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化學 必修 第二冊(魯科)階段重點強化練六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多糖是多個單糖分子按照一定的方式,通過分子內脫水結合而成的B.淀粉和纖維素都是重要的多糖,它們的分子式都是(C6H10O5)n,二者互為同分異構體C.多糖在性質上跟單糖、雙糖不同,一般不溶于水,沒有甜味D.淀粉在稀H2SO4作用下水解最后生成葡萄糖和果糖2.下列關于蛋白質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在紫外線的照射下,蛋白質變性B.蛋白質能透過濾紙,但不能透過半透膜C.重金屬鹽使蛋白質分子變性,所以吞“鋇餐”(主要成分是硫酸鋇)會引起中毒D.濃硝酸濺到皮膚上,皮膚立即變黃3.下列關于乙醇和乙酸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等物質的量的乙酸和乙醇分別與足量的鈉反應產生氫氣的物質的量相等B.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飽和Na2CO3溶液鑒別C.乙酸和乙醇都能與K和KOH溶液反應D.乙醇和乙酸都能發生氧化反應和取代反應4.人們在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糯米中的淀粉能與銀氨溶液反應產生銀鏡B.糯米中的淀粉是否水解完全可以用碘水來檢驗C.糯米中的淀粉在堿性條件下能發生水解生成葡萄糖D.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粽子,因為糯米中含大量的葡萄糖,會使血糖升高5.若乙酸分子中的氧都是18O,乙醇分子中的氧都是16O,則乙醇與過量乙酸在濃硫酸作用下發生酯化反應,一段時間后,分子中含有18O的物質有( )A.1種 B.2種C.3種 D.4種6.亞油酸(含有碳碳雙鍵)在玉米油中的含量高達60%以上,經常食用玉米油可降低人體血清中的膽固醇,有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冠狀動脈硬化和血栓形成的作用,因此玉米油被譽為“健康油”“長壽油”。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玉米油屬于酯類,能水解B.玉米油沒有固定的熔、沸點,常溫下為固態C.亞油酸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玉米油營養價值高是因為飽和脂肪酸含量高7.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棉花和蠶絲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質B.脂肪在人體內脂肪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甘油(丙三醇)和高級脂肪酸C.蛋白質溶液中加重金屬鹽發生了物理變化D.大豆富含蛋白質,磨成豆漿煮沸后,蛋白質變成了氨基酸8.現有如圖轉換關系,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N為乙酸B.分子式為C4H8O2的有機物的同分異構體共有5種C.過程①如果加熱一段時間后發現忘記加碎瓷片,應該停止加熱,待冷卻后補加D.可用飽和碳酸鈉溶液來除掉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9.某有機物的結構簡式如圖,下列關于該有機物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分子式為C10H14O6B.1 mol該物質能與2 mol NaHCO3發生反應C.分子中含有三種含氧官能團D.該有機物在濃硫酸作用下,既可以和乙醇又可以和乙酸發生酯化反應二、非選擇題10.“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等有關于酒的中國古詩詞比比皆是,在歷史長河中酒不僅是一種具體的物質,而且成了一種文化的象征。酒的主要成分是一種常見的有機物乙醇。(1)乙醇是無色有特殊香味的液體,密度比水的________。(2)工業上用乙烯與水反應可制得乙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寫反應條件)。(3)屬于乙醇的同分異構體的是________(填字母)。E.HO—CH2CH2—OH(4)乙醇能夠發生氧化反應:①46 g乙醇完全燃燒消耗____mol氧氣。②乙醇在銅作催化劑的條件下可被氧氣氧化為乙醛,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乙醇和金屬鈉緩慢的反應,放出無色無味的氣體,反應的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實驗室制取乙酸丁酯的實驗裝置有如圖所示兩種裝置供選用。其有關物質的物理性質如下表:乙酸 1 丁醇(CH3CH2CH2CH2OH) 乙酸丁酯熔點(℃) 16.6 -90 -77.9沸點(℃) 117.9 117~118 126.5密度(g·cm-3) 1.05 0.81 0.88水溶性 互溶 可溶(20 ℃,7.7 g/100 g水) 微溶(1)制取乙酸丁酯的裝置應選用________(填“甲”或“乙”)。