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下1《古詩三首》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單元解讀】本單元圍繞“可愛的生靈”主題,編排了《古詩三首》《燕子》《荷花》《昆蟲備忘錄》四篇課文,以及口語交際《春游去哪兒玩》,習作《我的植物朋友》和語文園地,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旨在引導學生多角度感受大自然生靈的可愛與美麗,生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本單元第一個語文要素是“試著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二下學習過“讀句子,想畫面”,三上學習過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或詩中描繪的景色,這些都為本單元讀文章想象畫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本單元第二個語文要素是“體會優美生動的語句”。這也是對三上“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的發展提升?!堆嘧印芬龑W生找出課文中優美生動的語句,朗讀并抄寫;《荷花》引導學生畫出課文中自己覺得優美生動的語句并與同學交流;“交流平臺”進一步引導學生在閱讀時關注優美生動的語句。本單元的習作要求是“試著把觀察到的事物寫清楚”,引導學生借助觀察記錄卡寫一種植物(觀察記錄的任務需要提前布置)?!逗苫ā钒才帕朔聦懸环N植物,為寫清楚植物的樣子、顏色等作熱身,降低了習作的難度。本單元屬于“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根據此學習任務群的定位和要求,我們設計了“觸摸大自然可愛的生靈”單元整體學習主題。這里的“觸摸”,主要是以語文學習的方式,在閱讀、口語交際、習作和詞句段運用等語文實踐中,通過語言文字的運用去“觸摸”大自然可愛的生靈,生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文本解讀】本課由《絕句》《惠崇春江晚景》和《三衢道中》3首古詩組成。第一首是五言絕句,后兩首是七言絕句。這3首詩描繪了春夏時節的景色。杜甫的《絕句》,描繪了草堂浣花溪一帶明麗和諧的春光,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詩人以“遲日”領起全篇,突出春天陽光和煦、萬物欣欣向榮的特點,使詩中描寫的景物有機地組合為一體,構成一幅明麗和諧的立體春景圖。前兩句用“遲日”“江山”“春風”“花草”等詞語、粗線條勾勒出明麗的春日景色,并在句尾以“麗”“香”突出詩人強烈的感覺。后兩句是工筆細描的特寫畫面,“泥融”“沙暖”呼應“遲日”,用“飛”和“睡”描摹燕子與鴛鴦,一上一下、一動一靜、一忙一閑,相映成趣。《惠崇春江晚景》是宋代詩人蘇軾為惠崇的畫作所寫的題畫詩,再現了畫中的江南早春景色。前3句寫了6種景物:竹子和竹外開放的桃花,江水和水上浮游的鴨子,布滿地面的蔞蒿和剛發嫩芽的蘆葦。從江岸到江面再到江邊,逼真地再現了畫中江南早春的主要景物、給人以生機勃勃之感。第四句寫詩人的聯想,詩人由滿地蔞蒿和幾個蘆芽,聯想到“河豚欲上”,寫出了畫中無、情理中有的事物,引人遐想。詩人緊緊抓住并突出自然景物在季節轉換時的特征,以“三兩枝”“鴨先知”“蘆芽短”“河豚欲上”傳神地描繪了一幅江南水鄉早春圖。《三衢道中》是宋代詩人曾幾所作,描寫了梅子成熟時節詩人游三衢山的見聞感受,展現了浙西山區明媚清麗的風光。前兩句寫出游的天氣和路線。江南梅子成熟季節一般多雨,恰逢多日不見的連續晴天,所以詩人強調“日日晴”,“晴”為全詩賦予了明麗的色彩,奠定了明朗愉快的感情基調。