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誰是最可愛的人統編版(2024)初中七年級下冊課前導入2019年6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朝鮮進行國事訪問,受到了朝鮮人民的盛情歡迎。其中有一幅歡迎橫幅上用兩種文字寫著:“鮮血凝成的朝中兩國人民之間牢不可破的友誼團結萬歲!”課前導入同學們,1950年,美國悍然發動侵朝戰爭,戰火蔓延至鴨綠江邊,嚴重威脅我國安全。為了保家衛國,中國人民志愿軍毅然奔赴朝鮮戰場。在這場戰爭中,志愿軍戰士們用生命和熱血譜寫了一曲曲英雄贊歌。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就是對這些英雄事跡的真實記錄,這篇文章一經發表,便引起了全國的強烈反響。今天,讓我們走進這篇課文,去感受志愿軍戰士們的英勇無畏和崇高精神,理解他們為何被稱為“最可愛的人”。學習目標1、通過朗讀、討論等方式,提高對文章的感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會在閱讀中提煉信息并分享自己的感悟。(重點)2、通過閱讀課文,概括志愿軍戰士的英雄事跡,理解“最可愛的人”的深刻內涵。(重點)3、學習作者通過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精神的方法,體會文中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相結合的表達技巧。(難點)4、感受志愿軍戰士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增強對英雄的崇敬之情和對祖國的熱愛。(難點)背景介紹《誰是最可愛的人》是魏巍以抗美援朝戰爭為背景創作的報告文學作品。1950年6月,美國悍然發動侵略朝鮮的戰爭,將戰火燒至鴨綠江邊,嚴重威脅到中國的國家安全。同年10月,應朝鮮政府請求,中國人民志愿軍奔赴朝鮮,開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正義之戰。魏巍作為戰地記者,深入朝鮮戰場,目睹了志愿軍戰士們的英勇事跡,深受感動,于1951年寫下了這篇通訊。文章發表于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引起巨大轟動。毛澤東閱后批示“印發全軍”,朱德稱贊“寫得好!很好!”。從此,“最可愛的人”這個稱呼傳遍全國,成為對志愿軍戰士的崇高贊譽。作者介紹魏巍(1920—2008),原名魏鴻杰,曾用筆名紅楊樹,河南鄭州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詩人。他出生于一個城市貧民家庭,1937年參加八路軍,1938年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并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魏巍在戰斗部隊任職,積累了豐富的戰斗生活經驗,這為他后來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基礎。1950年,魏巍被調入解放軍總政治部,隨后三次奔赴朝鮮前線采訪。在朝鮮戰場,他親眼目睹了志愿軍戰士們的英勇事跡,深受感動,于1951年創作了報告文學《誰是最可愛的人》。魏巍的代表作還包括長篇小說《東方》《地球的紅飄帶》,以及散文《我的老師》等。其中,《東方》獲得首屆茅盾文學獎。字詞積累放縱(zòng)堅韌(rèn)淳樸(chún pǔ)謙遜(qiān xùn)軍隅(yú)搏斗(bó)洶涌(xiōng yǒng)覆滅(fù)死尸(shī)遺體(yí)傷亡(shāng wáng)千載萬世(zǎi)永垂不朽(xiǔ)豁亮(huò)溜達(liū da)字詞積累軍隅:軍隊的角落,文中指部隊的駐地或營地。搏斗:激烈地對打。洶涌:水勢翻騰上涌,文中形容氣勢猛烈。千載萬世:千年萬代,形容時間長久。永垂不朽:形容名聲、事跡等永遠流傳,永不磨滅。過癮:滿足某種特別深的癖好,泛指滿足愛好。什物:家庭日常應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用品。死尸:人的尸體。遺體:所尊敬的人的尸體。傷亡:受傷和死亡。豁亮:寬敞明亮。溜達:散步,閑走。初讀課文請同學們瀏覽課文,思考作者是如何組織文章結構的,并簡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內容。文章采用總分總結構。第一部分(1-3):開頭點明志愿軍戰士是最可愛的人;第二部分(4-14):主體部分通過松骨峰戰斗、火中救小孩、防空洞對話三個典型事例,展現戰士們的英勇無畏、國際主義精神和高尚品質;第三部分(15):結尾升華主題,強調志愿軍戰士的偉大與可愛,呼吁人們熱愛和平、珍惜幸福生活。