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內容 15.搭船的鳥教學目標 1.認識“父、鸚”等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啦”,會寫“搭、親”等12個字,會寫“母親、外祖父”等11個詞語。 2.通過品讀描寫翠鳥的語句,初步體會作者有順序、抓特點觀察事物的好處。 3.學習作者觀察翠鳥的方法來觀察事物。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品讀描寫翠鳥的語句,初步體會作者有順序、抓特點觀察事物的好處 難點:學習作者觀察翠鳥的方法來觀察事物。教學過程一、明確單元目標,引入新課 1今天我們走進新的單元。出示篇章頁: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仔細觀察,把觀察所得寫下來。(抽生讀這兩句話) 師:這兩句中有一個關鍵詞你能找出來嗎?(觀察)理解觀察。齊讀這兩句話。 3.法國雕塑家羅丹說:“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敝灰粜挠^察,生活處處都是美。今天我們也帶著這樣一雙眼睛,走進第15課《搭船的鳥》。 4.板書課題,.教寫“搭”字:搭是個生字,伸出手跟著老師寫一寫:提手旁寫修長,草字頭蓋右上,撇要穿插捺舒展。 5.激趣:一般我們都說人去搭船、搭車,這篇課文說搭船的是? 引導學生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預設1:這是一只什么鳥? 預設2:這只鳥是什么樣子的? 預設3:它為什么要搭船? 過渡:帶著心中的疑問走進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這是一只什么鳥,搭了誰的船,在干什么? (1)檢查詞語 (2)教多音字?!袄病笔且粋€多音字。擬聲詞中一般都讀第一聲,比如:沙啦、嘩啦;在句末,表示語氣,一般讀作輕聲,比如好啦,來啦。 (3).教寫“翠”字 :“翠”字最難寫,怎么寫好呢?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從筆畫上,結構上,給大家提提醒) (4).出示寫好“翠”字的口訣 (“羽”變部首不要勾,關鍵橫畫要寫長,豎畫不能分開“從”,上緊下松才好看。)寫字姿勢提醒,抽生展示師生共同評價,同桌相互 評價。 (5)匯報交流:一只 鳥,搭了 (誰)的船,在 (干什么) 過渡:這是一次平常的探親之行,讓他偶遇了搭船的鳥,那么在這次出行中作者對哪些事物做了細致地觀察。 默讀課文,找一找作者對哪些事物做了細致地觀察?畫出相關的句子。 匯報交流:“我”在去鄉下外祖父家的路上觀察了哪些事物?(雨 船夫 翠鳥的外形 、捕魚的樣子) 三、品讀觀察細致之處 1..跟著作者去觀察學習第二自然段。過渡:讓我們的目光聚焦到翠鳥的身上。 出示自學提示:跟著作者去觀察 輕聲讀讀第二自然段,說說你看到了一只怎樣的鳥?從哪里看出來的? 2.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 (1)交流匯報。預設:這是一只彩色的鳥。 預設:這是一只美麗的鳥。 (2)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了這只翠鳥的美麗?圈一圈。 預設1:我從“翠綠”“藍色”“紅色”,感受到了翠鳥色彩艷麗,十分美麗。(板書:翠綠 藍色 紅色) (3)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思考:作者觀察了翠鳥哪些部位的顏色?請你圈出描寫翠鳥部位的詞,讀一讀,你有什么發現? 預設:作者觀察了翠鳥的羽毛、翅膀、長嘴的顏色。 預設:它還有一張紅色的長嘴(它的嘴是什么形狀的,什么顏色的)師:作者離鳥還有一段距離,能看的這么細致是了不起的。 師:還有哪個地方也能說明作者觀察的特別特別的細致。預設:還有它的羽毛是翠綠色的,師追問:它的全身都是翠綠色的嗎? 預設:不是,翅膀是藍色,師追問:翅膀都是藍色的嗎?不是 ,你從那個詞知道的(一些) (4)指導朗讀。 3.小結第二自然段的寫法 (1)從整體到部分。 ▲我們再來讀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作者先總寫這是一只(彩色)的小鳥,然后分別寫了鳥的什么?(羽毛、翅膀、長嘴。) ▲點撥:這樣觀察,能夠讓我們對事物有一個全面、完整的了解。(板書:從整體到部分) 出示例文 鞏固方法 例文1 這是一只可愛的小蝸牛!它的殼硬硬的,就像背著一座小房子;兩只觸角細細的,好像兩根天線;它的眼睛很小,像兩顆小芝麻。 例文2 這是一只美麗、可愛的小白兔!