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第八章 壓強和浮力第四節 大氣壓強學習目標-新課導入-新知探究-課堂小結-課堂訓練北師版-物理-八年級下冊1.通過實驗知道大氣壓強的存在。2.理解托里拆利實驗。3.知道大氣壓的變化規律。4.知道大氣壓強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學習目標【重點】大氣壓強的存在和大氣壓的測定。【難點】理解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式水泵的工作過程。新課導入我們生活在地球周圍的大氣層中,氣體也像液體一樣具有流動性,同時也受到重力的作用。那么,大氣是否也像液體那樣在它的內部存在壓強呢?新知探究知識點 大氣壓強的存在一將浸過酒精的棉花點燃后放入廣口瓶內,然后立即將剝殼的熟雞蛋堵住瓶口,觀察現象。現象:熟雞蛋被吞入瓶中。分析:瓶內氣體對雞蛋的壓強小于瓶外大氣壓強,在大氣壓作用下,雞蛋被壓入瓶中。實驗1新知探究將硬紙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過來,放手后,看到什么現象?現象:硬紙片落下分析:如果大氣有壓強,則硬紙片上、下面受壓強相等,硬紙片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如果大氣沒有壓強,結果相同。實驗2新知探究將玻璃杯裝滿水,仍用硬紙片蓋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過來,如果放手,會出現什么現象?現象:硬紙片沒有掉下來,水不往外流分析:硬紙片受重力作用,受水向下的壓力作用,沒有下落,必須受向上的力的作用。這個力的施力物體只能是大氣,證明大氣存在壓強。新知探究現象:硬紙片仍然沒有掉下來,水不往外流分析:大氣壓強向各個方向再慢慢把杯口向各個方向轉一圈,又看到什么現象?新知探究演示:生活中的大氣壓現象新知探究總結在大氣內部各個位置都存在著壓強。這個壓強叫作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大氣壓強存在的原因大氣受重力的作用大氣有流動性新知探究早在1654年,德國馬德堡市市長奧托·馮·格里克就在馬德堡市公開表演一個著名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他把兩個直徑為30cm銅質空心半球緊緊地扣在一起,用抽氣機抽出球內的空氣,然后用16匹馬向相反方向拉兩個半球,結果費了很大的勁才把它們拉開。馬德堡半球實驗演示:馬德堡半球實驗新知探究最先證實大氣壓強存在的典型實驗是馬德堡半球實驗。新知探究知識點 大氣壓強的測定二既然大氣中也存在壓強,那么大氣壓強到底有多大呢?用什么方法可以測出它的數值呢?托里拆利(1608-1647)意大利物理學家、數學家世界上最先較精確測量出大氣壓值的科學家。新知探究1.托里拆利實驗新知探究=ρ水銀 gh=13.6×103 kg/m3×9.8 N/kg×0.76 m=1.01×105 Pap大氣=p水銀標準大氣壓 p0= 1.01×105 Pa2.大氣壓的數值粗略計算標準大氣壓可取為1.0×105 Pa。這個值相當于10N的壓力作用在1cm2的面積上產生的壓強。新知探究氣壓計:測定大氣壓的儀器水銀氣壓計金屬盒氣壓計(又稱無液氣壓計)新知探究知識點 大氣壓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三排除吸盤內的空氣,大氣壓把吸盤緊壓在墻面。吸飲料時管內空氣減少,大氣壓壓著飲料沿吸管進入嘴里。新知探究活塞式抽水機新知探究離心式抽水機新知探究知識點 大氣壓強的變化四1.氣體體積與壓強的關系氣球被腳一踩,它的體積變小,球內氣體的壓強增大,會將球皮壓破。打氣時,當打氣筒的活塞下移一些后,筒內的氣體體積減小,壓強增大,所以活塞越向下壓越費力。在溫度不變的條件下,一定質量的氣體,體積減小,它的壓強就增大;體積增大,它的壓強就減小。新知探究拿著自制氣壓計從樓下到樓上,觀察玻璃管內水柱高度的變化。大氣壓隨高度增加而減小。實驗自制氣壓計2.大氣壓與海拔高度的關系新知探究海拔越高,空氣越稀薄,大氣壓越小。課堂小結大氣壓強大氣壓的存在大氣壓的測量大氣壓的變化大氣內部各個位置都存在著壓強產生原因:重力、流動性托里拆利實驗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約為760mm標準大氣壓1.01×105Pa海拔越高,氣壓越低,液體沸點也降低大氣壓與人類生活氣壓計、活塞式抽水機、離心式水泵等課堂訓練C1.如圖為一種硅膠制成的免打孔門吸,將其套在門背后的把手上,并使吸盤緊壓在門后的光滑墻壁上,門就會被固定。下列事例的工作原理與此門吸原理相同的是( )A.熱氣球升空B.飛機升空C.用吸管吸飲料D.船閘課堂訓練A2.如圖所示是托里拆利實驗裝置圖,玻璃管內的水銀柱穩定后,兩水銀面的高度差是760mm(試管口始終沒離開水銀面),下列做法高度差改變的是( )A.將實驗裝置轉移到高山上進行實驗B.稍稍提高玻璃管C.往水銀槽中添加水銀D.使玻璃管傾斜課堂訓練大氣壓強3.如圖所示,護士為病人打針前,先把針管里的活塞推到底端,然后把針頭插入藥液中,提起活塞,藥液在 的作用下進入針管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mp4 生活中的大氣壓.mp4 第四節 大氣壓強.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