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8張PPT)7.2 運動的快慢 速度第七章 運動和力知識點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知1-講1比較方法 實例 結論依據相同時間比路程,可知前面的選手跑得快 時間一定時,運動路程越長,運動得越快依據相同路程比時間,可知最上面賽道的選手跑得快 路程一定時,所需時間越短,運動得越快知1-講思想方法控制變量法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有兩種方法,一是控制時間一定,時間相同比路程;二是控制路程一定,路程相同比時間。知1-練例 1[教材改編題]小明在家觀看游泳比賽的電視直播,如圖1所示泳道中的數據是表示物體________的物理量。比賽結束,裁判是根據_________________(填“相同時間比路程”或“相同路程比時間”)的方法判定誰最快。運動快慢相同路程比時間知1-練解題秘方:根據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解答。解析:如圖所示泳道中的數據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當比賽結束時,運動員通過的路程相同,所用時間不同,用時少的游得快,所以裁判采用的方法是相同路程比時間。知1-練1. 寓言故事《龜兔賽跑》說的是兔子和烏龜比賽,兩者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兔子開始跑得很快,但途中睡了一覺,醒來再追,發現烏龜先到達終點取得了勝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烏龜始終比兔子跑得快B. 兔子始終比烏龜跑得快C. 比賽勝負根據相同時間比路程D. 比賽勝負根據相同路程比時間D知2-講知識點速度2物理學中,經常要進行物體運動快慢的比較。對于運動時間相同的,可以比較路程;對于運動路程相同的,可以比較所用的時間。如果運動時間與運動路程均不相同,則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比較快慢:知2-講1. 定義:物理學中, 把物體通過的路程與通過這段路程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速度,用v表示。2. 公式:速度= (v = )。知2-講3. 單位國際單位制 m/s 或m·s-1。讀作 米每秒。常用單位 km/h 或km·h-1。讀作 千米每小時。換算關系 m/s × km/h。4.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速度值如圖2 所示。知2-練某輛汽車啟動后,經過20 s,車上某表的指針指在如圖3 所示的位置,則( )A. 此時汽車的速度是90 km/hB. 此時汽車的速度是90 m/sC. 啟動后20 s 內汽車的速度是90m/hD. 啟動后20 s 內汽車運動了90 km例 2知2-練解題秘方:速度表顯示汽車的瞬時速度,由表盤上“km/h”可知速度的單位。答案:A解析:圖中表盤為速度表,所示速度單位為km/h,此時速度為90 km/h,故A 正確。知2-練2. 如圖為某高速公路上區間測速的警示牌。根據這塊警示牌, 小汽車通過這個區間的時間( )A. 不能小于10 minB. 不能小于6 minC. 不能超過10 minD. 不能超過6 minA知3-講知識點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31. 勻速直線運動 速度不變的直線運動。(1)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① 在任何時刻、任何位置,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是相同的。勻速直線運動是一種理想狀態。知3-講② 勻速直線運動是運動狀態不變的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③ 任意相同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相同;通過任意相同的路程需要相同的時間。知3-講(2)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其速度可以用公式v=來計算,但速度的大小與路程和時間無關,因此,不能說速度與路程成正比、速度與時間成反比。知3-講2. 變速直線運動(1)定義:在實際生活中,物體做直線運動時,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相等,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變化的。物理學中,把速度變化的直線運動叫做變速直線運動。知3-講(2)描述——平均速度① 為了粗略描述做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時間內運動的快慢程度,我們引入了平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等于某段路程除以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知3-講② 計算公式:v = ,公式中的“s”是指通過的路程,“t”是指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 v ”是在這段時間內(或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要明確要求的是哪段路程或哪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再利用公式計算。知3-講知識圖解●勻速直線運動的圖像(圖4):知3-講●變速直線運動圖像(圖5):知3-講●頻閃照片(圖6)知3-練[科學思維科學探究中考·長春改編]在“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7 所示。例 3知3-練解題秘方:本題主要考查了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理解實驗原理并從圖中讀取相關信息是解題的關鍵。知3-練(1)測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_____。解析:該實驗是根據公式 v =進行測量的。v =知3-練(2)實驗中,小組同學發現小車通過AB 段路程的時間過短,不便于測量時間,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只將木塊向________適當移動;也可以將小車倒置滑下,這是因為用________代替滾動可以增大摩擦。右滑動知3-練解析: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車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運動的時間越短,不便于測量時間,因此為了便于測量時間,應將木塊向右適當移動,使斜面保持較小的坡度;也可以將小車倒置滑下,這是因為用滑動代替滾動可以增大摩擦。