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我變成了一棵樹》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文寫了“我”想象自己變成了一棵樹,長滿了各種形狀的鳥窩,小動物們和媽媽住在鳥窩里的事。教學中,要結合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走進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同時,關注文章寫法,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發現文章的語言美、想象美,練習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想象世界。學情分析:三年級學生思維活躍,嘗試欲望強烈,想象力豐富。但在創新能力和思維方面還存在不足,想象力會不自覺的受到思維定勢的約束。教師應由淺入深設計想象訓練,鼓勵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展開想象。教學目標:1.了解“我”變成一棵樹之后的奇妙經歷,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2.能大膽想象,自己會變成什么,以及之后會發生什么奇妙的事。教學重點:了解“我”變成一棵樹之后的奇妙經歷,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教學難點:了解“我”變成一棵樹之后的奇妙經歷,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創設情境1.出示一棵大樹,樹上的詞語有:希望 癢癢 鱷魚 丁零 香腸 陳醋秘密 繼續 狐貍 巧克力 形狀(1)學生開火車領讀詞語。(2)用自己喜歡的詞語說幾句話。2.導入: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你覺得變成一棵樹有趣嗎?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課文,品讀變成樹的美妙和神奇。設計意圖:通過復習詞語,鞏固學生對詞語的掌握。二、深入讀文,品析語言(一)學習第二部分,感受想象的神奇。1.自由讀一讀課文的第5~20自然段,畫出你覺得有意思的句子,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寫寫批注。2.學生匯報,教師相機指導。3.體會初變樹的樂趣。(1)讀一讀第5~8自然段,把自己認為有意思的句子讀給大家聽。(2)感知鳥窩的形狀美。①出示樹的圖片,然后依次出現三角形的、正方形的、長方形的、圓形的、橢圓形的、菱形的鳥窩。②學生進行補充填空。我變成了一棵長滿( )的鳥窩的樹:三角形的、正方形的,還有長方形的、圓形的、橢圓形的、菱形的……風一吹,( )。③指導有感情地朗讀。(3)體會鳥窩里的幸福。①學生匯報交流。②出示句子:句1:我會請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鴨子、小鱷魚、小狐貍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歡也可以住進來。句2:你怎么住進來?別擔心,我會彎下腰,讓鳥窩離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輕輕一跳或者輕輕一爬,就像平時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③引導學生認識設問句,了解其特點和作用。④鼓勵學生找出文中另一個設問句讀一讀,鞏固設問句的特點及作用。⑤找出這部分中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如:你猜,我變的樹上會長什么?當然不是蘋果啦,梨也不對——對了,鳥窩!⑥多種形式讀自己喜歡的句子。4.體會媽媽進入鳥窩的變化。(1)讀一讀第9~20自然段,把自己認為有意思的句子讀給大家聽,并簡單說說自己的感受。(2)相機出示下面的句子,引導學生讀句子并說說“我”高興和失望的原因:我有點兒高興,又有些失望。①引導學生聯系第11自然段讀句子談感受。②重點抓住描寫媽媽和小動物們吃東西時的句子進一步感悟“我”的高興和失望。③引導學生質疑。④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和段落。(二)學習第三部分,感受現實的幸福。1.輕聲讀第21~23自然段,交流思考:讀了這一部分,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怎么知道的?2.學生交流匯報,教師相機點撥。設計意圖:教學設計中,旨在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感受想象的神奇。關注文章的寫法,感受使用設問句的好處。同時,通過圖片的直觀感受,體會變成長滿鳥窩的樹的快樂。三、創作表達,嘗試練筆1.導思:想象的世界是多么神奇與美妙!如果你也會變,你想變成什么?之后會發生什么奇妙的事?2.動筆進行寫話練習。3.投影展示評議。四、作業1.把課后生字每個帶拼音寫三遍,組兩個詞。2.課后詞語抄寫兩遍。板書設計:17.我變成了一棵樹媽媽住進“我”的鳥窩媽媽認出“我”母愛偉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