不選另一種裝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該反應是一個可逆反應,為了提高1 丁醇的利用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從制備乙酸丁酯所得的混合物中分離提純乙酸丁酯時,需要經過多步操作。如圖所示的操作中,與本次分離提純無關的是________(填標號)。(4)在有機實驗中經常會用到分液漏斗等儀器。小華同學在利用分液漏斗進行分液操作時發現液體流不下來,其可能原因除了分液漏斗活塞堵塞外,還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點即可)。5化學 必修 第二冊(魯科)階段重點強化練六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多糖是多個單糖分子按照一定的方式,通過分子內脫水結合而成的B.淀粉和纖維素都是重要的多糖,它們的分子式都是(C6H10O5)n,二者互為同分異構體C.多糖在性質上跟單糖、雙糖不同,一般不溶于水,沒有甜味D.淀粉在稀H2SO4作用下水解最后生成葡萄糖和果糖答案 C解析 多糖是單糖通過分子間脫水結合而成的;淀粉、纖維素的分子式雖然都是(C6H10O5)n,但是因n的數值不同,不互為同分異構體;淀粉在稀H2SO4作用下水解最后只生成葡萄糖。2.下列關于蛋白質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在紫外線的照射下,蛋白質變性B.蛋白質能透過濾紙,但不能透過半透膜C.重金屬鹽使蛋白質分子變性,所以吞“鋇餐”(主要成分是硫酸鋇)會引起中毒D.濃硝酸濺到皮膚上,皮膚立即變黃答案 C解析 重金屬鹽能使蛋白質變性,變性是不可逆的,但硫酸鋇難溶于水和酸,不生成離子,故不會引起中毒。3.下列關于乙醇和乙酸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等物質的量的乙酸和乙醇分別與足量的鈉反應產生氫氣的物質的量相等B.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飽和Na2CO3溶液鑒別C.乙酸和乙醇都能與K和KOH溶液反應D.乙醇和乙酸都能發生氧化反應和取代反應答案 C解析 乙醇能與K反應,與KOH溶液不反應,乙酸與K和KOH溶液都反應,C錯誤。4.人們在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糯米中的淀粉能與銀氨溶液反應產生銀鏡B.糯米中的淀粉是否水解完全可以用碘水來檢驗C.糯米中的淀粉在堿性條件下能發生水解生成葡萄糖D.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粽子,因為糯米中含大量的葡萄糖,會使血糖升高答案 B5.若乙酸分子中的氧都是18O,乙醇分子中的氧都是16O,則乙醇與過量乙酸在濃硫酸作用下發生酯化反應,一段時間后,分子中含有18O的物質有( )A.1種 B.2種C.3種 D.4種答案 C解析 根據酯化反應的原理:酸脫羥基醇脫氫,寫出化學方程式:,顯然,在反應物乙酸以及產物乙酸乙酯和水分子中都存在18O。而即使乙酸乙酯水解重新生成乙醇,16O依然跟隨著乙基,生成的乙醇中不會有18O。6.亞油酸(含有碳碳雙鍵)在玉米油中的含量高達60%以上,經常食用玉米油可降低人體血清中的膽固醇,有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冠狀動脈硬化和血栓形成的作用,因此玉米油被譽為“健康油”“長壽油”。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玉米油屬于酯類,能水解B.玉米油沒有固定的熔、沸點,常溫下為固態C.亞油酸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玉米油營養價值高是因為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答案 A7.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棉花和蠶絲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質B.脂肪在人體內脂肪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甘油(丙三醇)和高級脂肪酸C.蛋白質溶液中加重金屬鹽發生了物理變化D.大豆富含蛋白質,磨成豆漿煮沸后,蛋白質變成了氨基酸答案 B解析 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蠶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A錯誤;蛋白質溶液中加重金屬鹽,蛋白質會發生變性,變性屬于化學變化,C錯誤;豆漿煮沸后蛋白質發生變性,但不會發生水解,D錯誤。8.現有如圖轉換關系,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N為乙酸B.分子式為C4H8O2的有機物的同分異構體共有5種C.過程①如果加熱一段時間后發現忘記加碎瓷片,應該停止加熱,待冷卻后補加D.可用飽和碳酸鈉溶液來除掉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答案 B解析 分子式為C4H8O2的有機物的同分異構體屬于酸的有2種,屬于酯的有4種,還可能含有碳碳雙鍵和羥基等,多于5種,B錯誤。9.某有機物的結構簡式如圖,下列關于該有機物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分子式為C10H14O6B.1 mol該物質能與2 mol NaHCO3發生反應C.