.0×103 kg/m3×10 N/kg×1×10-3 m3=10 N。
答:(1)10 N
25
26
27
28
29
30
31
(2)木塊的密度;
解:(2)題圖乙中,木塊漂浮在水面上,則有F浮乙=G,代入數(shù)據(jù)可得ρ水
g(1-)V=ρ木gV,
木塊的密度
ρ木=ρ水=×1.0×103 kg/m3=0.6×103 kg/m3。
解:(2)題圖乙中,木塊漂浮在水面上,則有F浮乙=G,代入數(shù)據(jù)可得ρ水
g(1-)V=ρ木gV,
木塊的密度
ρ木=ρ水=×1.0×103 kg/m3=0.6×103 kg/m3。
答: (2)0.6×103 kg/m3
25
26
27
28
29
30
31
(3)圖乙中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解:(3)木塊漂浮時排開水的體積
V排'=(1-)V=×1 000 cm3=600 cm3,
木塊排開水的體積變化量
ΔV排=V排-V排'=1 000 cm3-600 cm3=400 cm3,
水面下降的高度
Δh===2 cm,
題圖乙中水的深度
解:(3)木塊漂浮時排開水的體積
V排'=(1-)V=×1 000 cm3=600 cm3,
木塊排開水的體積變化量
ΔV排=V排-V排'=1 000 cm3-600 cm3=400 cm3,
水面下降的高度Δh===2 cm,
題圖乙中水的深度
25
26
27
28
29
30
31
h'=h-Δh=30 cm-2 cm=28 cm=0.28 m,
題圖乙中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p'=ρ水gh'=1.0×103 kg/m3×10 N/kg×0.28 m=2.8×103 Pa。
答:(1)10 N;(2)0.6×103 kg/m3;(3)2.8×103 Pa。
h'=h-Δh=30 cm-2 cm=28 cm=0.28 m,
題圖乙中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p'=ρ水gh'=1.0×103 kg/m3×10 N/kg×0.28 m=2.8×103 Pa。
答: (3)2.8×103 Pa。
25
26
27
28
29
30
31(共31張PPT)
適應(yīng)性訓(xùn)練2(壓強)
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
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歷史上最早通過實驗測出大氣壓數(shù)值的科學(xué)家是( C )
A. 帕斯卡 B. 伽利略
C. 托里拆利 D. 亞里士多德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如圖所示的四個實例中,為了減小壓強的是( B )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從百米淺海到萬米深海,中國自主研制的潛水器有了質(zhì)的飛躍。潛水
器下潛到圖中標注的對應(yīng)深度,承受海水壓強最大的是( D )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 如圖所示,將壓水泵插入水桶中,從上端向下按壓,水就會從出水口
流出。按壓的作用是使桶內(nèi)氣壓( A )
A. 大于大氣壓 B. 等于大氣壓
C. 小于大氣壓 D. 變?yōu)?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 樂山某初中學(xué)校開展以“蒼穹”為主題的飛機模型制作大賽,要讓飛
機獲得升力,機翼橫截面的形狀應(yīng)設(shè)計成下圖中的( B )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 下列有關(guān)實例的描述正確的是( A )
A. 三峽船閘利用了連通器原理
B. 醫(yī)生用注射器將藥液注入肌肉利用了大氣壓強
C. 攔河大壩設(shè)計成上窄下寬的形狀是因為液體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減小
D. 高原邊防哨所的戰(zhàn)士用壓力鍋煮面條,是因為氣壓越高液體的沸點越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 如圖所示,一杯未裝滿橙汁的密閉杯子,先正立放在水平桌面上,然
后反過來倒立放在水平桌面上,兩次放置過程中橙汁對杯底的壓強分別
為p甲和p乙,杯子對水平桌面的壓力分別為F甲和F乙,則( B )
A. p甲=p乙、F甲=F乙 B. p甲>p乙、F甲=F乙
C. p甲>p乙、F甲>F乙 D. p甲<p乙、F甲>F乙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8. 如圖所示,A、B均為實心均勻正方體,它們的密度之比為1∶2,棱長
之比為2∶1。若 A 對地面的壓強為 pA,B 對 A 的壓強為 pB,則 pA∶
為( A )
A. 5∶4 B. 1∶1 C. 2∶3 D. 3∶2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 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測量大氣壓的值,關(guān)于本實驗,下列說法
正確的是( D )
A. 可以沿水平方向拉動注射器筒,也可以沿豎直方向拉動注射器筒
B. 實驗中需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筒的長度
C. 如果注射器筒內(nèi)的空氣沒有排盡,測出的大氣壓值會偏大
D. 當(dāng)注射器中的活塞剛開始滑動時,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 如圖所示,底面積不同的圓柱形容器中分別盛有甲、乙兩種液體,
甲、乙兩液體對各自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若在盛有甲液體的容器中倒
入或抽出部分甲液體,在盛有乙液體的容器中倒入或抽出部分乙液體,
使得甲、乙兩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相等,則下列操作有可能實現(xiàn)的是
( C )
A. 倒入相同質(zhì)量 B. 抽出相同質(zhì)量
C. 倒入相同體積 D. 抽出相同體積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填空題:本題共5小題,每空2分,共20分。
11. 福建是明式家具的重要產(chǎn)區(qū),古代家具不使用釘子,而是采用榫卯結(jié)
構(gòu)連接支撐。如圖甲所示,榫的接入部分的寬度略大于卯的寬度,插入
時通過  增大壓力 的方式來增大摩擦,防止脫落;如圖乙所示,家具
邊緣的圓角設(shè)計,美觀的同時通過  增大受力面積 的方式減小碰撞時
的壓強。
增大壓力 
增大受力面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 自制乒乓球發(fā)球機的示意圖如圖所示,當(dāng)用吹風(fēng)機向水平管吹風(fēng)
時,乒乓球上方的氣體流速變  大 ,壓強變  小 ,上、下表面存在
壓力差,則乒乓球從進球口上升到水平管中,并在風(fēng)的作用下從出球口
飛出。
大 
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3. 如圖所示,洗臉池排水管設(shè)計了U形“反水彎”,起到隔絕下水道異
味的作用。當(dāng)水不流動時,“反水彎”兩端的水面高度總是  相平 的,這利用了  連通器 原理。
相平 
連通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 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測量大氣壓的值,測量時若將玻璃管稍微
傾斜,管內(nèi)外汞液面的高度差將  不變 ;某次實驗測得管內(nèi)外汞液面
的高度差為740 mm,此時該地的大氣壓  小于 1個標準大氣壓。
不變 
小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5. 如圖甲所示,一塊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長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對長
木板施加一個水平向右的力F,使長木板沿著與桌子邊緣平行的方向緩慢
向右做直線運動,直到長木板的長度伸出桌面時停止運動,此過程中長
木板對桌面的壓強p與長木板被移動的距離s的關(guān)系圖像如圖乙所示。已
知長木板的寬度為0.25 m,在移動過程中,長木板對桌面的壓力將  不
變 ;當(dāng)s=0.26 m時,長木板對桌面的壓強為  37.5 Pa。

變 
37.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簡答題:本題共1小題,共4分。
16. 喜歡動手的小華在剝了殼的熟雞蛋上插上兩根生日蠟燭,點燃一根
后用吸管向兩根蠟燭中間吹氣,如圖甲所示,火苗飄向未點燃的蠟燭,
將其點燃。如圖乙所示,將點燃的蠟燭放入倒置且瓶口比雞蛋略小的空
玻璃瓶中,燃燒一段時間,然后將雞蛋緊貼瓶口,放手后發(fā)現(xiàn)雞蛋被吸
入瓶中。請你應(yīng)用所學(xué)的物理知識解釋這兩個現(xiàn)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當(dāng)向兩根蠟燭中間吹氣時,中間的空氣流速增大,壓強減小,而火苗的
外側(cè)仍為大氣壓,產(chǎn)生壓力差,使火苗飄向未點燃的蠟燭,將其點燃。
將點燃的蠟燭放入倒置的空玻璃瓶瓶口,蠟燭燃燒過程中,瓶中的空氣
受熱膨脹體積變大,會被擠出瓶子一部分;將雞蛋緊貼瓶口,瓶內(nèi)氣體
溫度降低,氣壓減小,小于雞蛋下方的大氣壓,在大氣壓的作用下雞蛋
被吸入瓶中(合理即可)。
當(dāng)向兩根蠟燭中間吹氣時,中間的空氣流速增大,壓強減小,而火苗的
外側(cè)仍為大氣壓,產(chǎn)生壓力差,使火苗飄向未點燃的蠟燭,將其點燃。
將點燃的蠟燭放入倒置的空玻璃瓶瓶口,蠟燭燃燒過程中,瓶中的空氣
受熱膨脹體積變大,會被擠出瓶子一部分;將雞蛋緊貼瓶口,瓶內(nèi)氣體
溫度降低,氣壓減小,小于雞蛋下方的大氣壓,在大氣壓的作用下雞蛋
被吸入瓶中(合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四、實驗題:本題共2小題,共26分。
17. (12分)小康利用多個完全相同的木塊和海綿進行了“探究壓力的作用
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
(1)實驗中通過觀察海綿的  凹陷程度 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
