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2張PPT)0專題7 氮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第二單元 重要的含氮化式原料第二課時 硝酸1.能從物質類別、氮元素的價態的角度預測分析硝酸的性質。2.掌握硝酸的重要性質。3.了解硝酸的用途。學習理解01課時分層練04目錄CONTENTS探究應用02總結提升03學習理解顏色 狀態 氣味 溶解性 揮發性_______ 液體 ________氣味 與水以任意比互溶 ________一、硝酸的性質1.物理性質無色刺激性易揮發2.化學性質鋁、鐵二、硝酸的用途硝酸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來制造氮肥、燃料、塑料、炸藥、硝酸鹽等。判斷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硝酸的濃度越大,其氧化性越強。( )(2)稀硝酸可溶解Fe(OH)2生成Fe(NO3)2和水。( )(3)碳、銅與濃硝酸反應時,濃硝酸只表現強氧化性。( )(4)過量的銅和一定量濃硝酸反應,生成的氣體只有二氧化氮。( )(5)常溫下,將鋁片放入濃硝酸,無明顯現象,是因為鋁和濃硝酸不反應。( )(6)實驗室可以用銅和稀硝酸制備少量的NO氣體。( )√××××√探究應用硝酸與Cu反應的實驗探究實驗裝置:實驗操作:如圖所示,在橡膠塞中嵌入下端卷成螺旋狀的銅絲。向兩支具支試管中分別加入2 mL濃硝酸和稀硝酸,用橡膠塞塞住試管口,使銅絲與硝酸接觸,觀察并比較實驗現象。向上拉銅絲,終止反應。[問題探究]1.兩支具支試管中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否完全相同?反應中濃硝酸、稀硝酸起什么作用?提示:不相同。加入濃硝酸的具支試管中出現的現象是銅片表面產生氣泡,銅片溶解,溶液變藍,具支試管上部空間氣體由無色變為紅棕色。加入稀硝酸的具支試管出現的現象是銅片表面產生氣泡,銅片溶解,溶液變藍,具支試管上部空間氣體由無色變紅棕色,后又變成無色。兩支具支試管中濃、稀硝酸既表現出氧化性,又表現出酸性。2.分析兩支具支試管中發生反應的氮元素的價態變化,思考硝酸的濃度對還原產物有何影響。3.足量的銅與一定量的濃硝酸反應,得到氣體的成分是什么?提示:反應中,濃硝酸的還原產物是NO2,稀硝酸的還原產物是NO,即硝酸的濃度越低,還原產物中氮元素的價態越低。提示:NO、NO2的混合氣體。銅與濃HNO3反應生成NO2,隨著反應的進行,硝酸濃度變小,銅與稀硝酸反應生成NO,故得到的是NO和NO2的混合氣體。知識點一 硝酸的性質2.硝酸氧化性的體現(1)能將大多數金屬(如銅)氧化成高價態金屬的硝酸鹽,濃硝酸生成NO2,稀硝酸生成NO,極稀硝酸生成N2O、N2、NH4NO3等。硝酸的濃度越大,反應溫度越高,其氧化性越強。(2)常溫下,濃硝酸能使鐵、鋁發生鈍化,這是因為濃硝酸將鐵、鋁表面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若在加熱條件下,可破壞氧化膜,從而使反應繼續進行。(3)王水是濃硝酸和濃鹽酸體積比1∶3的混合物,能使一些不溶于硝酸的金屬金、鉑等溶解。1.已知某四種單質分別與濃硝酸混合出現的情況依次是①反應生成相應的硝酸鹽;②反應生成最高價含氧酸;③發生鈍化;④不發生反應。則符合上述情況的單質可能是( )A.Cu、Si、Zn、Au B.Ag、P、Al、PtC.Fe、C、Sb、Hg D.Cu、S、Fe、Pb解析:濃硝酸在常溫下使鐵、鋁鈍化,故A、C不符合;濃硝酸能與絕大多數金屬反應,但不能與Au、Pt反應,故D不符合。2.硝酸被稱為“國防工業之母”是因為它是制取炸藥的重要原料。下列實驗事實與硝酸性質不對應的一組是( )A.濃硝酸使紫色石蕊試液先變紅后褪色——酸性和強氧化性B.不能用稀硝酸與鋅反應制氫氣——強氧化性C.要用棕色瓶盛裝濃硝酸——不穩定性D.能使滴有酚酞溶液的氫氧化鈉溶液紅色褪去——強氧化性知識點二 硝酸與金屬反應的相關計算1.硝酸與金屬反應的計算的思維導圖2.常用的計算方法(以Cu與硝酸反應為例)(1)原子守恒法反應前所有的N只存在于HNO3中,反應后含N的物質有HNO3的還原產物(假設有NO2、NO)和Cu(NO3)2,若HNO3過量,則過量HNO3中也含N,則有n(N)=n(NO2)+n(NO)+2n[Cu(NO3)2]+n剩(HNO3)(N原子守恒)。