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綜合訓練(課件)(共8份打包)2024-2025學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1)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綜合訓練(課件)(共8份打包)2024-2025學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1)

資源簡介

(共30張PPT)
期中綜合訓練
一、 選擇題(本題為單選題,包括12小題,每題2分,共24分)
1. 如圖所示,利用彈簧測力計測量一塊秒表的重力時,使測力計內彈簧伸長的力是( C?。?br/>A. 秒表的重力
B. 秒表和測力計的總重力
C. 掛鉤對彈簧的拉力
D. 彈簧對秒表的拉力
第1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為了強身健體,某同學每天都要用啞鈴鍛煉。如圖所示,某同學平舉手臂,靜止拿著啞鈴。以下受力分析正確的是( D?。?br/>A. 當感覺肌肉酸軟時,是因為啞鈴給手的摩擦力增大了
B. 啞鈴所受重力和手對啞鈴的摩擦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C. 啞鈴所受重力和手對啞鈴的作用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 啞鈴所受重力和手對啞鈴的作用力是一對平衡力
第2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 小華發現,有時候墊毛巾更容易擰開罐頭蓋。下列改變摩擦的方法與之相同的是( D?。?br/>A. 騎自行車剎車時用力捏閘 B. 使勁擦黑板擦得更干凈
C. 裝滾輪的儲物箱更易推動 D. 有凹凸花紋的地磚更防滑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 兩個體重相似的同學站在雪地上,穿雪橇的同學下陷得淺,沒穿雪橇的同學下陷得深,請你就此現象提出一個最合理、最有價值的探究問題( C )
A. 兩同學的下陷深度與什么因素有關
B. 兩同學的下陷深度為什么不同
C. 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有什么關系
D. 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5. 下列數據最接近實際情況的是( C )
A. 一名中學生的重力約為300N
B. 一本八年級物理課本的重力約為30N
C. 教室內的大氣壓約為1×105Pa
D. 中學生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05Pa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6. 如圖所示,女孩用大小為F的力豎直向上提重為G的書包,由于F小于G,書包靜止不動,此時書包所受的合力大小為( A )
A. 0 B. F C. G-F D. F-G
第6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7. 如圖所示,磁性黑板刷吸在豎直懸掛的黑板上靜止不動,黑板由鐵質材料制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第7題
A
A. 黑板刷受到的重力與黑板刷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B. 用垂直于黑板的力壓黑板刷時,黑板刷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C. 黑板刷對黑板的吸引力與黑板對黑板刷的吸引力是一對平衡力
D. 黑板刷受到的重力與黑板對黑板刷的吸引力是一對平衡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8. 如圖所示為長江某水壩的示意圖,水壩左側水面高,B和C兩點處于同一高度,A和C兩點到各自液面的距離相等。水在A、B和C三點處產生的壓強分別為pA、pB和pC,則( D?。?br/>A. pA<pB=pC B. pA=pC>pB
C. pA>pB=pC D. pA=pC<pB
第8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9. 2024年5月9日,山東省女子手球錦標賽在臨沂奧體公園開賽。關于手球比賽,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C?。?br/>A. 被運動員握在手中的手球只受重力
B. 手球被拋出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
C. 跳起在空中的運動員因受重力而落下
D. 走動中的運動員對地面的壓強比站立時小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0. 賽龍舟是端午節時的一項傳統民俗活動,下列關于龍舟比賽過程說法正確的是( A )
A. 比賽開始前,龍舟靜止在水面上,處于平衡狀態
B. 比賽過程中,使龍舟前進的動力是槳對人的作用力
C. 比賽過程中,左右相鄰兩龍舟之間的水,流速變大壓強變大
D. 到達終點時,運動員停止劃槳,龍舟的運動狀態將不再發生改變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1. 如圖所示,疊放在一起的物體A和B,在大小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則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 B )
  
第11題
A. 甲、乙兩圖中物體A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均為F
B. 甲、乙兩圖中物體B受到地面對它的摩擦力均為F
C. 圖甲中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為0,物體B受到地面對它的摩擦力為F
D. 圖乙中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為F,物體B受到地面對它的摩擦力為F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2. 如圖所示,圓柱體甲和裝有適量某液體的圓柱形容器乙的底面積之比為3∶4,把它們平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在甲物體上,沿水平方向截取一段長為x的物體A,并平穩放入容器乙中,用力使物體A剛好浸沒在液體中(A不與容器乙接觸,液體無溢出)。截取后,甲、乙對桌面的壓強隨截取長度x的變化關系如圖丙所示。已知甲的密度為0.6×103kg/m3,容器乙的壁厚和質量均忽略不計,g取10N/k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br/>D
A. 圓柱體甲截取前和容器乙中的液體質量之比為3∶2
B. 圓柱體甲截取前對桌面的壓強為1000Pa
C. 容器乙中液體的密度為0.5×103kg/m3
D. 容器乙中未放入物體A時,液體的深度為7.5c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二、 實驗題(本題包括4小題,13、14題每題2分,15、16題每題4分,共12分)
13. 小明同學利用紙張做了一些小實驗。如圖甲所示,將玻璃杯放在紙上,迅速抽出紙張,玻璃杯幾乎不隨紙張運動,這是由于玻璃杯具有
 慣性?。蝗鐖D乙所示,向兩張自然下垂的紙的中間吹氣,兩張紙將會  互相靠攏?。ㄌ睢盎ハ嗫繑n”或“彼此分開”)。
慣性 
互相靠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4. 如圖所示,小九用不計重力的彈簧測力計拉著一物塊A在水平地面上勻速前進,則物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為  2.8 N;若彈簧測力計用4.8N的力拉物塊A在水平地面上前進時,則物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為  2.8 N。
第14題
2.8 
2.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5. 小銘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實驗中,所用裝置如圖所示。
第15題
(1) 小銘對該實驗總的設想是把不同阻力對相同初始運動條件小車的影響結果,用方便且科學的方式呈現出來。因此,實驗真正研究的是小車在  水平面?。ㄌ睢靶泵妗被颉八矫妗保╇A段的運動,小車在  斜面?。ㄌ睢靶泵妗被颉八矫妗保╇A段的運動只是為了提供滿足實驗的條件。
水平面 

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實驗時分別將毛巾、棉布、玻璃板平整鋪在水平面上,用同一輛小車從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靜止釋放,圖中標記c是小車在  玻璃板 表面運動后停下的位置。
玻璃板 
(3) 對上述實驗進行分析并進一步推理:如果水平面絕對光滑,那么小車將做  勻速直線 運動。
勻速直線 
第1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6. 用幾根一端封有相同橡皮薄膜的玻璃管進行“探究影響液體壓強因素”的實驗,如圖所示,5號管裝入鹽水,其他管裝入水。
(1) 根據圖甲中三支玻璃管薄膜鼓起的程度,猜想:液體的壓強可能與液體的質量、重力、體積或  深度 有關。
深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圖乙中,4號管上段更粗,下段與2號管粗細相同,兩管中水的總長度相同,而兩管薄膜鼓起程度相同,可得:液體壓強的大小與液體的質量、重力、體積都  無關 。
(3) 圖丙中,5號管和2號管的液柱長度相等,由此可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的  密度 是否有關,并可得到結論:深度相同時,液體密度越大,產生壓強  越大 。
無關 
密度 
越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三、 計算題(本題包括3小題,17題6分,18、19題每題4分,共14分)
17. 如圖是一輛質量為2t的油罐運輸車,運輸車裝滿油的總質量為30t,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時,受到的阻力為總重的,求:(g取10N/kg)
(1) 運輸車空載時的自重。
解:(1) 運輸車的質量為2t,運輸車空載時自重G車=m車g=2×103kg×10N/kg=2×104N
第1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運輸車裝滿油后,地面對運輸車的支持力。
解:(2) 運輸車裝滿油后的總重G總=m總g=30×103kg×10N/kg=3×105N,在豎直方向上車靜止,F支與G總是一對平衡力,F支=G總=3×105N
第17題
(3) 運輸車裝滿油后受到的牽引力的大小。
解:(3) 由題意知,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時,受到的阻力f=G總=×3×105N=6×104N,運輸車在平直的公路上勻速行駛,在水平方向上F牽與f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則運輸車受到的牽引力的大小F牽=f=6×104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8. 小明同學利用體重計測得自己的質量是50kg,他通過如圖所示的方法測出每只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在方格紙上描下鞋底接觸地面部分的輪廓,數一下圖形里包含的方格數(對于不滿一格的,凡大于半格的都算一格,小于半格的都忽略不計),再乘每一方格的面積,就可以得到鞋底接觸地面部分的面積。小明數出圖中大于半格的方格數為35個,已知每個方格的面積為5cm2。則:
(1) 小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多大?
解:(1) 小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
S=2×35×5cm2=350cm2=0.035m2
第1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小明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大?
