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樹之歌》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單元是識字單元,以“場景、樹木、動物”“農事”等識字主題申聯起了本單元識字、寫字與多音字,旨在引導學生在不同的語境中識字學詞。《樹之歌》是一首介紹樹木特征的歸類識字兒歌,描寫了11種樹木,表現了大自然樹木種類的繁多、豐富,是一篇受學生喜愛的韻文。這首兒歌只有4句話,分別從樣子、顏色、習性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樹木的特點。本單元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識字單元對課文內容理解的要求和課文單元有所不同,教學時應把教學重點放在識字寫字上,本單元的生字都是生活中的常用字,引導學生發現漢字規律,鼓勵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對課文內容不必作深入的理解與分析。要準確把握寫字要求,要加強易錯筆畫、筆順的指導和形近字的辨析,引導學生把字寫正確,在美觀方面不作過多要求,要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教學目標】1.朗讀課文認識“梧、桐”等15個生字,會寫“楊、壯”等10個字,會寫“楊樹、樹葉”等8個詞語。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通過朗讀課文、看圖等方式,初步了解11種樹的基本特點,感受大自然之中樹木種類的豐富。積累與樹木有關的諺語。【教學重難點】1.運用部首歸類、形聲字特點、組詞等多種方法認識“梧、桐”等15個生字,會寫“楊、壯”等10個字,會寫“楊樹、樹葉”等8個詞語。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通過朗讀課文、看圖等方式,初步了解11種樹的基本特點,感受大自然之中樹木種類的豐富。積累與樹木有關的諺語。【教學準備】PPT課件 書寫練習紙【教學課時】2課時第1課時【課時目標】1.朗讀課文認識“梧、桐”等15個生字,會寫“楊、桐、楓、松、柏、壯”5個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第1至4行,初步了解樹木的特點,仿照課文句式嘗試創編兒歌。3.背誦課文前4行,感受樹種的豐富和大自然的美好。【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1.情境導入:準備給校園的樹木掛名牌2.出示課題,齊讀。二、初讀兒歌1.出示讀文要求: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抽生逐句朗讀課文,生生評價、正音。三、再讀課文1.再讀課文:①數一數,課文有幾句話。②圈一圈,課文一共寫了幾種樹。2.出示樹木名稱的詞語,叫出它們的名字。四、品讀兒歌 1.課文中這么多樹,你喜歡哪棵樹,為什么?2.學生自由交流,師相機引導楊樹高:你在生活中哪里見過楊樹?(抽生交流自己眼中的楊樹)你猜猜楊樹有多高呢?(抽生猜,師補充)榕樹壯:說一說你了解的榕樹的樣子(學生自由說)課文怎么寫得?出示句子,理解“壯”生活中“壯”是什么樣子?(我們班哪位同學壯,找兩位學生對比,哪個壯?)榕樹壯,是怎樣的壯?(高大、茂盛)榕樹很粗很壯,遠遠看去就像一片樹林。在南方的田間、路旁,榕樹就像一座座天然的涼亭,是過路人休息、乘涼的好去處。(出示圖片)你們猜猜這是幾棵樹?(簡介榕樹)相機指導書寫“壯”字。梧桐樹葉像手掌梧桐樹的樹葉很像手掌。(把什么比作什么?)(生根據形聲字的特點認識“梧”字;通過指指“手掌”,摸摸“掌心”,“鼓掌”歡迎,識記“掌”字。)你還觀察過哪些樹葉的形狀呢?(拓展我會說:柳樹葉)楓樹秋天葉兒紅、松柏四季披綠裝你們在哪里見過的,它是什么樣子的呢?(學生自由交流)楓樹的葉子火紅火紅的,松樹和柏樹一年四季都是綠色的,就像穿著綠衣服一樣,所以文中說——披綠裝。認識“裝”字:對比“壯”和“裝”,利用形聲字特點識記。拓展延伸:綠色的衣服是披綠裝,那紅色的衣服是披什么裝呢……你還知道哪些樹也是四季披綠裝呢?(如我們校園里的樹木:竹子、桂花樹、廣玉蘭;還有常見的香樟樹、冬青樹、紅豆杉等)仿照課文說句子:如竹子四季披綠裝……六、練習背誦,鞏固識字1.練習背誦課文前四行。2.出示圖片掛樹牌。(前6種樹)3.出示木字旁的生字,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識記。4.游戲:摘橙子(識字組詞)。七、指導書寫1.出示5個木字旁生字。2.學生觀察字形結構,交流書寫易錯筆畫。(重點強調“楓”字)3.師范寫,生練寫,互評。八、課堂小結,布置作業1.小結:這節課作者從樣子、葉子、顏色這幾方面寫樹木的不同特點,作者還從哪些方面寫樹木的呢,我們下節課學習。2.課后作業①正確、規范書寫本節課學習的6個生字并組詞;②仿照課文前四行繼續創編兒歌;③同桌說一說:自己在生活中了解的樹木,并積累它們的名稱。【板書設計】樹之歌11種樹木 樣子樹葉顏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