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五上語文第四單元 習題參考答案 常考知識點梳理部編人教版語文第四單元以“愛國情懷”為主題。有這樣幾篇課文:《古詩三首》《少年中國說》(節選)《圓明園的毀滅》和略讀課文《小島》。四篇課文所涉及的年代、人物、事件各異,貫穿其中的是中國人代代相傳的愛國情懷,表現了中國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一是“結合資料,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孩子們在中年級已經學討了查找、整理資料的基本方法,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引導孩子結合資料,更深人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我們要引導孩子:1、古詩《示兒》《題臨安邸》《已亥雜詩》結合注釋和相關資料,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情感;2、《少年中國說》(節選)結合資料了解寫作背景,理解課文的意思,并通過查找資料,了解百年來為國家富強而奮斗的杰出人物故事,了解中國人的強國夢想;3、《圓明園的毀滅》引導學生查閱資料,深入了解圓明園的歷史、文化價值,感受作者的痛惜之情;4、《小島》結合資料了解我國邊防守島部隊的生活,感受海防戰士的愛國情懷。本單元的另一個語文要素也就是習作要求是“學習列提綱,分段敘述”,習作話題是“二十年后的家鄉”這是學生第一次學習用列提綱的方式,先進行整體構思再習作。和中年級相比,高年級習作內容更加豐富,列提綱有助于孩子們梳理習作內容,使習作思路了然于胸,讓表達更加有條理。下面我整理出本單元各課的知識點及習題答案,供參考借鑒。12課《古詩三首》讀懂詩歌的題目有助于我們理解詩歌的內容。從三首詩歌的題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示兒》一詩的題目點明了這首詩是父親寫給兒子的。《題臨安邸》的題目點明了寫詩的地點。《己亥雜詩》的題目點明了詩歌的寫作時間。51頁第三題結合注釋和相關資料,說說下列詩句的意思,再想想它們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1)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表達了詩人至死不忘收復失地,渴望統一祖國的熱切心情。2)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表達了詩人對統治者茍且偷安的憤怒和對國家命運的擔憂。3)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表達了詩人期待著杰出人物的涌現,期待著改革大潮滌蕩舊勢力的決心和抱負,抒發了作者強烈的愛國熱情。 13課《少年中國說》生字組詞①傾瀉 瀉藥 瀉肚 一瀉千里②潛能 潛力③試卷 考試 試用 筆試 胎盤④胎兒 胚胎 車胎⑤皇帝 皇后 皇位 皇宮⑥履歷 履行 履職 步履⑦邊疆 疆場 疆域 疆土《少年中國說》第2自然段運用象征的手法,描繪了少年中國的光輝前景。①“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意思是紅日剛剛升起,道路充滿霞光,象征著少年中國的燦爛前程;②“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意思是黃河潛藏的水流暴發出來,勢不可擋,浩浩蕩蕩,象征著少年中國的發展無可限量;③“潛龍騰淵,鱗爪飛揚”意思是潛龍從深淵中騰躍而起,它的鱗爪舞動飛揚,象征著少年中國突然崛起;④“乳虎嘯谷、百獸震惶”意思是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獸都害怕驚慌,象征著少年中國的巨大聲威:⑤“鷹隼試翼,風塵吸張”意思是鷹隼展翅試飛,掀起狂風,飛沙走石,象征著少年中國的沖天氣勢;⑥“奇花初胎,矞矞皇皇”意思是奇花剛開始孕育蓓蕾,華美瑰麗,富麗堂皇,象征著少年中國的美好未來;⑦“干將發硎,有作其芒”意思是寶劍在磨刀石上磨,發出耀眼的光芒,象征著少年中國奮發有為;⑧“天戴其蒼,地履其黃”意思是頭頂著蒼天,腳踏著大地,象征著少年中國頂天立地。⑨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從縱的時間看有悠久的歷史,從橫的空間看有遼闊的疆域。⑩前途似海,來日方長:前途像大海一樣寬廣,往后的日子還很長,總有一天會大有作為。1、課文用哪些事物來贊美少年中國?答:初升的太陽,奔騰的黃河,騰躍的蛟龍,嘯鳴的乳虎,展翅試飛的鷹隼,珍奇的花蕾,剛磨好的寶劍。2、少年中國和中國少年之間有什么聯系?