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4講 化學平衡移動掌握外界條件(濃度、溫度、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和勒夏特列原理。考點一 化學平衡移動1.化學平衡移動(1)定義:由原有的平衡狀態(tài)達到新的平衡狀態(tài)的過程叫化學平衡移動。(2)過程示意圖2.平衡移動方向的判斷(1)根據(jù)速率判斷①v正>v逆時,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②v正<v逆時,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③v正=v逆,平衡不移動。(2)根據(jù)體系中各組分含量的變化判斷平衡移動的結果,如果是使體系中產(chǎn)物含量(如物質的量、濃度或百分含量等)增大,則平衡正向移動;反之則逆向移動。3.外界因素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在一定條件下,aA(g)+bB(g) mC(g) ΔH<0達到了平衡狀態(tài),若其他條件不變,改變下列條件對化學平衡影響如下:條件的改變(其他條件不變) 化學平衡的移動濃度 增大反應物濃度或減小生成物濃度 向____反應方向移動減小反應物濃度或增大生成物濃度 向____反應方向移動壓強(對有氣體存在的反應) 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改變 增大壓強 向氣體體積____的方向移動減小壓強 向氣體體積____的方向移動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不變 改變壓強 平衡____移動溫度 升高溫度 向____反應方向移動降低溫度 向____反應方向移動催化劑 同等程度地改變v正、v逆,平衡不移動4.兩類特殊情況對化學平衡的影響(1)改變固體或純液體的量,對化學平衡沒影響。(2)“惰性氣體”對化學平衡的影響。①恒溫、恒容條件體系總壓強增大―→體系中各組分的濃度不變―→平衡不移動。②恒溫、恒壓條件―→【師說·助學】 同倍數(shù)地改變反應混合物中各物質的濃度時,應視為壓強的影響。5.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條件(如溫度、濃度、壓強等),平衡將向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易錯診斷】 判斷正誤,錯誤的說明理由。1.向平衡體系FeCl3+3KSCN Fe(SCN)3+3KCl中加入適量KCl固體,平衡逆向移動,溶液的顏色變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對于2NO2(g) N2O4(g)的平衡體系,壓縮體積,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混合氣體的顏色變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s)+CO2(g) 2CO(g) ΔH>0,其他條件不變時,升高溫度,反應速率v(CO2)和CO2的平衡轉化率均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化學平衡正向移動,反應物的轉化率一定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考銜接】典例[2022·海南卷,8]某溫度下,反應CH2===CH2(g)+H2O(g) CH3CH2OH(g)在密閉容器中達到平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增大壓強,v正>v逆,平衡常數(shù)增大B.加入催化劑,平衡時CH3CH2OH(g)的濃度增大C.恒容下,充入一定量的H2O(g),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D.恒容下,充入一定量的CH2===CH2(g),CH2===CH2(g)的平衡轉化率增大聽課筆記 【對點演練】1.在密閉容器中,反應:xA(g)+yB(g) zC(g),在一定條件下達到平衡狀態(tài),試回答下列問題:(1)若保持體積不變,通入氦氣,則平衡________移動。(2)若保持壓強不變,通入氦氣,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則x、y、z的關系為________。2.對于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甲:A(g)+B(g) C(g) ΔH<0乙:A(s)+B(g) C(g) ΔH<0丙:A(g)+B(g) 2C(g) ΔH>0達到化學平衡后加壓,使體系體積縮小為原來的。(1)平衡移動的方向:甲________ (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動”,下同);乙________;丙________。(2)設壓縮之前壓強分別為p甲 、p乙、p丙 ,壓縮后壓強分別為p′甲、p′乙、p′丙,則p甲與p′甲、p乙與p′乙、p丙與p′丙的關系分別為甲 ;乙 ;丙 。(3)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變化分別為甲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下同);乙________;丙________。