初讀課文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找出文中起到過渡作用的句段,并分析它們是如何連接文章各部分內容的,然后填寫表格。句段 作用初讀課文句段 作用讓我還是來說一段故事吧。 啟下:從對戰士們高貴品質的總體概括(第一部分)過渡到具體敘述三件感人的典型事例(第二部分)。我們的戰士,對敵人這樣狠,而對朝鮮人民卻是那樣的仁義,充滿國際主義的深厚熱情。 這句話承上啟下,總結了上文志愿軍戰士在戰斗中對敵人的英勇無畏,同時引出下文對志愿軍戰士在朝鮮人民中表現出的國際主義精神的描寫。它起到了從“戰斗事跡”到“國際主義精神”的過渡作用。朋友們,用不著多舉例,你已經可以了解我們的戰士是怎樣的一種人,這種人有一種什么品質,他們的靈魂多么的美麗和寬廣。 承上啟下。它總結了前文提到的志愿軍戰士的英勇事跡,同時引出下文對志愿軍戰士高尚品質的進一步闡述,為下文的“防空洞對話”部分做鋪墊。朋友們,當你聽到這段英雄事跡的時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覺得我們的戰士是可愛的嗎? 這句話是過渡句,既總結了上文提到的志愿軍戰士的英雄事跡,又引出下文對讀者情感的引導,進一步強化了“最可愛的人”這一主題。精讀課文作者在談寫作本文的體會時說:“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來說明本質的東西,給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會是突出的。”請同學們梳理課文內容,找出作者在文中運用的典型事例,并用小標題的形式進行概括。松骨峰戰斗、火中救小孩、防空洞對話(一)比較事例精讀課文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第二部分,找出作者所寫的三個典型事例,并從描寫對象、時間、地點、情節主體、志愿軍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質等角度進行比較,體會選材的典型性,然后完成下表。事例 描寫對象 時間 地點 情節主題 思想感情及精神品質(一)比較事例精讀課文事例 描寫對象 時間 地點 情節主題 思想感情及精神品質松骨峰戰斗 先頭連 打仗時 松骨峰 保衛陣地 英勇無畏,視死如歸,愛國主義精神火中救小孩 馬玉祥 打完仗下陣地 民房 舍己救人 國際主義精神,對朝鮮人民的深厚情感防空洞對話 志愿軍戰士 休息時 防空洞 談心明志 忠誠于祖國,對和平的渴望(一)比較事例精讀課文我們已經分析了三個典型事例各自的特征,現在讓我們深入探討這些事例之間的內在聯系。請同學們分析這三個事例,并討論它們在文章中的順序是否可以互換。三個事例之間存在內在聯系,順序不能隨意調換。每個事例都從不同角度展現了志愿軍戰士的精神品質:松骨峰戰斗體現了他們的英勇無畏;火中救小孩展現了他們的國際主義精神;防空洞對話則顯示了他們對祖國的深情。這些事例按順序排列,逐步深化主題,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說服力。(一)比較事例精讀課文請同學們比較這三個事例,在敘述時作者采用了哪些不同的人稱和描寫手法?松骨峰戰斗人稱運用:主要使用第三人稱,客觀描述戰士們在戰斗中的表現,增強了敘述的權威性和真實性。描寫手法:側重于動作描寫和環境描寫,通過具體的動作和戰斗場景的描繪,展現戰士們的英勇和戰斗的激烈。(一)比較事例精讀課文火中救小孩人稱運用:同樣以第三人稱為主,但可能在描述戰士內心活動時,短暫切換到第一人稱,以增強情感的傳遞。描寫手法:更注重心理描寫和情感表達,通過戰士的內心活動和對朝鮮兒童的關懷,展現他們的國際主義精神和人道主義情懷。請同學們比較這三個事例,在敘述時作者采用了哪些不同的人稱和描寫手法?(一)比較事例精讀課文防空洞對話人稱運用:更多地使用第一人稱,通過直接引述戰士的話語,使讀者感受到他們的直接情感和思想。描寫手法:主要通過對話描寫,展現戰士們的思想感情和對祖國的忠誠,以及他們對和平的渴望和對家人的思念。請同學們比較這三個事例,在敘述時作者采用了哪些不同的人稱和描寫手法?(一)比較事例精讀課文松骨峰戰斗: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我們已經概括出了文章中的三個典型事例,現在請同學們分析每個事例分別展現了志愿軍戰士的哪些精神品質。(二)分析形象火中救小孩:國際主義精神防空洞對話:愛國主義精神精讀課文默讀描寫松骨峰戰斗的段落,思考: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戰斗的激烈?找出關鍵語句,分析志愿軍戰士表現出了怎樣的精神?(二)分析形象“敵人為了逃命,用了32架飛機、10多輛坦克發起集團沖鋒,向這個連的陣地洶涌卷來。投擲的汽油彈把戰士們的身上燒著了火,但戰士們仍然不后退,帶著呼呼的火苗向敵人撲去。”英勇頑強、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精讀課文(二)分析形象“整個山頂都被打翻了。汽油彈的火焰把這個陣地燒紅了。”