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七下語文2說和做 教學設計1.搜集有關臧克家、聞一多的資料,積累常考詞語。2.梳理行文思路,體會本文嚴謹的結構和精當的選材。揣摩品味精彩詞句,把握人物品格和精神。3.學習聞一多先生言行合一的品格,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學習重點1.搜集有關臧克家、聞一多的資料,積累常考詞語。2.梳理行文思路,體會本文嚴謹的結構和精當的選材。學習難點1.揣摩品味精彩詞句,把握人物品格和精神。2.學習聞一多先生言行合一的品格,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一.導入新課。視頻播放電影《建國大業》中聞一多先生最后一次講演片段。剛剛我們看的,是《最后一次演講》的片段。在悼念愛國人士李公樸先生的大會上,聞一多先生發表完這場擲地有聲的演講后,當晚就被特務殘忍殺害。今天,讓我們跟隨詩人臧克家,看看詩人、學者、民主戰士聞一多先生,在風雨如磐的年代,用生命踐行著什么。二.學習新課。1.了解有關文學常識,檢查預習,積累字詞。(1)了解聞一多。①生平:聞一多(1899-1946),詩人,學者,民主戰士。1899年出生于湖北浠水,“世家望族,書香門第”。1919年在北京清華學校讀書期間參加學生運動。1922年赴美國留學。1925年回國,先后在青島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等高等學府任教。1943年因目睹國民黨政府的腐敗,積極參加爭取民主的斗爭。1946年7月15日,被國民黨特務暗殺。②成就:聞一多集詩人、學者、民主戰士“三重人格”于一身。詩人:新詩集《鴻祝》(1923)、《死水》(1928)是現代詩壇經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了組詩《七子之歌》,表達了深摯的愛國之情。學者:1932年到清華任教后,開始全力專攻古典文學。學術著作有《神話與詩》《唐詩雜談》《楚辭校補》《古典新義》等。他對《周易》《詩經》《莊子》《楚辭》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匯成“新義”),被郭沫若稱為“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民主戰士:他一身正氣,抗戰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對國民黨統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書齋,投身到反對獨裁、爭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國民黨特務刺殺身亡。(2)了解作者。臧克家(1905—2004),現代詩人,山東諸城人,是聞一多先生的學生。1933年出版了轟動一時的詩集《烙印》。以后連續出版詩集如《泥淖集》《淮上吟》等。他是對我國新詩做出了卓越貢獻的著名詩人,創作生涯長達80年之久。成果之豐,影響之大,被稱為“一部足以現身說法的活生生的中國新詩史”。朱自清曾說:“從臧克家開始,我們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農村為題材的詩。”茅盾曾說:“臧克家是當時青年詩人‘最優秀中間的一個’”。(3)了解背景。1930年,臧克家報考青島大學,他在試卷上寫了三句詩:人生永遠追逐著幻光,但誰把幻光看作幻光,誰便沉入了無盡的苦海。主考官聞一多看到以后很是欣賞,將之破格錄取。臧克家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如饑似渴地向老師學習詩歌創作,聞先生也總是熱情地對他的每首詩作出點評。后來,聞先生走出書齋,大聲地為中國民主吶喊,臧克家撰文紀念、宣傳、介紹、弘揚這位了不起的老師和他的詩文。聞先生遇難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寫《我的先生聞一多》以示悼念。直到望百高齡時,臧克家仍說:“沒有聞先生就沒有我的今天。”(4)檢查預習。①讓學生寫出自己覺得重要或疑難的字詞,歸納強調,整理積累。生僻字:赫、漓、窺、迭、迥多音字:校、殼易錯字:籍-藉、赫-郝、慨-概、暇-瑕、鍥-契、瀝-勵②展示自己找到的成語,小組挑戰釋義。2.快速閱讀,感知內容。(1)結合預習,找出課文中相關語句,填寫下面內容。①作者從 和 兩個方面寫聞一多先生的“說”與“做”。②把兩方面結合起來看,聞一多先生是一個 的人。③以此為脈絡,文章可以分成 部分。之間是通過 銜接連綴的。【明確】過渡段:結構上承上啟下第7段承接上文,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的方面;第8、9段引出下文,聞一多先生作為革命家的方面,連綴緊密、脈絡清楚,過渡自然,給讀者深刻的印象。(2)作為學者和作為革命家,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有哪些不同?①作為學者:“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他并沒有先“說”,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績。“做”了,他自己也沒有“說”。②作為革命家:他“說”了,跟著的是“做”。這不再是“做了再說”或“做了也不一定說”了。現在,他“說”了就“做”。他“說”了……他“說”了……他“做”了他終于以寶貴的生命,實證了他的“言”和“行”。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3)文中圍繞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寫了哪些事件?