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全冊學業質量評價卷 課件(共9份打包)2024-2025學年度教科版物理八年級下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全冊學業質量評價卷 課件(共9份打包)2024-2025學年度教科版物理八年級下冊

資源簡介

(共28張PPT)
第11章學業質量評價卷——機械與功
時間:60分鐘 總分:6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
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如圖所示的工具在正常使用過程中,屬于省力杠桿的是( )
C
A.食品夾
B.筷子
C.核桃夾
D.鑷子
2.下列生活實例中,力對物體做功的有( )
B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丙和丁
3.《物原》記載:“史佚始作轆轤。”如圖所示,人們借助
轆轤從井中汲水時,轉動搖把,使繩子在軸筒上不斷疊繞,
從而將水桶從井中提出。以下關于轆轤的說法正確的是
( )
C
A.轆轤是一個定滑輪
B.轆轤是一個費力的輪軸
C.使用轆轤汲水時可以省力
D.增大水桶的質量可以提高轆轤的機械效率
4.在如圖所示的各種情況中,若不計繩重、滑輪重和摩擦,勻速提升同樣的重物,
用力最小的是( )
D
A. B. C. D.
5.人體中很多部位具有杠桿的功能。如圖從左到右分別是抬頭、踮腳、曲臂中的杠
桿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B
A.抬頭過程中動力方向向上
B.向上踮起腳后跟的過程可視為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的省力杠桿
C.曲臂時肱二頭肌收縮的過程省力但費距離
D.使用杠桿不僅能省力、省距離,還能省功
6.小昕在測量機械效率的實驗時,分別用甲、乙、丙三種機械將重為 的物體勻
速提升 ,記錄它們所做的總功如圖所示,則( )
C
第6題圖
A.甲的機械效率高于乙 B.乙的額外功大于甲
C.丙的數據是錯誤的 D.甲的有用功小于乙
7.如圖所示 ,O為杠桿(不計杠桿重力)的支點 ,掛在A點的物體重為 30 N,OA: AB=
1 :2 ,圖甲中 ,在 豎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 ,杠桿OB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狀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D
①圖甲中 A點向右移動 ,則 F的值變小
②圖甲中 ,拉力F大小為 10 N
③保持圖甲位置 ,僅增加物重 ,則拉力的變化量與物重變化量之比為 3 : 1
④如圖乙所示 ,保持物體懸掛在 A點位置不變且拉力豎直向上的方向不變 ,將
杠桿勻速提到 虛線位置的過程中 ,拉力不變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如圖所示 ,重為500 N的物體在 F= 125 N的拉力作用下 ,使物體沿水平地面
向左勻速直線運 動了 1 m , 已知物體與地面間的滑動摩擦力為 150 N,在此過程
中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
D
A. 繩子自由端移動了 3 m B. 拉力做的有用功為 500 J
C. 拉力做的額外功為 150 J D.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60%
9.工人師傅搬運貨物時 ,在地面和卡車的車廂間傾斜放置一長木板搭成斜面 ,將地
面上的貨物 沿斜面勻速拉上車廂用時 15 S. 已知車廂高 1 . 5 m ,木板長3 m ,貨物
質量為 60 kg ,沿斜面所用的拉力為 400 N,g 取 10 N/kg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D
A. 工人做的總功為 900 J B. 工人做的額外功為 600 J
C.工人做功的功率為60 W D. 此斜面的機械效率為 75%
10.建筑工地上需要將 6 塊相同的磚從地面運送到樓頂 ,工人師傅利用如圖所示的
裝置 ,分三 次運送 。第一次運 1 塊 ,第二次運 2 塊 ,第三次運 3 塊 ,每次運送時 ,磚
都勻速上升 ,繩重及摩擦均忽略不計 ,這三次拉力依次為 F1、F2、F3 ,效率為 η1、
η2、η 3 ,則 ( )
B
A. F1 + F2 = F3 B. F1 + F2 > F3
C. η 1 + η2 = η 3 D. η 1 < η 3 < η2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共40分)
第11題圖
11.釣魚時,釣魚竿可看成一根杠桿,如圖所示它是一個______
杠桿,要使釣起魚時省力一些,則釣魚者兩只手之間的距離應
______(選填“增大”或“減小”)一些。
費力
增大
第12題圖
12.如圖所示為《墨經》記載的一種斜面引重車 。繩子一端緊系在后輪 ,另一端
繞過斜面 頂端的滑輪與重物相連 。輕推后輪 , 重物通過繩子被逐漸提升至斜面
頂端 。若物重為 4 000 N,斜面長2 m ,高0 . 8 m ,后輪施加在繩子上的力為 2 000 N
(不計繩重、滑輪與繩間的 摩擦) ,則該斜面的機械效率為 % ,重物與斜面之
間的摩擦力是 N。
80
400
13.如圖甲所示是“西安最美盤山公路”驪山大道 ,盤山公路修得彎彎曲曲 ,宛如盤
龍 ,其 相當于簡單機械中的 ,利用它可以省力 。如圖乙所示的螺絲釘
與盤山公路的力學 原理相同 ,若想使其擰起來更省力 ,螺紋應更 (選填
“ 密”或“稀”)一些能。
螺旋

14.如圖所示,用滑輪組將的物體勻速提升,拉力為 ,則有用功
為_____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______。若增加所提物體的重力,滑輪組機械
效率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不計繩重和摩擦, 取

75%
變大
15.往車上裝重物時,常常用長木板搭個斜面,把重物沿斜面推上去,
如圖所示,工人用長的斜面把的重物提高 ,假設斜面
很光滑,則需要施加的推力為_______,若實際用力為 ,斜面的
機械效率為______,重物受到的摩擦力為_______。取
80%
16.小芳同學設計了一個高度可調節的斜面來探究斜面的省力情況、斜面的機械
效率與 斜面的傾斜程度之間的關系 ,如圖所示 。她首先測出小車重 ,然后用彈簧
測力計沿斜面拉 動小車 ,調節斜面傾斜角 θ 的大小多次測量 ,得到如表數據:
斜面傾 角 θ 小車重 G/N 斜面高 h/m 斜面長 s/m 拉力 F/N 有用功 W有用/J 總功 W總/J 機械效 率 η/%
12° 5 0 . 2 1 2 . 1 1 2 . 1 47 . 6
30° 5 0 . 5 1 3. 6 2 . 5 a 69. 4
45 ° 5 0 . 7 1 4 . 3 3. 5 4 . 3 B
(1)實驗過程中應沿平行于斜面向上方向拉小車使其做 運動。
(2)表格中空格處數據應為:A. ;B. 。
(3)分析表中的數據可得的結論是:斜面傾斜角越小越省力 ,斜面的機械效率
越 。
(4)將小車換成等質量的木塊做實驗 ,則每組數據中彈簧測力計的拉力
將 ,斜面的 機械效率將 。(均選填“ 變大”“ 變小”或“ 不變”) 。
勻速直線
3. 6
81 . 4

變大
變小
17.小明用圖甲所示裝置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用到的器材有:鐵架臺、刻度均勻
的杠 桿、若干重力均為 0 . 5 N的鉤碼 ,彈簧測力計等。
(1)如圖甲 ,實驗時應將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 ( 選填“ 左”或“ 右”) 調節 ,
使杠桿保 持水平并靜止 ,達到平衡狀態。