“烈士們的遺體,保留著各種各樣的姿勢,有抱住敵人腰的,有抱住敵人頭的,有掐住敵人脖子把敵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敵人倒在一起,燒在一起。”英勇無畏,對國家的忠誠和對和平的堅定信念精讀課文請朗讀馮玉祥火中救小孩的相關段落,思考:馬玉祥為什么要去救小孩?從他的行動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樣的品質?(二)分析形象他聽到了孩子的哭叫聲,孩子的哭聲觸動了他的心,他感到了一種責任感和同情心。他意識到,如果自己不去救那個孩子,孩子可能會因為火災而喪生。馬玉祥的行為體現了他對生命的尊重和無私的愛心。精讀課文請朗讀馮玉祥火中救小孩的相關段落,思考:馬玉祥為什么要去救小孩?從他的行動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樣的品質?(二)分析形象馬玉祥的行為展現了他的勇敢和無私。他不顧個人安危,沖進火海去救一個陌生的孩子,這顯示了他的英勇和對他人的深切關懷。他的行為也體現了他的同情心和責任感,他沒有忽視孩子的哭聲,而是采取了行動去救助。此外,馬玉祥的行為還體現了他的國際主義精神,他把朝鮮人民的孩子視為自己的孩子,這種跨越國界的愛心和責任感是非常寶貴的。精讀課文分角色朗讀戰士的話和作者的旁白,思考:戰士們的話語表現出他們怎樣的內心世界?(二)分析形象戰士的話語表現出他們對祖國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他們愿意在艱苦的條件下忍受困難,以確保祖國人民的安全和幸福。這種自我犧牲的精神體現了他們對國家的忠誠和對人民的愛護。“我在這里吃雪,正是為了我們祖國的人民不吃雪……”“可是我在這里蹲防空洞,祖國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他們就可以在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啊……”精讀課文(二)分析形象他們的話語還透露出一種堅定的信念,即他們的犧牲和努力是有意義的,是為了更大的利益和長遠的和平。這種信念支撐著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堅持下去。“我在這里流點兒血不算什么,吃這點兒苦又算什么哩!”……“一塊‘朝鮮解放紀念章’,我們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們的祖國去。”精讀課文(二)分析形象通過作者的旁白,我們進一步了解到戰士們不僅在行動上表現出英勇和犧牲精神,而且在品質上也是純潔、高尚、堅韌、剛強的。他們的氣質淳樸謙遜,胸懷美麗寬廣,這些特質使他們成為了“最可愛的人”。朋友們,用不著多舉例,你們已經可以了解我們的戰士是怎樣一種人,這種人有一種什么品質,他們的靈魂多么地美麗和寬廣……精讀課文請同學們尋找課文中那些充滿情感的段落,尤其是那些運用了抒情和議論手法的部分。請有感情地朗讀這些段落,并從人稱的使用、句式構造以及修辭技巧等方面,分析它們是如何產生強烈的抒情效果并引起讀者共鳴的。(三)品味語言第一段中,作者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向讀者表達了自己的感受:“最急于告訴你們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經歷,這就是:我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第二段通過設問的方式,明確指出:“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我們的戰士,我感到他們是最可愛的人”,這樣的提問激發了讀者的思考。精讀課文(三)品味語言第三段針對部分讀者對戰士了解不多的情況,運用一組排比句來贊頌志愿軍戰士,這組排比句充滿了作者對志愿軍戰士崇高思想境界的熱烈贊頌,增強了文章的氣勢,有助于感染讀者。第八、十二、十四段在敘述了三個主要事件之后,進行抒情和議論,起到總結的作用。第八、十二段使用“朋友”“你”來稱呼讀者,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并通過連續的發問引起讀者的思考,特別是反問句“你不覺得我們的戰士是可愛的嗎?你不以我們的祖國有著這樣的英雄而自豪嗎?”“你不覺得我們的戰士是最可愛的人嗎?”明確表達了對志愿軍戰士的贊頌。精讀課文(三)品味語言第十四段的抒情和議論比第八、十二段更進一步,情感流露也更充沛,通過反復手法和感嘆句的結合,如“他們是歷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戰士,第一流的人!他們是世界上一切偉大人民的優秀之花!是我們值得驕傲的祖國之花!我們以我們的祖國有這樣的英雄而驕傲,我們以生在這個英雄的國度而自豪!”,更強烈地表達了對志愿軍戰士的贊頌。