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8講 鹵族元素 溴、碘單質的提取 (學案+課件,共2份打包)2024-2025學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8講 鹵族元素 溴、碘單質的提取 (學案+課件,共2份打包)2024-2025學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

資源簡介

(共44張PPT)
第18講 鹵族元素 溴、碘單質的提取
1.掌握鹵素單質的性質及鹵素離子的檢驗。
2.掌握鹵素單質的提取。
考點一
考點二
考點一
1.溴、碘單質的物理性質
性質 Br2 I2
顏色 深紅棕色 紫黑色
狀態 液體 固體
溶解性 水中 溶解度不大 溶解度不大
有機溶劑中 易溶 易溶
特性 易揮發、有毒 ①易升華 ②使淀粉變藍
2.鹵素單質(X2)性質的相似性
(1)都能與大多數金屬反應:2Fe+3Br22FeBr3、
Fe+I2________。
(2)都能與H2反應:H2+X2===2HX。
(3)都能與水反應:X2+H2O HX+HXO(F2例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都能與堿液(如NaOH)反應:X2+2NaOH===NaX+NaXO+H2O(F2例外)。
FeI2
2F2+2H2O===4HF+O2
3.鹵素單質性質的遞變性
【師說·助學】 氟的特殊性
(1)F2能與水反應放出O2,故F2不能從其他鹵化物的水溶液中將鹵素單質置換出來。
(2)在HX中,氫氟酸是弱酸,能腐蝕玻璃,其它HX均是強酸。
(3)CaX2中只有CaF2難溶于水,AgX中只有AgF易溶于水。
4.鹵素離子的檢驗方法
(1)AgNO3溶液——沉淀法

淺黃

(2)置換——萃取法
Br-
I-
(3)氧化——淀粉法檢驗I-
【易錯診斷】 判斷正誤,錯誤的說明理由。
1.可以用淀粉溶液檢驗加碘食鹽中的KI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碘易升華,可用加熱升華法除去NH4Cl中混有的I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室保存少量液溴時常加少量水液封,并用玻璃塞密封,不能用橡膠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類比Fe與Cl2反應,可知Fe與I2反應產物為FeI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錯誤。KIO3不能使淀粉溶液變藍。
錯誤。NH4Cl受熱分解生成氨氣和氯化氫,降低溫度后氨氣和氯化氫又生成NH4Cl,用加熱升華法不能除去NH4Cl中混有的I2。
正確。
錯誤。Fe與I2反應產物為FeI2。
【教考銜接】
典例1 [2022·遼寧卷,6]鍍鋅鐵釘放入棕色碘水中,溶液褪色;取出鐵釘后加入少量漂白粉,溶液恢復棕色;加入CCl4,振蕩,靜置,液體分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褪色原因為I2被Fe還原
B.液體分層后,上層呈紫紅色
C.鍍鋅鐵釘比鍍錫鐵釘更易生銹
D.溶液恢復棕色的原因為I-被氧化
答案:D
解析:Zn比Fe活潑,更容易失去電子,還原性更強,先與I2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故溶液褪色原因為I2被Zn還原,A項錯誤;液體分層后,I2在CCl4層,CCl4的密度比水大,則下層呈紫紅色,B項錯誤;若鍍層金屬活潑性大于Fe,則Fe不易生銹,反之,若Fe活潑性大于鍍層金屬,則Fe更易生銹,由于活潑性:Zn>Fe>Sn,則鍍錫鐵釘更易生銹,C項錯誤;漂白粉的有效成分為Ca(ClO)2,其具有強氧化性,可將I-氧化,D項正確。
典例2 為驗證鹵素單質氧化性的相對強弱,某小組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夾持儀器已略去,氣密性已檢查)。
實驗過程:
Ⅰ.打開彈簧夾,打開活塞a,滴加濃鹽酸。
Ⅱ.當B和C中的溶液都變為黃色時,夾緊彈簧夾。
Ⅲ.當B中溶液由黃色變為紅棕色時,關閉活塞a。
Ⅳ.……
(1)A中產生黃綠色氣體,其電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
