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期末復習專項 專項三 綜合應用題1. 如圖是我國自主研發的長航程極地漫游機器人,可在極地零下 40 ℃的低溫環境中作業,并首次在南極內陸冰蓋地區完成了 30 km 勻速自主行走。該機器人質量為 0.5 t,裝有四條履帶,每條履帶與水平冰面的接觸面積為1 000 cm2,g 取 10 N/kg,求:(1)該機器人的重力;(2)該機器人靜止在水平冰面上時,對冰面的壓強;(3)若該機器人在水平冰面勻速行駛時,所受阻力是其總重力的 0.2 倍,則該機器人勻速行駛時所受牽引力的大小。期末復習專項類型一 壓強、浮力計算解:(1)機器人的重力:G=mg=0.5×103 kg×10 N/kg=5 000 N;(2)機器人對冰面的壓力:F=G=5 000N,受力面積:S=4×1 000 cm2=4 000 cm2=0.4 m2,機器人對冰面的壓強: p= = =1.25×104 Pa;(3)由題意可知,機器人受到的阻力:f=0.2G=0.2×5 000 N=1 000 N,機器人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力平衡,所受牽引力等于阻力的大小,即:F 牽= f=1 000 N。2. 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一圓柱形溢水杯,其自重 10 N,底面積為 300 cm2,溢水口距杯底的高度為 12 cm,溢水杯中盛有高為 10 cm的水,現將一體積為 1 000 cm3 的正方體鋁塊緩慢浸沒水中,不計溢水杯的厚度。(已知 ρ 水=1.0×103 kg/m3,ρ鋁=2.7×103 kg/m3,g 取 10 N/kg)求:(1)鋁塊放入水前,水對溢水杯底部的壓強;(2)鋁塊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3)鋁塊浸沒在水中靜止后,溢水杯對水平桌面的壓強。解:(1)鋁塊放入水前,水對溢水杯底部的壓強:p1=ρ 水 gh=1.0×103 kg/m3×10 N/kg×0.1 m=1.0×103 Pa;(2)因為鋁塊浸沒在水中,其排開水的體積等于物體的體積,即 V 排=V 鋁=1 000 cm3=1×10-3 m3,則鋁塊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 浮=ρ 水 gV 排=1.0×103 kg/m3×10 N/kg×1×10-3 m3=10 N;(3)鋁塊放入水中后溢出水的體積:V 溢出=V 水+V 鋁-V 溢水杯=300 cm2×10 cm+1 000 cm3-300 cm2×12 cm=400 cm3=4×10-4m3,溢出水的質量:m 溢出=ρ 水 V 溢出=1.0×103 kg/m3×4×10-4 m3=0.4 kg,溢水杯內水的質量:m 水 =ρ 水 V 水 =ρ 水 S 水 h 水=1.0×103 kg/m3×300×10-4 m2×0.1 m=3 kg,溢水杯內剩余水的重力:G 水剩余 =m 水 剩 余 g=(3 kg-0.4 kg)×10 N/kg=26 N,鋁塊的重力:G 鋁=m 鋁 g=ρ 鋁 V 鋁 g=2.7 ×103 kg/m3×10-3 m3×10 N/kg=27 N,則溢水杯對水平桌面的壓力:F=G 杯+G 水 剩 余+G 鋁 =10 N+26 N+27 N=63 N,溢水杯對水平桌面的壓強:p2= = =2 100 Pa。3. 如圖所示,質量為 6 kg、體積為 5×10-3 m3、底面積為 1×10-2 m2 的均勻柱體甲與盛有水的輕質薄壁柱形容器乙放在水平地面上,質量為1 kg 的物塊丙漂浮在水面上。(g 取 10 N/kg,ρ水=1.0×103 kg/m3)(1)在圖中畫出柱體甲的受力示意圖,O 點是柱體甲的重心;(2)求甲對地面的壓強 p 甲;(3)在甲的上方沿水平方向截取一部分,同時從水中取出丙。 將甲截取的部分浸沒在容器乙的水中,把丙疊放在甲剩余部分上方后,發現水對容器乙底部的壓力沒有變化,求甲對地面的壓強變化量 p甲。(不考慮丙表面的水殘留)解:(1)甲受到的重力:G 甲 =m 甲 g=6 kg×10 N/kg=60 N,如下圖所示(2) 甲對地面的壓強:p 甲= = = =6000 Pa;(3)丙在水中漂浮,根據浮沉條件可得:F 浮丙=G 丙=m 丙 g,此時水對容器乙底部的壓力:F 水=p 水 S=ρ 水 ghS=ρ 水 g(V 丙排+V 水),將甲截取的部分浸沒在容器乙的水中,水對容器乙底部的壓力沒有變化,因為 ρ 水、g、V 水不變,則 V 丙排不變,即甲截取部分的體積:ΔV 甲=V 丙 排 = = == =1×10-3m3,甲的密度:ρ 甲= = =1.2×103 kg/m3,截取的甲的重力:ΔG 甲 =Δm 甲 g = ρ 甲 ΔV 甲 g=1.2×103 kg/m3×1×10-3 m3×10 N/kg=12 N,丙的重力:G 丙=m 丙 g=1 kg×10 N/kg=10 N,甲對地面的壓力變化:ΔF=ΔG 甲-G 丙=12 N-10 N=2 N,甲對地面的壓強變化量:Δp 甲= ==200Pa。