3.燃煤會產(chǎn)生CO2、CO、SO2等大氣污染物。燃煤脫硫的相關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CaSO4(s)+4CO(g) CaS(s)+4CO2(g) ΔH2=-174.4 kJ·mol-1。一定溫度下,體積為1 L容器中加入CaSO4(s)和1 mol CO,測得CO2的物質的量隨時間變化如圖中曲線A所示:(1)曲線B表示過程與曲線A相比改變的反應條件可能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條即可)。(2)若要提高反應體系中CO2的體積分數(shù),可采取的措施為________。4.用O2將HCl轉化為Cl2,可提高效益,減少污染,其反應為2HCl(g)+O2(g) H2O(g)+Cl2(g)。新型RuO2催化劑對上述HCl轉化為Cl2的總反應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1)實驗測得在一定壓強下,總反應的HCl平衡轉化率隨溫度變化的αHCl~T曲線如下圖:則總反應的ΔH________0(填“>”“=”或“<”)。(2)在上述實驗中若壓縮體積使壓強增大,請在上圖畫出相應αHCl~T曲線的示意圖,并簡要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點二 改變反應物的用量對轉化率變化的影響在恒容密閉容器中,以反應aA(g)+bB(g) cC(g)+dD(g)為例:(1)若反應物起始物質的量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達到平衡后,它們的轉化率相等。(2)若只增加A的量,平衡正向移動,B的轉化率增大,A的轉化率減小。(3)若按原比例同倍數(shù)地增加(或降低)A、B的濃度,等效于壓縮(或擴大)容器體積,氣體反應物的轉化率與化學計量數(shù)有關。【教考銜接】典例對于以下三個反應,均只加入反應物后達到平衡,保持溫度、容積不變。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PCl5(g) PCl3(g)+Cl2(g)再充入PCl5(g),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動,達到平衡后,PCl5(g)的轉化率________,PCl5(g)的百分含量________。(2)2HI(g) I2(g)+H2(g)再充入HI(g),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動,達到平衡后,HI(g)的分解率________,HI(g)的百分含量________。(3)2NO2(g) N2O4(g)再充入NO2(g),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動,達到平衡后,NO2(g)的轉化率________,NO2(g)的百分含量________。(4)mA(g)+nB(g) pC(g)同等倍數(shù)的加入A(g)和B(g),平衡________移動,達到平衡后,①m+n>p,A、B的轉化率都________,體積分數(shù)都________;②m+n=p,A、B的轉化率、體積分數(shù)都________;③m+n聽課筆記 【對點演練】1.在密閉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氣體發(fā)生反應:xA(g)+yB(g) zC(g),平衡時測得C的濃度為0.50 mol·L-1。保持溫度不變,將容器的容積壓縮到原來的一半,再達到平衡時,測得C的濃度變?yōu)?.90 mol·L-1。下列有關判斷不正確的是( )A.C的體積分數(shù)增大了B.A的轉化率降低了C.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D.x+y2.[2024·福州八校聯(lián)考]一定溫度下,在3個容積均為1.0 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反應2H2(g)+CO(g) CH3OH(g)達到平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的正反應吸熱B.達到平衡時,容器Ⅰ中反應物轉化率比容器Ⅱ中的大C.達到平衡時,容器Ⅱ中c(H2)大于容器Ⅲ中c(H2)的兩倍D.達到平衡時,容器Ⅲ中的正反應速率比容器Ⅰ中的大3.一定條件下存在反應:2SO2(g)+O2(g) 2SO3(g),其正反應放熱。圖1、圖2表示起始時容器甲、丙體積都是V,容器乙、丁體積都是;向甲、丙內都充入2a mol SO2和a mol O2并保持恒溫;向乙、丁內都充入a mol SO2和0.5a mol O2并保持絕熱(即與外界無熱量交換),在一定溫度時開始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1達平衡時,c(SO2):甲=乙B.圖1達平衡時,平衡常數(shù)K:甲<乙C.圖2達平衡時,所需時間t:丙<丁D.