(2)對比甲、乙兩圖,可以得出結(jié)論:當(dāng)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
越  小 ,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凹陷程度 
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由甲、丙兩圖可以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  壓力大小 的關(guān)系。
(4)對比甲、丁兩圖,小強認為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無關(guān),你認為
他的觀點  錯誤 (填“正確”或“錯誤”),理由是  沒有控制受力面積
相同 。
壓力大小 
錯誤 
沒有控制受力面積
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小康又找來兩瓶完全相同的礦泉水,分別正立和倒立放在海綿上,如
圖戊所示,接下來小康要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guān)系,他的
操作步驟是  把其中一瓶倒出一些水后正立(或倒立)放在海綿上,另一瓶
水量保持不變也正立(或倒立)放在海綿上,觀察對比海綿的凹陷程度(合
理即可) 。
把其中一瓶倒出一些水后正立(或倒立)放在海綿上,另一瓶
水量保持不變也正立(或倒立)放在海綿上,觀察對比海綿的凹陷程度(合
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8. (14分)小婷在“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中,在U形管
接頭處加裝了一個“三通接頭”,如圖甲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U形管與探頭連接時,閥門K應(yīng)處于  打開 (填“打開”或“關(guān)閉”)
狀態(tài),以確保U形管兩管液面相平;組裝完成后,輕壓探頭的橡皮膜到
一定程度,U形管兩管液面有明顯的高度差并保持穩(wěn)定,說明裝置  不
漏氣 (填“漏氣”或“不漏氣”)。
打開 

漏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比較圖乙與圖  丙 ,可得出液體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比較圖
丙與圖丁,還可以初步得出液體在同一深度向各個方向的壓強   相。
丙 
相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若需通過圖丁和圖戊對比得出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guān)系,應(yīng)將圖戊
中的探頭向  上 移動適當(dāng)?shù)木嚯x;移動探頭后,觀察到U形管兩管水
面的高度差為Δh,此時探頭受到鹽水的壓強為p鹽,小婷取出探頭放回水
中,當(dāng)U形管兩管水面的高度差再次為Δh時,測出探頭在水中的深度為
20 cm,則p鹽=  2 000 Pa。(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4)小婷發(fā)現(xiàn)探頭所處深度較淺時,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不明顯,可
將U形管中的水換成密度更  小 的液體以方便讀數(shù)。
上 
2 000 
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五、計算題:本題共2小題,共20分。
19. (8分)建盞在宋代盛極一時,蘇東坡《送南屏謙師》詩曰:“忽
驚午盞兔毛(毫)斑,打作春翁鵝兒酒。”下圖是現(xiàn)代工藝師制作的兔
毫釉建盞,該盞重2 N,放在水平桌面上時與桌面的接觸面積為5 cm2。
往盞中倒入重0.6 N的水時,水深為3 cm。(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水對盞底的壓強p1;
解:(1)水對盞底的壓強p1=ρ水 gh=1.0×103 kg/m3×10 N/kg×3×10-2
m=300 Pa。
(2)盞底對水平桌面的壓力F;
解:(2)盞底對水平桌面的壓力F=G總=2 N+0.6 N=2.6 N。
(3)盞底對水平桌面的壓強p2。
解:(3)盞底對水平桌面的壓強p2===5.2×103 Pa。
答:(1)300 Pa;(2)2.6 N;(3)5.2×103 Pa。
解:水對盞底的壓強p1=ρ水 gh=1.0×103 kg/m3×10 N/kg×3×10-2
m=300 Pa。
解:盞底對水平桌面的壓力F=G總=2 N+0.6 N=2.6 N。
解:盞底對水平桌面的壓強p2===5.2×103 Pa。
答: 5.2×103 P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300 Pa
答: 2.6 N
20. (12分)如圖所示,均勻?qū)嵭膱A柱體甲和薄壁輕質(zhì)(不計質(zhì)量)圓柱形容
器乙置于水平桌面上,已知圓柱體甲對水平桌面的壓強為2 000 Pa,其底
面積為5×10-3 m2。(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圓柱體甲對水平桌面的壓力是多少?
解:(1)由p=可知,圓柱體甲對水平桌面的壓力
F甲=p甲S=2 000 Pa×5×10-3 m2=10 N。
(2)容器乙內(nèi)水面下3 cm深處受到的水的壓強是多少?
解:(2)容器乙內(nèi)水面下3 cm深處受到的水的壓強
p水=ρ水gh=1.0×103 kg/m3×10 N/kg×0.03 m=300 Pa。
解:由p=可知,圓柱體甲對水平桌面的壓力
F甲=p甲S=2 000 Pa×5×10-3 m2=10 N。
解:容器乙內(nèi)水面下3 cm深處受到的水的壓強
p水=ρ水gh=1.0×103 kg/m3×10 N/kg×0.03 m=300 P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300 Pa
答:10 N
(3)在圓柱體甲上,沿水平方向截取一段長為x的圓柱體A,將圓柱體A平
穩(wěn)浸沒在容器乙中(液體無溢出),截取后,甲、乙對水平桌面的壓強隨截
取長度x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丙所示,則容器乙中未放入圓柱體A時,水的深
度是多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3)由題圖丙可知,截取前圓柱體甲對桌面的壓強為4p0,則
4p0=2 000 Pa,解得p0=500 Pa,
容器乙中未放入圓柱體A時,對水平桌面的壓強為p0,不計容器乙的質(zhì)
量,則水對容器乙底部的壓強也為p0,由p0=ρgh可知,容器乙中未放入
圓柱體A時,水的深度
h'===0.05 m。
答:(1)10 N;(2)300 Pa;(3)0.05 m。
解:由題圖丙可知,截取前圓柱體甲對桌面的壓強為4p0,則
4p0=2 000 Pa,解得p0=500 Pa,
容器乙中未放入圓柱體A時,對水平桌面的壓強為p0,不計容器乙的質(zhì)
量,則水對容器乙底部的壓強也為p0,由p0=ρgh可知,容器乙中未放入
圓柱體A時,水的深度
h'===0.05 m。
答: 0.05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共32張PPT)
適應(yīng)性訓(xùn)練3(浮力)
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
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我國近年來在科學(xué)技術(shù)領(lǐng)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下列物體沒有受到浮
力的是( D )
A. 在海水中下潛的奮斗者號潛水器
B. 在海面上航行的福建艦
C. 在空中飛行的祥云載人飛艇
D. 在太空中遨游的天宮空間站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 如圖所示,新鮮雞蛋沉在盛有純水的容器底部,若要使其上浮,可加
(已知ρ酒精<ρ植物油<ρ純水<ρ濃鹽水)( D )
A. 酒精 B. 植物油
C. 純水 D. 濃鹽水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 小明和家人一起去死海游玩,小明為躺在水面上的爸爸拍了一張照
片,如圖所示。關(guān)于爸爸受到的浮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 爸爸排開海水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B. 爸爸受到的浮力大于他受到的重力
C. 海水的密度等于爸爸身體的密度
D. 浮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上的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4. 小李同學(xué)想估算空氣對自己的浮力大小,采集的數(shù)據(jù)有:自己的體
重,自己的密度(與水接近,約為1.0×103 kg/m3),空氣的密度(約為1.3
kg/m3),g取10 N/kg。空氣對小李的浮力大小約為( B )
A. 0.006 N B. 0.6 N C. 60 N D. 600 N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5. 關(guān)于物理知識的應(yīng)用實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
A. 用同一密度計測量不同液體的密度時,密度計所受的浮力不同
B. 雞尾酒在調(diào)配過程中,利用各種酒的密度不同,可以使不同顏色的酒
界面分明
C. 氣球上升是因為氣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氣的氣體
D. 農(nóng)民常用濃度適宜的鹽水把飽滿結(jié)實的種子選出來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6. 奮斗者號潛水器搭乘探索一號科考船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
深度10 909 m,創(chuàng)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B )
A. 潛水器在上浮的過程中,所受的浮力逐漸變大
B. 潛水器浸沒在水中繼續(xù)下潛,所受的浮力不變
C. 潛水器在下潛過程中,底部受到海水的壓強不變
