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14 小馬過河 課時 2文本分析 《小馬過河》是一篇童話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巧妙設置懸念,富有童趣,能夠引發兒童思考各角色的身份,是分角色朗讀的好材料,更是指導學生讀出恰當的語氣的好文本。課文圍繞“過河”展開故事情節,也是本文的線索。本文的對話最為精彩,尤其是對話前面的提示語鮮明的表現了人物的心理變化和性格特點,老馬、小馬、老牛、松鼠四個角色,說話語氣符合自己的身份且富有變化。本課“愿、意、該、刻、突”的點畫較多,要注意點畫的不同方向,還要注意不要漏寫。“愿、麥、突”有撇捺的筆畫,要注意起筆和收筆的位置和輕重,撇捺要寫舒展。注意辨析“該、刻”兩字的的異同。多音字“坊”在“磨坊、樂坊、作坊”中讀二聲,在“街坊、牌坊、坊間”中讀一聲。教學目標 認識“棚、馱”等1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坊”,會寫“愿、意”等8個字,會寫“愿意、麥子”等11個詞語。分角色朗讀課文,能讀出恰當的語氣。能用上提供的詞語講故事。能根據課文內容,說出自己的簡單看法。教學重難點 認識“棚、馱”等1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坊”,會寫“愿、意”等8個字,會寫“愿意、麥子”等11個詞語。能根據課文內容,說出自己的簡單看法。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1.激趣導入。(課件播放動物過河的視頻)引導學生觀看,思考:一匹小馬也想過河,可是他遇到了困難。他會怎么過河呢?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思考質疑。預設:小馬為什么過河?小馬是怎樣過河的?小馬最終過河了嗎?二、初讀課文,多元識字1.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完后將要求會認的字多讀幾遍。2.合作讀:同桌互相讀一讀,有不會讀的字,互相幫一幫。3.交流識字方法:你是怎樣記住生字的?同桌互相說一說,看看誰的方法更好。4.指名認讀生字,教師重點指導。(1)(課件出示會認字)學生認讀。棚 馱 磨 坊 擋 伯 淺 刻 突 唉 試 蹄 既(2)易讀錯的字:“棚”是后鼻音,韻母是“enɡ”不是“onɡ”;“馱”是三拼音節;“試”是翹舌音;“唉”是四聲。(3)多音字:“坊”在“磨坊”一詞中讀“fánɡ”,在“樂坊、作坊”等詞中也讀“fánɡ”。在“街坊”一詞中讀“fānɡ”。(4)去掉拼音齊讀生字,再多形式認讀、鞏固。5.結合漢字特點,指導識記字形,了解字義。(1)聯系字義來識記字形:棚、磨、擋、伯、淺、刻、蹄。①學生齊讀“棚、磨、蹄、伯”;學生邊做“擋、刻”的動作,邊讀生字;學習給“淺”找反義詞(深)。②借助偏旁理解字義,識記字形。(2)編口訣識記。馱——大馬馱東西突——狗(犬)從洞穴()中“突”然鉆出(3)偏旁歸類識記:“嘆、唉”都是口字旁。(4)熟字相加識記木+朋=棚 馬+大=馱 麻+石=磨土+方=坊 穴+犬=突 足+帝=蹄6.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開火車讀,搶讀生字。7.指名讀一讀文中帶有生字的句子,學生評議。三、明確要點,指導書寫1.(課件出示會寫字)指名讀并口頭組詞。愿 意 麥 該 伯 刻 突 掉2.教師指導書寫。(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會寫字,說說哪個會寫字容易寫錯;交流互動,師生共同找出易寫錯的字,教師示范書寫。(2)重點指導。愿 半包圍結構。第二筆豎撇起筆重,收筆輕,包住“心”。“心”不宜寫大。麥 上部是“?”,第二橫最短,第三橫最長且落在橫中線上,第三筆豎下面不要超出第四筆橫;下部的撇挨著第三筆落筆,橫撇的撇段、捺要寫舒展。該 右邊第三筆是撇折,第四筆撇穿插到左邊言字旁下面,最后一筆是右點。掉 “扌”的提抵橫中線;第五筆橫宜短,最后一筆是懸針豎,起筆重,收筆輕。(3)學生描紅、練寫,教師巡視練寫情況,進行個別指導。(4)同桌互相交換書寫作品并評議。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作品集體講評。3.聽寫“詞語表”中本課詞語。四、整體感知,作業設計過渡:同學們還記得讀課題時你們提出的三個問題嗎?你是否找到了答案?現在讓我們帶著這三個問題再來讀一讀課文吧。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后分小組交流,共同梳理故事情節。2.小組合作,完成下列填空。一天,小馬幫媽媽 的時候,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小馬去問老牛,老牛說 ,而松鼠說 。小馬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只好跑回去問媽媽。