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下10《小石潭記》教學設計學情分析:《小石潭記》是八年級下冊的課文,八年級的學生積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識,已經逐漸適應了初中語文學習,在七年級他們就學過了《世說新語》二則、《論語》十二章、《誡子書》、《愛蓮說》、《陋室銘》等簡短而寓意深刻的簡易文言文,初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閱讀淺易的文言文,重點考察學生的記誦積累,借助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因此這篇文章側重于培養學生文言文的自主學習能力。素養目標:語言建構:分析寫作手法,探究景物特點。思維發展:根據景物變換,結合背景資料,窺探作者的內心世界。 創意表達:結合創作背景,感悟柳宗元貶官失意后的孤凄悲涼,了解他“吏為民役 ”的政治思想。 教學重難點:分析寫作手法,探究景物特點,品味根據景物變化透露出的作者的情感變化。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了解作者歡迎來到美麗的永州旅游, 在游玩之前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來認識一下今天“永州一日游”的導游,他是誰呢?請看簡歷:中文名:柳宗元 主要榮譽: 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 思翹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英文名:liu ZongYuan別名: 柳 柳 州 、 柳 河 東朝代: 店 代 主要成就:一生留詩文 作品達600余篇,其中, 在永州寫就的317篇民族:漢族出生地:長安(今陜西 省西安市) 代 表 作 品 : 《永州八記》、《柳河東 柔》、《柳宗元車》出生日期:公元773年柳宗元永州打卡十年,早已與永州融為一體了!他不僅親身游覽過永州的山山水水,還把他所游之處都記錄成了一篇篇游記。可惜了今天這個導游不能發音,不過柳宗元給我們留下了“旅游攻略”,今天我們來幫柳宗元當導游,就讓我們沿著柳宗元的“旅游攻略”,去一探小石潭的風采吧!二、配樂朗讀,尋找游蹤任務一:幫柳宗元配配音旅游觀光車上需要播放《小石潭記》景點播報,需要一個吐字清晰、節奏準確、聲音動聽的配音員,把這個景點播報音錄下來,現在配上(幽遠)古琴輕音樂,大家伴隨著音樂去朗讀課文,選出最佳播報員。任務二:幫柳宗元說說路線導游上線,解說路線,可以提前合作繪出行蹤圖,明確游覽路線,再說說為什么要這么安排路線?從小丘西行——下見小潭——譚中——潭西南而望——坐潭上——記之而去作者采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寫發現小石潭的經過,使讀者眼前逐一出現不同的景物: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聲,由水聲尋到小石潭,猶如跟隨導游邊移步,邊觀景,邊聽講解,富有畫面感和動態感。過渡:在柳宗元和小導游的引領下,我們理清了游蹤線索。小石潭周圍的景物,更是各具情態,給柳宗元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們來看看潭中景有哪些?三、合作提煉,探訪美景任務三:跟柳宗元找找美景眾所周知,柳宗元是刻畫山水的圣手,描繪游記之宗師。讓我們來試試能不能抓住柳宗元筆下的景物特點吧!快速瀏覽課文,結合文本內容,小組合作探究概括景物特點,試著用一個字完成填空。屏幕顯示:小石潭之景,真乃各具情態。“如鳴珮環”,其聲可謂( )矣;“蒙絡搖綴”,其姿可謂( )矣;“魚可百許頭”,其水可謂( )矣;“與游者相樂”,其狀可謂( )矣;“明滅可見”,其源可謂( )矣;“竹樹環合”,其境可謂( )矣。(學生讀寫)請一位同學把這段填空的話連起來讀一讀,感受小石潭景物的美。小結:小石潭的美景果然各具形態,作者獨特的寫景方式,又是移步換景,又是側面烘托,還有動靜結合,將美景就這樣呈現在了眼前。四、深入探究,體會感情有了景物,寫了行蹤,是不是就是一篇很優秀的游記了呢?還缺一個很重要的東西——抒情。那么請問,這篇文章的感情基調是什么?(舉手搶答)用作者的話來說說怎么看出情感變化的?