3.0.3 mol Cu和含1.2 mol HNO3的濃硝酸充分反應后,生成NO2的量為( )A.0.2 mol B.0.6 molC.小于0.6 mol D.大于0.6 mol解析:銅與濃硝酸發生反應:Cu+4HNO3(濃)===Cu(NO3)2+2NO2↑+2H2O,當0.3 mol Cu與1.2 mol HNO3完全反應時,生成0.6 mol NO2,但隨著反應的進行,濃硝酸變稀,銅與稀硝酸發生反應: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所以生成的NO2小于0.6 mol。4.8.4 g鐵屑投入100 mL一定濃度的硝酸溶液中,二者恰好完全反應(整個反應過程中,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為0.35 mol),并收集到3.36 L(已折算為標準狀況)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硝酸的濃度是5.0 mol·L-1 B.還原產物一定是NOC.氧化產物是Fe(NO3)3 D.無法確定硝酸的濃度解析:8.4 g即0.15 mol Fe轉移0.35 mol e-,可見氧化產物是Fe(NO3)3和Fe(NO3)2的混合物,設二者物質的量分別為x、y,則x+y=0.15 mol,3x+2y=0.35 mol,解得x=0.05 mol,y=0.10 mol;同理判斷3.36 L(0.15 mol)氣體是NO和NO2的混合物,n(HNO3)=3x+2y+0.15 mol=0.50 mol,c(HNO3)=5.0 mol·L-1。總結提升本課總結自我反思:﹍﹍﹍﹍﹍﹍﹍﹍﹍﹍﹍﹍﹍﹍﹍﹍﹍﹍﹍﹍﹍﹍﹍﹍﹍﹍﹍﹍﹍﹍﹍﹍﹍﹍﹍﹍﹍﹍﹍﹍﹍﹍﹍﹍﹍﹍﹍﹍﹍﹍﹍﹍﹍﹍﹍﹍﹍﹍﹍﹍﹍﹍﹍﹍﹍﹍﹍﹍﹍﹍﹍﹍﹍﹍﹍﹍﹍﹍﹍﹍﹍﹍﹍﹍﹍﹍﹍﹍﹍﹍﹍﹍﹍﹍﹍﹍﹍﹍﹍﹍﹍﹍﹍﹍﹍﹍﹍﹍﹍﹍﹍﹍﹍﹍﹍隨堂提升1.下列關于硝酸的敘述正確的是( )A.常溫下,濃硝酸可以使金屬鎂鈍化B.硝酸與硫化鈉反應能產生H2S氣體C.濃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強氧化劑D.室溫下,銅能與濃硝酸反應,不能與稀硝酸反應解析:常溫下,濃硝酸可以使鐵、鋁發生鈍化,而不能使鎂鈍化,A錯誤;硝酸具有強氧化性,能將S2-氧化,得不到H2S氣體,B錯誤;室溫下,銅與濃硝酸、稀硝酸均反應,只是反應的速率及還原產物不同,D錯誤。4.向200 mL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中緩慢加入鐵粉,產生氣體的體積隨鐵粉質量的變化如圖所示(已知硝酸只被還原為NO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5.實驗室中常用銅和稀硝酸反應制取一氧化氮:(1)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反應中被還原的元素是______,氧化產物是________(填名稱)。(3)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是________,硝酸所表現的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N硝酸銅2∶3酸性、氧化性課時分層練題號 1 2 3 4 5 6 7難度 ★ ★ ★ ★ ★ ★★ ★★對點 濃硝酸 的性質 濃硝酸 的性質 硝酸銅制備方案的評價 銅與濃、稀硝酸反應的比較 銅與硝酸反應的相關 計算 濃硝酸性質的實驗探究 鋅與稀硝酸反應的相關計算題號 8 9 10 11 12 13難度 ★★ ★★ ★★ ★★★ ★★ ★★★對點 銅與稀硝酸反應的實驗探究 金屬混合物與稀硝酸反應的相關計算 銅與混酸反應的相關 計算 銅與硝酸反應的相關計算 硝酸的性質及與金屬反應的相關計算 濃、稀硝酸氧化性相對強弱的實驗探究1.常溫下能盛放在鐵制容器中的物質是( )A.濃鹽酸 B.濃硝酸C.硫酸銅溶液 D.稀硫酸[學習·理解]2.下列關于硝酸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濃硝酸是一種易揮發的液體混合物B.濃硝酸在空氣中敞口放置,因吸收水蒸氣而濃度減小C.