答:中國少年承擔著使祖國繁榮昌盛的重任,少年強才能中國強;強大富庶的中國為中國少年的成長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中國強所以少年強。少年中國和中國少年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14課《圓明園的毀滅》生字組詞①毀滅 摧毀②估計 評估③拱手 拱橋④輝煌 光輝⑤煌煌(形容明亮) 輝煌⑥殿堂 宮殿⑦陵園 丘陵⑧展覽 瀏覽⑨環境 境況⑩宏大 宏偉 唐裝 唐突 闖蕩 闖關 統一 體統 血統 系統 傳統 統計 銷毀 銷售 奉獻 信奉 奉陪 奉告 奉勸 奉告1、課文主要表達了怎樣的感情?答:表達了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憤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2、課文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作者為什么用那么多筆墨寫圓明園昔日的輝煌?答:把美的東西毀滅了,更能觸動讀者的痛心。昔日圓明園的輝煌壯觀與現在的圓明園產生鮮明的對比:如此龐大的、壯觀的,擁有無數珍寶的圓明園竟然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毀于侵略者之手。抒發了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憤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3、讀下面的句子,注意表示時間的詞語,聯系上下文說說你的感受。█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拱抱拱手和各種奇珍異寶。█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得動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為了銷毀罪證,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園內放火。(1)句子中表示的時間詞語,“上自”“下至”不但寫出了圓明園所藏文物歷史悠久,還寫出了文物的數量眾多、品種豐富,強調了它的價值之高和收藏不易,說明了其在世界上的地位。(2)從10月6日到10月18日,英法聯軍在圓明園內破壞時間長達十幾天,10月18日和19日,竟然連著兩天在園內放火。從表示時間的詞語我們可以感受到侵略者破壞圓明園的力度之大、之快,同時感受到作者的憤怒、痛惜之情。4、結合相關資料,說說為什么“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答:因為圓明園,號稱萬園之園,是清代的大型皇家園林,里面有無數的奇珍異寶,珍禽異獸,還有各種凝聚了無數能工巧匠的建筑,可以說是中國園林的集大成者,圓明園不論在布局上、建筑上,還是在所收藏的文物的價值上、數量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卻被英法聯軍毀于一旦,再也無法復原,它的被毀損失巨大,不可估量。(了解:康熙以來,每當皇帝、皇太后壽誕,王公大臣進奉的佛像都存放在這里。其中有純金的、鍍銀的、玉雕的、銅塑的,年復一年,竟達數十萬尊。圓明園遭劫掠焚毀,僅此一處所造成的損失,無論是經濟價值還是文化藝術價值,都是難以用數字估量的。)習作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那是我們成長的地方 。寫二十年后的家鄉,孩子們首先要敢于大膽想象,想象二十年后的家鄉會發生什么巨變。如,居住、工作和生活等。本次習作要求是“學習列提綱,分段敘述”。孩子先要列習作提綱,在習作中還要注意分段敘述,并且把重點部分寫具體。 參考提綱如下:《二十年后的家鄉》寫作提綱一、開篇引入描述當前家鄉的模樣,如熟悉的街道、建筑、河流等,喚起對家鄉的記憶。通過一個契機(如收到家鄉的邀請、做了一個夢等),引出二十年后回到家鄉的情景。二、具體變化描述(一)環境之變空氣:詳細描寫清新的空氣,可能提及綠化增加,工廠減排等措施帶來的改變。河流:描述原本污染的河流變得清澈見底,河里有各種生物,周邊成為休閑場所。城市綠化:街道兩旁綠樹成蔭,公園增多,城市像花園一樣美麗。(二)生活之變居住:介紹智能房屋,能自動調節溫度、濕度,安全防護系統完善。交通:描述高效的交通系統,如自動駕駛汽車、磁懸浮列車,交通擁堵問題得到解決。商業:大型商場智能化,購物體驗便捷有趣,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三)科技之變農業科技:家鄉的農田實現自動化耕種,無人機施肥、灌溉,產量大幅提高。教育科技:學校里采用虛擬現實教學,學生能更直觀地學習知識。