圖2達平衡時,體積分數(shù)φ(SO3):丙>丁4.T ℃時,在容積為2 L的3個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3A(g)+B(g) xC(g),按不同方式投入反應物,測得反應達到平衡時的有關數(shù)據(jù)如下:容器 甲 乙 丙反應物的投入量 3 mol A 2 mol B 6 mol A 4 mol B 2 mol C達到平衡的時間/min 5 8A的濃度/(mol·L-1) c1 c2C的體積分數(shù)/% w1 w3混合氣體的密度/(g·L-1) ρ1 ρ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x<4,則2c1<c2B.若x=4,則w1=w3C.無論x的值是多少,均有2ρ1=ρ2D.甲容器達到平衡所需的時間比乙容器達到平衡所需的時間短構建兩套思維模型(1)構建恒溫恒容平衡思維模型新平衡狀態(tài)可認為是兩個原平衡狀態(tài)簡單的疊加并壓縮而成,相當于增大壓強。(2)構建恒溫恒壓平衡思維模型(以氣體物質的量增加的反應為例,見圖示)新平衡狀態(tài)可認為是兩個原平衡狀態(tài)簡單的疊加,壓強不變,平衡不移動。第44講 化學平衡移動考點一夯實·必備知識3.正 逆 減小 增大 不 吸熱 放熱易錯診斷1.錯誤。反應的實質為Fe3++3SCN- Fe(SCN)3,加入適量KCl固體,平衡不移動,溶液的顏色幾乎不變。2.錯誤。混合氣體的顏色應變深。3.正確。4.錯誤。如合成氨反應,增大氮氣的濃度,化學平衡正向移動,氮氣的轉化率減小。突破·關鍵能力教考銜接典例 解析:該反應是一個氣體分子數(shù)減小的反應,增大壓強可以加快化學反應速率,正反應速率增大的幅度大于逆反應,故v正>v逆,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但是因為溫度不變,故平衡常數(shù)不變,A不正確;催化劑不影響化學平衡狀態(tài),平衡時CH3CH2OH(g)的濃度不變,B不正確;恒容下,充入一定量的H2O(g),H2O(g)的濃度增大,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C正確;恒容下,充入一定量的CH2===CH2 (g),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但是CH2===CH2 (g)的平衡轉化率減小,D不正確。答案:C對點演練1.答案:(1)不 (2)x+y<z2.答案:(1)向右 不移動 不移動 (2)p甲<p′甲<2p甲 p′乙=2p乙 p′丙=2p丙 (3)增大 不變 不變3.解析:(1)曲線B表示過程與曲線A相比,曲線斜率增大,反應速率增大,可為加入催化劑(或增大壓強)。(2)反應CaSO4(s)+4CO(g) CaS(s)+4CO2(g)是體積不變的放熱反應,若要提高反應體系中CO2的體積分數(shù),需要平衡正向移動,反應為放熱反應,降低溫度反應正向進行。答案:(1)加入催化劑(或增大壓強) (2)降低溫度4.答案:(1)< (2)如圖所示溫度相同的條件下,增大壓強,平衡右移,αHCl增大,因此曲線應在原曲線上方考點二夯實·必備知識 (3)不變 增大 減小突破·關鍵能力教考銜接典例 答案:(1)正反應 減小 增大(2)正反應 不變 不變(3)正反應 增大 減小(4)正向 增大 減小 不變 減小 增大對點演練1.解析:平衡時測得C的濃度為0.5 mol·L-1,保持溫度不變,將容器的容積壓縮到原來的一半,C的濃度為1.00 mol·L-1,而再達到平衡時,測得C的濃度變?yōu)?.90 mol·L-1,C的濃度減小,反應逆向進行。答案:A2.解析:對比容器Ⅰ和Ⅲ可知兩者投料量相當,若溫度相同,最終兩者等效,但Ⅲ溫度高,平衡時c(CH3OH)小,說明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即逆反應為吸熱反應,正反應為放熱反應,A錯誤;Ⅱ相對于Ⅰ成比例增加投料量,相當于加壓,平衡正向移動,轉化率提高,所以Ⅱ中轉化率高,B錯誤;不考慮溫度,Ⅱ中投料量是Ⅲ的兩倍,相當于加壓,平衡正向移動,所以Ⅱ中c(H2)小于Ⅲ中c(H2)的兩倍,C錯誤;對比Ⅰ和Ⅲ,若溫度相同,兩者等效,兩容器中速率相等,但Ⅲ溫度高,速率更快,D正確。答案:D3.解析:甲和乙若都是恒溫恒壓,則兩者等效,但乙為絕熱恒壓,又該反應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則溫度:甲<乙,溫度升高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c(SO2):甲<乙,平衡常數(shù)K:甲>乙,A、B項錯誤;丙和丁若都是恒溫恒容,則兩者等效,但丁為絕熱恒容,則溫度:丙<丁,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達到平衡的時間越短,所用的時間:丙>丁,C項錯誤;溫度升高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體積分數(shù)φ(SO3):丙>丁,D項正確。答案:D4.解析:若x<4,則正反應為氣體分子數(shù)減少的反應,乙容器對于甲容器而言,相當于加壓,平衡正向移動,所以2c1>c2,A項錯誤;若x=4,則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相等,由于起始時甲容器中A、B的投入量之比與化學方程式中對應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不相等,故w3不可能等于w1,B項錯誤;起始時乙容器中A、B的投入量是甲容器的2倍,兩容器的容積相等,故恒有2ρ1=ρ2,C項正確,起始時乙容器中A、B的濃度是甲容器中的2倍,故乙容器達到平衡所需的時間比甲容器達到平衡所需的時間短,D項錯誤。