解:(2) 小明對地面的壓力等于其重力的大小,即地面受到的壓力F=G=mg=50kg×9.8N/kg=490N,所以小明對地面的壓強p===1.4×104Pa
第1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9. 如圖所示,質量為500g的薄壁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底面積為200cm2,內裝2500mL的水。求:(ρ水=1.0×103kg/m3,g取10N/kg)
(1) 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和壓力。
解:(1) 由圖知,容器內水的深度h=12cm=0.12m,則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p水=ρ水gh=1.0×103kg/m3×10N/kg×0.12m=1200Pa;
由p=可得,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F=p水S=1200Pa×200×10-4m2=24N
第1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強。
解:(2) 容器內裝2500mL的水,則水的重力G水=ρ水V水g=1.0×103kg/m3×2500×10-6m3×10N/kg=25N,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力等于水的重力和容器的重力之和,則F'=G容+G水=m容g+G水=500×10-3kg×10N/kg+25N=30N,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強p'===1500Pa
第1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四、 綜合題(本題包括3小題,20題2分,21題5分,22題3分,共10分)
20. 假如你是圖中的交警,請指出該市民駕駛中存在的兩種違章行為或安全隱患,并用學習的物理知識作出解釋。
第20題
解:未戴頭盔、安裝遮陽棚;戴頭盔會增大頭與物體的受力面積,當人由于駕駛不當或雨天路滑等原因摔倒時,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可以減小撞擊時頭部所受的壓強,減小傷害;在行駛時,遮陽棚上表面氣體流速大于下表面氣體流速,會產生向上的壓強差,從而產生向上的壓力差,導致電動車對地面的抓地力減小,電動車的行駛會不穩定(合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1. 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重10N的物體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做直線運動,如圖甲所示。物體的v-t圖像如圖乙。此過程,0~3s內拉力大小為5N;3~6s內拉力大小為2N。
(1) 請在圖丙方框中畫出:0~3s內,物體(用“·”表示)水平方向的受力示意圖;此過程,物體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為  5 N。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3~6s內,物體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為  5 N;判斷的依據是  物體對水平桌面的壓力大小不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所以摩擦力大小不變 。
(3) 6~9s內拉力大小為  5 N。
5 

體對水平桌面的壓力大小不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所以摩擦力大
小不變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2. 小明學完大氣壓強的知識后,利用吸盤設計了一個估測大氣壓強的實驗方案。
① 用刻度尺測出吸盤的直徑D;
② 將吸盤四周沾上水,擠出吸盤里面的空氣,緊壓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
③ 用力豎直向上拉吸盤柄,直到吸盤脫落,根據經驗估計拉脫吸盤所需的拉力F的大?。?br/>④ 計算出大氣壓強的數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 利用實驗步驟中的已知物理量符號寫出大氣壓強的表達式p=   。
(2) 實驗操作過程中,盡管小明的操作規范,但測得的結果誤差還是較大,請你幫助小明指出實驗步驟中導致誤差較大的地方,并提出針對性的改進辦法。
導致誤差較大的地方:  估測拉力誤差較大 ,改進辦法:  使用儀器測量拉力(合理即可) 。
 
估測拉力誤差較大 
使用儀器
測量拉力(合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共29張PPT)
期末綜合訓練
一、 選擇題(本題為單選題,包括12小題,每題2分,共24分)
1. 若地球上的引力突然消失,則下列情形不可能實現的是( A?。?br/>A. 騎車前行更加輕便 B. 火焰的形狀是球形的
C. 瀑布將消失 D. 用彈簧拉力器健身
A
2.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小紅周末去濕地公園放風箏,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D?。?br/>A. 放風箏的兒童加速奔跑時慣性變大
B. 線對風箏的拉力是由風箏形變產生的
C. 兒童鞋底的花紋是為了減小摩擦
D. 線對風箏的拉力和風箏對線的拉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 汽車上配有安全帶和頭枕,司機和乘客都必須系好安全帶。當向前行駛的汽車分別出現突然加速、緊急剎車兩種狀況時,對乘車人員起主要保護作用的分別是( D?。?br/>A. 頭枕、頭枕 B. 安全帶、安全帶
C. 安全帶、頭枕 D. 頭枕、安全帶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 為了適應生存環境,許多動物的身體部位進化出了不同的功能。下列從物理學角度解釋不正確的是( B?。?br/>A. 蚊子尖尖的口器可以輕松插入皮膚吸吮血液,是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的
B. 鳥類有時不用拍打翅膀也能翱翔天空是利用了流速大壓強大的原理
C. 烏賊遇到危險時墨囊會噴出墨汁,借助墨汁的反沖推力迅速逃生
D. 魚可以通過改變體內魚膘的大小實現沉浮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5. 下列關于慣性、運動和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D )
A. 物體不受力時,一定保持靜止狀態
B. 牛頓第一定律是通過實驗直接得出的
C. 跳遠時助跑可以增大運動員的慣性,從而提高成績
D. 質量越大的物體慣性越大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6. 在以“自行車中的物理知識”為主題的小論壇上,小明列舉的以下觀點中正確的是( C?。?br/>A. 輪胎上有花紋——減小摩擦力
B. 停止蹬車,車仍運動——車受到慣性作用
C. 剎車把手是杠桿——可以省力
D. 人騎車行駛——自行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7. 如圖所示,兩個相同的圓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別裝有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將體積相同、密度不同的實心球A、B分別放入容器中靜止時,A球懸浮,B球漂浮,h1<h2,且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相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br/>B
A. 兩個小球受到的重力:GA<GB
B. 兩個小球受到的浮力:FA浮>FB浮
C. 兩種液體的密度:ρ甲<ρ乙
D. 兩個容器對桌面的壓強:p甲>p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8. 2024年春晚舞蹈詩劇《錦鯉》的演員們,既是一群活潑的少女,又是一群嬉戲的“錦鯉”,“靈性相通”的意象直擊觀眾心底的柔軟和純真。如圖所示,在威亞的拉力作用下,整齊劃一地勻速上升的演員們( B?。?br/>A. 是相對運動的
B. 機械能不斷增大
C. 所受合力豎直向上
D. 所受拉力不做功
第8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9. 如圖所示,工人用與水平方向成30°角的拉力F,將水平地面上重為G的物體以速度v勻速拉到倉庫,在這一過程中,物體水平運動距離為s,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f。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br/>A. 摩擦力與F的大小相等
B. 拉力做的功為Fs
C. 拉力的功率為Fv
D. 重力做的功為0
第9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0. 如圖是小龍“測量斜面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斜面粗糙程度相同。先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定拉力F,將重6N的物體以1m/s的速度勻速拉到斜面頂端,測得斜面的機械效率為7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br/>A. 拉力做功為3J
B. 物體受到摩擦力為1.5N
C. 勻速拉動過程中,物體的機械能不變
D. 以2m/s的速度勻速拉動時,斜面機械效率為75%
第10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1. 在體育課上,小明用頻閃照相機記錄了質量為450g的足球沿斜坡向下運動的過程。頻閃照相機每隔0.2s拍一張照片,照片記錄了足球在不同時刻的位置,如圖所示。由圖可估算該足球從位置A到位置B的過程中,足球的重力做功的功率最接近( A )
A. 3W B. 6W C. 9W D. 12W
第11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2. 如圖所示,某種可重復使用的火箭在降落過程中,通過控制推力,沿豎直方向先從A點減速運動到B點,再從B點勻速運動到C點,且AB=BC,不計運動過程中的空氣阻力,忽略火箭質量的變化,則( C?。?br/>A. 火箭受到推力的施力物體是空氣
B. AB段的推力小于BC段的推力
C. AB段重力做功的功率大于BC段
D. AB段火箭的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第12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二、 實驗題(本題包括4小題,13題3分,14題2分,15題5分,16題4分,共14分)
13. 用圖甲中扳手擰螺母時,在A位置比在B位置擰更容易些,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  作用點 有關;圖乙中,小明坐在小船上,用力把另一艘小船推開,觀察到的現象說明: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運動狀態 。
作用點 
相互
運動狀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4. 用圖甲所示的微小壓強計探究“液體內部的壓強與液體密度是否有關”。實驗中,將壓強計的探頭分別放入水和鹽水中,實驗現象如圖乙、丙所示,由此實驗現象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液體深度相同時,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密度有關 。用如圖所示的器材,還可以探究的問題是  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深度的關系(合理即可)?。▽懸粋€即可)。
第14題
液體深度相同時,液體
內部壓強與液體密度有關 
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深度的關系(合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5. 圖甲是研究“物體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裝置,實驗中讓同一鋼球從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靜止滾下,打到同一個木塊上。圖乙是研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實驗裝置,實驗中讓同一鋼球從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靜止滾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運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 設計甲實驗的目的是研究鋼球動能的大小與  速度 的關系;設計乙實驗的目的是研究運動的鋼球速度減小的快慢程度與所受  阻力 的關系。
(2) 甲實驗是通過觀察木塊被推動的  距離 ,說明鋼球對木塊做功的多少,從而判斷鋼球動能的大小。如果接觸面是光滑的,那么通過該實驗能不能順利得出結論?  不能 。乙實驗是通過鋼球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運動的遠近,推理得出:在理想情況下,運動的物體如果
 不受阻力作用 ,將永遠做勻速直線運動。
速度 
阻力 
距離 
不能 
不受阻力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6. 用如圖所示裝置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部分實驗數據如表:
第16題
實驗次序 1 2 3 4
鉤碼重力G/N 2.0 4.0 4.0 6.0
鉤碼上升高度h/cm 5 5 10 5
拉力F/N 1.0 1.8 1.8 2.5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cm 15 15 30 15
機械效率η 66.7% 74.1% 74.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 第4次實驗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  80.0?。?。
(2) 分析1、2、4次實驗的數據可知,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重物時,重物重力越  大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分析2、3次實驗的數據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鉤碼上升的高度  無關?。ㄌ睢坝嘘P”或“無關”)。
80.0 
大 
無關 
第16題
實驗次序 1 2 3 4
鉤碼重力G/N 2.0 4.0 4.0 6.0
鉤碼上升高度h/cm 5 5 10 5
拉力F/N 1.0 1.8 1.8 2.5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cm 15 15 30 15
機械效率η 66.7% 74.1% 74.1%
(3) 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下列可提高機械效率的是  A 。
A. 換用更輕的動滑輪 B. 加快提升物體的速度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三、 計算題(本題包括3小題,每題4分,共12分)
17. 如圖所示,盛水的薄壁容器靜置在水平桌面上。容器重為0.9N,底面積為8×10-3m2,容器中水重為6N,水面距容器底的距離為0.08m?,F將物體A放入水中,靜止時容器中的水未溢出。已知物體A的質量為0.09kg,體積為1.5×10-4m3。求:(ρ水=1.0×103kg/m3,g取10N/kg)
(1) 物體A未放入水中時,水對容器底的壓強。
解:(1) 800Pa
第1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物體A在水中靜止時,容器對桌面的壓強。
解:(2) 975Pa
第17題
(3) 物體A在水中靜止時,受到浮力的大小。
解:(3) 0.9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8. 如圖,裝載車和收割機以2m/s的速度同向做勻速直線運動,收割機每分鐘將50kg糧食裝載到裝載車上。裝載車空載時質量為5×103kg,車輪與地面總接觸面積為0.5m2,車受到的阻力為車總重力的。(g取10N/kg,收割開始時裝載車為空載狀態,設裝載車始終在水平地面上,不計空氣阻力)求:
(1) 裝載車空載時對地面的壓強。
第18題
解:(1) 1×105Pa
(2) 裝載車工作多長時間功率達到30kW。
解:(2) 50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9. 小強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將貨物運送到樓上,圖中每個滑輪重為100N,不計繩子重和摩擦。已知繩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300N,每次均豎直向上勻速拉動繩子,人的重力為600N,則:
(1) 滑輪組的最大機械效率是多少?(結果精確至0.1%)
解:(1) 由題意可知,動滑輪的總重力G動=2×100N=200N,由圖可知n=4,因為不計繩重和摩擦時F=(G+G動),所以能提升貨物的最大重力G最大=nF最大-G動=4×300N-200N=1000N,則滑輪組的最大機械效率η最大=×100%=×100%
=×100%=×100%=×100%≈83.3%
第1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如果使用這個滑輪組提起重物,那么剛好不省力時,提起的物重為多少牛?(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解:(2) 由題意可知,剛好不省力時,繩子自由端的拉力與貨物的重力相等,即F=G,此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100%=×100%=×100%=×100%=×100%=×100%=25%,由不計繩重和摩擦時η=×100%=×100%=×100%=×100%可知,此時貨物的重力G貨=G動=
×200N≈66.7N
第1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四、 綜合題(本題包括3小題,20題2分,21、22題每題4分,共10分)
20. “匠人建國”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在進入21世紀,我國“工匠精神”得到了傳承。
(1) 古代建房立基時,根據房屋面積大小和地基不均勻性的影響,適當增加臺基的寬度,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
解:(1) 根據壓強公式可知:在壓力一定時,適當增加臺基的寬度,可以增大受力面積,減小房屋對地面的壓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某現代工匠在用扳子扳動一只銹蝕的螺帽時,為了加大力量,工人師傅往往在扳子的把手上再套一根鐵管來延長把手的長度。其目的是什么?