(2)小明調平杠桿后 ,在杠桿兩側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 ,設左側鉤碼對杠桿施加
的力為動力 F1 ,右側鉤碼對杠桿施的力為阻力 F2 ;不斷移動鉤碼位置并改變鉤碼
數量 ,均使杠桿重新在 水平位置平衡 。杠桿平衡時的部分數據已填入表中 ,其中
圖乙是第 4 次杠桿平衡時的情 景 ,此時的阻力為 N;分析表中實驗數據 ,
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為 ( 用 F1、F2、l1、l2 表示) 。
1 . 0
F1l1 = F2l2
實驗次數 動力 F1/N 動力臂 l1 /m 阻力 F2/N 阻力臂 l2 /m
1 1 . 0 0 . 20 2 . 0 0 . 10
2 2 . 0 0 . 15 2 . 0 0 . 15
3 2 . 0 0 . 15 1 . 5 0 . 20
4 1 . 5 0 . 10 0 . 15
(3)小明與小紅對實驗過程進行交流 ,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若支點不在杠桿的
中點 ,并用 彈簧測力計代替一側的鉤碼施力 ,會出現什么現象 他們共同進行了
如圖丙所示的探究。
①請畫出圖丙中 F1 的動力臂 l1 ;
②多次改變拉力 F1 的作用點 ,發現杠桿平衡時 ,F1l1 總是大于 F2l2 ,其原因
是 。
杠桿自重對 杠桿平衡有影響
【拓展】桿秤是我國古老的衡量工具 ,現今人們仍然在使用 ,它由帶有刻度的秤桿、
秤砣、提紐 等組成。如圖丁所示 ,該桿秤有兩個提紐(分別固定于 B、C兩點) ,
已知 AC= 3AB,BD: CD = 10 : 9 。利用提紐 1 時 ,D處刻度值為 5 kg ,則利用提紐 2
時 ,D處對應秤鉤的刻度值為 kg(秤桿、秤鉤和提紐的質量均忽略不計) 。
1 . 5
18.如圖所示 ,小明用兩個相同的滑輪組成不同的滑輪組 ,完成“ 測量滑輪組的機械
效 率”實驗 ,測得的數據記錄在表中 。請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 鉤碼重 鉤碼上升 測力計拉 測力計移動 機械
次數 G/N 高度h/m 力 F/N 距離s/m 效率 η
1 4 0 . 1 2 . 7 0 . 2 74%
2 4 0 . 1 1 . 8 0 . 3 74%
3 8 0 . 1 3 . 2 0 . 3 83%
4 8 0 . 1 2 . 7 0 . 4
(1)第 4 次實驗的機械效率為 % (百分數保留一位小數) ,并在圖丁
中畫出相應的 滑輪組繞線方法。
74 . 1
(2)通過比較 (填實驗次數的序號) 兩次實驗數據可得出結論:同一滑輪
組提升重 物時 ,重物越重 ,滑輪組機械效率越高 ;利用圖甲的滑輪組勻速提升相同
的物體時 ,僅增大 提升物體的速度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選填“ 變大”“ 變
小”或“ 不變”) 。
(3)小明分析實驗數據發現 ,只要滑輪組的結構和繞線方式一定 ,測量滑輪組機
械效率時 , 實驗器材可以不需要 。
2、3
不變
刻度尺
【拓展】若實驗中使用的彈簧測力計的量程為“0 ~5 N”,忽略繩重和摩擦 , 甲、乙兩
個滑輪組 中 , 甲的最大機械效率 (選填“ 大于”“ 小于”或“等于”)乙的最大
機械效率。
小于
19.如圖所示的輕質杠桿長,可繞支點轉動, 端用細
線豎直向上拉著,離點的點掛一重為 的重物,
忽略一切摩擦,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
(1)求細線上拉力的大小;
解: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可得
代入數據得
解得拉力 ;
(2)保持細線的位置不變,當細線的拉力變為時,求移動重物至距離 點多
少 處才能使杠桿重新平衡;
解:當細繩的拉力變為時,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可得
代入數據得
解得,則重物與點的距離 ;
(3)若杠桿自重不能忽略不計,物體懸掛在點時,在點用一大小為 、豎直
向上的力把重為的重物勻速提升,點上升 ,求杠桿的機械效率。
解:向上提升物體的過程中做的有用功
總功
杠桿的機械效率
20.如圖甲是一種新型吊運設備的簡化模型示意圖 ,定滑輪的軸和
電動機均固定在 B 點 。在一次作業中 ,該吊運設備勻速豎直提升
物體 ,此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80% ,被提升 的物體上升的速度
為 0 . 5 m/s,電動機做的功跟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乙所示 。不考
慮滑輪 組繩子的質量、滑輪與軸和繩子間的摩擦 。求 :
(1)此次作業中電動機的功率 ;
解:由圖乙知,當t=1 s時,繩子自由端拉力做的總功
W總=300 J,
繩子自由端拉力的功率,即電動機的功率
P總= =300 W
(2)此次作業中被提升的物體受到的重力 ;
解:由η= 可得,有用功的功率
P有=ηP總=80%×300 W=240 W
由P有= =Gv物可得,
被提升物體的重力G= =480 N
(3)動滑輪的總重。
解:不考慮滑輪組繩子的質量、滑輪與軸和繩子間的摩擦,
由η= 可得,
動滑輪重力G動= -G= -480 N=120 N(共28張PPT)
第9章學業質量評價卷——壓強
時間:60分鐘 總分:6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
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一個普通中學生雙腳站立在水平地面上,他對水平地面的壓力和壓強最接近于
( )
C
A. B. C. D.
2.關于壓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C
A.壓力和重力是同一個力 B.壓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C.物體受到壓力后會發生形變 D.壓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
3.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長為、質量分布均勻的木板 ,右端與桌邊相齊,
在水平力的作用下,沿直線向右加速離開桌邊 。在此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
是( )
C
A.對桌面的壓強變小,壓力不變 B. 對桌面的壓強不變,壓力不變
C.對桌面的壓強變大,摩擦力不變 D. 對桌面的壓強變大,摩擦力變小
4.如圖所示的實例中,為了減小壓強的是( )
D
A.安全錘的錘尖很尖
B.盲道上有很多凸起
C.吸管的一端剪成斜口
D.載重車裝有很多車輪
第5題圖
5.如圖所示,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兩個容器分別裝有相同高
度的純水和鹽水,下面關于液體中、、 三點
(其中、 兩點在同一水平面上)壓強大小關系說法正確的
是( )
C
A.點處最大 B. 點處最大
C.點處最大 D.、 兩點處一樣大
第6題圖
6.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兩個質量相同的薄壁容
器,兩個容器開口大小相同、底面積相同,分別裝有質
量相同的、 兩種液體,兩個容器中的液面高度不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D
A.兩種液體密度的大小關系是
B.桌面對兩個容器支持力的大小關系是
C.兩種液體對容器底壓強的大小關系是
D.兩個容器對桌面壓強的大小關系是
7.連通器在日常生活、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下列的實例中利用
了連通器原理的是( )
C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8.下列關于大氣壓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B
A.馬德堡半球實驗首次測得大氣壓的值
B.用吸管喝飲料利用了大氣壓
C.在海拔以內,大約每升高,大氣壓增加
D.大氣壓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9.如圖所示是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完成的托里拆利實驗,原來
玻璃管豎直,后來讓玻璃管傾斜,水銀充滿全管,有關尺寸如
圖所示。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D
A.玻璃管傾斜后,水銀對玻璃管上端有壓強
B.外界大氣壓強等于 高水銀柱所產生的壓強
C.玻璃管豎直時,上端無水銀的部分肯定是真空
D.玻璃管傾斜后,若不慎將上端碰出一小孔,則水銀會向上噴出
第10題圖
10.如圖所示,甲、乙兩個實心均勻正方體分別放在水平地面
上,它們對地面的壓強相等。若在兩個正方體的上部,沿水
平方向分別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則剩余部分對水平地面的
壓強關系是( )
C
A. B. C. D.無法判斷
[解析] 。因為兩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強相同,即
,且,所以 ;當從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
后,剩余的甲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強 ;剩余的乙
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強;由于 ,即
;則,即 。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共40分)
第11題圖
11.如圖所示是《天工開物》中記錄的一種農具“耙”,俗稱耙子,是將
鐵釘固定于木架上制成,用于破碎大土塊并平整土地,是我國古代勞
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一直沿用至今。當土塊太大,耙子不能破碎土塊
時,人往往會站上耙子耕作,這是采用__________的方式增大壓強。
增大壓力
人和耙子的總質量約為,耙子與地面的受力面積約為 ,則此時耙子對
地面的壓強為__________。取
第12題圖
12.如圖是我國西周時期的一個盛酒容器——青銅象尊。在象尊的
整體構造中,象腹中空,能盛大量酒水,上卷的象鼻與腹部相
通,方便倒酒。象鼻和象腹構成了一個________,象尊內注滿
酒后,酒不會從象鼻溢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連通器
當液體不流動時,連通器各部分中液面高度總是相同的
第13題圖
13.如圖為公交車上的破窗錘,敲擊端做成錐形是通過______
(選填“增大”或“減小”)受力面積的方式______(選填“增大”或“減
小”)壓強,更容易破開窗戶玻璃逃生。已知破窗錘的敲擊端面積
為,車窗玻璃能夠承受的最大壓強為 ,則乘客需
要施加的最小力為____ 。
減小
增大
30
第14題圖
14.我國自主研發制造的全新一代載人潛水器“奮斗者”號在世界
海洋最深處的馬里亞納海溝下潛深度超過一萬米。在海深一萬
米處,潛水器受到的壓強為 ,若潛水器觀察窗的面
積為,則觀察窗受到海水的壓力為____________ 。
第15題圖
15.活塞式抽水機是利用________把水從低處抽到高處的。如圖所示,
使用時,提起活塞,閥門 ______(選填“打開”或“關閉”,下空同),
低處的水沖開閥門進入圓筒;下壓活塞,閥門 ______,水沖開閥
門 涌到活塞上面。
大氣壓
關閉
關閉
16.灣灣利用注射器、彈簧測力計、細線、刻度尺等用品測量某地的大氣壓強 。方案
如下:
①把注射器活塞推至注射器針筒底端 ,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針筒上的小孔 ;
②如圖甲 所示 ,用細線拴住注射器活塞頸部 ,使線的另一端與彈簧測力計的掛鉤
相連 ,然后水平向右 慢慢拉動注射器針筒 ,當注射器活塞剛開始滑動時 ,記下彈簧
測力計的示數為 F;③讀出注 射器針筒的容積 V;④用刻度尺測出 的長度 L 。
據此方案回答問題:
(1)將步驟④補充完整。 。
(2)若灣灣選用圖乙中注射器 B進行實驗 ,當彈簧測力計被拉到最大讀數時 ,注射
器活塞仍 沒有滑動 ;于是她改用圖乙中的 (選填“A”或“ C”)注射器進行實驗 ,得以
成功 ;若 V=4 . 5 cm3 ,L =6 cm ,F=6 . 9 N,則她所測的大氣壓強 P= Pa;
注射器有刻度部分
C
0 . 92 ×105
(3)將若采用圖丙的方式來測量大氣壓強 ,將會造成測量結果 (選填“ 偏大”
“ 偏小 ” 或“ 不變”) 。
偏大
17.小華利用實驗來探究“壓力和受力面積對海綿形變的影響”,他設計了如圖a、
、、 所示的實驗來探究。
(1)實驗中小華通過觀察________________反映壓力的作用效果,運用了_________;
(2)通過和 實驗能夠說明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______,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海綿塊的形變
轉換法
越小
(3)通過a和c實驗能夠說明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______,壓力的作用效果越
明顯。下列實例中,可用此結論解釋的是___(填字母);
A.菜刀要經常磨一磨 B.書包要用寬的背帶
C.汽車限重 D.啄木鳥有個堅硬而細長的喙
越大
C
(4)將兩個完全相同的木塊用圖d所示的方式緊靠在一起放在海綿上,此時壓力的
作用效果與圖a相比______(選填“更明顯”“更不明顯”或“相同”)。
相同
18.如圖所示是小明同學用微小壓強計探究“液體內部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
驗過程。
(1)實驗中用到的組裝完好的微小壓強計中的 U形管 (選填“是”或
“ 不是”) 連通 器 ,當其探頭在空氣中時 ,U形管兩邊的液面應該相平 ,而小明卻
觀察到如圖甲所示的情 景 ,調節的方法是 (選填下面的字母) ;
不是
B
A.將此時右管中高出的液體倒出 B. 取下軟管重新安裝
(2)調節后 ,小明在做如圖乙所示的檢查:用手指按壓橡皮膜 ,發現 U形管兩邊
液柱的高度 幾乎不變化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該裝置 (選填“ 漏氣”或
“ 不漏氣”) ;
漏氣
(3)將裝置調節正常后 ,小明將壓強裝置放入不同液體中 ,如圖丙所示 ,記錄下
壓強計探頭 所處的深度及朝向、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 ,得到的數據如表所示:
序號 液體 探頭所處深度/mm 探頭方向 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mm
1 水 30 朝上 28
2 30 朝下 28
3 30 朝側面 28
4 60 朝側面 58
5 90 朝側面 88
6 鹽水 90 朝側面 92
7 酒精 90 朝側面 86
①比較序號 的三組數據 ,可得出結論:在同種液體的同一深度
處 ,液體向各個方 向的壓強都相等) ;
②比較序號 5、6、7 的三組數據可得出結論:

1、2、3
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有
關 ,在同一深度液體的密度越大 ,壓強越大
【拓展】小明靈機一動 ,把微小壓強計改裝成如圖丁所示的測液體密度的密度計 。
A為固定 支架 ,其作用是保證橡皮膜在不同的液體中深度均為 5 cm 。U形管盛
水 ,其右管標有刻度 值 ,為了便于讀數 ,在 U形管右管有一個指示液面位置(刻度
值)的紅色浮標 。未測量時 ,U 形管水面剛好與a 相平 ,讀數時 ,讀取浮標所對的
刻度值即可 。當橡皮膜放入某液體中 ,浮 標指示在 b 處 ,當 a、b 之間的距離為
3. 5 cm 時 ,待測液體的密度為 g/cm3 。
1 . 4
19.如圖所示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四輪長航程極地漫游機器人,其
車體采用越野車底盤懸掛技術進行設計,4個車輪均換成三角履
帶,以提高其在極地冰雪地面上的行走能力。機器人質量為
,履帶與地面的總接觸面積為。取 ,通過
計算回答:
(1)機器人靜止在水平雪地上對地面的壓力是多少?
解:機器人自身的重力
機器人靜止在水平雪地上對地面的壓力 ;
(2)機器人靜止在水平雪地上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少?
解:機器人靜止在雪地上對地面的壓強
(3)若南極某處冰面能承受的壓強為 ,機器人要安全通過該處,能裝
載裝備的最大重力是多少?
解:南極某處冰面能承受的最大壓力
機器人裝載裝備后的最大重力 ,
機器人要安全通過該處,能裝載裝備的最大重力
20.如圖是我國自主研制的深海探測器—“蛟龍”號 。 2011 年 8 月 ,它在太平洋海域成
功完成5 000 m深海探測;2012 年 6 月 ,它再赴馬里亞納海溝挑戰了 7 000 m深海探
測 。不 考慮大氣壓、水的阻力、海水密度變化 。海水密度取 1 . 0 ×103 kg/m3 ,
g 取 10 N/kg。
(1)若“蛟龍”號上有一面積為50 cm2 的觀測窗口 ,在7 000 m深度時 ,觀察窗受到
的海水壓 力為多大
解:由p=ρgh得,“蛟龍”號下潛到7 000 m深度時受到的海水壓強
p1=ρ海水gh1=1.0×103 kg/m3×10 N/kg×7 000 m=7×107 Pa
由p= 得,在7 000 m深度時,觀察窗受到的海水壓力
F1=p1S=7×107 Pa×50×10-4 m2=3.5×105
(2)若“蛟龍”號能承受的最大壓強是 7 . 2 ×107 Pa,則它能下潛的最大深度是多少
解:由p=ρgh可知,“蛟龍”號能下潛的最大深度
h= =7 200 m(共28張PPT)
第12章學業質量評價卷——機械能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每小題的四個
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靜止的疊石,給人以危險的感覺,原因是疊石具有較大的( )
A
A.重力勢能 B.動能 C.彈性勢能 D.動能和勢能
時間:60分鐘 總分:60分
2.下列物體既有動能又有重力勢能的是( )
A
A.在空中飛行的飛機 B.停在站臺上的火車
C.懸掛在天花板上的吊燈 D.拉長了的橡皮筋
3.公路上,為了控制車速,常在某些路段設置減速帶,如圖所
示。現有一輛超速的小汽車經過一段水平的減速帶后速度恢復
了正常。則此過程中( )
A.小汽車的動能變小,機械能不變 B.小汽車的動能變小,機械能變小
C.小汽車的重力勢能變大,機械能變大 D.小汽車的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B
4.如圖所示,鉛球從出手到將要落地的過程中,下列說
法正確的是(不計空氣阻力)( )
D
A.鉛球由時,動能逐漸增大 B.鉛球在點的機械能大于 點的機械能
C.鉛球由時,機械能逐漸減小 D.鉛球在 點時,動能最大
5.小球豎直向上運動并落回地面的過程中,先后經過、 兩點。小球在這兩點的
動能和重力勢能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球在、 兩點的動能相等
B.從點到 點小球的機械能不變
C.小球在點的速度比在 點小
D.小球在點的離地高度比在 點高
C
6.在水平地面上鋪一張白紙,將皮球表面涂黑,使其分別從不同高度
處自由下落,在紙上留下黑色圓斑、 ,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
的是( )
B
A.皮球下落過程中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B.皮球落地發生形變的過程中動能轉化為彈性勢能
C.形成圓斑 時皮球是從更高處下落的
D.形成圓斑 時皮球接觸地面后形變程度更小
7.如圖,我國空中加油機正在給殲 戰斗機加油。加油過程中,若戰斗機的高度和
速度不變,則戰斗機的( )
D
A.動能增加,勢能減小
B.動能不變,勢能不變
C.動能減小,勢能不變
D.動能增加,勢能增加
8.抽水蓄能電站可以通過實
現削峰填谷來解決電網白天
用電量多、深夜用電量少的
問題。深夜,電動水泵將山下
水庫的水抽到山頂水庫,如圖
甲所示;白天用電高峰時,再
把山頂水庫的水放下來推動水輪機發電,如圖乙所示。抽水蓄能電站工作過程中,能
量的轉化過程不正確的是 ( )
A.水輪機帶動發電機發電的過程中,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B.運動的水流沖擊水輪機使水輪機轉動,水流的一部分動能轉化為水輪機的動能
C.山頂水庫的水向下沿著導管運動的過程中,水的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D.水輪機帶動發電機發電的過程中,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9.如圖所示,一小球從桌面點水平運動到 點,然
后落到地面彈起。圖中虛線為小球的運動軌跡,其
中、 是同一高度的兩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D
A.小球在、 兩點的重力勢能相等
B.小球在、 兩點的動能相等
C.小球在點的機械能小于 點的機械能
D.小球從點運動到 點的過程中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10.《清明上河圖》生動記錄了中國12世紀北宋都城汴京(今
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繁榮的見證。如圖所示為《清明上河圖》
中一個人正在蕩秋千的場景,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
A.運動到最高點時,她的動能為零,重力勢能最大
B.運動到最低點時,她的動能最大,沒有重力勢能
C.從最高點到最低點的過程中,她的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D.在蕩秋千的整個過程中,她的機械能的總和不變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10個小題,共40分)
11.如圖所示,捻動滾擺的軸使它升高后釋放,可以觀察到滾擺沿著懸線
向下運動。此過程中,它的________能減小,____能增加。滾擺到最低
點后又上升,每次上升的高度逐漸減小,這說明滾擺具有的機械能
_______(選填“減小”“增大”或“不變”)。
重力勢

