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村居》教案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村居》,背誦古詩。認識“鶯、拂、堤、柳、醉”等生字,會寫“村、居、童、散、忙”等生字,理解詩句中重點字詞的意思,如“長、拂堤、醉、散學、紙鳶”等。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朗讀、想象畫面等方式,體會古詩描繪的春日鄉村的美好意境,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以及兒童放風箏的歡樂情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審美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對古詩的喜愛之情,感受古代鄉村生活的美好,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所描繪的春日鄉村景象和兒童放風箏的歡樂場景。2.教學難點感受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對鄉村生活的喜愛與向往之情,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對“拂堤楊柳醉春煙”中“醉”字等富有表現力的字詞的理解和感悟。三、教學方法講授法、朗讀法、情境教學法、討論法、直觀演示法。四、教學準備1.多媒體課件,包含與古詩內容相關的圖片、動畫視頻(如春天鄉村美景、兒童放風箏的視頻等)。2.生字卡片。3.學生預習古詩,嘗試朗讀,圈出生字詞。五、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5分鐘)1.播放一段春天鄉村美景的視頻(視頻中有青草、黃鶯、楊柳、放風箏的兒童等元素),引導學生觀察視頻中的畫面,提問: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呀?這是哪個季節的景象呢?2.學生自由發言,分享自己在視頻中看到的內容,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總結并引出課題:大家說得真好,春天的鄉村真美啊!在古代,有一位詩人看到這樣的美景,就寫下了一首非常優美的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村居》,板書課題,引導學生齊讀課題。(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5分鐘)1.教師范讀古詩,要求學生認真聽,注意字音和停頓,同時在心里跟著默讀。2.學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讀古詩,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通順,邊讀邊圈出不認識的生字,多讀幾遍。3.出示生字卡片,運用多種方式認讀生字,如開火車讀、指名讀、小老師領讀等,重點指導“鶯、拂、堤、柳、醉”等生字的讀音。“鶯”是后鼻音,要讀準“yīng”,可以通過讓學生模仿黃鶯的叫聲來加深記憶。“拂”讀“fú”,注意不要讀成“fó”,可以結合動作演示,讓學生用手做輕輕拂過的動作,理解“拂”的意思,同時記住讀音。“堤”讀“dī”,可聯系生活中見到的堤壩等事物幫助學生認讀。“柳”的聲母是“l”,要讀清晰,引導學生觀察“柳”字的結構,左邊是“木”字旁,和樹木有關,右邊是“卯”,幫助學生記憶字形。“醉”讀“zuì”,通過組詞“喝醉、陶醉”等讓學生理解其意思并掌握讀音。4.去掉拼音,再次認讀生字,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對讀錯的生字及時糾正強化。5.把生字放回古詩中,指名學生朗讀古詩,其他學生認真傾聽,評價朗讀是否正確、通順,教師相機指導詩句的停頓和節奏,如: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三)理解詩句,感悟詩意(5分鐘)1.學習第一、二句詩“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出示這兩句詩,引導學生對照課文插圖,自己先試著說一說這兩句詩的意思,然后小組內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小組匯報交流,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進行講解,幫助學生理解詩句。“草長鶯飛二月天”:點明時間是農歷二月,春天來了,小草從土里鉆出來,長得越來越茂盛,黃鶯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這里可以通過圖片展示小草生長和黃鶯飛翔的畫面,讓學生直觀感受春天的生機。“拂堤楊柳醉春煙”:“拂堤”是指楊柳的枝條輕輕地撫摸著堤岸,“醉”字用得特別巧妙,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楊柳當作人來寫,好像楊柳沉醉在春天如煙的美景之中,描繪出了楊柳在春風中搖曳、輕柔優美的姿態,以及那種朦朧、迷人的春景氛圍。教師可以通過動畫演示楊柳枝條隨風擺動的樣子,讓學生體會“拂堤”,再引導學生想象自己如果看到這么美的景色會是什么感受,從而理解“醉”字的妙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句詩,讀出春天的美好和生機,讀出楊柳的輕柔、陶醉之態。2.學習第三、四句詩“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同樣讓學生先自主思考詩句的意思,再小組交流,然后全班匯報。“兒童散學歸來早”:“散學”就是放學的意思,孩子們放學回家很早,體現出他們急切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做些什么呢。