D. 將潛水器從探索一號科考船上放入海中后,科考船受到的浮力變大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7. 周末,小明幫媽媽洗菜時發(fā)現(xiàn),放在盆中的茄子浮在水面,而西紅柿
卻沉在水底,如圖所示。他對此現(xiàn)象作出的分析正確的是( B )
A. 茄子所受的浮力大于它所受的重力
B. 茄子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
C. 西紅柿所受的浮力大于它所受的重力
D. 茄子的密度大于西紅柿的密度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8. 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的甲、乙兩個相同容器中裝有水,把形狀和體
積均相同的實心小球A、B分別緩慢放入兩容器中,兩小球靜止時液面恰
好相平,則( B )
A. B球受到的浮力與A球受到的浮力一樣大
B. A球的密度比B球的密度大
C. 甲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比乙容器底部受
到水的壓強大
D. 乙容器底部對水平桌面的壓力比甲容器底部對水平
桌面的壓力大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9. 圖甲為我國古代的滴水計時工具——漏刻,圖乙為它的模擬示意圖。
漏水壺通過底部的出水口向受水壺中滴水,受水壺中的箭尺始終處于漂
浮狀態(tài)。當(dāng)受水壺中的液面升高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箭尺受到的浮力變大
B. 箭尺排開水的體積變大
C. 箭尺排開水所受的重力不變
D. 水對受水壺底部的壓強不變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0. 小羅受“懷丙打撈鐵牛”故事的啟發(fā),模擬了如下“打撈”過程:
如圖甲所示,體積為2×10-4 m3的金屬塊A下表面陷入淤泥內(nèi),小船上裝
有重為18 N的沙石,用細繩將金屬塊A和小船緊連,此時細繩對小船的拉
力為2 N,水面與小船的上沿相平;將小船內(nèi)所有沙石清除后,金屬塊A
被拉出淤泥靜止在水中時,小船有的體積露出水面,如圖乙所示。細繩
的質(zhì)量和體積、小船的質(zhì)量均忽略不計,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A. 圖甲中的小船所受的浮力為18 N
B. 金屬塊A所受的重力為12 N
C. 金屬塊A的密度為6×103 kg/m3
D. 圖乙中小船排開水的體積為1.2×10-3 m3
D
二、填空題:本題共5小題,每空2分,共20分。
11. 泡茶時可以欣賞到茶葉在水中浮沉“起舞”。如圖所示,沖泡茶葉
時,部分茶葉表面附著有氣泡,使其排開水的體積增大,由于所受的浮
力大于重力而  上浮 ;茶葉充分吸水后由于其密度  大于 水的密度
而下沉。
上浮 
大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2. 密度計可以用來測量液體的密度,使用時應(yīng)讓密度計在被測液體中
處于  漂浮 狀態(tài)。現(xiàn)將其先后放入裝有不同液體的甲、乙兩個燒杯
中,如圖所示,可以判斷兩液體的密度ρa  > ρb。
漂浮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3. 2024年5月1日,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首次海試,其滿載時排
水量為88 000 t,如圖所示。該航空母艦滿載時,受到的浮力為  8.8×108 N;當(dāng)艦載機飛離航空母艦后,該航空母艦將   (填“上浮”或“下沉”)一些。(g取10 N/kg)
8.8×108 
上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4. 如圖所示,甲、乙兩個完全相同的玻璃缸裝滿水,甲玻璃缸中漂浮
著一只玩具小鴨子,乙玻璃缸中漂浮著一只玩具大鴨子。已知G小鴨<
G大鴨,則兩鴨子所受的浮力F小鴨  < F大鴨,甲、乙兩玻璃缸對水平桌面的壓強p甲  = p乙。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5. 興趣小組自制了一個“潛水艇”,將其放入一個底面積為100 cm2、
水深h0為10 cm的薄壁柱形容器內(nèi)。“潛水艇”放入水中后恰好懸浮,如
圖所示,此時水深h為12 cm,“潛水艇”受到的重力  等于 (填“大
于”“等于”或“小于”)受到的浮力。打開進水閥門,空腔內(nèi)開始進
水,“潛水艇”下沉,最終“潛水艇”沉底且空腔內(nèi)充滿水,此時容器
底部受到水的壓強為  1 100 Pa。(“潛水艇”的材料密度ρ=2.0×103
kg/m3,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等于 
1 1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三、作圖題:本題共1小題,共2分。
16. 如圖所示,奮斗者號潛水器執(zhí)行完某次任務(wù)時靜止在水面上,請作
出此時奮斗者號潛水器所受力的示意圖。(O為潛水器的重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四、簡答題:本題共1小題,共4分。
17. 我們服藥時,往往是仰頭下咽。有人發(fā)現(xiàn):服用膠囊類藥物時,仰
頭服用水能順利下咽,而膠囊有時會留在口中;略低頭服用,膠囊類藥
物和水反而容易一起下咽。請用浮力的知識解釋這種現(xiàn)象。
膠囊類藥物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仰頭服用時,藥物因漂浮在水面上而
離食道口較遠,不容易下咽;略低頭服用時,藥物漂浮在水面上但離食
道口較近,容易和水一起下咽。
膠囊類藥物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仰頭服用時,藥物因漂浮在水面上而
離食道口較遠,不容易下咽;略低頭服用時,藥物漂浮在水面上但離食
道口較近,容易和水一起下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五、實驗題:本題共2小題,共24分。
18. (12分)小美同學(xué)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過程如圖1
所示。
(1)由甲、乙、丙三個實驗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與  物體排開液體的體
積 有關(guān)。
(2)由  甲、丙、丁 三個實驗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與浸沒在液體中的
深度  無關(guān) 。
物體排開液體的體
積 
甲、丙、丁 
無關(guā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由甲、丁、戊三個實驗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還與  液體的密度 有
關(guān),圖戊中液體的密度為  0.8×103 kg/m3。(ρ水=1.0×103 kg/m3,g
取10 N/kg)
液體的密度 
0.8×10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4)小美同學(xué)從實驗室得到了一塊多孔的纖維聚合物,她設(shè)計了如圖2所示
的方案來測量該聚合物的密度:①將電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調(diào)零;②
如圖A所示,將燒杯放在電子秤上,向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讀出電子
秤示數(shù)為m1;③如圖B所示,將聚合物放入燒杯中,待其靜止一段時間
后,讀出電子秤示數(shù)為m2;④如圖C所示,用細針下壓使聚合物浸沒在
水中,讀出電子秤的示數(shù)為m3;⑤該聚合物的密度ρ=   ρ水 。
(用m1、m2、m3和ρ水表示)
ρ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9. (12分)物理科技小組的同學(xué)在實驗室中驗證阿基米德原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方案一:小剛按如圖A、B、C、D所示的步驟依次進行實驗。由圖可
知,石塊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F浮=  2 N,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
G排= 1.9 N,發(fā)現(xiàn)F浮≠G排,造成這種結(jié)果的原因可能是 AC (填序號)。
A. 最初溢水杯中的水未裝至溢水口
B. 整個實驗過程中,彈簧測力計都沒有校零
C. 步驟C中,石塊浸沒后,碰觸到溢水杯底部
2 
1.9 
A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方案二:如圖E所示,小明將裝滿水的溢水杯放在升降臺上,用升降
臺來調(diào)節(jié)溢水杯的高度。當(dāng)小明逐漸調(diào)高升降臺,發(fā)現(xiàn)隨著重物浸入水
中的體積越來越大,彈簧測力計甲的示數(shù)  減小 (填“增大”“不變”
或“減小”),且彈簧測力計甲的示數(shù)變化量  等于 彈簧測力計乙的示
數(shù)變化量,從而證明了阿基米德原理。
減小 
等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同學(xué)們對實驗提出了改進措施,以下是他們的一些看法,其中不合理
的是  B 。(填序號)
A. 應(yīng)該換用不同液體進行多次實驗,使結(jié)論具有普遍性
B. 實驗中應(yīng)該讓物體浸沒在液體中,控制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
C. 可以將小桶標注刻度做成量筒,測量出小桶中液體的體積,計算小桶
中液體所受的重力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六、計算題:本題共2小題,共20分。
20. (8分)航天員使用浮力水槽模擬進行失重訓(xùn)練,如圖所示,航天員身
穿航天服進入水槽,通過在航天服內(nèi)配置鉛塊,使人處于懸浮狀態(tài),從
而模擬失重。已知一套航天服的凈質(zhì)量為25 kg,航天員的質(zhì)量為70 kg,
穿上航天服后的總體積為100 dm3并保持不變,ρ水=1.0×103 kg/m3,g取
10 N/k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若航天員身穿不配置鉛塊的航天服進入水槽,靜止時受到的浮力
是多少?