(2)驗證氯氣的氧化性強于碘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中溶液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濕潤的淀粉 -KI試紙變藍
Cl2+2Br-===Br2+2Cl-
(4)為驗證溴的氧化性強于碘,過程Ⅳ的操作和現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過程Ⅲ實驗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氯、溴、碘單質的氧化性逐漸減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________________,得電子能力逐漸減弱。
打開活塞b,將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關閉活塞b,取下D振蕩,靜置后CCl4層變為紫紅色
確認C的黃色溶液中無Cl2,排除Cl2對Br2置換I2實驗的干擾
原子半徑逐漸增大
解析:A中滴加濃鹽酸后,發生反應:2KMnO4+16HCl(濃)===2KCl+2MnCl2+5Cl2↑+8H2O,生成黃綠色氣體Cl2,在A、B、C中分別發生反應:Cl2+2KI===2KCl+I2,Cl2+2NaBr===2NaCl+Br2,Cl2+2NaBr===2NaCl+Br2,由于B、C中生成了Br2而使溶液變為黃色,打開活塞b,C中生成的Br2在D中發生反應:Br2+2KI===2KBr+I2。過程Ⅲ,當B中黃色溶液繼續通入過量Cl2時,溶液變為紅棕色,以此為對照,說明C中黃色溶液無Cl2,從而排除Cl2對Br2置換I2實驗的干擾。
【對點演練】
考向一  鹵素離子的檢驗與鑒別
1.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能使濕潤的淀粉- KI試紙變成藍色的物質一定是Cl2
B.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能一次鑒別NaCl、NaBr、KI三種失去標簽的溶液
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層顯紫色,證明原溶液中存在I-
D.某淺黃色的溴水,加入CCl4振蕩靜置后,上層顯橙紅色
答案:B
解析:還有很多氧化劑(如HNO3、O3等)能將I-氧化為I2,A錯;碘單質的CCl4溶液顯紫色, C項錯;CCl4的密度比水大,應下層顯橙紅色,D項錯。
2.鑒別NaCl、NaBr、NaI可以選用的試劑是________________。
①碘水、淀粉溶液 ②氯水、CCl4 ③溴水、苯 ④稀硝酸、AgNO3溶液 ⑤氯水、苯 ⑥FeCl3溶液、CCl4
②④⑤
解析:①NaCl、NaBr、NaI中加碘水和淀粉溶液均變藍色;②氯水加入NaBr、NaI中后,再加CCl4萃取,下層分別為橙紅色和紫紅色,加入NaCl中不發生反應,可以鑒別;③溴水與NaCl、NaBr不反應,與NaI反應生成I2,用苯萃取后,前兩種上層均為橙紅色,無法鑒別;④NaCl、NaBr、NaI與AgNO3溶液反應分別生成AgCl、AgBr、AgI沉淀,且均不溶于稀HNO3,沉淀顏色依次為白色、淡黃色、黃色;⑤與②的原理相似,只是有色層在上層;⑥FeCl3溶液只能氧化I-生成I2,不能鑒別。
考向二 鹵素性質的遞變規律
3.已知常溫下氯酸鉀與濃鹽酸反應放出氯氣,現按下圖進行鹵素的性質實驗。玻璃管內裝有分別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應一段時間后,對圖中指定部分顏色描述正確的是(  )
選項 ① ② ③ ④
A 黃綠色 橙色 藍色 白色
B 無色 橙色 紫色 白色
C 黃綠色 橙色 藍色 無色
D 黃綠色 無色 紫色 白色
答案:A
解析:由①處產生的Cl2通過②時發生反應Cl2+2NaBr===2NaCl+Br2,通過③時發生反應Cl2+2KI===2KCl+I2,通過④時發生反應Cl2+2NaOH===NaCl+NaClO+H2O,因Cl2為黃綠色,Br2為橙色,淀粉遇I2變藍,Cl2遇堿產生NaCl、NaClO,而棉球是白色的,可知應選A。
考向三 擬鹵素和鹵素互化物的結構與性質
4.氰[(CN)2]的結構簡式為N≡C—C≡N,其化學性質與鹵素(X2)很相似,化學上稱之為擬鹵素,其氧化性介于Br2和I2之間。
(1)寫出(CN)2的電子式: ________________。