濃硝酸不穩定,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氧氣和水D.常溫下,濃硝酸常保存在棕色試劑瓶中解析:濃硝酸易揮發,在空氣中敞口放置,其濃度會不斷減小。4.將相同質量的銅分別和過量濃硝酸、稀硝酸反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反應劇烈程度:兩者相同B.消耗硝酸的物質的量:前者多,后者少C.反應生成氣體的顏色:前者淺,后者深D.反應中轉移的電子總數:前者多,后者少解析:同質量的銅分別和過量濃、稀硝酸反應,濃硝酸反應的更劇烈,A錯誤;銅和濃、稀硝酸反應的方程式分別為①4HNO3(濃)+Cu===Cu(NO3)2+2NO2↑+2H2O,②8HNO3(稀)+3Cu===3Cu(NO3)2+2NO↑+4H2O。①產生紅棕色氣體,②產生無色氣體,C錯誤;由于參加反應的銅的質量相同,且兩反應中還原劑都是銅,反應后銅的價態又相同,所以反應中轉移的電子總數相等,D錯誤。5.將2.56 g Cu和一定量的濃HNO3反應,隨著Cu的不斷減少,反應生成氣體的顏色逐漸變淺,當Cu反應完全時,共收集到氣體1.12 L(已折算為標準狀況),則反應中消耗HNO3的物質的量為( )A.0.05 mol B.1 molC.1.05 mol D.0.13 mol解析:參加反應的硝酸由兩部分構成,一是被還原為氮氧化物的硝酸為0.05 mol;二是作為酸,生成Cu(NO3)2的硝酸為0.08 mol,共0.13 mol。6.下列實驗中均有紅棕色氣體產生,對比分析所得結論不正確的是( )A.由①中的紅棕色氣體,推斷產生的氣體一定是混合氣體B.紅棕色氣體不能表明②中木炭與濃硝酸發生了反應C.由③說明濃硝酸具有揮發性,生成的紅棕色氣體為還原產物D.③的氣體產物中檢測出CO2,由此說明木炭一定與濃硝酸發生了反應① ② ③解析:實驗①中的碎玻璃不與濃硝酸反應,但仍有紅棕色氣體產生,說明濃硝酸受熱分解產生了NO2和O2,A正確;對比實驗②和③,紅棕色氣體的產生可能是由于紅熱的木炭與濃HNO3發生反應生成NO2,也可能是濃HNO3受熱分解產生NO2,B正確;實驗③中,無論NO2是濃HNO3分解產生,還是濃HNO3與紅熱木炭反應產生,NO2均為還原產物,C正確;CO2可能是紅熱的木炭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D錯誤。① ② ③7.物質的量之比為2∶5的鋅與稀硝酸反應,若硝酸被還原的產物僅為N2O,反應結束后鋅沒有剩余,則該反應中被還原的硝酸與未被還原的硝酸的物質的量之比是( )A.1∶4 B.1∶5C.2∶3 D.2∶58.一定溫度下,探究銅與稀硝酸的反應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應用·實踐]9.將2.64 g Mg、Cu組成的混合物投入適量稀硝酸中,固體完全溶解時收集到0.896 L(標準狀況)還原產物NO氣體,向反應后溶液中加入60 mL 2 mol·L-1 NaOH溶液時金屬離子恰好沉淀完全。則形成沉淀質量及硝酸的物質的量分別為( )A.4.32 g 0.02 mol B.4.68 g 0.16 molC.5.36 g 0.18 mol D.6.38 g 0.2 mol10.等體積的兩份稀酸溶液,一份為a mol·L-1的硝酸溶液;另一份為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溶液,硝酸濃度為a mol·L-1,硫酸濃度為b mol·L-1。若分別向兩份溶液中加入過量的銅粉,產生的氣體體積為1∶2(都只生成NO),則a∶b的值是( )A.1∶1 B.1∶2C.2∶1 D.3∶211.38.4 g Cu與一定量濃硝酸恰好完全反應生成氮的氧化物,這些氧化物恰好溶解在NaOH溶液中得到NaNO3和NaNO2的混合溶液,反應過程及有關數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該過程的判斷不正確的是( )A.氮的氧化物和NaOH溶液反應時,NO作還原劑B.0.9 mol混合氣體中N2O4的物質的量是0.2 molC.若濃硝酸體積為200 mL,則其物質的量濃度為11 mol/LD.欲使上述0.9 mol氮的氧化物完全被水吸收,理論上至少需要通入標準狀況下的O2體積為6.72 L12.