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九年級化學下冊第九單元課題二溶解度第一課時作業設計練習題A1.宋代《開寶本草》中記載了KNO3的提純方法,“……所在山澤。冬月地上有霜,掃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煉而成”。提純中不涉及到的實驗方法是( )A.溶解 B.蒸發 C.過濾 D.結晶2.運城鹽湖有4600多年的開采史,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人文鹽田景觀,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根據海水曬鹽的原理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鹽湖最適合冬天曬鹽 B.曬鹽利用了蒸發結晶的原理C.析出的晶體是純凈物 D.曬鹽后海水中溶質質量增大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飽和溶液一定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質B.飽和溶液析出晶體后,會變為不飽和溶液C.所有溶質在溶液中都以離子的形式存在D.5%的NaCl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4.某次蔗糖溶解實驗過程如圖所示,不考慮水分蒸發,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A.②中溶液是飽和洛液 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C.③中溶液的降溫可能會析出晶體 D.②中加入足量的水會變成不飽和溶液5.在t℃時,對100g某溶液A進行如下操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溶液A和溶液B一定是不飽和溶液B.溶液C和溶液D一定是飽和溶液C.若將溶液d繼續蒸發10g水,一定會析出8g晶體D.溶液C和溶液D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相等6.在室溫條件下,對100mL氯化鈉飽和溶液進行如圖所示操作:( )(1)最終甲、乙兩燒杯中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的是 。(2)乙溶液在加50mL水的過程中,下列這些量逐漸減小的是 。①溶質的質量②溶液的密度③溶劑的質量7.從海水中提取食鹽的主要流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海水曬鹽是利用光照和風力使水分蒸發得到粗鹽B.在蒸發池中,海水中氯化鈉的質量逐漸增加C.海水曬鹽析出粗鹽后的母液一定是氯化鈉的飽和溶液D.海水曬鹽析出粗鹽后的母液可用于提取多種化工原料8.如圖是利用海水提取粗鹽的過程。根據海水曬鹽的原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選填編號)。A.海水進入貯水池,其中氯化鈉的質量減少B.在蒸發池中,海水中氯化鈉的質量逐漸增加C.在蒸發池中,海水中水的質量逐漸減少D.析出晶體后的母液是氯化鈉的飽和溶液練習題B1.宋代《開寶本草》中記載了KNO3的提純方法:“……所在山澤,冬月地上有霜,掃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煉而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冬月地上有霜”中的霜是指KNO3晶體B.KNO3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很小C.“掃取以水淋汁”類似于實驗室中溶解的操作D.“煎煉而成”是指蒸發結晶2.一杯20℃的硝酸鉀溶液,能證明它是飽和溶液的方法是( )A.蒸發5g水有固體析出 B.加入少許的硝酸鉀不溶C.把溶液降溫到10℃有固體析出 D.以上方法都行3.A是40℃含有120g水的甲溶液,經過如圖操作。得到50g甲固體。對以上過程的分析,正確的是 (選填編號)。A.A到B的過程中,溶質質量沒有改變B.B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138:100C.B到C的過程中,溶質甲已全部析出D.A溶液的質量等于255g4.如圖是利用海水提取粗鹽的過程,有關該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在蒸發池中,海水中氯化鈉的質量逐漸增加氣溫高、濕度低、風力大、雨量少、陽光充足有利于海水曬鹽。