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化學 必修 第二冊(魯科)一 原電池正、負極的判斷及常見誤區1.原電池中正、負極的判斷依據判斷依據 負極 正極電極材料 活動性較強的金屬 活動性較弱的金屬或能導電的非金屬發生反應 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 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電流方向 電流流入的一極 電流流出的一極電子流向 電子流出的一極 電子流入的一極離子的移動方向 陰離子移向的一極 陽離子移向的一極反應現象 電極(活潑金屬)溶解 電極增重或有氣體放出2.有關原電池的常見誤區誤區一 誤認為原電池的負極材料一定參加反應有些原電池的負極材料不參加反應,如燃料電池。在燃料電池中,電極材料均不發生反應,故兩極均可用惰性材料。誤區二 誤認為在原電池中相對活潑的金屬一定做負極,相對不活潑的金屬一定做正極在判斷原電池正、負極時,既要考慮金屬活動性的相對強弱,也要考慮電解質溶液的性質。如Mg-Al-HCl溶液構成的原電池中,Mg為負極;但Mg-Al-NaOH溶液構成的原電池中,Al為負極,Mg為正極;Cu-Al(Fe)-濃硝酸構成的原電池中,Cu為負極。誤區三 誤認為電子由原電池負極流出,流到原電池正極,再通過電解質溶液到達原電池負極電子不能通過電解質溶液,電解質溶液中靠陰、陽離子的定向移動形成閉合回路。誤區四 誤認為氧化還原反應都可以設計成原電池只有自發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才能設計成原電池,非自發的氧化還原反應不能設計成原電池。誤區五 原電池工作時,負極材料質量一定減輕大多數原電池反應負極材料質量減輕,但也有可能質量不變或質量增加。 鉛蓄電池常用作汽車電瓶,其構造如圖所示,工作時該電池總的方程式為:Pb+PbO2+2H2SO4===2PbSO4+2H2O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負極材料是________,正極材料是________,電解質溶液是________。(2)工作時,電解質溶液中的H+移向________極。(3)工作時,電解質溶液中硫酸的濃度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4)當鉛蓄電池向外電路提供2 mol e-時,理論上負極板的質量增加________ g。1.銀鋅電池是一種常見化學電源,其反應原理:Zn+Ag2O+H2O===Zn(OH)2+2Ag。其工作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Zn電極是負極B.Ag2O電極發生還原反應C.Zn電極的電極反應式:Zn-2e-+2OH-===Zn(OH)2D.放電前后電解質溶液的pH保持不變2.“直接煤燃料電池”能夠將煤中的化學能高效、清潔地轉化為電能,如圖用固體氧化物作“直接煤燃料電池”的電解質。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電極b為電池的負極B.電池總反應式:C+CO2===2COC.電子由電極a沿導線流向電極bD.煤燃料電池比煤直接燃燒發電能量利用率低二 化學平衡狀態的判斷方法可逆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時有兩個主要的特征:一是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二是反應混合物中各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變。這兩個特征就是判斷可逆反應是否達到化學平衡狀態的核心依據。判斷可逆反應是否達到平衡狀態的具體方法見下表。化學反應模型 mA(g)+nB(g)??pC(g)+qD(g)混合物體系中各成分的含量 各物質的物質的量或各物質的物質的量分數一定 平衡各物質的質量或各物質的質量分數一定 平衡各氣體的體積或各氣體的體積分數一定 平衡總體積、總壓強、總物質的量一定 不一定平衡正、逆反應速率的關系 在單位時間內消耗了m mol A,同時也生成了m mol A 平衡在單位時間內消耗了n mol B,同時也消耗了p mol C 平衡v(A)∶v(B)∶v(C)∶v(D)=m∶n∶p∶q 不一定平衡在單位時間內生成了n mol B,同時消耗了q mol D 不一定平衡壓強 m+n≠p+q時,總壓強一定(其他條件不變) 平衡m+n=p+q時,總壓強一定(其他條件不變) 不一定平衡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r) m+n≠p+q時,Mr一定 平衡m+n=p+q時,Mr一定 不一定平衡溫度 絕熱體系溫度一定(其他條件不變) 平衡氣體的密度(ρ) 密度一定 不一定平衡顏色 反應體系內有色物質的顏色穩定不變 平衡 H2(g)+I2(g)??2HI(g)已經達到平衡狀態的標志是________(填序號)。①c(H2)=c(I2)=c(HI)②c(H2)∶c(I2)∶c(HI)=1∶1∶2③c(H2)、c(I2)、c(HI)不再隨時間而改變④單位時間內生成n mol H2的同時生成2n mol HI⑤單位時間內生成n mol H2的同時生成n mol I2⑥反應速率v(H2)=v(I2)=v(HI)⑦一個H—H鍵斷裂的同時有兩個H—I鍵斷裂⑧溫度和體積一定時,容器內壓強不再變化⑨溫度和體積一定時,混合氣體的顏色不再變化⑩溫度和壓強一定時,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變化 一定條件,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再變化3.