“卻”是“再,又”的意思,道出了詩人高漲的游興。后兩句寫游玩歸途中的所見所聞?!熬G陰不減”既表示歸途中看到的景致并不比來時少,又寫出了詩人游興未減,興致更濃。“添得”和“四五聲”襯托出深山的幽靜。全詩有聲有色,以動襯靜。晴空、舟行、綠陰、鳥鳴,構成一幅清新明麗的畫面。教學目標語言建構:認識“鴛、鴦”等6個生字,會寫“融、燕”等12個字。思維發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絕句》。創意表達:能借助注釋和插圖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畫面,說出詩中描繪的景象,體會大自然可愛的生靈。教學重難點借助注釋和插圖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畫面,說出詩中描繪的景象,體會大自然可愛的生靈。教學過程◎單元導覽:觸摸大自然可愛的生靈1.呈現單元篇章頁讀一讀單元主題句:鳥兒在空中翱翔,寵兒在花間嬉戲。大自然中,處處有可愛的生靈。明確本單元的學習要求:試著一邊讀一遍想象畫面;體會優美生動的語句;試著把觀察到的事物寫清楚。2.瀏覽本單元的目錄。3.今天,我們先來學習《古詩三首》,跟著古代的三位詩人,去觸摸大自然可愛的生靈。◎學習任務一 讀準字音,讀好詩句的節奏停頓1.呈現三首古詩,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好詩句的節奏停頓。2.檢查反饋,逐首練讀。(1)練讀《絕句》指名朗讀,相機識字“鴛鴦”:引導學生根據字形,猜想“鴛鴦”是一種鳥。出示圖片和文字,認識“鴛鴦”。再指名朗讀,評價是否讀準了字音,讀好了詩句的節奏停頓。(2)練讀《惠崇春江晚景》指名朗讀,相機識字“惠崇”“蔞蒿”“河豚”惠崇:結合課文注釋了解這是古代一位僧人的名號。蔞蒿:引導學生根據字形,猜想“蔞蒿”是一種草。河豚:結合課文注釋知道這是一種魚。再指名朗讀,評價是否讀準了字音,讀好了詩句的節奏停頓。(3)練讀《三衢道中》指名朗讀,相機識字“衢”“減”了解“三衢”是個地名。指出詩中“綠陰”的“陰”,現在通常寫作“蔭”。再指名朗讀,評價是否讀準了字音,讀好了詩句的節奏停頓。◎學習任務二 整體感知,了解詩中所寫的季節1.這三首詩,分別寫的是什么季節的景物呢?你能從詩中找到依據嗎?2.指名交流,引導明確:《絕句》寫的是春天,從詩中“遲日”“春風”“花草香”“泥融”“沙暖”等詞語都可以看出來。《惠崇春江晚景》寫的也是春天,從詩中“桃花”“春江水暖”“蔞蒿滿地”“蘆芽短”“河豚欲上”都可以看出來。《三衢道中》寫的是初夏時節,從詩中“梅子黃”“綠陰”可以看出來。◎學習任務三 抓住景物,想象詩中描寫的畫面導入:這三首詩,每一首都是一幅畫。接下來,就讓我們再次走進這三首古詩,邊讀邊想象詩中所描寫的畫面。(一)邊讀邊想象,借助文字,體會《絕句》的畫面1.了解詩人及寫作背景。杜甫,唐代偉大詩人,被后人稱為“詩圣”。他與李白齊名,并稱“李杜”。中年之后的杜甫,飽受戰亂之苦,四處漂泊,居無定所。這首《絕句》是杜甫定居成都草堂時所寫的,描寫的是草堂浣花溪一帶的春日美景。2.品味詩句,想象畫面。◇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1)詩句中具體寫了什么景物?引導學生體會景物的特點。遲日:從“江山麗”可以體會到,這是明媚的陽光,把江山照得一片明麗。春風:從“花草香”可以體會到,這是帶著花草芳香的春風。(2)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你能用自己的話描述這樣的畫面嗎?示例:陽光照耀著大地,江山一片明麗。春風微微吹拂,帶著花草的芳香。小結:遲日江山麗,是從視覺上來寫的;春風花草香,是從嗅覺上來寫的。這樣的畫面,多么美好啊!