醫療科技:醫療設備先進,遠程醫療普及,人們能更及時地得到救治。三、結尾升華表達對二十年后家鄉變化的驚嘆和自豪之情。暢想未來家鄉還可能的發展方向,以及自己對家鄉的美好祝愿。語文園地四語文園地共安排了四個板塊的內容。第一板塊 交流平臺要求孩子們能總結使用資料對理解內容和體會情感的作用;能圍繞“如何通過朗讀表達課文的情感”展開交流。教學中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經驗,交流本單元的學習物獲,談談自己是如何使用資料的,使用資料對理解課文的作用。再讓孩子們讀“交流平臺”1、2自然段,進一步加深對使用資料的作用的認識。要想把課文中豐富的情感表現出來,還可以通過朗讀的方式。這里可以讓孩子們結合實際說說朗讀時有什么好方法。如,讀《圓明園的毀滅》如何通過朗讀來表現課文的情感呢?語調處理:在朗讀侵略者破壞圓明園相關內容時,語調要低沉且充滿憤怒,比如 “1860 年 10 月 6 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 這段話,每個字都要咬得很重,語調像是從牙縫中擠出,體現出對侵略者行徑的切齒痛恨。語速把控:遇到侵略者暴行的描述,語速可適當放慢,像 “為了銷毀罪證,10 月 18 日和 19 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園內放火。大火連燒三天,煙云籠罩了整個北京城”,慢讀能讓聽眾更深刻地感受到侵略者的殘忍和可惡,同時也給予聽眾時間去體會這種憤怒的情緒。重音突出:強調侵略者的惡劣行為詞匯,如 “掠走”“破壞”“毀掉”“放火” 等,通過加重這些詞的讀音,將侵略者的丑惡嘴臉鮮明地展現出來,讓聽者更直觀地感受到他們的暴行。情感投入:朗讀者要在內心構建起侵略者肆意破壞圓明園的畫面,將自己代入到對圓明園被毀感到痛心疾首的角色中,把這種發自內心的憤怒通過聲音傳遞出來,讓聽眾也能強烈地感受到對侵略者的憤恨。第二板塊 詞句段運用一、下面每組詞語的意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選擇其中一個詞語寫一段話。舉世聞名 臭名遠揚:都形容知名度高。“舉世聞名” 是褒義詞,用于贊揚在某方面有卓越成就、被全世界知曉的人或事物,如中國的長城舉世聞名,它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 。“臭名遠揚” 是貶義詞,指壞名聲傳得很遠,像一些惡貫滿盈的罪犯,他們的惡行導致臭名遠揚。興高采烈 得意忘形:都表示人處于一種較為興奮、高興的狀態。“興高采烈” 是中性偏褒義詞,用來描述人因為正當的、值得開心的事情而情緒高漲,如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去參加春游。“得意忘形” 是貶義詞,形容人高興得失去了常態,多含貶義,比如有些人在取得一點小成績后就得意忘形,到處炫耀。足智多謀 詭計多端:都體現人有智謀、善于謀劃。“足智多謀” 是褒義詞,稱贊人聰明機智,善于謀劃,像諸葛亮足智多謀,在許多戰役中憑借智慧取勝 。“詭計多端” 是貶義詞,指壞主意很多,常用來形容壞人,如狡猾的狐貍詭計多端,總是想出各種辦法來騙取其他動物的信任。嘔心瀝血 處心積慮:都有費盡心思去做某事的意思。“嘔心瀝血” 是褒義詞,指為事業、工作等費盡心思,含褒義,如老師們為了學生的成長嘔心瀝血。“處心積慮” 是貶義詞,指經過長時間的考慮,蓄謀已久去做壞事,如小偷處心積慮地想偷取博物館里的文物。選擇詞語寫一段話用“足智多謀” 寫一段話:在古代的戰場上,將軍們的智慧往往決定著戰爭的勝負。孫臏便是一位足智多謀的軍事奇才。他在面對龐涓的陷害時,巧妙地裝瘋賣傻,保全了自己。在桂陵之戰中,他又運用 “圍魏救趙” 的策略,成功地解了趙國之圍,還讓魏軍大敗。他憑借著自己卓越的智慧和軍事才能,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了人們敬仰的智者。 用“嘔心瀝血”寫一段話:在科研的道路上,無數科學家們嘔心瀝血地奉獻著自己的一生。屠呦呦為了研制青蒿素,帶領團隊查閱大量古代醫學典籍,歷經無數次實驗。在艱苦的研究條件下,她不辭辛勞,反復探索,終于成功提取出青蒿素,為全球瘧疾防治做出了巨大貢獻。她這種為了科研事業嘔心瀝血的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不斷前行。用“舉世聞名”寫一段話:埃及金字塔舉世聞名,它們屹立在尼羅河畔,已經歷經了數千年的風雨洗禮。這些宏偉的建筑以其精湛的建造工藝和神秘的歷史背景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胡夫金字塔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由數百萬塊巨大的石塊堆砌而成,每一塊石頭都切割得極為精準,即便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想要復刻這樣的建筑都絕非易事。