答案:C(共36張PPT)第44講 化學平衡移動掌握外界條件(濃度、溫度、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和勒夏特列原理。考點一考點二考點一考點一 化學平衡移動1.化學平衡移動(1)定義:由原有的平衡狀態(tài)達到新的平衡狀態(tài)的過程叫化學平衡移動。(2)過程示意圖2.平衡移動方向的判斷(1)根據(jù)速率判斷①v正>v逆時,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②v正<v逆時,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③v正=v逆,平衡不移動。(2)根據(jù)體系中各組分含量的變化判斷平衡移動的結果,如果是使體系中產(chǎn)物含量(如物質的量、濃度或百分含量等)增大,則平衡正向移動;反之則逆向移動。3.外界因素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在一定條件下,aA(g)+bB(g) mC(g) ΔH<0達到了平衡狀態(tài),若其他條件不變,改變下列條件對化學平衡影響如下:條件的改變(其他條件不變) 化學平衡的移動濃度 增大反應物濃度或減小生成物濃度 向____反應方向移動減小反應物濃度或增大生成物濃度 向____反應方向移動壓強(對有氣體存在的反應) 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改變 增大壓強 向氣體體積____的方向移動減小壓強 向氣體體積____的方向移動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不變 改變壓強 平衡____移動正逆減小增大不溫度 升高溫度 向____反應方向移動降低溫度 向____反應方向移動催化劑 同等程度地改變v正、v逆,平衡不移動吸熱放熱4.兩類特殊情況對化學平衡的影響(1)改變固體或純液體的量,對化學平衡沒影響。(2)“惰性氣體”對化學平衡的影響。①恒溫、恒容條件體系總壓強增大―→體系中各組分的濃度不變―→平衡不移動。②恒溫、恒壓條件―→【師說·助學】 同倍數(shù)地改變反應混合物中各物質的濃度時,應視為壓強的影響。5.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條件(如溫度、濃度、壓強等),平衡將向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易錯診斷】 判斷正誤,錯誤的說明理由。1.向平衡體系FeCl3+3KSCN Fe(SCN)3+3KCl中加入適量KCl固體,平衡逆向移動,溶液的顏色變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對于2NO2(g) N2O4(g)的平衡體系,壓縮體積,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混合氣體的顏色變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s)+CO2(g) 2CO(g) ΔH>0,其他條件不變時,升高溫度,反應速率v(CO2)和CO2的平衡轉化率均增大:_______。4.化學平衡正向移動,反應物的轉化率一定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錯誤。反應的實質為Fe3++3SCN- Fe(SCN)3,加入適量KCl固體,平衡不移動,溶液的顏色幾乎不變。錯誤。混合氣體的顏色應變深。正確。錯誤。如合成氨反應,增大氮氣的濃度,化學平衡正向移動,氮氣的轉化率減小。【教考銜接】典例[2022·海南卷,8]某溫度下,反應CH2===CH2(g)+H2O(g) CH3CH2OH(g)在密閉容器中達到平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增大壓強,v正>v逆,平衡常數(shù)增大B.加入催化劑,平衡時CH3CH2OH(g)的濃度增大C.恒容下,充入一定量的H2O(g),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D.恒容下,充入一定量的CH2===CH2(g),CH2===CH2(g)的平衡轉化率增大答案:C解析:該反應是一個氣體分子數(shù)減小的反應,增大壓強可以加快化學反應速率,正反應速率增大的幅度大于逆反應,故v正>v逆,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但是因為溫度不變,故平衡常數(shù)不變,A不正確;催化劑不影響化學平衡狀態(tài),平衡時CH3CH2OH(g)的濃度不變,B不正確;恒容下,充入一定量的H2O(g),H2O(g)的濃度增大,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C正確;恒容下,充入一定量的CH2===CH2 (g),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但是CH2===CH2 (g)的平衡轉化率減小,D不正確。【對點演練】1.在密閉容器中,反應:xA(g)+yB(g) zC(g),在一定條件下達到平衡狀態(tài),試回答下列問題:(1)若保持體積不變,通入氦氣,則平衡________移動。