它全身的毛雪白雪白的,三角形的耳朵總是豎著,一雙紅紅的眼睛向紅寶石,最逗人的是那張三瓣嘴,吃起東西來可愛極了!它的后背和腹部都長著白的色毛,它的前腿又短又小,后腿又長又有力。 (2)抓住特點 ▲請你讀一讀這些詞。羽毛是翠綠的, 翅膀帶一些藍色,紅色的長嘴(把翠鳥顏色上這些細微的差別都呈現出來了) ▲質疑:為什么沒有注意到翠鳥的眼睛、爪子、尾巴呢?你們猜猜看。 可見觀察外形的時候,要抓住事物最有特點的地方。(板書:抓住特點) 出示:熊貓 松鼠 椰樹的圖片。 ▲遷移:如果一只熊貓出現在你眼前你會抓住它的什么來寫?(那黑白相間的毛皮和黑眼圈)如果一只松鼠出現在你面前你會抓住它的什么來描寫?(毛茸茸的大尾巴);如果是一只孔雀出現在你的面前你會抓住什么來描寫?;(我會抓住它的尾巴像一把大扇子) 小結:抓住事物的特點,我們就能把它描述的更好。 三、遷移運用 1.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和描寫方法,觀察小動物的外形特點并寫一寫。(出示不同類型、不同姿態的小動物圖片,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動物,仔細觀察它的外形寫一寫。) 2..交流展示 四、總結全文,延伸課外 1.延伸:大自然中,不僅僅是這只外形美會搭船的翠鳥,只要我們善于觀察,流淌的小溪、雪中的松樹、歡快的魚兒,美無處不在,同學們要用心感受,并用文字記錄身邊美好的事物。 2.結課:就是一次意外的相遇,在作者細致的觀察和描寫中,一只美麗的鳥就呈現我們的眼前。下節課,我們將繼續感受作者對翠鳥動作的細致觀察。 七.布置作業 基礎做作業: 1.抄寫詞語,注意書寫規范、美觀。 母親 外祖父 雨點 船夫 用力 船頭 羽毛 翠綠 靜悄悄 翠鳥 捕魚 2.加強作業:熟讀課文,感受作者細致的觀察。 3.提高作業:細致觀察一種小動物的外形,并寫一寫。板書設計觀察(看)教學反思搭船的鳥》是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以兒童的口吻,描寫了“我”在去鄉下的路上觀察并認識翠鳥的過程。課題中的一個“搭”字,使鳥兒具有了靈性,體現了鳥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諧。第五單元主題是“留心觀察”,語文要素是“體會作者是怎樣的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搭船的鳥》記錄了“我”在旅途中的觀察所得,既觀察了旅途中聽到的雨聲,也觀察了翠鳥的外形和捕魚時的動作。所以在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學習文中描寫翠鳥的外形,學習作者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 成功之處: 1.聚焦單元主題先引導學生從單元整體入手,聚焦單元主題“觀察”,讓學生在學文之前明晰目標,做到學習的有的放矢。 2.主問題引導,整體把握。 結合課后習題“讀課文,想想作者對哪些事物作了細致觀察啊,說說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以這個問題主導,引導學生整體把握作者對雨天的場景、翠鳥的外形、捕魚的動作作了細致的觀察。 學外形,重觀察 作者郭風在描寫翠鳥的外形時,特別注意觀察的順序,由整體到局部。這是學生很難發現的觀察順序,我在在設計時著重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批注、對比閱讀等方式,發現內在的觀察順序,并及時進行觀察練習和鞏固。這是本課的重難點,也是我設計最用心之處。 4.讀寫結合,學以致用 本節課學習了翠鳥的外形,課堂上我設計了講練結合,出示了一些學生熟悉的動物圖片,讓學生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和描寫方法,觀察自己喜歡的動物外形特點寫一寫,寫完立即讓學生上臺交流自己寫的片段,學生根據評價標準進行評價,這個環節體現了教學評一致性。 但這節課仍然存在有不足之處。首先,在課堂上還應該多給學生一些觀察方法方面的指導,不能放手讓學生隨意的去觀察。其次,我自己說話的語速有點快,感覺課堂節奏有點趕。 處處留心皆學問,總之,在教學中我們要緊扣單元主題“留心觀察”,多種形式積極滲透單元語文要素“體會作者是怎樣的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引導學生在品讀文本中感受留心觀察帶來的樂趣,學習觀察事物的方法,做生活的有心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