4.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我國無人機研發與產業化不斷取得突破。 如圖甲為某型號無人機,它的銘牌如表所示。(g 取 10 N/kg)求:類型二 功、功率、機械效率計算(1)無人機在空中懸停時受到的升力;(2)無人機以最大速度勻速上升時,不計空氣阻力,升力對無人機做功的功率是多大?(3)某次飛行時,無人機的飛行路線如圖乙所示,無人機先從 A 點勻速上升到 B 點,然后水平勻速飛行到 C 點。 從 A 到 C 的過程中,無人機受到的豎直升力對無人機所做的功是多少?解:(1)當無人機在空中懸停時,處于平衡狀態,升力 F=G=mg=1 100×10-3 kg×10 N/kg=11 N;(2)當無人機以最大速度勻速上升時,由于空氣阻力忽略不計,所以,升力F=G=11 N,升力對無人機做功的功率:P=Fv=11 N×4 m/s=44 W;(3)升力的方向為豎直向上,故水平勻速飛行到 C 點過程中,升力和運動方向垂直,升力不做功,故從 A 到C 的過程中,無人機受到的豎直升力對無人機所做的功:W=FhAB=11 N×300 m=3 300 J。5. 如圖所示是液壓汽車起重機提升重物的示意圖。 其中 A 是動滑輪,B 是定滑輪,C 是卷揚機,D 是油缸,E 是柱塞。 通過卷揚機轉動使鋼絲繩帶動 A 上升,被提升物體的質量為1.2×10-3 kg,物體勻速升高 6 m,用時 20 s,已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80%,(g 取 10 N/kg)求:(1)被提升物體的重力;(2)卷揚機上繩子的移動速度;(3)滑輪組上繩子自由端的拉力;(4)拉力的功率。解:(1) 被提升物體的重力:G=mg=1.2×103 kg×10 N/kg=1.2×104 N;(2)由題圖可知 n=3,則繩子移動的距離:s 繩=ns 物=3×6 m=18 m,則卷揚機上繩子的移動速度:v= = =0.9 m/s;(3)由 η= = = 可得滑輪組上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 = =5 000 N;(4)拉力的功率:P = = =Fv =5 000 N×0.9 m/s=4 500 W。6. 如圖所示,OA 是一個質量分布均勻的杠桿,OA=2 m,O 是支點,B 是 OA 的中點,在 B 點懸掛一個重為 G=40 N 的重物。將杠桿從如圖甲位置勻速提升到乙位置,重物上升的高度為 h1=0.3 m,拉力 F=25 N。 求:(1)力 F 做的有用功是多大?(2)將重物勻速提升時,杠桿的機械效率是多大?(3)若不計繩重和摩擦,杠桿自身的重力 G 桿是多少 N?解:(1) 提升物體做的功是有用功,力 F 做的有用功:W 有用=Gh1=40 N×0.3 m=12 J;(2)由三角形相似可知力 F 移動的距離:s=2h1=2×0.3 m=0.6 m;動力做的功是總功,則總功:W 總=Fs=25 N×0.6 m=15 J;杠桿的機械效率:η= = =0.8=80%;(3)若不計繩重和摩擦,克服杠桿自身的重力做的功是額外功,額外功:W 額外=W 總-W 有用=15 J-12 J=3 J;杠桿重心上升的高度與重物上升高度相同,杠桿自身的重力:G 桿= = =10 N。(共16張PPT)中考新考法專項一 回歸教材中考試題的基礎題多改編自教材素材,尤其是對教材課后題和教材中的圖片的改編。 經常見到的有教材課后題中的情境改編題,還有課后題中的簡答題和計算題的高仿題、變式題。 因此在復習時要注意教材中的圖片和素材,回歸教材,學會舉一反三,提高復習效率。1. 教材 P19 圖改編 某同學在水平路面玩滑板車時的情境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人用力蹬地,使滑板車向前運動的過程中,人對滑板車沒有做功B.人停止蹬地后,人和滑板車還能繼續向前運動,人對滑板車做了功C.人停止蹬地后,人和滑板車繼續向前運動的過程中,不再受到力的作用D.人停止蹬地后,人和滑板車運動得越來越慢的過程中,阻力對滑板車做功D2. 教材 P81,T2 改編 如圖所示,洛洛在清洗水果時發現,小金桔都漂在水面上,而小番茄都沉入水底。