解:(2) 扳子是輪軸,本質上是一個連續旋轉的杠桿,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時,增大動力臂可以省力。工人師傅往往在扳子的把手上再套一根鐵管來延長把手的長度,實際上就是增大了動力臂,更省力,容易將銹蝕的螺帽擰下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1. 媽媽拉著如圖甲所示的重為150N的行李箱向右勻速行走。
(1) 行李箱的滾輪和地面產生的是  滾動 摩擦,這種摩擦產生的摩擦力遠比行李箱在地面滑動產生的摩擦力要小。
滾動 
(2) 請你列舉行李箱制作或使用過程中,增大摩擦的一個實例,并說明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
實例:  行李箱的拉桿的把手表面凹凸不平 ,原理:  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合理即可) 。
行李箱的拉桿的把手表面凹凸不平 
在壓力一定
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合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 若把行李箱簡化如圖乙所示,請在圖乙中畫出行李箱所受力的示意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2. “在海拔3000m以內,每升高10m,大氣壓大約減小100Pa?!毙∶飨肜眠@個規律測量電梯勻速運行時的速度,于是將手機懸掛在電梯廂內,在某軟件上測出一段時間內電梯勻速運行時大氣壓p隨時間t的變化如圖甲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 電梯廂正在上升還是下降?判斷并寫出你的理由:  上升;由于氣壓隨時間增加不斷減小,所以海拔不斷升高 。
(2) 這段時間內電梯運行了約  60 m,請在圖乙中畫出這段時間電梯運動的v-t圖像。
上升;由于
氣壓隨時間增加不斷減小,所以海拔不斷升高 
60 
等于 
(3) 電梯廂勻速上升時繩子對手機的拉力  等于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電梯廂勻速下降時繩子對手機的拉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共27張PPT)
第十二章 簡單機械
一、 選擇題(本題為單選題,包括10小題,每題2分,共20分)
1. 下列選項中,與筷子屬于同種類型杠桿的是( C )
A. 起子 B. 天平 C. 釣魚竿 D. 核桃夾
2. 如圖所示是《天工開物》中記載的南方獨輪推車。人推車前進的過程中( D?。?br/>A. 人對車不做功
B. 車是定滑輪
C. 車是費力杠桿
D. 車是省力杠桿
第2題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 下列挪動球形石墩的方法中,最省力的是( A?。?br/>A B C D
A
4. 如圖是某興趣小組用輕質桿制成的桿秤,經測試發現量程偏小。下列操作能使桿秤量程變大的是( D )
A. 將a點向左移
B. 將b點向右移
C. 換一個質量較小的秤砣
D. 將a、b點都向左移等長距離
第4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5. 下列關于功、功率和機械效率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br/>A. 做功越慢的機械,功率一定越小
B. 越省力的機械,其機械效率一定越高
C. 做有用功越多的機械,其機械效率越高
D. 功率不同的機器,做的功一定不相等
A
6. 施工工地上,一個滑輪組經改進后機械效率提高了,用它把同一物體勻速提高相同的高度,改進后和改進前相比較( C )
A. 總功不變,有用功增加 B. 總功不變,額外功減少
C. 有用功不變,總功減少 D. 做的有用功減少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7. 如圖所示,用兩個完全相同的滑輪繞成了甲、乙兩個滑輪組(不計繩重和摩擦),在F1、F2的拉力作用下分別將重為G1、G2的兩個物體勻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G1>G2,提升重物的過程中拉力F1、F2所做的功分別為W1、W2,機械效率分別為η1、η2,則下列關系式正確的是( A?。?br/>A
A. W1>W2,η1>η2 B. W1<W2,η1=η2
C. W1>W2,η1<η2 D. W1=W2,η1=η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8. 如圖所示是我國古人運送巨木的勞動情境示意圖。結合示意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在抬巨木時眾人越靠近支架越省力
B. 只把懸繩向左移動一定距離更有利于抬起巨木
C. 在抬起巨木時橫桿是省力杠桿
D. 支架下端墊有底面積較大的石塊是為了減小壓力
第8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9. 如圖是塔吊吊起重物的情景,在拉力F的作用下,重為1×103N的重物被豎直向上勻速吊起,已知動滑輪重200N,重物在8s內上升了10m,不計繩重與摩擦,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B?。?br/>第9題
B
A. 拉力F的大小為400N
B. 拉力F的功率為1250W
C. 克服動滑輪重力做功2000J
D.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約為83.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0. 如圖所示,小王站在水平地面上,將長為0.6m,質量可忽略不計的木棒擱在肩上,支點O距離后端A處為0.2m,A處掛一個重40N的物體,他用手豎直壓住前端B處使木棒保持水平平衡。若小王的質量為50kg,雙腳與地面的總接觸面積約為400cm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g取10N/kg)( D?。?br/>A. 手對木棒的壓力大小為40N
B. 肩對木棒的支持力大小為80N
C. 地面對人的支持力大小為560N
D. 人對地面的壓強大小為1.35×104Pa
第10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二、 實驗題(本題包括3小題,11題2分,12題4分,13題5分,共11分)
11. 小金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時豎直向上拉動杠桿,使掛在杠桿下面的物體緩緩上升,(支點和杠桿的摩擦不計)則:
(1) 重為5N的物體掛在A點時,人的拉力F為4N,物體上升0.3m時,動力作用點C上升0.5m,此時機械效率η1為  75% 。
(2) 小金為了進一步研究杠桿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仍用該實驗裝置,將物體移到B點,再次緩慢提升杠桿使動力作用點C仍然上升0.5m。杠桿的機械效率η與第一次相比  變小?。ㄌ睢白兇蟆薄白冃 被颉安蛔儭保?br/>75% 
變小 
第1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2. 如圖所示,小王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器材有:刻度均勻的杠桿、支架、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線和質量為50g的鉤碼若干個(g取10N/kg)。
(1) 如圖甲所示,實驗前杠桿左側下沉,則可將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右?。ㄌ睢白蟆被颉坝摇保┱{節,直到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 圖乙中杠桿平衡,若在杠桿左右兩邊所懸掛的鉤碼下同時增加一個相同的鉤碼,則杠桿  右 (填“左”或“右”)端下沉。
右 
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 如圖丙所示,在A點懸掛3個鉤碼,在B點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拉,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則拉力大小為  2 N。若保持杠桿平衡狀態不變,將彈簧測力計由a方向緩慢轉動到b方向的過程中,其示數將  變大?。ㄌ睢白兇蟆薄白冃 被颉安蛔儭保?br/>2 
變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3. 建筑工地上矗立的塔吊是用電動機來帶動滑輪組提升重物的。如何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節約電能呢?為此同學們進行了“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的實驗探究,用到的裝置如圖,實驗數據記錄如表。
   
實驗 次序 鉤碼 重G/N 鉤碼上升 高度h/m 繩端 拉力F/N 繩端移動 距離s/m 機械
效率η/%
1 2 0.1 1.2 0.3 55.6
2 2 0.2 1.2 0.6 55.6
3 4 0.1 1.9 0.3 70.2
4 4 0.1 1.3 0.5 6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實驗中應沿豎直方向  勻速 拉動彈簧測力計。
(2) 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第4次實驗是用圖  丙 所示裝置來完成的。
(3) 通過比較1與  3?。ㄌ顚嶒炐蛱枺﹥纱螌嶒灁祿傻贸觯和换喗M提升的物體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
勻速 
丙 
3 
實驗 次序 鉤碼 重G/N 鉤碼上升 高度h/m 繩端 拉力F/N 繩端移動 距離s/m 機械
效率η/%
1 2 0.1 1.2 0.3 55.6
2 2 0.2 1.2 0.6 55.6
3 4 0.1 1.9 0.3 70.2
4 4 0.1 1.3 0.5 6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4) 通過比較  3、4?。ㄌ顚嶒炐蛱枺﹥纱螌嶒灁祿傻贸觯翰煌喗M提升相同重物,動滑輪越重,機械效率越低。
(5) 為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節約電能,根據以上結論和生活經驗,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D 。
A. 減輕動滑輪重 B. 增加所提物體重
C. 給機械加潤滑油 D. 增加重物上升高度
3、4 
D 
實驗 次序 鉤碼 重G/N 鉤碼上升 高度h/m 繩端 拉力F/N 繩端移動 距離s/m 機械
效率η/%
1 2 0.1 1.2 0.3 55.6
2 2 0.2 1.2 0.6 55.6
3 4 0.1 1.9 0.3 70.2
4 4 0.1 1.3 0.5 6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4. 周末,小明寫完作業后幫媽媽洗衣服。在晾衣服的時候,他發現晾衣桿套組含有4個定滑輪和2個動滑輪,安裝時繩子的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繞在一個固定在墻壁的旋輪上,旋轉搖柄可以使晾衣桿升降,如圖所示。查詢說明書得知晾衣桿(含動滑輪)總質量為2kg。晾衣前,小明用家中體重計測得洗好的衣服(含衣架)的質量為8kg。掛好衣服后,保持晾衣桿水平,搖
動搖柄使晾衣桿勻速上升。若晾衣桿以0.3m/s的
速度在5s內上升到了頂端,不計繩重及摩擦,g取
10N/kg,求:
 第14題
三、 計算題(本題包括2小題,14題7分,15題8分,共1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搖柄處繩子拉力F。
解:(1) 晾衣桿(含動滑輪)總重力G桿=m桿g=2kg×10N/kg=20N,洗好的衣服(含衣架)的重力G衣=m衣g=8kg×10N/kg=80N,由圖知,n=4,不計繩重及摩擦,搖柄處繩子拉力F=(G桿+G衣)=×(20N+80N)=25N
(2) 晾衣桿上升的高度。
解:(2) 晾衣桿上升的高度h=vt
=0.3m/s×5s=1.5m
 第1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 拉力F做的功。
解:(3) 拉力端移動距離s=nh=4×1.5m=6m,拉力做功W=Fs=25N×6m=150J
(4) 拉力F做功的功率P。
解:(4) 拉力F做功的功率P===30W
 第1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5. 工人師傅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把900N的物體勻速提升了3m,物體上升的速度是0.3m/s,此時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75%,不考慮繩重及摩擦,g取10N/kg。則:
(1) 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是多少?
解:(1) W有用=G1h=900N×3m=2700J;
W總===3600J;根據W=Fs可知,
F===400N
第1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 拉力的功率是多少?
解:(2) 由圖可知,有3段繩子拉著動滑輪,則v繩=nv物=3×0.3m/s=0.9m/s;P===Fv繩=400N×0.9m/s=360W
第15題
(3) 當用該滑輪組勻速提升重為1200N的物體時,機械效率是多少?