(2)寫出(CN)2在常溫下與燒堿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KBr、KI、KCN的混合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氣,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 C∶C N∶
(CN)2+2NaOH===NaCN+NaCNO+H2O
2I-+Cl2===I2+2Cl-
5.一氯化碘(ICl)、三氯化碘(ICl3)是鹵素互化物,它們的性質與鹵素單質相似。
(1)ICl3與水反應的產物可能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
(2)ICl在常溫下與燒堿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________(填“是”或“否”)是氧化還原反應。
HCl、HIO2 
ICl+2OH-===Cl-+IO-+H2O

考點二
1.氯的提取——氯堿工業
電解飽和食鹽水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l2
H2、NaOH
2NaCl+2H2O 2NaOH+H2↑+Cl2↑
2.海水中提取溴
(1)流程
(2)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Br+Cl2===Br2+2NaCl
Br2+SO2+2H2O===2HBr+H2SO4
2HBr+Cl2===2HCl+Br2
3.海帶中提取碘
(1)流程
(2)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l2+2I-===I2+2Cl-
【易錯診斷】 判斷正誤,錯誤的說明理由。
1.海水提溴兩次使用氯氣的目的是富集溴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室保存少量液溴時常加少量水液封,并用玻璃塞密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帶提碘過程,在蒸發皿中灼燒后再溶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實驗室做海帶提碘的實驗時可用H2SO4酸化后,用H2O2氧化I-,離子方程式為2I-+H2O2===I2+2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確。
正確。
錯誤。海帶應在坩堝中灼燒。
錯誤。離子方程式應為2I-+H2O2+2H+===I2+2H2O。
【教考銜接】
典例 [2021·全國甲卷,26節選]碘(紫黑色固體,微溶于水)及其化合物廣泛用于醫藥、染料等方面。回答下列問題:
(1)I2的一種制備方法如圖所示:
凈化除氯后
①加入Fe粉進行轉化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沉淀與硝酸反應,生成的________可循環使用。
②通入Cl2的過程中,若氧化產物只有一種,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反應物用量比n(Cl2)/n(FeI2)=1.5,氧化產物為________;當n(Cl2)/n(FeI2)>1.5后,單質碘的產率會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gI+Fe===2Ag+Fe2++2I-
AgNO3
FeI2+Cl2===FeCl2+I2
FeCl3、I2
I2被進一步氧化
(2)以NaIO3為原料制備I2的方法是:先向NaIO3溶液中加入計量的NaHSO3,生成碘化物;再向混合溶液中加入NaIO3溶液,反應得到I2。上述制備I2的總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KI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可生成CuI沉淀和I2,若生成1 mol I2,消耗的KI至少為________ mol。I2在KI溶液中可發生反應:I2+I- I。實驗室中使用過量的KI與CuSO4溶液反應后,過濾,濾液經水蒸氣蒸餾可制得高純碘。反應中加入過量KI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2++3H++H2O
4
防止單質碘析出
【對點演練】
考向一 實驗室中提取溴、碘單質
1.[2024·山東青州模擬]用灼燒法證明海帶中含有碘元素,各步驟選用的實驗用品不是必須都用到的是(   )