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漂浮的小金桔其質量小于它排開水的質量B. 加速下沉中的小番茄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C. 相同體積的小金桔比小番茄受到的浮力大D. 小金桔的密度比小番茄的密度大B3. 教材 P94 圖改編 如圖所示為拉弓射箭的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飛出去的箭速度越大,動能越大B. 箭被射出的過程中,動能轉化為彈性勢能C. 射出的箭可以繼續向前運動是因為人對它一直做功D. 射出的箭在斜向上空中飛行時重力勢能減小A4. 教材 P16,T3 改編 已知物體在月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約等于在地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的六分之一。 一名質量為 70 kg 的宇航員在地球上最多能舉起 1 200 N 的重物,登上月球后,該宇航員的質量為 _______ kg,在月球表面他最多能舉起在地球上重 _____ N 的重物。7072005. 教材 P48 例題衍生 我國“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萬米深處多次成功坐底,標志著我國在載人深潛領域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奮斗者”號在水下 5 000 米時,潛水器上0.1 m2 的表面上受到海水的壓力為 ____________ N(ρ 海水=1.1×103 kg/m3)。 完成作業后,潛水器會拋掉壓載鐵,使潛水器所受的浮力_____ 自身的重力,上浮返航。5.5×106大于6. 教材 P123,T7 變式 某同學用如圖所示滑輪組,在 4 s 內將重 80 N 的物體勻速提升 2 m,不計繩重和摩擦。 在此過程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80%。 求:(1)拉力 F 做的有用功是多少?(2)拉力 F 的功率是多少?(3)該裝置動滑輪的重是多少?解:(1)拉力 F 做的有用功:W 有用=Gh=80 N×2 m=160 J;(2)根據 η= 得總功:W 總= = =200 J; 則拉力 F 的功率:P= = =50 W;(3)額外功:W 額外=W 總-W 有用=200 J-160 J=40 J,不計繩重和摩擦,所以額外功就是克服動滑輪重做的功,所以該裝置動滑輪的重:G 動= ==20 N。專項 傳統文化與古代科技人類文明史中,物理知識對社會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主要體現在四大發明、二十四節氣及傳統節日、古代著作、古代器具等方面。 在這里面包含原始的物理概念、簡要的物理原理、實用的物理技術,在做題時要學會挖掘、分析其中的物理要素和特性,揭示其中的科學內涵。1.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如圖所示隨著有節奏的鼓聲,大家齊心協力劃水,使龍舟在水中快速前進。 此過程中,使龍舟快速前進的力是 ( )A. 船槳對水的作用力 B. 龍舟所受的重力C. 水對龍舟的浮力 D. 水對船槳的作用力D2. 二十四節氣 春分到,蛋兒俏,“春分立蛋”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春分立蛋”用生雞蛋更容易成功,因為生雞蛋的蛋清與蛋黃之間略帶松弛,蛋黃稍有些下沉,使雞蛋重心降低,下列關于“立蛋”中包含的物理知識說法正確的是 ( )A. 兩個雞蛋所受重力約為 1 NB. 把雞蛋拿到月球重力不會發生變化C. 生雞蛋“立”著和“躺”著重心沒有發生變化D. 春分最容易“立蛋”是由于當天雞蛋受到的重力最小A3. 桿秤 如圖所示,桿秤是一種傳統測量質量的工具,其中 A、B 是兩個不同量程的提紐,秤鉤 C 處懸掛被測物,提起提紐 A 或 B,在秤桿E 上移動秤砣 D,達到平衡后,根據秤砣的位置可以在秤桿上讀出被測物的質量。 有關該桿秤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它只能測量比秤砣質量大的物體B. 用提紐 A 時比用提紐 B 時的量程更大C. 將秤砣質量減少,則該秤的讀數將偏小D. 只有當秤桿的粗細均勻時,桿秤的刻度才是均勻的B4. 孔明燈 元宵佳節,許多人燃放孔明燈祈福。