解:(3) G動=nF-G1=3×400N-900N=300N;
η2=×100%=×100%=8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6. 圖甲中工人用工具搬運石頭,該工具可簡化成圖乙中的杠桿AB,移動支架,可使支點O在AB間移動。人對桿的壓力為F1,繩對桿的拉力為F2,F1、F2豎直向下,桿水平靜止,忽略桿重。
(1) 在圖乙中畫出F1的力臂l1。
乙答案
四、 綜合題(本題包括3小題,16、17題每題4分,18題6分,共1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 F2的力臂l2=   (用F1、F2、l1表示)。
(3) 同一石頭仍懸掛在硬桿B端,人對硬桿A端的壓力方向不變,只通過移動支點O使該壓力變小,硬桿仍保持水平靜止,支點O應向   B?。ㄌ睢癆”或“B”)端移動。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7. 山核桃外殼堅硬,常用核桃夾幫助剝殼。山核桃在A點受到核桃夾對它的作用力為FA,如圖所示,FA垂直于OC,已知OC長為16cm,OA長為6.4cm。
第17題
(1) 請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分析說明核桃夾在
使用時是屬于省力杠桿還是費力杠桿。
解:由題圖分析可知,支點為O點,動力臂為OC,阻力臂為OA,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C×OC=FA×OA,因為OC>OA,所以FC<FA,則在使用時屬于省力杠桿
(2) 要將圖中核桃殼夾破,FA的大小至少為300N,則手作用在C點的力至少為  120 N。
1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8. 《墨經》中記錄了一種斜面引重車,如圖甲所示,該車前輪矮小,后輪高大,前后輪之間裝上木板,在后輪軸上系緊繩索,通過斜板高端的滑輪將繩索的另一端系在斜面重物上,只要輕推車子前進,就可以將重物推到一定高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圖乙是斜面引重車后輪示意圖,當人手沿后輪邊緣推車將重物推高時,可以  省力?。ㄌ睢笆×Α被颉笆【嚯x”),這部分裝置相當于  杠桿 (填“滑輪”“杠桿”或“斜面”)。
省力 
杠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 為了研究斜面相關問題,探究小組用圖丙所示裝置,用力F沿斜面M勻速拉動同一物體,改變斜面M的傾斜程度,多次實驗,記錄如表數據:
實驗次序 傾斜程度 物重G/N 斜面高度h/m 拉力F/N 斜面長度s/m 機械效率η
1 較緩 5 0.2 2.4 1.0 41.7%
2 較陡 5 0.5 3.2 1.0 78.1%
3 最陡 5 0.8 4.3 1.0 9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① 由表格數據可知,第1次實驗的額外功為  1.4 J。
② 由數據可知,其他條件一定時,斜面越平緩,所需拉力越  小(填
“大”或“小”),機械效率越  低?。ㄌ睢案摺被颉暗汀保?。
1.4 
小 
低 
實驗次序 傾斜程度 物重G/N 斜面高度h/m 拉力F/N 斜面長度s/m 機械效率η
1 較緩 5 0.2 2.4 1.0 41.7%
2 較陡 5 0.5 3.2 1.0 78.1%
3 最陡 5 0.8 4.3 1.0 9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 假如要你來設計該車,為了拉動質量更大的重物時比較省力,圖甲中的斜面引重車的前輪應該向  右?。ㄌ睢白蟆被颉坝摇保┮苿?。
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共27張PPT)
第九章 壓 強
一、 選擇題(本題為單選題,包括10小題,每題2分,共20分)
1. 下列動物身體部位的形態特點,有利于減小壓強的是( B?。?br/>A. 啄木鳥的喙尖尖的 B. 鴨子趾間有蹼
C. 狼的犬齒尖銳 D. 老鷹的爪非常鋒利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下列四幅圖中關于壓強的描述錯誤的是( C?。?br/>A. 用吸管喝牛奶利用了大氣壓強 B. 泰山山頂的大氣壓強比山腳下的小
C. 潛水員在水中上升過程受到
的壓強越來越大
C
D. 飛機機翼是利用氣體流速大壓
強小的原理設計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與大氣壓有關的生活現象,下列解釋符合物理規律的是( A?。?br/>A. 茶壺蓋上的小孔被堵住,壺里的水就很難倒出來
B. 用注射器將藥液注入肌肉里是利用大氣壓
C. 沒有大氣壓,水泵同樣可以把水抽到高處
D. 高原地區的大氣壓比沿海地區大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 一個質量分布均勻的立方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沿圖中虛線將其分割成體積相等的a、b兩部分,并取走a部分。剩下的b部分(未傾倒)對水平地面產生的壓強最大的是( D )
A B C D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 下列選項是對圖中物理現象的解釋,其中錯誤的是( D?。?br/>A. 圖甲:用吸管吸飲料利用了大氣壓
B. 圖乙:排水管的U形“反水彎”利用了連通器原理
C. 圖丙:側壁開孔的飲料瓶裝上水,越靠下端噴出的水流越急,說明了液體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 圖丁:往B管中吹氣,A管中的水面上升是因為流體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大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 如圖所示,A、B、C是三個圓柱形容器,分別裝有水或酒精(ρ水>
ρ酒精)。B和C兩容器的底面積相同,且其中的液體深度也相同。三個容器中,底部所受液體壓強最大的是( B )
A. A容器 B. B容器
C. C容器 D. 無法比較
B
7. 如圖所示,將一瓶500mL的純凈水倒置在水平桌面上,它對桌面的壓強大小最接近( B?。?br/>A. 1×102Pa B. 1×104Pa
C. 1×106Pa D. 1×108Pa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8. 如圖所示為我國自主研制的坦克,它具有潛渡功能。當坦克潛入水中,頂部艙門離水面5m深時,艙門受到水的壓強為(ρ水=1.0×103
kg/m3,g取10N/kg)( C?。?br/>A. 5×102Pa B. 5×103Pa
C. 5×104Pa D. 5×105Pa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 如圖所示為托里拆利實驗的規范操作過程,關于托里拆利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br/>A. 實驗中玻璃管內水銀面的上方是真空
B. 無論何時何地做該實驗,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都是760mm
C. 若把玻璃管傾斜放置,則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不變
D. 換用更粗一些的等長玻璃管,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將不變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 正六邊形鋼質螺母的質量為7.9g,其空心圓的面積為正六邊形的面積的,當螺母平放在水平地面上時(如圖甲所示),螺母對地面的壓強為p;當螺母立放在水平地面上時(如圖乙所示),螺母對地面的壓強為4p。已知鋼的密度為7.9×103kg/m3,則正六邊形的邊長為( B?。?br/>A. cm B. cm
C. cm D. cm
第10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 實驗題(本題共4小題,11、12題每題2分,13、14題每題4分,共12分)
11. 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物理。如圖甲所示,杯子里裝滿了水,用紙板蓋住水杯,倒置后水沒有流出,這證明了  大氣壓 的存在;如圖乙所示,沿圖示方向用力吹氣,乒乓球跳出玻璃杯,這說明  流體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 。
大氣壓 
流體流速大的
地方壓強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 小海提著圖甲的自制氣壓計從一樓走到十樓,觀察到吸管中的液面上升,說明大氣壓強隨海拔高度升高而  減小 ;如圖乙所示,小珠往B管中吹氣,可看到A管中的液面  上升 。
減小 
上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3. 小強同學利用小桌、海綿及肥皂探究“影響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實驗探究過程如圖所示。
第13題
(1) 小強通過觀察海綿的  凹陷程度 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
(2) 比較  乙、丙 兩圖可知,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凹陷程度 
乙、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如圖丁,小強將肥皂沿豎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兩塊,發現無論是大塊還是小塊肥皂對海綿的作用效果與之前一樣,他經過分析、論證得到的結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無關。你認為小強的方法是  錯誤 (填“正確”或“錯誤”)的,理由是  沒有控制壓力相同 。
錯誤 
沒有控制壓力相
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 如圖所示,創新實驗小組用液體壓強計做“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特點”的實驗。
第14題
(1) 如圖甲所示,小麗安裝好液體壓強計后,用力按壓住壓強計的橡皮膜,U形管內液面出現高度差,這樣操作是為了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是否良好 。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是否良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通過乙、丙兩次實驗可得出結論:在同種液體內部,液體的壓強隨液體深度的增加而  增大?。ㄌ睢霸龃蟆被颉皽p小”)。
(3) 小麗通過乙、丁兩次實驗,探究液體壓強和液體密度的關系。她這樣做可行嗎?  不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未控制探頭浸入液體中的深度相同 。
增大 
不可行 

控制探頭浸入液體中的深度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 計算題(本題包括3小題,每題4分,共12分)
15. 一天,小華和父母去滑雪場滑雪。已知小華和滑雪板的總質量為60kg,滑雪板與雪地的總接觸面積為0.4m2。求:(g取10N/kg)
(1) 小華和滑雪板的總重力。
解:(1) 600N
(2) 小華踏著滑雪板站在水平雪地上時,對雪地的壓強。
解:(2) 1500P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6. 如圖所示,A、B兩容器的底面積相同,內裝質量均為1kg、深度均為20cm的不同液體,已知甲液體是密度為1.0×103kg/m3的水。A、B兩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之比為2∶3,求:(g取10N/kg)
(1) 乙液體的密度。
解:(1) 由p=ρgh可得ρ=,
所以,=×=×=,
所以乙液體的密度ρ乙=ρ甲=×1.0×103kg/m3=1.5×103kg/m3
第1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B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
解:(2) B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p乙=ρ乙gh乙=1.5×103kg/m3×
10N/kg×0.2m=3×103Pa
第1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7. 一平底薄壁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內裝深度為12cm、質量為120g的酒精,玻璃杯底面積是10cm2,如圖所示。(ρ酒精=0.8×103kg/m3,g取10N/kg)
(1) 求酒精對杯底的壓力。
解:(1) 杯內酒精的深度h=12cm=0.12m,酒精對杯底的壓強p=
ρ酒精gh=0.8×103kg/m3×10N/kg×0.12m=960Pa,酒精對杯底的壓力F=pS=960Pa×10×10-4m2=0.96N
第1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若桌面所受玻璃杯的壓強是2.1×103Pa,求玻璃杯的質量。
解:(2) 桌面所受玻璃杯的壓力F'=p'S=2.1×103Pa×10×10-4m2=2.1N,因桌面上物體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玻璃杯和酒精的總重力G總=F'=2.1N,玻璃杯和酒精的總質量m總===0.21kg=210g,則玻璃杯的質量m杯=m總-m酒精=210g-120g=90g
第1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四、 綜合題(本題包括3小題,18、19題每題4分,20題8分,共16分)
18. “勞動最光榮”,在3月12日植樹節活動中,小剛用頭部比較鋒利的鐵鍬(如圖)挖土,將挖好的土拋到旁邊,請同學們回答:
(1) 鐵鍬的頭部為什么做得比較鋒利?
解:(1) 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
增大鐵鍬對地面的壓強,使鐵鍬更容易插入土地
第1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鐵鍬中的土是如何拋出去的?
解:(2) 鐵鍬和土一起向前運動,手拉鐵鍬,使鐵鍬突然停住,鐵鍬上的土由于具有慣性繼續向前運動,被拋出去
第1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 喝水有利于提高人體免疫力。如圖所示是同學們在天氣炎熱時常喝的飲用純凈水。
(1) 為什么瓶蓋上刻有一道道豎直的條紋?
解:(1) 瓶蓋上有豎直條紋這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的
第19題
(2) 如將飲用完的空瓶內裝些熱水,然后將水倒出迅速擰緊瓶蓋,會發現瓶子癟了,為什么?
解:(2) 因為倒出熱水的礦泉水瓶內壓強小于外界大氣壓強,在大氣壓強的作用下,礦泉水瓶變癟了,因此該現象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 某市在改造老舊小區過程中拆除了許多廢舊、違章建筑。這些建筑墻基寬大,人工很難拆除,履帶式挖掘機是拆舊、拆違的重要工具,其自重約為8.5×104N,挖掘機每條履帶與地面接觸面積約為0.75m2。
(1) 挖掘機安裝寬大的履帶有什么作用?
