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楓樹上的喜鵲》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 認識“渡、蔭”等9個生字,會寫“傘、姨”等8個字,會寫“好像、一直”等10個詞語。2. 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我”喜歡的是什么。3. 能根據情境展開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內容寫下來,感受想象的樂趣。教學重點:1. 認識生字詞,會寫要求掌握的生字和詞語。2.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我”對喜鵲的喜愛之情。教學難點:能根據情境展開想象,并把自己想到的內容寫下來。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課文相關圖片。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1. 出示喜鵲圖片,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鳥嗎?”(喜鵲)2.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喜鵲有關的課文——《楓樹上的喜鵲》。”二、學生字,讀詞語1. 出示會認字,指導學生借助熟字熟詞讀準字音。2. 學習多音字“便”,通過句子區分不同讀音。3. 出示會寫字,通過加一加、減一減、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識記生字。4. 積累詞語,通過游戲形式鞏固生字詞。三、初讀課文1. 聽范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2.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3. 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互評,糾正字音和句子。4. 初步感知課文大意,感受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第二課時一、課前導入1. 復習上節課所學內容,提問:“作者喜歡的是什么?”二、整體把握1. 引導學生找出文中多次出現的“喜歡”一詞,明確作者喜歡的內容。2. 重點分析喜鵲阿姨教喜鵲弟弟唱歌、做游戲、學習拼音字母、認識太陽等情節。3. 畫出具體描寫喜鵲阿姨教喜鵲弟弟的句子,感受作者的豐富想象力。三、品讀釋疑1. 分析楓樹的樣子和“我”喜歡它的原因。2. 通過具體句子分析“我”對喜鵲的喜愛之情。3. 對比句中的“喜歡”與課文第一句中的“喜歡”的不同之處。4. 分析“喜鵲弟弟”這一稱呼所表現的情感。5. 引導學生想象喜鵲阿姨還可能教喜鵲弟弟哪些內容。四、寫法探究1. 介紹想象的概念和作用。2. 分析本文中想象手法的運用及其效果。五、課文主旨1. 總結課文主旨:通過想象,描寫喜鵲一家的生活,感受童真童趣,表達對小動物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六、課堂小結1. 回顧本課所學內容,強調想象在文章中的作用。2. 布置作業:根據情境展開想象,寫一篇關于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文章。七、板書設計1. 生字詞:渡、蔭、蔽、撐、拼、母、岡、懂、案2. 主要內容:楓樹、喜鵲窩、喜鵲阿姨和喜鵲弟弟3. 想象:唱歌、做游戲、學習拼音字母、認識太陽4. 主旨:童真童趣、熱愛小動物和大自然教學反思: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想象等方式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的豐富想象力和對小動物、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同時,通過游戲等形式鞏固生字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在實際教學中,還需要進一步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調整教學策略,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