點燃孔明燈,燈罩內氣體密度 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小明同學用比較堅韌的薄紙做成一個孔明燈(如圖),其體積為 0.02 m3,用棉花團蘸上酒精,點燃后,過不了多大一會兒,紙袋就騰空而起。 孔明燈在上升過程中所受到的浮力是 ____ N。(空氣密度:1.29 kg/m3,g 取 10 N/kg)變小0.2585. 轆轤 據《物原》記載:“史佚始作轆轤。 ”如圖,人們借助轆轤從井中汲水,轉動搖把,使繩子在軸筒上不斷疊繞,從而將水桶從井中提出,則轆轤是一個 ______(選填“輪軸”“杠桿”或“動滑輪”),已知水桶的質量為 1 kg,某次利用該裝置將 4 kg 水從井中提升 3 m,此過程中做的有用功是 _____ J,若不考慮摩擦,該裝置的機械效率為_____,(g 取 10 N/kg)提高轆轤的機械效率的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種方法即可)輪軸12080%減小桶的質量(合理即可)(共23張PPT)期末復習專項 專項二 實驗探究題1. 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1)小車每次都從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靜止開始下滑,目的是讓小車進入水平面時 _______大小相等;下滑過程中,重力勢能轉化為 __________。(2)下表的實驗結果表明,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車前進的距離越______。 由此可以推理,若小車受到的阻力為零,小車將做 ___________ 運動。期末復習專項類型一 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和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速度動能長勻速直線(3)在此實驗基礎上繼續探究“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 將一木塊放置在水平木板的相同位置, 通過觀察被斜面上滑下的小車碰撞后木塊被推動的 _____,可以比較碰撞前小車的動能大小。距離2. 如圖所示是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實驗器材有:木板、鐵塊、木塊和彈簧測力計。 某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了如下操作:類型二 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a. 如圖甲鐵塊平放在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拉力 F1=1.2 N;b. 如圖乙木塊疊放在鐵塊正上方,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拉力 F2=1.6 N;c. 如圖丙所示,將鐵塊疊放在木塊正上方,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拉力 F3=1.8 N。分析以上操作:(1)操作甲、乙、丙時,應該沿水平方向 ____________ 拉動測力計。(2)比較操作甲、乙可得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比較操作乙和丙可得出鐵塊表面比木塊表面光滑些的結論嗎? _______,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勻速直線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不能沒有控制物體的材料相同(4)小明對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如圖丁所示。 兩個傳感器可分別顯示拉力和壓力的大小。 往沙桶中加減沙子的目的是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 ______ 的關系;實驗過程中,_______(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勻速拉動長木板。壓力不需要3. 