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村居》教案一、教學目標學生會認 “鶯、拂” 等 5 個生字,能正確書寫 “詩、趁、童”3 個字。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早春二月的明媚景色,體會兒童放風箏的快樂,激發(fā)對春天和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能用自己的話描述古詩中的畫面。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理解詩句意思,感受春天美景。教學難點:體會詩中描繪的意境,感悟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理解 “拂”“醉” 等字詞的妙處。三、教學方法講授法、朗讀法、討論法、情境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四、教學過程(一)課前導入出示猜謎:“像蝴蝶,像飛鳥,乘著風兒天空飄。一根線兒拴住它,無風一栽往下掉?!?引導學生猜出謎底是風箏。提問:“同學們放過風箏嗎?在哪里放的?放風箏的時候心情怎么樣?” 邀請幾位同學分享放風箏的經歷,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引出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和風箏有關的古詩《村居》。(二)助學資料介紹詩人高鼎,通過 PPT 展示其生平信息:高鼎,字象一,又字拙吾,清代詩人,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擅長在詩歌中描繪自然景物,主要作品有《拙吾詩稿》等,讓學生對詩人有初步的認識,幫助理解詩歌創(chuàng)作風格。(三)字詞樂園我會讀:教師范讀古詩《村居》,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字音和停頓。隨后學生跟著教師逐句跟讀,多讀幾遍后嘗試自己朗讀,同桌之間互相傾聽、糾正讀音。重點強調 “鶯(yīng)”“拂(fú)”“醉(zuì)”“鳶(yuān)”“堤(dī)” 的讀音。加一加:利用 PPT 展示 “鶯、拂、醉” 的字形構成,如 “鶯” 是 “艸 + 冖 + 鳥”,“拂” 是 “扌 + 弗” ,“醉” 是 “酉 + 卒”,幫助學生記憶生字。比一比:展示 “提” 和 “堤”,引導學生觀察字形、對比不同,讓學生說一說如何區(qū)分這兩個字,加深對 “堤” 字的記憶。摘蘋果:通過 PPT 展示 “摘蘋果” 的識字游戲,將生字寫在蘋果形狀的卡片上,點擊蘋果卡片會出現(xiàn)正確讀音,學生認讀正確即可 “摘下蘋果”,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鞏固生字讀音。我會寫:在 PPT 上展示 “詩、趁、童” 三個字的筆順動畫,教師在黑板上示范書寫,邊寫邊強調筆畫順序和書寫要點。“詩” 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寺” 上部的 “土”,上橫短下橫長,“寸” 的橫筆在橫中線下側,點在豎中線上;“童” 是上下結構,上扁寬,下窄長,第五筆的橫最長,“里” 中間的豎壓在豎中線上;“趁” 是半包圍結構,“走” 字底的捺要寫得舒展 ,托住里面的 “ ”。學生在練習本上臨摹、書寫,教師巡視指導,糾正書寫姿勢和筆畫錯誤。(四)詞語解釋結合 PPT 上的圖片,解釋 “拂” 為輕輕的撫摸,展示長長的柳枝隨風擺動的畫面,幫助學生理解 “拂堤楊柳” 即長長的柳枝隨風擺動,像是輕輕地撫摸著堤岸。解釋 “醉” 為陶醉,“春煙” 指春天水邊草木中散發(fā)出來的霧氣,讓學生想象春天霧氣彌漫,楊柳沉醉其中的景象,體會詞語的意境。(五)初讀感知學生自由朗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教師引導學生劃分節(jié)奏,PPT 展示劃分好節(jié)奏的詩句:“草長 / 鶯飛 / 二月天,拂堤 / 楊柳 / 醉春煙。兒童 / 散學 / 歸來早,忙趁 / 東風 / 放紙鳶。” 學生按照節(jié)奏再次朗讀,感受古詩的韻律美。(六)品讀鑒賞“草長鶯飛二月天”(1)提問:“二月天” 是什么時節(jié)?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常識和 PPT 上的圖片回答,明確農歷二月大概是陽歷三月份,是早春時節(jié)。(2)展示春天草長鶯飛的圖片,讓學生描述看到的畫面,理解 “草長鶯飛” 描繪的是早春二月,小草長出嫩綠的芽兒,黃鶯在空中飛舞歌唱的景象,體會詩人感受到的春天萬物復蘇、欣欣向榮的氛圍。“拂堤楊柳醉春煙”(1)引導學生想象詩人目光由遠及近,看到近處拂堤楊柳的樣子,展示相關圖片,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 “拂堤楊柳” 的姿態(tài)。(2)提問:“拂堤楊柳醉春煙” 中 “拂” 和 “醉” 有什么作用?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然后請小組代表發(fā)言。教師總結,“拂”“醉” 兩字用擬人的手法,把楊柳人格化,寫活了柳樹的嬌姿、柔態(tài)和神韻,讓學生感受詩人用詞的精妙。(3)引導學生說出類似 “草長鶯飛” 描寫春天的詞語,如春暖花開、鶯歌燕舞、花紅柳綠等,豐富學生詞匯積累。“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1)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說說兒童放風箏時的心情和動作,體會詩句中兒童的活潑可愛和放風箏的快樂。(2)引導學生思考這兩句詩在全詩中的作用,明確其描繪了兒童放學后放風箏的生動情景,將春景與孩童相互映襯,突顯出春天的朝氣蓬勃,使全詩由景及人,展現(xiàn)了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3)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描述古詩中春天的美景,教師給予指導和評價。(4)提問:春天,除了放風箏,還能進行哪種活動?引導學生回答春游等活動,拓展學生思維。(七)板書設計在黑板上繪制簡單的板書:分類 內容寫景 草長鶯飛、拂堤楊柳、春煙寫人 兒童放紙鳶主題 生機勃勃、充滿希望、喜愛春天(八)主旨提煉引導學生回顧全詩內容,提問:這首詩再現(xiàn)了什么景色?刻畫了什么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讓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總結:《村居》再現(xiàn)了早春二月輕快明麗的景色,刻畫了兒童放學歸來興致勃勃放風箏的歡快景象,景人合一,相映成趣,展現(xiàn)了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抒發(fā)了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之情。(九)課外拓展讓學生分享自己知道的關于春天的詩句,如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等。鼓勵學生課后收集更多描寫春天的古詩,下節(jié)課一起分享交流。(十)課堂練習出示練習題:給下列字組詞。詩( ) 童( ) 趁(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然后請幾位同學回答,集體訂正。出示填空題:(1)草長( )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 )。(2)兒童散學歸來早,( )。讓學生填寫,鞏固對詩句的記憶。(十一)課后作業(yè)朗讀并背誦這首詩,家長監(jiān)督簽字。完成作業(yè)課件中的相關練習,鞏固課堂所學知識。五、教學反思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生字的掌握和詩句的理解較好。但在引導學生體會詩歌意境和情感方面,可以增加更多互動環(huán)節(jié),如角色扮演等,讓學生更深入地感受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同時,在課堂練習和作業(yè)布置上,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分層設計,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