選項 實驗步驟 實驗用品
A 步驟1:將海帶灼燒灰化
B 步驟2:將海帶灰溶解、過濾
C 步驟3:氧化濾液中的I-
D 步驟4:檢驗碘元素
答案:C
解析:氧化濾液中的I-不必使用容量瓶,故選C。
2.[2024·湖南湘陰模擬]欲從含Br-的廢液中提取溴單質,需經過一系列操作,實驗裝置及物質的性質如下:
Br2 CCl4 正十二烷
密度/(g·cm-3) 3.12 1.59 0.753
沸點/℃ 58.76 76.8 215~217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可用裝置甲氧化廢液中的Br-
B.裝置乙中選用正十二烷而不用CCl4,是因為正十二烷的密度更小
C.用裝置丙進行蒸餾,先收集正十二烷再收集Br2
D.用裝置丁長期貯存液溴
答案:D
解析:裝置甲通入的氯氣會將液體排入氫氧化鈉溶液中,不能用裝置甲氧化廢液中的Br-,故A錯誤;裝置乙中選用正十二烷而不用CCl4,是因為正十二烷的沸點高,便于使用蒸餾法分離溶于正十二烷中的溴,故B錯誤;用裝置丙進行蒸餾, Br2的沸點比正十二烷低,所以先收集到的是溴,故C錯誤;液溴密度比水大,可以保存在水中,故D正確。
考向二 海水資源中提取溴、碘單質
3.從淡化海水中提取溴的流程如下:
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X試劑可用Na2SO3飽和溶液
B.步驟Ⅲ的離子反應:2Br-+Cl2===2Cl-+Br2
C.工業上每獲得1 mol Br2,需要消耗Cl2 44.8 L
D.步驟Ⅳ包含萃取、分液和蒸餾
答案:C
解析:Na2SO3+Br2+H2O===Na2SO4+2HBr,A正確;步驟Ⅲ利用氯的非金屬性比溴的強,利用置換反應制取Br2,B正確;反應Ⅰ和反應Ⅲ均使用到Cl2,故制取1 mol Br2消耗2 mol氯氣,但未標明氯氣所處的溫度和壓強,C錯誤;從濃溴水中提取溴,可利用有機溶劑(如苯)萃取溴,然后分液得到溴的有機溶液,再經蒸餾可得純凈的溴,D正確。
4.從海帶中提取碘單質,成熟的工藝流程如下。下列關于海水制碘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實驗室在蒸發皿中灼燒干海帶,并且用玻璃棒攪拌
B.含I-的濾液中加入稀硫酸和雙氧水后,碘元素發生氧化反應
C.在碘水中加入幾滴淀粉溶液,溶液變藍色
D.碘水加入CCl4得到I2的CCl4溶液,該操作為“萃取”
答案:A
解析:灼燒固體時應在坩堝中,A項不正確;H2O2能將I-氧化為I2,B項正確。
5.根據下圖海水綜合利用的工藝流程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已知:MgCl2·6H2O受熱生成Mg(OH)Cl和HCl氣體等。
A.過程①的提純是物理過程,過程②通過氧化還原反應可產生2種單質
B.在過程③中將MgCl2·6H2O灼燒即可制得無水MgCl2
C.過程⑤反應后溶液呈強酸性,生產中需解決其對設備的腐蝕問題
D.在過程④、⑥反應中每氧化0.2 mol Br-需要消耗2.24 L Cl2
答案:C
解析:過程①中除去Mg2+、和需要用化學方法,A錯誤;根據已知信息可知B錯誤;過程⑤發生的反應為SO2+2H2O+Br2===H2SO4+2HBr,溶液呈強酸性,C正確;每氧化0.2 mol Br-需消耗0.1 mol Cl2,但不一定是2.24 L,只有在標準狀況下才是2.24 L,D錯誤;選C。第18講 鹵族元素 溴、碘單質的提取
1.掌握鹵素單質的性質及鹵素離子的檢驗。
2.掌握鹵素單質的提取。
考點一 鹵素單質的性質及X-的檢驗
1.溴、碘單質的物理性質
性質 Br2 I2
顏色 深紅棕色 紫黑色
狀態 液體 固體
溶解性 水中 溶解度不大 溶解度不大
有機溶劑中 易溶 易溶
特性 易揮發、有毒 ①易升華 ②使淀粉變藍
2.鹵素單質(X2)性質的相似性
(1)都能與大多數金屬反應:2Fe+3Br22FeBr3、Fe+I2________。
(2)都能與H2反應:H2+X2===2HX。
(3)都能與水反應:X2+H2O HX+HXO(F2例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都能與堿液(如NaOH)反應:X2+2NaOH===NaX+NaXO+H2O(F2例外)。
3.鹵素單質性質的遞變性
  【師說·助學】 氟的特殊性
(1)F2能與水反應放出O2,故F2不能從其他鹵化物的水溶液中將鹵素單質置換出來。
(2)在HX中,氫氟酸是弱酸,能腐蝕玻璃,其它HX均是強酸。
