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第七章 運動和力第七節 牛頓第一定律學習目標-新課導入-新知探究-課堂小結-課堂訓練北師版-物理-八年級下冊學習目標1.理解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是慣性,知道慣性現象。2.知道慣性定律(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能區分慣性和慣性定律。3.了解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重點】牛頓第一定律、慣性。【難點】對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的理解。新課導入觀察思考擲實心球擲出去的實心球不再受到推力,也能繼續在空中行進。你還見到過哪些類似的現象?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現象?新知探究水杯倒入清水,并將紙盤居中放置在杯子上方,在紙盤正中央豎直放一個紙筒,然后將雞蛋橫放在紙筒上方,雞蛋和水杯處于同一條豎直線上,然后用手快速將紙盤推開,觀察雞蛋掉落的情況。知識點 慣性一新知探究1. 慣性: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2. 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物體有慣性,慣性是屬性,不管動與靜。新知探究3. 慣性大小的決定因素——質量(1)質量越大的物體,慣性越大。(2)不要誤認為慣性的大小與速度有關。假如慣性大小與速度有關,則物體的速度越大慣性越大,速度越小慣性越小,進一步推理得:當物體的速度為零時,物體就不具有慣性,但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由此可見,慣性大小與速度有關的觀點是錯誤的。新知探究1.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都有慣性,即無論物體是靜止還是運動,無論物體是受力還是不受力,在任何時候、任何狀態下都具有慣性。2.慣性不是力,在解答問題時,只能說“由于慣性” “具有慣性”。而不能說“受到慣性”“由于慣性的作用”“克服慣性”等,否則就將慣性和作用混為一談。3.所有的物體都有慣性,但不同物體的慣性大小是不同的,物體的慣性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物體的質量越大,慣性越大;物體的質量越小,慣性越小,質量是物體慣性的量度。新知探究在板車上放著一塊木塊,突然急速拉動板車,會看到什么現象?為什么?解釋方法:1.交待研究對象原來的運動狀態;2.說明運動條件的改變;3.點出慣性并得出結論。解釋慣性現象新知探究木塊向左側傾倒。因為木塊開始處于靜止狀態,當板車突然向右運動,木塊因為有慣性,要保持靜止狀態,所以木塊向左側傾倒。新知探究正在向右運動的板車,突然受阻停止運動,會看到什么現象?為什么?木塊向右側傾倒。因為木塊開始處于向右運動狀態,當板車突然停止,木塊因為有慣性,要保持向右運動狀態,所以木塊向右側傾倒。新知探究開車系安全帶為什么開車時一定要系安全帶?司機原來和車一起向前運動,緊急剎車時,車由運動突然變成靜止,而司機和前排乘客由于具有慣性,繼續向前運動,容易撞到擋風玻璃發生傷害,系好安全帶可以防止司機和前排乘客由于慣性帶來的傷害。新知探究慣性的利用與防止判斷某一事例是利用慣性還是防止慣性,可從“結果”出發,若有了慣性,結果對我們有利,則屬于利用慣性;若有了慣性,而不加以預防,結果對我們有害,則屬于防止慣性。新知探究投籃我們常常利用慣性套緊斧頭新知探究禁止超載座位上設置頭枕也要避免慣性帶來的危害例題下列現象中,不屬于利用物體慣性的是( )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塵B.運動員采用助跑跳遠C.騎自行車時為了減速捏剎車閘D.冰壺運動員投出冰壺后,冰壺仍能前進一段距離新知探究C新知探究觀察下列生活中的現象,并思考。運動和力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呢?知識點 牛頓第一定律二新知探究實驗思路木板、小車、棉布、毛巾、斜面實驗器材①實驗中如何改變阻力大小?②觀察什么現象反映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③怎么讓小車不受推力自己運動?怎么保證小車獲得的初速度相同?逐步改變水平面的光滑程度觀察比較小車運動的距離的遠近相同的小車,同一斜面、從同一高度靜止開始下滑實驗:探究運動和力的關系新知探究實驗裝置實驗過程第一次在水平木板上鋪上毛巾,第二次鋪棉布,第三次直接使用木板。比較小車三次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和運動情況有什么不同。新知探究接觸面毛巾棉布木板大小阻力的大小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小車速度減小的情況快慢更小更慢短較長最長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運動的距離越遠 ,速度減小得越慢 。實驗記錄結論新知探究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同一小車從靜止下滑到達斜面底端速度相同棉布表面木板表面比較小車滑行的距離控制變量法轉換法實驗分析新知探究推論設想一下,如果我們有足夠光滑(沒有任何阻力)的水平面,小車的運動情況如何?足夠光滑如果物體受到的阻力為零,速度就不會減小,物體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即勻速直線運動。靜止物體不受力保持靜止新知探究1.“一切”適用于所有物體。2.“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條件。3.“總”一直、不變。解釋一切物體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牛頓第一定律新知探究5.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來的。不能用實驗直接證明。4.“或”指物體不受力時,原來靜止的總保持靜止,原來運動的就總保持原來的速度和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兩種狀態必有其一,不同時存在。6.牛頓第一定律說明了運動和力的關系: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一切物體運動狀態發生改變時,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理想實驗法例題踢出的足球在空中飛行時,若受到的外力全部消失,則足球將( )A.繼續做曲線運動 B.豎直向下做加速運動C.靜止不動 D.做勻速直線運動新知探究D課堂小結牛頓第一定律慣性牛頓第一定律意義:是在大量的實驗基礎上,經過推理而得出的。說明: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不是維持物體的運動的原因。定義: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影響因素:慣性的大小由質量決定慣性的應用:擲鉛球;慣性的防止:安全帶內容:一切物體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課堂訓練1.關于慣性,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叫做慣性B.射出的子彈離開槍口繼續高速前進,是因為子彈受到慣性的作用C.汽車關閉發動機后還能繼續前進是由于汽車的慣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D.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D 課堂訓練2.如圖所示,飛機要在飛行中向目標處空投救災物品,空投位置應是A、B、C 中的( )A. AB. BC. CD. 三個位置都可以A 課堂訓練3.如圖是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實驗中該同學先后三次將同一木塊放在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然后分別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木塊,使其沿斜面向下運動,逐漸減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觀察木塊移動的距離,從而得出力和運動的關系。(1)實驗中,斜面的作用是: 。實驗探究中阻力的大小是通過 來顯示的;實驗探究中,有一個相同的操作步驟是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這一操作的目的是 。使木塊獲得一定的速度木塊在水平面上移動的距離使木塊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相同課堂訓練(2)在實驗操作中有一處明顯的錯誤是 (不要解釋錯誤的原因)。更正錯誤后進行實驗,從實驗中觀察到,三次水平面上木塊受到的阻力逐漸 (選填“減小”或“增大)。(3)在上述實驗觀察分析的基礎上,可以推測:如果阻力力減小為零,水平面足夠長,那么木塊在水平面上的速度既不減小,也不增加,運動方向也不發生變化,木塊將 。分別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木塊減小做勻速直線運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