解:(1)若航天員身穿不配置鉛塊的航天服進入水槽,靜止時航天員會漂
浮在水中,則航天員受到的浮力F浮=G總=(m人+m服)g=(70 kg+25
kg)×10 N/kg=950 N。
解:(1)若航天員身穿不配置鉛塊的航天服進入水槽,靜止時航天員會漂
浮在水中,則航天員受到的浮力F浮=G總=(m人+m服)g=(70 kg+25
kg)×10 N/kg=950 N。
答:(1)950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當(dāng)航天員懸浮在水中時,航天服內(nèi)配置的鉛塊的質(zhì)量是多少?
解: (2)當(dāng)航天員懸浮在水中時,其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 kg/m3×10 N/kg×100×10-3 m3=1 000 N,
航天員懸浮時受力平衡,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
向上的浮力的共同作用,則航天員和鉛塊的總重
G總'=F浮'=1 000 N,
鉛塊所受的重力
G鉛=G總'-G總=1 000 N-950 N=50 N,
鉛塊的質(zhì)量m鉛===5 kg。
答:(1)950 N;(2)5 kg。
解: (2)當(dāng)航天員懸浮在水中時,其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 kg/m3×10 N/kg×100×10-3 m3=1 000 N,
航天員懸浮時受力平衡,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
向上的浮力的共同作用,則航天員和鉛塊的總重
G總'=F浮'=1 000 N,
鉛塊所受的重力
G鉛=G總'-G總=1 000 N-950 N=50 N,
鉛塊的質(zhì)量m鉛===5 kg。
答: (2)5 k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1. (12分)為減小抗洪壓力,科創(chuàng)小組設(shè)計了水庫自動泄洪控制裝置,將
其制成頂部開有小孔的模型,如圖所示。其中A為壓力傳感器,B是密度
小于水且不吸水的圓柱體,能沿固定的光滑細桿在豎直方向自由移動。
當(dāng)模型內(nèi)水深h1=15 cm時,圓柱體B與模型底面剛好接觸且壓力為0。水
面上漲到設(shè)計的警戒水位時,圓柱體B對壓力傳感器A的壓力為3 N,觸
發(fā)報警裝置,開啟泄洪閥門。已知圓柱體B的底面積SB=100 cm2,高hB
=25 cm,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當(dāng)模型內(nèi)水深h1=15 cm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解:(1)當(dāng)模型內(nèi)水深h1=15 cm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p=ρ水gh1=1.0×103 kg/m3×10 N/kg×0.15 m=1 500 Pa。
解:(1)當(dāng)模型內(nèi)水深h1=15 cm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p=ρ水gh1=1.0×103 kg/m3×10 N/kg×0.15 m=1 500 Pa。
答:(1)1 500 P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圓柱體B的密度;
解:(2)當(dāng)模型內(nèi)水深h1=15 cm時,圓柱體B排開水的體積V1=SBh1=100
cm2×15 cm=1 500 cm3,
由圓柱體B與模型底面剛好接觸且壓力為0可知,此時圓柱體B處于漂浮
狀態(tài),由物體的漂浮條件可知,圓柱體B所受的重力
GB=F浮1=ρ水gV1=1.0×103 kg/m3×10 N/kg×1 500×10-6 m3=15 N,
圓柱體B的質(zhì)量mB===1.5 kg,
圓柱體B的體積
解:(2)當(dāng)模型內(nèi)水深h1=15 cm時,圓柱體B排開水的體積V1=SBh1=100
cm2×15 cm=1 500 cm3,
由圓柱體B與模型底面剛好接觸且壓力為0可知,此時圓柱體B處于漂浮
狀態(tài),由物體的漂浮條件可知,圓柱體B所受的重力
GB=F浮1=ρ水gV1=1.0×103 kg/m3×10 N/kg×1 500×10-6 m3=15 N,
圓柱體B的質(zhì)量mB===1.5 kg,
圓柱體B的體積VB=SBhB=100 cm2×25 cm=2 500 cm3,
圓柱體B的密度ρB===0.6×103 kg/m3。
答: (2)0.6×103 kg/m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3)剛觸發(fā)報警裝置時,圓柱體B浸入水中的深度h2。
解: (3)剛觸發(fā)報警裝置時圓柱體B對壓力傳感器A的壓力為3 N,因力的
作用是相互的,則傳感器A對圓柱體B有向下的壓力,且該壓力大小也為
3 N,由力的平衡條件可知,此時圓柱體B受到的浮力
F浮2=GB+F=15 N+3 N=18 N,
由F浮=ρ液gV排可知,此時圓柱體B排開水的體積
V2===1.8×10-3 m3=1 800 cm3,
由V=Sh可知,圓柱體B浸入水中的深度
h2===18 cm。
答:(1)1 500 Pa;(2)0.6×103 kg/m3;(3)18 cm。
解: (3)剛觸發(fā)報警裝置時圓柱體B對壓力傳感器A的壓力為3 N,因力的
作用是相互的,則傳感器A對圓柱體B有向下的壓力,且該壓力大小也為
3 N,由力的平衡條件可知,此時圓柱體B受到的浮力
F浮2=GB+F=15 N+3 N=18 N,
由F浮=ρ液gV排可知,此時圓柱體B排開水的體積
V2===1.8×10-3 m3=1 800 cm3,
由V=Sh可知,圓柱體B浸入水中的深度
h2===18 cm。
答: (3)18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共49張PPT)
適應(yīng)性訓(xùn)練7(期末)
注意:全卷g取10 N/kg。
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2分,共2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
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說出這樣的豪言壯語,并在浮
力和杠桿等方面有突出貢獻的科學(xué)家是( C )
A. 牛頓 B. 盧瑟福
C. 阿基米德 D. 伽利略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 宇宙由各種物質(zhì)組成,而物質(zhì)由微觀粒子組成。下列微觀粒子的尺度
最小的是( D )
A. 分子 B. 原子 C. 原子核 D. 夸克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3. 如圖所示的車貼提示語中,屬于防止慣性帶來危害的是( D )
A B C D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4. 下列實例中,應(yīng)用連通器原理的是( A )
A. 茶壺內(nèi)液面相平  B. C919大飛機起飛
C. 吸盤掛鉤掛重物  D. 刀刃磨得很鋒利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5. 下圖為舉重運動員做挺舉時的幾個狀態(tài)圖,關(guān)于該運動員對杠鈴的做
功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 從發(fā)力到上拉的過程中不做功
B. 從上拉到翻站的過程中做功
C. 從翻站到上挺的過程中不做功
D. 舉著杠鈴穩(wěn)定站立的過程中做功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6. 如圖所示,女孩用大小為F的拉力豎直向上提書包,但書包靜止不
動,未離開地面。若書包的重力為G,此時書包的重力G和拉力F的合力
大小為( B )
A. 0 B. G-F C. F D. G+F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7. 如圖所示,利用兩個滑輪提升同一重物到同一高度。不計滑輪重、繩
重及摩擦,下列組合中最省距離的是( B )
A B C D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8. 潛水員由水面下某深處潛入更深處的過程中,他受到的壓強和浮力的
變化情況分別是( B )
A. 壓強增大,浮力增大 B. 壓強增大,浮力不變
C. 壓強不變,浮力增大 D. 壓強減小,浮力不變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9. 小剛從甘肅蘭州乘坐飛機沿著北緯36° 到國內(nèi)某地旅游。飛機剛降落
時,小剛發(fā)現(xiàn)包裝很好的食品袋膨脹了許多。根據(jù)圖中信息,他最可能
去的地方是( A )
A. 青海省 B. 陜西省
C. 山西省 D. 山東省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0. 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其中泡茶蘊含著許多物理知識。下圖為小明
沖泡的一杯茶水,下列對泡茶過程中的情景分析錯誤的是( B )
A. 茶杯外壁的水珠不掉落,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
B. 茶葉罐中的茶葉間有縫隙,說明分子間有空隙
