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4 鄧小平爺爺植樹 課時 2文本分析 本文講述了83歲高齡的鄧小平爺爺于1987年4月5日在北京天壇公園親手栽種柏樹的情景。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點明時間。第2~4自然段寫鄧小平爺爺在天壇公園植樹的經過,詳細地寫了他手握鐵鍬、栽種柏樹苗的場景。第5自然段寫長大后的柏樹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本文插圖是鄧小平爺爺和小朋友一起植樹的照片,可以看出鄧小平爺爺植樹時的認真、專注。閱讀課文,我們能清晰地感受到鄧小平爺爺的那份認真,那份執著,他不僅僅是在植樹,更是在播種一個心愿。教學中,要將識字、學詞、品句、讀文相結合,體會鄧小平爺爺植樹的認真態度和美好心愿,促進學生語言素養的有效提升。教學目標 1.認識“鄧、壇”等13個生字,會寫“鄧、植”等8個字,會寫“爺爺、植樹”等13個詞語。2.朗讀課文。默讀第3自然段,能借助圖片說出鄧爺爺植樹的情景。3.積累“碧空如洗、萬里無云、引人注目、興致勃勃”等詞語。教學重難點 1.正確認讀生字,書寫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借助圖片說出鄧小平爺爺植樹的情景。教學過程第一課時【課時目標】1.認識“鄧、壇”等13個生字,會寫“鄧、植”等8個字,會寫“爺爺、植樹”等13個詞語。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1.(課件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交流:歌曲中歌頌的老人是誰?你了解他的事跡嗎?2.簡介鄧小平爺爺。鄧小平(1904—1997) 四川廣安縣人,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他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他所倡導的“改革開放”政策及“一國兩制”理論深深地改變了20世紀后期中國的面貌,被稱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過渡:鄧小平爺爺不僅帶領全國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而且他還是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的倡導者和帶頭人。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鄧小平爺爺植樹的故事。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學習生字“鄧”。鄧 讀音是“dènɡ”,后鼻音。可通過猜字謎識記字形,如:又多一只耳——鄧;還可以通過班上姓鄧的同學的姓氏來識記。二、隨文識字,感知大意1.出示自讀要求,學生自主讀文。(1)借助拼音,將課文讀通順,同時圈出課文的生字,同桌互讀互糾。(2)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2.指名讀第2自然段。(1)(課件出示)天壇公園 高齡 格外 手握鐵鍬 興致勃勃 挖著樹坑(2)識記生字,理解字義。壇 (課件出示天壇公園圖片)先引導學生了解天壇公園是本次植樹活動的地點;再適當拓展,“壇”是用土和石頭筑的高臺,在古代用于舉行重大活動。還可讓學生組詞,如“花壇、樂壇”。齡 教師提示一般含偏旁“令”的字大多是后鼻音,如“玲、領、零、嶺”;含偏旁“今”的字大多是前鼻音,如“含、吟、琴、念”。在古代,人們通過牙齒來看人的年齡的大小,所以“齡”的形旁是“齒”。“高齡”是對老年人的敬稱。格 教師引導學生找一找身邊帶格子的事物,如田字格書寫本、格子外套、有木格子的窗戶;再出示相關圖片,提示學生“格”是一個形聲字,“木”是形旁,“各”是聲旁,本義指樹木的長枝條。握、挖 通過指名做“握、挖”的動作,讓其他學生猜動作來理解字義。致、勃 出示小朋友們興致勃勃參加活動的圖片,初步理解“興致勃勃”的意思,然后用它說一句話。3.指名讀第3自然段。(1)(課件出示)挑選 茁壯 移入 揮鍬 填土 扶正(2)認讀詞語后,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①動作演示。玩“你做我猜”游戲:一人分別做“選、移、揮、填、扶”的動作,其余學生競猜動作名稱,猜對后再做一遍動作。②熟字加偏旁:先+辶=選 出+艸=茁 多+禾=移 軍+扌=揮 真+土=填 夫+扌=扶(3)小組內讀第3自然段,評一評,相互正音。4.改編語段,集中認讀。