減小
12.人造地球衛星沿橢圓軌道繞地球運行,如圖所示,離地球最近的
一點叫近地點,最遠的一點叫遠地點。已知衛星在運行過程中機械
能保持不變,當衛星從遠地點向近地點運動過程中,勢能______,
速度______。(均選填“增大”或“減小”)
減小
增大
13.如圖所示的單擺,不考慮空氣阻力的影響,小球將在、、 間不
停地往復運動。小球從運動到 的過程中,動能______(選填“增大”
“減小”或“不變”),重力勢能 (選填“ 增大”“ 減小”或“ 不
變”) 。
增大
減小
14.衛生城市你我共建,如圖所示,一輛霧炮車正在解放大道
上勻速前進,灑水降塵。作業過程中,霧炮車的動能______,
機械能______。(均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減小
減小
15.如圖所示,彈簧的一端固定在豎直墻壁上,另一端連接小球。彈簧未發生形變
時,小球靜止在點。把小球向左壓縮,使彈簧壓縮至 點后松開手,小球在水平
光滑地面間來回運動。不計空氣阻力,當小球從點運動至 點的過程中,彈簧
的彈性勢能______,小球的動能______。(均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增大
減小
16.如圖所示是某實驗小組利用小鋼球和 、木塊、木板等器材“研究物體的動能大
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每次實驗都讓小鋼球沿光滑斜面由靜止向下運動,撞
擊木塊使木塊在水平木板上移動一段距離后靜止。
(1)實驗中,探究動能大小是指探究___(填序號)具有的動能;
B
A.小鋼球在斜面上 B.小鋼球撞擊木塊時
C.小鋼球撞擊木塊后 D.木塊被小鋼球撞擊后
(2)如圖甲所示,①②兩次實驗中,讓質量不同的小鋼球從斜面的同一高度處由
靜止滾下,目的是使兩球到達水平面時具有相同的______;分析①②兩次實驗,可
初步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體的動能就越大;完成了圖甲所示
兩次實驗后,又找來另一鋼球 重復剛才的實驗,多次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___。
速度
當速度一定時,質量越大
尋找普遍規律
(3)如圖乙所示③④兩次實驗中,被同一小球從不同高度滾下撞擊后,木塊滑行
過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分別為和,則___(選填“ ”“”或“ ”) 。
17.在探究“重力勢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重物、、 的質量關系
為 ,木樁相同。木樁和重物位置如圖甲所示。重物靜止釋放后,木
樁被打擊陷入沙中的情形如圖乙所示,重物、 將木樁打入沙中的深度相同。
(1)重物自由下落打擊木樁,通過觀察木樁陷入沙中的深度判斷______
(選填“重物”或“木樁”)的重力勢能大小。這種研究方法是________(選填“控制
變量法”或“轉換法”);
重物
轉換法
(2)比較______兩個重物將木樁打入沙中的深度,可判斷重力勢能的大小和重物
下落高度的關系,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力勢能越大;

物體的質量一定時,高度越高
(3)如圖丙所示是某一重物從某高度處由靜止下落的過程中下落高度與時間的關
系圖像。在下列四個選項中,描述重力對該重物做功大小與下落時間關系最接近正
確的圖線是___;
C
A. B. C. D.
(4)結合本實驗和所學知識,分析圖丁所示的水壩,發電機安裝在___
(選填“”或“ ”)位置較為合理。
18.為了“探究彈性勢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小明所在實驗小組在水平桌面上設計了
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探究。將彈簧左端固定,用小球(小球與彈簧不連接)
將彈簧壓縮不同的長度,由靜止釋放小球,小球離開彈簧后撞擊靜放在桌面上的木
塊,分別測量出木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 ,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
(1)實驗中,彈簧彈性勢能大小是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反映的,
實驗中探究了彈簧彈性勢能大小跟__________的關系。上述實驗還能探究動能和
______(選填“速度”或“質量”)的關系。
實驗中,小明又發現在水平桌面上滾動的小球離開桌面后,會沿著曲線向前飛行并
最終落到地面上,如圖乙所示。小球離開桌面在水平方向飛行的距離與哪些因素有
關呢?他們提出以下三個猜想:
猜想1:與小球離開桌面時的速度有關;
猜想2:與小球離地的高度有關;
猜想3:與小球的質量有關。
木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
彈性形變
速度
(2)為了驗證猜想1是否正確,小組成員進行如下實驗:保持小球質量和離地高度
不變,將彈簧壓縮到不同的長度,小球離開彈簧后,發現小球水平飛行的距離不相
同,這說明猜想1是______(選填“正確”或“錯誤”)的。
正確
(3)為了探究猜想2,同組的小華按照正確的實驗方法進行實驗并記錄數據如下。
離地高度 5 20 45 80 125
水平飛行距離 5 10 15 20 25
根據表中數據,可以得出:當該小球以實驗中相同速度離開桌面時,小球離地面的
高度為_____時,小球水平飛行的距離為 。
720
(4)小明接下來想探究猜想3,仍采用圖乙裝置,用不同質量的小球將彈簧壓縮到
相同的長度,由靜止釋放后比較小球水平飛行的距離與質量的關系。你認為小明的
方案存在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你為小明設計一個正
確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沒有控制小球飛出桌面時的速度一定
讓質量不同的小球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再觀察小球水平飛行的距離
19.滑旱冰是青少年喜歡的一項運動 ,如圖所示 ,小兵質量約為34 kg ,所穿的四輪直
排旱 冰鞋每只質量為 3 kg ,鞋底每個輪子與地面接觸面積為 4 ×10 一6 m2 ( 每只鞋
有四 個輪子 ,g 取 10 N/kg) 。求 :
(1)小兵穿的旱冰鞋的總重力 ;
解:小兵穿的旱冰鞋每只質量為3 kg,
旱冰鞋的總重力G=mg=3 kg×2×10 N/kg=60 N
(2)小兵單腳滑行時對地面的壓強 ;
解:小兵單腳滑行時對地面的壓力F=G總=m總g=(34 kg+3 kg×2)×10 N/kg=400 N
小兵單腳滑行時,受力面積S=4×4×10-6 m2=1.6×10-5 m2,
小兵單腳滑行時對地面的壓強
p= =2.5×107 Pa
(3)小兵在練習時 ,想沖上一個斜坡 ,請從能量角度分析他該怎樣做 ,為什么(不計
斜坡阻力)
解:小沖上斜坡時,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所以他應該提高速度,增大動能,容
易沖上斜坡。
20.乒乓球運動的最大魅力來自它的旋轉 。小明是這項運動的愛好者 ,他找到了
如下關 于乒乓球旋轉快慢的資料:乒乓球的主視圖如圖甲所示 ,乒乓球半徑為 r ,
A、B是乒乓球殼 上的兩點 ,它們對應的圓心角為 θ ,對應的弧長為 s ,此時乒乓球
靜止在水平放置的球拍上 , 其 A點與球拍相接觸 。球拍突然向左運動后 ,給乒乓
球施加了一個摩擦力 ,乒乓球就開始 順時針旋轉 ,經過時間t后 ,乒乓球上的 B點
剛好與球拍相接觸 ,如圖乙所示 。這一過程乒 乓球上的各個部分都相對于球心
運動起來 ,則其各個部分都具有了動能 ,乒乓球上各個部 分的動能之和叫作乒乓球
的旋轉動能 。小明在某次用球拍擊球的過程中 ,乒乓球和球拍之 間無相對滑動 。
乒乓球上 A、B兩點的弧長為 0 . 01 m ,球拍給乒乓球施加了 0 . 5 N的摩擦 力 ,經過
0 . 01 S后 ,球拍首次與 B點接觸 。若此過程中 ,乒乓球的球心相對于地面沒有發生
移動 ,摩擦力所做的功全部用于乒乓球的旋轉 。則 :
(1)質量為 2 . 7 × 10 一3 kg 的乒乓球受到多大的重力 (g 取 10 N/kg)
解:由G=mg得,乒乓球受到的重力
G=mg=2.7×10-3 kg×10 N/kg=2.7×10-2 N
(2)小明在這次擊球的過程中 ,乒乓球上 A點的平均速度為多大
解:由v= 得,乒乓球上A點的平均速度
v= =1 m/s
(3)請你根據功能關系計算擊球后乒乓球增加的旋轉動能。
解:由題意得,摩擦力做的功全部用于旋轉,故由W=Fs得,
旋轉動能等于摩擦力做的功,
即W=Fs=0.5 N×0.01 m=5×10-3 J
(4)在過去的幾年中 , 國際乒聯增大了乒乓球的體積但球殼厚度和材料不變 。
在乒乓球增 大后 ,小明用球拍給乒乓球施加相同的摩擦力后 ,A點經過相同的弧
長所用時間如何變化 , 請用能量的知識進行分析。
解:由所用時間變長,乒乓球體積變大,弧長變長,在相同摩擦力下做功
變多,平均速度大小不變,故需要時間變長。(共27張PPT)
第10章學業質量評價卷——流體的力現象
時間:60分鐘 總分:6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2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
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如圖所示,一個豎直懸掛在水中的圓柱體,其上表面受到水的壓力為 ,下表
面受到水的壓力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C
A.圓柱體受到的重力為 B.圓柱體受到的重力為
C.圓柱體受到水的浮力為 D.圓柱體受到水的浮力為
2.小李同學想估算空氣對自己的浮力大小,采集的數據有:自己的體重
(約為左右)、自己的密度(與水接近,約為 ),空氣的密
度(約為 ),則空氣對小李的浮力大小約為( )
A. B. C. D.
B
3.如圖所示各情景中,物體沒有受到浮力的是( )
C
A.沉在水底的鐵球
B.水面上戲水的天鵝
C.立在河水中的橋墩
D.浮在空中的熱氣球
4.如圖所示,一個空的塑料藥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用手拿住藥瓶將它豎直浸沒入
水中,第一次瓶口朝上,第二次瓶口朝下,發現橡皮膜都向內凹,且第二次比第一
次凹進更多。關于這個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B
A.第二次橡皮膜凹進更多,說明橡皮膜處向上的壓強大于向下的
壓強
B.第二次橡皮膜比第一次橡皮膜受到的液體壓強大
C.第二次塑料藥瓶受到的浮力比第一次的浮力大
D.兩次塑料藥瓶受的浮力一樣大
5.如圖所示,兩個相同的圓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別裝有甲、乙兩種不同的
液體。將同一個小球分別放入容器中,小球在甲、乙液體中的情況如圖所示,則
( )
B
A.小球的密度等于乙液體的密度
B.小球在甲、乙兩種液體中受到的浮力相等
C.小球排開甲液體的質量大于小球排開乙液體的質量
D.甲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等于乙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
6.某潛艇在海面下隱蔽跟蹤某個目標,有時要上浮或下潛,但都未露出水面。若
下潛時所受重力為,浮力為;上浮時所受重力為,浮力為 ,則( )
C
A., B.,
C., D.,
7.如圖所示現象不能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來解釋的是( )
D
A.圖甲所示飛機升力的產生原因
B. 圖乙所示向兩張紙中間吹氣 ,紙張向中間靠攏
C. 圖丙所示地鐵站臺邊 ,人必須站在安全線以外的區域候車
D. 圖丁所示裝有液體的玻璃管 ,底部和側壁的橡皮膜往外凸起
第8題圖
8.鹽水選種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一種巧妙的挑選種子的方法,
用鹽水選種時需要配制一定濃度的鹽水,然后把種子倒入鹽水中,
則漂浮于鹽水表面的是次種,沉入容器底的是良種,有關鹽水選種
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B
A.良種所受浮力小于重力,次種所受浮力大于重力
B.若良種和次種的體積相同,則良種受到的浮力較大
C.鹽水選種時所用鹽水的密度都要大于所有種子的密度
D.若要選出更飽滿種子,則需要往鹽水中加入適當的水
第9題圖
9.、兩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關系圖像如圖所示,分別用、
兩種物質制成體積相等的甲、乙兩實心物體,浸沒在水中。放
手穩定后( )
D
A.甲漂浮,甲受浮力大 B.乙漂浮,乙受浮力大
C.甲漂浮,乙受浮力大 D.乙漂浮,甲受浮力大
[解析] 由圖像可知當時, ,所以
,當時, ,所以
,由題可知, ,所以甲浸沒在水
中放手后會下沉,受到的浮力, ,所以乙浸沒在水中放手后會
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受到的浮力。所以。故 錯
誤,D正確。
第10題圖
10.如圖甲所示,將一圓柱體木塊用細線拴在沒有水
的容器底部,然后向容器中逐漸加水。圖乙是木塊
所受浮力隨容器中水的深度變化的圖像。下列說法
正確的是( )
A
①木塊的重力為 ②木塊的體積為
③木塊剛好浸沒時,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為
④木塊的密度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共20分)
11.如圖所示是河水中的漩渦 。漩渦邊沿水的流速相對中心處的流速較 ,
壓強較 ,從而形成壓力差 ,導致周邊物體易被“ 吸入”漩渦 。 ( 溫馨提
示:嚴禁學生私自下河游泳)