如圖所示,小亮用壓強計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類型三 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1)若在使用壓強計前,發現 U 形管內水面已有高度差,通過 _______(填選項字母)方法可以進行調節。A. 從 U 形管倒出適量水B. 拆除軟管重新安裝C. 向 U 形管內添加適量水(2)比較圖甲、乙和丙,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的壓強 __________。B相等(3)在圖甲中,若往燒杯中倒入適量濃鹽水(水不溢出),壓強計探頭位置不變,則可以觀察到 U 形管兩邊液面的高度差將 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此現象能否說明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請回答能否,并解釋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小亮將壓強計做了如圖丁所示的改進。當兩探頭置于空氣中時,U 形管兩側液面相平。 現將兩探頭分別放在裝有液體密度為 ρ1的 A 容器和裝有液體密度 ρ2 的 B 容器內,當U 形管中的液面再次相平時,兩探頭在兩種液體中的深度分別是 h1 和 h2,若已知 A 容器中的液體密度, 則 B 容器中液體的密度為ρ2=_________(用 ρ1、h1、h2 表示)。變大否,沒有控制探頭的深度相同4.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如圖所示),先用彈簧測力計測出一石塊的重力, 然后將該石塊緩慢浸入在水中不同深度,步驟如圖 B、C、D、E 所示,然后又將石塊浸沒在未知液體中,如圖 F。 液體均未溢出,并將測力計的示數記錄在表中。(ρ水=1.0×103 kg/m3,g 取 10 N/kg)類型四 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1)步驟 A 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_____ N。(2)分析比較 A、B、C、D 可知:浮力大小與物體 ___________________ 有關;分析比較實驗步驟 ____ 可得出:浮力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分析實驗步驟 A、E、F 可得出:浮力的大小還與 __________ 有關。(3)石塊密度為 ________ kg/m3。(4)實驗步驟 F 中的液體密度為 ____ g/cm3。1.1排開液體的體積A、D、E液體密度2.75×1031.25(5)小明又通過如圖 2所示的實驗操作測出了該石塊的密度,他的測量方案如下:首先將裝有適量水的小桶掛在彈簧測力計上讀出測力計的示數為 F(如圖甲所示 1 );然后用細線將石塊系好后,掛在測力計的掛鉤上使石塊浸沒在水中,讀出測力計的示數為 F2 (如圖乙所示); 再用手提著細線使石塊浸沒在水中,且石塊不與杯底接觸,讀出測力計的示數為 F3(如圖丙所示), 則此石塊的密度是_________。(用 F1、F2、F3 和 ρ水表示)×ρ 水5.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類型五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1)實驗前,杠桿靜止在圖甲所示的位置,此時杠桿 ____(選填“平衡”或“不平衡”);向 _____(選填“左”或“右”)調節平衡螺母可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2)圖乙中,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在B 點掛 _____ 個相同的鉤碼;若不在 B 點掛鉤碼,改用彈簧測力計在 C 點豎直向上拉杠桿,如圖丙所示,當彈簧測力計由豎直方向改為斜向上拉動時, 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彈簧測力計示數 F 會 _____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平衡左4變大(3)在多次測量記錄數據過程中,不同的小組采取不同的方案:A 組,杠桿兩邊固定懸掛位置,只改變鉤碼個數并記錄 F1 與 F2;B 組,杠桿兩邊的懸掛個數均固定不變,只改變懸掛位置并記錄 l1 與 l2;C 組,杠桿左側只改變鉤碼個數,右側只改變鉤碼懸掛位置,記錄 F1 與 l2;D 組,左側固定懸掛位置與鉤碼個數,只改變右側鉤碼個數與位置,記錄 F2 與 l2。