分子中含有三種含氧官能團D.該有機物在濃硫酸作用下,既可以和乙醇又可以和乙酸發生酯化反應答案 C解析 該分子中含有—COOH、—OH兩種含氧官能團,C錯誤。二、非選擇題10.“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等有關于酒的中國古詩詞比比皆是,在歷史長河中酒不僅是一種具體的物質,而且成了一種文化的象征。酒的主要成分是一種常見的有機物乙醇。(1)乙醇是無色有特殊香味的液體,密度比水的________。(2)工業上用乙烯與水反應可制得乙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寫反應條件)。(3)屬于乙醇的同分異構體的是________(填字母)。E.HO—CH2CH2—OH(4)乙醇能夠發生氧化反應:①46 g乙醇完全燃燒消耗____mol氧氣。②乙醇在銅作催化劑的條件下可被氧氣氧化為乙醛,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乙醇和金屬鈉緩慢的反應,放出無色無味的氣體,反應的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小 (2)CH2==CH2+H2O―→CH3CH2OH (3)D(4)①3 ②2CH3CH2OH+O22CH3CHO+2H2O(5)2CH3CH2OH+2Na―→2CH3CH2ONa+H2↑11.實驗室制取乙酸丁酯的實驗裝置有如圖所示兩種裝置供選用。其有關物質的物理性質如下表:乙酸 1 丁醇(CH3CH2CH2CH2OH) 乙酸丁酯熔點(℃) 16.6 -90 -77.9沸點(℃) 117.9 117~118 126.5密度(g·cm-3) 1.05 0.81 0.88水溶性 互溶 可溶(20 ℃,7.7 g/100 g水) 微溶(1)制取乙酸丁酯的裝置應選用________(填“甲”或“乙”)。不選另一種裝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該反應是一個可逆反應,為了提高1 丁醇的利用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從制備乙酸丁酯所得的混合物中分離提純乙酸丁酯時,需要經過多步操作。如圖所示的操作中,與本次分離提純無關的是________(填標號)。(4)在有機實驗中經常會用到分液漏斗等儀器。小華同學在利用分液漏斗進行分液操作時發現液體流不下來,其可能原因除了分液漏斗活塞堵塞外,還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點即可)。答案 (1)乙 反應物的沸點略低于產物的沸點,若采用甲裝置會造成反應物的大量損耗而降低反應物的轉化率(2)增大乙酸的濃度、及時移出生成物(3)bd(4)分液漏斗的瓶塞上的凹槽未對準瓶頸上的小孔(或漏斗內部未與外界大氣相通或瓶塞未打開等)解析 (3)乙酸丁酯中的雜質為乙酸和1 丁醇,一般用飽和碳酸鈉溶液吸收乙酸和1 丁醇,并且分離乙酸丁酯,所以會采用分液的方法。用不到的裝置是b(過濾裝置)、d(蒸發結晶)。5(共18張PPT)0第3章 簡單的有機化合物階段重點強化練六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多糖是多個單糖分子按照一定的方式,通過分子內脫水結合而成的B.淀粉和纖維素都是重要的多糖,它們的分子式都是(C6H10O5)n,二者互為同分異構體C.多糖在性質上跟單糖、雙糖不同,一般不溶于水,沒有甜味D.淀粉在稀H2SO4作用下水解最后生成葡萄糖和果糖解析 多糖是單糖通過分子間脫水結合而成的;淀粉、纖維素的分子式雖然都是(C6H10O5)n,但是因n的數值不同,不互為同分異構體;淀粉在稀H2SO4作用下水解最后只生成葡萄糖。2.下列關于蛋白質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在紫外線的照射下,蛋白質變性B.蛋白質能透過濾紙,但不能透過半透膜C.重金屬鹽使蛋白質分子變性,所以吞“鋇餐”(主要成分是硫酸鋇)會引起中毒D.濃硝酸濺到皮膚上,皮膚立即變黃解析 重金屬鹽能使蛋白質變性,變性是不可逆的,但硫酸鋇難溶于水和酸,不生成離子,故不會引起中毒。3.下列關于乙醇和乙酸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等物質的量的乙酸和乙醇分別與足量的鈉反應產生氫氣的物質的量相等B.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飽和Na2CO3溶液鑒別C.乙酸和乙醇都能與K和KOH溶液反應D.乙醇和乙酸都能發生氧化反應和取代反應解析 乙醇能與K反應,與KOH溶液不反應,乙酸與K和KOH溶液都反應,C錯誤。4.人們在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糯米中的淀粉能與銀氨溶液反應產生銀鏡B.糯米中的淀粉是否水解完全可以用碘水來檢驗C.糯米中的淀粉在堿性條件下能發生水解生成葡萄糖D.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粽子,因為糯米中含大量的葡萄糖,會使血糖升高5.若乙酸分子中的氧都是18O,乙醇分子中的氧都是16O,則乙醇與過量乙酸在濃硫酸作用下發生酯化反應,一段時間后,分子中含有18O的物質有( )A.1種 B.2種C.3種 D.4種6.