媽媽叫小馬 ,小馬 。3.教師適當總結本課時的教學內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第二課時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1.創設情境,復習舊知。(1)設置“小馬過河”的情境:小馬站在河的一岸,河中共有14塊搭石,搭石上分別寫有本課13個會認字和1個多音字。教師指名認讀,每讀對一個字,小馬就向前邁一步,直至全部讀對后小馬成功過河。(2)教師讀本課會寫字并用熟字組成常用詞,學生聽寫,同桌互評互糾。2.導入新課。師:大家還記得《小馬過河》中有哪些動物朋友嗎?(老馬、小馬、老牛、松鼠。)這些動物朋友對小馬過河有哪些幫助呢?讓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小馬過河》。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過渡:你們幫媽媽做過什么事呢?小馬長大了,也能幫媽媽做事了。他能幫媽媽做些什么事呢?1.學習第1、2自然段。(1)指名讀,思考:小馬愿意去幫媽媽做這件事嗎?你從哪里知道的?(課件出示)小馬連蹦帶跳地說:“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幫您做事。”①“連蹦帶跳”是什么意思?誰來做做這個動作?(指名做)從這個詞語中你體會到小馬怎樣的心情?(高興。)②“怎么不能”是什么意思?(當然能。)這句話要讀出怎樣的語氣?(反問。)③“您”字說明了什么?(小馬對媽媽很有禮貌。)④誰能邊做動作邊讀讀小馬的話?(指多名學生讀)(2)媽媽的問話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商量、詢問的語氣。)(3)分角色朗讀第2自然段:師生合作讀、男女生合作讀、同桌互讀。2.學習第3~6自然段——第一次過河。(1)教師朗讀第3自然段,學生邊聽邊想:小馬遇到了什么困難?他是怎么想的?(課件出示)小馬為難了,心想:我能不能過去呢?如果媽媽在身邊,問問她該怎么辦,那多好啊!可是他離家已經很遠了。①理解“為難”。小馬為什么感到“為難”?他心里是怎么想的?②你平時有沒有遇到過為難的事?跟大家說一說。(指名說)③指導朗讀:讀好問句和感嘆句,讀出小馬犯難的心理。(2)指兩名學生分角色朗讀第4自然段,讀后師生共同評議。①指導朗讀:小馬的話既要體現禮貌,還要讀出疑問的語氣。河水剛沒老牛的小腿,所以老牛覺得過河是件很容易的事,老牛對小馬說話時語氣很肯定很干脆。②(課件出示插圖一)指導學生結合圖片理解“剛沒小腿”。(3)自由讀第5自然段。①“立刻”是什么意思?你能給“立刻”換個意思相近的詞嗎?(馬上、立即。)②小馬聽了老牛的話,想都沒想,就準備蹚過去,可是松鼠卻把他給攔住了,這是為什么呢?(松鼠認為河水很深,小馬過河會被淹死。)③聽了松鼠的話,小馬有什么反應?(吃驚。)小馬為什么很吃驚?(老牛說河水很淺,而松鼠卻說河水很深。)④想一想:老牛說河水很淺,那么松鼠的伙伴為什么會淹死在這條河里呢?⑤指導朗讀:根據提示語,揣摩人物說話的語氣。如“(松鼠)攔住他大叫”,讀時語調稍高,語速稍快,讀出十分著急、擔心的語氣,可聯系插圖二幫助體會。接下來松鼠“認真”地說,通過“認真”這一提示語,想象松鼠說話時的表情、語氣。“小馬吃驚地問”,可想象小馬吃驚的樣子并做出吃驚的表情,讀出小馬的疑惑。⑥指名分角色朗讀第5自然段。過渡:老牛說河水淺,松鼠說河水深。河水到底是淺還是深?小馬會怎么做呢?(回家問媽媽。)(4)齊讀第6自然段,思考:①“連忙”和文中的哪個詞語意思相近?(立刻。)“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寫出了小馬怎樣的心理?(為難。)小馬仔細想過老牛和松鼠的話了嗎?(沒有。)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小馬只是嘆了口氣,便決定回家問媽媽。)②“唉”是小馬的嘆氣聲,他為什么會嘆氣?誰來讀讀小馬的話?(指名讀)小結:老牛說河水很淺,松鼠說河水很深。小馬不動腦筋想一想,也不敢鼓起勇氣試一試,所以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只好回去問媽媽。3.學習第7自然段。(1)學生自由讀,思考:小馬跑回家去,他是怎樣和媽媽說的?媽媽又是怎樣回答他的?(2)分角色朗讀,體會小馬和媽媽的心情。①(出示第一組對話)指兩名學生朗讀。媽媽問他:“怎么回來啦?”小馬難為情地說:“一條河擋住了去路,我……我過不去。”A.媽媽的話要用怎樣的語氣來讀?小馬的呢?(媽媽的話要用親切而奇怪的語氣來讀,小馬的話則要讀出難為情的語氣,聲音稍低,注意省略號的停頓。)小馬為什么會難為情呀?指名回答。B.從小馬的話中你能體會到他的難為情嗎?②(出示第二組對話)指兩名學生朗讀。媽媽說:“那條河不是很淺嗎?”小馬說:“是啊!牛伯伯也這么說。可是松鼠說河水很深,還淹死過他的伙伴呢!”指導朗讀:老馬的話是個反問句,通過反問的語氣強調那條河很淺。小馬說話時心情是很糾結、很委屈的,因為牛伯伯說河水很淺,可松鼠偏說河水很深,讓他不知道怎么辦才好,讀出為難的語氣。