第12題圖
12.將一小石塊浸沒在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
甲所示。則該小石塊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為___ ;將兩
枚相同的生雞蛋分別放入水和鹽水中,如圖乙所示,
雞蛋在A杯中懸浮,在B杯中沉底,則___杯中是鹽水。
2
A
第13題圖
13.如圖所示為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其滿載排水
量約為7萬噸,滿載時受到的浮力約為________ ,艦載機從
航母上起飛后,航母受到的浮力將______(選填“變大”“變小”
或“不變”)。取
變小
第14題圖
14.如圖,乒乓球從水里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上,乒乓球在 位置時受
到的浮力為,水對杯底壓強為;在位置時受到的浮力為 ,水
對杯底壓強為,則它們的大小關系是______,______ 。
(均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大于
大于
15.珠峰科考項目組成功將我國自主研發的浮空艇從海拔
的營地升空到 ,創造了浮空艇大氣科學觀測世
界紀錄。在某次實驗中,浮空艇的總質量為 ,體積為
上浮
,該浮空艇周圍空氣的密度為,取 。浮空艇用纜繩系
在一輛錨泊車上,纜繩的重力可忽略不計。此時浮空艇受到的浮力大小約為
____________;纜繩的拉力為__________ ,浮空艇內部有三層:上層裝有氦氣
(相同條件下氦氣密度比空氣小得多),中間隔開,下層是空氣。當懸于空中的浮
空艇需要______(選填“上浮”或“下降”)的時候,可以用上層的氦氣排出下層的部
分空氣,以此改變自身重力,同時使整個浮空艇的壓差在安全范圍內。
16.小張同學利用身邊的器材做了一些小實驗來驗證所學的物理知識。
(1)如圖甲所示 ,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與 ;
受力面積有關
(2)如圖乙所示 ,若兩只氣球自由懸掛在空中 ,用粗吸管對準兩氣球中間用力
吹氣 ,可觀察 到兩氣球相互靠攏 ,這是因為流速越大的位置 ,壓強越 ;

(3)如圖丙所示 ,靜止的氣球因向后噴氣而前行 ,說明力的作用是 ,
也說明力可 以改變物體的 。
相互的
運動狀態
17.學習了阿基米德原理 ,小明進行了關于浮力的相關測量 ,如圖甲所示 ,將重為
3 N的 長方體物塊 A緩慢浸入裝滿水的溢水杯 ,靜止時如圖乙所示 ,進而測量小
桶和排開液體總 重力 ,如圖丙所示。
(1)為了探究 F浮 與 G排 的關系 ,需要在甲、乙、丙、丁四步操作的基礎上
增加一個步驟 , 即 : 用彈簧測力計測量 ;
桶的重力 G桶
(2)由圖乙和圖丁可知 ,浮力的大小跟 有關 ;
(3)下列繼續進行的操作或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
液體的密度
B
A. 為了得到更普遍的結論 ,可將原來方案中的水換成鹽水重復實驗
B. 溢水杯中未裝滿水時 ,F浮 >G排,阿基米德原理不成立
C. 若用密度小于水的木塊取代實驗中長方體物塊 A進行實驗 ,則圖乙步驟中可不
使用彈簧 測力計)
(4)由分析圖中數據 ,可以得知:
①圖乙中長方體A上表面受到水的壓力為2 N,則長方體A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
為 N;
②圖丁中未知液體的密度為 kg/m3;
4
1 . 1 ×103
【拓展】驗證完阿基米德原理后 ,裝滿水的溢水杯放在電子秤上 ,如圖戊所示 ,將
長方體物塊 A緩慢浸入溢水杯 ,直到全部浸沒并下降適當距離(未觸碰到容器底) ,
則電子秤的讀數 F 與物體底面浸入液體深度h 之間關系是下圖中的 。
B
18.某興趣小組在探究“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規律”的實驗中 ,做如圖 1
所示 的實驗 。同一物體 A逐漸浸沒到密度為 p0 的液體中 ,并觀察彈簧測力計的
示數。
(1)由實驗可知物體 A浸沒在液體中時所受的浮力是 N ;
2
(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甲、乙、丙可初步得出結論:

(3)不計燒杯厚度 ,當 A浸沒在液體中后 ,液體未溢出 ,如圖丙 ,燒杯底受到的液
體壓力比未 放入 A時增加了 N。
在液體的密度相同時 ,物體
排開的液體 的體積越大 ,受到的浮力越大
2
【拓展】小明同學用下面的方法測出了正方體物塊 B的密度 ,具體操作如下:將邊
長為 10 cm 的 正方體物塊B放入圓柱形容器底部 ,如圖 A所示。逐漸向容器內倒
入水(未溢出) ,測量容器內水 的深度 h ,計算出該物塊 B對應受到的浮力 F浮,并繪
制了如圖 B 實線所示的圖像。 (g 取 10 N/kg)更換密度為 p0 的液體重復上述實
驗 ,繪制了如圖 B 虛線所示的圖像 。則物塊 B重 力為 N,物塊 B密度 p=
kg/m3 ,則液體的密度 p0 = kg/m3。
8
0 . 8 ×103
0 . 7 ×103
19.如圖所示是一種可充氣的防溺水自救手環。充氣后,手環重
,體積為 ,忽略手環在水中體積的變化。
,取 ,求:
(1)充氣后,手環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
解:充氣后,手環浸沒在水中時,排開水的體積
此時手環受到的浮力
(2)充氣后,手環浸沒在水中時給佩戴者向上的拉力大小;
解:手環浸沒在水中時,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和豎直向下的重力、佩戴者的拉力作
用,佩戴者的拉力
手環對佩戴者向上的拉力
(3)充氣后,防溺水自救手環下表面在水面下 深處受到的液體壓強。
解:手環下表面在水面下 深處受到的液體壓強
20.“奮斗者”號是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第一艘萬米級深海潛水器,
最大下潛深度可達 ,它在海水中依靠改變自身重力及所
受浮力實現無動力上浮和下潛,它的外側底部裝配有質量為
的可拋棄壓載鐵。“奮斗者”號浸沒在海水中后勻速
下潛,待海底科研任務結束后,拋掉全部壓載鐵,勻速上浮至海面。下潛和上浮過
程中所受阻力大小不變,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已知“奮斗者”號攜帶可拋棄壓載鐵
時的總質量為,的密度約為 ,壓載鐵的密度約為
,取 。求:
(1)“奮斗者”號下潛到 深度時受到海水的壓強;
解:當“奮斗者”號下潛到 深度時,受到的海水壓強
(2)可拋棄壓載鐵浸沒在海水中時受到的浮力;
解:壓載鐵的體積
壓載鐵全部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奮斗者”號浸沒在海水中勻速上浮時受到的浮力。
解:“奮斗者”號攜帶可拋棄壓載鐵時的總重力
壓載鐵的重力
勻速下潛時 ,①
拋掉壓載鐵,勻速上浮時 ,②
勻速下潛和勻速上浮時浮力的關系為 ,③
聯立①②③解得 。(共29張PPT)
八年級第二學期期中學業質量評價卷
時間:60分鐘 總分:6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
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下列數據估測中,明顯不符合實際的是( )
D
A.托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約為 B.中學生的體重約為
C.一本物理教材所受的重力約為 D.一份物理試卷所受的重力約為
2.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如圖所示將斧頭磨鋒利的目的是( )
B
A.增大壓力 B.增大壓強 C.減小壓力 D.減小壓強
3.假設有一個不受力的物體,在做勻速直線運動,突然受到如圖所示的兩個力時,
物體仍能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
C
A. B. C. D.
4.如圖所示,虛線是小華拋出的皮球落地后又彈起的運動軌跡,當皮球運動到最高
點 時,若它所受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則皮球將( )
B
A.保持靜止 B.沿著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C.自由落下 D.沿著虛線軌跡運動
5.關于物體的慣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D
A.跳遠運動員起跳前要助跑,是為了增大慣性
B.賽車能快速啟動和剎車,是因為賽車沒有慣性
C.運動員跑到終點不能立即停下來,是因為運動員受到慣性的作用
D.汽車超載會導致汽車慣性增大
6.物塊和 疊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圖所示,下列各對力屬于平衡力的是( )
A.對地面的壓力和地面對 的支持力
B.對的支持力和對 的壓力
C.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 的支持力
D.受到的重力和對 的支持力
D
7.如圖所示是一個改進的托里拆利實驗裝置 。最初玻璃管是豎直的 ,水銀柱
高度為 76 cm ,后來將玻璃管傾斜 ,水銀柱長度變長 ,且玻璃管內充滿水銀。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C
第7題圖
A.玻璃管傾斜后 ,管內水銀柱的高度不變 ,仍為 76 cm
B. 玻璃管傾斜后 ,管內水銀柱上方的空間變大 ,這部分空間不再是真空
C. 玻璃管傾斜后 ,若在水銀柱上方開一個小孔 ,水銀會流回水銀槽
D. 若當地的大氣壓增大 ,玻璃管豎直時水銀柱的高度會小于 76 cm
8.下列各圖中利用連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B
A.微小壓強計
B.水壺
C.液壓機
D.活塞式抽水機
第9題圖
9.如圖所示,、 為完全相同的兩個容器,分別盛有
、深的水,、 之間用導管連接。對于閥門打
開前后出現的現象或結果說法正確的是
,取 ( )
D
A.閥門打開前,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為
B.閥門打開前,閥門 的左側和右側受到水的壓強是相等的
C.打開閥門當水不流動時,、兩容器底所受壓強之比為
D.打開閥門當水不流動時,、兩容器底所受壓強之比為
[解析] 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
, 容器底部受到
水的壓強 ,故由高
度差可知,閥門打開前,閥門的左側和右側受到的水的壓強不相等,故 錯誤;
根據題圖可知,打開閥門前,液面比液面高 ,打開閥門后,兩容器中的液面
會相平,液面下降,變為,液面上升,變為,、 兩
容器底受到的壓強之比 ,故C錯誤,D正確。
10.如圖,小車靜止在水平面上,彈簧一端與物塊相連,另一端固定在小車上,此
時彈簧處于伸長狀態,物塊相對于小車靜止。已知小車上表面水平且粗糙,若彈簧
對物塊的彈力用表示,小車對物塊的摩擦力用 表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B
第10題圖
A.小車靜止時,與 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B.若小車突然向左加速,且物塊相對于小車靜
止, 的方向可能水平向左
C.若小車突然向右加速,且物塊相對于小車靜
止,則的大小等于 的大小
D.若小車運動時,彈簧長度突然變長,則小車
一定開始加速
[解析] 小車靜止時,物塊也靜止,受力平衡,與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
同一物體上、作用在同一直線上,是一對平衡力,不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A錯誤;
若小車突然向左加速,且物塊相對于小車靜止,說明物塊也是向左加速,則物塊受
到的合力向左,因而此時受到向左的彈力可能大于向右的摩擦力,可能摩擦力等于
0,也可能摩擦力也向左,故B正確;若小車突然向右加速,且物塊相對于小車靜
止,說明物塊也向右加速,則向右的摩擦力一定大于向左的彈力 ,故C錯誤;若
小車運動時,彈簧長度突然變長,如果小車向左運動,說明物塊由于慣性相對于小
車向右運動使得彈簧伸長,則小車一定向左開始加速,如果小車向右運動,則此時
物塊相對于小車向右運動,使得彈簧伸長,因而是小車減速,由于慣性物塊向右滑
動,故D錯誤。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共40分)
第11題圖
11.如圖是元代王禎《農書》中描繪的人們使用扇車清選谷物的
情景。快速搖動搖柄,扇輪轉動產生氣流,當把谷物倒入扇車
時,谷物在______的作用下落入扇車,該力的方向是_________
__;氣流使枯癟的谷物從出風口飛出,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__________。
重力
豎直向下
運動狀態
第12題圖
12.如圖所示將一只重為 的木箱靜止放在水平地面上。現用大
小不同的水平力推木箱,當水平推力為 時,木箱未被推動,
則此時木箱受到的摩擦力為___ ,方向水平向左;當水平推力
5
10
5
13.人類發射的探測器已飛出了太陽系,如果探測器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那么探測
器將做__________運動,空中加油機可以在空中給殲擊機加油,加滿油后殲擊機的
慣性會______(選填“變大”或“變小”)。
勻速直線
變大
增大到時,木箱恰好可以做勻速直線運動;當水平推力增大到 時,木箱受
到的摩擦力為____,此時木箱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為___ 。
第14題圖
14.如圖所示,工人師傅裝修時,為了找到等高的兩點,把兩端
開口的透明塑料軟管灌入一些水(水中無氣泡),將它兩端靠
在墻面的不同地方。當水面靜止時,記下兩管中水面的位置
、,此時和 高度相同。這時的軟管相當于一個________;
若距離水平地面 ,則水平地面上水管的內壁底部受到水的
連通器
壓強為________。(,取 ,軟管很細,橫截面直
徑忽略不計)
15.邊長為 10 cm、重為 30 N的正方體放在水平桌面上 ,若沿圖甲所示的虛線截去
一半 , 取走上半部分 ,這時物體對桌面的壓強為 Pa;如果沿圖乙所示的
虛線截去一半 ,取 走右半部分 ,這時物體對桌面的壓強為 Pa。
第15題圖
1 500
3 000
16.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的實驗中,小明采用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在圖甲中,當物體處于______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我們認為它受到
的力是平衡力;
靜止
(2)實驗時,小明發現當向左盤和右盤同時加入一個質量相等的砝碼時,木塊處
于靜止狀態。此時木塊在水平方向受到兩個力的作用,這兩個力是平衡的。小明再
把右盤中的砝碼換成一個質量較大的砝碼時,發現木塊仍然處于靜止狀態。請你幫
助小明分析一下,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時木塊在水
平方向受到的力是______(選填“平衡”或“不平衡”)力;
木塊受到桌面的摩擦力
平衡
(3)如圖乙是優化后的實驗方案,小明選用輕質小卡片,好處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圖中的小卡片處于靜止狀態;
②將B圖中的小卡片扭轉過一個角度后,保持兩個拉力的方向相反,此時小卡片處
于靜止狀態,松開手小明是通過觀察到小卡片______________現象,來判斷小卡片
受到的兩個拉力不是平衡力;
圖中的小卡片處于靜止狀態時,小明為了探究“只有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兩
個力”才有可能是平衡力,接下來小明需要進行怎樣的操作:____________。
減小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
不能保持靜止
剪開小卡片
17.小明學習了“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后 ,做了如下實
驗:找 來同種材質、體積相等且質量都為600 g 的 A、B兩個木塊 ,放在同一長
木板上進行實驗 。實 驗中保證水平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 ,實驗過程如圖。
(1)測量摩擦力大小依據的原理是__________。
二力平衡
(2)如圖甲中木塊運動的速度為 v1,圖乙中木塊運動的速度為 v2,實驗過程中 ,
關于 v1 和 v2 的大小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選項字母) 。
D
A. v1一定大于 v2 B. v1一定小于 v2
C. v1一定等于 v2 D. v1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 v2
(3)如圖丁中拉動木塊 A、B一起勻速運動 ,拉力 F4 的大小為 N。
(4)比較圖甲、丙或乙、丁 ,可以得出:B的表面比 A的表面更 。
4 . 4
粗糙
【拓展】在物理學中 ,我們把兩個木塊間的滑動摩擦力與壓力的比值稱為這兩個接觸
面間的 “ 動摩擦因數”,用符號 μ表示。木塊 A與長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為 0. 3 , 已
知 A、B兩個木塊 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 4 ,在如圖丁所示實驗中 ,若用拉力 F4 將
木塊 B勻速抽出 ,同時用水平 向左的拉力 FA 作用在木塊A上使其位置保持不變 ,
則拉力 F4 的大小為 N(提示:木塊 B的上下表面均存在滑動摩擦力) 。
6. 8
18.如圖是某科技興趣小組“探究液體內部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 。請根據
你所學知識回答下面的問題。
(1)使用前需檢查如圖甲所示裝置是否漏氣 ,用手輕輕按壓幾下橡皮膜 ,觀察到
U形管中的 液體能靈活升降 ,則說明 (選填“ 漏氣”或“ 不漏氣”)。
(2)通過 反映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
不漏氣
U形管兩邊的液面高度差
(3)調整好器材后 ,科技興趣小組完成了圖乙、丙所示實驗 ,可以初步得出結
論:同種液體 , 深度越 ,液體壓強越大 ;根據這個結論 ,人們應將攔河壩設
計成 ( 選填 “ 下寬上窄”“ 下窄上寬”或“上下一樣寬”)的形狀。