C.析出氯化鈉晶體后的母液是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D.海水曬鹽的原理是利用陽光和風力使水分蒸發得到食鹽5.《天工開物》中描述了我國古代制作海鹽的場景如圖:“凡煎鹽鍋古謂之‘牢盆’……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盤……火燃釜底,滾沸延及成鹽”。(1)“牢盆”主要材質是鐵,牢盆能用于煎鹽是因為鐵具有 (填“延展性”或“導熱性”)。(2)“薪”(即木材)是燃燒三個條件中的 。“燃薪”會 (填“吸收”或“放出”)熱量。(3)與“滾沸延及成鹽”原理相仿的是 (填字母)。a.蒸發結晶 b.降溫結晶 c.升溫結晶(4)“多者十二三眼”從充分燃燒的角度分析,增多灶眼的目的是 。(5)海鹽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在食鹽中加入碘元素可有效預防:第九單元溶液《課題2 溶解度 第1課時》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本課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第九單元《溶液》之課題2,屬于課程標準中一級主題《物質的化學變化》下的《水與常見的溶液》。固體溶解度是貫穿溶液知識體系的一個重要紐帶,使學生對溶液從定性認識轉向定量認識,并為結合數據判斷溶液是否飽和、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結晶方法的選擇等提供了較好的數據支撐,可以幫助學生初步形成用定量數據指導定性實驗的觀念。二、學情分析初三學生思維活躍,課外知識較為豐富,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樂于完成富有挑戰性的任務,喜歡將所學知識和已有經驗、生活實際相聯系,愿意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本單元課題1的學習,學生對溶液及其組成、基本特征有了初步認識,通過課題2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能區分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并初步了解兩者之間相互轉化的方法。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意識,在增長知識的同時,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三、教學目標通過實驗探究,使學生建立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學會判斷溶液是否飽和。通過舉例分析,讓學生掌握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的方法,形成一定的證據推理能力。3.通過舉例說明結晶現象,使學生理解結晶的兩種方法,了解海水曬鹽的過程,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的建立教學難點: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溶液濃稀與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關系四、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思想環節一: 創境激趣、設疑引思 播放新聞《死海天然鹽雕》,提出問題:“死海為什么能形成天然鹽雕呢?” 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探究溶液的興趣 觀看影片,感受死海的神秘 用新聞引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環節二: 實驗探究 提出問題:溶質能無限量的溶解在水中嗎?比如: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克食鹽呢? 教師順勢提出控制變量的方法。 引導學生逐步按要求設計實驗,完成探究問題。 問題1:室溫下,20 mL 水中最多能溶解多少克溶質呢? 問題2:溶液中怎樣才能溶解更多的溶質呢? 問題3:不能溶解一種溶質的溶液是否還能溶解其它溶質呢? 通過分析實驗,引導學生逐步建立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思考遇到障礙:是多大的水杯呢? 按要求逐步設計實驗方案并完成實驗,觀察現象,完成學案; 積極思考,理解“飽和”與“不飽和”的概念。 