(3)CaX2中只有CaF2難溶于水,AgX中只有AgF易溶于水。
4.鹵素離子的檢驗方法
(1)AgNO3溶液——沉淀法
(2)置換——萃取法
(3)氧化——淀粉法檢驗I-
【易錯診斷】 判斷正誤,錯誤的說明理由。
1.可以用淀粉溶液檢驗加碘食鹽中的KI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碘易升華,可用加熱升華法除去NH4Cl中混有的I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室保存少量液溴時常加少量水液封,并用玻璃塞密封,不能用橡膠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類比Fe與Cl2反應,可知Fe與I2反應產物為FeI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考銜接】
典例1 [2022·遼寧卷,6]鍍鋅鐵釘放入棕色碘水中,溶液褪色;取出鐵釘后加入少量漂白粉,溶液恢復棕色;加入CCl4,振蕩,靜置,液體分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褪色原因為I2被Fe還原
B.液體分層后,上層呈紫紅色
C.鍍鋅鐵釘比鍍錫鐵釘更易生銹
D.溶液恢復棕色的原因為I-被氧化
典例2 為驗證鹵素單質氧化性的相對強弱,某小組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夾持儀器已略去,氣密性已檢查)。
實驗過程:
Ⅰ.打開彈簧夾,打開活塞a,滴加濃鹽酸。
Ⅱ.當B和C中的溶液都變為黃色時,夾緊彈簧夾。
Ⅲ.當B中溶液由黃色變為紅棕色時,關閉活塞a。
Ⅳ.……
(1)A中產生黃綠色氣體,其電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
(2)驗證氯氣的氧化性強于碘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中溶液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4)為驗證溴的氧化性強于碘,過程Ⅳ的操作和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過程Ⅲ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6)氯、溴、碘單質的氧化性逐漸減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________________,得電子能力逐漸減弱。
【對點演練】
考向一  鹵素離子的檢驗與鑒別
1.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能使濕潤的淀粉 KI試紙變成藍色的物質一定是Cl2
B.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能一次鑒別NaCl、NaBr、KI三種失去標簽的溶液
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層顯紫色,證明原溶液中存在I-
D.某淺黃色的溴水,加入CCl4振蕩靜置后,上層顯橙紅色
2.鑒別NaCl、NaBr、NaI可以選用的試劑是________________。
①碘水、淀粉溶液 ②氯水、CCl4 ③溴水、苯 ④稀硝酸、AgNO3溶液 ⑤氯水、苯 ⑥FeCl3溶液、CCl4
考向二 鹵素性質的遞變規律
3.已知常溫下氯酸鉀與濃鹽酸反應放出氯氣,現按下圖進行鹵素的性質實驗。玻璃管內裝有分別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應一段時間后,對圖中指定部分顏色描述正確的是(  )
選項 ① ② ③ ④
A 黃綠色 橙色 藍色 白色
B 無色 橙色 紫色 白色
C 黃綠色 橙色 藍色 無色
D 黃綠色 無色 紫色 白色
考向三 擬鹵素和鹵素互化物的結構與性質
4.氰[(CN)2]的結構簡式為N≡C—C≡N,其化學性質與鹵素(X2)很相似,化學上稱之為擬鹵素,其氧化性介于Br2和I2之間。
(1)寫出(CN)2的電子式: ________________。
(2)寫出(CN)2在常溫下與燒堿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KBr、KI、KCN的混合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氣,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氯化碘(ICl)、三氯化碘(ICl3)是鹵素互化物,它們的性質與鹵素單質相似。