一定條件下在密閉容器中進行的可逆反應N2(g)+3H2(g)2NH3(g),能說明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的是( )A.各物質體積分數相等B.c(NH3)保持不變C.各物質濃度相等D.c(NH3)∶c(N2)∶c(H2)=2∶1∶34.一定溫度下,可逆反應:2NO2(g)2NO(g)+O2(g)在容積恒定的密閉容器中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的標志是________(填序號)。①單位時間內生成n mol O2,同時生成2n mol NO2②單位時間內生成n mol O2,同時生成2n mol NO③用NO2、NO、O2的物質的量濃度變化表示的反應速率之比為2∶2∶1④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改變⑤混合氣體的顏色不再改變⑥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再改變⑦NO2的物質的量分數不再改變⑧混合氣體總物質的量不再變化三 化學反應速率與限度的圖像分析1.三步法解決有關化學反應速率與限度圖像問題第一步:看 一看——看圖像:①看面,弄清橫、縱軸的含義;②看線,弄清線的走向;③看點,弄清曲線上點的含義;④看量的變化,弄清是濃度變化還是物質的量變化第二步:想 二想——想規律:聯想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規律第三步:判 三判——判正誤:根據上述分析最終做出正確的判斷2.簡單的速率圖像及應用 合成氨工業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密閉容器中的反應:N2(g)+3H2(g)2NH3(g)(正反應為放熱反應),673 K、30 MPa下,n(NH3)和n(H2)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c點處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B.a點的正反應速率比b點的大C.d點(t1時刻)和e點(t2時刻)處n(N2)不同D.在t2時刻,正反應速率大于逆反應速率5.在一定溫度下,容器內某一反應中M、N的物質的量隨反應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是( )A.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M??NB.t2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達到平衡C.t3時,正反應速率大于逆反應速率D.t1時,N的濃度是M的濃度的2倍6.如圖是可逆反應X2+3Y2??2Z在反應過程中反應速率(v)與時間(t)的關系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t1時,只發生正方向的反應B.t2時,反應未達到最大限度C.t2~t3時,反應不再發生D.t2~t3時,各物質的濃度不再發生變化7化學 必修 第二冊(魯科)一 原電池正、負極的判斷及常見誤區1.原電池中正、負極的判斷依據判斷依據 負極 正極電極材料 活動性較強的金屬 活動性較弱的金屬或能導電的非金屬發生反應 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 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電流方向 電流流入的一極 電流流出的一極電子流向 電子流出的一極 電子流入的一極離子的移動方向 陰離子移向的一極 陽離子移向的一極反應現象 電極(活潑金屬)溶解 電極增重或有氣體放出2.有關原電池的常見誤區誤區一 誤認為原電池的負極材料一定參加反應有些原電池的負極材料不參加反應,如燃料電池。在燃料電池中,電極材料均不發生反應,故兩極均可用惰性材料。誤區二 誤認為在原電池中相對活潑的金屬一定做負極,相對不活潑的金屬一定做正極在判斷原電池正、負極時,既要考慮金屬活動性的相對強弱,也要考慮電解質溶液的性質。如Mg-Al-HCl溶液構成的原電池中,Mg為負極;但Mg-Al-NaOH溶液構成的原電池中,Al為負極,Mg為正極;Cu-Al(Fe)-濃硝酸構成的原電池中,Cu為負極。誤區三 誤認為電子由原電池負極流出,流到原電池正極,再通過電解質溶液到達原電池負極電子不能通過電解質溶液,電解質溶液中靠陰、陽離子的定向移動形成閉合回路。誤區四 誤認為氧化還原反應都可以設計成原電池只有自發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才能設計成原電池,非自發的氧化還原反應不能設計成原電池。誤區五 原電池工作時,負極材料質量一定減輕大多數原電池反應負極材料質量減輕,但也有可能質量不變或質量增加。 鉛蓄電池常用作汽車電瓶,其構造如圖所示,工作時該電池總的方程式為:Pb+PbO2+2H2SO4===2PbSO4+2H2O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負極材料是________,正極材料是________,電解質溶液是________。(2)工作時,電解質溶液中的H+移向________極。