(2)若保持壓強不變,通入氦氣,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則x、y、z的關系為________。不x+y<z2.對于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甲:A(g)+B(g) C(g) ΔH<0乙:A(s)+B(g) C(g) ΔH<0丙:A(g)+B(g) 2C(g) ΔH>0達到化學平衡后加壓,使體系體積縮小為原來的。(1)平衡移動的方向:甲________ (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動”,下同);乙________;丙________。(2)設壓縮之前壓強分別為p甲 、p乙、p丙 ,壓縮后壓強分別為p′甲、p′乙、p′丙,則p甲與p′甲、p乙與p′乙、p丙與p′丙的關系分別為甲 ;乙 ;丙 。(3)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變化分別為甲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下同);乙________;丙________。向右不移動不移動p甲<p′甲<2p甲p′乙=2p乙p′丙=2p丙增大不變不變3.燃煤會產(chǎn)生CO2、CO、SO2等大氣污染物。燃煤脫硫的相關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CaSO4(s)+4CO(g) CaS(s)+4CO2(g) ΔH2=-174.4 kJ·mol-1。一定溫度下,體積為1 L容器中加入CaSO4(s)和1 mol CO,測得CO2的物質的量隨時間變化如圖中曲線A所示:(1)曲線B表示過程與曲線A相比改變的反應條件可能為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條即可)。(2)若要提高反應體系中CO2的體積分數(shù),可采取的措施為________。加入催化劑(或增大壓強)降低溫度解析:(1)曲線B表示過程與曲線A相比,曲線斜率增大,反應速率增大,可為加入催化劑(或增大壓強)。(2)反應CaSO4(s)+4CO(g) CaS(s)+4CO2(g)是體積不變的放熱反應,若要提高反應體系中CO2的體積分數(shù),需要平衡正向移動,反應為放熱反應,降低溫度反應正向進行。4.用O2將HCl轉化為Cl2,可提高效益,減少污染,其反應為2HCl(g)+O2(g) H2O(g)+Cl2(g)。新型RuO2催化劑對上述HCl轉化為Cl2的總反應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1)實驗測得在一定壓強下,總反應的HCl平衡轉化率隨溫度變化的αHCl~T曲線如下圖:則總反應的ΔH________0(填“>”“=”或“<”)。<(2)在上述實驗中若壓縮體積使壓強增大,請在上圖畫出相應αHCl~T曲線的示意圖,并簡要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溫度相同的條件下,增大壓強,平衡右移,αHCl增大,因此曲線應在原曲線上方如圖所示考點二考點二 改變反應物的用量對轉化率變化的影響在恒容密閉容器中,以反應aA(g)+bB(g) cC(g)+dD(g)為例:(1)若反應物起始物質的量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達到平衡后,它們的轉化率相等。(2)若只增加A的量,平衡正向移動,B的轉化率增大,A的轉化率減小。(3)若按原比例同倍數(shù)地增加(或降低)A、B的濃度,等效于壓縮(或擴大)容器體積,氣體反應物的轉化率與化學計量數(shù)有關。不變增大減小【教考銜接】典例對于以下三個反應,均只加入反應物后達到平衡,保持溫度、容積不變。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PCl5(g) PCl3(g)+Cl2(g)再充入PCl5(g),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動,達到平衡后,PCl5(g)的轉化率________,PCl5(g)的百分含量________。(2)2HI(g) I2(g)+H2(g)再充入HI(g),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動,達到平衡后,HI(g)的分解率________,HI(g)的百分含量________。正反應減小增大正反應不變不變(3)2NO2(g) N2O4(g)再充入NO2(g),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動,達到平衡后,NO2(g)的轉化率________,NO2(g)的百分含量________。(4)mA(g)+nB(g) pC(g)同等倍數(shù)的加入A(g)和B(g),平衡________移動,達到平衡后,①m+n>p,A、B的轉化率都________,體積分數(shù)都________;②m+n=p,A、B的轉化率、體積分數(shù)都________;③m+n正反應增大減小正向增大減小不變減小增大【對點演練】1.在密閉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氣體發(fā)生反應:xA(g)+yB(g) zC(g),平衡時測得C的濃度為0.50 mol·L-1。