③(出示第三組對話)師生分角色朗讀。媽媽說:“那么河水到底是深還是淺呢?你仔細想過他們的話嗎?”小馬低下了頭,說:“沒……沒想過。”媽媽親切地對小馬說:“孩子,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淺,你去試一試就知道了。”A.媽媽連著問了小馬兩個問題,媽媽的話應該怎么讀?(媽媽善于引導孩子思考,媽媽說話的語氣十分溫和與慈祥,朗讀時聲音不能高,語速不能快,體現出媽媽對小馬的關心、鼓勵。)B.這里再次出現省略號,小馬的心情是不是還和第一次說話時一樣?(小馬兩次說話都結結巴巴,但心情不一樣。這次小馬更難為情了,因為媽媽連著問了兩個問題,他都沒有思考過。)C.指名讀媽媽說的最后兩句話,思考: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一是對別人說的話,要動腦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二是當拿不定主意時,要去試一試。)D.引導學生思考:你們覺得媽媽說得對不對?(3)師生分角色朗讀第7自然段,整體回顧媽媽和小馬的三組對話,讀出恰當的語氣。過渡:聽了媽媽的話,小馬又一次來到了河邊,這次他過河了嗎?4.學習課文第8自然段——第二次過河。(1)自由讀第8自然段,說說從哪里可以看出小馬記住了媽媽的話。(2)小馬小心地蹚到了對岸,覺得河水是深還是淺?(3)思考:同一條河,為什么老牛、松鼠、小馬對水的深淺的看法不一樣呢?(課件出示老牛、松鼠、小馬的圖片,得知原因是體型差異。)(4)說話訓練:請運用“既不像……也不像……”說話。①說“老牛、小馬、松鼠”的高度。(小馬既不像老牛那樣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樣矮小。)②說河水的深度。(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5.小組間分角色朗讀課文。三、復述課文,各抒己見1.默讀課文,理清故事情節。2.運用課后習題第二題中的12個詞語,講一講這個故事。(1)自由朗讀詞語,邊讀邊想象故事情景,然后練習用詞語講故事。(2)分小組講故事,然后各小組推薦代表在班上講。3.交流:你從文中明白了哪些道理?4.你同意下面的說法嗎?說說你的理由。◆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對小馬撒謊了。◆小馬向很多人請教,是對的。◆別人的經驗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嘗試。◆什么事都要自己嘗試,別人的話不可信。(1)自由讀句子,邊讀邊想每句話是否正確,你覺得正確的話就打“√”,并說說理由。(2)同桌相互交流,看你們的觀點是否一致,再全班匯報交流。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小馬過河》是一篇富有吸引力的童話故事。課文主要講的是小馬要過河,但不知道河水的深淺。小馬問老牛,老牛認為過得去;小馬問松鼠,松鼠認為過不去。最后在老馬的鼓勵下,小馬大膽去嘗試,終于過了河。故事說明了遇事要“開動腦筋,敢于嘗試”的道理。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緊緊抓住以激發孩子的興趣為主,時時刻刻以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為主軸。以下是我的教學反思:1.多元識字,激發興趣。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第一節課,我安排了大量的時間指導學生識字寫字。首先,我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自學生字。然后結合本課生字特點,指導學生通過出示圖片、聯系生活來理解字義,借助偏旁來理解字義、識記字形,用編口訣、偏旁歸類等方法識字,既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又讓學生快速掌握了本課生字。2.精讀品悟,指導朗讀。閱讀是表達交流的基礎,而朗讀是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式。在第二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以情感推進朗讀活動,抓住老馬、小馬、老牛、松鼠的語言指導朗讀。如抓住表現松鼠形象的“大叫”“認真”進一步感悟松鼠內心的焦急、擔心;抓住小馬的“低下頭”、說話吞吞吐吐理解他的“難為情”等,讓學生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從而讀出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彰顯了教學智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