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馬過河》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文是統編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三課,是一篇童話故事,講述了小馬在幫媽媽馱麥子到磨坊的途中遇到一條小河,不知是深是淺,最后在媽媽的指引下安全過河的故事。本文以“過河”為線索,采用簡潔生動的語言,使學生懂得:別人說的話是不是對的,要動腦筋思考,并親自試一試,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教學設計中以“找解決生活中問題的秘訣,寫建議”為任務驅動,通過朗讀等方法讓學生自己產生疑問、解決疑問,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感悟文本的內涵。同時,注重語言運用的訓練,教學設計中多次設計口語表達,鼓勵學生個性閱讀,掌握按照先后順序、抓住重點詞語復述故事的方法,也進一步加強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二、學情分析二年級的學生閱讀能力還不是很成熟,注意力也不能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因此我采用圖文并存的方式來吸引學生,從而使學生們愛上學習,愛上語文。同時要讓孩子們了解到童話故事給我們帶來的啟發:別人說的話是不是對的,要動腦筋思考,并親自試一試,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課 題 《小馬過河》課 型 新授教學內容 《小馬過河》(教材第63頁)單元名稱 識字教學目標 1.借助反復再現等方法認識“棚、馱、磨、坊、擋、伯、淺”等生字,會寫“愿、意、麥、該”三個生字。2.借助預習反饋明白小馬過河的原因和小馬遇到的困難,大致理清故事情節。3.借助提示語分角色讀好課文對話,從而了解并運用解決生活問題的秘訣。教學重點 重點: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教學難點 難點:理解老牛、松鼠說法不同的原因,進而理解老馬說的話中包含的道理。教學準備 PPT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在上課之前我們來玩一個比大小的游戲,看大屏幕,看看這些圖片里的東西誰大誰小,誰的眼睛更亮?(出示 西瓜和番茄、番茄和葡萄、松鼠和老牛、松鼠和老鼠)(板書課題)(小馬過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今天我們要來學習《小馬過河》,課前同學們都預習過課文了,老師想來檢查一下大家的預習成果。(1)開火車讀詞語。(開兩遍)(2)讀課文。 ① 1-2:小朋友們,小馬為什么要過河呢?請你讀第一自然段,你來讀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學捧好書本認真聽?!x得很正確。現在你們知道小馬為什么要過河了嗎?(板貼:馬棚、愿意、磨坊)——是呀,一匹老馬和一匹小馬住在馬棚里,老馬覺得小馬長大了,希望他能幫忙把半口袋麥子馱到磨坊去,小馬很愿意幫媽媽做事,于是它出發了。 ② 3:那小馬遇到了什么困難?請你來讀一讀第三自然段。找到小馬過河遇到的困難了嗎?(馱、擋住、為難)——他往前也不是,往后也不是,很為難。小朋友,如果你就是小馬,可能會怎么做呢? ③ 4-8:那小馬是怎么順利過河的呢?(開火車讀)2.小朋友們,生活中我們也會像小馬一樣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人總是解決不了非常苦惱,而有的人卻總能輕易解決。這是為什么呢?難道有什么秘訣嗎?3.其實,生活中還真的有許多的秘訣(板書:秘訣),只要你掌握了它,問題可能就會迎刃而解。接下來我們就要通過小馬過河這個故事,一起去探究它的成功秘訣!(三)、圖文結合,讀中識字一、自由讀文,自學字詞。二、分類識字,積累詞語。1.出示詞語,讀準前后鼻音。很淺 愿意馬棚 擋住 磨坊(1)指名讀詞語。(2)全班齊讀。(3)理解詞意:擋住。叫兩個學生上來,高個站前面,后面的人就被擋住。(4)出示磨坊圖片,幫助理解詞語意思。多音字“坊”學習(街坊)。2.出示帶輕聲的詞語,讀準輕聲。試試 伯伯 深得很哩(1)指名讀詞語。(2)小老師帶讀。(3)用上面的三個詞語填空。牛( )讓小馬過河( ),結果小松鼠說河水( )!指名交流。3.出示詞語。突然 馱到 前蹄(1)指名讀詞語?!巴弧弊帜阌惺裁崔k法記住它?(學生自己設計字謎,自由交流)(2)出示“馱”的甲骨文,根據字形理解字義。比喻人背重物如馬駝物。(3)同桌互讀。(三)創設情境,詞語復現。1.小馬不知該怎么過河,我們來幫助他過河吧。2.小河上出現石頭,石頭上有詞語,讀完詞語,順利過河。(四)、認識新生字,書寫生字 1.課中出示“愿”、“望”的書寫動畫,師生一起書空,并說出筆畫順序。2.強調筆順、結構、組詞。3.生先描紅,再練習,師指導糾錯。(注意坐姿、執筆姿勢)(五)、課文初步感知(一)學習第1、2自然段。1.這是一匹怎樣的小馬?讀一讀第2自然段,談一談自己的感受。2.學生匯報,引導學生抓住“連蹦帶跳”來體會小馬長大了,很愿意幫助媽媽做事。