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題 《臨安春雨初霽》 課 型 新授課課 時 1課時教學目標 1.了解陸游生平經歷,了解本詩的寫作背景。 2.鑒賞詩歌的藝術技巧,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3.比較閱讀《書憤》與《臨安春雨初霽》的異同。教學重點 了解本詩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學難點 鑒賞詩歌中諷喻、用典等藝術技巧,把握意象含義。教學過程【課堂導入】回顧學習過的南宋愛國詩人: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岳飛任務一:文學常識1. 作者介紹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被譽為“詩神”“小李白”,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四大詩人(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之一。陸游迄今存詩9300多首,是中國古代現有存詩最多的詩人。其《示兒》被譽為“史上最狂絕筆”。年少立志父親陸宰為愛國志士,陸游少年時便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入仕艱難29歲參加考試,被取為第一名。恰巧奸相秦檜的孫子也參加了這次考試,考官秉公辦事,陸游因此也得罪了秦檜,遭到壓制。秦檜死后三年,34歲的陸游才有機會走入仕途,任些下級小官 。宦海沉浮陸游是主戰派,受到主和派排擠,36歲擔任京官,39歲被趕出京城,42歲被罷官,46歲任夔州通判。48歲到南鄭抗金前線,不久抗金軍隊被朝廷撤回,戰馬出征的夢想就此破滅。54歲時,在江西做地方官。因開倉賑濟百姓,遭罷免。在家閑居六年。后至嚴州,寫了大量愛國詩篇,刺痛當權的主和派,被革職,又回鄉。66歲以后,他絕大部分歲月在家鄉度過,所以晚年的作品都是寫農村生活和田園風光;但他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的壯志至死從未真正消失。 2. 陸游名句《游山西村》: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書憤》: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書憤》: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病起書懷》: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算子 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冬夜讀書示子聿》: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示兒》: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3. 探尋背景陸游寫這首《臨安春雨初霽》時已六十二歲,在家鄉賦閑了六年。詩人少年時的意氣風發與壯年時的裘馬輕狂,都隨著歲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雖然他光復中原的壯志未衰,但對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軟弱與黑暗,是日益見得明白了。陸游自王炎調離川陜后,也由蜀東歸,在福建、江西、浙江一帶做低級官吏。淳熙十三年春,陸游奉詔入京,接受嚴州知州的職務,赴任之前,先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去覲見皇帝,住在西湖邊上的客棧里聽候召見,在百無聊賴中,寫下了這首廣泛傳誦的名作。任務二:初步感知1. 解讀題目“臨安”:南宋都城,今浙江杭州。“春雨”:點明時節和天氣。“霽”者:雨雪停止,天氣放晴。2. 誦讀體悟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翻譯:這些年世態人情淡薄如紗,是誰讓我騎馬客居京城享受這份繁華?只身于小樓中,聽春雨淅淅瀝瀝聽了一夜。深幽小巷明早還會傳來賣杏花的聲音吧。紙張短小斜放著,閑時寫寫草書。在小雨初晴的窗邊,望著煮茶時水面冒起的白色泡沫,陣陣茶香飄來。身著白衣,不要感嘆會被風塵之色所玷污。我回家仍會身著它趕上清明。