各組探究完成后,將數據記錄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描述正確的有 _____(填選項字母);將各組數據整合后,可得杠桿平衡條件為___________。ADF1l1=F2l2【拓展】如圖丁所示,質量分布均勻的長方體箱子被兩人分別以豎直向上的力勻速抬運于樓梯。 如圖戊所示,AC 平行于水平地面,已知箱子總重為 630 N,AB=CD=4 dm,AC=BD=8 dm,則 D 點受到抬力大小為 ______ N。4206. 如圖所示,在“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利用甲、乙、丙三個實驗裝置進行實驗,測得的實驗數據如下表。(鉤碼規格相同,動滑輪個數越多重力越大)類型六 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1)在實驗中,應沿豎直方向 ______ 拉動彈簧測力計。(2)第 1 次實驗中,如圖 1 所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 _____ N,機械效率是 ______(百分號前保留一位小數)。(3)由 1、2 兩次實驗數據可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 _____ 兩次實驗數據可得出結論:使用不同滑輪組提升相同重物,動滑輪越重,機械效率越低。勻速1.874.1%同一滑輪組,提升的物體越重,機械效率越高2、3(5)在第 3 次實驗操作的基礎上,如圖丁所示改變繩端拉力方向,測得的滑輪組機械效率將 ________(選填“偏高”“偏低”或“不變”)。(6)若動滑輪重力為 1 N,則第 2 次實驗中克服繩重和摩擦做的功是 ______ J。偏低0.06(共23張PPT)中考新考法專項 創新科技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 年版)》中明確了物理課程和學業水平測試都要反映經濟社會新發展、科學技術進步新成果,體現課程時代性。 科技創新是當今社會中不可或缺的活動,它涉及許多物理知識點的應用和理解。1. 為了進一步打造農機無人作業試驗示范基地,大面積推廣農機自動駕駛技術,某地利用信息化技術推進春耕農機精準作業。 如圖是一輛無人駕駛的農機車拉著犁正在耕地的場景。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輪胎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紋是為了增大摩擦力B. 農機車耕地時相對于后面的犁是運動的C. 農機車減速行駛時,它的運動狀態不變D. 農機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A2. 2024 年 2 月 18 日,國產商用飛機 C919 在新加坡航空展的飛行預演上亮相,如圖所示。這是國產大飛機首次在海外試飛。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飛機減速下降過程中,飛機的機械能逐漸減小B. 飛機從起飛到安全降落的整個過程中,飛行員的動能一直保持不變C. 飛機降落后,在水平跑道上滑行過程中,飛機的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D. 飛機勻速上升過程中,機械能守恒A3. 2024 年 5 月 1 日,我國“福建”號航母成功海試。 如圖所示,當航母從長江內港被拖曳船拖入海洋時 ( )A. 艦體略上浮,受到浮力不變B. 艦體略上浮,受到浮力變大C. 艦體略下沉,受到浮力不變D. 艦體略下沉,受到浮力變大A4. 如圖所示,最近科學家們研制出了一種超輕材料“碳海綿”———世界上最輕的一類物質。用手很容易把“碳海綿”壓扁,這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_______,將“碳海綿”壓縮 80%后仍可恢復原狀,這說明“碳海綿”發生的是_______(選填“彈性”或“塑性”)形變。“碳海綿”靜止在狗尾巴草上,“碳海綿”受到的彈力與 ________ 力是一對平衡力。形狀彈性重5. 如圖是我國某公司試驗成功能飛的汽車,其兩側的裝置類似飛機機翼,展開后,當汽車高速行駛時,機翼上方的空氣流速 _______ 下方的空氣流速,機翼受到向上的壓強 ______向下的壓強,使汽車能夠起飛。 