C. 泡茶時茶香四溢,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D. 用高溫的水能更快泡出茶色,說明分子的運動與溫度有關(guān)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1. 如圖所示,小美推著購物車在水平地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小美對車的水平推力大于車受到的摩擦力
B. 車受到的支持力與車對地面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C. 若小美撤去對車的水平推力,車繼續(xù)前進是因為受到慣性作用
D. 若小美撤去對車的水平推力,車的運動狀態(tài)將會發(fā)生改變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2. 小昕在測量機械效率時,分別用甲、乙、丙三個機械將重為1 N的物
體勻速提升0.2 m,記錄它們所做的總功,如圖所示,則( A )
A. 甲的額外功大于乙 B. 乙的有用功大于甲
C. 丙的機械效率大于100% D. 甲的機械效率比乙高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3. 如圖所示的情景節(jié)選自我國古代科技著作《天工開物》,下列說法
正確的是( D )
A. 圖甲:眾人齊力劃槳時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分力的大小之和
B. 圖乙:水由高處流下將動能轉(zhuǎn)化為重力勢能
C. 圖丙:船上裝載的竹笆越多時,船受到的水的浮力越小
D. 圖丁:水面下的采珠人下潛得越深時受到水的壓力越大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4. A、B兩個均勻正方體物塊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圖甲所示,B的棱長
是A的2倍。將A沿豎直方向切去寬為L的部分,再把切去的部分疊放在B
上,此時B對地面的壓強pB與L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切割后,A剩余
部分對地面的壓強為pA。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C )
A. 物塊B的棱長為10 cm
B. 物塊B的底面積為200 cm2
C. 物塊B受到的重力為200 N
D. 物塊A豎直切去一半后,pA=2 000 Pa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二、填空題:本題共6小題,每空1分,共12分。
  2024年5月3日,搭載嫦娥六號探測器的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在
中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點火發(fā)射,進入地月轉(zhuǎn)移軌道;6月2日,嫦娥六號
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成功著陸月背預(yù)選著陸區(qū);6月25日,嫦娥六號成
功返回并帶回1 935.3 g月壤。結(jié)合上述材料回答15~1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5. 嫦娥六號做繞月運動時,處于  非平衡 (填“平衡”或“非平衡”)
狀態(tài)。如圖甲所示,嫦娥六號的四條腿就像四根彈簧,可以吸收著落地
面的沖擊力,此過程中,動能轉(zhuǎn)化為  彈性勢能 。
非平衡 
彈性勢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6. 如圖乙所示,嫦娥六號的鉆取采樣裝置由特殊的硬質(zhì)合金制成,其
橫截面積較小,可以  增大 壓強,有利于鉆取深層硬質(zhì)礦石;嫦娥六
號的表取采樣裝置是一長度達到3.7 m,可在120°的較大范圍內(nèi)靈活移
動的機械臂,如圖丙所示,該機械臂屬于  費力 杠桿。
增大 
費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7. 樣品被放置在初級密封裝置中,機械臂再將它向上提取,放置在上
升器頂部,此過程中,機械臂對樣品  有 (填“有”或“沒有”)做功,
上升器的慣性  增大 。
18. 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xí)俗之一。如圖所示,比賽時并排前進的兩
龍舟不能靠得太近,這是因為兩龍舟間水的流速較大,壓強較  小 ,
容易相撞;當(dāng)船員們從龍舟上岸后,龍舟在水中將  上浮 (填“上浮”
或“下沉”)一些。
有 
增大 
小 
上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9. 如圖所示,將一個未裝滿水的密閉礦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
面上,水對瓶底的壓強為p1、壓力為F1,再倒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水
對瓶蓋的壓強為p2、壓力為F2,則p1  < p2、F1  > F2。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 將物體A、B置于如圖所示的裝置中,物體B在2 s內(nèi)勻速下降了10
cm,已知每個滑輪所受的重力均為4 N,物體A在水平面上向左勻速移
動,受到的摩擦力為5 N。忽略繩重及滑輪與繩間的摩擦,則物體B所受
的重力為  6 N。現(xiàn)用水平向右的拉力拉動物體A使其向右以相同的速
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拉力對物體A做功的功率為  1 W。
6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三、作圖題:本題共2小題,每小題2分,共4分。
21. 下圖是利用機場手推車搬運行李箱的示意圖,手推車和行李箱一起
水平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請作出行李箱的受力示意圖。(不計空氣阻
力,O點為行李箱的重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2. 下圖是一個活塞式抽水機的示意圖。請在圖中畫出抽水時的阻力臂l2
和作用在A點的最小動力F1。(保留作圖痕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四、簡答題:本題共1小題,共4分。
23. 在成都舉辦的2024年湯姆斯杯暨尤伯杯賽5月5日落下帷幕,中國羽
毛球隊不負眾望,時隔12年再度包攬湯尤杯。下圖為比賽時的一個場
景,請用物理知識回答下列兩個問題:
(1)說明被擊打出去的羽毛球能在空中繼續(xù)向前飛行的原因。
(1)被擊打出去的羽毛球,由于慣性,能在空中繼續(xù)向前飛行。
(2)說明羽毛球在空中水平飛行過程中動能不斷減小的原因。
(1)被擊打出去的羽毛球,由于慣性,能在空中繼續(xù)向前飛行。
(2)羽毛球在空中水平飛行過程中,由于受到空氣阻力的作用,速度減
小,動能不斷減小。
(2)羽毛球在空中水平飛行過程中,由于受到空氣阻力的作用,速度減
小,動能不斷減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五、實驗題:本題共5小題,共30分。
24. (4分)人類在探索物質(zhì)世界的規(guī)律時,總要經(jīng)歷不斷糾錯、發(fā)展、完
善的漫長過程。如在探索“運動和力的關(guān)系”時,三位科學(xué)家提出過最
具代表性的觀點,具體內(nèi)容見下表。
牛頓 A. 歸納、概括、提出牛頓第一定律
伽利略 B. 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亞里士多德 C. 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1)對三位科學(xué)家提出的觀點,請按時間先后進行排序:  CBA 。(填
序號)
CB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伽利略的觀點是通過思想實驗科學(xué)推理得出的。他的設(shè)想:如圖所
示,小球從第一個斜面AB上滑下并能滑上第二個斜面BC的等高處。
①該設(shè)想成立的條件是  B 。(填序號)
A. 小球的質(zhì)量足夠大 B. 斜面絕對光滑
C. 斜面的傾角α足夠大
②在上述條件下逐漸減小傾角α,發(fā)現(xiàn)每次小球都會上升到  相同 高。
③在上述條件下逐漸減小傾角α直至水平,則小球在水平面上將  做勻速
直線運動 。
B 
相同高度
做勻速
直線運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6)在“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中:
(1)壓強計通過觀察U形管兩管液面  高度差 來顯示橡皮膜所受的壓強
大小。
(2)比較甲、乙兩圖,可以初步得出結(jié)論:在相同液體內(nèi)部,  深度越
深 ,壓強越大。
高度差 
深度越
深 
25
26
27
28
29
30
31
(3)為了探究液體壓強是否與液體的密度有關(guān),應(yīng)選擇  乙、丙 兩圖進
行比較,得出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guān)系是  在不同液體的同一深度
處,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
乙、丙 
在不同液體的同一深度
處,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25
26
27
28
29
30