解:(1) 挖掘機安裝寬大的履帶,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對地面的壓強
第2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挖掘機在工作過程中要經過某橋梁,駕駛員發現橋頭立有如圖所示的警示標志。通過計算說明該挖掘機能否通過此橋梁。(g取10N/kg)
解:(2) “10t”為橋梁限重,是指該橋梁可以承受最大質量為10t的車輛通過,挖掘機的質量m===8.5×103kg=8.5t<10t,該挖掘機能通過此橋梁
第2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求挖掘機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解:(3) 挖掘機對水平地面的壓力等于其重力,則F=G=8.5×104N,受力面積S=0.75m2×2=1.5m2,挖掘機對水平地面的壓強p==≈5.7×104Pa
第2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共28張PPT)
第八章 運動和力
一、 選擇題(本題為單選題,包括10小題,每題2分,共20分)
1. 春秋《考工記》中說:“勸登馬力,馬力既竭,辀尤能一取焉?!币馑际牵R拉車時)即使馬力已經用盡(想停下來),車還能促使馬前進好幾步,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C )
A. 馬停止用力,車還能前進一段距離,是因為車受到慣性的作用
B. 馬車在水平路面停止前,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 馬車停止后,馬車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D. 馬對車不施加拉力時,車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如圖所示,虛線是小華拋出的皮球落地后又彈起的運動軌跡,當皮球運動到最高點A時,若它所受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則皮球將( B )
A. 保持靜止
B. 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C. 豎直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
D. 豎直向下做勻速直線運動
第2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小強和爺爺周末乘車到榮縣雙溪水庫風景區去游玩,下列有關慣性的說法正確的是( C )
A. 小強和爺爺都系上安全帶,是為了減小汽車行駛過程中人的慣性
B. 汽車緊急剎車時,小強向前傾,是由于受到慣性力的作用
C. 駕駛員踩剎車后,汽車仍向前滑行了一段距離,是由于汽車具有
慣性
D. 高速公路嚴禁超速,是因為汽車速度越大,慣性越大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4. 周末,小明帶著弟弟去海洋館看到海獅將球頂在頭上靜止不動,如圖所示。海獅受到的重力為G1,對地面的壓力為F1,受到的支持力為F2;球受到的重力為G2,受到的支持力為F3。則( B )
A. F1與F2是一對平衡力
B. G2與F3是一對平衡力
C. G1與F1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 G1與F2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第4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5. 如圖所示,生活中有的摩擦是有益的,有的摩擦是有害的。下列情況屬于減小摩擦的是( C?。?br/>C
A. 圖甲:自行車剎車時用力捏車閘
B. 圖乙:體操運動員上器械前,手上要涂防滑粉
C. 圖丙:在冰壺運動中,運動員不斷擦拭冰面
D. 圖?。旱V泉水瓶瓶蓋上刻有豎條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6. 如圖所示,A是用繩拴在車廂底部上的氫氣球(ρ氫氣<ρ空氣),B是用繩掛在車廂頂部的金屬球,開始時它們和車廂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若汽車突然做減速運動,則圖中能夠表示汽車做減速運動的情況是( C?。?br/>第6題
  
C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7. “時代楷?!睆堄駶L老師扎根山區,將青春奉獻給家鄉的教育事業。張老師挑著扁擔將書本運回學校時,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br/>A. 張老師停下時沒有慣性
B. 扁擔被壓彎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C. 書本受到的重力方向會因扁擔晃動而發生改變
D. 扁擔對肩膀的壓力與肩膀對扁擔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8. 重為100N的小車,在水平向右大小為30N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勻速直線運動。若小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減小為10N,則此時小車在水平方向受到合力的大小( B?。?br/>A. 一定為0 B. 一定為20N
C. 可能為0 D. 可能為60N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9. 校運動會爬桿比賽,小明第一個爬到桿頂。如圖所示,小明緊緊握住桿子保持靜止,此時他受到的摩擦力為f1;片刻后,小明適度減小握桿子的力量使自己勻速滑下,此時他受到的摩擦力為f2,則( B?。?br/>A. f1、f2均豎直向上,且f1>f2
B. f1、f2均豎直向上,且f1=f2
C. f1豎直向上,f2豎直向下,且f1>f2
D. f1豎直向上,f2豎直向下,且f1=f2
B
第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0. 如圖所示,兩塊完全相同的木塊A和B疊放在水平地面上,用大小為12N的水平拉力F拉著木塊B,使A、B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木塊A對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B. 木塊B對A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C. 木塊A、B之間的摩擦力大小為12N
D. 地面對木塊B的摩擦力大小為12N
第10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二、 實驗題(本題包括4小題,11、12題每題3分,13、14題每題5分,共16分)
11. 如圖所示,在魔術表演中,魔術師用一根筷子的一端穿過一個橙子,用左手提著筷子,讓橙子處于筷子的下端,此時橙子因受到   摩 而不會掉下來;緊接著魔術師右手持錘子多次猛烈敲擊筷子上方,在敲擊的過程中,觀眾將會看到橙子因具有  慣性 相對于筷子向  上 運動。
第11題
摩擦力 
慣性 
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2. 如圖所示是小韋同學在“探究同一直線上同方向兩個力的合力”的實驗中出現的情景,請根據該情景,回答下列問題:
第12題
(1) 在圖a、b、c中,該同學在實驗中使彈簧都從A點拉伸到同一點B,是為了使三次實驗中力的作用效果  相同 (填“相同”或“不同”),這里用到了物理上  等效替代 的研究方法。
(2) 根據圖b、c可以推斷,圖a中測力計的拉力F=  3 N。
相同 
等效替代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3. 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時,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棉布、毛巾和小車。
(1) 實驗時要固定斜面,并將小車從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靜止釋放,目的是  使小車在滑到水平面時的初速度相同 。
(2) 分析圖中運動情況可知,小車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離最短,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減小得越  快?。ㄌ睢翱臁被颉奥保?br/>          
第13題
使小車在滑到水平面時的初速度相同 
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從實驗現象可推理,若水平面絕對光滑,則運動的小車將在水平面上做  勻速直線運動 。
(4) 若實驗中小車僅在木板上滑行時滑出了右端,則  不需要 (填“需要”或“不需要”)重做本實驗以獲取可靠的證據。
勻速直線運動 
不需要 
(5) 在本實驗中,“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反映的是  B 。
A. 小車所受阻力值的大小 B. 阻力對小車運動的影響情況
C. A、B選項均正確
B 
第1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4. 如圖所示為“探究二力平衡條件實驗”的情景。
         
第14題
(1) 實驗前同學們討論圖甲和圖乙兩種實驗方案,認為更科學的是方案  乙 (填“甲”或“乙”)。為了方便操作和判斷,應當使小車處于  靜止 狀態作為平衡狀態。
乙 
靜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經過多次實驗,發現兩邊所掛重物的質量不相等時小車不能保持平衡狀態,質量相等時小車保持平衡狀態,這說明二力平衡的兩個力大小  相等 。保持兩邊所掛重物的質量相等,把兩個重物掛在小車的同一側,放手后小車運動,說明:二力平衡時,兩個力的方向必須  相反?。ㄌ睢跋嗤被颉跋喾础保?br/>(3) 保持兩邊所掛重物的質量相等,然后將小車扭轉一個角度,如圖丙所示,松手后觀察到小車  不能?。ㄌ睢澳堋被颉安荒堋保┍3制胶鉅顟B。
相等 
相反
不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三、 計算題(本題包括1小題,共7分)
15. 電動平衡車,又叫體感車,利用車體內部的陀螺儀和加速度傳感器,保持系統平衡,是現代人用來作為代步工具、休閑娛樂的綠色環保的新型產物。一個質量是60kg的中學生騎著一輛質量為20kg的電動平衡車在公園的水平路面上以24km/h的速度勻速直線行駛,電動平衡車所受到的阻力為車重的(g取10N/kg)。在上述情境中,求:
(1) 該中學生的重力。
解:(1) 該中學生的重力G=mg=60kg×10N/kg=600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地面對平衡車的支持力。
解:(2) 地面給電動平衡車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人和電動平衡車的總重力FN=G總=m'g=(60kg+20kg)×10N/kg=800N
(3) 電動平衡車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到的牽引力大小。
解:(3) 電動平衡車勻速直線行駛,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到的牽引力大小等于所受阻力,即F=f=G總=×800N=160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四、 綜合題(本題包括4小題,16、17題每題5分,18題4分,19題3分,共17分)
16. 滬寧城際高速鐵路全線鋪設無砟軌道,采用世界上先進的高速動車組運行,無砟軌道(如圖甲)的路基不用碎石,鐵軌和軌枕直接鋪在混凝土上,可減少維護、降低粉塵。高速列車在無砟軌道上運行時如子彈頭般穿梭而過,速度可達350km/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列車設計為子彈頭型(如圖乙),目的是什么?
解:(1) 列車設計為子彈頭型,目的是在運行過程中減小空氣阻力
(2) 高速行駛的列車進站前關閉電源,列車為什么仍可以以較大的速度前進一段距離?列車為什么最終會停下來?