該汽車在地面上高速行駛時,踩剎車后,車仍繼續向前運動,這是因為汽車具有 _____;汽車能停下來,是因為車受到了 _______力,這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 ___________。大于大于慣性摩擦運動狀態專項 跨學科實踐“跨學科實踐”包括“物理學與日常生活”“物理學與工程實踐”“物理學與社會發展”。 具有跨學科性和實踐性的特點,與日常生活、工程實踐及社會熱點問題密切相關。 旨在發展學生跨學科運用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積極認真的學習態度和樂于實踐、敢于創新的精神。1. 物理學與日常生活 竹升面是廣州傳統美食,其制作方法是先搓面、和面,再用竹升(大茅竹竿)壓打面皮,如圖。 這樣壓打出來的面條口感細膩,爽脆彈牙,韌勁十足。 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搓面時,面團發生彈性形變B. 用竹升把面團壓打成面皮,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C. 竹升產生的彈力是由面皮形變產生的D. 人對竹升的壓力就是人所受的重力B2. 物理學與日常生活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周末,小明在超市購買了水果和菜準備去爺爺奶奶家,如圖所示,小明提著水果和菜感覺到手被勒得很疼。 下列措施可以緩解手疼痛感的是 ( )A. 將所有水果和菜放入一只塑料袋中B. 將塑料袋的提手處擰成更窄的條形狀C. 只用一根手指提塑料袋D. 用一塊硬紙板墊在塑料袋的手提處D3. 物理學與工程實踐 常泰大橋(如圖)為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斜拉索大橋,索塔兩側的拉索承受了橋梁和車輛的重力,現有一輛載重汽車從橋梁左端勻速駛向索塔的過程中,左側拉索的拉力 ( )A. 逐漸減小B. 逐漸增大C. 先后減小增大D. 保持不變A4. 物理學與社會發展 如圖所示,無人駕駛電動掃地車正沿斜坡向上勻速前進,并將地面上的垃圾吸入車內。 此過程中,掃地車整體的( )A. 動能不變,重力勢能增大B. 動能不變,機械能不變C. 動能變大,機械能變大D. 動能變小,重力勢能變大C5. 物理學與工程實踐 在校園科技制作大賽上,科技社團利用廢棄的飲料瓶制作了水火箭。 水火箭構造如圖所示。 在瓶中裝適量的水,塞好瓶塞后放在發射架上,用氣筒向瓶內打氣,瓶內上方氣體壓強達到一定程度時,高壓氣體將水和橡皮塞從瓶口壓出的同時,瓶飛向高空。(1)操作中,向瓶內打氣,瓶內的氣壓在不斷______(選填“增大”或“減小”);(2)升空過程中,水火箭受到 _________(選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增大非平衡力專項 開放性試題開放性試題往往題設條件不確定、解題方法多樣化、答案不唯一。 這些試題或條件開放,或解題策略開放,或結論開放。 解開放性問題,需要充分挖掘題目中的情境、圖形或圖像等隱含條件和重點字句進行分析、推理。1. 有一張很長且很重的紅地毯平鋪在地面上。要把地毯沿著其長度方向移動一段距離,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從一端拉,但拉動整張地毯很困難,需要非常大的力。(1)解釋從一端拉動地毯需要非常大的力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借助任何器材,設計一種既簡單又省力的方案,能將地毯沿長度方向移動一段距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長地毯的質量大,對地面的壓力大 ,且與地面的接觸面粗糙,摩擦力大將地毯卷成圓柱形后再向前滾動2. 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設計實驗,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從圖中可以看出,小明控制不變的量是 _________,能得出的結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使瓶子倒放時與正放時產生相同的作用效果,最簡單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壓力壓力一定時, 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從倒放的瓶中倒出適量的水3. 