任務四:與柳宗元理理感情1、樂教師舉例示范:“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這是“樂其聲也。”同學們也試著將“心樂之,樂其……”補在某句話的后面,通過這種補句的方式,品品“樂”在何處。通過范讀,個別讀,齊讀等不同朗讀形式感受課文前三段,要求朗讀正確流利,讀出文字中“樂”的情感。小結:離開了官場這一是非之地,柳宗元在這里找到了這樣一塊清靜之地,看到游魚的怡然自得,靈魂得到了凈化和復歸。水之清,魚之樂,給他帶來了片刻的歡樂。2、凄“樂”寫了三段,“凄”只有一段,憑什么就說情感基調就是“凄”呢?我們用知人論世法去解讀一下。補充資料:出身河東柳氏世家的柳宗元從小理想就是匡扶社稷,在政治上大有一番作為。貞元二十一年一月,順宗即位,柳宗元的變革新政運動拉開序幕,史稱“永貞革新”。這時的他只有31歲,剛過而立之年,已出任禮部員外郎,官至副部級。他豪情萬丈,開足馬力,一心跟著皇帝干革命。可萬萬沒想到,自己輝煌的人生剛剛開始,就戛然而止。革新失敗,他慘遭貶謫。(生讀資料。)師:當時的永州,還是一個偏遠的落后山區。地方偏就罷了,關鍵是這“司馬”一職,簡直就是唐朝為貶謫官員量身定制的,一句話總結就是:領點基本工資,但沒你啥事兒。從廟堂之高到江湖之遠,從中央部級高官,到偏僻小州的一個閑職,落差實在太大。如果你遭遇這樣的命運,此刻會是怎樣的心情?預設:抑郁得要死。覺得生不逢時,人生失去了意義。師:是的,直道蒙冤的憤激、壯心瓦裂的憂傷以及含冤莫白的悲苦,在永州這個凄清窮苦的環境里,柳宗元的抑郁之情被突出放大了。所以他所見之景變成了“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任務五:與張岱比比孤獨柳宗元的內心到底孤獨凄涼到何種程度呢?我們還可以讀得更深一些,一起來關注“同游者”。(請生朗讀最后一段)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同樣孤獨的還有張岱的《湖心亭看雪》,我們看看他又是怎么寫孤獨的:補充閱讀:(出示《湖心亭看雪》)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他們都不是一個人獨游,都有好友或游人相伴,可飲酒可賞景,看起來樂趣無窮,但若無他們的知音,即便被人前呼后擁,依然是清寂凄冷的。柳宗元這是用至親好友的陪伴、以小石潭的樂景來反襯自己的曠世孤獨。(以樂景寫哀情、以熱鬧寫孤獨)柳宗元曠世孤獨的表達不僅在《小石潭記》里,他的《江雪》里也蘊含著千萬孤獨,他此時的心境,一首《江雪》便是最好的表達。補充閱讀:(出示古詩《江雪》)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的首字連起來便是“千萬孤獨“,千千萬萬種孤獨感一襲而來。五、總結延伸,拓展升華1、柳宗元的悲涼是一己之悲嗎?【明確】不是,還是那個時代所有兼濟天下而屢遭打擊的士人的悲涼,比如劉禹錫、王叔文等。補充閱讀:【秋詞(其一)】【唐】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師:這些明亮的“景語”也好,直抒胸臆也罷,雖是當時被貶士人的悲哀,但總有股力量支撐著他們度過艱難的歲月。那股力量是什么呢?老師在柳宗元當時寫給朋友的一封信里找到了答案。(屏幕顯示)“雖萬受摒棄,不更乎其內。”(柳宗元《答周君巢餌藥久壽書》)同學們試著理解下這句話:說自己雖然被朝廷拋棄了,但是他不改變他的內心。師:說的真好。永州的十年,柳宗元雖異常苦悶抑郁,但他并沒有忘記自己最初的理想。雖受險惡的環境壓迫,但并沒有把他壓垮。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價值和理想志趣,投入到自然山水之中。這便是“雖萬受擯棄,不更乎其內。”總結:柳宗元如果沒有貶謫來永州,繼續在長安做官,那么,中國歷史上只會多了一個庸吏,而少了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謫居永州之后,永州以山水成全了他,他也以詩文成全了永州。感謝柳宗元在一千二百年前就為永州代言,永州百姓也對他充滿敬仰與懷念。六、作業布置1.為小石潭寫一篇旅游攻略,可配音播報,可圖文并茂,不少于400字。2..比較閱讀“永州八記”,體會柳宗元山水游記的特色,表達情感的技巧,比較“永州八記”的共同點和不同之處。 七、板書設計《小石潭記》樂(景)——哀(情)以樂景寫哀情以熱鬧寫孤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