83歲高( )的( )小平爺爺來到天( )公園,( )著鐵鍬,興( )( )( )地( )了一個樹坑,然后挑( )了一棵( )壯的柏樹苗,( )入樹坑,( )鍬( )了幾鍬土,再將樹苗( )正。三、明確要求,指導書寫1.(課件出示要寫的生字:鄧、植、格、引、注、滿、休、息)學生齊讀并口頭組詞。2.引導觀察生字結構,了解生字筆順、筆畫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鄧 左右等寬。右邊是“阝”,不是“卩”,橫撇彎鉤一筆寫成,豎要寫得稍長。植 “直”的第三筆在豎中線上,中間三橫分布要均勻,最后一筆橫長。格 “各”中的“”撇、捺稍收,罩住“口”即可,“口”的首豎在豎中線上。引 “弓”略低于“丨”,底部左右平齊;“弓”離豎中線近,“丨”離豎中線稍遠。注 “主”的點沿豎中線起筆,第一橫在橫中線上方,中間一橫稍短于第一橫。滿 左邊第一點和右邊的“艸”平齊;右部要寫得緊湊,第六筆為橫折鉤,橫段稍寬。休 “木”的豎靠近豎中線,起筆比左邊撇要高,落筆比左邊豎要低,撇和捺要舒展開。息 “自”的撇沿豎中線向左下;“心”寬而扁,穩穩托住“自”,臥鉤要臥倒,中間點在豎中線上,最后一點在臥鉤右上方。3.教師范寫,學生書空,然后描紅、臨寫。4.投影展示學生的書寫成果,集體評論后修改自己的書寫。四、課堂小結,作業設計1.教師引導學生小結本課時所學生字詞,復習鞏固,同桌互查。2.完成本課對應訓練。第二課時【課時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借助圖片說說鄧小平爺爺植樹的情景。2.積累“碧空如洗、萬里無云、引人注目、興致勃勃”等詞語。【教學過程】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1.課件出示生字詞,多種形式朗讀鞏固。(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天壇 高齡 格外 手握 挖坑 挑選 茁壯 移入 揮鍬 填土 扶正 興致勃勃2.小組內一名學生用生字和熟字組成常用詞,其余學生聽寫詞語,評出寫得又快又準確的同學,授予“聽寫大王”的稱號。3.教師談話,導入新課。學習第5自然段(1)課件展示柏樹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并描述。(2)齊讀這個自然段,思考:為什么說鄧小平爺爺親手栽種的柏樹成了北京天壇公園一處美麗的風景?(3)學生討論交流。生1:這棵柏樹是鄧小平爺爺親手栽種的。生2:這棵柏樹長得又高又直又茂盛。生3:每天有很多人參觀柏樹,借此緬懷鄧小平爺爺。生4:人們看到這棵樹,就會想到鄧爺爺當年植樹的情景。鄧小平爺爺雖然不在了,但是他的精神卻留在了我們心中,我們會將植樹綠化世代傳下去。(2)朗讀指導:帶著對鄧小平爺爺的尊敬與懷念來讀,還要讀出對柏樹的贊美。二、朗讀課文,重點探究1.學習第1自然段,了解事情發生的時間。(1)指名讀,思考:“難忘”是什么意思?你有什么難忘的事或難忘的日子嗎?學生自由交流。(2)指名用“難忘”說一句話。(3)朗讀指導:“難忘”是本段的中心詞,朗讀時可以突出、強調。過渡:為什么說1987年4月5日是個令人難忘的日子呢?讓我們一起去文中尋找答案吧。2.學習第2~4自然段,了解鄧小平爺爺植樹的經過。學習第2自然段(1)指名讀第2 自然段,其余學生邊聽邊看這一段共有幾句話。(3句。)(2)品讀第1句話:這一天,碧空如洗,萬里無云。①學生齊讀,邊讀邊想象句子描述的情景。②指導看插圖中的天空,說說“碧空如洗”“萬里無云”的意思。③指導朗讀:“碧空如洗、萬里無云”描繪了春日陽光明媚的美好景致。這正是植樹的好時光,不禁讓人心情愉悅。朗讀的節奏應稍快,表現愉悅的心情。(3)品讀第2句話:在北京天壇公園植樹的人群里,83歲高齡的鄧小平爺爺格外引人注目。①指名讀,思考:“引人注目”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83歲高齡的鄧小平爺爺格外引人注目?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事會“引人注目”?你能用“引人注目”說一句話嗎?你能給“格外”找幾個近義詞嗎?(十分、特別、非常、分外。)②結合生活經驗,想一想:鄧小平爺爺會怎么植樹呢?(4)品讀第3句話:只見他手握鐵鍬,興致勃勃地挖著樹坑,額頭已經滿是汗珠,仍不肯休息。①自由讀,想一想:哪些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這些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②“滿是汗珠”說明了什么?(鄧小平爺爺挖坑時很用力、很認真。)你在什么情況下額頭上會“滿是汗珠”?③想象場景:鄧小平爺爺累得額頭上滿是汗珠,周圍的人見了會怎樣勸他休息?和小組同學演一演。④鄧小平爺爺已是滿頭汗珠,仍不肯休息,依舊興致勃勃地挖著樹坑,這說明了什么?(鄧小平爺爺植樹的興致高、做事執著。)“興致勃勃”是什么意思?你做什么事的時候是“興致勃勃”的?