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題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課型 新授課 授課人學習 目標 朗誦詩詞,感受豪放派代表蘇軾婉約的一面。 鑒賞詩詞藝術特色,領悟詩詞蘊含的語言美、情感美。 體會作者如何把夢境的記敘、對亡妻的思念和落拓的身世之感融合在一起。教學 重點 難點 鑒賞詩詞藝術特色,領悟詩詞蘊含的語言美、情感美。 體會作者如何把夢境的記敘、對亡妻的思念和落拓的身世之感融合在一起。教學過程設計教學 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評價檢測 設計意圖“導” 情境導入: 《品讀》節目組邀請我班同學參與錄制“宋代大文豪一蘇軾”專題片,以中學生的視角解讀詞人蘇軾。請同學們做好準備,完成以下任務。 明確學習目標 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思” 任務一: 《品讀》節目開篇要播放一段短片“我眼中的蘇軾”要求同學們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寫一段文字,談一談你眼中的蘇軾。 展示形式示例:我眼中的蘇軾是一個熱愛生活的樂觀達人,他總會發現生活的美好:“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任務二:《品讀》要求同學們提供誦讀詩詞的視頻,我們班選取了《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記夢》。請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誦詩詞,讀準字音、讀清節奏。 1.回顧所學蘇軾詩詞,寫出“我眼中的蘇軾”。 2.自主朗誦,初步感受本詞的情感基調,并批注在課本上 自我評價 通過誦讀,初步感受詞的情感,為后續的學習奠定基礎“議” 任務三: 《品讀》節目組要求同學們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以專家解讀的身份為給觀眾朋友們解讀這首詞,并結合本次內容為節目設計宣傳海報。 方法指導: 我們要學會把抽象的東西轉換成具體形象的內容,抽象的形容詞轉化為動作,或者場景。 寫作的時候,要發揮想象力,自己先想象構建出畫面的場景,然后,思考這個場景給你帶來的感官上的體驗,無論是觸覺上,視覺上, 聽覺上的也好,通過多種感官的描寫,讓讀者閱讀時的感受也會更加地深刻。 誦讀本詞,選取一幅你印象最為深刻的畫面,并嘗試描述畫面。 (2)結合本詞內容及補充資料,為你所選取的畫面作注解。 生生互評 教師評價 通過想想還原,畫面描述,進入詞境,感悟詞中誠摯的情感“展” “評” 資料補充: 【十年回顧】這十年,正是圍繞王安石變法,革新派與守舊派的斗爭愈演愈烈的時候。治平二年(1065年)五月,王氏卒于京師。治平三年(1066年),蘇洵病逝,蘇軾、蘇轍兄弟扶柩還鄉,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蘇軾還朝,王安石變法開始,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在朝中受到排擠打壓,因而請求出任地方官,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后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遭際不幸,轉徙外地,艱辛備嘗。 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分享合作成果 生生互評 結合相關資料,深入理解詞中的情感“測” “東坡先生,您寫這首詞的時候夢見的就是這里吧,我們不會北宋的官話,也不會眉山話,就用我們現代的語言再替您念一遍吧。” 再次嘗試有感情的朗誦這首詞 通過朗誦,檢驗學生對于本詞的認識課后 小結 年年歲歲,幽冥永隔,兩相牽掛,此恨綿綿,但哪怕“兩”茫茫,摯愛和深情無形中又會跨越這些隔閡,給人慰藉,給生命一抹溫暖的底色。“用” 完成《蘇軾的夢游獨白》,以蘇軾的口吻,寫出他與愛妻時空錯位重逢時的內心獨白。(不少于400字。)板書 設計 豪放不羈 豁達樂觀 曠達自信 熱愛生活 躊躇滿志 情真意切 孤獨凄涼 無奈惆悵 感情誠篤課后 反思 優:1.情境任務將課堂讓位于學生,通過想象還原,學生們在描述過程中進入詞境,能夠更好的感悟詞人的情感。 2.對于學生學習支架的搭建,知人論世,在理解詞的過程中,插入背景知識的補充,幫助學生理解。 不足:1.在描繪畫面的人物中,對學生的指導示范不夠,學生難以用描述性的語言描寫畫面,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進入詞境。 應對突發情況能力不足,PPT朗誦視頻播放出現問題。 再教:1.通過及時追問來把握課堂節奏。如:為什么不識?話的凄涼是什么? 2.PPT視頻設置超鏈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