保持溫度不變,將容器的容積壓縮到原來的一半,再達到平衡時,測得C的濃度變?yōu)?.90 mol·L-1。下列有關判斷不正確的是( )A.C的體積分數(shù)增大了B.A的轉化率降低了C.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D.x+y答案:A解析:平衡時測得C的濃度為0.5 mol·L-1,保持溫度不變,將容器的容積壓縮到原來的一半,C的濃度為1.00 mol·L-1,而再達到平衡時,測得C的濃度變?yōu)?.90 mol·L-1,C的濃度減小,反應逆向進行。2.[2024·福州八校聯(lián)考]一定溫度下,在3個容積均為1.0 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反應2H2(g)+CO(g) CH3OH(g)達到平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該反應的正反應吸熱B.達到平衡時,容器Ⅰ中反應物轉化率比容器Ⅱ中的大C.達到平衡時,容器Ⅱ中c(H2)大于容器Ⅲ中c(H2)的兩倍D.達到平衡時,容器Ⅲ中的正反應速率比容器Ⅰ中的大答案:D解析:對比容器Ⅰ和Ⅲ可知兩者投料量相當,若溫度相同,最終兩者等效,但Ⅲ溫度高,平衡時c(CH3OH)小,說明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即逆反應為吸熱反應,正反應為放熱反應,A錯誤;Ⅱ相對于Ⅰ成比例增加投料量,相當于加壓,平衡正向移動,轉化率提高,所以Ⅱ中轉化率高,B錯誤;不考慮溫度,Ⅱ中投料量是Ⅲ的兩倍,相當于加壓,平衡正向移動,所以Ⅱ中c(H2)小于Ⅲ中c(H2)的兩倍,C錯誤;對比Ⅰ和Ⅲ,若溫度相同,兩者等效,兩容器中速率相等,但Ⅲ溫度高,速率更快,D正確。3.一定條件下存在反應:2SO2(g)+O2(g) 2SO3(g),其正反應放熱。圖1、圖2表示起始時容器甲、丙體積都是V,容器乙、丁體積都是;向甲、丙內都充入2a mol SO2和a mol O2并保持恒溫;向乙、丁內都充入a mol SO2和0.5a mol O2并保持絕熱(即與外界無熱量交換),在一定溫度時開始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1達平衡時,c(SO2):甲=乙B.圖1達平衡時,平衡常數(shù)K:甲<乙C.圖2達平衡時,所需時間t:丙<丁D.圖2達平衡時,體積分數(shù)φ(SO3):丙>丁答案:D解析:甲和乙若都是恒溫恒壓,則兩者等效,但乙為絕熱恒壓,又該反應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則溫度:甲<乙,溫度升高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c(SO2):甲<乙,平衡常數(shù)K:甲>乙,A、B項錯誤;丙和丁若都是恒溫恒容,則兩者等效,但丁為絕熱恒容,則溫度:丙<丁,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達到平衡的時間越短,所用的時間:丙>丁,C項錯誤;溫度升高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體積分數(shù)φ(SO3):丙>丁,D項正確。4.T ℃時,在容積為2 L的3個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3A(g)+B(g) xC(g),按不同方式投入反應物,測得反應達到平衡時的有關數(shù)據(jù)如下:容器 甲 乙 丙反應物的投入量 3 mol A 2 mol B 6 mol A 4 mol B 2 mol C達到平衡的時間/min 5 8A的濃度/(mol·L-1) c1 c2 C的體積分數(shù)/% w1 w3混合氣體的密度/(g·L-1) ρ1 ρ2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x<4,則2c1<c2B.若x=4,則w1=w3C.無論x的值是多少,均有2ρ1=ρ2D.甲容器達到平衡所需的時間比乙容器達到平衡所需的時間短答案:C解析:若x<4,則正反應為氣體分子數(shù)減少的反應,乙容器對于甲容器而言,相當于加壓,平衡正向移動,所以2c1>c2,A項錯誤;若x=4,則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相等,由于起始時甲容器中A、B的投入量之比與化學方程式中對應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不相等,故w3不可能等于w1,B項錯誤;起始時乙容器中A、B的投入量是甲容器的2倍,兩容器的容積相等,故恒有2ρ1=ρ2,C項正確,起始時乙容器中A、B的濃度是甲容器中的2倍,故乙容器達到平衡所需的時間比甲容器達到平衡所需的時間短,D項錯誤。構建兩套思維模型(1)構建恒溫恒容平衡思維模型新平衡狀態(tài)可認為是兩個原平衡狀態(tài)簡單的疊加并壓縮而成,相當于增大壓強。(2)構建恒溫恒壓平衡思維模型(以氣體物質的量增加的反應為例,見圖示)新平衡狀態(tài)可認為是兩個原平衡狀態(tài)簡單的疊加,壓強不變,平衡不移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44講 化學平衡移動.docx 第44講 化學平衡移動.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