3.出示對話,指名分角色朗讀。老馬對小馬說:“你已經長大了,能幫媽媽做點兒事嗎?”小馬連蹦帶跳地說:“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幫您做事?!崩像R高興地說:“那好啊,你把這半口袋麥子馱到磨坊去吧?!?.指導朗讀:要用興奮的語氣讀小馬說的話,讀出老馬看到小馬很懂事自己很高興的感情。(二)學習第3自然段。1.小馬馱起口袋,飛快地往磨坊跑去,可是他卻停下了腳步。小馬遇到了什么困難?他是怎樣想的呢?2.出示句子:小馬為難了,心想:我能不能過去呢?如果媽媽在身邊,問問她該怎么辦,那多好??!可是他離家已經很遠了。(1)理解“為難”。小馬為什么感到“為難”了?他是怎樣想的呢?(2)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讓你為難的事,請你說一說。(3)指導朗讀,感受小馬因為不知道能不能過河而感到為難的心理。(三)學習第4~6自然段。1.正在小馬覺得為難的時候,他遇到了誰?2.出示對話,指名朗讀。小馬嗒嗒嗒跑過去,________地問道:“牛伯伯,請您告訴我,這條河,我能蹚過去嗎?”老牛________地說:“水很淺,剛沒小腿,能蹚過去。” 3.引導學生在橫線上加上了提示語,再讀一讀,你又看到了怎樣的小馬和老牛。(小馬感到很為難,老牛感到很輕松。)4.指導學生看圖理解“剛沒小腿”是怎樣的。這說明水很淺,不深,小馬能過河。5.聽了老牛的話,小馬是怎樣做的?(1)出示句子:小馬聽了老牛的話,立刻跑到河邊,準備蹚過去。(2)你能給“立刻”換種說法嗎?(小馬聽了老牛的話,馬上跑到河邊,準備蹚過去。)這句話該怎樣讀呢?6.過渡:老牛覺得小馬能過河,可是有人不同意,你知道是誰嗎?(粘貼松鼠圖片)出示句子:突然,從樹上跳下一只松鼠,攔住他大叫:“小馬!別過河,別過河,你會淹死的!”松鼠認真地說:“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個伙伴就是掉在這條河里淹死的!”(1)看到小馬準備蹚過河時,松鼠的心情怎樣?(緊張、著急、擔心)(2)指導朗讀。7.聽了松鼠的話,小馬有什么反應呢?出示句子:小馬連忙收住腳步,不知道怎么辦才好。他嘆了口氣,說:“唉!還是回家問問媽媽吧!”(1)給“連忙”找一個近義詞。(2)小馬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反應?(老牛和松鼠的話完全相反,小馬不敢過河了。小馬既不動腦筋想一想,又不敢試一試,所以不知道該怎么辦,只能回家問媽媽了。) (六)、總結升華,布置作業同學們,今天我們上課一起和小馬嘗試了過河,但是沒有成功,下節課我們一起來幫助小馬看看,到底他能不能順利過河呢?下課!板書設計 小馬過河老牛 很淺松鼠 很深 小馬不善于思考 教學反思 一、成功之處1.設疑激趣、故事引入。通過問題引起學習興趣:(1)小馬為什么要過河?(2)小馬是怎樣過河的?遇到了什么困難?他都問了誰?(3)小馬過了幾次河?它最后過河了嗎?帶著這四個問題在觀看《小馬過河》故事后,快速閱讀課文、思考,再以自主、合作的方式解決問題。 2.創設情境的角色扮演,指導朗讀對話,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從演中悟,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二、不足之處1.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在課堂上,隨時有可能發生教師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師必須有隨機應變的能力?!缎●R過河》是經典的童話,它包容的東西太多,孩子們從中悟到的也應該是多方面的多層面的。閱讀是極具個性化的東西,只有給個性化的閱讀交流的時間,我們才能聽到"花開的聲音"。但是,我總感覺本節課上學生個性化閱讀交流的時間比較少,每個學生個性化的看法表達不夠充分。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要在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上多下功夫。2.上課時語速較快,整體節奏過快,需要適時降低語速。3.指導多音字時,沒有將兩字同時結合,這樣可以提升課堂效率同時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三、改進措施:1.如果我再重新來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準備老牛、松鼠、小馬的圖片,在教學中進行對比,引導學生了解其身高特點;提煉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到答案,然后分組討論;指導學生朗讀,分角色朗讀,讀出恰當的語氣。2.多音字教學時可以同時結合,不用單獨的機械教學。3.課后多觀看名師課堂教學,或到經驗豐富的老師班里聽課,學習他人的課堂教學,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4.課堂上要靈活運用鼓勵性評價,同時評價要有針對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