下寬上窄
【拓展】掌握了液體壓強知識后 ,科技興趣小組成員又將實驗裝置改裝成如圖丁
四種情況 , 其中不能用于比較液體密度大小的是 。
C
A.在裝置①中裝入密度不同的透明液體 ,可根據橡皮膜的凸起情況判斷液體密度大小
B.在裝置②中裝入密度不同的透明液體 ,可根據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判斷液體密度大小
C.在裝置③中裝入密度不同、深度不同的透明液體,可根據底部橡皮膜凸起情況
判斷液體密度大小
D.在裝置④中將兩端開口、底部帶有閥門 K的三通 U形玻璃管倒置在兩個容器
中 ,先用抽氣 機抽出U形管內部分空氣 ,再關閉閥門 K,可根據 U形管的液面高度
來判斷液體密度大小
19.雪橇是雪地常見的交通工具。如圖所示,人和雪橇的總
質量為 。狗拉著雪橇在水平雪地上沿直線勻速滑行,
內滑行了 ,如果此過程中雪橇受到的水平拉力
為,取 ,求:
(1)雪橇滑行的速度;
解:雪橇滑行的時間,行駛路程 ,
雪橇滑行的速度
(2)人和雪橇的總重力;
解:人和雪橇的總重力
(3)雪橇受到的摩擦力。
解:由題可知,雪橇在水平雪地上沿直線勻速滑行,受力平衡,受到的摩擦力

20.如圖所示 ,學生課桌質量為9 kg ,桌子與地面有四個接觸面 ,每個接觸面的面積
為4 × 10 一4 m2 ;某同學將底面積為 2 . 5 × 10 一4 m2 、容量為 1 L、裝滿水后水
深為 18 cm 的塑料水杯 放在課桌的桌面上 。(p水 = 1 . 0 ×103 kg/m3 ,g 取 10 N/kg ,
不計水杯的質量)求:
(1)課桌對地面的壓強 ;
解:由ρ= 得,水的質量m水=ρ水V杯=1.0×103 kg/m3×1×10-3m3=1 kg
課桌對地面的壓力F=G=(m水+m桌)g=(9 kg+1 kg)×10 N/kg=100 N
課桌對地面的壓強p= =6.25×104 Pa
(2)塑料水杯對桌面的壓強 ;
解:塑料水杯對桌面的壓力F′=G水=m水g=1 kg×10 N/kg=10 N
塑料水杯對桌面的壓強p′= =4×104 Pa
(3)水對塑料水杯底部的壓強 。
解:水對塑料水杯底部的壓強
p水=ρ水gh=1.0×103 kg/m3×10 N/kg×0.18 m=1.8×103 Pa(共28張PPT)
八年級第二學期期末學業質量評價卷(A卷)
時間:60分鐘 總分:6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
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下列數據中,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
A
A.拿起兩個雞蛋需要的力約為 B.一名普通中學生的質量約為
C.人的正常體溫約為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約為
2.以下關于力和運動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
D
A.物體受到力的作用,運動狀態一定發生改變
B.豎直上拋的物體在最高點受到的合力為零
C.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D.水平向右運動的物體受到的合力可能向左
3.將扁平的石子向水面快速拋出,在一定條件的情況下,石子會在水面上一跳一跳
地飛向遠方,俗稱“打水漂”。圖中虛線是某次打水漂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B
A.打水漂是利用石子受到慣性的作用
B.石子運動過程中石子受到的重力不變
C.石子能在水面打水漂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據圖可知,石子在水面上從右向左運動
4.如圖所示,我們的祖先曾用滾木巧妙地移動巨石,下列改變摩擦力大小的方法中
與此原理相同的是( )
B
A.在衣服的拉鏈上涂些蠟
B.給行李箱安裝上輪子
C.用力壓住橡皮,來回擦去寫錯的鉛筆字
D.汽車在冰雪路面行駛,車輪上繞有鐵鏈
5.如圖所示,將質量分布均勻的長方體置于水平桌面上,現分別按照圖示的方法切
去一半,則剩余陰影部分對桌面壓強最小的是( )
C
A. B.
C. D.
6.在如圖所示的實例中,其工作原理與連通器無關的是( )
D
A.茶壺
B.下水道U形彎管
C.鍋爐液位計
D.吸盤掛衣鉤
7.小明同學坐在公交車上,對頭頂上方如圖所示的拉環(輔助乘客的安全設施,站
立的乘客需要用手拉住它)進行觀察,當拉環出現下列現象,對汽車運動情況判斷
正確的是( )
D
A.若拉環向左偏,說明公交車正在左轉彎
B.若拉環向前偏,說明公交車正在啟動的過程中
C.若拉環向后偏,說明公交車正在剎車
D.若拉環自然下垂,說明公交車正在勻速直線運動或停止
8.如圖所示為北京時間2024年11月4日1時24分,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
著陸場成功著陸的情景。當返回艙下降至距離地面約 的高度時,打開減速傘,
一段時間后返回艙開始勻速下落,當下降至距離地面約 時,返回艙底部的反推
發動機點火,使返回艙減速下落,以保證平穩落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C
A.返回艙由距地面下落到距地面 的過程中,其機械能保持
不變
B.返回艙在勻速下落的過程中,其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為動能
C.返回艙在勻速下落的過程中,其機械能減小
D.返回艙由距地面 下落到地面的過程中,其機械能先減小后增大
9.如圖所示 ,下列關于浮力的分析正確的是( )
C
A. 圖甲 ,雞蛋在濃鹽水中靜止 ,若往濃鹽水中再加一些鹽 ,雞蛋再次靜止后所受浮力變大
B. 圖乙 ,潛艇在海中懸浮、上浮、漂浮訓練過程 ,潛艇在懸浮和漂浮時所受的浮力相等
C. 圖丙 ,將一塑料吸管下端纏一些銅絲制成的簡易密度計分別放入 A、B兩液體中 ,靜
止時如 圖丙所示 ,簡易密度計在 A液體中排開液體的質量等于簡易密度計在 B液體中
排開液體的質量
D. 圖丁 ,山東艦滿載時排水量約為 65 000 t ,滿載時所受的浮力約為 6. 5 ×105 N
10.為了將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為 的物體提升一定高度,設置了圖甲所示的滑
輪組裝置。當用圖乙所示隨時間變化的豎直向下的拉力拉繩時,物體的速度 和
物體上升的高度 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分別如圖丙和丁所示。不計繩重和繩與滑輪之
間的摩擦。下列計算結果不正確的是( )
A.內,地面對物體的支持力大于
B. 內,物體做加速運動
C.內,拉力的功率是
D.內,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共40分)
第11題圖
11.如圖所示是不倒翁式拳擊袋。用相同的力擊打拳擊袋,要使拳擊
袋發生最大程度傾斜,應擊打拳擊袋的____(選填“上”或“下”)方,
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________有關。不倒翁式拳擊袋被打傾斜
后,它所受重力的方向為__________。