◇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1)詩句中具體寫了什么景物?引導學生體會景物的特點。燕子:從“泥融”和“飛”可以看出,燕子飛來飛去,在忙著銜泥巴筑巢。鴛鴦:從“沙暖”和“睡”可以看出,鴛鴦無憂無慮,在暖暖的沙地上睡覺。(2)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你能用自己的話描述這樣的畫面嗎?示例:燕子飛來飛去,在忙著銜泥巴筑巢。鴛鴦無憂無慮,在暖暖的沙地上睡覺。小結:一個動,一個靜,一個有些忙碌,一個無比悠閑,這樣的畫面多美好?。?br/>3.播放情境朗誦視頻,有感情地跟著朗讀這首詩。(二)邊讀邊想象,借助文字,體會《惠崇春江晚景》的畫面1.了解詩人及寫作背景。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詩人、詞人、書法家、美食家……《惠崇春江晚景》是蘇軾為北宋名僧惠崇的一幅畫作所題寫的詩。2.品味詩句,想象畫面。◇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1)從詩句可以看出,惠崇畫了哪些景物?交流明確:畫了竹子和兩三枝桃花,還畫了江水和鴨子。(2)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你能用自己的話描述這樣的畫面嗎?示例:竹子外面是兩三枝桃花,鴨子在溫暖的江水中游來游去。(3)為什么說“春江水暖鴨先知”呢?交流明確:因為鴨子總是在江水中游玩、嬉戲,所以,江水變暖了,是最先知道的。◇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1)從詩句可以看出,惠崇還畫了哪些景物?蔞蒿:從“滿地”可以看出蔞蒿到處都是,很多很多。蔞蒿是江南特有的一種植物,可以食用。補充閱讀汪曾祺關于蔞蒿的一段文字資料:萎蒿是生于水邊的野草,粗如筆管,有節,生狹長的小葉,初生二寸來高,叫做“蔞蒿薹(tái)子”。我小時候非常愛吃炒蔞蒿薹子。桌上有一盤炒蔞蒿薹子,我就非常興奮,胃口大開。蘆芽:從“短”字可以看出蘆芽剛剛長出來,這樣的蘆芽,也可以食用。河豚:正要逆江而上產卵。河豚其實是蘇軾看著這幅畫產生的聯想,蘇軾由蔞蒿、蘆芽這些食材,不由地想到了江中肉味鮮美的河豚,蘇軾不愧是美食家呀!(2)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嗎?示例:碧綠的蔞蒿滿地都是,蘆芽剛剛長出了短短的新芽。這正是河豚逆江而上產卵的時節啊!3.播放情境朗誦視頻,有感情地跟著朗讀這首詩。(三)邊讀邊想象,借助文字,體會《三衢道中》的畫面1.了解詩人及寫作背景。曾幾,宋代詩人。這首詩描寫了曾幾游三衢山時的所見所聞。2.品味詩句,想象畫面。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1)詩人是以什么出行方式游三衢山的?交流明確:從詩句“小溪泛盡卻山行”可以看出,詩人先是乘著小船游覽,到了小溪盡頭之后,改為徒步行走。(2)詩人一路上欣賞到了怎樣的風景?心情是怎樣的?交流明確:從始終所寫的景物,可以知道,詩人一路上看到了黃澄澄的梅子,到處綠樹成蔭,還聽到了黃鸝鳥婉轉的歌聲??梢泽w會到詩人游三衢山的心情很輕松,很愉快。3.播放情境吟唱視頻,有感情地跟著吟唱這首詩。◎學習任務四 熟讀成誦,默寫杜甫的《絕句》1.學生練習背誦三首古詩自己練習背誦,指名背誦,同桌互相背誦。2.許多古詩中都描寫了大自然不同季節的可愛生靈,這樣的詩,你還能背出哪些來呢?指名背一背。3.默寫杜甫的《絕句》默寫之前,先指導“融、燕、鴛、鴦”等字的書寫。課堂總結同學們,學了三首古詩后,你一定不會忘記今天學習古詩的方法:通過抓住詩句中的景物,聯系生活,想象畫面,可以更好地感受詩的意境美。希望同學們能用這樣的方法去學習更多的古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