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題 《客至》 課 型 新授課課 時 1課時教學目標 1.了解杜甫及其創作風格,了解本詩的寫作背景。 2.分析手法,掌握細節描寫的表達效果。 3.理解思想內容,梳理作者的情感變化。教學重點 品味詩歌中的細節描寫和生活趣味。教學難點 理解思想內容,梳理作者的情感變化。教學過程【課堂導入】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們熟悉杜甫“沉郁頓挫”的詩歌風格,我們感動于他憂國憂民,悲憫蒼生的情懷,但是他的詩歌風格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亦有清新喜悅之作。讓我們一起走進《客至》,感受他待客的興味和心境。任務一:文學常識1. 作者介紹杜甫,字子美,河南鞏縣人,自號少陵野老,因做過工部侍郎,又稱杜工部,我國古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代表作是“三吏”、“三別”,真實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歷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他的詩作被稱為“詩史 ”,他與李白齊名,并稱“李杜”,被譽為“詩圣”。作品風格以沉郁頓挫為主。所謂“沉郁”主要表現為意境開闊壯大,感情深沉蒼涼;所謂“頓挫”,主要表現為語言和韻律屈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2. 人生經歷①讀書和漫游時期(三十五歲以前)所謂“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開元十九年(時二十歲)開始漫游吳越,5年之后歸洛陽應舉,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齊趙。之后在洛陽遇李白,兩人相見恨晚,結下了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游梁、宋(今開封、商丘),后來李杜又到齊州,分手后又遇于東魯,再次分別,這便是“詩仙”與“詩圣”的最后一次相見。②困居長安時期(三十五至四十四歲)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當朝宰相李林甫為了達到權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說無人中舉。后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最后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庫府鎖匙的小官)的職位。之后,杜甫借玄宗舉辦盛典的機會寫成了三篇《大禮賦》,得到玄宗的賞識。③陷賊和為官時期(四十五至四十八歲)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后來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由于忠言直諫,上疏為宰相房琯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其后,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④西南漂泊時期(四十八至五十八歲)隨著九節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輔饑荒,杜甫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經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后嚴武為劍南節度使攝成都,杜甫投往嚴,嚴武死,他再度飄泊,最后病死在湘江上。這時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陽樓》等大量名作。3. 創作背景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在友人嚴武的幫助下,于成都西郊外的浣花溪畔建了一所草堂,暫時定居下來。這一段時光,算得上杜甫一生中最明媚的時光。在友人的接濟下,杜甫一家人的生活相對比較安定,格外幸福。成都秀美的風物景色更使得草堂生活充滿了樂趣。上元二年春意盎然的一天,友人崔縣令登門拜訪,詩人喜出望外,于是寫下這首歡快明麗的《客至》。任務二:初步感知1. 解讀題目詩題稱“客”而不稱“賓”,是有用意的。舊時注家以為,稱“賓”有“敬之之義”,而稱“客”有“親之之義”,此說有理。一年前,也就是草堂新落成不久,有兩位客人先后來看他:一位是專程來訪的遠道客人;另一位是舊相識,偶爾過訪。詩人為這兩位朋友都寫了詩,前者以《客至》為題,后者以《賓至》為題;再看詩的內容,也確實有“親之”和“敬之”之別。2. 誦讀體悟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任務三:深入探究首聯描寫了什么內容?表達了作者什么情感?①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點明了時令、地點和環境,描繪了草堂景色的秀麗,也為貫串全詩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鋪墊。②“皆”字寫出春江水勢漲溢的情景,給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春意盎然之感。③“但”字說明親友云散,交游冷落,只見群鷗,不見其他來訪者,表達了作者閑適生活的寂寞孤單。頷聯使用了哪些手法?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①使用互文的手法,表達了詩人面對朋友來訪喜出望外的感情。前句不僅說明客不常來,還有主人不輕易延客意,今日“君”來,益見兩人交情之深厚。互文: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②使用細節描寫,用與客人談話的口吻,增強了生活實感,表現了詩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誠。突出詩人見到老友的激動喜悅的心情。頸聯選取了哪些細節?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作者選取了最能顯示賓主情意的生活場景,著意描畫。表達了詩人竭誠款待的情意和歉疚之心。①主人盛情招待,頻頻勸飲,卻因力不從心,酒菜欠豐,而不免歉疚。——菜簡②我們仿佛聽到那實在而又親切的家常話,字里行間充滿了融洽氣氛。 ——情真尾聯使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尾聯以邀鄰助興的精彩細節,出人意料調轉筆鋒。“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寫足,如果再從正面描寫歡悅的場面,顯然露而無味,然而詩人卻詩人高聲呼喊著,請鄰翁共飲作陪,將席間的氣氛推向更熱烈的高潮。這一細節描寫,細膩逼真。可以想見,兩位摯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濃,越喝興致越高,興奮、歡快,氣氛相當熱烈。思維導圖情景默寫1.《客至》中點明客人來訪的時間、地點和作者孤獨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客至》中描寫春水和鷗群,點出環境清幽僻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客至》中寫迎接客人到來的喜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客至》寫招待寒酸簡單但卻滿蘊真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客至》中表現田園生活中淳樸的鄰里關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客至》中與陶淵明的“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見群鷗日日來2.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見群鷗日日來3.花徑不曾緣客掃 蓬門今始為君開4.盤飧市遠無兼味 樽酒家貧只舊醅5.肯與鄰翁相對飲 隔籬呼取盡余杯6.肯與鄰翁相對飲 隔籬呼取盡余杯總結全詩此詩前兩句描寫居處的景色,清麗疏淡,與山水鷗鳥為伍,顯出與世相隔的心境;后六句寫有客來訪的欣喜以及誠懇待客,呼喚鄰翁對飲的場景。全詩流露詩人誠樸恬淡的情懷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渾成,一線相接,把居處景、家常話、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場景刻畫得細膩逼真,表現出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任務四:課外拓展比較閱讀杜甫的《客至》和《賓至》,回答下列問題:賓 至(杜甫)幽棲地僻經過少,老病人扶再拜難。豈有文章驚海內 漫勞車馬駐江干。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糲腐儒餐。不嫌野外無供給,乘興還來看藥欄。注: ①漫勞:勞駕您。②粗糲:即糙米。③藥欄:藥圃欄桿。這里指藥圃中的花藥。(1)主人對“客”和“賓”各自表達了怎樣的態度 分別結合兩首詩的尾聯簡要分析。《客至》尾聯寫主客對飲興致漸濃,并招呼鄰翁助興,這一細節描寫細膩逼真,突出了場景的歡快熱烈,表現了主人對客人的熱情;《賓至》尾聯寫希望貴賓不嫌“野外無供給”,“乘興”再來看花,既表達了款待不周的歉意,又暗含送客的意味,言辭客氣,流露出詩人的清高性格,表現了主人對貴賓的敬而遠之。(2)分別分析兩首詩的語言風格。《客至》的語言通曉明白,如話家常。“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這些家常話聽起來十分親切。《賓至》語言莊重嚴謹,語帶調侃。詩人說自己初到成都,哪有震驚海內外的文章,既是對慕名而來賓客的謙遜回答,又是反語,有嘲諷之意。“不嫌野外無供給,乘興還來看藥欄。”詩人說如果不嫌野外供給簡薄,還望乘興再來看花。既是客套話,又有送客之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