作用點
豎直向下
第12題圖
12.如圖為我國自行設計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當該潛水器從海
面逐漸下潛時,它受到的海水的壓強將______(選填“變大”“變
小”或“不變”)。當它下潛到水下 處時,海水對它的壓強
為____________的密度近似取, 取
,海水對它的外殼產生的壓力為____________ 。
變大
第13題圖
13.如圖,轆轤是一種汲水工具,通過轉動搖把使繩子在軸筒上疊繞,
將水桶提起。使用該裝置______省功。將桶中的水盡量裝滿一些,
____提高該裝置的機械效率。(均選填“能”或“不能”)
不能

第14題圖
14.2024年3月20日,長征八號遙三運載火箭搭載“鵲橋二號”衛星
發射升空,開創了中國探索宇宙的新紀元。如圖所示是火箭發
射升空時的情景,燃氣向下噴出,根據物體間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使火箭獲得上升的推力;運載火箭搭載衛星加速升
相互的
增大
靜止
第15題圖
15.2024年3月7日,圓滿完成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任務的“雪龍2”
號,在南極秦嶺站載上考察隊員,啟程返回中國,如圖所示,
“雪龍2”號搭載了考察隊員后所受浮力______(選填“增大”或“減
小”),船體略______(選填“上浮”或“下沉”)一些,“雪龍2”號
增大
下沉
空的過程中,所攜帶衛星的機械能將______(選填“增大”“減小” 或“不變”),以運
載火箭為參照物,衛星是______的。
科考船水下部分距海面深 處承受海水產生的壓強為____________
,取 。
16.利用“物體在斜面上向下運動”這一情景 ,可以研究很多問題 ,如圖所示。
請根據上述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甲實驗表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
小鐵球從斜面上滾下 。在它運 動路徑的側旁放一個磁體 ,觀察小鐵球的運動變化情況。

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 滑下 ,觀察小車在棉布 和木板上滑行的距離。

改變鋼球的質量 ,讓不同的銅球
從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滾下。
觀察哪個鋼球把物體B推得遠。

運動狀態
(2)乙實驗表明:運動的小車所受的阻力越小 , 向前滑行的距離越 。
進一步推測:如 果小車運動時不受阻力 ,它將做 。
(3)丙實驗表明:速度相同時 ,質量越 的鋼球把物體 B推得越遠。

勻速直線運動

17.小明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 ,裝置如圖 1 所示 , 已知杠桿上相鄰刻度線間的
距離相等 ,每個鉤碼重 0 . 5 N。
(1)同組裝好器材后,杠桿如圖 1 甲所示,小明下一步應該調節平衡螺母使杠
桿 ;
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圖 1 乙 ,在 A點掛兩個鉤碼 ,在 B點豎直向下拉彈簧測力計(忽略彈簧測力
計自 身重 力影響) ,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應
為 N。當彈簧測力計 斜向下拉時 ,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則彈
簧測力計的示數將 (選填“ 變大 ” “ 變小”或“ 不變”) 。
(3)實驗中多次改變力和力臂的大小是為了 。
A.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減小誤差 B. 減小摩擦力
C. 多次測量避免偶然性得到普遍規律系
1 . 5
變大
C
【拓展】如圖 2 所示為普通超市購物車 ,小明同學推車向右前進時遇到門檻 ,他想
豎直向下 壓車把手 ,使前輪翹起通過門檻 ,如圖 2 甲所示 ,而小紅同學想將購物車
調轉車頭 ,豎直向 上抬車把手 ,抬起后輪通過門檻 ,如圖 2 乙所示 。若整車的重心
在 O1 與 O2 中點的正上方 , 則 同學的方案更省力 。已知 AO1 的距離
為 30 cm ,O1 O2 間距離為 30 cm ,車和貨物 總重為 500 N,二者中更省力方案中對
車把豎直方向的作用力大小為 N。
小紅
125
18.如圖所示是小金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示意圖 。(g 取 10 N/kg ,
ρ水 = 1 . 0 ×103 kg/m3 )
(1)實驗前 ,用手指按壓微小壓強計的橡皮膜 ,發現 U形管兩邊液柱的高度幾乎
不變 ,則此 裝置存在的問題是 。
(2)微小壓強計調節正常后 ,進行實驗如圖 A、B、C、D、E所示 ,根據
圖 的實驗現象可得出結論:在液體內部的同一深度向各個方向的
壓強都相等 。
裝置漏氣
A、B、C
(3)根據圖 B、D、E的實驗現象 ,可得出結論:同種液體 ,液體的深度越
大 , ;
壓強越大
(4)圖 E中 U形管兩邊水柱高度差為 15 cm ,則 U形管兩邊水柱的壓強差
是 Pa;
1 500
(5)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時 ,將燒杯中的水換成相同深度的酒精
(ρ酒精 <ρ水 ) ,探 頭位置到達圖 E中深度時 ,發現 U形管兩邊液面高度差為
12 cm 。可得出結論:當液體深度 相同時 ,液體的密度越小 , ;
壓強越小
【拓展】如圖 F所示 ,小金自制了一個液體密度測量儀:
①往綁有橡皮膜的薄壁玻璃管中裝入深度為h1 的水 ;
②把綁有橡皮膜的薄壁玻璃管放入盛有鹽水的燒杯中 , 當橡皮膜水平時 ,測出其浸
入鹽水 的深度為h2 ;
③鹽水密度的表達式:ρ鹽水 = 。
19.我國是唯一高鐵成網運行的國家。如圖的高鐵列車,車頭采用流線型,車體材
質為鋁合金,采用結構隔聲和減震設計,車內增加車載無線系統,為旅客出行提供
舒適便利條件。
列車基本參數 滿載時總質量
車輪與鐵軌接觸總面積
最高時速
(1)該列車在站臺停靠,待旅客上車后,列車恰好滿載,求
列車總重力多大?取
解:列車滿載時總質量 ,
所以滿載時總重力
(2)列車滿載停靠在站臺時,對軌道的壓強為多大?
解:列車停靠在站臺時對軌道的壓力 ,
所以列車滿載停靠在站臺時對軌道的壓強
(3)若列車以最高時速勻速行駛過程中所受的阻力恒定,電機的總輸出功率為
,求列車運行過程中所受的阻力為多大?
解:列車勻速行駛時阻力與牽引力大小相等,
由 得,列車運行過程中所受的阻力
20.某施工隊正在進行農村基礎設施改建,建筑
工人利用小型的升降機來搬運水泥。如圖甲所示,
某次搬運過程中,工人在 的時間內,將8袋
水泥勻速提起,電動機牽引繩子的拉力 為
,每袋水泥重 。求:
(1)拉力 做功的功率;
解:圖甲中滑輪組動滑輪繞繩子的段數是2,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
拉力做功
拉力做功的功率
(2)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保留百分號前一位小數);
解:水泥總重力 ,
滑輪組做的有用功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3)為了一次能提升更多的水泥,物理小組利用學過的知識對升降機的滑輪組進
行重新設計,如圖乙所示。假設升降機足夠穩定,電動機輸出功率足夠大,電動機
牽引繩子的拉力仍為,吊籃及動滑輪的總重力為 ,不計繩重和摩擦,
則這種設計的裝置一次能提起多少袋水泥?
解:由圖乙可知滑輪組動滑輪繞繩子的段數是3,不計繩重和摩擦,根據
吊)得到水泥的總重力 吊
,這種設計的裝置一次能提起水泥的袋數(共27張PPT)
八年級第二學期期末學業質量評價卷(B卷)
時間:60分鐘 總分:6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
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關于重力和質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A.“天宮”實驗艙在軌道上運動受重力作用
B.將 物體從地球帶到月球上,其質量和重力都變小
C.天平和彈簧測力計在月球上無法正常使用
D.物體的重心一定在物體上
2.生活中的很多小設計可以通過改變受力面積來改變壓強,從而達到給人們生活帶
來便利的目的,以下事例中,可以增大壓強的是( )
B
A.較寬的書包帶
B.鋒利的刀刃
C.鐵軌下的枕木
D.滑雪時用的滑雪板
3.如圖所示,快遞小哥為了把較重的貨物裝入運輸車,用同樣的滑輪設計了甲、乙
兩種裝置把同一貨物勻速提升到相同高度,忽略繩重和摩擦。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
C
第3題圖
A.甲方式省力 B.乙方式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C.甲、乙兩種方式甲的機械效率高 D.甲、乙兩種方式甲做的有用功多
4.2024年2月18日,國產商用飛機 在2024年新加坡航空展的飛行預演上亮相,
如圖所示。這是國產大飛機首次在海外試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第4題圖
A.飛機減速下降過程中,飛機的機械能逐漸減小
B.飛機從起飛到安全降落的整個過程中,飛行員的動能一直保
持不變
C.飛機降落后,在水平跑道上滑行過程中,飛機的動能轉化為
重力勢能
D.飛機勻速上升過程中,機械能不變
第5題圖
5.甲、乙兩個圓柱形容器完全相同,靜止放在水平桌面上,容
器中分別盛有質量相同的、 兩種液體,將同一個小球先后放
入兩個容器中,靜止時,小球在甲容器中漂浮,在乙容器中沉
底,如圖所示。若、液體的密度分別為、,小球在 、
B
A. B. C. D.
6.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疊放著、、三個物體,在水平推力
的作用下與桌面相對靜止, 物體受力個數為( )
D
A.2 B.3 C.4 D.5
液體中所受浮力分別為、,、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分別為、 ,甲、
乙兩個容器對桌面的壓強分別為、 ,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7.如圖重力為、質量分布均勻的木棒左端與支點連接,繞 轉動時,棒所受的摩
擦力可忽略不計,棒重心處受到豎直向上的拉力 保持靜止,則( )
A
A.
B.
C.若為杠桿的動力, 為杠桿的阻力,此杠桿為費力杠桿
D.若用新的拉力替代,作用在 點,木棒仍靜止,則
8.陜西歷史博物館中收藏了一件稀奇的宋代青釉瓷壺(如圖甲),它的壺蓋與壺身
渾然一體,無法打開,而壺底卻有一個小洞(如圖乙)。它該如何使用呢?考古學
家對它進行了 光“透視”,終于揭開了它的奧秘。此壺就是傳說中的“倒灌壺”,它
的內部結構如圖丙所示。添水時,需先將壺倒置如圖丁,從底部小洞灌入。正放如
圖丙后,就能像普通茶壺一樣從壺嘴倒出水來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注水時,倒灌壺的整體結構屬于連通器模型
B.倒置灌水時,能存儲的最大水量由壺內隔水管開口高度決定
C.注水結束(如圖丁),倒轉回正過程中,為了盡量減少水漏出,應沿逆時針旋轉
D.往外倒水過程中,會因為壺內氣壓變小而導致水流不暢

9.在粗糙程度均勻的水平地面上運動的物體,受到方向不變的水平拉力 的作用
(如圖甲),其和 圖像分別如圖乙和圖丙所示。下列有關拉力做功及其
功率的分析正確的是( )
第9題圖
D
A.內拉力做功 B. 內拉力的功率逐漸變小
C.第拉力的功率為 D.內拉力做功
第10題圖
10.如圖所示,均勻正方體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的棱長為
,乙的棱長為 。它們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相等,若在兩個正方體
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別截去不同厚度,甲、乙對地面壓力變
化量相等,則關于甲、乙截去部分厚度、 之比為
( )
C
A. B. C. D.
[解析] 根據均勻柱體的壓強 知,甲、乙對水平地面
的壓強相等,有,即,解得 ;根據
水平面上的壓力等于重力,沿水平方向分別截去不同厚度,甲、乙對地面壓力變化
量相等,即截去的重力相等,根據 知,
,即,解得 。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共40分)
第11題圖
11.如圖所示,重為的物體在 的水平壓力作用下靜止在豎直墻
壁上,物體所受的摩擦力為___ ,方向為__________,當水平壓力
減小為原來的一半,物體恰好沿豎直墻壁勻速下滑,則物體 受到的
摩擦力為___ 。
5
豎直向上
5
第12題圖
12.如圖所示桿秤由秤盤、提紐、帶有秤星的秤桿以及
的秤砣構成。當不掛秤砣、秤盤中不放重物時,
提起提紐,桿秤在空中恰好能水平平衡,已知 間距
離為 ,桿秤的刻度線是______(選填“均勻”或“不
均勻
200

均勻”)的。當放入重物,將秤砣移至距點的 處時,秤桿再次水平平衡,
則重物質量為_____ 。若要增加一個新的提紐以便稱量更重的物體,新的提紐應該
安裝在 點____(選填“左”或“右”)邊。
第13題圖
13.如圖所示,為了提高抓地力,賽車的尾部會安裝氣流偏導
器(尾翼),賽車在快速行駛的過程中,偏導器上方空氣的
流速______下方空氣的流速,偏導器上方氣體的壓強______
(前兩空均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方氣體的壓強,從
而使得賽車的尾部受到一個向____(選填“上”或“下”)的力。
小于
大于