分別概括出來?①作為學者:做了再說,做了不說做1:凝結成《唐詩雜論》做2:十年出《楚辭校補》做3:匯集成《古典新義》②作為革命者:說了就做,言行一致說1:他向全國人民呼喊,叫人民起來,反對獨裁,爭取民主!做1:起稿政治傳單做2:在群眾大會上大罵特務。說2:我們要準備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做3:在情況緊急的生死關頭,他走到游行示威隊伍的前頭……(4)作為學者和革命家,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的不同中有什么內在聯系?①作為學者:潛心研究,做了再說,做了不說。在學術上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②作為革命家:說了就做,言行一致,不怕犧牲。為國家、民族勇于獻身的革命精神。③內在聯系:都表現了他偉大的人格,學者的治學態度和革命家的革命精神。3.分析寫法,感知形象。(1)結合具體語句分析,文中怎樣刻畫聞一多先生的品格與精神?細節1:杜甫晚年,疏懶得“一月不梳頭”。聞先生也總是頭發零亂,他是無暇及此的。聞先生的書桌,零亂不堪,眾物騰怨……細節2: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運用細節描寫,形象具體地表現了聞一多先生潛心研究學問時專心致志的刻苦精神,和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治學態度。細節3:他在給我的信上說:“此身別無長處,既然有一顆心,有一張嘴,講話定要講個痛快!”細節4:大罵特務,慷慨淋漓,并指著這群敗類說:你們站出來!你們站出來!細節5:他“說”了:“我們要準備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細節6:他走到游行示威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須飄飄。運用語言、動作、神態和外貌描寫,形象具體地表現了聞一多先生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以及為國家、民族勇于獻身的革命精神。革命精神。(2)結合上下文分析文中議論性句子的作用。夾敘夾議:議論搭建了文章的框架,使文章前后呼應,條理清晰,結構嚴謹。示例1:“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作用:內容上:引用聞一多先生的原話,并運用對比,表現了聞一多先生嚴謹務實的治學態度及謙遜的品格,也是對下文聞一多先生事跡和學者精神的概括。結構上:開門見山,直接點題,同時設置懸念,引起下文的具體描述。示例2:他并沒有先“說”,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績。作用:內容上:突出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的“說”與“做”的原則——“做了再說”,總結其作為學者的卓越貢獻;結構上:既照應開頭,又總結上文。示例3:“做”了,他自己也沒有“說”。作用:內容上:突出聞一多先生嚴謹務實的治學態度及謙遜的品格;結構上:承上啟下,承接上文有關聞一多先生沒有“說”但寫成《唐詩雜論》的內容,引出下文對他完成其他著作也沒有“說”的敘述。示例4:他“說”了,跟著的是“做”。這不再是“做了再說”或“做了也不一定說”了。現在,他“說”了就“做”。他“說”了……他“說”了……他“做”了他終于以寶貴的生命,實證了他的“言”和“行”。作用:內容上:運用對比手法,表現了聞一多作為革命家與作為學者完全不同,反復突出了聞一多先生敢說敢做,正直無畏的革命精神,表達了作者的贊美之情。結構上:呼應開頭,也引出下文聞一多先生作為革命家的“說”與“做”的描述。示例5: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作用:內容上:點明全文中心,高度概括了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和革命家這兩個方面的優秀品質,贊揚了聞一多先生為正義、民主、自由大聲疾呼、敢于斗爭、正直無畏的革命精神。結構上:總結全文,照應開頭。4.品讀語言,體會情感。(1)品讀這段文字,自選角度進行賞析。他已經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他正向古代典籍鉆探,有如向地殼尋求寶藏。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鉆之彌堅,越堅,鉆得越鍥而不舍。他想吃盡、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遠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提示:①修辭角度:比喻、夸張;②句式角度: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有節奏感和韻律美。③用詞角度:用詞典雅,音韻鏗鏘。總結本文語言特點:詩意典雅,酣暢淋漓(2)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仔細誦讀,說說本文的語言特點。特點1:詩性的語言與句式。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鉆之彌堅,越堅,鉆得越鍥而不舍。飯,幾乎是忘了吃,他貪的是精神食糧;夜間睡得很少,為了研究,他惜寸陰、分陰。起先,小聲說,只有昆明的青年聽得到;后來,聲音越來越大,他向全國人民呼喊,叫人民起來,反對獨裁,爭取民主!