分析實驗過程中哪些溶液是飽和溶液,哪些是不飽和溶液。 提出控制變量思想 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會設計實驗方案研究問題 培養學生從實驗中發現新的問題并解決的能力,學會從實驗現象總結結論環節三: 反思實驗, 再探規律 提出問題:在實驗過程中,飽和溶液可以轉變成不飽和溶液嗎 不飽和溶液可以轉變成飽和溶液嗎 如能轉化,怎樣轉化? 教師要有條理的引導、整理。 (注意:先講飽和溶液轉化為不飽和溶液,后講不飽和轉化為飽和,自然過渡到晶體) 回顧實驗過程,思考討論“飽和”與“不飽和”的轉化條件。 培養學生從實驗過程中總結方法的能力環節四: 意外發現, 點點驚喜 教師及時引導學生認識晶體 學生意外發現冷卻后的硝酸鉀溶液或硫酸銅溶液中有不同形狀的固體出現,提問:這是什么? 讓學生有點小驚喜,再次激發繼續探究的渴望環節五: 聯系生活, 我會解密 發現問題:從飽和氯化鈉溶液中是否也能得到晶體呢? 補充實驗,驗證猜想。播放海水曬鹽視頻 聯系生活,提出問題 提出猜想:能理解海水曬鹽的原理 用所學知識解釋 體會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關系,學以致用環節六: 知識歸納, 學法總結 總結本課知識 反思:本節課,我學會了什么呢? 總結學法比總結知識更重要(共20張PPT)課題2 溶解度第1課時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在室溫下,向盛有10 mL水的燒杯中加入2 g氯化鈉,攪拌;等溶解后,再加2 g氯化鈉,攪拌,觀察現象。然后再加入10 mL水,攪拌,觀察現象。實驗探究探究一:氯化鈉在水中的溶解情況實驗步驟操作 現象 結論加入2 g氯化鈉,攪拌再加2 g氯化鈉,攪拌再加10 mL水,攪拌全部溶解10mL水能完全溶解2g氯化鈉燒杯底部有未溶解的固體10mL水不能完全溶解4g氯化鈉固體再次全部溶解增加溶劑的量,可將未溶物質溶解實驗探究探究一:氯化鈉在水中的溶解情況一定溫度下,氯化鈉不能無限制地溶解,水量影響氯化鈉的溶解量物質在溶解過程中通常伴隨著熱量的變化,有些物質在溶解時會出現吸熱現象,有些物質在溶解時會出現放熱現象。10ml水氯化鈉溶液氯化鈉溶液5克氯化鈉攪拌氯化鈉溶液5克氯化鈉攪拌10ml水攪拌總 結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能溶解的溶質是________的,改變________的量,可以改變溶解的溶質的量有限溶劑在室溫下,向盛有10 mL水的燒杯中加入3 g硝酸鉀,攪拌;等溶解后,再加3 g硝酸鉀,攪拌,觀察現象。當燒杯中硝酸鉀固體有剩余而不再繼續溶解時,加熱燒杯一段時間,觀察剩余固體有什么變化。然后再加入3 g硝酸鉀,攪拌,觀察現象。待溶液冷卻后,又有什么現象發生?實驗探究探究二:硝酸鉀在水中的溶解情況實驗步驟操作 現象 結論加入3g硝酸鉀,攪拌再加3 g硝酸鉀,攪拌加熱燒杯再加3 g硝酸鉀,攪拌靜止,冷卻全部溶解燒杯底部有未溶解的固體10mL水能完全溶解3g硝酸鉀20mL水不能完全溶解6g硝酸鉀溫度升高,硝酸鉀溶解能力增強溶液為不飽和溶液全部溶解溫度降低,硝酸鉀溶解能力減小有固體從溶液中析出來實驗探究探究二:硝酸鉀在水中的溶解情況一定量的水中,硝酸鉀也不能無限制地溶解在水中,溫度影響硝酸鉀的溶解量固體再次全部溶解物質在溶解過程中通常伴隨著熱量的變化,有些物質在溶解時會出現吸熱現象,有些物質在溶解時會出現放熱現象。10ml水KNO3溶液KNO3溶液3克硝酸鉀攪拌KNO3溶液3克KNO3攪拌加熱3克KNO3攪拌KNO3溶液冷卻KNO3溶液總 結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能溶解的溶質的量是________的,改變________,可以改變溶解的溶質的量有限溫度飽和溶液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一定溫度不能再繼續溶解一定量的溶劑一定溫度能再繼續溶解一定量的溶劑物質在溶解過程中通常伴隨著熱量的變化,有些物質在溶解時會出現吸熱現象,有些物質在溶解時會出現放熱現象。實驗9-5氯化鈉不飽和溶液2克氯化鈉攪拌10ml水攪拌氯化鈉飽和溶液氯化鈉不飽和溶液加溶質加溶劑①②③物質在溶解過程中通常伴隨著熱量的變化,有些物質在溶解時會出現吸熱現象,有些物質在溶解時會出現放熱現象。實驗9-6KNO3溶液不飽和溶液KNO3溶液飽和溶液3克KNO3攪拌加熱3克KNO3攪拌冷卻加溶質KNO3溶液不飽和溶液升溫KNO3溶液飽和溶液KNO3溶液不飽和溶液加溶質降溫①②③④⑤不飽和溶液飽和溶液增加溶質蒸發溶劑降溫增加溶劑升溫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與濃溶液、稀溶液的關系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濃溶液與稀溶液區別 含義不同溫度影響關系在相同溫度下,同種溶劑、同種溶質的飽和溶液要比其不飽和溶液的濃度大。