(1)ICl3與水反應的產物可能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
(2)ICl在常溫下與燒堿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________(填“是”或“否”)是氧化還原反應。
考點二 從海水資源中提取鹵素單質
1.氯的提取——氯堿工業
電解飽和食鹽水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中提取溴
(1)流程
(2)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帶中提取碘
(1)流程
(2)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錯診斷】 判斷正誤,錯誤的說明理由。
1.海水提溴兩次使用氯氣的目的是富集溴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室保存少量液溴時常加少量水液封,并用玻璃塞密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帶提碘過程,在蒸發皿中灼燒后再溶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實驗室做海帶提碘的實驗時可用H2SO4酸化后,用H2O2氧化I-,離子方程式為2I-+H2O2===I2+2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考銜接】
典例 [2021·全國甲卷,26節選]碘(紫黑色固體,微溶于水)及其化合物廣泛用于醫藥、染料等方面。回答下列問題:
(1)I2的一種制備方法如圖所示:
凈化除氯后
①加入Fe粉進行轉化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沉淀與硝酸反應,生成的________可循環使用。
②通入Cl2的過程中,若氧化產物只有一種,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反應物用量比n(Cl2)/n(FeI2)=1.5,氧化產物為________;當n(Cl2)/n(FeI2)>1.5后,單質碘的產率會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NaIO3為原料制備I2的方法是:先向NaIO3溶液中加入計量的NaHSO3,生成碘化物;再向混合溶液中加入NaIO3溶液,反應得到I2。上述制備I2的總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KI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可生成CuI沉淀和I2,若生成1 mol I2,消耗的KI至少為________ mol。I2在KI溶液中可發生反應:I2+I- I。實驗室中使用過量的KI與CuSO4溶液反應后,過濾,濾液經水蒸氣蒸餾可制得高純碘。反應中加入過量KI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點演練】
考向一 實驗室中提取溴、碘單質
1.[2024·山東青州模擬]用灼燒法證明海帶中含有碘元素,各步驟選用的實驗用品不是必須都用到的是(   )
選項 實驗步驟 實驗用品
A 步驟1:將海帶灼燒灰化
B 步驟2:將海帶灰溶解、過濾
C 步驟3:氧化濾液中的I-
D 步驟4:檢驗碘元素
2.[2024·湖南湘陰模擬]欲從含Br-的廢液中提取溴單質,需經過一系列操作,實驗裝置及物質的性質如下:
Br2 CCl4 正十二烷
密度/(g·cm-3) 3.12 1.59 0.753
沸點/℃ 58.76 76.8 215~217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可用裝置甲氧化廢液中的Br-
B.裝置乙中選用正十二烷而不用CCl4,是因為正十二烷的密度更小
C.用裝置丙進行蒸餾,先收集正十二烷再收集Br2
D.用裝置丁長期貯存液溴
考向二 海水資源中提取溴、碘單質
3.從淡化海水中提取溴的流程如下:
