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內容 坐丼觀天 課型:新授課課時目標 1.識記“沿、答”等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哪”;理解“坐井觀天、井沿”等7個詞語;學寫“觀、喝、渴”等8個生字。 2.讀通小鳥和青蛙的3組對話,初步感知文章大意。教學重難點 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積累“無邊無際”;交流識字方法,拓展詞匯量。教學過程 教學評價一、補寫課題,引入新課。 1.教師出示課題《坐井____天》,讓學生填空。 2.學生觀察“觀”字,發現左右部件筆畫穿插。教師補寫課題。 3.教師示范寫“觀”,說明書寫要點:左窄右寬,“又”第二筆是長點,“見”首筆豎緊貼田字格的豎中線,下端過田字格的橫中線。 4.學生在田字格中練習書寫,然后評議。 5.出示象形字“觀”,幫助理解字義:見字旁的“觀”,就是看,觀天就是看天。 6.教師介紹寓言特點。學生齊讀課題。 小結:這是一則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里往往藏著深刻的道理,也就是寓意。《坐井觀天》會藏著什么道理呢?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引導學生聯系字形來理解字義。同時,學生在學習之初明確了閱讀目標,思考其中的道理。 二、創設情境,整體感知。 1.教師講故事,創設故事情境。 (1)教師讀第1自然段,走進故事。 (2)出示(課文插圖),觀察青蛙和小鳥所處位置。隨文認讀“井沿”。 ①指一指中的“井沿”。 ②識記“沿”。 ③學生聯系生活,說說還知道哪些“沿”。 ④觀察,和同桌說一說青蛙和小鳥的相遇。 2.學生自由朗讀第2至7自然段,感知3組對話。 要求:正確朗讀課文,讀不準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找出青蛙和小鳥的對話。 3.師生合作,串讀課文。 (1)教師讀旁白,指名朗讀青蛙和小鳥說的話。 (2)出示句子,讀句子,識記句子中的生字。 出示:小鳥回答說:“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兒水喝?!?識記生字“答”;比較生字“渴、喝”的部首區別,“口渴”需要水,因而偏旁是“氵”;“喝水”是一個動作,張嘴喝,要用口,因而偏旁是“口”,可以讓學生借助順口溜“口渴想要水,喝水要用嘴”區別這兩個字。 出示:小鳥說:“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讀準多音字“哪”的輕聲?!板e”字結合生活實際,在語境中識記,比如:“作業寫錯了”“有錯要改正”。交流“弄、際”的識記方法。 (3)同桌認領角色,進入情境,再讀課文。 (4)出示,讀后完成填空,整體感知課文。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認領角色,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隨文識字遵循了語文學習的規律——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把字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去識記,把字的音形義緊緊地結合在一起去識記,可以大大提高識字興趣,優化識字效果。 三、指導書寫,運用生字。 1.引導觀察,歸納生字。 (1)獨體字:井 (2)上下結構:答 (3)左右結構:觀、沿、喝、渴、話、際 2.指導書寫“喝、渴”。 (1)觀察對比,書寫“喝、渴”。 (2)教師范寫,提示:注意右半部分的筆順,里面先寫“人”字,再寫“豎折”。 (3)學生練寫“渴、喝”,后評議。 (4) 學以致用“喝、渴”。 出示: 喝 渴 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里,口( )了,下來找點兒水( )。 3.學生練習書寫:井、沿、答、話、際。 教師相機指導:寫“沿”時,注意右上方與“幾”不同;寫“際”字時,注意“阝”是兩筆完成的,要寫得高而窄;“井”兩橫上短下長,撇伸展,豎為懸針豎;“答”的上部“?”要寫在豎中線兩側;“話”的左部橫折提中橫不宜長,折短。 4.反饋評價。 設計意圖:歸類進行書寫指導,可以把握一類字的書寫難點,重點指導容易混淆的形近字,提高寫字的效率。 隨文識字,引導學生交流多種識字方法,牢記生字字形結構和筆畫特點。 抽取幾名不同水平的學生說句子練習。 教師通過學生交流寫字要點和巡視書寫檢查學生對寫字的掌握情況。分層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本課課文。(基礎作業) 2、把這個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一聽。(加強作業) 3、讀一讀《刻舟求劍》這個寓言故事。(拓展作業)板書設計12.坐井觀天 青蛙 井口那么大 小鳥 無邊無際教學反思本節課我以識字寫字為重點,識字寫字環節教學扎實。我在安排學生讀書時,每次都有明確要求。讀書時思考什么問題,解決什么問題,都向學生交代清楚,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反復讀課文,大部分內容在讀的過程中去理解。特別強調邊讀邊思考,使朗讀、提問緊密結合。重視語言文字訓練。 存在的不足有:1.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指導的還不是很透,學生讀的還不是很到位。2.在課文的最后環節里應該讓孩子整體分角色朗讀,讓孩子整體感知課文。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該加強自身的修養,和文化底蘊,提升自身的朗讀能力,并且在教學的過程要深度的挖掘課文的內容及情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孩子學習語文的興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