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雪梅》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認識本課的生字詞。2.在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萬物都自己的優缺點。3.背誦古詩。教學重難點:1.認識本課生字,借助以前學過的讀詩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2.在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萬物都自己的優缺點。教學過程:一、復習談話導入1.出示《梅花》2.看圖片、賞雪梅(出示梅花圖片)師:梅花,在冬天開放,很美麗。特別是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歡。自古以來,人們把雪和梅作為報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卻爭執起來了,怎么回事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雪梅》這首詩中去探個究竟。二、學習古詩《雪梅》(一)知作者。師:這首詩的作者是盧鉞,是宋朝人。他非常喜愛梅花,擅長寫植物,《雪梅》作于初春梅花開放之際,詩人與友人玩賞之時。(二)讀古詩、誦雪梅1.借助拼音,把這首詩讀正確。2.聽范讀,注意節奏。3.自己讀,讀出節奏。4.認讀標拼音的字。出示詞語:投降 騷客 謙遜 輸入指名讀,并正音。教學多音字“降”5.同桌互讀,有讀得不正確的請告訴他。6.指名讀,請其他同學認真聽,聽他注意讀得怎么樣。7.齊讀師:節奏感出來了,詩的韻味也就出來了。(三)品詩句,悟道理。師:詩會讀了,詩的意思知道嗎?1.借助注釋,自己說一說詩的意思。學生根據注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意。2.提出不懂的問題,一起解決。(1)出示“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引導:“降”是什么意思?(服輸)梅雪為什么不肯“降”?(爭春比美)運用的是什么修辭手法?(擬人)(2)出示“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師:從后兩句中,我們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點是?(板書:雪白 梅香)。師:“遜”和“輸”說明了什么?(梅和雪各有所長,難分高下。)(板書:各有所長)3.思考:雪和梅爭春,為什么比不出高低?預設:假如沒有梅花,就不能映襯出雪的潔白無瑕;沒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顯出梅花不畏風霜,吐露芬芳的高貴品格。追問:從它們的比較中,你明白了什么?預設: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我們要取長補短,才能相得益彰。4.一起說詩意。師: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詩人難以評議高下,只得擱筆好好思量。梅花雖然沒有雪花那樣晶瑩、潔白,但是雪花卻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5.總結。這首詩借雪梅的爭春,告訴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我們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四)談雪梅、拓詩詞。1.談雪梅的關系。師:古往今來,有不少詩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寫。這是因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開放更顯示出不畏嚴寒的高尚品格。2.拓展閱讀《雪梅》其二。3.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歡雪中的梅花,他曾寫下這一首詞《卜算子·詠梅》,我們一起來欣賞。4.總結。師:同學們,梅花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別的花都是春天開,它卻不一樣,越是寒冷,越是風欺雪壓,它就開得越精神,越秀氣。所以,它象征著不畏嚴寒、堅強不屈的精神品質。希望你們像梅花一樣也能不畏嚴寒,在艱苦的環境中堅強不屈,好嗎?四、鞏固生字,指導書寫1.學習本課本詩中要求會寫的字,讀準字音,仔細觀察字的結構和需要注意的筆畫。2.學生交流易錯字及注意點。3.教師重點指導重點提醒“輸”右部人字頭下不要忘記寫短橫。五、作業(1)背誦、默寫《雪梅》。(2)說你是怎么理解“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這句詩的意思。六、板書雪梅盧鉞雪白爭春比美 各有所長梅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