任務三:深入探究首聯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表現了怎樣的情感?①“世味薄似紗”——直道窮(正直的處世態度行不通)②誰令?——詩人的志愿是建功立業,收復失地,既被重新起用,應是老驥伏櫪,為何有此語?這里使用了諷喻的手法,南宋朝廷茍且偷安,得過且過,官場上的習氣一天比一天壞,在這樣的環境中做官,有什么意思呢!情感:表達了作者對世態炎涼的無奈,透露出客居京華的懊悔。也奠定了全詩抑郁惆悵的感情基調。賞析頷聯“小樓”“春雨”“杏花”等意象。“小樓”本就是憂傷惆悵的代名詞,古人登高常生發一股悲涼的情緒。 如李煜的《虞美人》中寫道“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通過“小樓”的意象將離愁別緒、國難家仇的傷感抒發得淋漓盡致,陸游也是如此。春雨:淅淅瀝瀝,纏纏綿綿的意象往往與“剪不斷,理還亂”的愁情相互聯系,如“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旅泊愁春雨,春寒更北風”等。詩人在“小樓”聽了一夜的春雨,內心的郁悶與惆悵正如這春雨般悠遠綿長,詩人聽的不是春雨,而是寂寞和孤獨。“杏花” 是一個常寫常新的意象。唐詩中的杏花秾華繁采,恣意綻放。宋詩中的杏花幽韻冷香,迷離空靈。而此時陸游的杏花是郁悶孤寂,表現了詩人旅居京城時壯志難酬的感傷與無奈。使用了樂景襯哀情的手法。杏花春雨本是美景,但在詩人眼中,臨安春色清淡寡味,客居京城感到人情淡薄,世態炎涼,壯志更無從談起。只能無事作草書,晴窗品清茶,在閑與戲中蹉跎歲月,打發時光。頸聯表面寫詩人閑居的雅趣,實際有何深意呢?分茶:始于北宋初年,陶谷在《荈茗錄》中說到一種叫“茶百戲”的游藝。“碾茶為末,注之以湯,以筅擊拂”,此時盞面上的湯紋水脈會幻出種種圖樣,若出水云霧,狀花鳥蟲魚,似一幅幅水墨圖畫,故也有“水丹青”之稱。“閑作草”“戲分茶” ,實際上背后包含著詩人報國無門、壯志難酬、蹉跎歲月的無限感慨。正所謂空有報國志,無奈客京華。詩人沒有豪唱,沒有悲鳴,沒有憤憤之詞,也沒有盈盈酸淚,有的只是結腸難解的郁悶和萬般無奈的一聲輕嘆。尾聯是如何抒情的?表現了怎樣的情感?陸機的《為顧彥先贈婦》詩中云:“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運用“素衣化緇”典故,寓京中惡濁,表明心志,潔身自好。詩人聲稱清明不遠,應早日回家,不愿在臨安久留,因京中閑居無聊,故不如回鄉躬耕。明寫羈旅之苦,實際是說官場的濁惡及歸鄉避世的愿望。本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①表達詩人客居京華的郁悶和惆悵。首聯“世味”“薄”表現了詩人對世態炎涼的無奈和感嘆。②表達詩人壯志難酬的焦慮和悲憤。頸聯表面上寫優雅閑適,實際上正值國家多事之秋,詩人卻作書品茶消磨時光,無法放下自己建功報國的大志,內心抑郁而且惆悵。③表達詩人羈旅風霜的苦悶和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尾聯寫不愿在京城墮落于風塵,閑居無聊,志不得伸,渴望歸家的自我安慰。總結主旨《臨安春雨初霽》使用了樂景寫哀情的表現手法,詩人通過對明艷春光的描繪以及無聊的生活的敘述,表現出心中無限的愁緒。國家正值多事之秋,詩人卻只能過著“閑適恬靜”的生活,這與詩人心中的壯志形成了明顯反差,因此全詩充滿結腸難解的郁郁愁情,表達了詩人的郁悶與感傷。 情景默寫1.《臨安春雨初霽》中“ , ”兩句采用一個獨具匠心的比喻,感嘆世態人情澆薄,同時詩人自問為什么過客居寂寞無聊的生活。2.陸游《臨安春雨初霽》的詩眼是“ , ”,歷來評此詩的人都認為這兩句細致貼切,描繪了一幅明艷生動的春光圖。3.《臨安春雨初霽》中“ , ”兩句,表面上看是寫詩人寫書品茗極閑適恬靜的生活,實際暗含詩人有志難為的無限的感慨和牢騷。4.《臨安春雨初霽》中用來描寫詩人因閑居無聊,志不得申,故不如回鄉躬耕以自嘲的句子是“ , ”。 答案:1. 世味年來薄似紗 誰令騎馬客京華 2. 小樓一夜聽春雨 深巷明朝賣杏花3. 短紙斜行閑作草 晴窗細乳戲分茶 4. 素衣莫起風塵嘆 猶及清明可到家任務四:課外拓展比較《書憤》與《臨安春雨初霽》在意象,意境,風格,情感,手法,主旨上的異同?書憤(陸游)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在內容上,這首詩借寫江南春雨和書齋的閑適生活,表達了詩人對仕途的厭倦與失望和不得志的悲憤與牢騷。在風格上,如果說《書憤》近似杜甫的慷慨悲壯的話,這首詩更近似蘇軾的一些作品,寫得優美動人,清淡婉麗,富于情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