31
(4)完成上述實驗后,小明想將桌面上兩杯沒有標簽的清水和鹽水區(qū)分
開,于是他將壓強計的金屬盒先后浸入到兩杯液體中,如圖丁中a、b所
示。他發(fā)現(xiàn)b中U形管兩管液面高度差較大,于是認為b中燒杯盛的是鹽
水。你認為小明的結(jié)論  不可靠 (填“可靠”或“不可靠”),簡要說明
理由:  沒有控制金屬盒在液體中的深度相同 。
不可靠 
沒有控制金屬盒在液體中的深度相同 
25
26
27
28
29
30
31
26. (6分)物理實踐小組在做“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實驗中,用質(zhì)量為
m、2m的兩個鋼球,分別從同一斜面的h、2h高度由靜止開始滾下,觀察
木塊被撞擊后移動的距離,實驗過程如圖所示。
(1)實驗中通過比較  木塊被撞擊后移動的距離 來反映小球的動能
大小。
木塊被撞擊后移動的距離 
25
26
27
28
29
30
31
(2)比較甲、乙兩實驗可知:鋼球從高處滾下,高度越高,鋼球運動到水
平面時速度越  大 ,木塊被撞得越遠。所以,鋼球的質(zhì)量相同時,速
度越大,動能越  大 。
(3)比較乙、丙兩實驗可知:鋼球的速度相同時,  質(zhì)量 越大,動
能越大。
大 
大 
質(zhì)量 
25
26
27
28
29
30
31
(4)上述實驗中,探究的動能是指  B 。(填序號)
A. 鋼球在斜面上時的動能 B. 鋼球撞擊木塊時的動能
C. 鋼球撞擊木塊后的動能 D. 鋼球在剛釋放時的動能
(5)在同樣的道路上,交通管理部門會對不同車型設(shè)定不同的最高行駛速
度。大型客車、載貨汽車最高行駛速度比小型客車最高行駛速
度  小 (填“小”或“大”)。
B 
小 
25
26
27
28
29
30
31
27. (8分)在學(xué)習(xí)浮力知識時小明想要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
關(guān)”,實驗步驟如圖甲所示。
(1)由步驟A可得,物體重  2.7 N;在步驟B中,物體所受的浮力
為  0.3 N。
2.7 
0.3 
25
26
27
28
29
30
31
(2)分析步驟ABCD可知,浸在水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與  物體排開液體
的體積 有關(guān)。分析  ADE 三個步驟可知,浸沒在水中的物體所受的
浮力與深度  無關(guān) (填“有關(guān)”或“無關(guān)”)。
(3)步驟F中液體的密度為  1.4×103 kg/m3。
物體排開液體
的體積 
ADE 
無關(guān) 
1.4×103 
25
26
27
28
29
30
31
(4)同組的小春想用電子秤來測量礦石的密度,實驗步驟如圖乙所示。
①把電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裝有適量水的燒杯放在電子秤上,電子秤
的示數(shù)如圖乙中a所示。
②把被測礦石用細線拴好,緩慢放入裝有水的燒杯中,礦石未觸碰到燒
杯底部,電子秤的示數(shù)如圖乙中b所示。
25
26
27
28
29
30
31
③緩慢放下礦石,讓被測礦石沉入燒杯底部,電子秤的示數(shù)如圖乙中
c所示。
④根據(jù)以上步驟中的數(shù)據(jù),可測出礦石的質(zhì)量為  300 g,被測礦石的
密度為  2.5×103 kg/m3。
300 
2.5×103 
25
26
27
28
29
30
31
28. (6分)我們在農(nóng)貿(mào)市場、中藥房還能看見桿秤,俗話說“秤砣雖小壓
千斤”,由此項目式學(xué)習(xí)小組開展有關(guān)桿秤的學(xué)習(xí)。
【項目任務(wù)】制作簡易桿秤。
【產(chǎn)品制作】
(1)桿秤的工作原理是  杠桿的平衡條件 。
杠桿的平衡條件 
25
26
27
28
29
30
31
(2)如圖甲所示,用木棒作為秤桿,用細線系一個20 g的鉤碼作為秤砣,
把空小盆掛在A點作為秤盤,在B點掛粗繩作為提紐,則  B 點相當(dāng)于
支點。
B 
25
26
27
28
29
30
31
(3)調(diào)節(jié)秤砣位置使桿秤水平平衡,標記此時細線的位置,則該位置對應(yīng)
的質(zhì)量刻度值為  0 g。
0 
(4)在秤盤中逐個添加50 g的砝碼,當(dāng)桿秤水平平衡時,記錄細線的位
置、標記相應(yīng)的質(zhì)量,再測出細線距離B點的長度,記錄的數(shù)據(jù)見下表。
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應(yīng)將250 g的刻度值標記在距離B點  26 cm處。
秤盤中砝碼的總質(zhì)量/g 50 100 150 200
距離B點的長度/cm 6 11 16 21
26 
25
26
27
28
29
30
31
【產(chǎn)品使用】
(5)在稱重過程中,若秤桿左低右高,如圖乙所示,要將秤桿調(diào)至水平平
衡,秤砣應(yīng)往  右 (填“左”或“右”)側(cè)移動。
(6)為了增大桿秤的量程,你的方法是  增加秤砣的質(zhì)量(或讓提紐B靠近
A點,或增加秤桿的長度) 。(寫出一種即可)
右 
增加秤砣的質(zhì)量(或讓提紐B靠近
A點,或增加秤桿的長度) 
25
26
27
28
29
30
31
六、計算題:本題共3小題,共22分。
29. (6分)以純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具有節(jié)能、環(huán)保的特點,是
國家大力推廣的新型交通工具。如圖所示,停放在水平地面的純電動汽
車,質(zhì)量為2 200 kg,每個輪胎和地面的接觸面積為2×10-2 m2。求:
(1)純電動汽車對地面的壓力;
解:(1)純電動汽車對地面的壓力
F=G=mg=2 200 kg×10 N/kg=2.2×104 N。
解:(1)純電動汽車對地面的壓力
F=G=mg=2 200 kg×10 N/kg=2.2×104 N。
答:(1)2.2×104 N
25
26
27
28
29
30
31
(2)純電動汽車對地面的壓強。
解:(2)純電動汽車與地面的總接觸面積
S=4×2×10-2 m2=8×10-2 m2,
純電動汽車對地面的壓強
p===2.75×105 Pa。
答:(1)2.2×104 N;(2)2.75×105 Pa。
解:(2)純電動汽車與地面的總接觸面積
S=4×2×10-2 m2=8×10-2 m2,
純電動汽車對地面的壓強
p===2.75×105 Pa。
答: (2)2.75×105 Pa。
25
26
27
28
29
30
31
30. (7分)裝卸工人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勻速提升重1 000 N的貨物,所用
的拉力F為750 N,貨物在50 s內(nèi)被提升2 m。在此過程中,求:
(1)工人所做的有用功;
解:(1)工人做的有用功
W有=Gh=1 000 N×2 m=2 000 J。
解:(1)工人做的有用功
W有=Gh=1 000 N×2 m=2 000 J。
答:(1)2 000 J
25
26
27
28
29
30
31
(2)工人做功的功率;
解:(2)由題圖可知,繩子的有效段數(shù)n=2,則繩端移動的距離
s=nh=2×2 m=4 m,
工人做的總功
W總=Fs=750 N×4 m=3 000 J,
工人做功的功率
P===60 W。
解:(2)由題圖可知,繩子的有效段數(shù)n=2,則繩端移動的距離
s=nh=2×2 m=4 m,
工人做的總功
W總=Fs=750 N×4 m=3 000 J,
工人做功的功率
P===60 W。
答: (2)60 W
25
26
27
28
29
30
31
(3)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結(jié)果保留到0.1%)
解:(3)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η=×100%=×100%≈66.7%。
答:(1)2 000 J;(2)60 W;(3)66.7%。
解:(3)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η=×100%=×100%≈66.7%。
答:(3)66.7%。
25
26
27
28
29
30
31
31. (9分)《宋史·方技傳》中記載“河中府浮梁,用鐵牛八維之,一牛且
數(shù)萬斤。后水暴漲絕梁,牽牛沒于河。募能出之者,懷丙以二大舟實
土,夾牛維之。用大木為權(quán)衡狀釣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現(xiàn)也常
用該方法打撈沉船,稱為“浮筒打撈法”,如圖所示。求:
沉船打撈技術(shù)
①浮筒裝水下沉至湖底。
②浮筒與沉船用鋼纜拴住。
③把空氣壓入浮筒,將浮筒內(nèi)的水全部
排空,帶動沉船上浮。
25
26
27
28
29
30
31
(1)輪船在深h=10 m的淡水湖湖底時,水對湖底產(chǎn)生的壓強;
解:(1)由p=ρgh可得,水對湖底產(chǎn)生的壓強
p=ρ水gh=1.0×103 kg/m3×10 N/kg×10 m=1×105 Pa。
解:(1)由p=ρgh可得,水對湖底產(chǎn)生的壓強
p=ρ水gh=1.0×103 kg/m3×10 N/kg×10 m=1×105 Pa。
答:(1)1×105 Pa
(2)質(zhì)量m船=100 t、體積V=25 m3的輪船沉沒在湖底時受到的浮力;
解:(2)輪船浸沒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等于其自身體積,即V排船=V=
25 m3,由F浮=ρ液gV排可得,輪船受到的浮力
F浮船=ρ水gV排船=1.0×103 kg/m3×10 N/kg×25 m3=2.5×105 N。
解:(2)輪船浸沒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等于其自身體積,即V排船=V=
25 m3,由F浮=ρ液gV排可得,輪船受到的浮力