知3-練(3)改進后,進行實驗并記錄數據在表格中,計算出小車通過AC 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小車通過AB 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比BC 段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路程 運動時間 平均速度sAB=0.45 m tAB=3.2 s vAB ≈ 0.14 m/ssAC=0.90 m tAC=4.5 s vAC=0.2小知3-練解析:路程sAC=0.90 m,所用時間tAC=4.5 s,小車通過A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AC== =0.2 m/s;BC 段路程sBC=sAC -sAB=0.90 m-0.45 m=0.45 m,tBC=tAC-tAB=4.5 s-3 .2 s=1.3 s,BC 段平均速度 vBC==≈ 0.35 m/s,已知 vAB ≈ 0.14 m/s,則vAB < vBC。知3-練(4)小車運動到斜面底端撞到金屬片會停下來,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________ 。解析:小車運動到斜面底端撞到金屬片會停下來,小車由運動變為靜止,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運動狀態知3-練3.[中考·廣元] 某物理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他們將小車從帶刻度(分度值為1 cm)的斜面頂端A 點由靜止釋放,并同時按下電子秒表開始計時,圖中圓圈內顯示了小車位于A、B、C 三點的時刻(數字分別表示“時:分:秒”)。知3-練(1)由圖中的實驗數據可知,小車下滑過程中做______( 填“ 減速”“勻速”或“加速”)運動。(2)根據圖中信息,小車在下滑過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______ cm/s。加速50.0知3-練(3)如果在A 點時,先釋放小車,后按下秒表開始計時,B、C 兩點都準確計時,則會使所測AB 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填“偏大”“不變”或“偏小”)。偏大知4-講知識點跨學科實踐 制訂一個提高自己短跑速度的計劃41. 活動內容為自己制訂一個既科學又安全的提高短跑速度的計劃。2. 活動小組成員組成 本班同學。3. 活動前的準備工作上網查閱《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梳理出與青少年相關部分。知4-講變速運動與平均速度4. 方案制訂與實施同學們在物理老師和體育老師的指導下,結合體育課上的短跑訓練,并通過查閱資料,制訂一個提高自己短跑速度的科學訓練計劃。(1)將1 0 0 m 跑道分成前2 0 m、中間6 0 m 和后2 0 m 三段路程,并分別測出自己在這三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知4-講(2)對所測出的三個平均速度進行比較,分析影響短跑速度的因素。(3)在體育老師的指導下,根據分析的結果,制訂一個提高自己短跑速度的科學訓練計劃。(4)根據計劃進行系統訓練,每天記錄自己的訓練情況,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再看看自己的短跑成績。知4-講5. 成果展示與交流利用課外時間,組織小組同學進行短跑比賽,并在小組會上交流自己對短跑訓練的體會。知4-講知識鏈接跨學科實踐有三大特點:綜合性、實踐性、探究性。本次跨學科實踐活動的目的與意義:此次跨學科實踐活動,會讓我們更加科學、客觀地制訂更有針對性、行之有效提高自身短跑速度的計劃,既對自身身心健康有極大裨益,又能訓練自己的科學思維能力與科學探究能力。知4-練[跨學科 學科綜合]小明進行短跑訓練,王老師為了幫他進一步提高成績,對他的百米成績進行了分析測試。在每隔20 m處安排了一個計時員,各計時員在發令員鳴槍時啟動秒表,跑經指定位置時按停秒表,秒表的讀數分別是2.9 s、5.5 s、7.9 s、10.7 s、12.8 s。通過這些數據可以知道:例 4知4-練(1)小明跑100 m 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解題秘方:知道小明跑1 0 0 m 所用的時間,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出他的平均速度。7 .8解析:小明跑100 m 用的時間為12.8 s,則跑100 m 的平均速度 v = =≈ 7.8 m/s。知4-練(2)小明在第______個20 m 速度最快,平均速度是______ m/s。五9.5知4-練解題秘方:由速度公式可知,路程相同,用的時間越少,平均速度越大,求出各段的運動時間,然后答題。知4-練解析:由題意可知,在5 個20 m 內所用的時間分別為:t1=2 .9 s,t2=5 .5 s-2 .9 s=2 .6 s,t3=7.9 s-5 .5 s=2 .4 s,t4=1 0 .7 s-7.9 s=2 .8 s,t5=1 2 .8 s-1 0 .7 s=2 .1 s。在第五個2 0 m 小明用的時間最短,跑得最快,平均速度 v5= =≈ 9.5 m/s。知4-練(3)小明在第____________個階段的速度低于全程的平均速度,為了提高成績,你對他的建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二、四加強起跑和增強耐力的訓練解題秘方:求出各個階段的平均速度,然后分析答題。知4-練解析:小明在各階段的平均速度 v1==≈ 6 .9 m/s, v2==≈ 7.7 m/s, v3==≈ 8 .3 m/s, v4==≈ 7.1 m/s,已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 .8 m/s,由此可見,在第一、第二、第四個2 0 m 的速度低于全程的平均速度。建議:加強起跑和增強耐力的訓練。知4-練4.(1)[多選] 課外活動時,小國和小銳一起在操場上沿直線跑道同向進行跑步訓練。他們通過的路程和時間的關系如圖甲所示,知4-練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前2 s 內,小國以自己為參照物,觀察到小銳是向前運動的B. 前8 s 內,小銳的平均速度為1.25 m/sC. 小銳后4 s 通過的路程為60 mD. 前14 s 內,小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銳的平均速度B、C知4-練(2)小宇通過某款運動軟件監測自己的運動情況。當他繞操場跑一圈時, 軟件截屏如圖乙所示,1 公里即為1 km。則他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m/s,合 ______ km/h。軟件上的“配速”指的是跑每公里所需要的時間,若他跑步的速度是5 km/h,則他跑步的配速是______s。1.55.4720運動的快慢 速度速度路程時間定義 定義式單位運動分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