用一定質量的橡皮泥捏成“小船”,浮在水盆中,將栗子一個個放入“小船”,此過程中,整個小船所受浮力 _______,船底受到水的壓強________,(以上兩空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若想使“小船”裝更多的栗子而不下沉,你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變大變大把船的空心部分做的更大(或在水中加鹽等)4. 如圖為我國古人運送巨木的勞動情境示意圖。 他們通過懸繩、支架、橫桿等將巨木的一端抬起,墊上圓木,以便將其移到其他地方。移動巨木時,在巨木下面墊一些圓木的作用是_________。 如果此時他們無法將巨木抬起,請你提出一個可能抬起巨木的具體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應用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減小摩擦縮短橫桿上懸繩與支架之間的距離杠桿的平衡條件5. 如圖所示,這是蹦床運動員進行比賽的情景。思考這項運動中涉及的物理知識, 回答下列問題。(1)問題:運動員從最低點到達最高點的過程中,運動員的動能和重力勢能如何變化?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動能先增大后減小,重力勢能增大(2)請從力學角度提出一個問題并回答。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運動員向下壓蹦床后,為什么會向上運動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合理即可)6. 如圖所示,一摞棋子疊在一起靜止在水平桌面上,一名同學用力迅速擊打中間的一個棋子,可以發現這個棋子被擊飛,而上面的那些棋子落在原處的正下方。 請你從上述情景中提出一個物理問題,要求運用運動和力的關系進行解釋,不要與示例重復。【示例】問題:被擊打的棋子為什么會飛出去?解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面的棋子為什么會落在原處的正下方上面的棋子具有慣性且受到重力的作用(合理即可)(共8張PPT)1. 在圖中畫出被投出去的籃球受到力的示意圖(不計空氣阻力)。期末復習專項類型一 畫力的示意圖如下圖所示2. 如圖中,物塊沿斜面向上滑,請畫出物塊對斜面的壓力 F、物塊受到的摩擦力 f 的示意圖。如下圖所示3. 如圖所示,將一懸吊在細繩下的小球從 A 位置由靜止釋放,不計空氣阻力,小球擺動經過最低位置 B,再運動到最高位置 C。 在圖中畫出小球在 C 位置的受力示意圖。如下圖所示4. 一個小球在水中勻速下沉,如圖所示,畫出小球受力的示意圖。如下圖所示5. 如圖中 ABO 看成杠桿,O 為支點,請在圖中畫出該杠桿的動力臂和所受阻力的示意圖。類型二 杠桿作圖如下圖所示6. 如圖甲所示的是一個拔草工具。 拔草時,可以將其看成一個杠桿,其簡化示意圖如圖乙所示,O 為杠桿的支點,F2 是草對拔草工具的阻力,人在 B 點施加動力 F1。請在圖乙中畫出人作用在 B 點的最小動力 F1 及其力臂 l1。如下圖所示7. 為了能用最小的力將重物向左水平移動。 請用筆畫線代替繩子,將如圖所示的滑輪設計成一個滑輪組,并畫出重物向左移動時所受到的摩擦力 f 的示意圖。(O 點為重心)類型三 滑輪組作圖如下圖所示8. 下圖中,站在地面上的小華借助滑輪組勻速提升重物,請畫出最省力的繞線方法。如下圖所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中考新考法 一 (課件)2024-2025學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中考新考法二(課件)2024-2025學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期末復習專項 專項一 作 圖 題(課件)2024-2025學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期末復習專項 專項三 綜合應用題(課件)2024-2025學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期末復習專項 專項二 實驗探究題(課件)2024-2025學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