銅既能與稀硝酸反應,也能與濃硝酸反應,當銅與一定濃度硝酸反應時,可將反應方程式表示為:Cu+HNO3―→Cu(NO3)2+NO↑+NO2↑+H2O(方程式未配平)。(1)硝酸在該反應中表現出的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2)0.3 mol Cu被一定濃度的硝酸完全溶解后,如果此時產生的NO和NO2氣體總體積為8.96 L(已折算為標準狀況下),則被還原的硝酸的物質的量是________mol,參加反應的硝酸的物質的量是____mol,產生的混合氣體中NO和NO2的體積比為________。酸性和氧化性0.411∶3解析:(2)氣體的總物質的量為0.4 mol,由N原子守恒可知被還原的硝酸的物質的量為0.4 mol。由Cu(NO3)2可知,起酸的作用的硝酸為0.6 mol,則參加反應的硝酸的總物質的量是0.4 mol+0.6 mol=1 mol。設NO的物質的量為n,則NO2的物質的量為0.4 mol-n,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得:0.3 mol×2=n×(5-2)+(0.4 mol-n)×(5-4),解得n=0.1 mol,則混合氣體中NO和NO2的體積比為0.1 mol∶0.3 mol=1∶3。13.某學習小組探究濃、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對強弱,按如圖裝置進行實驗(夾持儀器已略去)。實驗表明濃硝酸能將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結論是濃硝酸的氧化性強于稀硝酸。可選藥品:濃硝酸、3 mol·L-1稀硝酸、蒸餾水、濃硫酸、氫氧化鈉溶液及二氧化碳。已知:氫氧化鈉溶液不與NO反應,能與NO2反應:2NO2+2NaOH===NaNO3+NaNO2+H2O。[創新·提高](1)實驗應避免有害氣體排放到空氣中,裝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藥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裝置①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裝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該小組得出的結論所依據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mol·L-1稀硝酸、濃硝酸、氫氧化鈉溶液4HNO3(濃)+Cu===Cu(NO3)2+2NO2↑+2H2O將NO2轉化為NO3NO2+H2O===2HNO3+NO裝置③液面上方氣體仍為無色,裝置④液面上方氣體為紅棕色(5)實驗結束后,同學們發現裝置①中溶液呈綠色,而不顯藍色。甲同學認為是該溶液中硝酸銅的質量分數較高所致,而乙同學認為是該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氣體。同學們分別設計了以下4個實驗來判斷兩種看法是否正確。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A.加熱該綠色溶液,觀察顏色變化B.加水稀釋該綠色溶液,觀察顏色變化C.向該綠色溶液中通入氮氣,觀察顏色變化D.向飽和硝酸銅溶液中通入濃硝酸與銅反應產生的氣體,觀察顏色變化ACD解析:(1)裝置⑥的作用是吸收尾氣,則裝置④內溶液可氧化NO為NO2,裝置④中為濃硝酸,NO2尾氣用裝置⑥中的NaOH溶液吸收;裝置③中裝有3 mol·L-1稀硝酸,不能氧化NO,在裝置⑤中用排水法收集NO。(4)NO通過稀硝酸,若無紅棕色氣體產生,裝置③液面上方氣體仍為無色,則說明稀硝酸不能氧化NO;NO通過濃硝酸,若濃硝酸能氧化NO,則裝置④中液面上方會產生紅棕色氣體。(5)要證明是Cu(NO3)2濃度過高或是溶解了NO2導致裝置①中溶液呈綠色,一是可設計將溶解的NO2趕走(A、C方案)再觀察顏色變化,二是增大溶液中NO2濃度(D方案),通過觀察顏色變化可以判斷。B方案不可行,加水稀釋,Cu(NO3)2濃度與NO2濃度均降低,無法判斷是由哪個量的變化所引起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