解:(2) 高速行駛的列車進站前關閉電源,列車具有慣性,仍會保持關閉電源前的速度向前運行;列車最終會停下來,是摩擦阻力改變了它的運動狀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7. 高鐵上的物理知識。
(1) 高鐵正在平直軌道上勻速行駛,請畫出靜止在高鐵窗臺上的硬幣受力示意圖。
第17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此時小明在列車內原地豎直向上跳起,發現自己落在   原地?。ㄌ睢捌鹛c的前方”“起跳點的后方”或“原地”)。
(3) 小明口渴喝水時,用手握住裝有水的礦泉水瓶靜止在空中,此時瓶子所受摩擦力的方向為  豎直向上 。若喝掉瓶中一部分水后,仍按如圖方式保持靜止,則瓶子所受摩擦力大小將  減小 。
原地 
豎直向上 
減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8. 科技的進步也為測摩擦力的大小提供了先進的手段,如圖甲,用一拉力傳感器(能感應力大小的裝置)水平向右拉一水平面上的木塊,A端的拉力均勻增加,0~t1時間木塊靜止,木塊運動后改變拉力,使木塊在t2后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計算機對數據處理后,得到如圖乙的拉力隨時間變化圖線,回答下列問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當用F=4N的水平拉力拉木塊時,木塊靜止,所受摩擦力大小為  4 N;當用F=5.3N的水平拉力拉木塊時,木塊靜止,所受摩擦力大小為  5.3 N。
4 
5.3 
(2) 若用F=5.8N的水平拉力拉木塊,則木塊所受的合力大小為  0.7 N。
0.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如圖丙所示,為研究滑動摩擦力Ff大小與接觸面受到壓力F壓大小的關系,在重力為17N的木塊上每次增加1N重的砝碼,分別用水平拉力F'使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實驗測量數據如表:
木塊對水平面壓力F壓/N 17 18 19 20 21
水平拉力F'/N 5.1 5.4 5.7 6.0 6.3
根據表格數據,得出滑動摩擦力Ff大小與接觸面受到壓力F壓大小的關系式為  Ff=0.3F壓 。
Ff=0.3F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9.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牛頓認為,當地球上的物體有很大的速度時,就
能掙脫地球引力束縛,實現飛出地球的愿望。牛頓的
推理過程是這樣的:在固定高度上水平拋出一個物體,
它會向前飛出一段距離下落,那么初始速度的增大,會導致飛行距離的增大,當速度足夠大,這個物體就可能不會掉落下來而繞地球飛行,變成了人造衛星。
根據科學家計算,當物體速度達到7.9km/s時,就可以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當物體速度達到11.2km/s時,就會克服地球引力,永遠離開地球。直到多級火箭的研制成功,才為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創造了條件,如圖所示是中國空間站繞地球飛行時的場景。
第1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牛頓預言人造衛星可能不會掉落下來而繞地球飛行,采用了科學  實驗加推理 的方法。
(2) 若中國在2025年發射火星飛船,則為了掙脫地球引力束縛其速度至少要超過  11.2km/s 。
(3) 中國空間站繞地球飛行時所受到的力  不是?。ㄌ睢笆恰被颉安皇恰保┢胶饬?。
實驗加推理 
11.2km/s 
不是 
第1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共26張PPT)
第七章 力
一、 選擇題(本題為單選題,包括10小題,每題2分,共20分)
1. 農村有句俗語:“迎客餃子送客面。”下列關于餃子的幾種情景中,屬于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是 ( D?。?br/>A. 把菜切碎 B. 把面團搟成面皮
C. 把面皮捏成餃子 D. 餃子在沸水中上下翻滾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如圖所示的四個力中,不屬于彈力的是( D?。?br/>甲 乙 丙 丁
第2題
A. 圖甲:媽媽對嬰兒車的推力
B. 圖乙:花瓶對桌面的壓力
C. 圖丙:馬對車的拉力
D. 圖丁:蘋果下落時受到的力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關于彈簧測力計的使用,下列幾種說法中錯誤的是( A?。?br/>A. 使用時,彈簧測力計必須豎直放置,不得傾斜
B. 使用前,必須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上
C. 使用時,彈簧、指針、掛鉤不能與外殼摩擦
D. 使用時,必須注意所測力的大小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測量范圍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4. 下列運動訓練項目,力的作用效果與其他幾項不同的是( A )
A. 撐竿跳高運動員用力壓彎撐竿
B. 百米賽跑運動員用力蹬地起跑
C. 棒球被擊打后改變了運動方向
D. 跳板將跳水運動員彈向了空中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5. 成語“踔厲奮發”中的“踔”有“跳躍、超越”的意思。向上跳躍時,需要用力向下蹬地,利用的物理知識是( B?。?br/>A. 物體之間都存在萬有引力
B.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D. 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6. 瑞瑞是呼和浩特市一名普通的八年級學生。自從學習初中物理后,他對與人體有關的各項數據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下是他總結出的自己身體的各項常用數據,其中正確的是( B )
A. 體溫在42.5℃左右 B. 身高在170cm左右
C. 體重約為50N D. 百米賽跑的成績約為5s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7. 如圖所示為運動員撐竿跳高時的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 使撐竿上部發生形變的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B. 此時撐竿對運動員的彈力由撐竿的形變所產生
C. 起跳時彎曲的撐竿對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對撐竿的作用力
D. 運動員在上升的過程中受到的彈力保持不變
第7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8. “不倒翁”被扳倒后會自動立起來,其原理是( C?。?br/>A. 重力小,可以忽略 B. 重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C. 重心低,更穩定 D. 里面有自動升降的裝置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9. 如圖所示,在跳臺滑雪比賽中,運動員在空中滑翔時所受重力示意圖正確的是( D?。?br/>A B C D
第9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0. 甲、乙兩個彈簧測力計的規格相同。如圖(a)所示,小明用手倒提著甲測力計的掛鉤,靜止時指針指示著刻度板上的示數。接下來如圖(b)所示,他把乙測力計掛在鐵架臺上,并掛上鉤碼A;再把甲測力計倒掛在鉤碼A的下方,并在甲測力計的提環上掛上鉤碼B。已知鉤碼A和B各重0.5N,則圖(b)中甲、乙兩測力計的示數分別是( A )
A
A. 1.5N 和2.0N B. 1.5N和1.0N
C. 1.0N和2.0N D. 0.5N和1.0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二、 實驗題(本題包括4小題,11、12題每題2分,13題3分,14題5分,共12分)
11. 如圖甲、乙所示,小明同學用大小相同的力作用于同一彈簧上,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主要與力的  方向 有關;如圖丙所示的現象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  作用點 有關。
方向 
作用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2. 如圖所示,小明利用飲料瓶、氣球、瓶蓋、吸管等制作了一個簡易噴氣小車。拔掉吸管口的塞子,氣球向右噴氣,同時小車會向左運動,這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也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  運動狀態 。
第12題
相互 
運動狀
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3. 小金同學為了制作彈簧測力計,對一根彈簧進行了探究:將彈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懸掛鉤碼,記錄彈簧的長度L與它受到的拉力F之間的關系,如表所示(g取10N/kg)。
拉力F/N 0 0.5 1.0 1.5 2.0 3.0 4.0
彈簧長度L/cm 6.5 7.5 8.5 9.5 11.0 14.2 18.0
(1) 利用此彈簧制作測力計時,結合表中數據,若使用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為測力計標記刻度,則該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最小為   0.05 N。
0.0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該彈簧測力計  不能?。ㄌ睢澳堋被颉安荒堋保蚀_測量質量為260g的物體所受的重力。
(3) 當該彈簧測力計懸掛的重物質量為90g時彈簧將伸長  1.8 cm。
不能 
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4. 興趣小組在探究“影響物體重力大小的因素”和“判斷重力方向”的實驗中,進行了如下的實驗探究。
(1) 在探究物體所受重力大小與物體質量關系時,實驗記錄如表:
被測物體 質量m/kg 重力G/N /(N·kg-1)
物體A 0.224 2.2 9.82
物體B 0.245 9.80
物體C 0.286 2.8 9.79
① 在探究過程中,需要的測量工具有  天平 和  彈簧測力計 。
天平 
彈簧測力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② 如圖甲,測量物體B的重力,為  2.4 N。
③ 分析表中實驗數據,圖乙中能正確描述物體所受的重力大小G與質量m關系的圖像是   B 。
2.4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該組同學在探究重力方向時,實驗裝置如圖丙所示,操作如下:將該裝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后,逐漸改變木板M與桌面的夾角α,觀察到的現象是  小球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剪斷懸線OA,小球豎直下落,從以上實驗現象可分析得到重力的方向。
小球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三、 計算題(本題包括1小題,共8分)
15. 如圖所示是某品牌“共享汽車”,其總質量為1200kg,該汽車在平直馬路上行駛的過程中:(g地取10N/kg)
(1) 求汽車所受的重力。
解:(1) 汽車所受的重力G=mg地
=1200kg×10N/kg=12000N
第15題
(2) 物體在月球表面上受到的“重力”只有在地球表面上所受重力的,如果該汽車在月球上行駛,那么汽車受到的“重力”G月是多大?
解:(2) 由題意可得,汽車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G月=G=×12000N=2000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四、 綜合題(本題包括4小題,每題5分,共20分)
16. 載人飛船完成預定任務后,載有航天員的返回艙要返回地球,為避免與大氣劇烈摩擦產生的高熱燒穿艙壁,返回艙表面涂有燒蝕材料散熱。返回艙為底大頭小的不倒翁形狀,在距地面10km左右的高度,先后拉出引導傘、減速傘和主傘,在距地面1m左右時,啟動反推發動機,使返回艙實現軟著陸。請用已學知識寫出此過程涉及的兩個相關物理知識。
解:載有航天員的返回艙返回地球時,返回艙表面的燒蝕材料熔化吸熱,從而使表面溫度不會太高;在距地面1m左右時,啟動反推發動機,發動機給空氣一個向下的力,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空氣會給返回艙一個向上的力,使返回艙實現軟著陸(合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7. 小明要自制一個刻度均勻、量程為0~5N的測力計。
(1) 小明在一根橡皮筋和兩根彈簧中挑選合適的材料,三種材料的伸長量和拉力關系如圖甲,他應該選擇哪種材料?請說明不選另外兩種材料的理由。
解:(1) 選擇彈簧B;在彈性限度內,彈簧伸長量與彈簧所受拉力成正比,測力計的量程是0~5N,橡皮筋A和彈簧C在這個范圍內不能滿足成正比的關系,所以選擇彈簧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解:(2) 如表所示(合理即可)
實驗次序 1 2 3 4 ……
鉤碼的拉力/N 0 1 2 3 ……
彈簧的長度L/cm
彈簧伸長量ΔL/cm
(2) 選好材料后,小明參考圖乙測力計樣品進行刻度標注,準備測量相關數據,請你幫他設計一個記錄數據的表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8. 工人師傅常使用一種既能矯水平,又能矯豎直的激光水平儀(如圖甲),其內部有一個能自由擺動的重錘,重錘上安裝了一個經光學元件轉變成水平和豎直的十字光源(如圖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丙答案
(1) 經過分析,該裝置利用了  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划斣撗b置放在稍傾斜的地面,它  能?。ㄌ睢澳堋被颉安荒堋保┻M行矯正。
(2) 如圖丙為某時刻不倒翁傾斜時的照片,請畫出不倒翁此時受到的重力示意圖(點O為不倒翁的重心)。
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9. 根據所學物理知識,結合所給信息,回答問題。
步入21世紀,我國航天事業取得了矚目的成就,2016年10月,“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成功對接,航天員陳冬和景海鵬在太空生活30多天,完成了多項科學實驗。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號”發射成功,航天員乘組與“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進行在軌輪換。
(1) 與在地球上相比,航天員在太空上的質量  不變 ,受到的重力  變小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不變 