溶液是否飽和取決于溶質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溶劑里的含量是否達到最大限度溶液的濃與稀取決于溶質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量的相對多少受溫度影響,必須指明溫度與溫度無關溶液的飽和和不飽和與溶液的濃和稀沒有必然的關系。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濃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不飽和溶液。濃溶液稀溶液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質以晶體的形式析出,這一過程叫結晶析出晶體后的溶液叫母液。母液是飽和溶液結晶具有規則的幾何外形的固體燒杯底部出現固體冷卻熱的飽和溶液時,硝酸鉀晶體從溶液中析出熱的硝酸鉀溶液硝酸鉀溶液為飽和溶液結晶硝酸鉀晶體冷卻繼續降低硝酸鉀溶液為不飽和溶液獲得結晶的方法冷卻熱的飽和溶液(降溫結晶)海水曬鹽的過程氯化鈉海水貯水池蒸發池結晶池粗鹽母液(苦鹵)多種化工產品蒸發溶劑(蒸發結晶)獲得結晶的方法為:(沉降泥沙)(蒸發水分)(蒸發水分)(氯化鈉的飽和溶液)結晶池母液海水曬鹽過程中,有哪些環節得到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課堂小結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結晶的方法蒸發溶劑(蒸發結晶)冷卻熱飽和溶液(降溫結晶)飽和溶液加溶劑、升高溫度(一般情況)加入溶質、蒸發溶劑、降低溫度(一般情況)不飽和溶液1. A、B、C、D四個燒杯中分別盛有相等質量的水,在溫度相同的條件下,向四個燒杯中分別加入20 g、15 g、10 g、5 g某物質,充分溶解后觀察到如圖所示的現象。四個燒杯中,________中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________中的溶液可能是飽和溶液,________中的溶液一定不是飽和溶液。ABCD2. 氯化鈉固體中含有少量可溶性雜質氯化鎂,硫酸鈉,可以用 ( )沖洗后再烘干,將其除去DA水B氯化鈉溶液C飽和氯化鎂溶液D飽和氯化鈉溶液謝謝第九單元溶液課題2溶解度(第1課時)導學案學習目標1.通過實驗探究,建立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掌握其相互轉化的方法,形成一定的證據推理能力。2.能舉例說明結晶現象,知道結晶的兩種方法,并了解混合物分離與提純的方法,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重點:掌握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的方法。難點:比較溶液飽和不飽和與溶液濃稀的關系。知識導學一、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1.定義:在 下,向 里加入某種溶質,溶質 時,所得到的溶液叫做的 ,還能繼續溶解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2.概念解讀:(1)“ ”和“ ”是前提條件。溫度的改變和不同的溶劑量會影響溶質溶解的量,故必須在一定的穩定和一定量溶劑中才能比較是否飽和。(2)“這種溶質”:飽和溶液要指明針對哪種 而言是飽和的。飽和溶液不能再繼續溶解某種溶質,但不影響溶解 。如氯化鈉的飽和溶液還能繼續溶解高錳酸鉀,故對氯化鈉而言是 的,但對高錳酸鉀而言卻是 的。【易錯提醒】1.當溶劑量、溫度確定時,某溶液的飽和狀態表示該溶質溶解的量達到最大值。2.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只能針對某一種溶質而言,任何物質的飽和溶液都還能溶解其他溶質。3.判斷某溶液是否飽和的方法:第一步:觀察,底部有無 的溶質。若有且不繼續溶解,則是飽和溶液。若無,則可能是不飽和溶液或恰好飽和的溶液。第二步:溶液中沒有固體溶質的溶液,通過實驗判斷:取少許溶液,在 下,向溶液里繼續加入溶質,充分混合,觀察溶質是否繼續溶解。溶質不能繼續溶解,則是 ,若溶解,則是 。【易錯提醒】恰好飽和的溶液和不飽和的溶液看起來都是澄清透明的,外觀無法區別,只能通過實驗加以區別。