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X試劑可用Na2SO3飽和溶液
B.步驟Ⅲ的離子反應:2Br-+Cl2===2Cl-+Br2
C.工業上每獲得1 mol Br2,需要消耗Cl2 44.8 L
D.步驟Ⅳ包含萃取、分液和蒸餾
4.從海帶中提取碘單質,成熟的工藝流程如下。下列關于海水制碘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實驗室在蒸發皿中灼燒干海帶,并且用玻璃棒攪拌
B.含I-的濾液中加入稀硫酸和雙氧水后,碘元素發生氧化反應
C.在碘水中加入幾滴淀粉溶液,溶液變藍色
D.碘水加入CCl4得到I2的CCl4溶液,該操作為“萃取”
5.根據下圖海水綜合利用的工藝流程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已知:MgCl2·6H2O受熱生成Mg(OH)Cl和HCl氣體等。
A.過程①的提純是物理過程,過程②通過氧化還原反應可產生2種單質
B.在過程③中將MgCl2·6H2O灼燒即可制得無水MgCl2
C.過程⑤反應后溶液呈強酸性,生產中需解決其對設備的腐蝕問題
D.在過程④、⑥反應中每氧化0.2 mol Br-需要消耗2.24 L Cl2
第18講 鹵族元素 溴、碘單質的提取
考點一
夯實·必備知識
2.(1)FeI2 (3)2F2+2H2O===4HF+O2
4.(1)白 淺黃 黃 (2)Br- I-
易錯診斷
1.錯誤。KIO3不能使淀粉溶液變藍。
2.錯誤。NH4Cl受熱分解生成氨氣和氯化氫,降低溫度后氨氣和氯化氫又生成NH4Cl,用加熱升華法不能除去NH4Cl中混有的I2。
3.正確。 
4.錯誤。Fe與I2反應產物為FeI2。
突破·關鍵能力
教考銜接
典例1 解析:Zn比Fe活潑,更容易失去電子,還原性更強,先與I2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故溶液褪色原因為I2被Zn還原,A項錯誤;液體分層后,I2在CCl4層,CCl4的密度比水大,則下層呈紫紅色,B項錯誤;若鍍層金屬活潑性大于Fe,則Fe不易生銹,反之,若Fe活潑性大于鍍層金屬,則Fe更易生銹,由于活潑性:Zn>Fe>Sn,則鍍錫鐵釘更易生銹,C項錯誤;漂白粉的有效成分為Ca(ClO)2,其具有強氧化性,可將I-氧化,D項正確。
答案:D
典例2 解析:A中滴加濃鹽酸后,發生反應:2KMnO4+16HCl(濃)===2KCl+2MnCl2+5Cl2↑+8H2O,生成黃綠色氣體Cl2,在A、B、C中分別發生反應:Cl2+2KI===2KCl+I2,Cl2+2NaBr===2NaCl+Br2,Cl2+2NaBr===2NaCl+Br2,由于B、C中生成了Br2而使溶液變為黃色,打開活塞b,C中生成的Br2在D中發生反應:Br2+2KI===2KBr+I2。過程Ⅲ,當B中黃色溶液繼續通入過量Cl2時,溶液變為紅棕色,以此為對照,說明C中黃色溶液無Cl2,從而排除Cl2對Br2置換I2實驗的干擾。
答案:(1)
(2)濕潤的淀粉 KI試紙變藍
(3)Cl2+2Br-===Br2+2Cl-
(4)打開活塞b,將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關閉活塞b,取下D振蕩,靜置后CCl4層變為紫紅色
(5)確認C的黃色溶液中無Cl2,排除Cl2對Br2置換I2實驗的干擾
(6)原子半徑逐漸增大
對點演練
1.解析:還有很多氧化劑(如HNO3、O3等)能將I-氧化為I2,A錯;碘單質的CCl4溶液顯紫色, C項錯;CCl4的密度比水大,應下層顯橙紅色,D項錯。
答案:B
2.解析:①NaCl、NaBr、NaI中加碘水和淀粉溶液均變藍色;②氯水加入NaBr、NaI中后,再加CCl4萃取,下層分別為橙紅色和紫紅色,加入NaCl中不發生反應,可以鑒別;③溴水與NaCl、NaBr不反應,與NaI反應生成I2,用苯萃取后,前兩種上層均為橙紅色,無法鑒別;④NaCl、NaBr、NaI與AgNO3溶液反應分別生成AgCl、AgBr、AgI沉淀,且均不溶于稀HNO3,沉淀顏色依次為白色、淡黃色、黃色;⑤與②的原理相似,只是有色層在上層;⑥FeCl3溶液只能氧化I-生成I2,不能鑒別。
答案:②④⑤
3.解析:由①處產生的Cl2通過②時發生反應Cl2+2NaBr===2NaCl+Br2,通過③時發生反應Cl2+2KI===2KCl+I2,通過④時發生反應Cl2+2NaOH===NaCl+NaClO+H2O,因Cl2為黃綠色,Br2為橙色,淀粉遇I2變藍,Cl2遇堿產生NaCl、NaClO,而棉球是白色的,可知應選A。
答案:A
4.答案:(1)∶N C∶C N∶