亞油酸(含有碳碳雙鍵)在玉米油中的含量高達60%以上,經常食用玉米油可降低人體血清中的膽固醇,有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冠狀動脈硬化和血栓形成的作用,因此玉米油被譽為“健康油”“長壽油”。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玉米油屬于酯類,能水解B.玉米油沒有固定的熔、沸點,常溫下為固態C.亞油酸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玉米油營養價值高是因為飽和脂肪酸含量高7.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棉花和蠶絲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質B.脂肪在人體內脂肪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甘油(丙三醇)和高級脂肪酸C.蛋白質溶液中加重金屬鹽發生了物理變化D.大豆富含蛋白質,磨成豆漿煮沸后,蛋白質變成了氨基酸解析 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蠶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A錯誤;蛋白質溶液中加重金屬鹽,蛋白質會發生變性,變性屬于化學變化,C錯誤;豆漿煮沸后蛋白質發生變性,但不會發生水解,D錯誤。8.現有如圖轉換關系,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N為乙酸B.分子式為C4H8O2的有機物的同分異構體共有5種C.過程①如果加熱一段時間后發現忘記加碎瓷片,應該停止加熱,待冷卻后補加D.可用飽和碳酸鈉溶液來除掉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解析 分子式為C4H8O2的有機物的同分異構體屬于酸的有2種,屬于酯的有4種,還可能含有碳碳雙鍵和羥基等,多于5種,B錯誤。9.某有機物的結構簡式如圖,下列關于該有機物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分子式為C10H14O6B.1 mol該物質能與2 mol NaHCO3發生反應C.分子中含有三種含氧官能團D.該有機物在濃硫酸作用下,既可以和乙醇又可以和乙酸發生酯化反應解析 該分子中含有—COOH、—OH兩種含氧官能團,C錯誤。二、非選擇題10.“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等有關于酒的中國古詩詞比比皆是,在歷史長河中酒不僅是一種具體的物質,而且成了一種文化的象征。酒的主要成分是一種常見的有機物乙醇。(1)乙醇是無色有特殊香味的液體,密度比水的________。小(2)工業上用乙烯與水反應可制得乙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寫反應條件)。(3)屬于乙醇的同分異構體的是________(填字母)。E.HO—CH2CH2—OHCH2==CH2+H2O―→CH3CH2OHD(4)乙醇能夠發生氧化反應:①46 g乙醇完全燃燒消耗____mol氧氣。②乙醇在銅作催化劑的條件下可被氧氣氧化為乙醛,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乙醇和金屬鈉緩慢的反應,放出無色無味的氣體,反應的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CH3CH2OH+2Na―→2CH3CH2ONa+H2↑11.實驗室制取乙酸丁酯的實驗裝置有如圖所示兩種裝置供選用。其有關物質的物理性質如下表:乙酸 1 丁醇(CH3CH2CH2CH2OH) 乙酸丁酯熔點(℃) 16.6 -90 -77.9沸點(℃) 117.9 117~118 126.5密度(g·cm-3) 1.05 0.81 0.88水溶性 互溶 可溶(20 ℃,7.7 g/100 g水) 微溶(1)制取乙酸丁酯的裝置應選用________(填“甲”或“乙”)。不選另一種裝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該反應是一個可逆反應,為了提高1 丁醇的利用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反應物的沸點略低于產物的沸點,若采用甲裝置會造成反應物的大量損耗而降低反應物的轉化率增大乙酸的濃度、及時移出生成物(3)從制備乙酸丁酯所得的混合物中分離提純乙酸丁酯時,需要經過多步操作。如圖所示的操作中,與本次分離提純無關的是________(填標號)。(4)在有機實驗中經常會用到分液漏斗等儀器。小華同學在利用分液漏斗進行分液操作時發現液體流不下來,其可能原因除了分液漏斗活塞堵塞外,還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出一點即可)。bd分液漏斗的瓶塞上的凹槽未對準瓶頸上的小孔(或漏斗內部未與外界大氣相通或瓶塞未打開等)解析 (3)乙酸丁酯中的雜質為乙酸和1 丁醇,一般用飽和碳酸鈉溶液吸收乙酸和1 丁醇,并且分離乙酸丁酯,所以會采用分液的方法。用不到的裝置是b(過濾裝置)、d(蒸發結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3章 階段重點強化練六 - 學生版.docx 第3章 階段重點強化練六.docx 第三章 簡單的有機化合物階段重點強化練六.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