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習目標的確定與敘寫”30例關鍵詞——1.文本特質:思想內容特質,藝術手法特質。2.學習目標:行為主體(學習主體學生化)——行為條件(條件具體語境化)——行為動作(精準操作活動化)——行為標準(目標達成可評價)3.來源參考:《語文》和《教師教學用書》、網絡資料等。①單元說明;②課文“預習”;③課文旁批;④課后習題;⑤課后“閱讀提示”。4.行為動詞:(1)知識類:記住先前所學材料,包括對具體事實、方法、過程、理論等的回憶,是最低水平的認知學習結果。常用行為動詞:說出、列舉、選擇(正確事實)、背記、辯認、回憶、描述、指出、說明、圈點、標畫等。(2)領會類:領悟并把握所學材料的意義,但不一定將其與其他事物相聯系??山柚N形式來表明材料的領會:一是轉換,二是解釋,三是推斷,即估計將來的趨勢。常用行為動詞:分類、用自己的話敘述、解釋、選擇(正確的概念或結論)、區別、歸納舉例說明、改寫等。(3)運用類:將所學習到的概念、規則、方法、規律等應用于新的情景中的能力。常用行為動詞:運用、計算、改變、解釋、解答(利用原理、理論)說明、證明、列舉等。(4)分析類:將整體材料分解成其構成成分并理解其組織結構,包括部分的鑒別、分析部分之間的關系和認識其中的組織原理,是比運用更高的智能水平。常用行為動詞:分類、比較、對照、區別(各組成部分)、檢查、指出、評論、猜測、舉例說明、圖示、計算等。(5)綜合類:將所學的零碎知識整合為知識體系(將部分組成新的整體),強調創造能力,需要產生新的模式或結構。常用行為動詞:編寫、設計、提出、排列、組合、建立、形成、重寫、歸納、總結等。(6)評價類:對材料作價值評判的能力,包括按材料內在標準(如組織)或外在標準(如與目的的適當性)進行評判,是最高水平的認知學習結果。常用行為動詞:鑒別、討論、選擇、對比、比較、評價、判斷、總結等。課文示例——1.《紫藤蘿瀑布》文本特質:寫景狀物的手法,托物言志的寫法,深刻的人生哲理。《紫藤蘿瀑布》學習目標: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標畫出“賞花”“憶花”“悟花”的語句,歸納寫景狀物的手法,簡述“憶花”的作用,品評悟出的人生哲理。《紫藤蘿瀑布》設計說明:課標依據:《課標》在“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中指出,通過整體感知、聯想、想象感受文學語言和形象的獨特魅力,獲得個性化的審美體驗,了解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欣賞和評價文學作品,提高審美品位,觀察感受自然與社會,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與思考。據此,確定行為動詞為“朗讀”“標畫”“歸納”“簡述”“品評”等。教材依據:本單元學習托物言志的手法,體會如何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寫景狀物;寄予情思,抒發對社會人生的感悟。所以用比較閱讀梳理作者對紫藤蘿的情感變化,并從紫藤蘿的特征入手,建立“物”與“志”的聯系,學習狀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寫法。學情依據:七年級同學已經具備了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第四單元也學習了托物言志的寫法,但是學生不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也不夠深刻。所以需要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成為行為條件,標畫出語句、歸納出手法、簡述作用、品評哲理成為行為標準。通過比較閱讀,體會作者看花的心境,感悟人生哲理。2.《智取生辰綱》文本特質:小說明暗“雙線”交織運行的藝術手法,典型的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智取”和“丟失”生辰綱的理趣所在。《智取生辰綱》學習目標:通過梳理故事情節,品評雙線交織的藝術特色;圈畫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的關鍵詞句,說出其對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和人物描寫的作用;用四字詞語概括主要人物形象,評說“智取”與“丟失”生辰綱的原因。《智取生辰綱》設計說明:課標依據:欣賞和評價文學作品,提高審美品位,觀察感受自然與社會,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與思考。