F浮船=ρ水gV排船=1.0×103 kg/m3×10 N/kg×25 m3=2.5×105 N。
答:(2)2.5×105 N
25
26
27
28
29
30
31
(3)一個浮筒的質(zhì)量m筒=100 kg、體積V0=4 m3,打撈(2)中的沉船需要的
最少浮筒數(shù)。
解:(3)一個浮筒浸沒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V排筒=V0=4 m3,由F浮=ρ液
gV排可得,每個浮筒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筒=ρ水gV排筒=1.0×103 kg/m3×10 N/kg×4 m3=4×104 N,
輪船受到的重力
G船=m船g=100×103 kg×10 N/kg=1×106 N,
每個浮筒受到的重力
G浮筒=m筒g=100 kg×10 N/kg=1×103 N,
解:(3)一個浮筒浸沒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V排筒=V0=4 m3,由F浮=ρ液
gV排可得,每個浮筒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筒=ρ水gV排筒=1.0×103 kg/m3×10 N/kg×4 m3=4×104 N,
輪船受到的重力
G船=m船g=100×103 kg×10 N/kg=1×106 N,
每個浮筒受到的重力
G浮筒=m筒g=100 kg×10 N/kg=1×103 N,
25
26
27
28
29
30
31
假設(shè)需要n個浮筒剛好使輪船和浮筒上浮,根據(jù)二力平衡的條件可得
F浮船+nF浮筒=G船+nG浮筒,
代入數(shù)據(jù)可得
2.5×105 N+n×4×104 N=1×106 N+n×1×103 N,
解得n≈19.2,所以打撈沉船最少需要20個浮筒。
答:(1)1×105 Pa;(2)2.5×105 N;(3)20個。
假設(shè)需要n個浮筒剛好使輪船和浮筒上浮,根據(jù)二力平衡的條件可得
F浮船+nF浮筒=G船+nG浮筒,
代入數(shù)據(jù)可得
2.5×105 N+n×4×104 N=1×106 N+n×1×103 N,
解得n≈19.2,所以打撈沉船最少需要20個浮筒。
答: (3)20個。
25
26
27
28
29
30
31(共33張PPT)
適應(yīng)性訓(xùn)練5(簡單機械 小粒子與大宇宙)
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
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中國散裂中子源加速器和中國環(huán)流器二號M裝置(人造太陽)的研發(fā)成
功,是我國在微觀粒子的研究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下列微觀粒子中,空
間尺度最小的是( D )
A. 原子核 B. 原子 C. 分子 D. 中子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如圖所
示,生產(chǎn)和生活中的杠桿與阿基米德設(shè)想的杠桿屬于不同類型的是
( A )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 如圖所示,小華用蘋果和橘子來玩蹺蹺板。她將蘋果、橘子分別吊在
輕桿的左、右兩端,放手后,輕桿馬上逆時針轉(zhuǎn)動起來。使輕桿逆時針
轉(zhuǎn)動的力是( D )
A. 蘋果所受的重力 B. 橘子所受的重力
C. 吊橘子的繩對輕桿的拉力 D. 吊蘋果的繩對輕桿的拉力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 用如圖所示的工具提升相同的重物G,不計摩擦和機械重,其中最省
力的是( B )
A B C D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5. 如圖所示,用扳手擰螺母時,當(dāng)力施加在A點比施加在B點時更容易將
螺母擰緊或擰開。這是因為扳手是一個杠桿,力作用在A點時,其
( A )
A. 阻力臂不變,動力臂變長,因此省力些
B. 阻力臂不變,動力臂變短,因此省力些
C. 動力臂不變,阻力臂變短,因此省力些
D. 動力臂不變,阻力臂變長,因此省力些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6. 如圖所示,杠桿能繞O點轉(zhuǎn)動,不計摩擦和機械自重,在A點掛一重物
G,為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拉力F1與物重G的大小關(guān)系為( C )
A. F1=G B. F1=G
C. F1=G D. F1=G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7. 如圖所示,大李和小李用一根均勻的木棒抬重物。為了減輕小李的負
擔(dān),下列合理的做法是( B )
A. 把重物往小李方向移 B. 把重物往大李方向移
C. 大李遠離重物 D. 小李靠近重物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8. 圖甲是《墨經(jīng)》中記載的古代提升重物的工具——“車梯”,圖乙是
其等效示意圖。當(dāng)用此“車梯”勻速提升重物時( A )
A. 增大物重,“車梯”的機械效率變大
B. 該“車梯”承擔(dān)物重的繩子有5段
C. 繩端拉力F是物重G的
D. 使用“車梯”可以省距離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9. 如圖1所示,小明分別使用甲、乙兩種機械勻速提升物體M(繩長不
變),做功情況如圖2所示,則( B )
A. 甲的總功大于乙 B. 甲的機械效率大于乙
C. 甲提升M的高度小于乙 D. 甲的機械效率等于乙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0. 桔槔是《天工開物》中記載的一種原始的汲水工具,在拗石輔助
下,人幾乎可以不用力就能將一桶水從井中提起。如圖所示,已知A點所
掛拗石重為100 N,OA∶OB=2∶1,兩側(cè)懸掛的繩子始終保持在豎直方
向,忽略橫桿重和繩重,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下列說法錯
誤的是( A )
A
A. 桔槔平衡時,桶內(nèi)水的體積為2×10-2 m3
B. 桔槔是杠桿裝置
C. 桔槔平衡時,A、B兩點所受的拉力之比為1∶2
D. 要想一次提取更多的水,可以將懸掛點A向遠離O點的方向移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二、填空題:本題共5小題,每空2分,共20分。
11. 如圖所示,賽艇的船槳是一個  費力 杠桿。賽艇運動員用很長的船
槳劃船,而不用手直接劃水,原因是使用船槳能 省距離 (填“省力”“省距離”或“省功”)。
費力 
省距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2. 如圖所示,在美麗鄉(xiāng)村建設(shè)的工地上,工人使用一個  定 滑輪勻
速提升重300 N的建筑材料。不計繩重和摩擦,則工人的拉力為  300 N。
定 
3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3.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學(xué)家,他在《梅花》中寫道“墻角數(shù)枝梅,
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暗香來”是擴散現(xiàn)象,這
種現(xiàn)象是由于分子  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大量實驗表明溫度
越  高 ,分子運動越劇烈。
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4. 如圖所示,小明利用斜面將一個重600 N的物體勻速拉到高處,沿斜
面向上的拉力F=200 N,拉動的距離s=8 m,物體提升的高度h=2 m。
此過程中該斜面的機械效率為  75% ,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  50 N。
75% 
5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5. 如圖所示,物體A重80 N,物體B重10 N。當(dāng)物體B勻速下降時,物體
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為  20 N;若對物體A施加一個水平向左的拉力F,
剛好使物體A勻速向左運動,則拉力F=  40 N。(不計繩重、滑輪重及
繩子與滑輪間的摩擦)
20 
4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三、作圖題:本題共2小題,每小題2分,共4分。
16. 圖甲是一個門把手,握住門把手向下壓可以打開門,門把手可以看
成如圖乙所示的一個杠桿,O為支點,在圖中畫出阻力臂l2和最小動力
F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7. 如圖所示,利用滑輪組幫助汽車脫困。在圖中畫出繩子的繞法,使
滑輪組達到最省力的效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四、簡答題:本題共1小題,共4分。
18. 眾人植樹樹成林。下圖是同學(xué)們參加植樹節(jié)活動的勞動場景。小明
用鐵鍬挖樹坑,小紅用鐵鍬往挖好的樹坑中回填土。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小明用鐵鍬撬泥土,此時鐵鍬相當(dāng)于什么杠桿?
