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 外國詩二首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受詩歌內容。2.體會詩歌中蘊含的哲理。重點難點: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受詩歌內容。2.體會詩歌中蘊含的哲理。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新課導入播放輕音樂,師激情導入: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呢?指名談話。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下面的叮嚀和囑咐。播放錄音《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二、檢查預習1.作者簡介。普希金,俄國詩人、作家,近代俄國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俄國文學之父”。他雖然出身于貴族地主家庭,卻一生傾向革命,與黑暗專制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他的思想與詩歌,引起沙皇俄國統治者的恐慌與仇恨,先后兩次遭反動政府的流放,但他始終不肯屈服,最終在沙皇政府的陰謀策劃下與別人決斗而死,年僅38歲。他的詩歌,像太陽一樣,照耀著19世紀的文壇。代表作有詩歌《自由頌》《致大海》,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等。2.背景鏈接。《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的女兒的紀念冊上的。那時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三、整體感知1.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語調朗讀這首詩?【明確】本詩作者是用勸說的口吻、和緩的語氣鼓勵人們相信生活,相信未來。所以應該用平等、娓娓而談的語氣,親密和婉、熱忱坦率的語調朗讀。2.怎樣理解標題中“欺騙”一詞的含義?【明確】(1)普希金在寫作本詩時,正被沙皇流放,過著充滿艱辛的流放生活;(2)“欺騙”一詞在這里指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坎坷、挫折。3.你從詩中能讀到感傷之情嗎?為什么?【明確】不能。因為詩中充滿了詩人面對困難和挫折的鎮靜和對美好未來的信心——“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4.詩歌的兩部分各表現了怎樣的內容?【明確】第一部分:如果身處逆境,不必悲傷,要耐心等待,快樂的日子一定會到來。(勸告)第二部分:要永遠向往美好的未來,現在雖處逆境,但當時過境遷,往事都將成為親切的回憶。(希望)四、課文精讀1.詩人認為“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時該怎么做?【明確】不要悲傷,不要心急;須要鎮靜;相信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2.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人生態度?【明確】兩個“不要”,一個“須要”,一個“相信”,語氣堅定,態度明確,表達了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3.找出詩人是如何對待現在、未來、過去的,從中可以感受到詩人是個怎樣的人?【明確】現在:“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未來:“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過去:“會成為親切的懷戀”。詩人在這樣的處境下,沒有喪失希望和斗志,仍熱愛生活,追求自由,為實現理想而不懈奮斗。從中能感受到詩人是個有著真誠博大的胸懷和堅強樂觀的精神的人。4.如果讓你把這首詩送給身邊的人,你認為可以送給什么人?【明確】(1)遭遇困難、身處逆境的人;(2)對未來失去希望的人;(3)對過去充滿悔恨的人……五、合作探究1.“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現在卻常是憂郁”寫出怎樣的生活狀態?【明確】理想與現實有很大的矛盾,心中有美好的理想,現實的世界可能是令人悲哀的,可能會讓人感受到被欺騙。2.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明確】一方面,它強調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另一方面,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的,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即使是痛苦的,也有助于把握人生。六、小結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希望同學們在學習了這首詩后,也能擁有詩人那樣博大的胸懷,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尤其是在遇到挫折與困境的時候,能夠以積極樂觀的態度,笑對人生,成為生活的真正強者。七、板書設計八、布置作業請你嘗試以《假如你欺騙了生活》為題,寫一首小詩。第二課時(《未選擇的路》)一、導入新課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志向;李白有“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的感慨;辛棄疾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感嘆;魯迅也有“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想法。這樣看來,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作對路的選擇。這節課我們來一起品讀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未選擇的路》,他要告訴我們的是什么呢?二、檢查預習1.作者簡介。弗羅斯特(1874—1963),20世紀最受歡迎的美國詩人之一。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著名詩集有《少年的意志》《波士頓以北》《山間》《新罕布什爾》《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場》《詩歌全集》。2.背景鏈接。《未選擇的路》是弗羅斯特的一首名詩,作于1915年。1912年時弗羅斯特已經38歲,這一年他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放棄他在一所師范學校教書的職業,放棄本來可能更加平坦、安穩的生活,而選擇了詩歌。他對自己說:“寫詩吧,窮就窮吧。”于是他賣掉了祖父遺留下來的農場,再加上幾年教書所得的一點積蓄,來到英國一個小村子,開始了艱苦安靜的詩歌創作。三、整體感知1.朗讀詩歌,自由讀。注意詩歌的停頓節奏,語音的準確性。2.理解詩意,每一小節詩歌寫了什么內容?【明確】第一節:詩人站在道路岔口,面對選擇,陷入沉思。第二節:詩人選擇了一條充滿挑戰的道路。第三節:詩人踏上自己選擇的路,卻留戀著另一條路,擔心選擇錯誤而難以回頭。第四節:詩人遙想多年后自己回想,當初未選擇的路或許更好,但現實無法回頭。3.想一想,第一節中哪個動詞最能體現詩人當時的心境?第二節中哪一詞語最能體現詩人當時的行為?第三節中哪一詞語最能體現詩人當時的情感?第四節中哪一詞語最能體現詩人的心情?【明確】佇立、選擇、恐怕、嘆息。4.詩中的“路”有兩層含義,你能說出來嗎?【明確】“路”,表面指自然界中的道路,暗指人生之路。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5.這首詩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別?【明確】象征。象征:用具體的甲事物表現某種具有特殊意義的乙事物。區別: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寫作手法,一般要統攝全篇。比喻是一種修辭手法,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使用。四、合作探究1.詩人為何選擇了一條“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跡更少”的道路?【明確】這條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也因為“人跡更少”,需要人們去開拓,從而將其拓展成為一條大道:正因如此,這條道路更具有魅力,可見作者開拓進取的人生態度。2.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明確】其實未選擇也就是選擇。選擇的路一步步變為現實,而生活中許多人往往對現實不滿,總覺得還有其他的可能,才產生了對未選擇的懷戀,悔意由此而生,憂郁因此而起。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實寫照。重點寫未選擇的路,發出感嘆,更能打動讀者心靈,讓人更深入思考人生的選擇要慎重,不能隨波逐流。3.詩人為何把詩題取名為《未選擇的路》?【明確】這首詩寫人生道路的選擇,全詩共有4節,第一節寫兩條路,第二節寫選擇的路,第三、四節寫未選擇的路。由此可見,詩人寫作的重點是未選擇的路,這從詩題中也體現了出來,詩題這樣寫是為了深化主題。詩人要抒發的并不是自己選擇了這條路的歡欣和慶幸,而是對未選擇的那條路的留戀和向往。詩人的寫作意圖是要引起人們對未選擇的路的重視,從而對最初的選擇進行反思,進而告誡人們人生道路的選擇要慎之又慎。五、小結人生永遠都在“選擇”和“未選擇”之間抉擇。自然之路可以選擇回頭,而人生之路卻沒有回頭路可走。所以,選擇一定要謹慎,一旦做出選擇就要堅定地走下去。詩人用樸實無華、細致含蓄的語言,借助自然景物反映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波瀾,理性與感性完美融合,如夏日里清涼溫柔的風,沁人心脾。六、布置作業古今中外有許多作家對“路”有過精彩的描述,請你寫出三句,注明作者。【板書設計】面臨選擇 選如沉思做出選擇 不同尋常 象征——人生之路踏上路途 難以返回未選之路 念念不忘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