⑤指名用“興致勃勃”說一句話。⑥朗讀指導:鄧小平爺爺雖然已是83歲的高齡,但植樹時情緒高漲,朗讀時語調稍高,情緒飽滿。學習第3自然段過渡:鄧小平爺爺手握鐵鍬,興致勃勃地挖著樹坑,接下來他又做了些什么呢?(1)教師朗讀第3自然段,學生一邊聽一邊想象鄧小平爺爺是怎樣植樹的。(2)圖文對照,引導學生觀察鄧小平爺爺的神態、動作。(3)自由讀第3自然段,一邊讀一邊體會,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4)學生自由交流,教師指導。①再讀第3自然段,畫出文中描寫鄧爺爺的動作的詞語。(挑選、移入、揮、填、看看、扶。)②從描寫鄧爺爺的這幾個動詞中,你體會到什么?(鄧小平爺爺植樹很認真。)③情景表演:運用這幾個動詞,演一演鄧小平爺爺植樹的場面。④“鄧爺爺精心地挑選了一棵茁壯的柏樹苗”中“茁壯”是什么意思?(強壯、健壯。)⑤引導填空,進一步感知鄧小平爺爺植樹時的一絲不茍、嚴謹認真。A.在括號里填入恰當的詞語。(精心)地挑選 (小心)地移入 (仔細)看看B.你知道“精心、小心、仔細”的意思嗎?你能給它們分別找一個近義詞嗎?精心——用心 小心——當心 仔細——認真⑥朗讀指導:本段通過連續的動作描寫,展現了鄧小平爺爺植樹的場景,朗讀時要突出鄧小平爺爺的動作,體現出鄧小平爺爺植樹時的一絲不茍。鄧爺爺的話“不行,不行”要讀得緊湊。學習第4自然段(1)品讀第1句:一棵綠油油的小柏樹栽好了,就像戰士一樣筆直地站在那里。①(課件出示小柏樹、戰士圖)引導學生說出二者的相似之處。②理解:把小柏樹比作戰士,說明鄧小平爺爺把樹栽得很直。(2)品讀第2句:鄧小平爺爺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①這一句屬于什么描寫?(神態描寫。)②思考:鄧小平爺爺的臉上為什么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此刻,他心里會想些什么?(3)指導朗讀:引導學生讀好長句子。在大致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可先引導讀好“綠油油的小柏樹”“像戰士一樣”“滿意的笑容”等短語,再將短語放到句子中朗讀。“一棵綠油油的小柏樹栽好了,就像戰士一樣筆直地站在那里”,這是鄧小平爺爺認真植樹的結果,要讀得神氣一些,也可以帶著贊美的感覺來讀。最后一句話要讀出鄧小平爺爺植樹后的滿足感與幸福感。小結:本文語言平實、簡潔,朗讀時要將課文讀得正確流利,重點抓住鄧小平爺爺植樹過程中的一舉一動,體會他植樹時的嚴謹認真和一絲不茍。朗讀本文的整體基調應該是平實自然、清新舒展的。學習第5自然段(1)“美麗的風景”點明了什么?(點明植樹綠化具有重要意義。)(2)思考:為什么說鄧爺爺親手栽種的柏樹成了天壇公園一處美麗的風景?三、借助插圖,復述課文1.自由朗讀課文,想想課文是怎樣描寫鄧小平爺爺植樹的情景的。(抓住鄧小平爺爺的神態、動作,描述了鄧小平爺爺植樹的過程。)2.觀察課文插圖,看看鄧小平爺爺的動作、神態,體會鄧小平爺爺植樹時的認真。3.全班交流鄧小平爺爺植樹的過程。(挖著樹坑→挑選柏樹苗→移入樹坑→揮鍬填土→扶正樹苗)4.按照以上步驟,分小組說說鄧小平爺爺植樹的情景,然后各小組推薦代表,全班講述。四、課外拓展,作業設計1.實踐活動。植樹可以美化環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我國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目的就是激發大家愛林造林的熱情,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植樹節馬上就要到了,讓我們和家人一起參與植樹活動,親自種下樹苗,然后把植樹的經過和感受分享給小伙伴吧。2.積累有關植樹造林的宣傳語。◇造林即造福,栽樹即栽福。◇植樹造林,利在當代,功在千秋。◇要得聚寶盆,荒山變綠林。3.完成本課對應訓練。板書設計教學反思針對本課生字眾多,且都集中在第2、3自然段的特點,我采用隨文識字的形式,先用圖片、偏旁或部首引導學生理解字的意思;然后運用動作演示、熟字加偏旁的形式識記生字;再將在第2、3自然段出現的動詞,放到由課文內容改編的語段中集中認讀;最后在精讀課文時,又通過對照插圖說鄧爺爺植樹的過程,將復習鞏固生字與體悟思想情感結合起來,使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除了生字學習,借助插圖復述鄧小平爺爺植樹的情景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我采用圖文結合、師生互動、品詞析句等多種方式,讓學生透徹地理解課文內容,重點是理解鄧小平爺爺植樹的動作、神態,從中感受鄧小平爺爺的認真、執著,感受其人物魅力,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