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秋天》教學設(shè)計一、教學目標1.運用加一加、追根溯源等方法,認識“秋、氣”等7個生字;認識禾木旁、木字旁、口字旁3個偏旁;會寫“了、子”2個字和筆畫“橫撇”。2.了解兒歌與課文的不同,認識自然段,學會標段。3.正確朗讀課文,讀好輕聲詞語“涼了”“黃了”“葉子”。4.學習背誦第一自然段。尋找第一自然段中秋天的變化。區(qū)分“一片”和“一片片”。二、教學重難點(一)重點1.認識“秋、氣”等7個生字;認識禾木旁、木字旁、口字旁3個偏旁;會寫“了、子”2個字和筆畫“橫撇”。2.認識自然段,學會標段。3.正確朗讀課文,讀好輕聲詞。4.背誦第一自然段。(二)難點1.認識自然段,學會標段。2.區(qū)分“一片”和“一片片”。三、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解析“秋”字。1.聯(lián)系生活,通過“落葉”談話導入“秋天”。Q:你印象中的秋天是什么樣子的?(結(jié)合課文中的插圖談?wù)勄锾欤?br/>這是大家眼中的秋天,今天我們也要學習一篇描寫秋天的課文,一起看看作者眼中的秋天是怎樣的?2.書空課題,齊讀課題。3.解析“秋”字,學習“禾木旁”。①Q(mào):有什么好辦法記住秋字?(加一加)秋天來了,稻子成熟了,所以“秋”字里有個“禾”。②學習新偏旁——禾木旁。觀察禾字在秋字里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捺變點)禾木旁和什么有關(guān)呢?(與禾苗、莊稼、農(nóng)作物有關(guān)。)(二)初讀課文,學習標自然段1.出示多首兒歌,對比課文《秋天》,發(fā)現(xiàn)兩者的不同點。2.認識自然段,學習標段。①我們前面學的是比較短小整齊的兒歌,今天學的是由一行一行的文字組成的“文章”,因為它比較長,所以就要根據(jù)內(nèi)容分成一個一個的自然段。(出示學習小提示:自然段的前面有兩個空格。)②第1自然段前面有兩個空格,我們可以標上序號①,表示這是第1自然段。找一找課文中的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在哪里,像老師一樣標上序號。(生尋找自然段,標序號,師巡視指導。)③這篇文章一共有幾個自然段?3.師范讀課文,學生跟著指,注意聽清字音,聽清課文的停頓和節(jié)奏。4.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三)深入探究,隨文識字。過渡:秋天來了,什么發(fā)生了變化?朗讀第一自然段,圈一圈什么發(fā)生了變化。(板書:天氣、樹葉。)1.生讀第一自然段:出示輕聲詞“涼了”“黃了”“葉子”,課件中“了、子”縮小,指導學生讀好輕聲。2.結(jié)合圖片,認讀生字“氣”。給“氣”組詞。(出示“氣”的甲骨文“三”和金文“氣",學生感知“氣"的象形字形,就像從地面緩緩蒸發(fā)飄向天空的層層云氣)學習生字:樹、葉、從、黃、片、來。師:秋天到了,天氣(涼了),樹木都有哪些變化呢?(多媒體展示夏天的樹木和秋天的樹木)(1)你有什么辦法記住“樹”?“木”變成了木字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木字旁將捺改成了點。學習新偏旁木字旁,理解“樹”和“木”有關(guān),初步知道偏旁和字義的關(guān)系。(2)(出示“葉”、“從”,)師:你有什么辦法記住它們?引導學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記。學習新偏旁口字旁。(3)學習生字:黃。師:生活中還有什么是黃色的?(圖片展示。)(4)①學習生字“片”,比較“一片”和“一片片”。師:“一片片”還能和誰交朋友?②學習“落葉歌”。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無數(shù)片,落到地上成一片。(5)學習生字:“來”。給“來”組詞。4.把生字寶寶放入句子中再來讀一讀(四)生字巧復習,嘗試背誦第一自然段1.學生齊讀生字詞語,開火車讀。2.把課文補充完整。天氣( ),樹葉( ),一片片葉子( )。填空式背誦后,學生嘗試獨立背誦這一段。讀了一遍又一遍,這么美的景色記在了心里了嗎?(配上好聽的音樂讀)(五)學寫字:“了”和“子”師:“天氣涼了”的“了”是這篇課文要學習的生字,注意它的筆畫和筆順。1.學習新的筆畫:橫撇。板書:橫撇。邊范寫邊提示,學生書空。2.寫一寫“了”和“子”。(1)比較“了”和“子”的區(qū)別。(2)教師范寫,學生練習。(六)小結(jié)作業(yè)師:下節(jié)課,咱們再一起學習秋天還有哪些變化呢?回家嘗試搜集秋天還有哪些事物會發(fā)生變化,用你的畫筆記錄下來,下節(jié)課交流展示。下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