(3)工作時,電解質溶液中硫酸的濃度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4)當鉛蓄電池向外電路提供2 mol e-時,理論上負極板的質量增加________ g。[解析] 負極每個鉛原子失去2e-,就生成一個PbSO4,負極增加一個SO,SO的摩爾質量為96 g·mol-1。[答案] (1)Pb PbO2 H2SO4溶液 (2)PbO2電(正) (3)減小 (4)961.銀鋅電池是一種常見化學電源,其反應原理:Zn+Ag2O+H2O===Zn(OH)2+2Ag。其工作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Zn電極是負極B.Ag2O電極發生還原反應C.Zn電極的電極反應式:Zn-2e-+2OH-===Zn(OH)2D.放電前后電解質溶液的pH保持不變答案 D解析 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消耗水,且KOH未參加反應,氫氧根離子濃度增大,放電后電解質溶液的pH升高,D錯誤。2.“直接煤燃料電池”能夠將煤中的化學能高效、清潔地轉化為電能,如圖用固體氧化物作“直接煤燃料電池”的電解質。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電極b為電池的負極B.電池總反應式:C+CO2===2COC.電子由電極a沿導線流向電極bD.煤燃料電池比煤直接燃燒發電能量利用率低答案 C解析 燃料電池中,加入燃料的電極是負極、通入氧化劑的電極是正極,所以a是負極、b是正極,故A錯誤;電解質為氧化物,則負極反應式為C-4e-+2O2-===CO2↑,正極反應式為O2+4e-===2O2-,電池總反應式為C+O2===CO2,故B錯誤;在外電路,電子由負極a沿導線流向正極b,故C正確;煤燃料電池能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而煤燃燒發電時,化學能先轉化為熱能再轉化為電能,能量損耗較大,所以煤燃料電池比煤直接燃燒發電能量利用率高,故D錯誤。二 化學平衡狀態的判斷方法可逆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時有兩個主要的特征:一是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二是反應混合物中各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變。這兩個特征就是判斷可逆反應是否達到化學平衡狀態的核心依據。判斷可逆反應是否達到平衡狀態的具體方法見下表。化學反應模型 mA(g)+nB(g)??pC(g)+qD(g)混合物體系中各成分的含量 各物質的物質的量或各物質的物質的量分數一定 平衡各物質的質量或各物質的質量分數一定 平衡各氣體的體積或各氣體的體積分數一定 平衡總體積、總壓強、總物質的量一定 不一定平衡正、逆反應速率的關系 在單位時間內消耗了m mol A,同時也生成了m mol A 平衡在單位時間內消耗了n mol B,同時也消耗了p mol C 平衡v(A)∶v(B)∶v(C)∶v(D)=m∶n∶p∶q 不一定平衡在單位時間內生成了n mol B,同時消耗了q mol D 不一定平衡壓強 m+n≠p+q時,總壓強一定(其他條件不變) 平衡m+n=p+q時,總壓強一定(其他條件不變) 不一定平衡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r) m+n≠p+q時,Mr一定 平衡m+n=p+q時,Mr一定 不一定平衡溫度 絕熱體系溫度一定(其他條件不變) 平衡氣體的密度(ρ) 密度一定 不一定平衡顏色 反應體系內有色物質的顏色穩定不變 平衡 H2(g)+I2(g)??2HI(g)已經達到平衡狀態的標志是________(填序號)。①c(H2)=c(I2)=c(HI)②c(H2)∶c(I2)∶c(HI)=1∶1∶2③c(H2)、c(I2)、c(HI)不再隨時間而改變④單位時間內生成n mol H2的同時生成2n mol HI⑤單位時間內生成n mol H2的同時生成n mol I2⑥反應速率v(H2)=v(I2)=v(HI)⑦一個H—H鍵斷裂的同時有兩個H—I鍵斷裂⑧溫度和體積一定時,容器內壓強不再變化⑨溫度和體積一定時,混合氣體的顏色不再變化⑩溫度和壓強一定時,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變化 一定條件,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再變化[解析] ①c(H2)=c(I2)=c(HI)不能體現正、逆反應速率相等,也不能體現各物質濃度保持不變,不是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的標志。②c(H2)∶c(I2)∶c(HI)=1∶1∶2不能體現正反應速率與逆反應速率相等,也不能體現各物質濃度保持不變,不是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的標志。⑤只能體現逆反應速率,不是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的標志。⑥v(H2)=v(I2)=v(HI),首先速率之比不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其次不能體現正、逆反應速率相等,不是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的標志。