二、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轉化(1)轉化途徑對 而言: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的方法有: ;飽和溶液轉化為不飽和溶液的方法有: 。【易錯提醒】任何固體物質的不飽和溶液都可以通過增加溶質和恒溫蒸發溶劑變成飽和溶液。任何飽和溶液加入溶劑都能變成不飽和溶液。三、溶液的飽和不飽和與溶液的濃稀比較溶液是否飽和 溶液濃稀程度區別 比較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溶劑里 。 比較在一定量的溶液里 (即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聯系 飽和溶液 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 是稀溶液。 飽和溶液可能是濃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不飽和溶液可能是稀溶液,也可能是濃溶液。圖示特例 溫度下, 溶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易錯提醒】1.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與濃溶液稀溶液只是考慮的角度不同,它們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2.飽和的澄清石灰水是很稀的溶液。四、結晶1.結晶:溶質從飽和溶液中以 的形式析出的過程。2.結晶的方法:先把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再改變適當的條件( 或 )讓溶質以晶體形式析出。結晶的名稱 結晶的方法 舉例(降溫結晶) 通過降低溫度來減小物質的溶解性而析出晶體 降溫使硝酸鉀從飽和溶液中結晶析出通過減少溶劑量使晶體析出 海水曬鹽3.海水曬鹽(1)過程:利用漲潮將海水引入儲水池,澄清后引入蒸發池,風吹日曬后蒸發水分至一定程度后,引入結晶池,繼續風吹日曬,海水成為食鹽的飽和溶液,再曬,食鹽晶體析出,成為粗鹽,同時得到含有大量化工原料的母液,母液叫做 。(2)分析:儲水池中的海水是食鹽的 溶液;蒸發池中的海水是食鹽的 溶液;結晶池中的海水是食鹽的 溶液。母液中 氯化鈉,是 。粗鹽不是純凈的氯化鈉,其中含有多種雜質。【易錯提醒】析出晶體后的母液一定是該晶體溶質的飽和溶液。海水曬鹽后的苦鹵是氯化鈉的飽和溶液,但不是其他溶質的飽和溶液。當堂檢測2.在研究物質溶解性的實驗中,小明將硝酸鉀加入水中,充分振蕩后靜置,現象如圖甲。(1)小明認為圖甲試管中的溶液為該溫度下硝酸鉀的飽和溶液,判斷的依據是 。(2)對該試管進行加熱,得到如圖乙所示的溶液,小明認為該溶液為不飽和溶液,請對小明的判斷作出評價。(3)小明通過實驗對該溶液是否飽和作出了正確判斷,他的做法是 。3.燒杯中盛有一定質量、溫度為、溶質為的溶液,將其置于室溫環境中,測定不同溫度時析出固體的質量。測定結果記錄如下表:溶液的溫度/ 75 65 50 35 20析出固體的質量/ 0 0 2.0 4.5 8.4若不考慮水蒸發對實驗的影響,請回答下列問題:(1)時,該溶液是否為飽和溶液? (選填“是”、“否”或“無法判斷”)。(2)將時接近飽和的溶液變成飽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達到目的的有 (填序號)。①升溫 ②降溫 ③加溶質 ④加水 ⑤加另一種固體 ⑥恒溫蒸發水 ⑦與時的飽和溶液混合(3)分析表中的數據可知的溶解性受溫度影響的情況是 。5.化學中有許多概念是相對的,又是統一的。如圖反應了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濃溶液以及稀溶液的關系。(1)從上圖可以看出,飽和溶液與濃溶液、稀溶液的關系是 。A飽和溶液一定是濃溶液 B稀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C溶液是否飽和與溶液的濃稀沒有關系(2)0.9%的醫用生理鹽水稀溶液可歸于上圖中 區域(填“Ⅰ”、“Ⅱ”、“Ⅲ”或“Ⅳ”):現有一瓶接近飽和的KNO3溶液,若要使它變成飽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和 和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九年級化學下冊第九單元課題二溶解度第一課時作業設計.docx 2024九年級化學下冊第九單元課題二溶解度第一課時導學案.docx 2024九年級化學下冊第九單元課題二溶解度第一課時教學設計.docx 2024九年級化學下冊第九單元課題二溶解度第一課時教學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