第14題圖
14.小陽同學幫父母搬家,現有15捆書籍,每捆書籍的質量都為
。小陽想盡快將它們搬上 高的樓上。小陽對這些書籍至
少需要做功_______ 。如圖是小陽用于搬運物體的功率與被搬運
物體質量之間的關系圖像。由圖可知,為了盡可能快地將這批書
籍搬到樓上,他每次應搬___捆。
4 500
3
15.“中山大學”號是我國目前排水量最大、綜合科考性能最強的海洋綜合科考船,
是又一樣國之重器,其滿載排水量為。, 取
(1)當“中山大學”號滿載時受到的浮力為____________ 。
(2)當“中山大學”號滿載時與空載時相比船底受到的壓強______(選填“變大”“變
小”或“不變”)。
(3)當科考人員下船后,“中山大學”號排開海水的體積______(選填“變大”“變小”
或“不變”)。
變大
變小
16.關于如圖所示的三個實驗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甲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要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
壓力的 關系時 ,需要控制 。
(2)乙實驗:當硬紙板突然被彈出去時 ,會看到紙板上的鋼球 下落 ,
這個結 果說明了 (選填“硬紙板”或“鋼球”)具有慣性。
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
在原來位置
鋼球
(3)丙實驗:①為了測得當時大氣壓的值進行實驗。當時大氣壓與 mm水
銀柱產生的 壓強值相當。如果將此裝置拿到比地面低得多的礦井底部 ,則觀察到
管中水銀面 (選填“上升”“ 下降”或“ 不變”) 。②某同學利用此裝置 ,把水
銀換成水 ,將玻璃管灌滿水后 倒插在水槽內時 ,管中的水柱 (選填“會”
或“ 不會”)下降。
740
上升
不會
17.如圖所示是小華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 。 (ρ水 = 1 . 0 × 103
kg/m3 ,g 取 10 N/kg)
(1)由圖 1 可知物體的重力為 N,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為 N。
4 . 5
1 . 5
(2)由圖 1A、C、D可知 ,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深度 ( 選
填“ 無關 ” 或“有關”) 。
(3)由圖 1A、C、E可知 ,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一定時 ,液體的密度越大 ,所受的
浮力 。
無關
越大
(4)物體的密度 ρ物 = kg/m3 。
3 ×103
【拓展】一小華制作了一空心物體(不吸水) ,將其放入一個底面積為 S、水深為 h
的薄壁柱形 容器內 ,空心物體漂浮在水面上 ,此時水深為h1 ,如圖 2 所示 ; 由于滲
漏空腔進水 ,一段時間 后空腔充滿水 ,物體沉底且完全浸沒 ,此時水的深度為 h2
(h2 >h) 。則空心物體材料的密度ρ=_ 。
18.【探究名稱】探究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影響因素。
【問題】建筑工地上矗立的塔吊是用電動機來帶動滑輪組提升重物的設備 。如何提
高滑輪 組的機械效率呢
【證據】同學們進行了探究“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因素”的實驗 ,用到的裝置如圖 ,實
驗中每 個鉤碼重 2 N,測得的數據如下表所示:
實驗次數 鉤碼重 鉤碼上升高度 繩端拉力 繩端移動距離 機械效率
1 4 0.1 1.8 0.3
2 6 0.1 2.4 0.3
3 4 0.1 1.4 0.5
4 4 0.2 1.4 1.0
(1)在實驗中 ,測繩端拉力F時 ,應沿豎直方向
拉動彈簧測力計 ,且在拉動過程中 讀數。
勻速
(3)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第 4 次實驗是用 (選填“ 甲”“ 乙”或“ 丙”)圖做的。
【解釋】(4)分析第 1 、2 次實驗數據可知:使用同一滑輪組 , 可以
提高滑輪組 的機械效率 。分析第 1 、3 次實驗數據可知: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高
低的因素主要是 。
(2)第 1 次實驗測得機械效率為 。(結果保留
到 1% )
74%

提高物重
動滑輪的重力
19.往車上裝重物時,常常用長木板搭一個斜面,把重物沿斜面推上去。如圖所示,
已知箱子重,斜面長,高。工人用 沿斜面方向的力將箱子勻速推
到車上。
(1)工人使用斜面比直接用手把箱子抬上車更______(選填“省力”或“費力”)。
省力
(2)在該過程中工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解:工人對箱子做的有用功
(3)箱子受到斜面的摩擦力是多少?
解:推力對箱子做的功
額外功
則箱子受到斜面的摩擦力
20.“懷丙撈鐵牛”的故事中,為了撈起陷入
河底的鐵牛,懷丙用了如圖甲所示的方法。
其原理模型如圖乙,正方體物塊 的邊長為
,質量為。圓柱形空筒 的底面積
為,通過細繩將空筒與物塊 相連
并放在裝有適量水的圓柱形容器內,容器的底面積為,在空筒 中裝入適量
沙子后浸入水中的深度為,物塊 與容器底緊密接觸(模擬陷入淤泥),此時
容器中水的深度為,細線繃直但無拉力,現將 中沙子一部分一部分地取出
(取出的沙子未放入容器中),物塊 恰好離開容器底時停止。
,取 求:
(1)圖乙中筒 受到的浮力;
解:筒 下表面所受水的壓強
筒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
根據浮力產生的條件,筒上表面受到水的壓力 ,
筒受到的浮力 ;
(2)將物塊 從水中拉起,需要去掉沙子的質量;(沙子足夠多)
解:正方體物塊的重力
物塊與容器底緊密接觸時,下表面所受水的壓力 ,
物體上表面所處深度
物塊 上表面所受水的向下的壓力
當物塊恰好被拉起時,細線的拉力
此時,需要去掉沙子的重力
去掉沙子的質量
(3)將物塊 拉離容器底,待液面穩定后水對容器底的壓強變化量。
解:根據可得,物塊 拉離容器底后所受浮力
空筒與剩余沙子的總重力
對空筒受力分析,細繩對空筒的拉力
根據物體受力分析可得,筒所受浮力
筒排開水的變化量
容器中水面的高度變化量
水對容器底的壓強變化量(共23張PPT)
第7章學業質量評價卷——力
時間:60分鐘 總分:6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
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下列哪個物體被托起時所用的力最接近 ( )
C
A.一頭小牛 B.一塊磚
C.八年級物理課本 D.兩枚一元硬幣
2.放在桌面上的書本,受到“桌面對它的支持力”,這個力的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分
別是( )
B
A.書本 桌面 B.桌面 書本 C.地球 書本 D.書本 地球
3.如圖所示,其中與其他三個力所產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C
A.人對弓的拉力
B.球對網拍的力
C.人把球推出的力
D.斧頭劈木塊的力
4.下列關于力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C
A.一個物體就可以產生力的作用
B.彼此不直接接觸的物體之間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C.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沒有物體就沒有力
D.直接接觸的物體之間一定有力的作用
第5題圖
5.如圖所示,分別用大小相等的力向下壓和向上拉彈簧,彈簧的
形變不同,此現象表明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 )
A
A.力的方向 B.力的大小 C.力的作用點 D.力的三要素
第6題圖
6.如圖所示,小明坐在小船上,在用力向前推另一艘小船時,
自己坐的小船卻向后移動。由上述現象,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 )
D
A.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施力物體同時又是受力物體
C.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D.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
7.如圖所示,甲、乙兩位同學同時用 的力拉同一個彈簧測力計(沒畫出示數)
的兩端,則該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
第7題圖
B
A. B. C. D.無法確定
[解析] 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當甲、乙兩位同學同時用 的力拉同一個
彈簧測力計的兩端,彈簧測力計示數為掛鉤一側的拉力大小,即為 。
8.下列關于彈力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D
A.桌面受到水杯的壓力,壓力是彈力
B.兩個物體直接接觸且發生彈性形變時才會產生彈力
C.茶杯對桌面的壓力是由于茶杯發生形變而產生的
D.放在桌面上的茶杯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茶杯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
第9題圖
9.如圖所示的“圭表”是我國古代天文學家發明的天文觀測儀器,它由
相互垂直的“圭”和“表”兩部分組成。為了讓“表”處于豎直位置,古代
天文學家用鉛垂線進行校正,這種做法主要利用了( )
B
A.重力的大小與質量有關 B.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C.重心在其幾何中心 D.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10.如圖所示,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會自動立起來,其奧妙是( )
C
第10題圖
A.重力小,可以忽略 B.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C.重心低,不易傾倒 D.里面有自動升降的裝置
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共40分)
第11題圖
11.2024年3月20日,長征八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將“鵲橋二號”衛星送入
預定軌道。如圖所示是火箭發射升空時的情景,燃氣向下噴出,根據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________,使火箭獲得上升的推力,該力的施力物
體是____________(選填“空氣”或“噴出的燃氣”)。
相互的
噴出的燃氣
第12題圖
12.如圖所示,用彈簧測力計拉著一個物塊靜止在水平桌面
上。該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是____ ,該物塊受到的拉力是
____ 。
0.2
2.4
第13題圖
13.踢毽子是廣大學生喜愛的一項體育運動。如圖所示,小麗同學用腳
將質量為 的毽子踢起后,空中飛舞的毽子質量將______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毽子最終要落向地面,這是由于受到
______作用的緣故,這個力的大小是____。取
不變
重力
0.1
第14題圖
14.如圖所示,用扳手擰螺母時,沿順時針方向可將螺母擰緊,
沿逆時針方向會讓螺母變松,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_______
___有關;當用力擰開螺絲時,在 點擰更容易些,這表明力
的作用效果與____________有關。
力的方向
力的作用點
第15題圖
15.建筑工人在砌墻時利用鉛垂線可以檢查所砌的墻壁是否______。
圖中在檢測壁畫是否放正時,如果鉛垂線與壁畫左邊距離上寬下
窄,說明壁畫__________(選填“左高右低”或“左低右高”)。
豎直
左高右低
16.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呢?為
了探究這個問題,小華設計了這樣的實驗
思路:將一個彈性較好的鋼片固定在桌邊,
(1)實驗通過______________來反映力的作用效果;
(2)通過比較圖甲和圖乙中鋼片的形變程度,可以發現: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
______有關;
(3)對比________兩圖可以發現: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
(4)通過比較乙、丙兩圖______(選填“能”或“不能”)得出結論,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本實驗中,小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
鋼片形變程度
大小
甲和丙
不能
力的作用點和大小都不相同
轉換法
控制變量法
在鋼片上用細線掛上鉤碼,通過鋼片受力而發生的形變來研究問題。如圖所示是小
華設計的實驗的幾個主要步驟。(鉤碼規格相同)
17.某物理興趣小組用天平、鉤碼、彈簧測力計探究“物體的重力大小與物體質量的
關系”。測量的數據記錄如表所示。
被測物體 物體質量 重力 G與的比值
1 0.1 1 10
2 0.2
3 0.3 3 10
4 0.4 4 10
(1)如圖所示是同學們第2次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時的情形,該彈簧測力計的量
程是______,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___ ;
2
(2)根據表中測量的實驗數據分析下列圖像,其中能正確描述物體所受的重力
與質量 關系的圖像是___;
A. B. C. D.
A
(3)分析表中數據,得出結論:物體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其比值
,下列理解正確的是___;
C
A.
B.
C. 的大小與物體重力和質量的大小無關
(4)該組同學又選取了身邊的器材:質量不同的課本、文具盒、水彩筆各一個,
并分別測出它們的質量和重力來探究物體所受重力大小與質量的關系,你認為該組
同學的做法___。
C
A.不合理,因為他沒有用同種物質的物體做實驗
B.不合理,因為他沒有使物體的質量成整數倍變化
C.合理,因為他同樣可以得到的物體所受重力大小與質量的關系
18.小明在實驗室探究“彈簧彈力和彈簧伸長量之間的關系”。
(1)小明選取了一根兩頭帶鉤的彈簧、若干相同的鉤碼(每個鉤碼重力已知)、
鐵架臺。要完成實驗,他還需要的測量儀器是________;實驗中小明記錄數據如表,
表中數據明顯錯誤的是第___次實驗;
實驗次數 1 2 3 4 5 6 7
拉力 0 1 2 3 4 5 6
彈簧伸長量 0 0.40 0.80 1.70 1.60 2.00 2.40
刻度尺
4
(2)請你根據表中的數據在圖乙所示的坐標系中畫出彈簧伸長量與所受拉力的關
系曲線;
[答案]
(3)分析圖像可得到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量就越長
(4)小明又選了甲、乙兩根規格不同的彈簧進行測試,繪制出如圖丙所示圖像。
小明準備自己動手制作彈簧測力計,若要制作精確度較高的彈簧測力計,應選用彈
簧____(選填“甲”或“乙”)。若他選用彈簧甲制作彈簧測力計,則該彈簧測力計的
測量范圍為______ 。