“忙趁東風放紙鳶”:“忙趁”突出了孩子們的歡快、活潑,趁著東風,趕緊去放風箏呀。“紙鳶”就是風箏,教師可以展示各種各樣的風箏圖片,讓學生了解古代風箏的樣子,感受放風箏的樂趣。引導學生想象自己放學后著急去做喜歡的事的情景,體會詩中兒童的快樂心情,然后帶著這種感受朗讀這兩句詩,讀出歡快、活潑的語氣。3.整體感悟詩意,引導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配樂朗讀全詩,邊聽邊在腦海中想象詩中描繪的畫面,聽完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進一步體會古詩的意境和詩人的情感。(四)朗讀背誦,體會情感(10分鐘)1.多種形式朗讀古詩,如男女賽讀、小組讀、配樂齊讀等,讓學生在朗讀中進一步體會古詩的韻律美和意境美,將古詩讀得更有感情。2.指導學生背誦古詩,引導學生根據詩句的意思和畫面的順序來記憶,先是春天的美景,再到兒童放學,最后是放風箏,給學生幾分鐘時間自由背誦,然后指名背誦,全班齊背,檢查背誦情況。3.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情感,提問:同學們,詩人高鼎寫這首詩,只是為了告訴我們春天鄉村的這些事兒嗎?你們覺得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呀?讓學生討論交流,教師總結:詩人通過描寫春天鄉村美麗的景色和兒童放風箏的歡樂場景,表達了他對鄉村生活的喜愛,對春天的贊美,以及對這種自由自在、充滿樂趣的生活的向往之情呢。(五)指導書寫生字(5分鐘)1.出示本節課要寫的生字“村、居、童、散、忙”,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結構、筆畫特點,說說自己的發現。“村”是左右結構,左邊“木”字旁要寫得窄一些,右邊“寸”的橫畫要寫長一點,注意字的重心平穩。“居”也是半包圍結構,尸字頭要蓋住下面的“古”,“古”的橫畫寫在橫中線上,豎畫要寫直。“童”上下結構,上面的“立”要寫得寬一些,蓋住下面的“里”,“里”的橫畫之間距離要均勻。“散”左右結構,左邊部分筆畫較多,要寫緊湊些,右邊“攵”的捺畫要舒展。“忙”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忄”的豎點和提點要呼應,右邊“亡”的橫畫稍短,豎折的折畫要寫直。2.教師示范書寫生字,邊寫邊強調筆畫順序和書寫要點,學生跟著書空,然后在練習本上每個生字寫兩遍,教師巡視指導,對書寫姿勢不正確、筆畫書寫不規范的學生及時糾正。3.展示學生的書寫作品,進行評價,先讓學生自評,說說自己寫得好的地方和不足之處,再讓其他同學互評,最后教師總結評價,肯定優點,指出存在的問題,鼓勵學生認真書寫,把字寫得更漂亮。(六)拓展延伸(5分鐘)1.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在春天里最喜歡做的事,仿照古詩的句式,試著說一說自己的小詩句,比如“花開蝶舞三月天,踏青游玩樂無邊。伙伴相約郊外去,歡歌笑語滿山間。”鼓勵學生大膽發揮想象,表達自己的感受。2.推薦學生課后閱讀其他描寫春天或者鄉村生活的古詩,如孟浩然的《春曉》、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等,進一步感受古詩的魅力,拓寬閱讀視野。(七)課堂小結(5分鐘)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提問: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高鼎的《村居》,你們都學到了什么呀?引導學生從識字、寫字、理解詩句、體會意境、感受情感等方面進行總結,然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表揚和鼓勵,強調古詩的美以及學習古詩的意義,希望同學們今后能繼續多讀、多背古詩,感受我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六、板書設計村居高鼎草長鶯飛——春景美兒童散學——歡樂多鄉村生活——喜愛向往(板書設計力求簡潔明了,突出古詩的主要內容和情感主旨,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七、教學反思在教學《村居》這首古詩時,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努力讓二年級的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較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在導入環節,利用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理解古詩內容營造了良好的氛圍。識字教學中,結合生字的特點,運用多種認讀方式,強化了學生對生字的掌握。理解詩句時,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小組交流、結合圖片動畫等直觀手段,幫助學生體會古詩的意境和情感,不過在引導學生對“醉”字等精妙字詞的感悟上,還可以進一步深入挖掘,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古詩語言的獨特魅力。在寫字指導方面,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和書寫規范,但部分學生書寫的速度和質量還需要在今后的練習中不斷提高。整體而言,要繼續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優化教學過程,提升教學效果,讓學生更好地領略古詩的韻味和古代文化的魅力。你可以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對這份教案進行適當調整和修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