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 微粒間相互作用與物質性質第3節 配位鍵【學習目標】1.通過配位鍵的形成過程;基于配位鍵的實質,知道離子鍵在方向性和飽和性上的特征。2.通過實驗探究真實感受配位化合物的存在;認識配位化合物以及同分異構現象。3.通過閱讀了解配合物在生物化學領域的廣泛應用。【能力目標】通過探究實驗,分析實驗現象,主動建構模型,進一步發展學生質疑和創新思維能力。【素養目標】通過宏觀物質過渡到微觀分子,培養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素養;通過探究分析實驗現象,發展學生科學探究和創新意識;通過介紹生活中的常見配合物及作用,突出配合物在現代化學中的重要意義,培養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重點難點】配位鍵的形成條件、配合物的形成和制備、配合物的同分異構現象、配合物的應用。【學習過程】任務一:探究配位化合物的結構【觀察現象】向硫酸銅溶液中逐加氨水,先產生藍色沉淀,后繼續滴加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藍色溶液。【思 考】根據實驗現象,深藍色物質是什么?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探究深藍色物質的溶液的微觀組成?【新 知】配位化合物(配合物)1、定義:含有 鍵的化合物。2、表示方法:配合物由 (提供空軌道)和 (提供孤電子對)組成。【探究1】18世紀末,人們剛開始研究配合物時,發現這兩種配合物的性質讓人困惑不已,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仔細思考。物質性質比較物質 顏色 150℃持續加熱 摩爾電導率測定 加入足量的硝酸銀CoCl3·6NH3 橙色 無氨氣釋放 1mol該物質在水中電離出4mol離子 1mol該物質生產3molAgCl沉淀CoCl3·5NH3 紫色 無氨氣釋放 1mol該物質在水中電離出3mol離子 1mol該物質生產2molAgCl沉淀【問 題】請同學們嘗試寫出上面兩個配合物的組成。【結 論】3、形成條件:中心原子(離子):提供空軌道,接受孤電子對。通常是過渡元素的原子或離子,如 等。配位體:提供孤電子對的離子或分子,如分子 等,陰離子 等。配位原子必須有孤電子對。配位數:直接同中心原子(離子)配位的 的數目。任務二:探究配位化合物制備【實驗探究1.2.3.4】實驗任務 實驗過程與現象 結論1.探究氯化銅固體在溶解并稀釋過程中所發生的變化2.對比Cu2+與氨水和OH-反應的差異3. 分別以氯化鐵和硝酸鐵為原料,探究Fe3+溶液顯色的原因4.制備[Ag(NH3)2]+【結 論】【直擊高考】Fe3+的配位化合物較穩定幾用途廣泛。Fe3+可與H2O、SCN-、F-等配體形成溶液呈淺紫色的[(Fe(H2O)6]3+、紅色的[Fe(SCN)6]3+、無色的[FeF6]3+配離子。某同學按如下步驟完成實驗[(Fe(H2O)6]3+呈淺紫色,但溶液1呈現黃色,其原因是 ,為了能觀察到溶液Ⅰ中[(Fe(H2O)6]3+的淺紫色,可采取的方法是任務三.探究配位化合物應用【探 究2】下表是藥物中的配合物[Pt(NH3)2Cl2]的性質配合物 顏色 極性 在水中的溶解度 抗癌活性A 棕黃色 極性 0.2577g 有活性B 淡黃色 非極性 0.0366g 無活性【問 題】請同學們嘗試設計模型解釋現象。【結 論】【應 用】【探 究3】CO為什么會中毒,應采取怎樣的措施避免?【課堂 小結】【當堂 檢測】1.0.01molCrCl3·6H2O在水溶液中用過量硝酸銀溶液處理,生成0.02molAgCl沉淀。已知該CrCl3·6H2O中Cr3+形成六個配位鍵,則其結構是( )A.[Cr(H2O)6]Cl3 B.[Cr(H2O)5Cl]Cl2·H2OC.[Cr(H2O)4Cl]Cl2·2H2O D.[Cr(H2O)3Cl3]Cl2·3H2O2.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含有配位鍵的化合物就是配位化合物B.在NH4+和[Cu(NH3)4]2+中都存在配位鍵C.[Cu(NH3)4]2+中的Cu2+提供空軌道,NH3中的N原子提供孤對電子形成配位鍵D.配位化合物在半導體等尖端技術、醫學科學、催化反應等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檢測 反饋】3.下列關于配位化合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配位化合物中必定存在配位鍵 B.配位化合物中只有配位鍵C.[Fe(SCN)6]3-中的Fe3+提供空軌道,SCN-中的硫原子提供孤電子對形成配位鍵D.許多過渡元素的離子(如Cu2+、Ag+等)和某些主族元素的離子或分子(如NH3、OH-等)都能形成配合物4.[Co(NH3)5Cl]Cl2是一種紫紅色的晶體,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配體是Cl-和NH3,配位數是8 B.中心離子是Co2+,配離子是Cl-C.內界和外界中Cl-的數目比是1∶2D.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所有Cl-一定被完全沉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