因而使用“梳理”“品評”“圈畫”“評說”等行為動詞。教材依據:學習這個單元,要抓住小說的主要線索,梳理故事情節;把握人物形象,探究其性格形成的原因。學情依據:學生已經進行了《水滸傳》整本書閱讀。但由于篇幅較長,學生對于小說情節的梳理與把握還不夠清晰,對楊志與吳用“博弈”的細節分析不夠深入,以《智取生辰綱》單篇勾連《水滸傳》中有關楊志的章節內容還存在困難。3.《背影》文本特質:清晰的敘事線索,典型的敘事片段,樸實的敘事風格,真摯的情感抒發。《背影》學習目標:緊扣“敘事線索”,用四字詞語概括敘事片段;圈畫描寫“背影”關鍵動詞,評析其對表達父親美好品格的作用;標注“我”四次流淚的語句和父親的四句典型語言描寫,歸納其對情感抒發起到的作用。《背影》設計說明:課標依據:《課標》在“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中指出,通過整體感知,聯想想象,感受文學語言和形象的獨特魅力,獲得個性的審美體驗,了解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欣賞和評價語言文字作品,提高審美品位,觀察、感受自然與社會,表達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思考。據此確定行為動詞為“概括”“圈畫”“評析”“標注”“歸納”等。教材依據:本單元學習多種類型的散文,要反復品味、欣賞語言,體會理解作者對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了解不同類型的散文特點。通過朗讀、圈畫、標注相關語句,品味典型語言的表現力,感同身受“我”的真切體驗和深刻感悟,評析平淡而樸實的語言特點。學情依據:八年級的學生已經能夠很好把握散文這一體裁,但對于其類型和不同的主題理解不夠深刻。所以反復朗讀課文、圈點勾畫關鍵詞句成為行為條件,歸納出起到的作用成為行為標準,借以體驗散文的語言魅力和抒發的父子情深。4.《社戲》文本特質:“樂土”平橋村所富有的“故事之美”“自然之美”“人情之美”,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社戲》學習目標:用四字短語概括小說所描寫的事件,說出平橋村成為“我”童年樂土的原因;標畫出運用描寫、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的句段,品讀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說出寄寓的情思和富于表現力的語言對表現人物起到的作用。5.《大自然的語言》文本特質:事理說明的方法,說明語言的生動性。《大自然的語言》學習目標:標畫有關“大自然的語言”“物候學”等物候信息的文句,說出物候學的來臨決定于哪些因素,進而歸納出事理說明的方法;品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例說語言的生動性。6.《孔乙己》文本特質:孔乙己命運悲劇的雙重性,以笑寫悲的藝術手法。《孔乙己》學習目標:歸納小說描寫的幾件事,抓住人物外貌描寫和關鍵動詞,概括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找出揭示“社會環境”的段落,說出造成孔乙己命運悲劇的雙重性;畫出文中寫“笑”字的句段,簡述小說是如何以笑寫悲的。7.《小石潭記》文本特質:小石潭清幽、悄愴的自然環境,作者以樂襯憂的情感觸發。《小石潭記》學習目標:移步換景,描述小石潭的自然之美;隨景即情,抓住關鍵詞,敘說以“樂”襯憂的情感抒發。8.《桃花源記》文本特質:具有神秘色彩、情趣盎然的故事,桃花源的自然美景和淳樸的民風,虛構一個和平安寧的理想社會的藝術技巧。《桃花源記》學習目標: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簡要講述桃花源的故事;標畫重點語句,例說桃花源的自然美景和淳樸的民風;結合《桃花源詩》,說說作者虛構一個和平安寧的理想社會的藝術技巧。9.《最后一次講演》文本特質:充滿激情、極富號召力和感染力的演講語言,聞一多強烈的愛憎情感和為追求真理不怕犧牲的精神。《最后一次講演》學習目標:通過充滿激情地模擬演講,探究、講解演講詞使用的人稱、句式、詞語感彩等,對表現聞一多強烈的愛憎情感和為追求真理、不怕犧牲的精神的作用。10.《壺口瀑布》文本特質:游記散文定點換景的寫景角度,壺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節的特點與感受,典雅凝練、獨具特色的語言。