變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神舟系列飛船”發射升空時,火箭點火后尾部向下噴出高溫高壓的氣體,從而使火箭加速上升。這時的推動力  大于?。ㄌ睢按笥凇薄靶∮凇被颉暗扔凇保┲亓?,也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
(3) 早在2008年,航天員翟志剛出艙就成功進行了太空行走,隨著使用,航天員出艙時所攜帶氧氣瓶中氧氣的密度  變小?。ㄌ睢白兇蟆?br/>“變小”或“不變”)。
大于 
相互 
變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共30張PPT)
第十一章 功和機械能
一、 選擇題(本題為單選題,包括10小題,每題2分,共20分)
1. 起重機將1000N的重物先豎直向上勻速提升3m,再懸停6s,起重機對重物做功情況是( D?。?br/>A. 提升過程做了功,懸停過程做了功
B. 提升過程不做功,懸停過程不做功
C. 提升過程不做功,懸停過程做了功
D. 提升過程做了功,懸停過程不做功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現有甲、乙、丙三個質量不同的物體(m甲>m乙>m丙),在相等的恒力F作用下,分別在水平方向、沿斜面向上、豎直方向通過了相等的距離s,如圖所示。F在三種情況下做的功分別為W甲、W乙、W丙。下列關于三者大小的判斷正確的是( C )
A. W甲>W乙>W丙 B. W甲<W乙<W丙
C. W甲=W乙=W丙 D. W甲=W乙<W丙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下列估測中,你認為最接近實際的是( C?。?br/>A. 從地面上將物理書撿到桌面上,克服物理書重力做的功約為200J
B. 小明在中考體育跳繩中獲得合格的成績,他跳繩的功率約為10W
C. 人騎自行車功率約為70W
D. 一名初中生以正常速度從一樓走到三樓,登樓的功率約為10W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4. 如圖所示,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分別沿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拉物體,物體的運動方向始終和拉力方向保持一致。已知運動時間tab>tcd,運動距離sab=scd,比較(a)(b)兩種情況下拉力所做的功和功率( B?。?br/>第4題
B
A. ab段做的功較多
B. ab段和cd段做的功一樣多
C. ab段功率較大
D. ab段和cd段功率一樣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5. 下列現象中,物體的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的是( C?。?br/>A. 人騎自行車從高處沖下 B. 運動員拉開弓射箭
C. 人從最低點向上蕩秋千 D. 人乘電梯勻速上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6. 物體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甲所示),當物體運動路程與時間的關系圖像如圖乙所示時,受到的水平推力為F1;當物體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圖像如圖丙所示時,受到的水平推力為F2。兩次推力的功率分別為P1、P2,則F1∶F2和P1∶P2分別為( D?。?br/>         
A. 3∶5、9∶25
B. 3∶5、1∶1
C. 3∶5、3∶5
D. 1∶1、3∶5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7. 如圖所示為引體向上的示意圖。某同學在1min內做了8個規范的引體向上,則他在整個做引體向上過程中的功率最接近( B?。?br/>A. 3W B. 30W C. 300W D. 3000W
第7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8. 我國古代科學著作《天工開物》中記載:“凡河濱有制筒車者,堰陂障流,繞于車下,激輪使轉,挽水入筒,一一傾于枧(jiàn,引水的竹、木管子)內,流入畝中。晝夜不息,百畝無憂?!边@段文字描述的是筒車(如圖甲)這樣一種以水流為動力來取水的機械,其模型如圖乙所示,假設筒車的轉動速度不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br/>A. 取水筒內的水,在取水處時動能最大
B. 取水筒內的水,在倒水處時重力勢能最小
C. 取水筒內的水,從取水處到倒水處,機械能一直在增大
D. 筒車工作過程中將筒車的機械能只轉化為水的動能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9. 小球在光滑無摩擦軌道的A點由靜止釋放(忽略空氣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r/>A. 小球在軌道B點的速度最大
B. 小球在軌道B點的機械能大于在A點的機械能
C. 小球運動到最高處C點時的速度為零
D. 小球在DE段,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第9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0. 如圖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彈簧,彈簧處于原長時其上端位于B點?,F使一小球從彈簧正上方的A點由靜止下落,在它下落到最低點C的過程中,忽略空氣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br/>A. 從A到B的過程中,小球的機械能變大
B. 到達B點時,小球的動能達到最大
C. 到達C點時,小球的動能與重力勢能總和最小
D. 從A到C的過程中,小球的機械能守恒
第10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二、 實驗題(本題包括4小題,11、12題每題3分,13、14題每題5分,共16分)
11. 在離桌邊約20cm的地方放一枚鋁質硬幣,在硬幣前10cm左右放置一個高度約為2cm的木塊,在硬幣后放置一本與硬幣厚度相當的筆記本。如圖所示,在硬幣上方沿著與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氣,硬幣跳過木塊。實驗結果表明,在氣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  小 ,跳起的硬幣在上升過程中重力勢能越來越  大 ,下降過程中動能越來越  大 。
小 
大 
大 
第1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2. 小明想測出自己從一樓跑到三樓做功的功率,如圖所示。
第12題
(1) 需要用到的測量工具有  臺秤(或磅秤)、秒表 和刻度尺。
臺秤(或磅秤)、秒表 
(2) 小明設計的實驗方案如下,其中多余的是  B 。
A. 測自身的質量m B. 測樓梯的總長度L
C. 測一樓到三樓豎直高度h D. 測上樓所用的時間t
E. 算出上樓功率P
(3) 小明爬樓功率的表達式為P=  ?。ㄓ梅桨钢兴o物理量和g表示)。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3. 學到“動能”知識時,小明回想起曾在高速公路上看過如圖甲所示的標志,產生了一系列相關問題,激起了他的探索欲望。
(1) 為什么要對機動車的最高行駛速度進行限制?猜想一:物體的動能可能跟  速度 有關。
(2) 為什么在同樣的道路上,對不同車型設定不一樣的速度?猜想二:物體的動能還可能跟  質量 有關。
速度 
質量 
第1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實驗次序 金屬球的 質量m/g 金屬球自由滾 下的高度h/cm 木塊被撞后運動的距離s/cm
① 30 10 4
② 30 20 16
③ 60 10 8
他利用如圖乙所示的器材進行實驗:用金屬球模擬汽車,讓金屬球從斜槽的某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滾下,碰到水平面上的木塊,將木塊撞出一段距離。得到如表所示的實驗數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實驗中金屬球的動能大小是通過  距離s?。ㄌ睢案叨萮”或“距離s”)的大小來反映的。
(4) 分析①③實驗數據,可以初步得到的結論是  物體的速度一定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
距離s 
物體的速度一定
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實驗次序 金屬球的 質量m/g 金屬球自由滾 下的高度h/cm 木塊被撞后運動的距離s/cm
① 30 10 4
② 30 20 16
③ 60 10 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5) 交通規則要求汽車不能超速行駛,是因為汽車質量一定時,其行駛速度越大,  動能 (填“動能”或“勢能”)越大,發生交通事故時,造成的傷害越嚴重。
第13題
動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4. 小名在研究“物體的重力勢能與高度有什么關系”時,做了如下實驗:① 第一次實驗時,小名讓一個沾有水的籃球從1m高處由靜止釋放,觀察并記錄球與地面接觸面積的大小為S1;② 第二次實驗時,小名把同樣的籃球從1.3m高處由靜止釋放,觀察并記錄球與地面接觸面積的大小為S2。根據實驗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第1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該實驗中,小名是用  球與地面接觸面積的大小 來反映重力勢能的大小。
(2) 如果小名記錄的S1大小如圖b所示,那么S2的大小就應是圖   c ?。ㄌ睢癮”“b”或“c”)。
球與地面接觸面積的大小 
c 
第1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小名的兩次實驗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質量一定時,物體的高度越大,重力勢能越大 。
(4) 從能量角度看,籃球下落并在地面上留下印跡的過程中,經歷了籃球的重力勢能先轉化為  動 能,再轉化為  彈性勢 能的過程。
質量一定時,物體的高度越
大,重力勢能越大 
動 
彈性勢 
第1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三、 計算題(本題包括2小題,每題6分,共12分)
15. AI機器人逐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我國自主研發的某款人形機器人身高為1.65m,質量為55kg。某次測試中該機器人用100N豎直向上的力將箱子在2s內勻速抬高1m。求:(g取10N/kg)
(1) 機器人所受的重力。
解:(1) 機器人所受的重力G=mg=55kg×10N/kg=550N
(2) 2s內機器人對箱子所做的功。
解:(2) 2s內機器人對箱子所做的功W=Fs=100N×1m=100J
(3) 2s內機器人對箱子做功的功率。
解:(3) 2s內機器人對箱子做功的功率P===50W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6. 如圖甲,汽車行駛過程中牽引力的功率恒為1.2×105W。汽車從啟動到勻速運動之前行駛的路程為150m,汽車勻速運動過程中受到的阻力保持不變,運動的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乙,求:(g取10N/kg)
(1) 前10s牽引力所做的功。
解:(1) 在10s內,牽引力做的功W=Pt=1.2×105W×10s=1.2×106J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汽車勻速運動時牽引力的大小。
解:(2) 汽車勻速運動時,v=30m/s,根據P===Fv可得,牽引力F===4000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汽車啟動后并勻速行駛了一段時間,當牽引力做功為7.2×106J時,汽車行駛的總路程。
解:(3) 汽車從啟動到勻速運動之前行駛的路程s0=150m,汽車勻速運動過程中所做的功W'=W總-W=7.2×106J-1.2×106J=6×106J,汽車勻速行駛的路程s'===1500m,汽車行駛的總路程s=s0+s'=150m+1500m=1650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四、 綜合題(本題包括3小題,每題4分,共12分)
17. 超速開車極易造成交通事故。當司機緊急剎車時,汽車無法立即停下,且車速越大,剎車后運動的距離就越長。為避免超速帶來的交通隱患,交通部門在不同道路上對汽車設有不同限速的規定。請你運用物理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 緊急剎車時,汽車為什么不能立即停下來?
解:(1) 汽車剎車后不能立即停止運動是由于汽車具有慣性,會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從能量的角度分析,對汽車進行限速的原因是什么?
解:(2) 質量一定時,汽車的速度越大,汽車的動能越大,發生交通事故時,造成的傷害越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8. 如圖是《天工開物》中記載的我國古代的提水工具“轆轤”,在兩個支架上擺放一根直的硬棒,支點為O1、O2,A端系一石塊,B端裝有輪軸,輪軸能繞著硬棒轉動,懸吊空桶的繩索另一端繞過輪軸后系緊在輪軸上。若空桶質量為10kg,輪軸質量為10kg,空桶和輪軸對硬棒的作用力視作施加在B位置,O1A長為0.6m,O1O2長為1m,O2B長為0.8m,硬棒及繩索質量忽略不計。(g取10N/kg)
第1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人對轆轤不施加力。桶中未裝水,為保證硬棒不會翻轉,石塊質量最多為  60 kg;若A點系上質量為40kg的石塊,提水時為保證硬棒不翻轉,桶中最多可裝  60 kg的水。
(2) 若桶內水的質量為40kg,人用時20s將桶勻速提升3m,則桶對水做的功為  1200 J,桶對水做功的功率為  60 W。
60 
60 
1200 
60 
第1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第19題答案
19. 如圖,某同學將籃球擲向地面,經過甲位置后碰到地面,接著向上反彈經過乙位置,忽略空氣的作用力。
位 置 機械能/J 重力勢能/J
甲 13 6
乙 12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籃球直徑為24.6  cm?。ㄌ睢癿m”“cm”或“dm”),質量為0.6kg,g取10N/kg,則該籃球受到的重力為  6 N。
(2) 請在圖中乙位置畫出籃球的受力示意圖。
cm 
6 
1 
2 
第19題答案
(3) 籃球經過甲、乙兩位置時的機械能和重力勢能如表所示,則籃球與地面碰撞過程損失的機械能為  1 J,在乙位置時的動能為  2 J。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共28張PPT)
第十章 浮 力
一、 選擇題(本題為單選題,包括10小題,每題2分,共20分)
1. 下列物體沒有受到浮力作用的是( D?。?br/>A. 漂在水中的樹葉 B. 在藍天飛翔的老鷹
C. 深海潛游的鯨 D. 遨游太空的“天宮二號”
2. 某同學將一質量為600g的金屬塊輕輕放入盛滿鹽水的容器中,溢出了100mL的鹽水,則金屬塊受到的鹽水的浮力可能是(g取10N/kg)( D?。?br/>A. 0.8N B. 0.9N C. 1.0N D. 1.1N
D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如圖所示,物體懸浮在水中,水對物體向上、向下的壓力分別為F2和F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br/>A. F1與F2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B. F2與F1的差等于物體的重力