精讀課文(三)品味語言第十五段首先用六個“當你……的時候”組成一組排比句,描繪了工人、農民、學生、干部等不同身份的人在祖國和平環境中的生活圖景,使不同身份的讀者都感到親切自然。然后概括描述了祖國人民的幸福生活,引導讀者認識到這種幸福生活是志愿軍戰士用艱苦奮斗、流血犧牲換來的,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勝利成果,表達了對志愿軍戰士們崇高的敬意和無限的感激之情。最后,將人們對祖國、對領袖、對志愿軍戰士的崇敬、熱愛之情融合在一起,提出“他們確實是我們最可愛的人”,照應開頭,進一步點明中心。課堂小結本文通過作者魏巍的親身經歷和感受,描述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朝鮮戰場上的英勇事跡,展現了志愿軍戰士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國際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本文通過松骨峰戰斗、火中救小孩、防空洞對話等典型事例,贊頌了志愿軍戰士的可愛和偉大,表達了對他們的深深敬意和感激之情,同時強調了和平生活的珍貴和對英雄的崇敬。課后作業1、以 “我心中最可愛的人” 為題,寫一篇 500 字左右的作文,選取身邊的一個人,通過具體事例表現其可愛之處。2、推薦閱讀魏巍的其他作品,如《東方》,進一步感受作者的寫作風格和志愿軍戰士的偉大精神。課程結束統編版(2024)初中七年級下冊第7課 誰是最可愛的人(教案中的答案具體見課件)【教學目標】1、通過朗讀、討論等方式,提高對文章的感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會在閱讀中提煉信息并分享自己的感悟。(重點)2、通過閱讀課文,概括志愿軍戰士的英雄事跡,理解“最可愛的人”的深刻內涵。(重點)3、學習作者通過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精神的方法,體會文中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相結合的表達技巧。(難點)4、感受志愿軍戰士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增強對英雄的崇敬之情和對祖國的熱愛。(難點)【教學方法】講授法、朗讀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教學準備】師:準備教學課件PPT、投影儀等。生:提前預習,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課前導入同學們,1950年,美國悍然發動侵朝戰爭,戰火蔓延至鴨綠江邊,嚴重威脅我國安全。為了保家衛國,中國人民志愿軍毅然奔赴朝鮮戰場。在這場戰爭中,志愿軍戰士們用生命和熱血譜寫了一曲曲英雄贊歌。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就是對這些英雄事跡的真實記錄,這篇文章一經發表,便引起了全國的強烈反響。今天,讓我們走進這篇課文,去感受志愿軍戰士們的英勇無畏和崇高精神,理解他們為何被稱為“最可愛的人”。二、檢查預習1、背景介紹。(課件P5)《誰是最可愛的人》是魏巍以抗美援朝戰爭為背景創作的報告文學作品。2、作者介紹。(課件P6)魏巍(1920—2008),原名魏鴻杰,曾用筆名紅楊樹,河南鄭州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詩人。3、字詞積累。(課件P7-8)放縱(zòng)堅韌(rèn)淳樸(chún pǔ)謙遜(qiān xùn)軍隅(yú)搏斗(bó)……軍隅:軍隊的角落,文中指部隊的駐地或營地。搏斗:激烈地對打。洶涌:水勢翻騰上涌,文中形容氣勢猛烈。千載萬世:千年萬代,形容時間長久。……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請同學們瀏覽課文,思考作者是如何組織文章結構的,并簡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內容。(課件P9)文章采用總分總結構。2、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找出文中起到過渡作用的句段,并分析它們是如何連接文章各部分內容的,然后填寫表格。(課件P10-11)句段 作用四、精讀課文(一)比較事例1、作者在談寫作本文的體會時說:“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來說明本質的東西,給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會是突出的。”請同學們梳理課文內容,找出作者在文中運用的典型事例,并用小標題的形式進行概括。