《壺口瀑布》學習目標: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比較游記散文“移步換景”和“定點換景”寫作手法的不同;比較壺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節不同的特點與感受;歸納暢達自然、典雅凝練的語言,對表現黃河偉大的性格所起的作用。11.《北冥有魚》文本特質:雄奇瑰麗的文學想象力,觀察事物富有哲理的“逍遙觀”。《北冥有魚》學習目標:通過朗讀釋義,歸納鯤鵬的文學形象;賞讀雄奇瑰麗的語言,通過作者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想象力,闡釋莊子觀察事物富有哲理的觀點。12.《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文本特質:機智巧妙的論辯,物我合一的哲學觀點。《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學習目標:分角色朗讀課文,找出莊子與惠子對話的“詭辯”之處;小組研討“魚”“我”之辯的機理,總結莊子物我合一的哲學觀點。13.《曹劌論戰》文本特質:簡潔精煉的對話描寫;運用對比手法塑造人物;取材精到,詳略得當;曹劌的責任與擔當精神。《曹劌論戰》學習目標:分角色朗讀課文,疏通文意,歸納人物對話簡潔精煉的特點;找出描寫曹劌與魯莊公的關鍵語句,列舉對比內容;抓住題眼“論”字,簡述取材精到、詳略得當的特點;說出曹劌的政治智慧,歸納其對國家的責任與擔當精神。14.《鄒忌諷齊王納諫》文本特質:鄒忌類比說理、委婉諷諫的語言藝術,別致精美的“三疊式”結構,齊威王廣開言路的胸襟和果斷行事的政治智慧。《鄒忌諷齊王納諫》學習目標:朗讀課文,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闡述別致精美的“三疊式”結構特點;精讀課文,通過分析鄒忌說服齊王的過程,總結類比說理、委婉諷諫的語言藝術;評析齊威王一個“善”字的妙用,通過“三諫三賞三變化”,總結齊威王廣開言路的胸襟和果斷行事的政治智慧。15.《出師表》文本特質:“表”文議論、記敘和抒情相結合的寫法,諸葛亮“智慧的化身,忠臣的代表”形象。《出師表》學習目標:有感情地誦讀課文,用工整的短語概括諸葛亮提出的建議和追敘的往事;標畫“報先帝而忠陛下”的語句,判斷出每一段的表達方式,歸納“表”文議論、記敘與抒情水乳交融的特點;總結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高風亮節和“知恩圖報”的拳拳誠意。16.《懷疑與學問》文本特質:引用名言、列舉事例論證論點的方法,治學必須有懷疑精神的態度。《懷疑與學問》學習目標:梳理議論文的論證結構,說出邏輯嚴密的論證思路;例說引用名言、列舉事例論證論點的方法;討論中學生治學持有懷疑精神的做法。17.《中國人失掉自信了嗎》文本特質:通過駁論證進行批駁的方法,立駁結合、論證嚴密的特點,尖銳犀利、富有戰斗性及諷刺性的語言,魯迅被譽為“民族脊梁”的形象。《中國人失掉自信了嗎》學習目標:研讀課文,判斷出駁論文批駁的方法;例說仿擬、比喻等修辭手法對尖銳犀利的雜文語言富有戰斗性及諷刺性的妙用;列舉“中國人沒有失掉自信力”的典型事例,歸納出立駁結合、論證嚴密的特點。18.《陋室銘》文本特質:托物言志的手法,駢散結合的寫法,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和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陋室銘》學習目標:誦讀銘文,歸納運用類比進行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精讀出銘文駢散結合的音韻美,評析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和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19.《海燕》文本特質:特定環境下運用象征的寫作手法,對比與烘托的表現手法。《海燕》學習目標: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說出特定環境下各象征體的象征意義;例舉對比、烘托等表現手法對塑造海燕形象的作用。20.《驛路梨花》文本特質:順敘之中運用插敘,使情節波瀾起伏、回環遞進的故事之美;直接、間接描寫相結合,突出人物形象的手法之美;虛實結合、人花相映的“梨花”之美。《驛路梨花》學習目標:略讀課文,說出小茅屋的由來和照料過程,從而揭示出小茅屋的主人是誰;簡析順敘之中運用插敘,使情節波瀾起伏、回環遞進的故事之美;歸納直接、間接描寫相結合,突出人物形象的手法之美;評析虛實結合、人花相映的“梨花”之美。21.