(2)(CN)2+2NaOH===NaCN+NaCNO+H2O
(3)2I-+Cl2===I2+2Cl-
5.答案:(1)HCl、HIO2  (2)ICl+2OH-===Cl-+IO-+H2O  否
考點二
夯實·必備知識
1.Cl2 H2、NaOH 2NaCl+2H2O 2NaOH+H2↑+Cl2↑
2.(2)①2NaBr+Cl2===Br2+2NaCl ②Br2+SO2+2H2O===2HBr+H2SO4 ③2HBr+Cl2===2HCl+Br2
3.(2)Cl2+2I-===I2+2Cl-
易錯診斷
1.正確。
2.正確。
3.錯誤。海帶應在坩堝中灼燒。
4.錯誤。離子方程式應為2I-+H2O2+2H+===I2+2H2O。
突破·關鍵能力
教考銜接
典例 解析:(1)①懸濁液為AgI的飽和溶液,加入鐵粉,發生置換反應2AgI+Fe===2Ag+Fe2++2I-,生成的沉淀為Ag,Ag與硝酸反應生成的AgNO3可循環使用。②還原性:I->Fe2+,通入Cl2的過程中,若氧化產物只有一種,則只有I-被氧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I2+Cl2===FeCl2+I2。若反應物用量比n(Cl2)/n(FeI2)=1.5時,設n(Cl2)=1.5 mol,則n(FeI2)=1 mol,1 mol FeI2中I-先被氧化,消耗1 mol Cl2,Fe2+后被氧化,消耗0.5 mol Cl2,因此FeI2和Cl2恰好完全反應,氧化產物為FeCl3、I2;當n(Cl2)/n(FeI2)>1.5時,過量的Cl2能氧化生成的I2,發生反應5Cl2+I2+6H2O===2HIO3+10HCl,因此碘的產率會降低。
(2)題述制備I2的總反應為NaIO3與NaHSO3反應生成I2和I2、由得失電子守恒可得再根據電荷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離子方程式為===+3H++H2O。(3)KI溶液和CuSO4溶液反應生成CuI和I2,配平離子方程式為2Cu2++4I-===2CuI+I2,若生成1 mol I2,消耗的KI至少為4 mol。I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反應中加入過量KI,使反應平衡右移,防止單質碘的析出。
答案:(1)①2AgI+Fe===2Ag+Fe2++2I- AgNO3
②FeI2+Cl2===FeCl2+I2 FeCl3、I2 I2被進一步氧化
===I2++3H++H2O
(3)4 防止單質碘析出
對點演練
1.解析:氧化濾液中的I-不必使用容量瓶,故選C。
答案:C
2.解析:裝置甲通入的氯氣會將液體排入氫氧化鈉溶液中,不能用裝置甲氧化廢液中的Br-,故A錯誤;裝置乙中選用正十二烷而不用CCl4,是因為正十二烷的沸點高,便于使用蒸餾法分離溶于正十二烷中的溴,故B錯誤;用裝置丙進行蒸餾, Br2的沸點比正十二烷低,所以先收集到的是溴,故C錯誤;液溴密度比水大,可以保存在水中,故D正確。
答案:D
3.解析:Na2SO3+Br2+H2O===Na2SO4+2HBr,A正確;步驟Ⅲ利用氯的非金屬性比溴的強,利用置換反應制取Br2,B正確;反應Ⅰ和反應Ⅲ均使用到Cl2,故制取1 mol Br2消耗2 mol氯氣,但未標明氯氣所處的溫度和壓強,C錯誤;從濃溴水中提取溴,可利用有機溶劑(如苯)萃取溴,然后分液得到溴的有機溶液,再經蒸餾可得純凈的溴,D正確。
答案:C
4.解析:灼燒固體時應在坩堝中,A項不正確;H2O2能將I-氧化為I2,B項正確。
答案:A
5.解析:過程①中除去Mg2+、和需要用化學方法,A錯誤;根據已知信息可知B錯誤;過程⑤發生的反應為SO2+2H2O+Br2===H2SO4+2HBr,溶液呈強酸性,C正確;每氧化0.2 mol Br-需消耗0.1 mol Cl2,但不一定是2.24 L,只有在標準狀況下才是2.24 L,D錯誤;選C。
答案: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澄江县| 锦州市| 页游| 黄石市| 南投市| 苗栗市| 吴旗县| 阿尔山市| 合作市| 建平县| 枞阳县| 鄂托克前旗| 武安市| 丹东市| 万荣县| 全椒县| 松桃| 松溪县| 平南县| 银川市| 开封市| 崇礼县| 常州市| 冷水江市| 芷江| 遵义县| 河北省| 淮南市| 临江市| 龙胜| 育儿| 永仁县| 林甸县| 景东| 宁明县| 大城县| 崇阳县| 简阳市| 呼图壁县| 西贡区| 天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