⑧該反應前后分子數相等,溫度與體積一定時,壓強一直不變,故壓強不變不是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的標志。⑩該反應前后分子數相等,溫度和壓強一定時,混合氣體的密度一直不變,不是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的標志。 一定條件,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一直不變,不是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的標志。[答案] ③④⑦⑨3.一定條件下在密閉容器中進行的可逆反應N2(g)+3H2(g)2NH3(g),能說明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的是( )A.各物質體積分數相等B.c(NH3)保持不變C.各物質濃度相等D.c(NH3)∶c(N2)∶c(H2)=2∶1∶3答案 B解析 平衡時各物質的體積分數、濃度比取決于反應開始時物質的投料比以及反應的程度,不能用來作為判斷是否達到平衡狀態的依據;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各物質的濃度不再發生改變。4.一定溫度下,可逆反應:2NO2(g)2NO(g)+O2(g)在容積恒定的密閉容器中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的標志是________(填序號)。①單位時間內生成n mol O2,同時生成2n mol NO2②單位時間內生成n mol O2,同時生成2n mol NO③用NO2、NO、O2的物質的量濃度變化表示的反應速率之比為2∶2∶1④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改變⑤混合氣體的顏色不再改變⑥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再改變⑦NO2的物質的量分數不再改變⑧混合氣體總物質的量不再變化答案 ①⑤⑥⑦⑧三 化學反應速率與限度的圖像分析1.三步法解決有關化學反應速率與限度圖像問題第一步:看 一看——看圖像:①看面,弄清橫、縱軸的含義;②看線,弄清線的走向;③看點,弄清曲線上點的含義;④看量的變化,弄清是濃度變化還是物質的量變化第二步:想 二想——想規律:聯想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規律第三步:判 三判——判正誤:根據上述分析最終做出正確的判斷2.簡單的速率圖像及應用 合成氨工業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密閉容器中的反應:N2(g)+3H2(g)2NH3(g)(正反應為放熱反應),673 K、30 MPa下,n(NH3)和n(H2)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c點處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B.a點的正反應速率比b點的大C.d點(t1時刻)和e點(t2時刻)處n(N2)不同D.在t2時刻,正反應速率大于逆反應速率[解析] c處之后NH3與H2的物質的量均有變化,未達到平衡狀態,故正、逆反應速率不相等,A錯誤;相同條件下,反應物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大,故a點正反應速率比b點的大,B正確;d點(t1時刻)與e點(t2時刻)均處于平衡狀態,n(N2)相同,C錯誤;t2時刻反應處于平衡狀態,正、逆反應速率相等,D錯誤。[答案] B5.在一定溫度下,容器內某一反應中M、N的物質的量隨反應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是( )A.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M??NB.t2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達到平衡C.t3時,正反應速率大于逆反應速率D.t1時,N的濃度是M的濃度的2倍答案 D解析 由圖像可知,反應中M的物質的量逐漸增多,N的物質的量逐漸減少,則在反應中N為反應物,M為生成物,故A錯誤;t2時,反應沒有達到平衡,此時反應繼續向正反應方向進行,正反應速率大于逆反應速率,故B錯誤;t3時,反應達到平衡,正、逆反應速率相等,故C錯誤;t1時,N的物質的量為6 mol,M的物質的量為3 mol,二者處于同一容器,濃度之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N的濃度是M的濃度的2倍,故D正確。6.如圖是可逆反應X2+3Y2??2Z在反應過程中反應速率(v)與時間(t)的關系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t1時,只發生正方向的反應B.t2時,反應未達到最大限度C.t2~t3時,反應不再發生D.t2~t3時,各物質的濃度不再發生變化答案 D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2章 本章總結 - 學生版.docx 第2章 本章總結.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