(1)小明用鐵鍬撬泥土?xí)r,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此時鐵鍬相當(dāng)于省力
杠桿。
(1)小明用鐵鍬撬泥土?xí)r,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此時鐵鍬相當(dāng)于省力
杠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泥土隨鐵鍬一起向前運動,當(dāng)鐵鍬停止運動時,泥土由于慣性會繼續(xù)
向前運動。
(2)泥土隨鐵鍬一起向前運動,當(dāng)鐵鍬停止運動時,泥土由于慣性會繼續(xù)
向前運動。
(2)小紅用鐵鍬往樹坑中拋土,泥土離開鐵鍬后仍能繼續(xù)前進,為什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五、實驗題:本題共2小題,共22分。
19. (10分)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甲、乙、丙
所示,每個鉤碼重為0.5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杠桿放在支架上后,在圖甲所示的位置靜止,此時杠桿處于   平 (填“平衡”或“非平衡”)狀態(tài),為了將杠桿調(diào)至水平平衡,小明應(yīng)將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左 (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
(2)圖乙中,在水平平衡的杠桿A處掛2個鉤碼,需在B處掛  3 個鉤碼,
杠桿才能繼續(xù)保持水平平衡,經(jīng)過多次實驗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平衡
左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將圖丙中的彈簧測力計由豎直位置緩慢向
右轉(zhuǎn)動至虛線位置,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  變大 。
(4)實驗中保持阻力F2及阻力臂l2不變,多次改變動力F1與動力臂l1,收集
數(shù)據(jù)并在坐標系中繪制出動力F1與動力臂l1的關(guān)系圖像,如圖丁所示。由
圖像分析可知:當(dāng)F1=  0.5 N時,l1=30 cm。
變大 
0.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0. (12分)在“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甲、乙、
丙所示,實驗中每個鉤碼重為2 N,測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見表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實驗 次序 鉤碼總 重G/N 鉤碼上升 高度h/m 彈簧測力計 示數(shù)F/N 彈簧測力計 移動距離s/m 機械
效率η
1 4 0.1 1.8 0.3
2 6 0.1 2.4 0.3 83%
3 4 0.1 1.4 0.5 57%
4 4 0.2 1.4 1.0 57%
(1)實驗中測繩端拉力F時,應(yīng)盡量豎直向上  勻速 拉動彈簧測力計且
在拉動過程中讀數(shù)。
(2)第1次實驗測得的機械效率為  74% 。(結(jié)果保留到1%)
(3)分析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第2次實驗是用圖  乙 中的裝置做的。
勻速 
74% 
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分析第1、2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使用同一滑輪組,  增加物重 可以提
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5)分析第3、4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物體被提升的高
度  無關(guān) 。
(6)在第3次實驗操作的基礎(chǔ)上,若改變彈簧測力計拉動的方向,不在豎直
方向上拉動,測得的機械效率將  變小 。
增加物重 
無關(guān) 
變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六、計算題:本題共2小題,共20分。
21. (9分)每年9月29日為“世界心臟日”,其宗旨在于激勵人們把靜
態(tài)的生活方式改變?yōu)榉e極的行動。小明通過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人類心臟
每跳動一次對血液施加的平均壓力為4 N,可以使血液在血管中流動
約30 cm。求:
(1)心臟跳動一次推動血液流動做的有用功;
解:(1)心臟跳動一次推動血液流動做的有用功W有=Fs=4 N×30×10-2
m=1.2 J。
解:(1)心臟跳動一次推動血液流動做的有用功W有=Fs=4 N×30×10-2
m=1.2 J。
答:(1)1.2 J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若心臟跳動一次用時0.8 s,心臟推動血液流動做功的功率;
解:(2)心臟推動血液流動做功的功率
P===1.5 W。
解:(2)心臟推動血液流動做功的功率
P===1.5 W。
答: (2)1.5 W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若心臟跳動一次,身體做的總功為1.6 J,身體驅(qū)動心臟跳動的機
械效率。
解:(3)身體驅(qū)動心臟跳動的機械效率
η=×100%=×100%=75%。
答:(1)1.2 J;(2)1.5 W;(3)75%。
解:(3)身體驅(qū)動心臟跳動的機械效率
η=×100%=×100%=75%。
答: (3)7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2. (11分)質(zhì)量為60 kg的工人用如圖甲所示的滑輪組運送貨物上樓,滑輪
組的機械效率隨貨物所受重力變化的關(guān)系圖像如圖乙所示,機械中的摩
擦及繩重均忽略不計,g取10 N/k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若工人在1 min內(nèi)將貨物勻速向上提升了6 m,作用在繩子上的拉力為
400 N,拉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解:(1)工人將貨物勻速向上提升了6 m,
由題圖可知,承擔(dān)物重的繩子段數(shù)n=3,
則繩端移動的距離
s=nh=3×6 m=18 m,
拉力做的總功W=Fs=400 N×18 m=7 200 J,
拉力做功的功率P===120 W。
答:(1)120 W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動滑輪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解:(2)由題圖乙可知,物重G=300 N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60%,
因為機械中的摩擦及繩重均忽略不計,克服物重做的功為有用功,克服
動滑輪重和物重做的功為總功,所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η=×100%=×100%=×100%=60%,
即=60%,解得G動=200 N。
解:(2)由題圖乙可知,物重G=300 N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60%,
因為機械中的摩擦及繩重均忽略不計,克服物重做的功為有用功,克服
動滑輪重和物重做的功為總功,所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η=×100%=×100%=×100%=60%,
即=60%,解得G動=200 N。
答: (2)200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該工人豎直向下拉繩子自由端運送貨物時,若要工人不被拉離地面,
此滑輪組機械效率的最大值是多少?(結(jié)果保留到0.1%)
解:(3)已知工人的質(zhì)量為60 kg,則該工人豎直向下拉繩子自由端運送貨
物時,繩子的最大拉力
F大=G人=m人g=60 kg×10 N/kg=600 N,
由F=(G+G動)可得,提升的最大物重
G大=nF大-G動=3×600 N-200 N=1 600 N,
滑輪組的最大機械效率
η大=×100%=×100%≈88.9%。
答:(1)120 W;(2)200 N;(3)88.9%。
解:(3)已知工人的質(zhì)量為60 kg,則該工人豎直向下拉繩子自由端運送貨
物時,繩子的最大拉力
F大=G人=m人g=60 kg×10 N/kg=600 N,
由F=(G+G動)可得,提升的最大物重
G大=nF大-G動=3×600 N-200 N=1 600 N,
滑輪組的最大機械效率
η大=×100%=×100%≈88.9%。
答: (3)88.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竹工卡县| 三台县| 保德县| 嘉荫县| 耒阳市| 阳山县| 凌海市| 依兰县| 南阳市| 金塔县| 抚远县| 阿拉善左旗| 阳曲县| 霍邱县| 吉首市| 佛冈县| 上思县| 马山县| 分宜县| 新丰县| 嘉荫县| 西贡区| 钟祥市| 唐山市| 灵川县| 深泽县| 建始县| 南宫市| 枣庄市| 勐海县| 车险| 荣昌县| 隆德县| 竹山县| 西平县| 崇左市| 汤原县| 叶城县| 壤塘县| 即墨市| 介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