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課題 5、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教學目標 1.認識“曾、蒙”等13個生字,會寫“鋒、昨”等9個字,正確讀寫“叔叔、足跡”等6個詞語。 2.能采用多種方法猜測“泥濘、年邁”等詞語的意思,能說出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 3、讀句子,想畫面,用自己的話說出雷鋒的事跡。教學重點 1.讀句子,想畫面,能根據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出雷鋒的事跡。 2.能采用多種方法猜測“泥濘、年邁”等詞語的意思,能說出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教學難點 能根據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出雷鋒的事跡。教學準備 多媒體;搜集關于雷鋒的資料。教學基本流程 教學調整第1課時 一、情境導入,指導寫字 1.創設情境,指導書寫。 (1)出示雷鋒的圖片和相關文字介紹,并播放歌曲《學習雷鋒好榜樣》。 (2)大家知道這首歌曲里唱的是誰嗎?(雷鋒) (3)指導“鋒”字的書寫。 2.介紹背景,導入課題。 (1)學生分享課前搜集的資料,了解雷鋒。 (2)教師小結:雷鋒叔叔是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解放軍戰士,一生中做了無數的好事,雖然年僅22歲就犧牲了,但是,因為他走到哪里就把關愛帶到哪里,所以雷鋒叔叔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尋找雷鋒的足跡。 (3)指名讀課題。 二、初讀詩歌,識記字詞 1.初讀詩歌,完成任務。 出示自讀提示。 2.檢查反饋,識記字詞。 (1)識記生字。 (2)認讀詞語。 (3)認讀短語。 (4)說一說,詩歌一共有多少個小節? 三、抓住動作,想象畫面 1.再讀詩歌,整體感知。 (1)請五名學生,每人讀一節,合作朗讀詩歌。思考:我們到哪里去尋找雷鋒叔叔的足跡呢? (2)引導學生畫出“沿著長長的小溪”“順著彎彎的小路”等相關句子。 (3)教師領讀句子。 2.想象畫面,指導朗讀。 (1)學習第1節。 ①抓住“長長的小溪”,邊讀邊想象,指導讀好第1句話。(出示詩歌第1節第1句話) a.讀這句話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教師范讀,學生練讀;指名讀。 ②指導朗讀第2句話。(出示詩歌第1節第2句話) a.指導讀好反復句“你在哪里”,并讀出疑問的語氣。 b.學生試讀,指名讀,齊讀。 (2)學習第2節。 ①大家在哪里找到了雷鋒叔叔的足跡?請默讀第2節,找一找描寫雷鋒叔叔的動作的詞語。 a.學生默讀,圈畫出“抱著”“冒著”。 b.反饋交流。 c.模擬動作“抱著”。 d.冒:出示古文字,古今對照,上面部分表示頭上戴著的帽子,下面的“目”表示人的腦袋。 ②讀句子,想畫面,猜測“泥濘”的意思。 a.觀察詞語“泥濘”,思考:“泥濘”是什么意思? b.聯系上下文推測:結合“蒙蒙的細雨”“泥濘路上的腳窩”,想象“泥濘路”的樣子,體會當時艱苦的條件,雷鋒行走的艱難。 ③想象畫面,感受雷鋒的形象。 a.想象動作。雷鋒叔叔在泥濘的小路上還會做哪些動作? b.說一說。讀句子,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c.小結:剛才,我們讀詩句,抓住描寫雷鋒叔叔動作的詞語,想象他冒雨送迷路的孩子回家的畫面,這就是“抓動作,想畫面”的學習方法。 3.升華情感,朗讀詩歌第1、2節。 雷鋒叔叔抱著一個迷路的孩子,冒著蒙蒙的細雨,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泥濘的小路上,即使雨水淋透了他的衣服,即使泥巴裹住了他的雙腳,他也沒有放棄,仍然堅持著把孩子送回了家。(出示相關圖片)讓我們朗讀詩歌的第1、2小節,邊讀邊想象畫面。 (1)教師范讀,引導學生體會問答的語氣。 (2)指兩名學生讀,教師點評。 (3)師生合作讀,男女生對讀。 (4)全班齊讀。 四、指導寫字,正確書寫 1.出示漢字“鋒、昨、冒、留”,指名認讀。 2.指導書寫“昨”字。 (1)觀察比較:和學過的“作”進行區別。 (2)教師范寫,提示要點:“日”字要寫得瘦窄一些,“乍”的第三筆應寫在第二筆“一”的起筆往右一點的位置。 3.指導寫“冒”和“留”字。 (1)觀察“冒”和“留”,說一說這兩個字在田字格中書寫的要點。 (2)教師范寫,引導學生觀察重點筆畫的書寫。 (3)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4.反饋評價并展示。 第2課時 上節課,“我們”一起沿著“長長的小溪”去尋找了雷鋒叔叔的足跡,“我們”還可以去哪里尋找雷鋒叔叔的足跡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雷鋒叔叔,你在哪里》。 一、指導朗讀,想象畫面 1.學習第3節,想象畫面,指導朗讀。 (1)抓住“彎彎的小路”,邊讀邊想象。 ①雷鋒叔叔,你在哪里?讓我們順著彎彎的小路去尋找吧!讀這句話,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條怎樣的小路? ②指導朗讀。教師范讀,學生練讀,指名讀。 (2)指導朗讀“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①引導學生發現這一句和第1節第2句有什么不同。 ②指導朗讀。 2.學習第4節,想象畫面,講述事跡。 (1)順著彎彎的小路,我們還在哪里找到了雷鋒叔叔的足跡?默讀詩歌第4小節,用“抓動作,想畫面”的方法學習第4小節。 (2)讀句子,想畫面,猜測詞語的意思。 ①指導猜測“年邁”的意思:通過聯想近義詞的方法猜測“年邁”就是“年老”的意思。 ②雷鋒叔叔背著年邁的大娘,走在怎樣的小路上呢?(從“踏著路上的荊棘”可以看出他走在布滿荊棘的路上) ③指導猜測“荊棘”的意思。 ④指導猜測“晶瑩”的意思。 (3)想象畫面,講述事跡。 ①讀詩句,扣動作。找一找描寫雷鋒叔叔背大娘時的動作的詞語。 ②交流動詞“背著、踏著、灑下”。 ③抓動詞,想畫面。全班齊讀第4節。邊讀邊想象雷鋒叔叔背著大娘的畫面。 ④根據課文內容,接著“順著彎彎的小路,踏著路上的荊棘,雷鋒叔叔…”這句話說一說雷鋒叔叔的事跡。 ⑤同桌交流,互相評價。 3.感情升華,豐滿形象。 (1)看著渾身濕透的雷鋒叔叔,看著泥濘小路上深淺不一的腳印,此時此刻,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2)指名讀第3、4節。 (3)評價讀,全班齊讀。 二、拓展延伸,仿編詩歌 1.學習第5節。 (1)自由讀第5節,思考:孩子們“沿著長長的小溪”尋找“雷鋒的足跡”,“順著彎彎的小路”尋找“雷鋒的足跡”,他們還去哪些地方尋找了呢?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四處尋覓) (2)指導猜測“尋覓”的意思。 (3)指導朗讀。 (4)“哪里需要獻出愛心,雷鋒叔叔就出現在哪里”是什么意思? (5)仿編詩歌。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這樣的“雷鋒”,請你模仿課文第2、4小節的形式寫一寫。 2.拓展延伸。 (1)補充資料。雷鋒叔叔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感動了大家,毛主席號召全國人民“向雷鋒同志學習”,此后每年的3月5日成為我國的“學雷鋒日”。像這樣關愛他人、樂于助人的精神,我們就稱為“雷鋒精神”,能夠關愛他人、樂于助人的人,我們就稱他為“雷鋒”或者“活雷鋒”。 (2)可能在公園里,或是在馬路上,甚至就在校園里,到處都有雷鋒助人的身影。如果我們人人爭當雷鋒,社會就會變得更溫暖。讓我們一起朗誦這首詩歌吧! (3)配樂,全班朗誦詩歌。 三、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本課會寫字“彎、背、灑、溫、暖”。指名認讀并組詞,如“彎曲、背包、灑水、溫暖”等。 2.指導書寫“彎、背”。 3.指導書寫“灑、溫、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