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3.列夫·托爾斯泰教學目標1.把握人物獨特的外貌特征,探索其精神世界,理解作者的評價。2.整體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文章表達的中心思想。3.揣摩精彩的語句,品味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感受課文典雅優美、酣暢淋漓的語言風格。教學重難點1.體會細節描寫。(重點)2.研究欲揚先抑的寫法。(難點)教學過程一、情境設計,導入新課同學們,以累累巨著在俄國文壇馳騁了近六十年的文學大師托爾斯泰,因其真實深刻地再現了俄國社會生活而被列寧譽為“俄國革命的鏡子”。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長相平平,卻有一雙銳利異常、能夠洞察世事的眼睛。現在,就讓我們跟隨傳記作家茨威格,去認識托爾斯泰,并由此進入他那深邃豐富的內心世界。二、走進課文,探索新知(一)資料助讀,了解作家作品及寫作背景1.作家作品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著名作家。擅長寫小說、人物傳記,也寫詩歌、戲劇、傳記、散文特寫和翻譯作品。代表作有小說《象棋的故事》,傳記作品《三作家》《三大師》《人類群星閃耀時》等。2.寫作背景本文節選自《托爾斯泰》。1928年茨威格訪問蘇聯,當時正值列夫·托爾斯泰100周年誕辰。茨威格懷著崇敬的心情,參觀了托爾斯泰的故居和墳墓,感受到了托爾斯泰為揭露社會現實、反對農奴制所做出的努力,深深地折服于他卓越而深邃的精神世界。茨威格回國后便寫了此傳記,表達了他對這位偉人的崇敬和贊美之情。3.相關知識列夫·托爾斯泰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劃分層次,理清內容。【明確】第一部分:(1-5)主要刻畫列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第二部分:(6-9)描寫列夫· 托爾斯泰那雙非同尋常的眼睛,揭示其不凡的精神世界。2.本文前后兩部分對托爾斯泰描寫的側重點有何不同?【明確】前文著重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后文側重描寫托爾斯泰那非同尋常的眼睛。(三)研讀品味,合作探究1.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的?【明確】①須發:臉龐多毛、胡須濃密;②面部輪廓結構:毫無藝術感、平庸、甚至粗鄙;③表情:憂郁、愚鈍、壓抑;④眼睛:目光犀利、敏銳、深刻,蘊含豐富感情,威力巨大。2.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時,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找出文中相關語句并說說其作用。【明確】比喻、夸張。寬約一指的眉毛像糾纏不清的樹根,朝上倒豎。(眉毛)一綹綹灰白的鬈發像泡沫一樣堆在額頭上。不管從哪個角度看,你都能見到熱帶森林般茂密的須發。(須發)皮膚藏污納垢,缺少光澤,就像用枝條扎成的村舍外墻那樣粗糙。(皮膚)一個寬寬的、兩孔朝天的獅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樣子。(鼻子)作用:形象逼真,使特征更加鮮明,不僅使“畫面”氣韻生動,而且使人產生豐富的想象。3.第3段中為什么提到陀思妥耶夫斯基?【明確】提到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為了將其與托爾斯泰進行對比,突出托爾斯泰面容的“丑陋”,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4.文中反復出現“天才靈魂”,作者為什么再三強調這一點?【明確】作者再三強調“天才靈魂”,是為了突出托爾斯泰的卓越才華與高尚品格,使作者的贊美與敬佩之情更加強烈、充沛。5.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描寫托爾斯泰的眼睛的?【明確】①寫犀利的目光;②寫眼睛里蘊含著豐富的感情;③寫眼睛的威力;④贊美犀利的目光,同時揭示他人生的不幸。6.第9段中,“看透事物本質”,卻會失去幸福。這似乎不合常理,其中有何深意?【明確】作者說“具有這種犀利眼光,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是說托爾斯泰這樣的人可以成為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的主宰,可見他是幸福的。另一方面,“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這就是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將是雙倍的。托爾斯泰正是這樣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惡、虛偽和苦難,也看清了世間種種罪惡的原因,并試圖努力去改變它,但總是事與愿違,這才是最大的痛苦。他無法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因此他缺少屬于自己的幸福。7.作者在課文前半部分極力描寫托爾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但聯系全文看,讀者仍能感覺到這位文豪的不凡之處。這是為什么?這對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明確】前半部分描寫托爾斯泰的外貌,突出了兩個方面的特點:一是托爾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樣。寫他外貌平庸既是對他外貌的真實刻畫,也是為了說明他是俄國普通大眾的一員。聯系全文看,寫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正是為了反襯他眼睛的犀利敏銳,反襯他靈魂的高貴,作者一語道破,“托爾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頭發,都不過是用以包裝、保護這對閃光的珠寶的甲殼而已”。全文既對托爾斯泰的“形”“神”進行了獨到細致的刻畫,同時也在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對托爾斯泰的崇敬、贊美之情。這樣,前半部分的描寫非但沒有損害托爾斯泰在讀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了相反的藝術效果,使托爾斯泰的外貌,尤其是眼睛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課堂小結,主旨歸納本文作者通過對列夫·托爾斯泰外貌的刻畫,不僅為我們展現了列夫·托爾斯泰獨特的外貌特征,更為我們揭示了列夫·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表達了作者對列夫·托爾斯泰的無限崇敬與贊美之情。(五)拓展延伸,思考感悟他的墳墓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這個比誰都感到受自己的聲名所累的偉人,就像偶爾被發現的流浪漢、不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誰都可以踏進他最后的安息地,圍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柵欄是不關閉的——保護列夫·托爾斯泰得以安息的沒有任何別的東西,唯有人們的敬意……無論你在夏天還是冬天經過這兒,你都想象不到,這個小小的、隆起的長方形包容著當代最偉大的人物當中的一個。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辦的大理石和奢華裝飾更扣人心弦。(茨威格《世間最美的墳墓》,有刪減)(六)板書設計列夫·托爾斯泰外貌 眼睛 靈魂丑陋 犀利 高貴普通 豐富 博大矮小 威力 深邃(丑) (美) 崇敬贊美(形) (神) 欲揚先抑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