C. 由于物體靜止不動,因此F1與F2是一對平衡力
D. 因為物體上表面距液面的距離大于物體下表面距容器底的距離,所以F1>F2
第3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 如圖所示,新鮮雞蛋沉在盛有純水的容器底部,若要其上浮,則可加(已知ρ酒精<ρ植物油<ρ純水<ρ濃鹽水)( D )
A. 酒精 B. 植物油
C. 純水 D. 濃鹽水
第4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 圖甲為我國古代的滴水計時工具——漏刻,圖乙為它的模擬示意圖。漏水壺通過底部的出水口向受水壺中滴水,受水壺中的箭尺始終處于漂浮狀態。當受水壺中液面升高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br/>A. 箭尺受到的浮力變大
B. 箭尺排開水的體積變大
C. 箭尺排開水的重力不變
D. 水對受水壺底壓強不變
第5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 如圖甲所示,長方體金屬塊在細繩豎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從水中開始一直豎直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上升到離水面一定的高度處(不考慮水的阻力)。圖乙是細繩拉力F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根據圖像信息,下列判斷正確的是(g取10N/kg,ρ水=1.0×103kg/m3)( C )
A. 該金屬塊的重力為34N
B. 該金屬塊的密度是5.4×103kg/m3
C. 浸沒在水中的金屬塊受到的浮力大小是20N
D. 在t1s至t2s金屬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逐漸增大
C
第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 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模擬“潛水艇”的下潛過程?!皾撍А痹谒蠥位置時漂?。划斔撝性俪淙胍徊糠炙畷r,“潛水艇”逐漸下沉,穩定后停留在水中B位置。關于此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潛水艇”下潛過程中浮力變小
B. “潛水艇”下潛過程中浮力大于重力
C. “潛水艇”在A位置受到的浮力小于
在B位置受到的浮力
D. “潛水艇”在A位置受到的重力等于在B位置受到的重力
第7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8. 在甲、乙、丙三支相同試管中,檢驗人員分別盛放密度為ρ甲=1.055g/cm3、ρ乙=1.052g/cm3和ρ丙=1.046g/cm3的硫酸銅溶液。在每支試管內滴入一滴體積相同的同一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一段時間后出現了如圖所示的情形,各試管中液面相平。感染者血液的密度和試管底部受到溶液的壓強情況分別是( B )
A. 1.055g/cm3,甲試管最大
B. 1.052g/cm3,甲試管最大
C. 1.055g/cm3,丙試管最大
D. 1.052g/cm3,丙試管最大
第8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 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盛有適量鹽水的燒杯中,漂浮著冰塊A,懸浮著物塊B。當冰塊A完全熔化后,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B )
A. 燒杯中鹽水的密度變小
B. 燒杯中液面不發生變化
C. 杯底受到液體的壓強變小
D. 物塊B受到的浮力變小
第9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 如圖所示,將新鮮度不同的甲、乙兩雞蛋放入水中,靜止時甲沉底,乙漂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 若甲、乙體積相等,則甲受到的浮力小
B. 若甲、乙質量相等,則甲受到的浮力小
C. 向杯中加鹽水后,乙受到的浮力變大
D. 向杯中加酒精后,乙受到的浮力變大
第10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 實驗題(本題包括4小題,11、12、14題每題3分,13題5分,共14分)
11. 小明用飲料吸管制作了一只簡易密度計,如圖所示,將其放入水中時,密度計不能直立,應  增大 (填“增大”或“減小”)吸管下端鐵絲的質量;改進后,分別用它測量水和鹽水的密度時,吸管浸入液體的深度分別為h1和h2,則h1  > h2。用它測量可樂的密度時,吸管上“沾”有許多小氣泡,則測得的密度偏  大 。
第11題
增大 
> 
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 如圖所示,用輕質薄壁的塑料瓶、透明膠帶、鐵質螺母和塑料軟管制作潛水艇模型,潛水艇在水中受到浮力的方向是  豎直向上 ,潛水艇通過改變  自身重力 來實現浮與沉,因此需要選擇質量合適的螺母作為配重。如果塑料瓶的容積為V(塑料軟管體積忽略不計),水的密度為ρ水,鐵的密度為ρ鐵,要讓瓶內有一半水時,潛水艇恰好能在水中懸浮,則所選螺母質量的表達式為m=   。
豎直向上 
自身重力 
 
第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3. 小明在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時,經歷如圖所示實驗過程,請回答如下問題。
第13題
(1) 由圖①③④可知,物體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1 N,且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沒的深度  無關?。ㄌ睢坝嘘P”或“無關”)。
1 
無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由圖①②③可知,物體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  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有關。
(3) 由圖 ?、佗堍荨。ㄌ顖D中的序號)可知,物體浸沒時所受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有關。
物體排開
液體的體積 
①④⑤ 
第13題
(4) 請根據實驗數據算出鹽水的密度是  1.2×103 kg/m3。(ρ水=1.0×103kg/m3,g取10N/kg)
1.2×10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 小芳發現家中的一串珍珠項鏈能沉在水底,樂于探索的她想測量這串項鏈的密度。受到“曹沖稱象”故事的啟發,她利用如圖所示的器材和足量的水(含取水工具,水的密度為ρ0)進行實驗,實驗步驟如下:① 在量筒中裝入適量的水,記下體積V1;② 將項鏈浸沒在量筒的水中,記下體積V2……請你幫小芳完成實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寫出步驟②之后的實驗步驟和需要測量的物理量:  ③ 往大水槽中加入適量的水,使裝有項鏈的小桶漂浮在大水槽的水面上,并記下水面在小桶上的位置;④ 取出項鏈,往小桶中加水使小桶外水面到達所記位置,用量筒測出小桶中水的體積V3(合理即可) 。
(2) 寫出珍珠項鏈密度的表達式:  ρ項鏈=(合理即可)?。ㄓ靡阎亢蜏y量量表示)。
③ 往大水槽
中加入適量的水,使裝有項鏈的小桶漂浮在大水槽的水面上,并記下水
面在小桶上的位置;④ 取出項鏈,往小桶中加水使小桶外水面到達所
記位置,用量筒測出小桶中水的體積V3(合理即可) 
ρ項鏈=(合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 計算題(本題包括3小題,15題4分,16、17題每題6分,共16分)
15. 中國第三艘國產航空母艦命名為“福建艦”,該艦滿載排水量達到了8×104t,吃水深度為10.5m。求該艦滿載時:(海水密度取1.0×103kg/m3,g取10N/kg)
(1) 受到的浮力。
解:(1)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該艦滿載時受到的浮力
F浮=G排=m排g=8×104×103kg×10N/kg=8×108N
(2) 艦底10.5m深處受到海水的壓強。
解:(2) 艦底10.5m深處受到海水的壓強p=ρ海水gh=1.0×103kg/m3
×10N/kg×10.5m=1.05×105P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6. “呼和浩特艦”是中國自主研究設計建造的首艘以內蒙古自治區城市命名的新型導彈驅逐艦。該艦隸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于2019年1月12日加入海軍服役?!昂艉秃铺嘏灐遍L160.93m,橫梁寬17.07m,最大排水量為7500t,最大吃水深度為6.10m,該艦采用柴油或燃氣的組合推進方案,允許推進系統與任何一種發動機類型一起工作,以節省燃料并使船舶更高效工作。船尾配有兩軸推進裝置,總速度接近30節(55.6km/h),續航里程可達8500km。當“呼和浩特艦”在某海域服役時(海水密度取1.03×103kg/m3,g取10N/kg),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1) “呼和浩特艦”達到最大吃水深度時,其底部受到海水的壓強p=ρgh=1.03×103kg/m3×10N/kg×6.10m=6.283×104Pa
(2) “呼和浩特艦”滿載時受到的浮力。
解:(2) 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呼和浩特艦”滿載時受到的浮力F?。紾排=m排g=7500×1000kg×10N/kg=7.5×107N
(3) “呼和浩特艦”滿載時排開海水的體積。(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解:(3) “呼和浩特艦”滿載時排開海水的體積
V排==≈7281.6m3
(1) “呼和浩特艦”達到最大吃水深度時,其底部受到海水的壓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7. 棱長為0.1m的正方體木塊漂浮在水面上時,有的體積露出水面,如圖甲所示。若在正方體木塊下系一鐵球,木塊與鐵球剛好懸浮于水中,如圖乙所示。求:(g取10N/kg)
(1) 圖甲中木塊所受的浮力。
解:(1) 正方體木塊的體積V木=L3=(0.1m)3=1×10-3m3,
圖甲中正方體木塊所排開水的體積V排=V木=×1×10-3m3=6×10-4m3,則正方體木塊受到的浮力F?。溅阉甐排g=1.0×103kg/m3
×6×10-4m3×10N/kg=6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2) 圖甲中,由漂浮條件可知木塊的重力G木=F?。?N;圖乙中,木塊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ρ水V排'g=ρ水V木g=1.0×103kg/m3
×1×10-3m3×10N/kg=10N;由于木塊處于受力平衡狀態,則鐵球對木塊的拉力F=F浮'-G木=10N-6N=4N
(2) 圖乙中鐵球對木塊的拉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3) 剪斷連線前木塊受到的浮力F浮1=F浮'=10N,剪斷連線后木塊最終漂浮,此時木塊受到的浮力F浮2=G木=6N,而連線剪斷前后鐵球受到的浮力不變,則木塊與鐵球受到的總浮力變化量ΔF浮=F浮1-F浮2=10N-6N=4N
(3) 剪斷木塊與鐵球的連線,當木塊靜止時,木塊與鐵球受到的總浮力變化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四、 綜合題(本題包括3小題,18題2分,19、20題每題4分,共10分)
18. 實驗室里有甲、乙兩種液體。小華同學將同一個小球分別放入甲、乙液體中,小球靜止后的情景如圖所示。于是,他得出了甲液體密度比乙液體密度大的結論。請你通過分析推理,判斷小華的結論是否正確。
第18題
解:將同一個小球分別放入甲、乙液體中,小球均漂浮,則小球所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小球的重力,因此,小球在甲、乙液體中所受到的浮力相等,小球在甲液體中的V排比較大,根據F?。溅岩篻V排,
得甲液體密度比較小,即ρ甲<ρ乙。故小華的結論不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 為了航行安全,遠洋輪船船體上常畫有幾條水平橫線,分別表示該船在不同區域和不同季節所允許的滿載時的“吃水深度”,如圖所示。其中BDD表示北大西洋冬季線,R表示印度洋線,除此以外船體上還有“淡水線”“冬季海洋線”“夏季海洋線”。
第19題
(1) 船身上  0?。ㄌ睢?”“1”或“2”)號橫線表示“淡水線”。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請根據圖中的吃水線位置,分析說明印度洋和北大西洋的海水密度哪個大。
解:船滿載漂浮時,所受浮力等于自身重力,輪船在印度洋排開海水體積大于在北大西洋中排開海水的體積,根據F浮=ρ液gV排可知,印度洋海水的密度小于北大西洋的密度
(3) 在某海域航行時,假設地球的引力突然變為原來的一半,輪船的吃水深度  不發生 (填“發生”或“不發生”)改變。
不發生 
第1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 2020年11月10日,我國自主研制的“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下潛到10909m,創造了我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標志著我國的深潛事業又邁上了一個嶄新的臺階。如圖所示為“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的海試現場,潛水器的前端有三個觀察窗,每個觀察窗的表面積大約是200cm2。(ρ海水取1.0×103kg/m3,g取10N/kg)
第2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當潛水器下潛到距離每個觀察窗300m深度時,每個觀察窗受到海水的壓力是  6×104 N。
(2) 若潛水器滿載時,潛入海水中的排水量按9000t計算,則它受到海水的浮力是  9×107 N。
6×104 
9×107 
第2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請你利用所學物理知識解釋:“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的浮沉為什么不采用排水法而是通過調整潛水器兩側壓載鐵的重力來實現下潛上浮技術呢?
解:在深海環境中,隨著水深的增加,海水對潛水器的壓力也會急劇增大,如果采用排水法,就需要潛水器內部有能夠承受這種巨大壓力的密封結構,這無疑會增加潛水器的設計難度和制造成本。而通過調整潛水器兩側壓載鐵的重力更為直接和高效(合理即可)
第2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尔多斯市| 岗巴县| 峨山| 开鲁县| 河间市| 营口市| 从化市| 隆尧县| 台东县| 高邑县| 托里县| 桑日县| 修武县| 温州市| 东阳市| 班玛县| 桃江县| 怀来县| 洪湖市| 司法| 邹城市| 五台县| 通山县| 新竹县| 浦城县| 枝江市| 灌阳县| 眉山市| 泸西县| 临沧市| 安龙县| 广汉市| 双流县| 霞浦县| 泽州县| 长寿区| 大连市| 平原县| 东方市| 雷波县| 金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