(課件P12)松骨峰戰斗、火中救小孩、防空洞對話2、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第二部分,找出作者所寫的三個典型事例,并從描寫對象、時間、地點、情節主體、志愿軍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質等角度進行比較,體會選材的典型性,然后完成下表。(課件P13-14)事例 描寫對象 時間 地點 情節主題 思想感情及精神品質3、我們已經分析了三個典型事例各自的特征,現在讓我們深入探討這些事例之間的內在聯系。請同學們分析這三個事例,并討論它們在文章中的順序是否可以互換。(課件P15)三個事例之間存在內在聯系,順序不能隨意調換。4、請同學們比較這三個事例,在敘述時作者采用了哪些不同的人稱和描寫手法?(課件P16-18)(二)分析形象1、我們已經概括出了文章中的三個典型事例,現在請同學們分析每個事例分別展現了志愿軍戰士的哪些精神品質。(課件P19)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國際主義精神、愛國主義精神2、默讀描寫松骨峰戰斗的段落,思考: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戰斗的激烈?找出關鍵語句,分析志愿軍戰士表現出了怎樣的精神?(課件P20-21)“敵人為了逃命,用了32架飛機、10多輛坦克發起集團沖鋒,向這個連的陣地洶涌卷來。投擲的汽油彈把戰士們的身上燒著了火,但戰士們仍然不后退,帶著呼呼的火苗向敵人撲去。”“整個山頂都被打翻了。汽油彈的火焰把這個陣地燒紅了。”“烈士們的遺體,保留著各種各樣的姿勢,有抱住敵人腰的,有抱住敵人頭的,有掐住敵人脖子把敵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敵人倒在一起,燒在一起。”3、請朗讀馮玉祥火中救小孩的相關段落,思考:馬玉祥為什么要去救小孩?從他的行動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樣的品質?(課件P22-23)4、分角色朗讀戰士的話和作者的旁白,思考:戰士們的話語表現出他們怎樣的內心世界?(課件P24-26)“我在這里吃雪,正是為了我們祖國的人民不吃雪……”“可是我在這里蹲防空洞,祖國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他們就可以在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啊……”“我在這里流點兒血不算什么,吃這點兒苦又算什么哩!”……“一塊‘朝鮮解放紀念章’,我們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們的祖國去。”(三)品味語言請同學們尋找課文中那些充滿情感的段落,尤其是那些運用了抒情和議論手法的部分。請有感情地朗讀這些段落,并從人稱的使用、句式構造以及修辭技巧等方面,分析它們是如何產生強烈的抒情效果并引起讀者共鳴的。(課件P27-30)第一段中,作者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向讀者表達了自己的感受:“最急于告訴你們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經歷,這就是:我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第二段通過設問的方式,明確指出:“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我們的戰士,我感到他們是最可愛的人”,這樣的提問激發了讀者的思考。……五、總結1、課堂小結。(課件P31)本文通過作者魏巍的親身經歷和感受,描述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朝鮮戰場上的英勇事跡,展現了志愿軍戰士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國際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本文通過松骨峰戰斗、火中救小孩、防空洞對話等典型事例,贊頌了志愿軍戰士的可愛和偉大,表達了對他們的深深敬意和感激之情,同時強調了和平生活的珍貴和對英雄的崇敬。2、課后作業。(課件P32)1、以 “我心中最可愛的人” 為題,寫一篇 500 字左右的作文,選取身邊的一個人,通過具體事例表現其可愛之處。2、推薦閱讀魏巍的其他作品,如《東方》,進一步感受作者的寫作風格和志愿軍戰士的偉大精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7課《誰是最可愛的人》課件 2024-2025學年統編版(2024)語文七年級下冊.pptx 第7課《誰是最可愛的人》配套教案 2024-2025學年統編版(2024)語文七年級下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