埃及金字塔不僅是埃及文明的象征,更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舉世聞名,當之無愧。 二、讀前兩個句子,體會頓號的用法,再給最后一句加上標點。█它由圓明園、綺春園和長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小園,分布在圓明園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般環繞在圓明園周圍。█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此題讓學生先默讀前兩組句子,然后把頓號圈出來,思考:為什么在這個地方使用頓號。學生交流頓號的用法:頓號表示句中停頓,一般而言,并列詞語之間,不需要較長的停頓則用頓號。█毽子越做越講究 有黑雞毛 白雞毛 蘆花雞毛等 各種顏色的毽子滿院子飛 前兩個句子中,頓號用于分隔并列的詞語,如“圓明園、綺春園和長春園”“桃子、石榴、蘋果”,表示它們之間是并列關系。所以最后一句添加標點后為:毽子越做越講究,有黑雞毛、白雞毛、蘆花雞毛等,各種顏色的毽子滿院子飛。如果學生對標點的運用不理想,可以補充如下題目。1、給下面這段話加上合適的標點符號。2、我喜歡的動物有很多 小狗 小貓 小兔子 它們都非常可愛下列句子中,標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 他看上去三、四十歲,蘋果臉,短發,一副菜農打扮。B. 我家種了許多花,有月季 玫瑰 百合 蝴蝶蘭 漂亮極了。C. “不行,” 老師說:“你的作業還需要修改。”D. 我終于明白了生命的意義是什么,是 —— 勇氣!用恰當的標點符號改寫下面這句話,使它表達不同的意思。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1)表示主人不想留客: (2)表示主人想留客: 答案1、我喜歡的動物有很多 ,小狗 、小貓 、小兔子 ,它們都非常可愛 。2、答案:D 。解析:A 項中相鄰的兩個數字表示約數,中間不用頓號,應刪去;B 項中 “有月季 、玫瑰 、百合 、蝴蝶蘭” 列舉完后,要用 “,” 表示句子還未結束,最后 “漂亮極了” 前應加 “,”;C 項中提示語在中間,“說” 后面應該用逗號,而不是冒號。(1)表示主人不想留客: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2)表示主人想留客: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第三板塊 書寫展示讓學生自主觀察兩組書寫內容的不同格式及布局,并閱讀課本中古詩右側的“書寫提示”。◎每一行詩句都居中寫,注意上下、左右文字要對齊。◎注意筆畫、結構等方面的細節。第四板塊 日積月累背誦與國家興衰有關的成語。表現太平盛世的景象太平盛世 國泰民安 豐衣足食 安居樂業政通人和 人壽年豐 夜不閉戶 路不拾遺 表現國破家亡的境況多事之秋 兵荒馬亂 流離失所 生靈涂炭家破人亡 哀鴻遍野 民不聊生 內憂外患 附詞語意思:“太平盛世”:指社會安定、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的時代。“國泰民安”:國家太平,人民安樂,形容社會安定,人民生活幸福。“豐衣足食”:穿的吃的都很豐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安居樂業”:人民生活安定美滿,愉快地從事自己的職業。“政通人和”:政事順遂,人民和樂,形容國泰民安。“人壽年豐”:人長壽,年成也好,形容太平興旺的景象。“夜不閉戶”:夜里睡覺不用閂上門,形容社會治安情況良好。“路不拾遺”: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撿走,形容社會風氣好。“多事之秋”:事故或事變很多的時期,多指動蕩不安的政局。“兵荒馬亂”:形容戰時社會動蕩不安的景象。“流離失所”:無處安身,到處流浪。“生靈涂炭”:形容人民處于極端困苦的境地。“家破人亡”:家庭破產,人口死亡,形容家遭不幸的慘相。“哀鴻遍野”:比喻到處都有流離失所、悲哀呼號的災民。“民不聊生”:指老百姓無以為生,活不下去。“內憂外患”:指國內的變亂和外來的禍患,也指內部的糾紛和外部的壓力。 這些詞語通過對比,鮮明地展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狀態,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不同歷史時期或社會環境下人們的生活狀況和社會風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