《回憶我的母親》文本特質:選取典型事例,夾敘夾議,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感情真摯、質樸無華的語言。《回憶我的母親》學習目標:概括描寫母親的每一件“典型事件”,找出議論和抒情的句段,品讀質樸無華、飽含深情的語言,簡析其對表現母親平凡而又偉大的品格、抒發作者懷念贊頌之情的作用。22.《紀念白求恩》文本特質:議論文敘議結合、以議為主的寫法,運用對比突出白求恩高貴精神的手法。《紀念白求恩》學習目標:朗讀課文,標畫出記敘、議論的句段,簡述夾敘夾議、以議為主對表現主題的作用;列表對比白求恩和不少的人的區別,說出對突出白求恩高貴精神的作用。23.《黃河頌》文本特質:詩歌以奔放的熱情、豪邁的胸襟直抒胸臆的寫法,巧用修辭、氣勢磅礴的語言風格,黃河所特有的象征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形象。《黃河頌》學習目標:反復誦讀詩歌,參照課文旁批,寫出自己的批注;從情感角度和反復、比喻等修辭手法的角度,評述直接抒情對表達黃河形象的作用;從象征手法的角度,概括黃河凝聚著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形象。24.《故鄉》文本特質:閏土與楊二嫂人物性格的多重性與復雜性,烘托人物形象的特定的環境描寫,記敘、抒情與議論有機結合的行文方式。《故鄉》學習目標:從外貌、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列表比較二十年前后閏土和楊二嫂性格特點的變化及其原因;例說幾處自然環境描寫對烘托人物形象的不同作用;標注議論、抒情性文字,簡述其對“我”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愿望的作用。25.《送東陽馬生序》文本特質:“贈序”以現身說法,利用敘議結合,情真意切地勸學的意義;運用鮮明的對比增強說服力的寫作手法。《送東陽馬生序》學習目標:反復研讀課文,精準翻譯句子,多方面例舉宋濂拜師求學的“勤且艱”;分項歸納形成對比的內容,總結出敘議結合對突出中心的作用。26.《植樹的牧羊人》文本特質:以時間順序清晰敘事的特點,形象鮮明的細節描寫。《植樹的牧羊人》學習目標:默讀課文,勾畫出標志故事情節發展的語句,概括每一個故事要點,填寫課后表格;精讀課文,標畫細節描寫的句段,簡述對表現牧羊人慷慨無私、不圖回報的精神品質和勤勞執著、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的作用。27.《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文本特質:“歌行體”古體詩描寫、記敘、抒情有機結合的藝術手法,現實主義詩人杜甫關心民生疾苦的寬廣胸懷和崇高理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學習目標:朗誦詩歌,標畫描寫、記敘、抒情的詩句,說出具有表現力的詞語的妙用;找出表現杜甫關心民生疾苦的寬廣胸懷和崇高理想的句子,結合描繪的社會現實,說出被千古傳頌的原因。28.《老山界》文本特質:按時間推移和空間轉換的順序記敘事件的方法,貼切的比喻和生動的環境描寫,紅軍戰士不怕艱難險阻的頑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老山界》學習目標:朗讀課文,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過程,勾畫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的詞語,填充課后表格;找出文中描寫景物的精彩語句,從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動詞使用等多角度做批注,說出作者表達的情感,簡析不同的抒情方式的表達效果。29.《活板》文本特質:簡明、生動的“活”字印刷程序說明,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活板”的智慧和創造力。《活板》學習目標:精準翻譯課文,簡述活字印刷術及其主要特點,寫出簡明、生動的流程說明;抓住活字印刷術“活”的特點,分享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創造才能。30.《湖心亭看雪》文本特質:形神兼備的白描手法,“獨”往“癡”情的文人雅趣和家國之思。《湖心亭看雪》學習目標:朗讀課文,精準翻譯,簡析融寫景、敘事、抒情為一體的寫法;賞評運用白描手法描寫雪景的獨到之處;抓住關鍵詞,交流特定背景下所特有的文人雅趣和家國之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