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陶罐和鐵罐》教學設計教材分析《陶罐和鐵罐》是統編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文章。本單元以“寓言”組織單元,語文要素是“讀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旨在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和了解寓言,幫助學生形成對寓言這種文學體裁的初步認識。課文主要講的是國王櫥柜里的鐵罐自恃堅強,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則很謙和,爭辯幾句后,不再理會鐵罐。埋在土里許多年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已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教學本課,應關注單元的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引導學生通過讀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且通過寓言故事的學習,引導學生正確看待人和事。二、教學目標1.結合課文,了解陶罐和鐵罐不同的性格特點。分角色朗讀課文。2.默讀課文,能說出陶罐和鐵罐之間發生的故事,懂得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學習正確看待人和事物。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抓住陶罐和鐵罐的語言、神態描寫,感受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不卑不亢。教學難點從陶罐和鐵罐不同的結局中,明白故事所蘊含的道理。理解“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四、教學課時共兩個課時,本課為第二課時。五、教學準備教師:課堂學習單。學生:朗讀課文。六、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引入課題師: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寓言故事《陶罐和鐵罐》,初步了解了課文的內容,知道了陶罐和鐵罐之間發生的故事,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一課,請大家齊讀課題。【設計意圖】采用直接導入法,帶著學生回顧課文內容,了解陶罐和鐵罐之間發生的故事,在朗讀課題后開啟本節課學習活動。二、品讀文字,感受性格活動一:重點句段,品讀性格1.分角色讀課文2-9自然段,感受出陶罐和鐵罐的神態或者動作。2.仔細讀一讀。感受陶罐和鐵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 3.(課件)指導學習第一次對話,你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了什么 指導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想象鐵罐子奚落陶罐時的語氣、神態、動作)(1)關注稱呼。(2)指導朗讀。(3)男女生分角色讀。小結:我們通過抓關鍵詞“傲慢、謙虛”讀人物對話,能感受到陶罐和鐵罐的性格特點。4.鐵罐真的會像他自己說的那樣什么也不怕,可以永遠存在嗎 齊讀11-17自然段,說說陶罐和鐵罐的命運如何 (指名說)5.多年以前鐵罐是那么的驕傲、蠻橫,多年以后他卻無影無蹤,不復存在。只有光潔、樸素、美觀的陶罐卻永久地保存了下來。6.為什么陶罐完好的保存下來了?而鐵罐卻“無影無蹤”?氧化反應。讓學生了解鐵罐“無影無蹤”的真正原因。7.小組合作交流,說說通過陶罐和鐵罐的結局,你體會到了什么?【設計意圖】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感悟式教學策略,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人物形象。以讀為介,以語言文字為在抓手,以評價促學習,將閱讀方法和朗讀方法滲透到學習活動中,讓學習無痕且有味道。三、揭示寓意,領悟道理1.多年以前鐵罐是那么的驕傲、蠻橫,多年以后他卻無影無蹤,不復存在。只有光潔、樸素、美觀的陶罐卻永久地保存了下來。2.小結:一則寓言小故事,用它童話般的語言,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小故事大道理”這是寓言獨有的魅力。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讓我們謹記∶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夸!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做一個謙虛、友善、不卑不亢的人!【設計意圖】以說代講,讓學生在朗讀課文后,通過同桌說一說,來深刻體會寓言故事的道理,并激發學生的思維認知,讓學生在多維思考中,分享交流寓言故事帶來的啟迪;通過觀看視頻氧化反應,讓學生了解科學知識,在跨學科學習活動中感受學習的快樂。 四、拓展延伸,升華主題請同學們讀讀閱讀鏈接中的《北風和太陽》,想想故事中的北風和課文中的鐵罐有什么相似之處。【設計意圖】閱讀課后的鏈接,通過對比朗讀,感受人物的相似之處,在類比閱讀中升華主題。五、作業設計,鏈接課內外假如陶罐和鐵罐再次相遇,他們之間又會發生什么故事呢 請你當一回小作家,寫一寫這個故事,寫完后讀給爸媽聽吧 !【設計意圖】通過作業菱蝦,打通課堂內外,讓學生的思維訓練不止于課內;課文結尾的改編,立足學科核心素養,讓學生進行創意表達,達到“我口抒我心,我筆寫我意。”六、板書設計陶罐和鐵罐品讀語言領悟道理 抓語言、神態【設計意圖】板書設計提綱挈領的體現課堂學習的重難點,在品讀語言中領悟寓言故事的道理,通過抓語言、神態來感受人物形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