他“說”了。說得真痛快,動人心,鼓壯志,氣沖斗牛,聲震天地!他“做”了,在情況緊急的生死關頭,他走到游行示威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須飄飄。聞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學者,熱情澎湃的詩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句式整齊對稱,語言精煉形象,節奏感強,富有詩的韻律美和情感美。特點2:大量四字詞語的使用(33個)詩興不作 仰之彌高 鉆之彌堅 鍥而不舍 炯炯目光 目不窺園 足不下樓兀兀窮年 瀝盡心血 無暇及此 凌亂不堪 眾物騰怨 心不在焉 精神食糧深宵燈火 不動不響 無聲無聞 密密麻麻 群蟻排衙 赫然而出 潛心貫注心會神凝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警報迭起 兇多吉少 慷慨淋漓 氣沖斗牛聲震天地 生死關頭 昂首挺胸 長須飄飄 熱情澎湃四字詞語的大量使用,增添文章的典雅氣質。四字詞語的連用,音韻鏗鏘,更形成一種激烈昂揚的節奏感與氣勢。特點3: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鉆探,有如向地殼尋求寶藏。(比喻:把研究古籍比作尋求寶藏 孜孜以求的鉆研精神 )②他想吃盡、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遠射到有史以前。(比喻:把中華文化史比作食物,對文化的渴求;夸張:目光的深邃與堅毅 研究的全面與深入 )③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比喻,把振興民族的方法比作成藥方,而且是文化藥方,聞一多先生想通過對中國古典文化的追尋與弘揚來展現中華古典文化的深刻與魅力,進而感染、激勵一代代中國人)④“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比喻,把救國比作看病)⑤聞先生的書桌,凌亂不堪,眾物騰怨。(擬人,書桌上物品擬人化,以書桌的凌亂、無暇顧及整理,來襯托聞一多先生鉆研學問的專注與投入)⑥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放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擬人 把燈火擬人化,對學問的孜孜追求、勤奮刻苦、樂此不疲)⑦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的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比喻,把小楷密密麻麻的狀態比作群蟻排衙、對學問的孜孜追求、勤奮刻苦、研究積淀成果豐厚 )⑧他“說”了。說得真痛快,動人心,鼓壯志,氣沖斗牛,聲震天地!(夸張,突出在李公仆先生追悼會上的演講擲地有聲、振聾發聵。)特點3:詩意的引用。“三月不梳頭”(杜甫)“漂白了四壁”(聞一多)“此身別無長物,既然有一顆心,有一張嘴,講話定要講個痛快”(聞一多)引用杜甫晚年的生活狀態,以及聞一多寫的詩、說的話。都是詩人口中的文字,更具一番典雅意味。三.課堂練習1.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對我們成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其實,古人也認為“說”和“做”對做人來說是很重要的,請你說說關于言和行的成語或名言,并選一句作為你的座右銘。示例:一言九鼎;一諾千金;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大丈夫敢作敢當;言出必行;言必信,行必果;不要做口頭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2.《一多畫像》這樣寫道:“一詩一文一煙斗,一個脊梁一聲吼。一畫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紅燭。”如果,讓你為聞一多先生寫一篇頒獎詞,你打算怎樣寫?【示例】他集詩人、學者、民主戰士于一身,青年時代是新月派詩人,中年時代是舊經典的研究學者,晚年成為青年所愛戴的、昂首做獅子吼的民主戰士。他橫眉怒對國民黨特務的手槍,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了為民主、為新中國而戰斗的前線。他嚴謹治學精神、他英勇無畏、他疾惡如仇、他凜然正氣。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聞一多先生曾經說過:“生命的量至多不過百年,他的質卻可以無限度地往高深醇美的境域發展,生命的藝術化便是生命達到高深醇美的唯一方法。”讓我們永遠稱頌他——口的巨人,行的高標。四.知識總結。1.主旨上:本文記述了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和作為革命家方面的“說”和“做”,表現了他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高度贊揚了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和為國家、為民族、為民主而獻身的革命精神。2.寫法上: (1)夾敘夾議;(2)詩意典雅。五.課后作業。1.課下觀看電影《建國大業》選段,感受聞一多先生的高尚品格和英雄氣概。2,有興趣的同學閱讀聞一多先生的詩集《紅燭》《死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