19.一位航天員的質量為 60 kg , 已知航天員在月球表面受到的
重力為地球表面的 。g取 10 N/kg ,求 :
(1)航天員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 G地 ;
解:航天員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航天員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
G地=mg=60 kg×10 N/kg=600 N
G地=mg=60 kg×10 N/kg=600 N
(2)當他登上月球表面時 ,他受到的重力 G月 ;
解:裝航天員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
G月= G地= ×600 N=100 N
(3)航天員在月球表面的質量 m月 。
解:質量是物體的基本屬性 ,物體的質量與物體的形狀、物態及所處的
空間位置無關 。當航 天員登上月球表面時 ,m月 = m =60 kg。
22.碳纖維自行車主要是中高檔的競賽用自行車 ,作為新型材料 ,用碳纖維
材質制成的 車架具有輕、鋼性好、沖擊吸收性好的特點 ,如圖所示為一款
碳纖維自行車 ,其相關數據如 表 。 (g 取 10 N/kg)求:
(1)碳纖維車架的密度 ;
解:碳纖維車架的密度ρ碳纖維=
=1.8 g/cm3=1.8×103 kg/m3
車架材料 碳纖維
車架材料體積V/cm3 2 500
車架質量 m/kg 4 . 5
整車質量 m/kg 10
(2)這輛自行車整車所受重力 ;
解:這輛自行車整車所受重力G=mg=10 kg×10 N/kg=100 N
(3)若僅將車架換成鐵材質(鐵的密度取7 . 8 ×103 kg/m3 ) ,求整車質量。
解:將車架換成鐵材質后的質量m鐵=ρ鐵V=7.8×103 kg/m3×2 500×10-6 m3=19.5 kg
將車架換成鐵材質后,車架的質量增加量Δm=m鐵-m碳纖維=19.5 kg-4.5 kg=15 kg
此時整車質量m′=m+Δm=10 kg+15 kg=25 kg(共26張PPT)
第8章學業質量評價卷——運動和力
時間:60分鐘 總分:6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
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日常生活中,慣性現象既有利也有弊。以下屬于防止慣性造成傷害的是( )
B
A.“抖”落衣服上的灰塵 B.汽車限速行駛
C.跳遠運動員跳遠時助跑 D.洗衣機的脫水過程
2.用細繩把金屬球掛在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的車廂內,如圖所示。若車突然減速的
同時細繩突然斷開,則金屬球掉落的位置可能是( )
C
第2題圖
A.點 B. 點
C.點 D.、、 三點都有可能
3.下列情景中,物體的運動狀態沒有改變的是( )
D
A.甲圖:繞地球勻速運行的衛星 B.乙圖:加速追趕獵物的獵豹
C.丙圖:下落的蘋果 D.丁圖:勻速下降的跳傘運動員
第4題圖
4.象棋起源于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如圖所示為一種可以在豎直
墻上隨意移動的磁性象棋,則下面的說法正確的是( )
B
A.棋盤對棋子的吸引力和棋子受到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B.棋子對墻的壓力和墻對棋子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C.墻對棋子的摩擦力和棋子受到的重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棋盤對棋子的吸引力和棋子對棋盤的吸引力是一對平衡力
5.如圖所示,兩名工人分別用和 的力推車和拉車,則車受到推
力和拉力的合力是( )
D
第5題圖
A. B. C. D.
6.下列四幅圖中,在水平地面上不可能保持平衡的是( )
A
A. B. C. D.
7.生活中有的摩擦是有用的,有的摩擦是有害的,下列情況屬于減小摩擦的是
( )
C
A.用力捏車閘
B.手涂防滑粉
C.擦拭冰面
D.瓶蓋上豎條紋
8.如圖甲是機場內正在勻速運行的水平行李傳送帶,如圖乙是其俯視示意圖。與傳
送帶保持相對靜止的行李箱、 運動到如圖位置時。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
A.此時 不受摩擦力
B.此時 受力平衡
C.此時 不受摩擦力
D.對傳送帶的壓力和 受到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9.如圖所示,在同一水平面上,有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質量不同 的兩個
木塊,按照甲、乙、丙、丁四種方式放置,分別在水平力、、和 的作用下
做勻速直線運動,則下列關系式正確的是( )
D
A. B. C. D.
10.如圖甲所示,小強在水平地面上用力推木箱,推力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木箱速
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丙所示,以下對于這一過程的分析中正確的是 ( )
C
內木箱靜止說明人對木箱的推力小于地面對木箱的摩擦力
內木箱做加速直線運動,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內木箱勻速直線運動說明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④如果后人停止用力,由于慣性木箱繼續運動時,所受的摩擦力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由圖丙分析可知, 內,木箱在水平方向受到推力與摩擦力作用處于
靜止狀態,由平衡條件可知,推力等于摩擦力,故①錯誤;由圖丙可知, 內
木箱做勻速直線運動,由平衡條件可知,木箱受到的滑動摩擦力 ,由圖乙可
知,在內推力,則木箱受到的滑動摩擦力 ;由圖丙可知,
木箱在 內做加速運動,受到的摩擦力為滑動摩擦力,滑動摩擦力與推力大小
無關,物體間接觸面與物體間壓力不變,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不變,則 內
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故②正確,③錯誤;如果 后人停止用力,箱子具
有一定的速度,箱子仍然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由于壓力不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
變,所以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變,仍為 ,故④正確。綜上所述,正確的是②④,
故C正確, 錯誤。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共40分)
第11題圖
11.如圖所示,用細線拴一塊橡皮做勻速圓周運動,此過程中橡
皮的運動狀態______(選填“發生”或“不發生”)改變,如果這
時線斷開且橡皮所受的力都突然消失,橡皮將處于__________
_____狀態。
發生
勻速直線運動
第12題圖
12.如圖所示 ,“投壺”是古代的一種投擲游戲 。游戲時
擲出的箭(用竹 、木等制成)由于 可以在空中
繼續飛行 ;為了將箭投入壺內 ,必須控制力的大小和方
向 ,這是因為力 的大小和方向都會影響力的 。
慣性
作用效果
第13題圖
13.挑戰不可能!如圖所示,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吉尼斯中國之夜”節
目里,挑戰者在一分鐘內讓三個雞蛋豎立在只有 寬的針尖上!
其實只要細心操作你也能成功。雞蛋能豎立在針尖上主要是利用了
__________原理,之所以“細心操作”是為了滿足原理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條件。
二力平衡
重力和支持力在同一條直線上
14.重力為的小球豎直向上拋出,小球在運動過程中受到的阻力始終為 ,則小球
在豎直上升時,小球受到的合力為______,合力的方向__________。
豎直向下
第15題圖
15.如圖所示,浴室防滑墊正面有防滑氣泡,是通過增大_______
___________來增大摩擦力,從而達到理想的防滑效果。反 面是
利用增大 來增大摩擦力 ,從而達到理想 的防滑效果。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對地面的壓力
16.在探究“ 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時 ,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
開始下滑 ,小車在三種不同水平面上運動一段距離后分別停留在如圖所示的位置。
(1)讓小車從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靜止開始下滑 , 目的是讓小車到達水平面
的 相同;
速度
(2)根據實驗結果可以得出:水平面越光滑 ,小車前進得越 ,水平面對
小車阻力越 ,小車速度減小得越 ;



(3)運動的小車最終停下來 ,因為受 (選填“平衡”或“非平衡”)力的
作用;
非平衡
(4)進一步推理可以得出:如果水平面絕對光滑 ,小車將 ;
做勻速直線運動
(5)在此實驗基礎上通過推理可知觀點 (填字母)是正確的。
A. 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B. 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A
17.某興趣小組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 ,用同一木塊分別做了
如 圖甲、乙、丙所示的三次實驗。
(1)實驗中需要水平勻速拉動木塊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選填“ 大于”“等
于”或“ 小 于”)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大小 ;
(2)圖甲、乙所示的兩次實驗的目的是探究 ;
等于
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的關系
(3)對比圖甲、丙所示的兩次實驗可知:

(4)小組交流討論時發現:拉動木塊時很難滿足實驗要求 ,于是小偉設計了如圖
丁所示的實 驗裝置 ,該裝置的優點是 (選填“ 需要”或“ 不需要”)長木板
做勻速直線運動。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
度有關 , 當 其他條件相同時 ,接觸面越粗糙 ,滑動摩擦力越大
不需要
18.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的實驗中 ,老師的演示實驗是在水平桌面上進行的 ,
如圖 甲所示 。坐在教室后排的小明發現實驗可見度小 ,不利于觀察實驗現象 ,
同時實驗也有不 足 ,所以設計了如圖乙所示的實驗裝置 ,將實驗改成豎直方向進行。
(1)小明將小車換成質量很輕的卡片 ,其目的是 。
(2)將卡片上的兩根細線跨放在 A、B兩個滑輪上 ,并在兩個線端分別掛上鉤碼 ,
使作用在卡 片上的兩個拉力方向相反 ,且在同一條直線上 。當卡片平衡時 ,從鉤
碼質量看 ,卡片兩邊所 受的拉力 。
減小自身重力對實驗的影響
相等
(3)實驗中保持 F1 和 F2 的大小相等 ,用手將小卡片扭轉一個角度 ,松手后 ,小卡
片 , 說明 。
(4)“卡片平衡時 ,用剪刀將卡片從中間剪開 ,觀察隨之發生的現象 , 由此得出
二力平衡的又一個條件是 。
(拓展)課后 ,小明發現同學們把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理解為
只是在 同一水平直線上 ,于是他在圖乙的基礎又設計了新的實
驗方案:
。(用文字表述 ,也可以在虛線框中畫圖說明)
轉動
作用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才能實現二力平衡
兩個力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
只 需再加一個滑輪 C(如圖所示) ,將右端細線改掛在
滑輪 C上 ,重復實驗
19.如圖是一輛質量為 2 t 的油罐運輸車 ,運輸車裝滿油的總質量為 30 t ,在平直公路上
勻速行駛時 ,受到的阻力為總重的0 . 2 倍 ,g 取 10 N/kg ,求:
(1)運輸車空載時的自重;
解:運輸車空載時的自重
G車=m車g=2×103 kg×10 N/kg=2×104 N
(2)運輸車裝滿油后 ,地面對運輸車的支持力;
解:模運輸車裝滿油后的總重
G總=m總g=30×103 kg×10 N/kg=3×105 N在豎直方向上運輸車受力平衡,
F支與G總是一對平衡力,則F支=G總=3×105 N
(3)運輸車裝滿油后的牽引力的大小。
解:由題意知,運輸車裝滿油后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時,受到的阻力
f=0.2G總=0.2×3×105 N=6×104 N
在水平方向上運輸車在平直的公路上勻速行駛,F牽與f是一對平衡力,
則運輸車的牽引力F牽=f=6×104 N。
20.如圖所示 ,直升機在進行救援時 ,施救人員從直升機上通過救援繩下落 ,施救人員
自 身重力為 800 N,勻速上升和勻速下降時人受到的空氣阻力均為 60 N,求 :
(1)直升機吊著施救人員懸空靜止時 ,繩對施救人員的拉力 ;
解:直升機吊著施救人員懸空靜止時,處于平衡狀態,施救人員受到的重力和繩對
施救人員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繩對施救人員的拉力F1=G=800 N
(2)直升機吊著施救人員沿豎直方向勻速上升時 ,繩對施救人員的拉力;
解:直升機吊著施救人員沿豎直方向勻速上升時,處于平衡狀態,施救人員受
豎直向下的重力G、豎直向下的阻力f和豎直向上的繩對施救人員的拉力F2三
個力,這三個力平衡,即F2=G+f,則繩對施救人員的拉力F2=G+f=800 N
+60 N=860 N 。
(3)直升機吊著施救人員沿豎直方向勻速下降時 ,繩對施救人員的拉力。
解:直升機吊著施救人員沿豎直方向勻速下降時,處于平衡狀態,施救人員受豎
直向下的重力G、豎直向上的阻力f和豎直向上的繩對施救人員的拉力F3三個力,
這三個力平衡,即G=f+F3,則繩對施救人員的拉力F3=G-f=800 N-60 N=
740 N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溪县| 平果县| 山东省| 泗洪县| 招远市| 扶余县| 黑水县| 石狮市| 镇雄县| 五华县| 沙坪坝区| 裕民县| 新竹市| 林州市| 杂多县| 格尔木市| 徐水县| 安康市| 胶南市| 玛纳斯县| 沁源县| 瑞昌市| 馆陶县| 天长市| 雷波县| 芒康县| 临西县| 芜湖县| 大埔县| 康平县| 桐庐县| 偏关县| 紫云| 沙雅县| 拉萨市| 汪清县| 柯坪县| 乐清市| 古蔺县| 静乐县| 遂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